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職責
1. 記者的主要職責、任務和注意事項
一、責 任
第一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所從事的事業,擔負著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維護國家利益,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會責任。
第二條 熱愛祖國和人民,珍視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權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服務。
第三條 忠誠黨的新聞事業,堅持黨性原則,堅定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第四條 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
第五條 保守國家秘密。
第六條 真實報道新聞,正確引導輿論,努力傳播知識,熱情提供服務,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二、真 實
第七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准確負責,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誇大事實。
第八條 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採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准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第九條 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背景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採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准確、科學、統一。
第十條 報道中的細節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像和誇張。報道所採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第十一條 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第十二條 報道一經發布,如果發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三、公 正
第十三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堅持客觀公正的職業理念,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忠於事實,追求真理的職業精神。
第十四條 堅持准確、公正、全面、客觀的報道原則。不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進行影響公共利益的報道。
第十五條 區分報道事實和評價事實,不將評論或猜測作為認定的事實發表。
第十六條 不參與任何可能有損於自身公正和信譽的組織及活動;不在自己服務的媒體上發表本人及親屬涉訴事件的報道和評論;不阻撓正當的輿論監督。
第十七條 正確行使輿論監督職能,勇於批評和揭露違法違紀行為、消極腐敗現象和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風氣,弘揚社會正氣,捍衛社會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第十八條 批評性或揭露性報道要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不追求所謂「轟動效應」、嘩眾取寵;不以個人情緒代替政策法律、發泄私憤、中傷他人。尊重被批評者申辯的權利。
第十九條 案件報道不應影響司法公正和法律判決。不偏袒訴訟任何一方;案件判決前,不作定罪、定性報道;不針對法庭審判活動進行暗訪;報道公開審理的案件,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
第二十條 報道中避免對種族、性別、年齡、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地等的任何歧視。
四、導 向
第二十一條 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必須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第二十二條 把好政治關、事實關、安全播出關。杜絕政治導向問題和政策性錯誤,不給不良言論、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
第二十三條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及時傳達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呼聲,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
第二十四條 報道內容要符合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習俗等社會環境要求。
第二十五條 堅持正確的新聞價值取向,維護國家尊嚴、民族榮譽和社會道德規范。不宣揚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第二十六條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肅認真地考慮新聞傳播的社會效果。不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報道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違背社會公德、損害公共利益的內容。堅持報道的高品質、高品位,不迎合庸俗、低級趣味。
第二十七條 對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的報道,應注意把握分寸、時機、力度,釋疑解惑,積極引導。不炒作和蓄意製造輿論「熱點」,誤導受眾。
2. 怎麼樣理解記者的職責與義務
如果是考試的話,那我幫不了你。如果是討論的話,可以說說。記者的職責與新聞的功能密不可分,記者的職責即去完成那些功能。個人理解,以綜合性大眾報紙為例,職責是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這是體會,不是教條。而記者的義務,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正確利用並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會守望功能,即所講的良知與責任。
3. 如何履行一名記者的職責
做記者對新聞要有嚴謹的態度,不能隨便報道不實的事,還有就是要敢幹對黑暗的惡勢力做斗爭,那麼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好記者的.
4. 美食記者的職責
采訪和吃
5. 記者的職責是什麼…怎樣才算一個好的記者
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情發生的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的當版事人,並將事情的權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透過報導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協助媒體達成守望、教育、討論、娛樂等功能。由於記者擁有閱聽人賦予的權力,所以也被冠以「無冕王」的雅稱。
一般而言,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雜志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路出現之後,也有部分記者替網路媒體(網路報)或專業網站工作。許多政府機關、社團內,也有編制內的記者。還有不在固定媒體工作的記者,一般稱為「自由撰稿」或「自由記者」,接受媒體委託或靠投稿維持生計。
記者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報導、專題、調查采訪、專訪、精確報導等等。但記者的稿件、照片、影帶等,通常還要經過編輯台的處理。
好記者沒有絕對的標准,最重要的是樹立遠大志向,當然,也要學會寫好一個故事。
6. 記者組組長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朋友好!負責協調記者外出采訪,記者采訪交回的稿件初步審查,然後再向總編室或者編委會提交。完成單位指定的其它任務。僅供參考。祝你快樂!
7. 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職責
發現素材,把握分寸,尊重事實,客觀報道。
8. 記者的職責是什麼…怎樣才算一個好的記者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有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溝通方式一般很直接,問的問題必須十分明確,讓被采訪者容易理解。有善於發現新聞的能力,有深入基層、一線切身感受的習慣,有總結提煉、歸納、升華的能力等等。第三,有一定活動力,新聞事件發生後,立即到達現場;有快速反應能力,立即著手采訪、編輯、傳回新聞。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媒體應聘考試,成為某一媒體的記者。寫稿子時首先要注意稿子的風格是否與媒體性質一致,簡單的說日報寫日報的稿子,注重拔高,鼓舞性和方向性;晚報注重民生、讓百姓更愛看,文娛類注重花邊新聞等等。新聞真實性,要以新聞事實為依據,避免猜測、判斷類的報道,容易吃官司哦。寫短新聞,避免長篇大論讓受眾討厭,形式要新穎,讓受眾有新鮮感等等吧,要做一名好記者是很辛苦地,要學的東西也很多。
9. 請問你如何理解記者的職責,並如何履行這個職責與義務
所謂團隊精神,就是團隊成員共同認可的一種集體意識,是顯現團隊所有成員的工作心理狀態和士氣,是團隊成員共同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體現,是凝聚團隊,推動團隊發展的精神力量。
一、團隊精神建設的重要性
1、團隊精神能推動團隊運作和發展。在團隊精神的作用下,團隊成員產生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交互行為,顯示出關心團隊的主人翁責任感,並努力自覺地維護團隊的集體榮譽,自覺地以團隊的整體聲譽為重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使團隊精神成為公司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動力。
2、團隊精神培養團隊成員之間的親和力。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團隊,能使每個團隊成員顯示高漲的士氣,有利於激發成員工作的主動性,由此而形成的集體意識,共同的價值觀,高漲的士氣、團結友愛,團隊成員才會自願地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團隊,同時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3、團隊精神有利於提高組織整體效能。通過發揚團隊精神,加強建設能進一步節省內耗。如果總是把時間花在怎樣界定責任,應該找誰處理,讓客戶、員工團團轉,這樣就會減略企業成員的親和力,損傷企業的凝聚力。
二、團隊精神的建設、推行方案
1、確立明確的目標。明確具體可行的企業發展目標,是員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標方向越明確越具體,由此激發團隊效力也就越大。
(1)將公司發展方針、發展目標、發展計劃,告訴所有員工,讓員工有工作的熱情和動力。
(2)將員工的薪金增長計劃、方案、職位開遷方案明確,讓員工覺得自己在公司有所作為,有發展的前途。
有這樣一個目標,就可以使員工們看到希望,從而勁往一處使,產生向目標奮進的力量源泉。
2、培育共同的企業價值觀。企業制度、企業規范,只能在有限和常規情況下,告訴員工「干什麼」和「不幹什麼」,因此,利用價值觀來作為員工的行為准則可以利用各種方式:(1)培養員工的良好道德規范,道德修養。
(2)培養員工的個人修養。
(3)培養員工的正確人生價值、社會價值觀念。
3、公司的管理層起表率作用。公司的決策者、各級管理者是團隊的龍頭,是團隊的核心,管理人員的表率作用體現在:(1)給各部門制定相關的評估,考核機制。沒有各部門的評估,考核機制,就不能看到領導起表率作用的成績。
(2)給管理者一定的激勵機制:通過獎勵方式,才能保證管理階層的帶頭作用。
4、要激發員工的參與熱情。企業的精神有賴於員工的參與,只有員工全方位地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把個人的命運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捆綁在一起,員工才會真心真意地關心企業,才會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因此,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
(1)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如生產改進的激勵、質量改進的激勵、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激勵等等。
(2)將激勵機制落實,只有這樣員工才會覺得其真實性。
(3)要關心員工生活,關心員工的思想狀態,對於員工反映的實際問題,要及時解決,條件不夠、不能滿足的,要給員工一個答復。
(4)用人性的手段激勵員工,如制訂夫妻同在公司服務的激勵,夫妻團聚的關心,關心員工生日,給久未歸家員工的父母問候,對員工家人或員工的身體狀況不幸表示關注等方式。
5、要積極發現員工的共同領域。團隊的默契,源於團隊成員之間自覺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間的了解、熟悉又以共同的生活為基礎,也是形成團隊精神的必要條件,因此,按公司的實際情況要:(1)語言的統一。在團隊內部用統一的語言有利於員工員工語言的溝通,也有利於團隊的團結。
(2)服裝統一。統一的服裝是團隊精神的表現。
(3)禮儀、禮節的統一。這是公司文化修養的表現,也是公司一個形象的體現。
(4)當然,還要有其他的如:利害關系的統一;大體匹配的文化層次;共同的興奮點、興趣等。
6、喚醒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是團隊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觀條件,沒有團隊的覺悟,沒有大家的奮起,沒有危機的心態,一旦危機到來,就會措手不及。
(1)市場分析。將市場的挑戰性、困難性、競爭性,同行的壓力分析給員工。
(2)技術改進上的壓力。
7、要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員工與企業之間持續,有效深度雙向的溝通,能使員工知己知彼,動態掌握自己在團體行動網路中的坐標。因此建議要:(1)組織經常性的座談會,或者以意見箱的形式,建議員工積極反映對企業的一些看法、觀點、以及有益的建議。
(2)組織文化、文藝演出,讓員工與公司進行感情上的溝通。
(3)部門之間要進行溝通,不要因溝通不足工作而造成隔閡,溝通方式是多樣的,但不能流於形式,一定要落於實處。
8、團隊精神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一支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的團隊,就具有以下特點:在團隊風氣上,能夠容忍不同的觀點;支持在可能接受常駐范圍內進行不同試驗;對公司忠誠;共同的價值觀並願意付出努力;在合作上能坦城交流,但是,這樣的團隊要有一個長期的培育和合作過程,公司領導必須在組織上為團隊建設提供如下支持:(1)明確團隊的目標。團隊的目標只能用決策階層提出,才能讓員工、管理人員明確。
(2)給予一定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資資源、資金資源、信息資源。
(3)提供可靠的信息。要給予策劃者提供如:市場最新動向、國際國內情況、人員培訓信息、培訓最新動態等。
(4)不斷的培訓和教育。要對員工進行不斷的培訓和教育,對企業文化的策劃者也要不斷的培訓與教育。
(5)定期的技術和方法的指導。
10. 記者和編輯的職責
記者1、采寫新聞(抄天職)
2、向領導機關和編輯部反襲映情況(內參)
3、群眾工作 A通訊員工作 B了解群眾要求和反映 C組稿約稿 D群眾采訪
編輯為各種媒體(以出版物為主)在出版前進行的後期製作,包括文字、圖像、錄音、錄像、多媒體生成處理,和製作審核、校對的一項工序,其對應英文詞彙為Edit(Editing)。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稱為「編輯」或修改,編輯屬於一種職業,其對應英文詞彙為Editor。編輯工序,包括生成過程的內容取捨、剪接、排版、校對審核等過程。當然排版和校對(Text-proofing)可以是細分的工序,例如內容版位的主次由編輯人主導,至於排版的美術及技術是另一科專業。編輯職業包括排版(者)、校對(者)、審核(者)和出版製作(者)等,除電子出版物以外,還有印刷(者)。媒體出版物編輯的總負責人為總編輯(總編),次要負責人為副總編輯(副總編),屬於一種頭銜和職位,總編輯常由行政負責人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