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cto的職責

cto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0-11-23 03:44:11

『壹』 在公司中CTO CFO COO分別指的是什麼職務

首席營運官【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首席品牌官【cbo】
chief
brand
officer
首席文化官【cco】
chief
cultural
officer
開發總監【cdo】
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
首席執行官【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財務官【cfo】
chief
finance
officer
人事總監
【cho】
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
首席信息官【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知識官【cko】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首席市場官【cmo】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首席談判官【cno】
chief
negotiation
officer
首席營運官【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公關總監【cpo】
chief
public
relation
officer
質量總監【cqo】
chief
quality
officer
銷售總監【cso】
chief
sales
officer
首席技術官【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評估總監【cvo】
chief
valuation
officer

『貳』 每個公司里的CEO與CTO都分管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他們的級別有大有小嗎

CEO是首席執行官,CTO首席技術官,CEO比CTO大,兩者是上下級關系。CEO主要管任免經理人員。執行董事會的決議;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CTO執行並監督實施技術的長短期戰略,組織新技術研發應用,參與並保證對客戶需求的技術滿足,參與知識產權(IP)策略制。

(2)cto的職責擴展閱讀:

CEO與CTO的職責:

在國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已建立並運轉成熟的基礎上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

由於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阻滯和溝通障礙,影響了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一些企業開始對傳統的董事會——董事長——總經理式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變革。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之一。

它的出現於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原來董事會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原有經營層手中。CEO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裁,它的權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長的權力。

董事會成為小董事會,其主要職能是選擇、考評和制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及其薪酬制度。CEO雖不是企業的出資人,但它對重大決策卻有拍板權。

在國外,對CEO的約束主要不是董事會,而是企業中一個稱為戰略決策委員會的機構,這種戰略決策委員會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經營決策的主要權力機構。

在許多國家,組成戰略決策委員會的人員大部分不是企業中的人,更不是企業的出資人,而是社會上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法學等方面專業的知名人士。所以說,是人力資本控制了企業,而不是出資人,出資人的利益僅僅表現於產權的利益回報上。

CEO的設立,體現了以人為本和為人力資本合理定價的思想。我們通常所講的兩權分離理論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正在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現代生產正在由圍繞機器轉向圍繞知識進行。

人力資本由此取得了對貨幣資本的壓倒性地位。人們不難發現,年薪制、股票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激勵舉措只不過是市場為合理定價企業家人力資本而順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

國外CTO的職能,除取決於公司規模外,還與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模式相關聯。矽谷很多公司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但公司做大之後並不想轉為技術團隊管理者,所以除了從外面請來專業經理人擔任CEO外,還有可能聘請專門負責研發管理的VP,

這樣創始人就可以把自己定為CTO角色,以便脫離管理中的瑣事,專心研究技術走向。例如,Google的創始人之一Sergey Brin就專門負責研究技術的走向。

國內CTO更偏重於研發管理,CTO要負責把所有同開發相關的資源都管理起來,按時完成項目。另一方面,就是類似總工的角色,作為技術方面的權威,要對公司下一步的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一些研究、探討,做出判斷並幫助CEO做出決策。

對於CTO的職責范圍,國內公司還在摸索中。這個職位的職責同公司現階段的需求和人員配備密切相關,對於中小規模的公司,CTO的工作要求也是模糊的,這種情況在國內比較多。

『叄』 CTO是什麼職業

社會的發展,企業的進步使得企業對於用人和崗位的多元化有了更多的需求,很多的新型行業和職位名稱都是隨著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和被新創立的。可能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清楚的,但是說到首席技術官也許就有人會說聽說過,或者是有些了解。可以肯定的是,大家一定不會懷疑這是一個高薪的高端職位。那麼,究竟呢? 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了和CTO是什麼職位,讓人們對CTO有一個基本的認識。?CTO是英文Chief Technology Officer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首席技術官。CTO是什麼職位?CTO是技術資源的管理者。CTO是把握總體技術方向,對技術選型和具體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和把關,完成所賦予的各項技術任務。近幾年來,CIO、CTO等相關職業非常火爆,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呢?一般來說,CIO比CEO高一級,但很多公司的CIO和CEO都是一個人。?CTO是什麼職位?對這些有疑問的朋友請看我們下文的內容,它會讓你真正了解什麼是CTO。(一)?隨著市場風雲變幻,決策的速度和執行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傳統的「董事會決策、經理層執行」的公司體制已經難以滿足決策的需要。而且,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時滯和溝通障礙、決策成本的增加,已經嚴重影響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一點,就是讓經理人擁有更多自主決策的權力,讓經理人更多為自己的決策奮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CEO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將原來董事會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經營層手中。CEO與總經理,形式上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著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責。由於國外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作出總體決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說,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經理。(二)CTO是什麼職位?CTO是Chief Technology Officer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首席技術官。CTO是技術資源的管理者,職責是把握總體技術方向,對技術選型和具體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和把關,完成所賦予的各項技術任務/項目。通常只有高科技企業、研發單位、生產單位等才設立CTO職位。一般來講,CEO的主要職責有三方面:(1)對公司所有重大事務和人事任免進行決策,決策後,權力就下放給具體主管,CEO具體干預的較少;(2)營造一種促使員工願意為公司服務的企業文化;(3)把公司的整體形象推銷出去。?CTO是什麼職位?看完上面文章的朋友心中應該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現代企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與自身信息技術有關,但信息技術不是企業簡單的設備投入,而是一種必須進行戰略規劃的發展策略,這些自然離不開CTO。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簡單說就是現代公司所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的部門職位。是發展和擴大公司規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TO的存在有著其獨特並且重要的意義。

『肆』 什麼叫做公司的CEO、COO、CTO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創新時的產物。
CEO是一個帶有褒義的尊稱,是企業掌舵人的意思。在亞洲大多數通用華文的資本市場比較成熟的國家(地區)的中小企業中,CEO的稱呼是「老闆」的代名詞,並非嚴謹的專指行政總裁,而被直接作為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英文簡稱使用。
嚴格來說,首席執行官是一個不恰當的稱呼,它是英語Chief
Executive
Officer逐字逐句的生硬翻譯,行政總裁才是CEO最恰當的翻譯。但由於「首席執行官」這個名詞在中國內地已經廣泛傳開,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這個不恰當的稱謂。
CEO與總經理,形式上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著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責。由於國外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作出總體決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說,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經理。
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人們發現近來一些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成功企業,正在競相推行CEO制度,於是產生了中國的首批企業首席執行官。
CTO:
Technology
首席技術官
國外的CTO主要職責是設計公司的未來,其更多的工作應該是前瞻性的,也就是制定下一代產品的策略和進行研究工作,屬於技術戰略的重要執行者。CTO還是高級市場人員,他可以從技術角度非常有效地幫助公司推廣理念,其中包括公司對技術趨勢所持的看法。因此,在大型用戶會議上CTO會闡述產品下一代的走向和功能,這也是重要的市場策略。
國外CTO的職能,除取決於公司規模外,還與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模式相關聯。矽谷很多公司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但公司做大之後並不想轉為技術團隊管理者,所以除了從外面請來專業經理人擔任CEO外,還有可能聘請專門負責研發管理的VP,這樣創始人就可以把自己定為CTO角色,以便脫離管理中的瑣事,專心研究技術走向。例如,Google的創始人之一Sergey
Brin現在就專門負責研究技術的走向。
國內CTO更偏重於研發管理,CTO要負責把所有同開發相關的資源都管理起來,按時完成項目。另一方面,就是類似總工的角色,作為技術方面的權威,要對公司下一步的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一些研究、探討,做出判斷並幫助CEO做出決策。
首席運營官(Chief
Operating
Officer,縮寫COO,又常稱為運營官或營運總監)是公司團體里負責監督管理每日活動的高階官員。COO是企業組織中最高層的成員之一,監測每日的公司運作,並直接報告給首席執行官。在某些公司中COO會同時兼任總裁,但通常COO還是以兼任常務或資深副總裁的情況居多。

『伍』 CIO、CEO、CFO、COO、CTO、CKO、CPO、CGO、CMO、CSO職責分別是什麼

一、CIO(又叫做首席信息官)的職責:

1、挖掘企業信息資源、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合理布局企業信息化、評估信息化對企業的價值等。信息資源規劃是CIO的首要職責,信息化的第一步是信息資源規劃而不是產品選型。

2、負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完成信息系統的選型實施,收集研究企業內外部的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更為重要的是要擔當起電子商務管理以及信息工程的監理工作。

3、協助企業完成業務流程重組,運用信息管理技術重建企業的決策體系和執行體系,同時要對信息編碼和商務流程統一標准。不僅要推動企業信息化的軟硬環境優化,而且要為CEO當好參謀,與各高層管理者一起促進企業內外部商務環境的改善。

4、安排企業信息化方面的培訓,發現信息運用的瓶頸,觀察研究企業運作中的信息流及其作用。協調溝通上下級關系,打造優秀團隊。

二、CEO(又叫做首席執行官)的職責:

1、任免經理人員。

2、執行董事會的決議。

3、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

4、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三、CFO的職責:

1、為CEO的決策做好參謀。

2、為決策項目實施提出資金支持。

3、充分利用會計資料,經常分析產品成本水平,通過建立、健全成本費用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生產耗費,不斷降低產品成本,也是CFO配合、支持CEO實現企業目標的重要內容。

4、實行財務監督,保障資金安全。

5、提供解決之道,而非只提出問題。

四、COO(又叫做首席運營官)的職責:

1、負責抓好公司經營規章制度和細則制定、系統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制定標准化、規范化的工作流程,經總經理批准後監督執行。

2、負責為重大決策事項組織人員提供數據支持和專項研究報告。負責定期為公司提出當前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和前景預測報告。

3、管理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確保公司經營系統整體功能發揮,對重大問題上報總經理裁決。

4、負責組織制定公司經濟責任制考核制度和考核工作實施細則,按月考核評分及時公布。

5、主持公司經營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負責全公司經營投資預算方案、在批准後組織實施。

6、密切關注國際國內信息產業動向和趨勢,評估重大信息技術的影響,為公司引進先進信息技術提出意見和建議。

五、CTO的職責:

1、在國內CTO通常是由軟體工程師(程序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CIO通常是由IT工程師(網管)成長起來的,一個傾向於程序開發、一個傾向於IT管理。

2、國內CTO更偏重於研發管理,CTO要負責把所有同開發相關的資源都管理起來,按時完成項目。另一方面,就是類似總工的角色,作為技術方面的領導,要對公司下一步的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一些研究、探討,做出判斷並幫助CEO做出決策。

六、CKO的職責:

1、發展並建立一個技術(或是程序)去創造、保護、及使用一些已知的知識。

2、設計並創造一個環境或活動去發現一些未知的知識。

3、將知識管理的目的及本質具體化並深植於企業日常運作中。

七、CPO的職責:

首席產品官把首席技術官(CTO)和首席市場官(CMO)這兩個角色合二為一,注重用戶體驗,從而為公司贏得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八、CGO的職責:

CGO主要負責公司業務增長,包含但不限於通過以下方法:優化用戶體驗、市場營銷與資源整合、數據研究等。

九、CMO(又叫做市場總監)的職責:

1、尋找市場機會,確定市場營銷戰略和貫徹戰略決策的行動計劃,完成企業的營銷工作,主要有市場調研、營銷戰略的制定、參與生產管理、塑造企業形象、渠道管理、促銷管理等。

2、在企業中進行營銷思想的定位、指導和貫徹的工作,及時、准確地向企業的各個部門傳遞市場及企業的要求,做好信息溝通工作。

3、負責企業市場營銷戰略計劃的執行,在計劃實施過程中,對執行過程進行控制,做好內部協調關系工作。

4、對企業市場行為進行監督,對市場需求做出快速反應,使市場營銷效率最大化,代表並維護消費者利益。

5、負責或參與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做好組織、激勵工作。

十、CSO的職責:

1、對安全機構和服務提供商進行監控,由服務提供商負責保護企業資產、知識產權和計算機系統安全。

2、確定保護目標和保護制度與公司戰略計劃相一致。

3、制定及執行區域以及全球的安全政策、安全標准、指導方針和執行程序,以保證持續解決安全問題。信息保護的職責包括網路安全結構、網路訪問和政策監控以及員工培訓。

4、向調查安全缺口那樣全面監控事件影響計劃,如有必要必須幫助安全缺口部門完善培訓計劃和法律方面事宜。

5、像獨立安全審計顧問那樣,與外部安全顧問一起工作。

6、制定全面的風險管理策略,並確保策略的執行。了解當前以及未來可能存在的風險,並且必要時根據風險和威脅的變化及時調整策略。

(5)cto的職責擴展閱讀:

一、CIO的工作要求:

1、對企業所屬行業的商業流程熟悉。不同的行業其商業流程是不同的,首席信息官最好能具有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例如有的首席信息官聽到客戶抱怨開發票的時間太長,但如果不了解企業里所有與開發票有關的流程,首席信息官的解決方案就只能局限於購買更快的列印機。

2、協調溝通的能力。企業信息化改革所面臨的問題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企業中的方方面面,需要不同的部門協同工作。如果首席信息官不擅長溝通,那麼許多優秀計劃和項目可能很容易「夭折」。比如,在執行過程中會受到用戶或其他部門的反對而被迫停止。

3、具備信息系統規劃設計的專業技能。不是一個計算機專業人士就能勝任首席信息官一職的。一個合格的首席信息官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業務流程上的每個環節應當如何正確地運用信息來解決業務問題,而不是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本身。

二、FO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1、獨立性原則。這是確保CFO制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則。堅持這個原則,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人事隸屬關繫上的獨立性。CFO應該向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由股東委派或董事會聘任,在人事關繫上,獨立於企業經營者之外,總經理、廠長等內部管理人員無權對CFO進行任免,也不允許兼任CFO一職。

(2)經濟利益關系的獨立性。CFO由股東或董事會支付薪酬,不允許以任何形式從公司獲取公司利益,也不能兼職公司管理層的其他職務.

(3)責任與權利獨立,CFO具有獨立的理財權利和責任,在財務管理上是獨立行使這些權利和責任的,其職權不與總經理相重疊。

2、社會利益原則。這是CFO調節和處理職業關系的根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眾多相關者組成的利益集合體,從企業的理財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出發,包括國家在內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共利益的總稱,統稱為社會利益。

CFO在進行財務管理決策時,必須保護社會利益,必須把社會利益和單位利益、個人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統籌兼顧,使企業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率。

3、會計信息質量原則。這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不做假賬的基本原則。會計信息質量由諸多標准組成,而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公開透明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CFO的職業活動就是通過領導,監督會計人員提供相關和可靠的會計信息,以便為各相關利益集團服務。

保證財會信息質量,CFO應該從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入手,不斷追求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不斷調整和糾正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種種錯誤行為,是CFO維系和保證會計公允性的核心原則。

4、職業謹慎原則。這是指對CFO在覆行職責過程中,應該具有嚴謹的職業精神和保持慎重的態度。由於CFO的職業活動性質,決定了CFO隨時面臨著各種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

因此,必須勇敢面對風險,並能對風險做出合理的估計,充分發揮理財人員的專業才能,進行正確的職業判斷和審視,始終堅持職業謹慎原則,決不作無謂的冒險決策。

『陸』 CTO的職責是什麼

1、國外的CTO主要職責是設計公司的未來,其更多的工作應該是前瞻性的,也就是制定下一代產品的策略和進行研究工作,屬於技術戰略的重要執行者。
CTO還是高級市場人員,他可以從技術角度非常有效地幫助公司推廣理念,其中包括公司對技術趨勢所持的看法。因此,在大型用戶會議上CTO會闡述產品下一代的走向和功能,這也是重要的市場策略。
國外CTO的職能,除取決於公司規模外,還與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模式相關聯。矽谷很多公司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但公司做大之後並不想轉為技術團隊管理者,所以除了從外面請來專業經理人擔任CEO外,還有可能聘請專門負責研發管理的VP,這樣創始人就可以把自己定為CTO角色,以便脫離管理中的瑣事,專心研究技術走向。例如,Google的創始人之一Sergey
Brin現在就專門負責研究技術的走向。
2、國內CTO更偏重於研發管理,CTO要負責把所有同開發相關的資源都管理起來,按時完成項目。另一方面,就是類似總工的角色,作為技術方面的權威,要對公司下一步的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一些研究、探討,做出判斷並幫助CEO做出決策。
對於CTO的職責范圍,國內公司還在摸索中。這個職位的職責同公司現階段的需求和人員配備密切相關,對於中小規模的公司,CTO的工作要求也是模糊的,目前這種情況在國內比較多
^_^

『柒』 職業CTO應具備什麼

CTO要適應贏利模式和商業模式新的變化。回顧信息產業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市場的需求格局與經營環境往往決定了企業的生存模式,在任何時候企業的生存形態都是豐富的、多元化的。產品分銷商、系統集成商、軟體開發商、業務集成商和顧問咨詢商都是根據使命與生存區域的不同,以各自的形式獲得共同的生存與發展。
信息產業運作的方式已經由「產品」和「技術」轉變為「解決方案」和「服務」,由過去的「關系型銷售」轉變為「顧問式銷售」了,業務運作更加強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應用服務為主導、以解決方案為信息化載體」這種經營理念了。尤其作為信息產業電子商務型的企業,更是要以「服務」理念為企業發展的宗旨。作為一家專業電子商務服務公司的CTO,我相信CTO不僅要關心技術層的事務,更要關注於技術方向、業務流程、管理規范等操作層的事務。
CTO需要在技術價值中體現對客戶的綜合服務。技術本身實際上是一種工具,只有當它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最大的價值,也就是說,業務才是技術的靈魂。
如果用金字塔來比喻的話,基礎服務就是塔基,深層服務就是塔尖。基礎服務投入成本低,利潤也低,它需要用數量贏得積累。深層服務利潤高,但它需要投入的各項成本也高,質量要求也高,隨著金融業務信息化應用程度的不斷提高,這類服務的數量會越來越多。我認為,抓住這類服務是系統集成的方向,技術含量更高的服務當然能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也能為系統集成商帶來更多利潤。但是,這些都需要我們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
隨著客戶需求和應用的增加,CTO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在銷售過程和技術實現過程的結合中,CTO的作用主要是協調、審查和加強技術管理。技術管理在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與戰略管理、營銷管理、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並列為企業的六大職能管理,通常來說,CTO作為技術管理者,應該是技術人員出身,這個職位的出現意味著技術人員如果沒有管理知識,沒有熟悉客戶業務的背景,其職業發展的道路也就相對的比較狹窄。
因此,CTO不僅要關心技術,而且要關心業務部門正在做的事情和他們做事的出發點、方法、效果、步驟、需求等。要想方設法將新技術與業務結合起來,並要計算投入產出,因為只有業務的發展才能真正驗證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CTO要起到技術管理的主要職責,也就是說統籌管理全公司的技術資源或技術元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相對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項目管理體系、技術資源管理體系等,比如項目立項的技術決策、技術管理人才(產品經理、項目經理、項目監理等)任免的決策、技術人員績效考核的決策、重大技術方案的審定等,只有這樣,才能使CTO起到公司技術管理的作用,統一協調管理公司的技術元素,使公司的技術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有關技術領域的決策上,由CTO代表CEO行使技術管理的最後決策權,CTO審查各部門(分公司)技術元素配置的合理性,對不合理的配置進行跨部門協調。
作為CTO,我不會只強調技術創新,一個企業運作的成功,裡麵包含很多內容,只有把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市場銷售、資本運作等諸多因素完美地結合起來的企業才能渡過IT寒冬。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服務方式的創新絕不是彼此孤立的。把握時機對企業同樣重要。企業擁有自己技術,也需要准確的市場定位才能使技術的價值最大化。
衡量CTO的工作質量
簡單地說,衡量CTO的工作質量,主要是從幾個方面考慮:
1)是否建立了公司主營業務中技術框架和實施模式;
2)是否建立了高效率的技術團隊;
3)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項目管理體系,並良好地運行;
4)是否建立了公司的知識庫管理體系,並良好地運行;
5)是否為公司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提供了技術管理介面,並良好地運行。
CTO在管理工作中,應該注意以下5個關鍵環節
解決辦法:建立健全公司技術管理制度。
解決辦法:在公司決策層職責分工時,明確職責范圍,而不是簡單地劃分下屬部門。
解決辦法:組建知識/技術管理委員會,可由公司內資深技術專家、公司外高級顧問等兼職組成,以公司制度形式展開活動,統籌指導公司的技術活動。
解決辦法:組建項目管理機構,統籌指導公司的項目管理活動,並起到與其他管理部門的中樞介面作用。
解決辦法:聯合人力資源部門、項目管理部門、各事業部門負責人員等共同協商建立有激勵意義的技術人員薪酬管理體系、技術職務任免制度、技術人員考評制度等。

『捌』 cto的國內職能

在國內CTO通常是由抄軟體工程師襲(程序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CIO通常是由IT工程師(網管)成長起來的,一個傾向於程序開發、一個傾向於IT管理。
國外的CTO主要職責是設計公司的未來,其更多的工作應該是前瞻性的,也就是制定下一代產品的策略和進行研究工作,屬於技術戰略的重要執行者。CTO還是高級市場人員,他可以從技術角度非常有效地幫助公司推廣理念,其中包括公司對技術趨勢所持的看法。因此,在大型用戶會議上CTO會闡述產品下一代的走向和功能,這也是重要的市場策略。

『玖』 CEO 的核心職責是什麼與 COO,CTO,總裁,VP 如何分工

1、CEO的核心職責:任免經理人員;執行董事會的決議;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2、COO的主要職責:COO負責公司職能管理組織體系的建設,並代表CEO處理企業的日常職能事務。如果公司未設有總裁職務,則COO還要承擔整體業務管理的職能,主管企業營銷與綜合業務拓展,負責建立公司整個的銷售策略與政策,組織生產經營,協助CEO制定公司的業務發展計劃,並對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考核。

3、CTO的主要職責:國內CTO更偏重於研發管理,CTO要負責把所有同開發相關的資源都管理起來,按時完成項目。另一方面,就是類似總工的角色,作為技術方面的權威,要對公司下一步的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一些研究、探討,做出判斷並幫助CEO做出決策。

4、總裁的主要職責: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有計劃權、建議權、否決權、調度權;對下屬各職能部門完成任務的情況有考核權;對下屬各職能部門經理的工作有指導權和考核權;對總經理決策有建議權。

5、VP(副總裁)的主要職責:若總裁CEO無暇顧及瑣碎或者需要有更為宏觀的去考慮公司的事情的話就會考慮配一個或數個VP。如果是分公司或者區域的話,那麼VP還可能不向本區域總裁報告,直接向更大一級的區域VP報告。

(9)cto的職責擴展閱讀:

CEO的相關介紹:

在國外,對CEO的約束主要不是董事會,而是企業中一個稱為戰略決策委員會的機構,這種戰略決策委員會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經營決策的主要權力機構。在許多國家,組成戰略決策委員會的人員大部分不是企業中的人,更不是企業的出資人,而是社會上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學、法學等方面專業的知名人士。

所以說,是人力資本控制了企業,而不是出資人,出資人的利益僅僅表現於產權的利益回報上。CEO的設立,體現了以人為本和為人力資本合理定價的思想。我們通常所講的兩權分離理論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正在受到挑戰。

越來越多的事實顯示,現代生產正在由圍繞機器轉向圍繞知識進行。人力資本由此取得了對貨幣資本的壓倒性地位。人們不難發現,年薪制、股票期權以及其他類似的激勵舉措只不過是市場為合理定價企業家人力資本而順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

『拾』 CTO是什麼啊

CTO(首席技術官)作為一個外來名詞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公
司治理結構改革創新時的產物。

由於市場風雲變幻,決策的速度和執行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傳統的「董事會決策、經理層執行」的公司體制已經難以滿足決策的需要。而且,
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存在的信息傳遞時滯和溝通障礙、決策成本的增加,已經嚴
重影響經理層對企業重大決 策的快速反應和執行能力。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一
點,就是讓經理人擁有更多自主決策的權力,讓經理人更多為自己的決策奮斗、對
自己的行為負責。CEO就是這種變革的產物。CEO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將原來董事會
手中的一些決策權過渡到經營層手中。
CEO與總經理,形式上都是企業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東
權益代言人————大多數情況下,CEO是作為董事會成員出現的,總經理則不一定
是董事會成員。從這個意義上講,CEO代表著企業,並對企業經營負責。
由於國外沒有類似的上級主管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牽制,CEO的權威比國內的總經
理們更絕對,但他們絕不會像總經理那樣過多介入公司的具體事務。CEO作出總體決
策後,具體執行權力就會下放。所以有人說,CEO就像我國50%的董事長加上50%的總
經理。
一般來講,CEO的主要職責有三方面:①對公司所有重大事務和人事任免進行決
策,決策後,權力就下放給具體主管,CEO具體干預的較少;②營造一種促使員工願
意為公司服務的企業文化;③把公司的整體形象推銷出去。

CTO是Chief Technology Officer的縮寫,首席技術官

CTO是技術資源的管理者,職責是把握總體技術方向,對技術選型和具體技術問題進
行指導和把關,完成所賦予的各項技術任務/項目。通常只有高科技企業、研發單位、
生產單位等才設立CTO職位。

執行官:首席執行官的副手,當首席執行官因事不能處理事務時,執行官將自動被授
權處理所有首席執行官的事務。

執委會:組織中一個擁有投票決策,監督,任免權的權力機構,當有重大決策時需由
執委討論投票通過。當投票時執委會出現兩種相反意見,而雙方互不相讓時(如贊成
與反對票為3:4),則首席執行官擁有一票否決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