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蘇軾的堅守

蘇軾的堅守

發布時間: 2020-11-23 05:16:12

㈠ 在蘇軾的堅持下,朝廷於哪一年寬免了百姓的債務

在熟睡的堅持下朝廷在1804年穿棉的百姓的債務這個時候百姓互相的幸福的生活是他們這個時候才非常感謝舒適

㈡ 蘇軾的晁錯論告訴人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就會成功的是那句話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㈢ 關於蘇軾的主要事跡

蘇軾的主要事跡: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歷史成就不在於政治,而在於文學,他是宋代歷史上文學成就最高的代表,詩詞書畫加之散文,都能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還是那方面的巔峰代表。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3)蘇軾的堅守擴展閱讀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柳永雖然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卻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而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

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由於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並駕齊驅,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於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並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後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

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為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擴展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

蘇軾讓充滿進取精神、胸懷遠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詞世界,改變了詞作原有的柔軟情調,開啟了南宋辛派詞人的先河。

與蘇詩一樣,蘇詞中也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這種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增強了詞境的哲理意蘊。蘇軾雖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夢,但並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始終保持著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蘇詞比較完整地表現出作者由積極轉而矛盾苦悶,力求超脫自適而不斷追求的心路歷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個性氣質。繼柳永、歐陽修之後,蘇軾進一步使詞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與創作主體由分離走向同一。

㈣ 作文快樂來自於堅持800字以上 - 百度

快樂?堅持?這兩個看似有著遙遠距離的事物,會有什麼聯系呢?而堅持,之所以堅持,是想要獲得堅持後的成功,而快樂,便來源於成功。
蘇軾,這位家喻戶曉的詩人,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被貶謫中度過。但他沒有放棄過,一直都在堅持,而他的堅持便成全了赤壁,或許他一生坎坷,但他仍舊快樂,因為他從詩詞中得到了釋放,因他的堅持,赤壁才綻放了它的美麗,它的魅力。赤壁記載著蘇軾的歷史,赤壁存留著蘇軾的快樂,赤壁更懷念著蘇軾的堅持。或許說,蘇軾成全了赤壁,不如說,赤壁成全了蘇軾。
赤壁因蘇軾的堅持而發光發亮,那蘇軾呢?他因赤壁的懷念而萬古流芳.
我們又堅持了什麼?是那跑步時不到終點誓不罷休的堅持?是那遇到難題非要解出的倔強?這些都是,我們的人生因我們的堅持而變得璀璨奪目。
又是一位詩人,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浪漫主義實現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豪邁實現自己的快樂。不管是愁也好,憂也罷,他的詩總是透著一股堅持的美麗。
月亮經由他的手,變得夢幻飄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情趣,更是讓世人懂得了他的浪漫「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憂愁更是讓人揪心。他的感情無不透著些許哀傷,但他仍能哀中取樂,而原因是什麼呢?是他矢志不渝的堅持,透著人性感性一面的美麗,它的魅力因他的快樂而愈燒愈旺。
他,這位浪漫的詩人便是人盡皆知的李白。他的樂觀,他的豪邁,也去是我傾其一生都學不會的。但我知道,他的哀傷,他的憂愁都只是隱藏在他堅持的背後,而向人展示出來的,便是他的快樂。
我們的快樂呢?是否是跑步到達終點的喜悅?還是算出了難題的激動?我想,這只由我們自己懂得。

㈤ 關於蘇軾堅持不懈的詩句,急~明天之內,謝謝

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蘇軾
選自《東坡樂府箋》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
(qíng)
蒼,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騎(jì)

(juǎn)
平岡。為(wèi)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書法密州出獵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bìn)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qiǎn)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
浣溪沙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1]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㈥ 以蘇軾的口吻寫他被貶黃州後內心的掙扎與堅守

蘇軾在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這個時候他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報國無門,無處可以發泄

㈦ 作者說蘇東坡這輩子都是「以筆買鍋」,那為什麼蘇軾還要堅持創作呢

作者說蘇東坡這輩子都是「以筆買鍋」,那為什麼蘇軾還要堅持創作呢?

㈧ 以陶淵明和蘇軾為論據,寫一段議論性的文字,談談你對「堅守」的理解

那就是談他們對心中理想,信念的堅守。陶淵明嚮往自由自在,回心靈的返璞歸真,所以逃離答黑暗的官場,甘願種豆南山,飲酒養花。蘇軾也一樣,堅守心中憂國憂民的理想信念,所以不願與與自己政見相左的勢力合作。或者說他堅守自己的率真豁達,不為自己的遭遇而苦悶。

㈨ 蘇軾在政治上堅持儒家入世的精神。這句話是病句嗎

堅持...的精神好像不妥。而且句子也缺點成分。
不妨改為:蘇軾在政治上主張堅持儒家入世的精神。或者:蘇軾在政治上堅持採取儒家入世的精神。

㈩ 蘇軾 磨煉中堅持 平凡走向偉大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蘇軾生於眉州眉山。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母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里。1069年(熙寧二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縣令。政績顯赫,深得民心。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准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年幼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以王安石為首新黨被打壓,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 蘇軾
。蘇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後,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三品),知禮部貢舉。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拚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第二年6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1097年,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海南(九死蠻荒吾不悔,茲游奇絕慰平生)。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四歲,御賜謚號文忠(公)。故有「歷典八州,行程萬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