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堅守誠信
1.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遵守誠信道德
第一階段:慎獨。做與不做的標准在於問心無愧。
第二階段:利他。發在內心去幫助別人,而非由於自己的私心不去做,即便去罵、訓、打,只要秉著一顆真正幫助別人的心,即可。
第三階段:無為。達到一定程度後,順其自然,發於心,行於臻。
2. 大學生應怎樣樹立誠信品質
1、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讓誠信深入大學生的靈魂。教師是培養學生的主體力量,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教師要以身作則,時時事事講誠信,給學生做好誠信的榜樣,把誠信教育落到實處。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充分依靠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
2、良好的制度是加強誠信建設的根本。要建立健全與法律法規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相適應的,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制約性強的信用制度,把誠信要求具體體現到各項規定之中。要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制度」,將誠信納入大學生的考核中去。
3、要把誠信的具體規定列入有關的制度中去,讓全校師生都知道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認真執行誠信教育制度,決不能讓投機鑽營者得逞,也決不應該讓老實人吃虧。用制度規范引導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用制度鞏固誠信成果、遏制失信行為。
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誠信品質的樹立還必須加強實踐。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養成。誠信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教育培養和實踐養成。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全面學習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品質,深刻認識誠信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體會誠信在人的成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5、要充分認識到誠信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道德要求;要把誠信作為高校和學生行為的基本規范,注重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要把誠信建設擺在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首位,將誠信視為一種文化在高校和大學生群體中傳承發揚。
3. 談談當代大學生怎樣樹立誠信品質
談談來大學生應怎樣樹立誠自信品質。
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系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准則。
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只有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忠誠
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牢固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身奮斗的理想信念。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大學生只有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守道德規范,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只有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努力培養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奠定立足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4. 大學生如何做到誠實守信
1、善待他人。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社交媒體中,我們都應該以善良心、共情心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無論是肢體上還是語言上都要做到不故意傷害他人;愛己達人,愛惜自己與他人的名譽和尊嚴。
2、按期還款。享受助學貸款的大學生是在用自己的誠信作擔保,條件成熟時或者畢業後應當積極償還貸款。如今助學貸款已成為大學生跨入社會的第一份信用記錄,這方面存在不誠信記錄或者違約記錄,可能會影響以後的貸款可得性。
3、學業誠信。在學校,作業、考試是檢測同學們學業水平的重要途徑,每一次作業的完成、考試的開展也是同學們對自我的反思與總結,不逃課、不抄襲作業、考試不舞弊是同學們作為學生最最基本的行為准則。
不僅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也應樹立與不良風氣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勇於檢舉和揭發考試不和諧行為。
(4)大學生如何堅守誠信擴展閱讀:
對於現在的我們大學生而言,誠實守信不僅僅是應該遵守的道德,更是身為成年人應盡的職責,是做人之本,立世之本。比如考試的誠信,就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基本准則,是對學校,對父母的交代,對自己的負責。
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信譽,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學會如何以誠待人,且凡事都要從大局出發,不要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事事處處守信用、重承諾、踐約定,同學們之間能夠以誠相待,才會更好的形成集體的誠信風氣。作為大學生,面臨著應聘,社會經歷本來就不豐富,那何不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信譽使得他人可以更加信任你。
5. 大學生如何樹立誠信
那麼當代大學生應怎樣樹立誠信品質呢?
當前在大學生中開展道德建設非常必要,大學生應該在「修業」的同時加強「修身」,防止大學生知識水準與道德水準嚴重失衡的現象發生。學校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克服純文化課的傾向,即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知識化和分數化,淡化了德育課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樣就會把大學德育的靈魂淡化掉。
大學生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在加強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誠信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方面,體現到教師教書育人的各環節。有計劃地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有目的的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有意識地深入挖掘誠信的教育資源,激勵誠信意識,培養誠信品質。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體,要率先垂範,以學術和人格的雙重魅力,給大學生做誠實守信的榜樣。學校的所有幹部職工,都要帶頭示範,處處守信用、時時重承諾,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必須在加強實踐上下工夫。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養成。誠信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教育培養和實踐養成。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全面學習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品質,深刻認識誠信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體會誠信在人的成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意識,主動把誠信理念變為誠信行為。
必須在加強制度建設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強誠信建設的根本。要建立健全與法律法規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相適應的,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制約性強的信用制度,把誠信要求具體體現到各項規定之中。用制度規范引導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用制度鞏固誠信成果、遏制失信行為,從而努力把每一個大學生都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打造和諧校園,不僅是高校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其加強知榮辱、樹誠信的道德建設意義深遠。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客觀存在,其表現形式通常為:作業抄襲、考試舞弊;偽造證件、簡歷注水;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究其原因,除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還與目前高校對德育重視不足、約束和激勵機制缺失、不良學術風氣的負面影響有關。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可從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將道德教育提高到與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應改變高校目前「重知識和技能傳授、輕道德和素質教育」的跛行局面,對學生的德育建設,特別是誠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可借全社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之良機,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比如講座、徵文、團會等,在學生中確立誠實守信的意識,將其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強調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將誠實守信貫穿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還可在試點推行「無人監考」等制度,激發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其次,配合地方徵信及信用評估活動,在高校大力開展徵信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個人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應從學生入學開始,為其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使其了解到誠信對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據、事實和行為來記錄大學生的誠信度,對其信用狀況實行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充分利用信用記錄,與銀行、企業等展開合作,對學生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失信市場行為形成有效制約。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誠信約束和激勵機制。一個人的誠信問題,自我意識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監督機制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將德育建設列為對學生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不守信用的行為予以懲罰,比如取消其助學貸款和評優評獎資格等。有約束必有激勵,可於每學期開展形式多樣和主題豐富的大學生誠信評比活動,對優秀者給予表彰,樹立誠信典範,進行大范圍宣傳、推廣。
最後,要嚴抓師德和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古語有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甚大,為人師者的榜樣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學術造價、學術腐敗等投機行為時有發生,這些丑惡現象的負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可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嚴重破壞。而推行教師學術道德建設,樹立誠信為學的典範,對大學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時,對損害學術道德的失信行為予以曝光和懲治,用誠信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
6. 作為大學生如何做到誠信
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基本要求。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講,明禮誠信是立身處世之本,是走向社會的「通行證」。大學生誠信教育,不僅關繫到高校的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影響著和諧社會的道德建設和中國市場經濟的明天。
目前,在大學校園中,存在著誠信缺失的問題:學習環節,有人考試舞弊、剽竊論文、篡改成績單;生活環節,有人惡意逃交學費、拖欠助學貸款,用虛假資料獲得各項困難補助用於奢侈消費;求職就業環節,有人偽造求職簡歷、隨意違反協議約定;人際交往方面,有人愛說謊話、言行不一、誹謗他人……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當前社會上的失信現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公正的制度對於建設良好的學校道德風尚有著一種潤物無聲的力量。但是,許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卻長期存在著一些偏向,影響了學生誠信素質的培養和誠信品質的形成。一是學校德育目標過於籠統,層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強。二是學校為求生存和發展,重智育而輕德育,弱化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單一,內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輸,輕道德踐行,使許多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性的層面上而沒有達到理性的理解,更沒有形成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以至於出現學生「知其不善而為之」的現象。四是學校德育評價制度不力,並且缺乏常規性的檢查和監督。大學生誠信失范現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於失信者預期失信成本小於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於守信收益。
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必須從現實問題出發,加強針對性。首先,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關鍵環節。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必須加快建立以政府信用為關鍵、經濟信用為重點、法制信用為保障、群眾道德信用為基礎、教育信用為先導的社會信用監督和保障體系,建立誠信獎懲機制,使誠信者因誠信得到益處,使不誠信者付出必要的代價。目前,一些高校已經從制度上開始對大學生加強誠信教育,通過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檔案,逐步實現系統內聯網,准確記錄學生誠信狀況,將良好的個人信用檔案作為學生的另一張「身份證」,促使學生珍惜和維護自己的誠信形象。
其次,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在正面引導和教育上下功夫。針對大學校園中教學要求、作業完成、教學考核、畢業論文、學術研究、科技創新活動、資格證明、繳納學費、助學貸款、求職過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誠信問題,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強化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和理解,讓大學生充分認識誠實守信與實現自身價值的密切關系,牢固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養成「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誠信立身」的良好習慣。
第三,要堅持把「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落實到誠信教育的全過程。高校道德教育環境建設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和保障作用,要切實完善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優良格局,改進創新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凈化、美化、優化誠信道德教育環境,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則,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切實增強誠信意識,樹立誠信觀念。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2)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已頒布實施近5周年,大學生的道德誠信建設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誠信教育也在逐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
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打造和諧校園,不僅是高校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對其加強知榮辱、樹誠信的道德建設意義深遠。不可否認,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客觀存在,其表現形式通常為:作業抄襲、考試舞弊;偽造證件、簡歷注水;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究其原因,除了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還與目前高校對德育重視不足、約束和激勵機制缺失、不良學術風氣的負面影響有關。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可從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將道德教育提高到與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應改變高校目前「重知識和技能傳授、輕道德和素質教育」的跛行局面,對學生的德育建設,特別是誠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視。可借全社會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之良機,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比如講座、徵文、團會等,在學生中確立誠實守信的意識,將其作為為人處世的第一準則。強調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將誠實守信貫穿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還可在試點推行「無人監考」等制度,激發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其次,配合地方徵信及信用評估活動,在高校大力開展徵信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個人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通行證」。應從學生入學開始,為其建立個人信用檔案,使其了解到誠信對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數據、事實和行為來記錄大學生的誠信度,對其信用狀況實行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充分利用信用記錄,與銀行、企業等展開合作,對學生拖欠貸款、工作違約等失信市場行為形成有效制約。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誠信約束和激勵機制。一個人的誠信問題,自我意識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監督機制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將德育建設列為對學生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不守信用的行為予以懲罰,比如取消其助學貸款和評優評獎資格等。有約束必有激勵,可於每學期開展形式多樣和主題豐富的大學生誠信評比活動,對優秀者給予表彰,樹立誠信典範,進行大范圍宣傳、推廣。
最後,要嚴抓師德和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古語有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甚大,為人師者的榜樣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學術造價、學術腐敗等投機行為時有發生,這些丑惡現象的負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可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嚴重破壞。而推行教師學術道德建設,樹立誠信為學的典範,對大學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時,對損害學術道德的失信行為予以曝光和懲治,用誠信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
7. 大學生應該如何堅持誠信原則
做個有擔當的人。
要知道有擔當不一定代表堅持強硬的原則,而是俠骨柔腸。
不管做出什麼決定,在別人眼裡看來是對還是錯,只要自己的心決定這樣做是對的,都敢於做下去,擔當下去。
補:
政治不外乎人情。從人出發。適度原則。
在得到整個世界之前,先不要失去了自己。
8. 作為在校學生,我們如何做到誠信
如何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大學生
在求職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覺得高學歷、強專業技能才是在競爭中能占據優勢地位的法寶,但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擴招,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手中的牌,它真的夠好么?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調研:你現在需要一部手機,而擺在你面前的一部是NOKIA,一部是山寨機,你會做何選擇?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NOKIA。究其原因,是技術上的差異么?不,現在的山寨機的技術完全可以和NOKIA媲美。那又是什麼讓NOKIA在這場斗爭中取得勝利呢?答案很簡單「信的過。」
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守信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暗淡無光,反而在當今社會中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因為喪失誠信而造成的人民和國家的損害。但我們不能單單只看到三鹿奶粉所造成的表面的損失,更應該看到這件事情所反映的整個社會誠信喪失的嚴峻形勢。
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但在少數大學生身上也出現了誠信欠缺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有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有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原因,如浮躁的心態,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淡薄,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等。有些大學生對誠實,正直,守信,履約等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在內心是認同的,但當關繫到自己的個人利益或所謂的「關鍵時刻」,如考試,評獎,畢業,求職等,便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使知與行相背離,堅守誠信的道德意志力不強。這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當代大學生的高度重視,並在誠信道德建設的實踐中自覺加以抵制和改進。那麼作為思想,人格正處於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我們應如何作到誠實守信呢?
1,對自己誠實守信,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對自己誠實就是在個人壓力面前堅定信念;當你知道你做的對的時候,你就不能退縮;當你知道自己不對或者不懂的時候,就不能一意孤行、不懂裝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努力做一件事情時,覺得累了,便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告訴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就這樣停吧;你是否又在課堂上因為懶惰而在老師問你這道題懂不懂時,敷衍的回答懂了,但此時你的腦子對這道題完全空白一片?其實,這樣的自我懈怠和懶惰既不能正視自己既定的目標,也是一種對自己不誠實的表現。而對自己不誠實的後果,不用我說大家也應該能從那捂著自己耳朵偷鈴的小偷身上看到吧!
2,對他人誠實守信,爭做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的好青年。據報道,廣東省通過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大學生中,今年有20%的人拒絕接受合同上約定的按時定額償還貸款。我們知道,助學貸款是一種信用貸款行為,是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而設置的專項基金,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貧困大學生的關心和信任。而這20%的學生置誠信於度外,借款不還的行為體現的則是一部分高知群體對誠信的踐踏。對我們大學生而言,誠信是我們踏入社會的一張明信片,「不誠不行,不信不立」,那麼這20%的大學生又如何能在社會上立足呢?其實這只是當下社會誠信喪失的一個縮影,經濟越來越發達,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人們的誠信程度卻越來越低,相比古代,經濟水平不值一體,但誠信度遠比現代搞出許多。諸葛亮受劉備託孤,他因一個信字,沒有廢掉軟弱無能的阿斗,從而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抱憾終生。公子重耳落難之時受到楚成王盛情款待,作為報答,他答應成王在晉楚兩軍交戰時願退避九十里。後果真兩國兵戎相見,而晉文公重耳也踐守諾言退避三舍。其實就連迂腐窮酸的孔已己也講誠信,他每次欠錢,但每次都定然還清。難道我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還不如那酸腐的孔已己么?
誠信是偉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 誠信,於個人而言,是最起碼的道德准則,有人甚至將它視為人生的底線,代表著一個人的人格!「誠」在當代更多地指向「內誠於心」,「信」則偏向於「外信於人」。「誠」更多地體現主體內在的道德修養,而「信」則體現為主體社會化的道德行為。因此可以說,「信」是「內誠」的外化。如宋代理學家張載所說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誠故信,無私故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等典故,無不說明誠信對個人的重要性。
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是「德才兼備」。因而我們大學生在走出社會之前就應該具備較為完善的信用觀念和誠信人格。「誠信」是社會交往雙方的一種互動的過程,你誠,我信,你信我誠。只有擁有誠信,贏得信用,人生才可能走向成功。大學生只有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信,行必果,誠心做事,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自覺端正態度,監守道德規范,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把對科學認識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結合起來,才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國家和人民,人生也才會有真正的意義上的價值。也只有熱愛真理,襟懷坦白、誠實工整的人才能為追求真理拼搏和獻身。使大學生自覺建立道德防線,把誠實守信作為自己道德良知的紅色警戒線,從而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