堅守奇跡
1. 上級命令堅守7天,他錯聽成「死守47天」,結果創造出軍事史奇跡嗎
"真正的英雄不是永遠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遠不被卑下的情操屈服罷了。"——羅曼羅蘭
前前後後的四十多個日夜,我軍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未曾言棄,可是最後槍支彈葯被耗盡,而且自己儲備糧庫也沒有了山窮水盡最後也是沒有後退一點。
在一聲聲的轟炸聲中,方先覺心懷著必死的心態向我國的重慶發送了人生中最後一份電報:“重慶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敵人今晨由北門突入以後,即在城內展開巷戰。我官兵傷亡殆盡,刻再已無兵可資堵擊,職等誓以一死報黨國,勉盡軍人天職,決不負鈞座平生作育至意。此電恐為最後一電,來生再見!”
2. 陳友諒60萬大軍圍攻洪都,為何朱文正能憑借數萬人堅守85天呢
紈絝子弟在傳統觀念里是個敗家的角。但眾人眼中的紈絝子弟朱文正卻憑著區區幾萬人,抵擋了60多萬大軍的圍攻,堅守洪都85天,這個成績讓人瞪目結舌。不但沒敗家,還出奇制勝。他的法寶是什麼呢?有書君認為有3個方面,來給大家說叨說叨:
1、朱文正是眾人眼中的紈絝子弟,但卻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洪都(今南昌)是朱元璋對手陳友諒的軍事要塞。朱元璋委派他侄子朱文正去鎮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因為朱文正在眾人眼中是個不拆不扣的紈絝子弟,他的行事風格也確實不負眾望。
3、對手陳友諒的性格與行為模式給朱文正助力
很多人對於當時陳友諒不進攻應天,先進攻洪都的決策大惑不解。若進攻應天,可以讓去救援廬州的朱元璋腹背受敵,以他60萬大軍對抗朱元璋20萬大軍,打贏了再來攻陷洪都也不遲。但他卻不撿現成的便宜,而是選擇一個難啃的骨頭,實在令人費解。
有書君認為了解陳友諒的行為模式,對此或許就不會覺得奇怪:
1)「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是陳友諒的處事准則。為他鎮守洪都的將領卻投降朱元璋,無情地出賣了他。
一個人,最厭惡的往往是自己所擅長的。這是陳友諒下決心要拿回本屬於自已的東西的原因:攻下洪都,教訓那些背叛他的人,懂得對他要絕對忠誠!
2)朱文正花天酒地的行為讓陳友諒錯誤判斷,低估朱文正實力,以為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有書君認為:或許朱文正在眾多人眼裡不是好人,但洪都奇跡見證了朱文正絕對是個具有頑強意志、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不知大家對此有何見解呢?
3. 堅守定能創造奇跡
你堅守的話,一定能夠創造奇跡,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