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傳統文化900字

堅守傳統文化900字

發布時間: 2021-03-15 17:59:49

① 中考堅守傳統文化作文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裡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堅守中國傳統文化。

② 注重傳統文化的作文800字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沉澱,已經是非常之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但是,我最喜歡的有兩樣,一是節日,二是道德。
節日,這個詞語對我們華夏兒女來說非常熟悉,因為一年四季都有許多的節日、例如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可以讓所有的親人團聚,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個店鋪旁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揚,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裡包含著濃濃的關愛之意,這時,在廣場上每個人都會拿出許多的煙花、鞭炮來放。在晚上時,一起沖上深黑的天空,迸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猶如彩虹般美麗。好看極了。
到了晚上8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觀看。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里觀禮。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對於這個中國的古老傳統佳節,還讓我想到了一首詩,一首對他鄉兄弟思念的感情詩。那是唐朝時期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當是重陽節時,就會想起王維那種思念他鄉親人、兄弟的情景,讓我也不禁地感傷起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何其之多,每一個都有故事,述說了節日的來源。每個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闡述了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完整的記住這些節日了。
每個人都差不多都覺得中國的節日低俗、無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國的節日。例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但是在他們心中是不是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是

③ 堅守傳統文化的作文帶有題記的怎麼寫

手微微抄地顫抖著,恨憤憤地燃襲燒著,心默默地疼痛著。
拿著報紙,一字又一字地讀了一遍又一遍,我不相信這竟然是真的: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被韓國申報為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驚訝,我憤怒,我感到莫大 的恥辱。怎麼可能?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兩千多年的攜手相伴,兩千多年的榮辱與共,兩千多年的悲喜交織,難道一瞬間,就這樣被強行撕裂、一筆抹殺了嗎? 難道華夏神州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兩千多年的歲月積淀所形成的文化大廈,就這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嗎?
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這不是真的,不是,絕對不是

④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作文1000字 求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正月拜年、元宵燈火、清明祭祖、端午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節日活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嚮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著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 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魂是什麼?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一個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一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為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時刻感受著濃厚的親情,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嚮往。 我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堅定支持者。

⑤ 如何堅守傳統文化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現實、注重人生的實踐理性精神,孕育了中國人深諳智謀三昧的傳統,幾千年來,有關謀略的論著和警語無以數計,有關「智囊」、智慧人物的故事播揚久遠,由此映現出中國人對智術的推崇心態。這一特點反映於中國人的處世風格上,便是:處世待人,慣於深思熟慮,冷靜慎重,周詳細密地計算估量,運用心智。

中國處世之道運用智性,首先表現於中國人把處世作為一門學問加以研究。清人魏禧言:「涉世處即是自己作學問處」,「涉世便是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處世作為一門學問來研究、操習,自然會有心得,會有總結,進而會有智術的運用,亦即運用心智控制事物的進程,達成有利於自身的預期目標。

中國處世之道中智謀的具體運作,可謂千形萬態。如下略舉數例,可見一斑:

1.以退為進中國人處世,十分強調忍、讓、退一步、吃虧,但這樣做的目標不是使自己利益受損,而是獲得更大利益。洪應明的《菜根譚》指示其中精義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正因為如此,退讓、吃虧的結果是不吃虧,甚至受大益,誠所謂「必有忍,其乃有濟」,「吃小虧佔大便宜」,「忍辱至三公」。

2.以柔勝強以柔勝強的命意前文已有論述,其意義在於通過「守雌」、「貴柔」保存自己,積蓄力量,最終戰勝對方而不會被轉化掉。這無疑也是一種運用心智的處世手段。

3.藏巧示拙《說文》雲:「拙,不巧也」,把自己的巧掩藏起來,對外示以不巧,是中國人心領神會的處世謀略。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於這一智術論述甚多。老子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孫子兵法》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蘇軾的《賀歐陽修致仕啟》言:「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若用民間大眾的語言來表達,便是「裝蒜」。裝蒜亦即藏巧示拙,其目的是以愚拙的外觀使對方輕視自己,懈怠疏忽,從而保護自己或擊敗對方。這既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手段,也是一種「出手不凡」的兵法。

4.以誠取信誠屬於道德范疇,其內涵是內心誠懇,品性誠實。「以誠取信」則不僅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富於智慧的處世方法,一種通過道德表現使對方信服的手段。中國古代,多有智者以實話實說的誠實謀略達到比巧詐更成功的效果,其中包括的智慧與道德並重的二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5.因人制宜人情世故的復雜性、變異性,使中國人十分注重在人際交往中運用心智因人制宜。所謂因人制宜,實際上包括三方面:一是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韓非深刻揭示知人達意的重要性說:「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矣。」因此,與人交際,必須掌握對方的心理傾向,對自身語言進行調節,以達到良好效果;二是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交往方式。三是對不同的情景下的人採取不同的交往態度。如:「對憂人勿樂,對哭人勿笑,對失意人勿矜」,「當著矮子,別說矮話」,這些議論顯然深得交際心理學的要諦。

6.知己知彼「知己知彼」作為一項兵法,千古著名,然而,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它並不僅僅用於用兵打仗。呂坤的《呻吟語》說:「知己知彼,不獨是兵法,處人處事,一些少不得底」。金蘭生的《格言聯璧》所說:「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說的是相似的意思。因此,中國人將知人當做處人的首要法則。如此等等,不勝枚舉,充分表現出處世的大智慧。

7.「定、靜、安、慮、得」所謂定、靜、安、慮、得,即鎮定、沉靜、安然、思慮、適當。《呻吟語》說:「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此五個方面的養成,不僅能使人從容應付天下事,而且自然生成一種溫雅和平的大家氣派。其所蘊藏的心智無疑是高水平的,第一流的。

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用智性,事實上是一個難以窮盡的題目,如上所列,僅是千絲一縷,已足可表現中國人在處世之道中運用心智是何等嫻熟,何等精微。

中國傳統處世之道的文化性格,是中國傳統社會和傳統文化的生成物,幾千年來,它潛移默化於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處事態度。今天,中國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大工程中重建民族文化精神,有理由去改造傳統處世之道的文化性格,使它富於開放性和現代性,然而,這種改造只能是一種傳統的轉型,而不是推倒重來,因為民族文化傳統永遠是該民族生存發達的根。

是什麼道?處世養生之道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梁漱溟被譽為「超標準的健康老人」。他博學多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在儒佛文化的研究上可謂「泰斗」級的人物,有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最後的儒家」。

在他95年的人生歷程中,在一些小事和故事裡,無處不發現在他博學的背後蘊含著養生「處方」。

說起來,梁漱溟從小就羸弱多病。五六歲時,患上了頭暈目眩症,發作起來,天旋地轉,坐立不穩,苦不堪言,只有卧床不動才能得到安寧。

梁漱溟發育也很緩慢,十幾歲時看上去也就五六歲的樣子。七八歲時,他看見別的小朋友玩雙杠得心應手非常開心,他十分羨慕,一時興起,也攀上雙杠玩,誰知兩臂酸軟,力不從心,竟從雙杠上摔下來,摔得不省人事。從此,他再也不敢參加小朋友的蹦跳踢球等強運動量活動了。有時同班同學們一起玩,往往他只能在一旁觀看。由於他不愛活動,卻愛動腦筋,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儼然一個「小老哥」,所以連他的長輩們都擔心他命不長,活不久。

在十四五歲時,他突然對佛經大感興趣起來,到處搜尋佛教經典,苦思苦讀。20歲時,竟想入佛門,由於家人再三勸阻,雖未能出家,但卻開始遵守佛家戒條吃起素來。

當然,他堅持吃素,並不刻板,有一次,他的兒子見他在吃一小碟羊肝,大為吃驚,問起來,才知道這羊肝原來是醫生開的治病良葯。有時在外就餐,無素菜時,他就只吃葷菜中的蔬菜,以免麻煩人家,但自己絕不動葷腥。這一點也能體現他的為人。即使與毛澤東在一起吃飯,也是如此。

一次毛主席在家裡宴請梁漱溟等人。梁先生說:「我是素食者,有一兩樣素菜就成,但你們吃什麼請自便,不礙我的事。」

他吃飯,絕不吃飽,也絕不因食物品種多少和味道好壞而有所增減。他一生未從事體力勞動,食量一生很少,一日三餐飲食總量在230克左右。對於酒是絕少上口的,只因晚年受失眠困擾,時而在臨睡前飲一小杯葡萄酒。平時很少飲茶,更不飲濃茶,而且飲茶量少,一天兩杯就算多的了。在他50歲生日時,一位朋友一再向他敬酒,他皆勉強應付。有人問他:「先生能飲?」他答道:「平日絕不飲,但亦可應酬,多飲似不醉。吾嘗謂:「吃飯是應酬自己,飲酒是應酬人家。」

少吃多動,並持之以恆,這是梁先生的生活規律。他的活動主要有:

靜坐

他從小由於「瘠瘦多病」,又愛動腦,因此從年輕時代,就有失眠之苦。1919年,他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到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不久,他的失眠症越來越嚴重,不得已只好向蔡先生請假。他來到西直門外的「極樂寺」休養,找到省元老和尚。經他指點以靜坐來治療失眠,效果頗佳,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1956年他到北戴河療養,在劉貴珍氣功師指導下再習靜坐。靜坐可無思無慮,全身放鬆,使身心得到休息。

打太極拳

梁先生從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練太極拳後,興致一直很高,一招一式,都認真習練揣摩,從不間斷。而練太極拳的地方,也不拘泥,庭院、公園、過道他都能靜心習練。

散步

他常說:「俗話講『人老腿先老』,我現在對此深有體會。腿的衰老比其他器官要早,因此老年人越是懶得動,越是要活動。」他信奉百練不如一散之說,認為人進行各種有套路與規范的鍛煉,都必然使大腦處於回憶與思維之中,使人落於被動,惟散步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活動,聽之自然,無所思索,處於主動。去公園暢游,是梁先生多年的喜好。北京各大公園都有他的足跡。就是在90高齡之後,除外出郊遊需要攙扶外,仍堅持在樓前樓後散步。

自我按摩

這是他數十年來持之以恆的鍛煉項目。每天早上5點左右醒來,就在床上進行。他的按摩步驟是:

1.雙手搓熱兩眼,再搓臉,然後坐起,背靠軟墊。此法可明目、防感冒、防皺。2.以雙手掩雙耳,以食、中指彈擊後枕部,稱之「鳴天鼓」,可防耳聾。3.雙腿放平,低首彎腰以雙手攀足趾,可以伸腰活動筋骨。4.雙手在背後腎腧穴,也稱腰眼,上下搓摩,到熱方止。此舉可生精固陽並防腰痛。5.雙手撫兩膝,球行揉搓,有利於關節活動。6.以雙手拇指按壓足三里穴,可以調脾強身體。7.以雙手分別摩擦兩足底湧泉穴至熱方止,可以通腎氣固真氣。

梁先生到耄耋之年,仍堅持多讀多思,筆耕不輟。1987年,他對友人說:「李商隱詩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一個九五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數了,但我絲毫沒有頹唐、悲涼之感。語雲:『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止,思考不息』。只要我腦子還能用,我將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繼續走下去,愉快而充實地送走這最後一段歲月。」

梁先生的養生處世之道更得益於他精神上的恬淡無我的境界。他一生光明磊落,寧折不彎,生性淡泊而不趨炎附勢,隨波逐流。他對名利看得很淡。1986年,他的一些學生表示要給他塑像時,他堅決不允:「吾要明白表示,塑像一舉,切不可行,我斷然拒絕,吾人在世,只當『謙虛謹慎為人民服務』,我與同學諸弟共勉之。有違此旨者,非吾門徒。」他常說:「一個人遇事動不動就氣盛,發怒,勢必肝火攻心;如氣盛不得平和不外露,則又積郁於內腑,兩者都傷肝勞神,有損健康。所以說氣平情淡,自長自消,算得上是人生身心鍛煉的一項功夫。」

「文革」時他也未能倖免。紅衛兵沖進他的家,不容分說,就翻箱倒櫃,撕字畫,砸古玩,燒圖書。梁家三代珍藏的古書、明清名家書法繪畫以及從戊戌維新到東西文化論戰的各家手札等文物古籍都被付之一炬。還勒令梁先生每日打掃院里院外和廁所,還要他隨時檢查交待自己的「罪行」,不許亂說亂動。然而就是在這一片「勒令」、「打倒」、「油炸」的喧囂聲中,梁先生竟然萌發了繼續研究東方文化的念頭,立即著手撰寫起《儒佛異同論》來。他原先已寫就的一萬余字的手稿及有關資料此時早已化為灰燼,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和豐厚的學識,白天被批鬥,夜晚伏案,奮筆疾書,前後只用了20多天時間就完成了達5萬余字的論文。然而天天清晨,他仍堅持散步、打太極拳。「文革」雖然轟轟烈烈,口誅筆伐雖然氣勢洶洶,但並不在他心中。

1974年,在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中,梁先生在全國政協的學習會上拍案而起,公開表明自己「不批孔,但批林」的態度,還為孔子辯誣,秉筆直書,寫了一萬字的《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評價孔子》的文章,並作了長達8小時的發言,呼籲對孔子要一分為二,不能全盤否定,結果又招來對他的批判斗爭。但他心情平靜,冷眼相對。1976年3月28日他給友人信中說:「我以拒不批孔,受到孤立。但我的態度是獨立思考和表裡如一,無所畏懼,一切聽其自然,我身體精神並佳,雖年紀八十有三,仍然像六十許人,可以告慰遠方朋友。」在對他長達7個多月、大大小小100餘次批判會中,他每會必到,洗耳恭聽,但卻堅持己見,聲言「三軍可奪其帥也,匹夫不可奪志」。真是鐵骨錚錚,大義凜然。

這是一種無我為大,超然物外的胸懷。

他給兒子寫信時談到自己身處險境時的心理:「《人心與人生》等三本書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在則不能死。又今後的中國大局以致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他把生與死,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正如他的孫子梁欽東所說:「祖父一向把『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作自己的使命,未完成當努力奮斗時絕不輕生;在他認為自己已經衰老,不能再為世人多做貢獻時也絕不貪生。」

梁先生的一生,可以用「無我」概括。他的兒子對此有很深的感受:「人的心思和活動往往為達到一己的某些目的所驅動,而從先父那裡是無所圖,即無我。我以為他一生為之忙碌的許多事,都只有用『無我』二字才能理解。」他應人之請題字時,常常寫的是「無我為大,有本不窮」八個字。正因為他有恬淡無我的心境,因此面對名利榮辱,都能有一個平衡的心態。梁先生常說:「情貴淡,氣貴和。惟淡惟和,乃得其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⑥ 關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共建文明精神家園」的作文800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著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創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物質使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出現了無數偉大的人物。

今日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在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21世紀頭一個十年,我國GDP「趕日超美」,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升。今日的中國是東方雄獅,是初升之日。是騰飛的巨龍!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千年文明古國的大國風范。

「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華民族廣博深厚的精神是我們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洐發展的思想基礎,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支柱,維系全體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正在這種情感上近代歷經磨難的中國至今仍屹立在東方,而不是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歷代以來,中華民族涌現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仁人志士。宋代「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爾樂」的范仲淹;明代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清代從荷蘭殖民地者中誓死守衛,和敵人同歸於盡的鄧世昌;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用筆作抗戰,喚醒民族的魯迅、老舍等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建設祖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航天之父」「箭之王」錢學森。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師昌緒……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應該從小樹立愛國意識,銘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這些偉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為祖國更美麗的明天作貢獻。

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崇禮重德,尊師重道是傳統美德。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語,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導我們首先要注重個人的修養,同時培養和諧的家庭氛圍。這樣,國家就會長治久安,人民就能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百善孝為先」,生活中,我們要尊敬長輩和長輩在一起時,要禮貌,遇見長輩要打招呼;進門出門時要告訴長輩……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小事,但這些點滴小事的背後包含的是你對長輩的孝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讓中華文明散發著悠久的韻味,有著聞名於世界的科學技術—四大學科。三大技術,四大發明。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經、史、子、集、書、從書。其中著名的有十三經,《史記》諸子百家,《詩經》等。

先祖給我們留下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用終生。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不僅要傳承這些文化,更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創新和發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築中華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⑦ 關於太谷的傳統文化作文900字

讀書生活的苦,只有自己能品嘗到,快樂也只有自己知道!苦中作樂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三五成群,講著不知出處的笑話,聊著發生在身邊的事,不論是什麼味兒,只要能解悶就可以!只有看書能使我快樂!書甚至能帶著我周遊世界!有時看本笑話書,看著看著獨自一人傻笑,惹的媽媽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有時看本名著,看到動請處常會淚流滿面!媽媽說我是沒的救了,完全陷進去了!周六,從圖書館回來,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剛借的書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不禁淚流滿面!媽媽總說那都是假的,你瞎哭什麼!可我沒法,控制不了!表姐總是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她說:年輕就是好,蹦蹦跳跳,哭哭笑笑,這才是青春,多彩的青春!而青春的日子往往也是讀書的日子!讀書的日子也因青春而美麗!我相信苦盡甘來,相信水到渠成!美好的心願與希望也成了讀書日子裡的樂趣!讀書生活時苦時樂,也只有苦過樂過才算是真正的讀書生活!

⑧ 求一篇關於傳統文化的文章(600到900字),急用!!!

我讀《易經》:談談乾坤兩卦中的唯物論與辯證法
乾坤是整部《易經》的核心,是易經大廈的兩根頂樑柱,少了哪一根,它都有坍塌的危險。我讀過幾本關於易經的著作,對它的理解也越來越深,越來越趨於真實。最開始也以為它是一本專注於算命的占卜書,是算命先生的看家寶典。如今,我早已明白事實並非如此,它的預測功能更多的強調人為,即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積極動作,而非聽天由命的消極狀態。其中沒有絕對的「蓋棺定論」式的判詞,沒有對「旦夕禍福」的絕對宣判和保證。其實占卜的本意是根據得到的信息進行選擇,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明白了這一點,那麼就基本上明白了易經的真相。
下面我們逐爻來看一下其中蘊含的唯物論與辯證法。

乾: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辨析:乾坤兩卦的初九都是講要從實際出發,認清當前的形勢,不可妄動。
乾主要強調在不成熟的時候不要輕舉妄動,要把功夫花在修煉內功上來,屬於「厚積薄發」中的厚積階段。
坤卦主要強調在危機面前,要未雨綢繆。見霜而為履冰甚至破冰做准備。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沒有十年寒窗的磨練哪來金榜題名的榮耀呢?

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辨析:「一鳴驚人」的捷徑或許是權威人士的舉薦,當初許劭(東漢末年的人才鑒定專家)給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為曹操的嶄露頭角打通了道路。我們可以從更廣義的層面上理解這條內容,就是要廣結人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一個籬笆的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無論這張網上的節點多少,結實是最重要的,否則必然適得其反。
坤卦主要側重於灌輸做人的道理,正直、講原則、大度(外圓內方),這對於建立人際關系網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則,正如孔夫子所言:人無信不立。

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坤: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辨析:乾卦主要強調努力要持之以恆,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讀書、做功課,多來幾遍道理就出來了。這就是成功者常說的捷徑,關鍵就是一個反復的過程。
坤卦主要強調要找准主心骨,不可隨大流,即抓住主要矛盾。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往往就輸在這方面,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往往是兩者都悄悄地溜走了。

乾: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坤: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辨析:乾坤兩卦的這一爻都主要講蓄藏、隱忍的策略,躍要把握時機,淵要找對地方。這對矛盾一直伴隨我們的成長過程,無論大小深淺,人生總免不了浮沉。浮的動機往往過於強烈,沉的智慧則常常不足。而要想達到「括囊」(沉默是金)或是「在淵」的境界則總是剪不斷,理還亂。

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坤: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辨析:乾卦這一爻屬於「厚積薄發」中的薄發階段,高高在上,至尊無比。這里的大人很有味道,我覺得理解為人民大眾更為恰當,人民好比摩天大樓的地基,一旦被腐蝕,一切都將再度歸於地平線。王朝的更迭最深刻地印證了這一點,希望如今的「在天者」不要忽視真正的「大人」,嗚呼哀哉!希望而已。
坤卦主要講謙虛的道理,與上一爻蓄藏的道理是相通的,其實整個坤卦貫穿的精神就是順,就是謙。滿招損,謙得益,下屬最好不要搶領導的風頭,一旦上了「在天者」的黑名單那就得不償失了。

乾: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辨析:物極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每每都會墜入它的循環。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坤: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辨析:乾卦主要強調團隊的重要性,群龍無首,往往會導致混亂的狀態,但在特定的階段往往又使得秩序井然。
坤卦主要強調善始善終的道理,說到底堅持才是硬道理。
以上的見解似乎過於籠統,也有點簡單。但是只要老老實實做了,有何必被冗繁的動機束縛呢。

自己本科時寫過一篇這樣的論文,可惜當時是手寫的,沒保存下來。這篇是之後讀書的過程中在博客里寫的日誌,可能不太切合你的要求,不過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⑨ 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000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剪紙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贊。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著綵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里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台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贊。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了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第2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