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李治安

李治安

發布時間: 2020-11-23 04:46:50

㈠ 東方早報:元朝不是中國的王朝嗎

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戰》中一再強調元朝並不是一個中國的王朝,可是回到忽必烈本人的歷史認識中,我們看看,他在三代至宋金的歷史之外尋找任何歷史認同了嗎?他建立的元朝,不就是要接續宋金的歷史嗎?
最近聽到的有關蒙古的消息,是烏蘭巴托市中心的蘇赫巴托爾廣場即將改名成吉思汗廣場。過去該市以成吉思汗命名的重要地標主要是一家高檔飯店和郊區的國際機場,現在最具象徵意義的中心廣場也要改名了。革命領袖和現代蒙古國締造人的名字,正從蒙古現代民族國家的主要象徵符號中淡出,而遙遠過去的蒙古英雄已然孤峰獨峙,顯示後社會主義時代蒙古的國家認同建構是多麼依賴對歷史資源的發掘。如果把視野擴大到中國的內蒙古,你輕易就會發現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城市中心廣場竟遠遠多於蒙古國——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鄂爾多斯、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烏海……
最偉大的蒙古英雄沒有第二人。不僅蒙古人這樣看,在世界范圍內,成吉思汗不僅足以當作蒙古的代名詞,而且,他甚至比蒙古更有名。
這是八百年來種種歷史發展的結果。內亞史地研究的先驅之一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說過,如果不是因為恰好生在一個適當的時候,以及剛好活動在一個的適當的地理區域,僅僅以成吉思汗的天生稟賦,他本來成不了這么大的氣候。這當然比那些一味沉迷在偉人的克里斯瑪中尋求神秘歷史解釋的研究者高明,但其實拉鐵摩爾自己也浸潤在成吉思汗孤獨的偉大傳統中:成吉思汗如此偉大,以致於他在蒙古人的歷史中成為一個孤獨的英雄,一座突兀的高山。
成吉思汗的這種孤獨地位,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特別在元朝不是如此。在《馬可·波羅游記》里,忽必烈才是蒙古英雄的天字第一號:「大可汗(忽必烈),是一個最智慧,在各方面看起來,都是一個有天才的人。他是各民族和全國最好的君主。他是一個最賢明的人,韃靼民族從來所未有的。」雖然馬可·波羅沒有趕上成吉思汗的時代,但他對忽必烈的贊頌,至少反映了那時元朝宮廷和官僚輿論中,存在著把忽必烈描述為蒙古歷史第一人的傾向。這種傾向或史學實踐,在忽必烈後裔失去汗位以後,勢必發生重大逆轉。成吉思汗歷史地位的變遷過程,無疑也是蒙古史的一個有趣的課題,那種把今日成吉思汗獨特地位視作理所當然的觀念,當然是非歷史的。

專業的蒙元史研究者當然不會花心思去給歷史人物排座次,但許多學者還是明確表示忽必烈與成吉思汗同等重要。著有《忽必烈傳》的李治安教授說:「與祖父成吉思汗一樣,忽必烈堪稱蒙元一代的偉人。……成吉思汗以征服武功震撼世界,忽必烈則以文治著稱於天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繼承者中最傑出的政治家。」蔡美彪先生說,撰寫《忽必烈傳》實際上相當於寫半部元史。李治安教授的《忽必烈傳》的確可以當作半部元史來讀。不過,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元史是傳統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這部傳記所寫的,也還是中國歷史脈絡中的忽必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同樣高度評價忽必烈歷史地位的杉山正明教授,在其名著《忽必烈的挑戰——蒙古帝國與世界史的大轉向》中,描摹出一個世界史視野中的忽必烈,迥然有異於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元世祖。杉山這部書當然沒有寫成半部元史,但可以當作十三世紀後半葉世界史的半部概論來讀。

學界說起杉山正明,一般都會首先提起他的語文能力,他自己也喜歡強調學習和掌握多種語文對於研究蒙元歷史的重要性,特別是波斯文,用杉山的話說,對研究蒙元史而言,波斯語文獻與漢語文獻同樣重要。他如此高看非漢文特別是波斯文史料,當然與過去研究者偏多信賴漢文文獻有關。Morris Rossabi在1989年出版的《忽必烈汗》中,就已經批評研究者對於漢文以外的史料利用不足。杉山把這一批評推向了極致,而且他自己也似乎努力學習了盡可能多的語言。他說:「有關蒙古時代應該使用的史料經典就多達二十多國語言,並且重要的是,東西方專門研究者的工作,都想要描繪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歷史圖像。」他認為,以漢文為中心的東方史料與以波斯文為中心的西方史料,把研究者也分成了兩個集群,由於「兩個文獻群各自背負著的巨大文化傳統完全不同」,比克服「史料之牆與語言之牆」更困難的,就是跨越「說不定遠較前兩者為大的意識之牆」。據說杉山的辦公室就是蒙元史研究的最佳圖書館,參觀者通常會驚駭於如此豐富、如此稀見的多語文史料竟會匯聚在此,也難怪杉山會在書中對哈佛的圖書館頗有微詞。
多語文史料的掌握,當然是杉山蒙元史研究的一大特點,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的成功就在於他使用了不為他人所知的材料。他的著作里的確有很多出自波斯文、拉丁文、阿拉伯文等非漢文的材料,但這些材料本身並不是由他發掘出來第一次使用的。他的確在不少地方巧妙地利用了多語文史料駁斥舊說或建立新論,但這些材料對於其他研究者來說並不是那麼陌生。在我看來,杉山是在武裝了炫人耳目的多語文工具的同時,和許多成功的歷史學家一樣,也具備極為開闊的知識視野和求新求變的理論勇氣,事實上正是後者使他寫出了一系列有著獨特視角的歷史論著。
以《忽必烈的挑戰》為例,決定了此書一炮打響的,並不是杉山使用了多少條稀見的多語文史料,而是他在書中以習見史料論述了蒙古時代所開創的世界體系這個亞洲史乃至世界史的命題。他所談的忽必烈,不僅是蒙古的大可汗,也不僅是元朝的創建者,而是塑造了從地中海到西太平洋巨大范圍內新型政治經濟體系的關鍵人物,而這就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具有近代意義的「世界體系」,蒙古帝國為這個世界體系提供了結構骨架和運轉動力。忽必烈不僅繼續並完成了成吉思汗所啟動的帝國進程,他還重新設計和編織了這個帝國的網路,使得東西世界之間的聯系不再是偶發的、隨機的和間隔斷續的,擺脫了古典絲綢之路情懷的東西交流,第一次具有了整體的、持續的和息息相關的意義。這就是本書副標題「蒙古帝國與世界歷史的大轉向」的真意所在。因此,這本書超越了傳統蒙元史的范疇,而成為一種亞洲本位的世界史論述。
讀者不難發現,作者為了建立這個亞洲本位的世界體系論述,不得不專辟章節批判歐洲本位的世界體系說,這便是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等社會學家所創建的近代世界體系理論。華勒斯坦認為,自十六世紀開始,世界經濟存在著以西歐為中心,以西歐以外為層級遞減的邊緣的結構。中心區域有國與國的區別,國家內部有地區與階層的區別,某地區內有城鄉的區別。中心與邊緣涉及不平等的交換關系、地理關系及壟斷與自由競爭的關系。近代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發展歷程,就是主導世界體系,把全世界各邊遠地區都吸納進這個世界體系的過程。世界體系的發端可追溯至十五世紀末的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從那以來的歷史可以說就是這個世界體系實現和展開的過程。杉山在書中批評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是「不確切的體系論」,但他並沒有從理論上加以辯駁,而只是指出華勒斯坦理論對亞洲歷史的關照過於薄弱,過於「圖式主義」,在史料和具體論證上不具有說服力,「特別是連東亞與中亞,甚至是中東伊斯蘭世界及俄羅斯方面,都欠缺基本的歷史知識與認識」。因此,給出一個充分考察了亞洲歷史經驗的世界史論述就變得必要。在浮皮潦草地批評了流行的世界體系論之後,杉山就可以開始建立自己的新世界體系論了。

有趣的是,杉山對華勒斯坦的批評,不但在學理上無多新意,而且也部分地掩蓋了他自己的世界體系的來源。在我看來,杉山本人深受華勒斯坦世界體系論的影響,這本《忽必烈的挑戰》不僅寫作靈感來自華勒斯坦,而且其具體論述也有賴於世界體系論原有的海上通商、中心邊緣、金融網路和分工物流等重要概念。當然杉山並沒有掩飾華勒斯坦學說給他的沖擊,「這真是一套波瀾壯闊的歷史論述,……對讀者而言真的是有不容招架的壓倒性魅力」,而他的回應則是以華勒斯坦的概念與方法,本著「以全球的視野來總括亞洲全體」的目的,建立一套新的世界體系論述。這個新的世界體系,就是蒙古時代以忽必烈為中心的世界體系,其基本杠桿是蒙古人的軍事力、中華社會的生產力及中東和中亞穆斯林商團的營商力。
受到華勒斯坦世界體系論沖擊的杉山,把這一套分析方法和論述模式應用到他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就誕生了本書所表述的蒙古時代世界體系觀。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是以歐洲特別是西歐為基點的,是一種歐洲本位的世界體系;杉山的蒙古時代世界體系,以蒙古帝國為核心展開,是一種亞洲本位的世界體系。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開啟於十五世紀末的大航海時代,勃發於十六世紀,前波後浪連綿不絕以至於今;杉山的世界體系則提前至十三世紀後半葉,雖然維持的時間不太長,但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歷史,至少間接地影響了十四世紀以後東西方歷史的進程,特別是近代世界體系重構的進程。

杉山一方面贊賞華勒斯坦的「(歷史)書寫真的是可怖的」,另一方面指出由於「他不了解蒙古」,所以不知道「國家在其和緩的主導下,擁有組織力主動掌控物流,自身也憑藉通商利潤而存立的這個模式,在世界史上忽必烈國家恐怕是第一個」。杉山從多角度論證忽必烈的通商帝國「以世界規模而展開」,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歷史論述,這一論述足以藉助世界體系這樣時髦的理論解說,把忽必烈時代蒙元史的意義充分放大,空間上不僅超越中國史,還超越亞洲史,時間上則不僅超越忽必烈個人的統治時期,還超越蒙元時代,與近代的全球史直接連接。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寫作計劃。還不得不說,杉山基本上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計劃。

《忽必烈的挑戰》與杉山其他廣受好評的著作一樣,可讀性、知識性與思想性,堪稱圓融完滿。杉山著作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的視野開闊和知識豐富,在歐亞大陸的東西南北之間跳躍來去毫無窒礙,細節敘述妙趣橫生。姚大力先生說:「就我記憶所及,他前後寫過近十種性質類似、話題或聚焦點略有不同的歷史讀物,每本都顯示出一定程度的獨特視角與新鮮見解。」(姚大力:《一段與「唐宋變革」相並行的故事》,見2013年1月6日《上海書評》)姚先生所說的「獨特視角與新鮮見解」,正是杉山最成功的地方。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他的著作都有或明或暗的理論來歷,都受到國際學界某種流行議題的影響或啟發,而且都是對這些議題某種程度的回應。在蒙元史領域的學者中,不僅日本,即使世界范圍內,他這個類型的也相當罕見。對後輩特別是年輕學者來說,注意到杉山正明這樣無時不在標榜語文和語言重要性的成功者,其實在多大程度上關注著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在內的國際學術新說,並且在自己的寫作中接受其影響的同時又積極予以回應,也許會是更有啟發的。

當然這不是贊賞或提倡理論先行、以論帶史,杉山的著作之所以成功,恰恰在於他處理好了理論與實證的關系,他的某些著作甚至表面上並沒有理論追求,或沒有受理論影響的明顯痕跡,他挑選的細節才是抓住讀者的第一因素。但他能成為如此一個風格獨特個性鮮明的歷史學家,理論關懷與理論勇氣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我不是蒙元史專家,本沒有資格判斷杉山的世界體系論是否在史學上成立。從一個讀者的閱讀體驗說,我覺得有點浪漫,把機會主義的財富追求說成深思熟慮的經濟規劃,把溝壑縱橫彼此對立的蒙古政治說成共享帝國成果的太平世界,多多少少,是證成並拔高了他自己批評過的Pax Mongolic。杉山筆下的忽必烈,對西起地中海東至太平洋的廣大世界都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能夠製作超越時空局限的經濟與政治的戰略安排,總給人一種不可思議的驚訝。那樣的歷史人物是難以理解的。當然,《忽必烈的挑戰》所論述的蒙古時代的世界體系,多大程度上是杉山發現的,又在多大程度是他發明的,這是另外一個話題。能夠挑起這個話題,這本書就已經成功了。

我對忽必烈的興趣當然與我自己的知識局限直接相關。接著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問題,即忽必烈與成吉思汗的歷史地位的比較,我想,先不管當時及後世的評價(那必是各執一詞、言人人殊的),我們應該看看忽必烈自己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或者說,他對自己的歷史地位是如何預期的。

忽必烈對中國歷史很有興趣,在漠北時已然。徐世隆說:「上之在潛邸也,好訪問前代帝王事跡。」由於完全依靠翻譯和聽講,他的歷史理解能到什麼程度,當然不可估計太高,但哪怕有限的知識也大有助於他日後進入中原後的施政與統治。雖然有材料說他尤為欽佩唐太宗,對唐代歷史特有興趣,對《資治通鑒》情有獨鍾,但研究者都同意,對他施政影響最大的主要是金代歷史知識,《大定政要》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元朝是由草原南下的征服者所建立的這個事實,不可能在忽必烈的歷史興趣中無所反映。那麼,他對遼金之前情形類似的北魏的歷史有多少了解,或有多少興趣呢?

許衡建議忽必烈推行漢法時,就是從北族政權統治華夏這個角度說的:「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者,必行漢法,可以久長。」中國歷史上,這種以草原征服者的身份「奄有中夏」的前代王朝,有哪些是成功的呢?就是拓跋魏、契丹遼和女真金。許衡說:「故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使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顯然,北魏成功的歷史經驗早已進入忽必烈的知識視野。郝經對忽必烈說:「昔元魏始有代地,便參用漢法,至孝文遷都洛陽,一以漢法為政,典章文物,燦然與前代比隆。」

我在這里討論忽必烈對北魏歷史的了解,或他對北魏歷史的興趣,目的是想解釋他具體從北魏歷史里學習了什麼。他以「元」為國號,或許真的如他自己的解釋直接出自《周易》彖辭的「大哉乾元」,其靈感並不來自北魏孝文帝為拓跋皇室改姓為「元」的故事,但另外一個看似巧合的一致,就值得深思了。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初定太廟七室之制」,尊皇祖成吉思汗為太祖。五年後又定太廟為八室,加上皇曾祖也速該·把阿禿兒,尊為烈祖,並給太祖成吉思汗上謚號為聖武帝,給烈祖也速該·把阿禿兒上謚號為神元帝。這種謚號在以前王朝的帝王謚號里並無重復,除了北魏。北魏始祖拓跋力微的謚號是神元帝,力微之父詰汾的謚號是聖武帝,這些都是北魏開國君主太武帝拓跋珪於天興元年(398年)追贈的謚號。力微與其父被謚為神元帝、聖武帝,成吉思汗與其父被謚為聖武帝、神元帝,看起來似是一種巧合,但一個難以抗拒的聯想,就是忽必烈和他的謀士從北魏史獲得了靈感。

這個聯想最大的史學價值,即忽必烈怎麼看成吉思汗。他是否把成吉思汗看成完成建國大業的人呢?元代文士奏疏文字里,說起「國朝奄有天下」的具體年數,多是從滅金算起的,而那時成吉思汗已經不在,實現滅金大業的蒙古大汗是窩闊台。這種演算法一定反映了忽必烈本人對蒙元歷史的認識。在忽必烈的蒙元歷史觀里,成吉思汗大致相當於北魏歷史上的拓跋力微,創立了草原時代的偉業;窩闊台至蒙哥等,大致上相當於北魏道武帝以下平城諸帝;而他自己,應該就是要以孝文帝的氣概,創造遠超孝文帝的事業。在這個歷史觀里,忽必烈本人是把自己看作蒙元歷史第一人的。

杉山在《忽必烈的挑戰》中一再強調元朝並不是一個中國的王朝,可是回到忽必烈本人的歷史認識中,我們看看,他在三代至宋金的歷史之外尋找任何歷史認同了嗎?他建立的元朝,不就是要接續宋金的歷史嗎?他並沒有企圖否定或遮掩元朝的草原起源,但他顯然把草原時代的歷史與滅金以後入主中原的歷史分成了截然不同的階段。成吉思汗只是草原創業時代的英雄,而蒙古最偉大的事業還有待元朝的建立與傳承,這在以往的歷史中已有很多先例可循,其中拓跋鮮卑所建立的北魏,就是一個榜樣。正因為這樣,他才把拓跋力微父子的謚號同樣施用於成吉思汗父子,透露出他對成吉思汗及他自己歷史地位的認識或期待。

據說忽必烈特別推崇唐太宗。唐太宗不是唐朝的開國君主,卻最終獲得了唐朝歷史第一人的地位。這或許是忽必烈喜歡提到他的原因之一。如果他那時已經具有「世界體系」的眼光,給出一個類似《忽必烈的挑戰》的宏大敘事,那他實在不必為自己的歷史地位懷有任何疑慮了,因為這種疑慮本身,說明他還是置身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那在杉山的歐亞歷史觀里當然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局限,可是,從草原帝國的成功轉型來說卻是一個不小的超越。

㈡ 魔幻手機里傻妞真實姓名叫什麼

演員名字叫:舒暢
以下是魔幻手機的介紹:
劇名:魔幻手機
出品人:李培森
策劃:張子揚 苟鵬方建生
監 制:李治安周里欣許輝
導演:餘明生(中國香港)
製片人:李功達
編劇:九年
主演:李濱 飾 陸小千舒暢 飾 傻妞
焦恩俊 飾 游所為劉希媛 飾 楚楚
陳創 飾 黃眉洪乙心 飾 化梅
謝寧 飾 豬八戒丁健 飾 孫悟空
於珈若 飾 何藍陳明昊 飾 范總(牛魔王)
汪永貴 飾 李樹人
劇情簡介:
公元2060年,手機已經擁有了遙控、自衛、重組基因等等先進功能。這一天,一種穿梭多維空間的新功能問世了,科學家將這種功能植入一款名叫「傻妞」的手 機中。在試驗中,真人模式的傻妞穿梭時空回到唐朝,幫助孫悟空制服了黃眉。可是傻妞能量耗盡,科學家緊急將傻妞召回2060年,沒想到黃眉大王也拉著傻妞 衣服不肯放手,而科學家也把2060錯打成了2006,於是傻妞和黃眉來到了2006年,二人在時光隧道中失散。掉落在現代的手機傻妞,被主人公陸小千撿 到了。

小千是個很有俠義心腸,但卻是個膽子很小的人,對社會上的各種不平之事深惡痛絕,卻沒有膽量去管,碰到不平的事情也不敢出頭。魔幻手機的出現改變了小千的 性格,勇於和本劇的反一號游所為作斗爭。游所為本來是遵守現代社會法規的好青年,也是魔幻手機改變了他的性格,他為了得到魔幻手機不擇手段,乾出了很多令 人不齒的勾當。最後,在陸小千和孫悟空,豬八戒等好朋友的努力下,魔幻手機和黃眉大王都被送回了原來的地方,游所為又恢復成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而陸小千也 不像原來那麼膽小窩囊了。

㈢ 忽必烈究竟會不會漢語史書上是怎麼樣記載的

需要說明的是,“會不會漢語”應該包含三個層面,即說話、理解、寫作。會用漢語對話,不代表懂漢語。真正的會漢語,代表能稍微讀懂一定的經典著作,會寫一些漢語文章。就猶如今天的英語,會說英語之人,未必會寫、未必理解。

㈣ 溫州市優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溫州市來優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是源2018-01-30在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春暉路505號主樓5樓501室B。

溫州市優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327MA29AQ565B,企業法人李治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溫州市優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溫州市優網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成吉思汗的帳前侍衛賽典赤,究竟做了何事,今被譽為「省長之父」

賽典赤是一個務實的清官,是他建立行省設置郡縣,興修水利治理河川,清理戶口組織屯田,興儒辦學,培養民族官員,安撫內外,是歷史上省一級官員最赫赫有名,卓有功勛的人物。所以叫省長之父。

㈥ 自隋朝始的三個「正—反—合」階段(概括清楚)

南開大學教授李治安認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中央集權模式的較高級演化形態,也是兩宋否定唐後期藩鎮分權的繼續,相當於自隋朝始第三個「正一反一合」階段的「合」。

㈦ 朱元璋為什麼連自己女婿都不放過

文逆北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以「反腐得力」著稱。而朱的反腐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名聲。不僅與朱在對貪腐人員的處理手段上冷酷殘忍有關(如將貪官處死後剝下人皮示眾),也與明初政府所頒布的一系列反腐條令有著密切的聯系。當然了,即使是在這樣一種反腐敗的大環境下,依然有人鋌而走險、以身犯法,以致於落得身首異處。朱元璋的女婿歐陽倫就是代表。

歐陽倫本出身貧寒,只是因其學業用功,才得以通過科舉的方式躋身於政治高層,朱元璋在對其進行殿試過程中,對他的答問十分賞識,在籠絡人才等因素的作用下,朱元璋將自己的愛女安慶公主許給了歐陽倫,窮小子變金鳳凰,歐陽倫從此逐步走上了他的人生巔峰。

(影視劇作中的歐陽倫)

不過,歐很快便被眼前的榮華富貴沖昏了頭腦,除去接受他人賄賂外,為了攫取更多的財富,歐陽倫又串通官員做起了私販茶葉(茶葉為國家管制的物資)的買賣,結果最後遭人告發而被朱予以處斬。那麼問題來了,朱元璋為何要選擇處死歐陽倫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歐陽倫貪污枉法嗎?筆者認為,這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而更多的,則應從明初的大環境分析。

帝國的遺產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並兵分數路,發動了對元的討伐戰爭。在徐達等部的連環打擊下,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滋?徑??蠖急泵盤尤氪竽??骶?菜忱?目??舜蠖跡???笫埔訝ァ?/p>

(徐達北伐)

不過,元朝雖被明朝取代,但元時期業已形成的社會習俗與政治傳統卻不是一夜之間便可以全部改變的。例如,元的建立是建立在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之上的。所以草原傳統也不可避免的充斥於農業社會當中,游牧民族的政治中沒有所謂的君臣之別,而是以主奴關系為主幹。

(即使是畫作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存在於游牧社會中的這種主奴關系)

主奴同君臣相比,顯然更強調服務與順從,這不可避免的對中原王朝的士大夫政治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元代的文臣同其他朝代的文臣相比,身份顯然要更加卑微一些,這種君臣關系的微妙變化自然也為明初政治所承襲。

畢竟是人臣

例如人們所知的,朱元璋因孟子有「民貴君輕」說而對其十分厭惡,在一些下達的諭旨中,朱元璋不斷強調臣下與平民對自己的依附關系。歐陽倫案中朱元璋也是如此。

首先,歐陽倫是靠科舉制躋身於權力高層的,他的權力的獲得既是靠著自己的努力,也是靠著皇權支配下的政治與文化傳統的認可。所以他的第一個身份是人臣。

但是,與以往的人臣所不同的是,無論從心理認知上、還是實際的權力結構中,歐又同時在以一種皇權依附者的角色存在著,所以,從朱元璋的內心深處來看,歐陽倫的身份再高貴,這一切也是取決於朱元璋之喜好的,這種「主奴關系」的本質,已為歐陽倫的結局預先埋設好了一顆定時炸彈。

(影視劇作中的朱元璋與歐陽倫)

外戚干政?

其次,歐陽倫貴為駙馬,屬於外戚集團。縱觀中國歷史,外戚干政弄權之事屢見不鮮。朱元璋雖識字不多,但勤奮好學,尤其當上皇帝後,朱元璋經常請儒生為自己講授歷朝史事,所以朱元璋不會不明白隱藏於歷史長河中的政治教訓。這些都讓朱元璋分外的小心。

僅僅是走私茶葉那麼簡單嗎?

當然了,歷史經驗歸歷史經驗,假如歐陽倫在販賣茶葉的事上稍微收斂一些的話,朱元璋是不會痛下殺手的。但歐陽倫不僅不加收斂,還繞開皇帝直接向官員與民間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配合自己的走私行動。這自然是朱元璋所無法容忍的。

(電視劇中的明太祖問案)

因為,一次次的走私背後不僅是堆積如山的真金白銀,更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利益集團。而這個利益集團的核心,便是我們的駙馬爺歐陽倫。既然歐陽倫可以運用手中權力和所掌握的人脈來實施「經濟犯罪」,那麼實施「政治犯罪」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歐陽倫與安慶公主)

你可以碰皇帝的一切,但你絕不可碰他手中的權力,尤其這個皇帝還是本對權力極度敏感且已殺人如麻的朱元璋。所以歐陽倫必須死,這不僅是因為他的貪污枉法太不給老丈人留面子,更是因為他的存在,對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權已經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而為了讓自己幼小的孫子可以免去在自己死後被野心家玩弄於指掌間的悲劇(朱棣的奪權另當別論),殺一個歐陽倫又有何妨呢?

(影視劇作中即將被處決的歐陽倫)

參考文獻:

張廷玉著《明史》中華書局2015年5月

孟森《明清史講義》商務印書館2011年10月

南炳文,湯綱《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2月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2012年5月

吳晗《朱元璋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6年版

劉澤華《中國的王權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施治生、劉欣如主編《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

李治安《元史十八講》中華書局2014年9月

㈧ 成吉思汗 分封的88功臣,都是哪些人

《《秘史》牌子10戶、50戶考辯既成吉思汗1206年65千戶、95千戶考辯既《元史》總把、扯兒必考辯》(原創)

蒙古可供入侵金國的總兵力約6萬,武器低劣。
當年遼國在成吉思汗的地盤上擁有西北路招討司和烏古敵烈統軍司,兩個都是兩萬兵編制,再加上非遼區。成吉思汗滅亡韃靼、克烈、蔑兒乞、螚蠻,聯合弘吉剌、斡亦剌、汪古、八剌忽,統一戰爭打了很多年死了很多人,也就6萬多兵很正常。
蒙古第一次分封未必有95個千戶,很可能只有65個。《秘史》搞錯了木華黎當國王和哲別西征,所以95千戶很可能是西征時才有的。
《秘史202節》記載的很有意思,雖然弄混了時間,但是明確記載了木華黎封國王。
封功臣木合黎為國王。。。除駙馬外,復授同開有功者九十五人為千戶。
《元史?術赤台傳》記載有65個千戶,《秘史》記載有95個千戶,而《史集》記載了129個千戶。日本人箭內亘認為《史集》記載成吉思汗的中軍應是一萬人而非一千人。日本人本田實信採用排除法,從《史集》129個千戶中減去建國後分封的數目,從而確定《秘史》的記載是可信的。史衛民、曉克、王湘雲《元朝秘史九十五千戶考》認為《元朝秘史》95個千戶是拼湊起來的,存在同名異譯、遺漏錯載的情況,認為《元史》65個千戶更接近事實。史衛民研究了《史集》95左右翼千戶的記載,對拉施都丁記載的疏漏之處做了訂正。姚大力將《元史》65個千戶、《秘史》95個千戶、《史集》129個千戶看成三個序列,分別是癸亥甲子年間的千戶建制、1206年的千戶建制、1219年西征前的千戶建制(但按照蒙古的擴張模式看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金浩東指出大約50人見於《秘史》而《史集》未
蒙古汗國時期蒙古左、右翼軍千戶沿襲歸屬考_愛學術
右翼軍實際只有24個千戶(《史集》漏1個),且《史集》明細錯誤,繁衍14個才有38個
左翼軍實際只有22個千戶(《史集》重錯3個),且《史集》明細錯誤,繁衍9個才有32個,再加上歸降20個,才有62個
漢字數字是《秘史》順序,阿拉伯印度數字是《史集》順序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9pdf下載_愛問共享資料 第25頁
一、蒙力克-額赤格(右21,晃豁壇部5千戶);
二、博兒術(右1萬戶、四傑,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左14,朵豁勒忽-總把[扯兒必]);
三、木華黎(左1萬戶、四傑,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22,10抽2);
四、豁兒赤(右15,榮譽萬戶,巫首,巴阿鄰部4千戶,右18);二十、兀孫(巫首);
五、亦魯該(阿爾剌-蘇尼特(《秘史》47節)部4千戶,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兒帖該的六個兒子中第四個兒子雪你惕[蘇尼特]的後裔,左20,速你帶帖木迭兒);
六、主兒扯歹[術赤台](察合台副萬戶?,兀魯兀部3千戶);
七、忽難(術赤[拙赤]副萬戶,格尼格思部1千戶);
八、忽必來(四虎,巴魯勒思4千戶);
九、者勒蔑(四虎,兀良哈氏1千戶,右19,葉孫脫,左15,兀答赤);西徵才封五十二、速不台(左13,四虎,兀良哈氏,原為百戶[哈必赤]);西徵才封六十、察忽兒孩(兀良哈氏,左2,也速不花);
十、禿格[統格](札剌亦兒部6千戶,右8,阿兒孩合撒兒勇士軍);
十二、脫欒-總把[扯兒必](右5,晃豁壇氏5千戶,蒙力克兒子);
十三、汪古兒(左11,伯牙吾部2個千戶);
十四、赤勒古台(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十五、孛羅兀勒[博兒忽](右2副萬戶、四契弟、四傑,合並於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十六、失吉忽都忽(右11,四契弟,韃靼部1千戶,左5也客);
十七、曲出[古出](四契弟,蔑兒乞部1千戶);
十八、闊闊出(四契弟,別速惕部3千戶);西徵才封十一、迭該(別速惕部);
二十一、忽亦勒答兒(左7,遺孤蒙可哈勒札,忙兀部2千戶);五十三、蒙可(同一人);五十四、哈勒札(同一人);
二十二、失魯孩(沼兀烈亦惕1千戶);
二十三、者台(右3,忙兀部2千戶,也就是蒙古部落聯盟的開創者家族,左23忙哥);
二十四、塔孩(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
二十五、察合安豁阿(非右9,遺孤納鄰-脫斡鄰勒,捏古思部1千戶);
二十六、阿剌黑(納牙阿兒子,巴阿鄰部4千戶,右18,木忽兒好蘭);
二十七、鎖兒罕失剌(四傑赤老溫父,孫都思氏赤老溫族4千戶,孫子右10,宿敦-總把[扯兒必]);
二十八、不魯罕-俺答(右16,巴魯勒思4千戶,日後升萬戶);
二十九、合剌察兒(巴魯勒思4千戶);
三十、闊闊搠思(巴阿鄰部4千戶,右13禿兒干);
三十一、速亦客禿(右6,左9徐都,晃豁壇氏5千戶,蒙力克兒子);
三十二、納牙阿(左8副萬戶,3千戶,巴阿鄰部4千戶);
三十三、冢率(納牙勒部1千戶);
三十四、古出古兒(別速惕部3千戶);
三十七、歹亦兒(晃豁壇氏5千戶,蒙力克兒子);
三十九、不只兒(兀魯兀部3千戶);
四十、蒙古兀兒(珊竹部1千戶,左24,吾也而);
四十一、朵羅阿歹(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10也速魯);
四十二、孛堅;
四十三、忽都思(巴魯勒思4千戶);
四十四、馬剌勒;
四十五、者卜客(右8,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12);
四十六、余魯罕(札剌亦兒部6千戶,左21帶孫);西徵才封三十八、木格(札剌亦兒部);
四十七、闊闊(晃豁壇氏5千戶,蒙力克兒子);十九、豁兒豁孫(很可能就是通天巫闊闊出);
四十八、者別(四虎,別速惕部3千戶);
四十九、兀都台;
五十、巴剌-總把[扯兒必](右7,札剌亦兒部6千戶);三十五、巴剌(同一人);三十六、斡羅納兒台(同一人);
五十一、客帖(左6,翁吉刺惕[瓦剌]氏);
五十五、忽兒察忽思;
五十六、苟吉(同一人);六十三、篾格禿(右23,乞顏部1千戶);
五十七、巴歹(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2千戶);
五十八、乞失里黑(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2千戶);
五十九、客台(左3,兀魯兀部3千戶);
六十一、翁吉蘭;
六十二、脫歡帖木耳(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左19斡闊烈-總把[扯兒必]);
六十四、合答安(右20,阿爾剌-蘇尼特部4千戶);
六十五、抹羅合;
六十六、朵里不合(朵兒邊部2千戶);
六十七、亦都合歹;
六十八、失剌忽勒;
六十九、倒溫;
七十一、合兀蘭;
七十二、阿勒赤(侄子之子,2~3千);
七十三、脫撒合(右12,朵兒邊部2千戶);
七十四、統灰歹;
七十五、脫不合(克烈部1千戶);
七十六、阿只乃;
七十七、禿亦迭格兒;
西徵才封七十八、薛赤兀兒(豁羅剌思部/斡羅納爾部);
七十九、者迭兒;
七十、塔馬赤(同一人);八十、斡剌兒古列堅[駙馬](右17,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
八十一、輕吉牙歹(右4,伯牙吾部2個千戶)
不合古列堅[駙馬](右4,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
八十二、忽鄰勒;
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堅[駙馬];
八十四、合歹古列堅[駙馬](翁吉刺惕[瓦剌]部4個千戶,左6);
西徵才封八十五、赤古古列堅[駙馬](左17,翁吉刺惕[瓦剌]部);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堅[駙馬](右14,翁吉刺惕[瓦剌]部4個千戶《史集》,管轄3個千戶)
八十九、九十、不禿古列堅[駙馬](左4,亦乞刺惕部4個千戶《史集》,管轄2個千戶);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右22,汪古部5個千戶)。
右14,斡亦勒部4千戶1208年歸順。
左16,別里古台(成吉思汗異母弟,王族,非千戶,受封1千5百戶)
公元1207年第二次擊敗乃蠻部落,生擒太陽汗之兄不欲魯罕。太陽罕之子屈出律遠逃西域。《元史》卷一《太祖》記載:「三年(即公元1208年)冬,再征(乃蠻部酋長太陽汗之子)脫脫及屈出律罕。時斡亦剌部遇我前鋒,不戰而降,因用為向導。至也兒的石河,討蔑里乞部,滅之。脫脫中流矢死,屈出律奔契丹。」
這樣1206年實際只有65個千戶
志費尼《世界征服者》第四節《成吉思汗的諸子》:當汪罕被解決,蒙古各部或出於自願,或出於被迫,都聽命於他,服從他的指揮,這時,他便把蒙古、乃蠻各部和各族,連同所有軍隊,全分給這四個兒子;其餘諸子及他的兄弟、族人,他也各賜與一部分軍隊。
喀什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04期《成吉思汗在西域的統治》吐娜的計算是錯誤的。千戶是元朝的翻譯,根據《秘史》應該叫千夫長,大概只有400~600戶
《元朝秘史》第242節:成吉思合罕降旨賜百姓給母親、諸子、諸弟等說:「建國時辛苦努力的是我的母親吧!是我的長子拙赤吧!是我的幼弟斡惕赤斤(「斡惕昆」是火王、灶君之意)吧!」給母親、斡惕赤斤一萬百姓(一萬戶),他母親嫌少未作聲。給拙赤九千百姓,給察阿歹八千百姓,給斡歌歹五千百姓,給拖雷五千百姓,給合撒兒四千百姓,給阿勒赤歹二千百姓,給別勒古台一千五百百姓。
投歸成吉思汗最早的高昌回鶻王巴而術阿而忒的斤,作為名義上的成吉思汗第五子和實際上的女婿,得到成吉思汗的優待,保持了他原有的疆域。
《金冊》、《史集》、《秘史》都算多算重了蒙古軍力,兒子、母親、弟弟、侄子的其實都在這65千戶之中。以成吉思汗的擴張速度,很明顯,《元史》65千戶是1206年,《秘史》95千戶是第一次伐金獲得三四萬漢、契丹、奚、渤海、女真降軍後的西征前。《史集》129千戶是重復計算了兒子、母親、弟弟、侄子,把歸屬供養與統領管理混淆了。《秘史》歸屬兒子的9、8、5、5千戶,母親和幼弟的10千戶,二弟4千戶、三弟兒子2千戶、異母弟1.5千戶,就是4萬5千戶,三個兒子各一個萬戶,拖雷一個五千戶,母親一個萬戶,再加上左右萬戶,共6萬5千戶。《史集》歸屬兒子的4、4、4、4千戶,母親3千戶和幼弟5千戶,二弟1千戶兒子3千戶、三弟1千戶兒子3千戶,就是2萬8千戶。很明顯《秘史》數據更可信一些。左右萬戶相當於匈奴的左右賢王、契丹的南北院大王之類,只是成吉思汗設立的不是血親,至於博爾術和木華黎的氏族與成吉思汗的氏族是不是有遠古的親戚或聯盟關系,類似婁室與阿骨打同屬於完顏部聯盟這樣,不得而知。也有可能左右萬戶管理的是十大駙馬的部落,這些部落其實屬於獨立勢力,不歸成吉思汗和他的家人,而是類似奚、渤海與契丹的聯盟(周良霄《元代投下分封制度初探》和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第21~25頁)。
兒子、母親、弟弟、侄子的其實都在這所謂的10萬1千之中。右手29千戶,其中三個是駙馬,再+1+2+4,加博兒術、孛羅兀勒[博兒忽]兩個,3萬8千,另兩個萬戶是豁兒赤和主兒扯歹[術赤台]。左手36千戶,《史集》術赤9千、察合台8千、窩闊台5千、拖雷5千,加木華黎、納牙阿兩個,6萬2千。成吉思汗自己1千。但更可能是蒙古只有29+36,共65個千戶,留瓦剌部2千戶,出動58個千戶,再加汪古部5千戶和一些契丹人。
《秘史224節》65個千戶,兩子十伴,715~780人。5個獨立百戶,兩子五伴,30~35人。約650個普通百戶,兩子五伴,650*7=4550人。約650個牌子(五十夫)和白身人,兩子三伴,牌子650*5=3250。考慮到貴族們的兒子的弟弟很可能未成年不能算宿衛,以及原有1204年建立的宿衛弓箭手本身很多就是貴族的子弟,所以《秘史》"於是各千戶百戶。。。將在前宿衛的八十人,添至八百人(780+35)。"而如果是95個千戶,很明顯就遠超八百人和一萬人了。"成吉思教添至一千",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蒙力克的兒子當千戶管理也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重視,宿衛不分為四班,而是長期執守,還是千戶級的兩個兒子,可見其也有人質性質。近400白日弓箭手,增加到一千,由者勒蔑和禿格的兒子管理,原本分四班,每班80人與老宿衛80人輪替,現在也不分了。70護衛散班,增加到八千(4550+3250+1000),由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亦魯該、術赤台、阿勒赤、者台的弟弟兒子管理,以及其中一千是阿兒孩合撒兒的勇士軍。後面這九千人應該來自普通百戶、牌子、白身人的兩兒子和伴,也是打仗時要冒風險沖鋒陷陣的。《秘史》95千戶名單里的,很多是此時的卻薛軍千戶。在外千戶被抽出卻薛軍後並不滿千,而中軍千戶則較為滿員。這些散班分四班,不當值的時候,應該會回本部落工作(《元史兵志》,葉新民《關於元代的"四怯薛"》)。
牌子(五十夫),絕大部分《秘史》翻譯做十戶,這是個誤會。遼國、西夏也都有這樣的五十夫小酋長,是長期一脈相承的古老制度。
「特里特勉部。初於八部各析二十戶以戍奚,偵候落馬河及速魯河側。置二十詳穩。聖宗以戶口蕃息置為部」「昊賊據數州之地,(除留守以外)精兵不出四五萬,余皆老弱婦女,舉族而行」「金吾逮二十部,精兵勇士餘二萬眾」一部一千。「遼國之法。。。有調發,則丁壯從戎事,老弱居守」「南部連克獲納降,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勝兵(有能力參戰的)五萬一百七十」不能說特里特勉部契丹貴族就160戶,不一定是一部給20戶而是一個氏族給20戶,160戶就有20個詳穩還得了啊。「伯斯鼻骨德部。本鼻骨德戶,初隸諸宮,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稍瓦部。初,取諸宮及橫帳大族奴隸置稍瓦石烈,「稍瓦」,鷹坊也,居遼水東,掌羅捕飛鳥。聖宗以戶口蕃息置部」「自此至河西部,皆俘獲諸國之民。初隸諸宮,戶口蕃息置部」聖宗以戶口蕃息置為部,很明顯,所有部都是千夫左右規模的,詳穩就是百夫長、五十夫長的意思,令穩就是千夫長的意思,夷離堇就是萬夫長的意思。
始,元昊將反,為(佔領絲綢之路得來的)金冠佩、隱飾、甲騎遺屬羌。振在環州,潛以(暫留的環州賦稅的)金帛誘取,得冠佩、銀鞍三千(1500個什夫長,也就是1萬5千騎),甲騎數百(300個蕃落酋長,每個50騎)。請告鄰部,俾以環為法,庶可披賊勢,不聽。於是東茭、金明"萬、劉"諸族勝兵數萬(兩萬北宋屬地蕃落騎兵,萬俟政、劉懷忠等族),一旦不戰(一天的功夫就不戰而降),悉為賊所有,延州幾殆,唯環慶(路)獨無患。
《元史卷98兵志一》考之國初,典兵之官,視兵數多寡,為爵秩崇卑,長萬夫者為萬戶,千夫者為千戶,百夫者為百戶。
世祖時,頗修官制,內立五衛,以總宿衛諸軍,衛設親軍都指揮使;外則萬戶之下置總管,千戶之下置總把,百戶之下置彈壓,立樞密院以總之。遇方面有警,則置行樞密院,事已則廢,而移都鎮撫司屬行省。
萬戶、千戶、百戶分上中下。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別。千戶金符(正五品、從五品、正六品),百戶銀符。萬戶、千戶死陣者,子孫襲爵,死病則降一等。總把、百戶老死,萬戶遷他官,皆不得襲(是法尋廢,後無大小,皆世其官,獨以罪去者則否)。
太宗元年十一月,詔:「兄弟諸王諸子並眾官人等所屬去處簽軍事理,有妄分彼此者,達魯花赤並官員皆罪之。每一牌子簽軍一名,限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者充,仍定立千戶、百戶、牌子頭。其隱匿不實及知情不首並隱藏逃役軍人者,皆處死。」

世祖中統元年六月,詔罷解鹽司軍一百人。初,解鹽司元籍一千鹽戶內,每十戶出軍一人,後阿藍答兒倍其役。世祖以重困其民,罷之。七月,以張榮實從南征,多立功,命為水軍萬戶兼領霸州民戶。諸水軍將吏河陰縣達魯花赤胡玉、千戶王端臣軍七百有四人,八柳樹千戶斡來軍三百六十一人,孟州龐抄兒赤、張信軍一百九十人,濱棣州海口總把張山軍一百人,滄州海口達魯花赤塔剌海軍一百人,睢州李總管麾下孟春等五十五人,霸州蕭萬戶軍一百九十五人,悉聽命焉。

初有若夫軍士,則初有蒙古軍、探馬赤軍。蒙古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簽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孩幼稍長,又籍之,曰漸丁軍。既平中原,發民為卒,是為漢軍。或以貧富為甲乙,戶出一人,曰獨戶軍,合二三而出一人,則為正軍戶,余為貼軍戶。或以男丁論,嘗以二十丁出一卒,至元七年十丁出一卒。或以戶論,二十戶出一卒,而限年二十以上者充。士卒之家,為富商大賈,則又取一人,曰余丁軍,至十五年免。或取匠為軍,曰匠軍。或取諸侯將校之子弟充軍,曰質子軍,又曰禿魯華軍。是皆多事之際,一時之制。
質子軍是指怯薛軍里的高級人質的宿衛2000人,禿魯華軍是指低級人質的散班8000人(李治安《說元史中的"禿魯花"與元朝秘史中的"土兒合黑"(散班)》和《元代質子軍芻議》)。
四年二月,詔:「統軍司及管軍萬戶、千戶等,可遵太祖之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禿魯花。」其制:萬戶,禿魯花一名,馬一十匹,牛二具,種田人四名。千戶見管軍五百或五百已上者,禿魯花一名,馬六匹,牛一具,種田人二名。雖所管軍不及五百,其家富強子弟健壯者,亦出禿魯花一名,馬匹、牛具、種田人同。萬戶、千戶子弟充禿魯花者,挈其妻子同至,從人不拘定數,馬匹、牛具,除定去數目已上,復增余者聽。若有貧乏不能自備者,於本萬戶內不該出禿魯花之人,通行津濟起發,不得因而科及眾軍。萬戶、千戶或無親子、或親子幼弱未及成人者,以弟侄充,候親子年及十五,卻行交換。若委有親子,不得隱匿代替,委有氣力(裝備),不得妄稱貧乏,及雖到來,氣力(裝備)卻有不完者,並罪之。
這一段基本延續成吉思汗卻薛軍的原則,但又有變遷,徵集對象從百戶、牌子、白身提高到千戶,萬戶千戶百戶已經各分三等,很多千戶只有三百多戶,可見百戶也非常慘,牌頭已經從五十夫改為十戶,非千戶的有實力白身也可以當達魯花,則當初成吉思汗卻薛軍2000晝夜常備里只有不到800是千戶提供,剩下的1200則要依賴滿員百戶,而分為四班的8000,則壓力要小得多,由不滿員百戶、牌子(五十夫)、白身(數十夫)出,千戶出12人、百戶出7人、牌子白身出5人,可見此時的牌子或牌子頭只可能是與不滿員百戶差距不大的五十夫,白身也不可能是十戶,不然壓力實在是太大。
那顏是部落統治貴族、領主的通稱,也就是蒙古語的酋長。成吉思汗建國後,為各級封建軍事領主、各級軍事長官、行政長官的通稱。如:千戶那顏、牌子那顏,則牌子很明顯不可能只是十戶長。
牌子頭
猛安之上置軍帥,軍帥之上設萬戶(忒母勃堇(孛堇)),萬戶之上有都統。五十戶為蒲輦勃堇(孛堇)。謀克之副曰蒲里衍,士卒之副從曰阿里喜。
《三朝北盟會編》其官名則以九曜二十八宿為號,曰安班貝勒【大官人】、貝勒【官 人】。其職曰圖們【萬戶】、明安【千戶】、穆昆【百人長】、富埒琿【牌子頭】。貝勒者,統官也,猶中國言總管雲。自五十戶貝勒推而上之,至萬戶貝勒,皆自統兵,緩則出獵,急則出戰。其宗室皆謂之郎君,無大小,必以郎君總之,雖卿相盡拜於馬前,郎君不為禮役,使如奴。又有號阿喇勒伊拉齊貝勒,尼堪為元帥後,雖貴,亦襲父官而不改其號。其法吏治則無文字,刻木為契謂之刻字,賦斂調度皆刻箭為號,事急者三刻之。殺人剽刼者,掊其腦而死之,其家人為奴婢,親戚欲得者,以牛馬財物贖之,其賍以十分為率,六分歸主而四分沒官。罪輕者,決柳條或以物貸命,則割耳鼻以志之。其獄掘地數丈置囚於其中,其稅賦無常,遇用多寡而斂之。法令嚴,殺人取民錢,重者死,其他罪無輕重悉決柳條。笞背不杖臀,恐妨騎馬,罪極重者,鞭以沙袋。守一州,則一州之官許專決,守一縣,則一縣之官許專決。凡有官者,將決杖之廊廡賜以酒肉。官尊者決於堂上,已杖視事如故。其用兵,則以戈為前,行人號曰硬軍,人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後,設而不發,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過七斗,箭鏃至六七寸,形如鑿,入輙不可出,人攜不滿百。隊伍之法,什伍百皆有長,伍長擊柝,什長執旗,伯長挾鼓,千長則旗幟金鼓悉備。伍長戰死,四人皆斬,什長戰死,伍長皆斬,百長戰死,什長皆斬。負鬭戰之屍以歸者,則得其家貲之半。凡為將皆自執旗,人視其所向而趨。自主帥至步卒皆自控馭無從者。國有大事,適野環坐,畫灰而議,自卑者始,議畢即漫滅之,人不聞聲,其宻如此。將行軍,大防而飲,使人獻策,主帥聽而擇焉,其合者即為特將任其事,師還又大防問有功高下,賞之以金帛,若干舉以示眾,或以為薄,復增之。初起之時率皆騎兵,旗幟之外各有字記,小大牌子系馬上為號。每五十人分為一隊,前二十人全裝重甲持棍槍,後三十人輕甲操弓矢。每遇敵必有一二人躍馬而出,先觀陣之虛實,或向其左右前後結隊而馳撃之,百步之內弓矢齊發,中者常多,勝則整隊而緩追,其分合出入,應變若神,人自為戰,戰則必勝。
也就是成吉思汗日常只有早或晚各一千人,另有8000人每次輪值2000人,也就是3000人護衛他,這個模式肯定不是學住在城市裡的金國皇帝而是學住在草原的遼國皇帝。遼史營衛志:「(太宗)宮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輪番千人祗直」 。遼史道宗本紀記載,皇太叔重元在行宮發動叛亂,敦睦宮使耶律良與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等:「率宿衛士卒數千人御之」。遼道宗時使遼的宋人王易對遼主行宮描述為:「大小禁圍外有契丹兵甲一萬人」來了使者自然要充門面一起出席。至於認為成吉思汗怯薛軍有數萬人的(朱耀廷《成吉思汗傳》252頁),很明顯其不可能超過全盛期遼國皇帝的規格。
第191節
成吉思汗同意別勒古台那顏說的這番話,遂停止圍獵,從阿卜只合闊帖格兒起營,到合勒合河的斡兒訥兀地方的客勒帖該合答(斜峰、半山崖)住下,點數自己的人馬。每一千人,組成一個千戶(千人隊,實際只有四六百戶),委派了千戶長、百戶長、牌子。又在那裡委派了朵歹總把[扯兒必]、多豁勒忽總把[扯兒必]、斡格列總把[扯兒必]、脫侖總把[扯兒必]、不察闌總把[扯兒必]、雪亦客禿總把[扯兒必]等六名總把[扯兒必]。編組了千戶、百戶、牌子(五十夫)之後,又設置了八十名宿衛(客卜帖兀勒)、七十名侍衛(土兒合兀惕)。在那裡挑選散班(客失克田/禿魯花)入隊時,選拔千戶長、百戶長的子弟和白身人(兀圖都魯因古溫,不滿五十夫)子弟入隊,選拔其中有技能,身體、模樣好的人入隊。(成吉思汗)降恩旨給阿兒孩合撒兒說:「選取一千名勇士,作戰時站在我的面前廝殺,平時做我的輪番護衛中的侍衛!」又說:「七十名侍衛由斡格列總把[扯兒必]擔任首長,與忽都思合勒潺共同商議行事。」
鐵木真護衛隊近600人,設有6個總把[扯兒必],各管理近100人,兵力與百戶相同,而地位高於百戶,所以日後元朝定為千戶的副手。而牌子是百戶的副手。80宿衛,則鐵木真此時只有6個千戶,所以設立6個把總。當鐵木真擊敗茶赤剌部、韃靼部、克烈部、蔑兒乞部、乃蠻部的過程中,其實自身實力並沒有太大的增加,他也不信任陪他飲渾水之外的牆頭草,導致很多被打散的勢力去投靠鐵木真的敵人,這和努爾哈赤統一東北時的情況一樣,但這些人數量雖然多,都是些懦夫不能打的,一旦所有反對勢力的頭頭被鐵木真消滅,這些人就只能歸順。草原與東北不同的是,草原還有很多駙馬系的中立勢力可以獨善其身,所以成吉思汗1206年的形勢其實並不容樂觀。但是怯薛軍人質制度的建立,才讓成吉思汗真正統一了草原各部的人心。估計1206年大會時,所有千戶的兒子伴當們就已經被扣留了下來,然後陸續徵集小貴族們的兒子
《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冊作忽都思合勒札,為八鄰部分支速合訥惕部人,左翼千戶長。《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冊又作忽禿兒哈勒札,曾奉命與其兄兀客兒哈勒札隨失乞忽禿忽共率三萬騎,與札蘭丁戰於八魯彎,敗績。《史集》中說:「在八魯彎戰敗後,(失乞)忽禿忽那顏來到成吉思汗處,報告了諸人的功過,訴說了八鄰部的兀客兒哈勒札和忽禿兒哈勒札兩異密(二那顏)由於俏皮、大意所犯的過失。他說:『出名俏皮、好鬧的人以為他們很勇敢,但這種人到了(需要表現出)勇敢的時刻,卻只會把事情搞壞!』在蒙古語中,管俏皮鬼叫『哈勒札』。」(漢譯本第一卷第二分冊,第306頁)合勒札是否就是牌子的蒙古語呢?

㈨ 《最浪漫的事》歌詞是誰寫的

《最浪漫的事》歌詞是姚若龍寫的。

中文名稱:最浪漫的事
歌手:趙詠華
所屬專輯:我的愛 我的夢 我的家
歌曲時長:4分27秒
發行時間:1994年
歌詞:
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
聽聽音樂聊聊願望
你希望我越來越溫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
謝謝我帶你找到天堂
哪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