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工會職責
① 工會職工學校的職能是什麼
官方職能:轄區內職工隊伍的教育。
個人認為:沒有職能
市場職能:參與競爭,然後被淘汰。
原因:後媽生的。教育部門不管,工會系統不理。
② 工會委員會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根據《工會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工會委員會的具體職責如下:
1、執行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工會的決定,主持工會的日常工作。
2、代表和組織職工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它形式,參加本單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3、參與協調勞動關系和調解勞動爭議,與學校行政建立平等協商制度,協商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問題,幫助和指導職工與學校行政方面簽訂勞動合同,代表職工與單位簽訂集體合同或其他合同,並監督執行。
4、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和教學革新等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5、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勵支持職工學習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開展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辦好工會文化、教育、體育事業。
6、監督有關法律、法規特別是勞動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7、維護女職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視、虐待、摧殘、迫害女職工的現象作斗爭。
8、搞好工會組織建設,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發展工會積極分子隊伍。做好新會員的接收、教育工作。
9、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管理好工會財產。
(2)學校工會職責擴展閱讀
工會工作的方針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改革全局,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維護職工具體利益結合起來,增強基層活力,實現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團結教育廣大職工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
工會改革的目標是:把中國工會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獨立自主、充分民主、職工信賴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國家的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社會政治團體。
工會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進一步明確工會的社會職能,理順工會與共產黨、工會與政府、工會與企事業行政方面的關系,以增強基層工會活力為中心環節,密切工會與群眾的關系,改革工會的組織制度和活動方式,實現工會的群眾化、民主化。
③ 學校工會的職責與職能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工會章程》,在學校黨組織和上級工會組織的領導下,與學校行政緊密合作,把全心全意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學校落到實處。團結教育廣大會員群眾,努力把工會建成合格、模範職工之家。
二、認真履行工會四項社會職能(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是黨組織聯系群眾「橋梁、紐帶」的作用,協助黨政組織發動教職工積極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發揮工會的特色和優勢,依照「中國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三、根據《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的精神,負責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籌備、組織工作,並貫徹執行教代會的決議,承擔教代會閉會期間工作機構的有關工作。
四、關心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協助學校黨政部門貫徹執行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其它各項政策、法規、法令,並及時向學校黨政領導反映教職工的意見和要求。
五、配合學校黨政部門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抓好市、區園丁和先進工作者的推薦工作,做好先進事跡、典型經驗推廣工作。
六、關心教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發揮工會宣傳陣地和活動室的作用,積極組織和開展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文體活動,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和校園文化的建設。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教職工健康保護工作。
七、在學校黨支部的領導下,履行好監督職能,為搞好學校校務公開發揮積極的作用。
八、協同行政部門辦好教職工集體福利事業,做好教職工療休養工作及勞動安全保護工作。
九、開展女教職工工作,提高廣大女教職工的整體素質,依法維護女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
十、加強工會自身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健全工會各級機構,遵守和健全工會各項工作和會議制度及工會換屆選舉工作。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充分發揮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十一、做好工會日常管理。
十二、完成黨組織和上級工會交給的其它工作。
④ 工會的基本職責是什麼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為了突出和強調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能,新《工會法》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以保障工會組織切實發揮作用,保護、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當前一些企業無視職工的勞動條件與安全,隨意延長勞動時間、剋扣職工工資、不提供勞動安全保護,甚至限制職工人身自由,嚴重侵犯了職工的合法權益,以致引發惡性安全事故和職工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
對此,工會有責任及時反映情況,並代表職工與企業方面就維護職工勞動權益的問題進行交涉,使企業予以糾正,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因此,新《工會法》規定:「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研究處理,並向工會作出答復。
(4)學校工會職責擴展閱讀
2018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工會要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把群眾觀念牢牢根植於心中。
工會基本職責是工會的根本職責和首要職責,是工會履行各項社會職能的基礎工作和首要任務,是由中國工會的性質、地位決定的,與中國工會的產生、目標和任務緊密相連。
中國工會十七大將工會基本職責拓展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折射出黨對工會工作要求的變化、工會目標任務的變化,與工會所處歷史方位緊密相連,在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發展歷程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現實意義。
一是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工會履行基本職責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中國工會十七大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用「八個堅持」概括了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其中之一就是堅持高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旗幟,強調這些重要論述的重點是維護職工權益、服務職工群眾。
確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基本精神,貫徹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體現了工會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符合中國工會的性質、價值取向和目標任務。
二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工運學說和黨的群眾工作理論,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多年來,廣大研究工作者對工會職能和基本職責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有的對工會基本職責概念予以界定、對意義加以分析,認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存在的基礎,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工會服從服務於黨的中心任務的主要手段,是工會職能的核心。
有的對工會基本職責內涵的變化進行梳理,將變化歸因於經濟體制和國家職能的變化、侵害職工合法權益案件的急劇上升,等等。這些關於工會基本職責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對工會基本職責的特點和規律做了必要的探索。
工會十七大對基本職責的拓展,是對過去工會理論研究的總結、深化和集大成,是工會內外集體研究的結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工運學說和黨的群眾工作理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工會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
三是適應了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和職工群眾的新期待,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工會基本職責確立和發展的重要依據。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職工隊伍的內部結構、就業形態、技能素質、權益實現等方面發生新變化,需求層次不斷提升,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走勢,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同時,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大量涌現,勞動關系的確立與運行出現不少新情況新問題,僅靠傳統單一的維權方式難以實現和滿足。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需要工會通過多種維權方式去維護職工權益,另一方面,需要工會從更多領域更多層次採取更多手段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來滿足職工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
工會基本職責的拓展,順應了形勢的發展,契合了職工的需要,符合工會的實際,具有歷史必然性和現實緊迫性。
⑤ 工會委員會職責
工會委員會的職責:
1.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和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
2.發動和組織職工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組織職工參加企業事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提高職
工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技術素質職責;
3.主動調查研究,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協助黨和政府開展工作,處理、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系。
(5)學校工會職責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於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決定》進行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是在中國順利跨入新世紀,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巨大的、深刻的變化,建立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頒布的。
⑥ 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是什麼
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如下:
(一)參與職能:代表和組織職工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參與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實施民主監督,是工會代表職工權益,依法維護職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徑和形式。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過程中,工會履行參與職能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運行主體都是相應的法律規范。所以,工會要加大對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開展群眾性監督的力度,主動參與立法,從源頭上依法維護職工的權益。
(二)維護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由於勞動關系主體存在隸屬性,勞動者隸屬於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這對矛盾中很明顯勞動者是弱者,是需要保護的對象。
勞動者為了取得平衡,應該依法組建工會,加入工會,在工會的組織下為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進行抗爭,這是非常現實而有效的途徑之一。工會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維護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是維護了穩定的大局,就是維護了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
(三)建設職能:在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在於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工會代表和維護的職工具體利益的最終實現也在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
所以,工會必須從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出發,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參加建設和改革,努力完成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積極推動社會經濟效益和生產力的提高。
(四)教育職能:工會教育職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在新時期,勞動者已成為獨立、自主、自由的勞動者,他要自我決策、自我負責、自我發展;
勞動力進入市場,在勞動力市場中,勞動者的地位、利益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素質,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要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有較高的素質。這就需要學習,接受教育。因此,工會為了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就必須履行好教育這一職能。
(6)學校工會職責擴展閱讀:
新時期工會工作的五種理念
全面服務理念。對職工的服務應該涵蓋全體職工,而不是部分職工,不能讓一個職工游離於工會組織之外。同時,對職工的服務應該涵蓋職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局部一個方面的。涵蓋生產上各個環節,生活上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層面。
終身關愛的理念。工會是職工之家,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終身關愛的對象。一是終身關愛職工生活。時刻把職工冷暖掛在心上,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和困難。二是終身關愛職工工作。要有留住人的機制措施,創造積極的就業環境,關注職工就業能力,提高適應不同工作環境的能力。
重點維權理念。維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要把依法主動科學維權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抓緊抓好。一是涉及職工利益的行政決策,工會要源頭參與,提出可行的方法和依據。二是監督好勞動法律法規的實施。發揮工會群眾監督作用,保證勞動法律法規落地。
三是做好職工個案訴求。對職工個人的利益訴求和勞動爭議事件,工會要堅定地替職工說話,幫職工辦事。
延伸親情理念。工會要把工作觸角延伸到職工家庭,一是穩定職工情緒,解除後顧之憂,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二是促進家庭和諧,提高職工榮譽感。一人就業全家幸福。工會大家庭不僅是職工本人,而且延伸到了職工家人。三是擴大社會影響,承擔社會責任。工會工作要給予職工人文關懷,從精神層面和生活需要層面,滿足職工需求。
職業發展理念。要關注職工的職業發展,讓職工看到個人的發展前景。因此工會要在職工職業發展上做文章,不僅要提高職工專業技能,而且要提高個人的職業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一是培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意識;
二是增強職工個人崗位認知度,凸顯自身崗位價值;三是樹立職工終身學習理念,適應科技進步快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