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茶文化記敘文
㈠ 跪求作文《我看茶文化》800字以上
《我看茶文化》
我國的茶文化已有上千年歷史。唐代的陸羽算是中國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新唐書》中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可以說陸羽在當時讓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義。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對上千年茶文化積淀的傳承。
不止文人墨客,民間對茶文化也有一番極為精闢的見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將天下之事融於一杯茶中,千古風韻便憑一飲而盡曉。中國自古以來似乎都不乏有茶館存在,茶館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靜」與「心靜」的絕佳場所。「茶館」看似專為飲茶所設,其實不然。逗鳥,下棋,言天下事,研習六藝經傳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話劇《茶館》,更是將茶館文化推向了高處。《茶館》中,人情,世故,最終都隨著為自己,為歷史送葬的百二十錢,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閑茶中,寫入了歷史的書簡。
人們喜愛飲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館里。人們把昔時的茶館設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則處處為館」。正是基於這種心態,人們並不在意自己是在何處飲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雜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圍一切事物的飲茶者。讀報,養神,或下棋——這便是他們憑借一杯茶遠離塵囂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藝術之茶」頗有一番韻味。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時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別,可謂品類之極盛。而茶「泡」與「品」的藝術,更是有諸多的方式與考究,這便是今天所說的茶道。我國民間的泡茶藝術在選茶,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極為講究,但在飲茶方面卻多為清飲,即「沖以沸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固有之味。」這似乎又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人們喜「清凈」的傳統思想,人們骨子裡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這樣一杯清茶中得以體現。
當一盞青煙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擺在自己面前時,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人們似乎並不願意將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襲,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清凈與淡然的象徵。正是基於這種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實的品茗藝術。
茶所代表的人生態度以及個人的精神寄託卻浩浩盪盪地延續了千餘年。昔日茶館中文人雅仕托盞吟月的場景,以及茶所代表的優雅與自然,都襯出了茶作為思想與精神寄託的人生藝術。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㈡ 關於茶文化的小文章,100字
方針政策和法規體系和管理經驗豐富的、但還是想說,你說過要給孩子吃零食看完一大清早就起床啦起床去吃個早餐吃雞蛋餅攤成蛋餅卷!
㈢ 茶文化 作文800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的種類很多,有紅茶、綠茶、花茶、黃茶等等。就綠茶來說有: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永州舜皇茶;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雲霧毛尖;曾侯銀劍;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紅茶有世界的四大高香紅茶: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黑茶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藏茶」、雲南的「緊茶」、「餅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飲茶的好處很多,最主要的是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能防暑降溫。
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它通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學形式,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
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茶可以益智明思,促使人們修身養性,冷靜從事。所以,茶歷來是清廉、勤政、儉約、奮進的象徵。飲茶給人們帶來的味美、湯美、形美、具美、情美、境美,是物質與精神的極大享受。同飲香茗,共話友誼,能使人類在和煦的陽光下共享親情。客來敬茶的清風美俗,造就了炎黃子孫尊老愛幼、熱愛和平的民族性格。
朋友,請你品茶、研茶吧!
㈣ 寫中國茶文化的作文
世界各地,古往今來,許多人都有飲茶的習慣。特別是今天,飲茶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茶也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飲品。人們愛茶,不僅僅是因為茶對健康有很多好處,吸引人的還有茶的文化。單是關於茶的來歷,就有許多有趣的傳說。
在我國,對茶的起源也有眾多說法,其中關於神農氏的最多,一共有三種。第一種:一次神農燒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燒好的水,顏色微黃,喝進嘴裡生津止渴、提神醒腦,神農便把那幾片葉子命名為茶;第二種:神農氏為給百姓尋葯,口嘗百草,經常中毒。據說,他曾一日中七十二毒,中毒後,他喝下了茶,那七十二毒竟不治而愈。於是,茶就沾著神農的光流傳開來;第三種: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查來查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凈凈,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了茶的起源。民間的茶俗更是有趣。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用木頭做亭子、凳子,搭設茶室,給人一種詩情畫意。供人們小憩,不由意趣盎然。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茶風俗」、「茶道」的范疇深廣的多,也是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因。
㈤ 茶文化作文怎麼寫
我大學時學過《茶文化》這個課程,它包括范圍很廣,從茶的歷史發展,民族茶俗,茶歌,茶文學,茶製作,飲茶習俗,到茶道,茶藝等等十六個方面的內容...
如果只是寫400字作文,我建議你寫一篇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與茶有關的事情,如:採茶,制茶,泡茶,品茶,觀看茶藝表演,民族茶藝展示。通過描述這件具體的事情,再敘述與之有關的茶文化,如:某少數民族有這樣的習俗,在某個時期,在我國的某某區域出現過這種習慣,然後感慨,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OK啦。
請注意:你描敘的你與茶有關的事情是點,與之對應的茶文化是面,點面結合,才能在短短400字中把茶文化寫出血肉,不然寫出的文章就是口號了。
㈥ 信陽茶文化的作文
河南的信陽毛尖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含蘊。
相傳在河南名茶信陽毛尖產地的茶山裡,隨處可以看見一種尖尖嘴、大大眼、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小鳥。這種鳥叫喚起來可好聽啦,因為它愛蹲茶樹林,愛捉茶樹蟲,茶農很喜歡它。據說,茶山上那棵又高又大的老茶樹,就是這種鳥兒銜來的種籽種活的哩。在茶鄉,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一帶山上本來沒有茶。官府和老財霸佔了山林,強迫老百姓給他們開山造地。鄉親們臉朝黃土背向天,日出干到太陽落,又累又餓,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瘟病,死了很多人。
有一個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她到處奔走,想找一位能給鄉親們治病的人。
這一天,春姑在彩雲山上遇到了一位采葯老人,便向老人說出了心中的苦衷。老人聽後,嘆息連聲,想了一會,對姑娘說了一件上輩人講的奇聞:還是洪荒時期,神農氏曾經跑了很多地方,嘗遍了百草,找到了一種寶樹。這種樹的葉子片片都是寶貝,只要人們喝了用它煎的湯,便神清目爽,積勞頓消,百病可徐。這種寶樹在什麼地方呢?老人也說不準。他只聽說一直往西南方向,翻過九十九架大山,涉過九十九條大江,便可以找到了。
為了搭救鄉親們,春姑歷盡艱難險阻,戰勝重重困難,終於翻過九十九架大山,涉過九十九條大江。可就在這時,她也得了可怕的瘟病,倒在山泉旁了。神奇的山泉水將漂來的一片樹葉送進姑娘口中,頓時,春姑蘇醒過來了。不僅蘇醒了,還覺得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呢!春姑從口中取出那片樹葉,她想:這一定就是那種寶樹上的葉子吧!於是,順著山泉向山上尋去。果然,在泉水盡頭的大山巔上找到一棵大樹,樹葉和救了她性命的那片葉兒一模一樣。春姑可高興啦,爬到樹上,摘下一粒金晃晃的種籽,不由得看著它唱起歌來。 她的歌聲驚動了一位銀須銀發的老者,他就是人人敬仰的神農氏。神農氏走到春姑身邊,捋著鬍子把姑娘打量了一番,贊許地說:「你真是一位好心的姑娘。這樹叫山茶樹,種籽採下來,必須在十天內播進土裡,才能成活!」春姑一想:糟啦!我來尋找寶樹的時候定了九九八十一天,十天內怎麼能送回去呢?便傷心的哭了。她的淚水感動了神農氏老人家說:「好賴娘,不要傷心,我給你想個辦法!」只見他拿出神鞭,「叭叭」抽了兩下,美麗的春姑立刻變成了一隻尖尖嘴巴、大大眼、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小畫眉。神農氏對小畫眉說:「你趕快飛回去,等到茶籽種上,露出芽芽時,只要你忍住不笑,再象剛才那樣傷心地哭一場,你就會變回原來的模樣。」春姑可高興啦,她拍拍翅膀點點頭,表示明白了。然後,拜辭了神農氏,銜起那粒金晃晃的茶籽,就飛上了天空。
小畫眉向著西北,向著她的家鄉,飛呀,飛呀,一直朝前飛;她飛過了九十九架大山,飛過了九十九條大江,眼看就要飛到彩雲山、飛回故鄉了。當她看見家鄉的山水就在自己身下,想到鄉親們很快就可以得救了,心裡就甭提有多高興了。她想唱一支歌兒,誰知剛一張嘴,那粒金晃晃的茶籽就掉下去了。她趕忙來了一個「鷗子翻身」,從空中躥了下來。然而已經晚了,那粒寶貴的茶籽落到了一座陡峭的懸崖上,滾進了深深的石罅縫中。小畫眉用嘴去啄,啄不住;用爪子抓,也抓不住。急中生智,連忙用嘴啄下一朵牽牛花的花朵,花朵兒變成了一個精巧的小籃兒,小畫眉銜著小籃兒飛到山下去裝土,又飛到山上來,倒進石縫里,一趟一趟,把石縫中的茶籽埋好。有土了,沒水也不成呀,她銜著的牽牛花就變成了一個精巧的小水桶,她又飛到山泉邊,取來了山泉水,澆灌石縫中的泥土,一趟一趟,把石縫中的泥土澆得濕潤起來。轉眼之間,一棵嫩綠的茶苗從泥土中露出來了,小畫眉高興得忘記了神農氏的囑咐,不僅沒有哭,反而笑了。再說,這時候她已經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氣都用光了,她暈倒在茶苗成了一塊似鳥非鳥的石頭了。
說來真是奇怪,這茶籽埋土澆水之後,馬上發芽出土,見風就長,很快就長成了一棵又高又大的茶樹。一天,山上下了一場大雨,大茶樹上的雨水滴在小畫眉變的石頭上,石頭上竟發出一棵牽牛花的芽芽,一會兒就牽了藤兒,打了骨朵,開出朵比向日葵還大的牽牛花;那花蕊里的柱頭變成了一個個金黃色的鳥蛋,破殼而出,飛出一群尖尖嘴、大大眼、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小畫眉。這群小畫眉飛上了天空,繞著大茶樹飛了三圈,便落在樹枝上。它們用嘴啄下了一片茶葉,便向村裡飛去,她們把口中銜的茶葉放進得了瘟病的人的嘴裡,病人便馬上「葯到病除」。從此,人們便知道這種山茶寶樹可以治病,大家十分愛護它。隨著種植茶樹的人的增多,這里開始出現了成片的茶園和茶山。茶農們為了不忘變鳥銜茶種的春姑,就給這種小畫眉取名叫茶姐畫眉。
茶姐畫眉是茶農的好助手。茶樹上長了害蟲,它們就幫助茶農抓蟲子,還時常銜著金晃晃的茶籽,到沒有茶樹的地方去播種。每到開采春茶的時節,成群的姑娘來到茶山採茶,茶姐畫眉就和姑娘們一塊唱起悅耳動聽的歌兒。人們說:茶姐畫眉象茶鄉的姑娘,茶鄉的姑娘也象茶姐畫眉哩!
這是一個叄考資料 自己在做處理 希望能幫助到你
㈦ 關於茶文化的散文
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欲笑還顰的憂傷;一種「千紅一杯,萬艷同窯」熱鬧後的落寞。
無茶的日子,真的覺得平淡、索然無味。
於我而言,最喜歡在一個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獨坐在窗前,看落葉飄零,聽雨敲窗欞,在氤氳的茶霧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淺淺的苦澀,想濃濃淡淡的心事……
輕輕晃動手中的茶杯,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的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最佳平衡點。
心急的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輕吹杯口,帶動一漾一漾的茶渦,看茶葉聚聚散散,無奈分離。
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盪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後,深吸一口氣,余香滿唇,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切的疲憊冷漠。人彷彿也醉了,朦朧中,久久不願醒來。
是夜,茶香滿室,杯中茶由淡變濃,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澀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茶是對春天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飲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
㈧ 關於「茶文化」的作文
中國人喜愛飲茶,而中國的茶文化更是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唐代的陸羽算是中國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並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與茶有關的著作——《茶經》。《新唐書》中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可以說陸羽在當時讓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義。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對上千年茶文化積淀的傳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察其色而聞其香,則千載文化便消融於此,實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間對茶文化也有一番極為精闢的見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將天下之事融於一杯茶中,千古風韻便憑一飲而盡曉。中國自古以來似乎都不乏有茶館存在,茶館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靜」與「心靜」的絕佳場所。「茶館」看似專為飲茶所設,其實不然。逗鳥,下棋,言天下事,研習六藝經傳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話劇《茶館》,更是將茶館文化推向了高處。《茶館》中,人情,世故,最終都隨著為自己,為歷史送葬的百二十錢,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閑茶中,寫入了歷史的書簡。
直到今天,中國人依舊喜愛飲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館里。中國人把昔時的茶館設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則處處為館」。正是基於這種心態,中國人並不在意自己是在何處飲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雜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圍一切事物的飲茶者。讀報,養神,或下棋——這便是他們憑借一杯茶遠離塵囂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藝術之茶」也頗有一番韻味。中國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時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別,可謂品類之極盛。而茶「泡」與「品」的藝術,更是有諸多的方式與考究,這便是今天所說的茶道。中國民間的泡茶藝術在選茶,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極為講究,但在飲茶方面卻多為清飲,即「沖以沸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固有之味。」這似乎又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中國人喜「清凈」的傳統思想,中國人骨子裡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這樣一杯清茶中得以體現。
至於中國的茶葉,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能信口拈來。碧螺春,鐵觀音,毛尖,龍井……這些東西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底,中國人認為這便是千百年來中國茶文化的積淀,於是當一盞青煙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擺在自己面前時,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但中國人似乎並不願意將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襲,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清凈與淡然的象徵。正是基於這種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實的品茗藝術。
茶自唐時興起,製作工藝,流程,以及泡茶的藝術,品茗的技巧都不斷進行著改進和完善,但茶所代表的人生態度以及個人的精神寄託卻浩浩盪盪地延續了千餘年。昔日茶館中文人雅仕托盞吟月的場景,以及茶所代表的優雅與自然,都襯出了茶作為思想與精神寄託的人生藝術。而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為茶之品,為身止行,思有惴,為盞余香。
㈨ 關於茶文化的心得體會,2000字拜託了各位 謝謝
茶藝、茶道、茶文化綜論 茶藝 :廣義是指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葉的源理。以達到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學問。茶藝的具體內容:技藝、禮法、道。追求方法與技巧,水壺各有講究,方法各異,沖悶品賞,都有嚴格的程序,不可無識技法,任意妄為。 茶道主理,因茶藝而得道;茶藝主技,載茶道而成藝。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茶藝就是「藝茶之術」的說法,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而茶道則是茶藝實踐過程中所追求和體現的道德理想。茶藝是茶道的載體。是茶事活動中物質和精神的中介,只有通過茶藝活動,沒有生命的茶葉才能與茶道聯系起來,升華為充滿詩情畫意和富有哲理色彩的茶文化。 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是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 「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於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綜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茶藝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是茶文化的重心,也是茶文活動的重心,也是茶文研究的重要課題。讓茶藝的內涵明確具體起來,不再和茶道混同在一起。它不必去承擔「茶道」的哲學重負,更不必擴大到茶學的范圍,去負擔產茶、制茶的重任,而是專心一意將品茗技藝發展為一門藝術,這既有利於茶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閑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沖突,建立和諧的關系等。 「茶道」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天定年間(741-756)進士封演所著《封氏見記》。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但此處所指「茶道」一詞茶內涵並無明確界定,往往是指煮茶之道和飲茶之道,有時也泛指飲茶過程中所領悟之道。主要是指技術層面,在宋朝則主要是指鬥茶,而不談茶道。明朝張源《茶錄》中有:「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當茶道傳入日本以後經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和千利休以及其後人的共同努力,使其形成了具有深遠的哲理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的一大綜合文化體系,但其概念也並非十分確定,在「和、敬、清、寂」具有深遠的哲理的精神層面,但在「煎茶道」「未茶道」「茶道表演」中則指泡茶方法的技術層面。 在台灣由范增平先生提出「茶藝」一詞時具有兩方面原因: A、以區別於日本「茶道」的誤會; B、避去「道」的嚴肅性。但在其實際的含義上與「茶道」卻沒有明顯的區別。 綜上所可以得出「茶道」也好,「茶藝」也可,在其初始的命名中本身都是以物質為基礎進而上升到精神的領悟和感受,從而形成了文化體系,並成為文明的相征和中外文化溝通的一個橋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中華茶文化的復興,茶事活動中,技術物質與精神領悟有了新的提高,從而將茶藝、茶道作出了進一步的界定和分析,使茶文化從文化的角度進行必要和合理的分析。 「茶藝」重在物質和行為,而「茶道」則是以精神領悟為主體也可以說「茶道」是茶藝的物質行為上產生,反而對其具有引導和規范的作用,而茶藝的物質行為產生了茶道,並在其指導和規范下日益完善和興盛,進而演變為一種專門的藝術。「茶藝」是茶文化的重心,茶道則是茶文化的精神核心,茶藝是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活動,它包括了茶藝的技能、品茗的藝術,以及茶人在茶事過程中以茶為媒體去溝通自然內省身性,完善自我的心理體驗。其中在茶道精神指導下的茶事實踐是茶藝這一概念的內涵。 文化可以使一個社會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人民,在同一文化的氛圍中得到相同的教化。從而產生相近的思維方式。相近的價值觀念,相似的行為習慣和相同的民風民俗。這樣的群體就具有心靈相通的親切感,情感上的新和力,容易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茶文化即為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和民族的茶道大行及演變也正因為它成了大和文化的主體。中化民族五千年的風雨並沒有改變炎黃的親和力和團結。 文化可以使人明是非,辨善惡,形成全社會認同的行為准則和道德標准,所以具有調控功能,茶文化以「和」為哲學思想核心,以「精行儉德」為人文思想基礎,在茶事活動中重禮儀,講雅靜,倡內省,求怡真,最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最能促進人民的互敬和團結。同時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培養人們對美的熱愛和追求。有位哲人增說過:「只有美的東西才能征服我們,我們只受美的支配。」美可以說是茶文化的主體展示。 茶是自然的產物,可以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同時可以使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真實感受自然所賜予人類的精神財富。茶及由草、人、木組合而成。以很好地體現了人類與自然的必不可分,只有深入自然中才可以真實感受自然之美。藝術之美、文化之美。蘇東坡之:「從來佳茗似佳人」。鄭板橋雲:「只和高人入茗杯」。從茶藝、品茶、評茶中入忘我境界而至凈化身心。 人是萬物之靈,人是社會的核心;所以人文主義者認為人的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人的美是社會美的核心。人才是世界上最美的物類。人創造了茶藝。一個人的風度,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和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逐漸形成的,是個人性格、氣質、情趣、素養、精神世界和生活習慣的綜合外在表現,是社會活動中的無聲語言。心靈美是茶藝中對人的最高要求,因為它是人其它美的真正依託,是人的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為美的綜合體現,是人的深層的美。心靈美的核心是善,孟子認為善心包括「仁、義、禮、智」,它是指人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即為心靈美的「四心」另外還應有「愛國之心」而其中的惻隱之心的仁,是道家,儒家和茶人應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家《荀子》中記載了孔子與三個門子路、子貢、顏淵的故事,講述了儒家對「仁」的三層含義。「人愛」「愛人」「愛己」。「愛己」不是自私、狹隘地愛自己,而是對自己人格的自信、自尊、自愛這種胸懷的人必然曠達自若,能以愛己之心愛人以天地胸懷處理事務。這正是茶人所追求的心靈美的是高境界。因為以「愛己」之心出發的「愛人」才是最感人的心靈美。 柏拉圖說:「身體美與心靈美的和諧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茶藝、茶道的綜合是文化,而文化的主題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