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的治安
1. 雲南省普洱市怎麼樣
普洱市這個城市環境優雅,衛生也比較干凈,適合居住,中、低階層的消費都適合。氣候也很適宜。治安方面嘛也可以的。
2. 雲南普洱治安怎麼樣
應該還行吧
3. 雲南省普洱市治安如何啊,最近找工作有一個在普洱市,因地處緬甸寮國邊境,想了解下治安如何亂不亂,我是女孩
治安很好,就看你找什麼崗位了,如果是和礦相關,那麼收入很高……
4. 雲南省普洱市環境如何
普洱一個不大但是很淳樸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來
相傳公元七世紀左右,古代南詔國所轄的「瘴癘之區」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鴻遍野、死傷無數。普賢菩薩為解救蒼生而化身老農,摘采大葉種綠葉供百姓煮沸飲之,瘟疫竟不葯而愈。當地居民為感念菩薩恩德,從此廣種大葉種茶,並以茶葉狀似普賢之耳而命名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並而稱「普洱」,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話傳說。
但事實上,「普洱」是個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於今日雲南的思茅地區。「普洱」為哈尼語,「普」是寨子,「洱」是水灣,「普洱」即水灣大寨。普洱縣原稱寧洱縣,明洪武年間,改為普耳,萬曆年間改稱普洱;普洱自古以來以普洱茶產地和集散地聞名中外,清代時為向朝廷上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於雲南省南部,地處北緯22°40'-23°36'、東經100°42'-101°37'之間。東和東北沿把邊江與墨江縣分界,南與翠雲區、江城縣相連,西沿小黑江與景谷縣毗鄰,北與鎮源縣相接。總面積44221.34平方千米。總人口236萬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月光路,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歷史沿革
1950年設寧洱專區,專署駐寧洱縣。轄寧洱、思茅、六順、車里、佛海、南嶠、鎮越(駐易武)、瀾滄(駐募乃)、景谷(駐威遠)、景東(駐錦屏)、鎮沅(駐按板鎮)、墨江(駐玖聯鎮)、江城(駐勐烈)、寧江(駐勐往)、滄源(駐勐董)等15縣。
1951年寧洱專區改稱普洱專區;寧洱縣改名普洱縣。普洱專區轄15縣。
1952年將滄源縣劃入緬寧專區。瀾滄縣遷駐勐朗壩。普洱專區轄14縣。
1953年將車里、鎮越、佛海、南嶠4縣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撤銷六順縣,並入思茅縣;撤銷寧江縣,將勐往、安康2區劃歸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雅口、新營盤2區劃歸瀾滄拉祜族自治區。1953年4月7日由瀾滄縣部分地區設立瀾滄拉祜族自治區(駐募乃)。思茅專區轄8縣、1自治區。
1954年5月18日江城縣改設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駐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瀾滄縣和瀾滄拉祜族自治區各一部地區合並設置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駐孟連城子)。思茅專區轄7縣、3自治區。
1955年普洱專署遷駐思茅後改稱思茅專區(駐復興鎮)。江城縣哈尼族彝族自治區改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撤銷瀾滄縣,並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思茅專區轄6縣、1自治縣、2自治區。
1959年瀾滄拉祜族自治區改稱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區改稱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轄6縣、3自治縣。
1960年撤銷思茅縣,並入普洱縣;撤銷鎮沅縣,並入墨江、景東、景谷3縣及玉溪專區的新平縣。思茅專區轄4縣、3自治縣。
1962年恢復鎮沅縣(駐按板鎮)。思茅專區轄5縣、3自治縣。
1965年由西盟山區設立西盟佤族自治縣。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駐西盟)。思茅專區轄5縣、4自治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稱思茅地區,地區駐普洱縣思茅鎮(原復興鎮)。轄普洱(駐寧洱鎮)、景東(駐錦屏鎮)、鎮沅(駐按板鎮下觀音)、景谷(駐大街鎮)、墨江(駐玖聯鎮)等5縣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駐勐烈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駐勐朗鎮)、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駐孟連城子)、西盟佤族自治縣(駐西盟鎮)等4自治縣。
1979年撤銷墨江縣,改設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思茅地區轄4縣、5自治縣。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思茅地區總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縣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355364 景東彝族自治縣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288794 鎮沅彝哈尼拉祜縣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縣 100243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208593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縣 86598
2003年10月3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3]113號):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1)撤銷思茅地區和縣級思茅市,設立地級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駐新成立的翠雲區思茅鎮月光路。(2)思茅市設立翠雲區,以原縣級思茅市的行政區域為翠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過街樓路。(3)地級思茅市轄原思茅地區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翠雲區.
2006年1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瀾滄縣等十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雲政府[2006]6號)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縣1區共撤並鄉鎮18個。其中墨江縣撤並3個,即聯珠鎮、雙龍鄉、碧溪鄉合並設置聯珠鎮,通關鎮與忠愛橋鄉合並設置通關鎮(忠愛橋鄉的曼平、曼嘎、新聯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聯珠鎮;丙蚌、回龍、民興3個村民委員會劃入通關鎮;忠愛橋鄉以忠愛橋為界,橋西劃入通關鎮,橋東劃入聯珠鎮)。瀾滄縣撤並3個鄉鎮,即東良鄉與勐朗鎮整建制合並,設置勐朗鎮,並將謙邁鄉的布老、包麥地、看馬山三個村民委員會劃入糯扎渡鄉,同時將糯扎渡鄉更名為糯扎渡鎮;撤銷謙邁鄉;新城鄉與謙六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謙六彝族鄉。普洱縣撤並2個鄉鎮,即寧洱鎮與鳳陽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寧洱鎮;磨黑鎮與把邊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大鎮;三章田鄉與者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者東鎮。景東縣撤並2個鄉鎮,即文井鎮與者後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文井鎮;大朝山東鎮永秀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大朝山東鎮。景谷縣撤並2個鄉鎮,即威遠鎮與鍾山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威遠鎮;永平鎮與邊江鄉整建制合並,設置永平鎮。翠雲區撤並1個鄉,即震東鄉與雲仙鄉整建制合並,設置雲仙彝族鄉。江城縣撤並1個鄉鎮,即勐烈鎮與紅疆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勐烈鎮。孟邊縣撤並1個鄉鎮,即娜允鎮與南雅鄉整建制合並,設置娜允鎮。西盟縣撤銷西盟鎮和莫窩鄉,兩鄉鎮合並,更名為勐卡鎮。
2007年1月21日,國務院(國函[2007]8號)批准: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各行政區劃:
普洱市 面積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萬
思茅區 面積4093平方千米,人口20萬。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670平方千米,人口1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寧洱鎮。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面積545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聯珠鎮。
景東彝族自治縣 面積4532平方千米,人口35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錦屏鎮。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7777平方千米,人口30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威遠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4223平方千米,人口21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恩樂鎮。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面積3476平方千米,人口 9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烈鎮。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面積19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娜允鎮。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面積8807平方千米,人口47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朗鎮。
西盟佤族自治縣 面積1391平方千米,人口 8萬。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勐梭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