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七堅守
『壹』 三皇七妖王都是誰
三皇:
天元聖皇
天妙靈皇
玄武霸皇
七妖王:
洞天鼠王
天奎狼王
天狐王
黑鳳王
還有幾個找不到。
『貳』 王昌齡的出塞贊美了堅守邊塞部隊中的哪位將軍
李廣(前283年—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治平鄉人),西漢著名軍事家。做過騎郎將、驍騎都尉、未央衛尉、郡太守,鎮守邊郡使匈奴不敢犯多年,被稱為「飛將軍」。
經典之戰:馬邑大捷
其一生未得封侯,或許時運不濟,有歷史典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公元前119年,隨衛青出征匈奴,因為迷路失期,「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拿筆桿子的文職官吏)」,引頸自刎。
祖先是秦朝將軍李信李廣,曾率軍戰敗燕太子丹。李廣接受世傳弓法,射得一手好箭。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以良家子弟從軍抗擊匈奴。因善於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郎中,以騎士侍衛皇帝。多次跟隨文帝射獵,格殺猛獸,文帝曾慨嘆:「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史記·李將軍列傳》)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為隴西都尉,不久升為騎郎將。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抗擊吳楚叛軍。因奪取叛軍帥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顯名。雖有功,但由於李廣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給他的將軍印,回朝後,沒得到封賞。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任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上書:「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史記·李將軍列傳》)於是被任為上郡太守。後李廣又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聞名。
『叄』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順口溜
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的順口溜:
努爾哈赤皇順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大清一共十二帝,末代宣統最悲傷。
1、努爾哈赤(1559—1626年)
努爾哈赤在位11年時間,也是清朝第一位皇帝,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清朝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皇太極(1592—1643年)
皇太極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滿族人,前後在位17年的時間,在位期間主要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主要針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3、順治皇帝(1643年--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繼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主要擊敗了各種抗清的勢力,完成清朝統一。在位時間18年。
4、康熙皇帝(1654--1722年)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之久,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一個皇帝,為了加強國家的穩定,康熙皇帝在經濟上和文化建設上做出了重大的成績。
5、雍正皇帝(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6、乾隆皇帝(公元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 寓意「天道昌隆」。
7、嘉慶皇帝(公元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清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25年時間,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登記的時候才29歲,在位30年時間,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
9、咸豐皇帝(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
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
10、同治皇帝(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愛新覺羅·載淳年號「同治」。 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在位14年。
11、光緒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11位皇帝,在為13年時間,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皇帝(公元1909年登基(在位3年)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肆』 後漢書 皇甫規妻傳 譯文
【原文】
恭(即耿恭)字伯宗,國(即耿國,東漢功臣耿弇之子)弟廣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西域國名),請恭為司馬,與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即堂弟)駙馬都尉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應該是戊校尉),屯後王(車師分前後兩部,後王為後部首領)部(轄區)金蒲城,謁者(官名)關寵為戊己校尉(應該是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恭至部,移檄烏孫(西域國名),示漢威德,大昆彌以下皆歡喜,遣使獻名馬,及奉宣帝時所賜公主博具(漢武帝元封中,遣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為公主,嫁與烏孫昆莫,賜乘輿服御,官屬侍御數百人,贈送甚盛,後來漢宣帝又以賭博用具賜之),願遣子入侍。恭乃發使齎(音jī,攜帶)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單於遣左鹿蠡王(匈奴官名)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後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以毒葯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因發強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皆沸(腫爛),遂大驚。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之。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敢死隊員)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同「榨」)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指西漢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據《東觀漢記》載:「恭親自挽籠,令士且勿飲,先和泥塗城,並揚示之。」)。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時,焉耆(西域國名)、龜茲(西域國名)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即東漢明帝劉庄)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同「叛」),與匈奴共攻恭。恭歷(同「勵」)士眾擊走之。後王夫人先世漢人,常私以虜情告恭,又給以糧餉。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數十人。單於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白屋族的首領),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於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初,關寵上書求救,時肅宗(指東漢章帝劉炟)新即位,乃詔公卿會議。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宜救。司徒鮑昱議曰:「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又二部兵人裁(同「才」)各數十,匈奴圍之,歷旬不下,是其寡弱盡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二千,多其幡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極之兵,必不敢當,四十日間,足還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西域國名)兵,合七千餘人,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會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人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會關寵已歿,蒙等聞之,便欲引兵還。先是,恭遣軍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指天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軍僅能至。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丑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同「勵」)將帥。」及恭至洛陽,鮑昱奏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拜為騎都尉,以恭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范羌為共丞,餘九人皆補羽林。恭母先卒,及還,追行喪制,有詔使五官中郎將齎牛、酒釋服(停止服孝)。
明年,遷長水校尉。其秋,金城、隴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詔召入問狀。乃遣恭將五校士三千人,副(擔任……的副手)車騎將軍馬防討西羌。恭屯枹罕,數與羌接戰。明年秋,燒當羌降,防還京師,恭留擊諸未服者,首(斬首)虜千餘人,獲牛、羊四萬余頭,勒姐(音zǐ)、燒何羌等十三種數萬人,皆詣恭降。
初,恭出隴西,上言:「故安豐侯竇融昔在西州(即涼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鴻臚固(即竇固),即其子孫。前擊白山,功冠三軍。宜奉大使,鎮撫涼部。令車騎將軍防屯軍漢陽,以為威重。」由是大忤(音wǔ,觸犯)於防(指馬防怨恨耿恭推薦竇固奪了自己的權力)。及防還,監營謁者李譚承旨奏恭不憂軍事,被詔怨望。坐征下獄,免官歸本郡,卒於家。
論曰: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蘇武,武帝時出使匈奴,匈奴乃幽囚武於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氊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二十年乃還也)。後覽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覺涕之無從。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昔曹子(曹子,春秋時魯大夫曹劌也。一名曹沬。據《史記》載,齊桓公與魯庄公會於柯而盟,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乃盡還魯之侵地,而與之盟。)抗質於柯盟,相如(指戰國時人藺相如)申威於河表,蓋以決一旦之負,異乎百死之地也。以為二漢當疏高爵,宥十世。而蘇君恩不及嗣(繼承人),恭亦終填牢戶(填牢戶指的是死於獄中,但耿恭卒於家,似不該說「填牢戶」)。追誦龍蛇之章(據《史記》,春秋時晉文公返國,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不及。懸書宮門曰「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也」),以為嘆息。
——選自《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
【譯文】
耿恭,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大將。耿恭的父親耿廣是名將耿弇的弟弟。耿恭年少時就死了父親,從小就慷慨多大略,有將帥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騎都尉劉張率兵擊車師,請耿恭擔任司馬,耿恭與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駙馬都尉耿秉(耿弇弟耿國之子,耿恭之弟)破降車師。破降車師後,朝廷重新設立西域都護,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屬西域都護)。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己校尉,分別駐扎在車師後王部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和車師前王部柳中(今新疆艾丁湖東北)城,各置兵卒數百人。耿恭到任,發布文告曉示烏孫,宣揚漢室威德,烏孫國中,從國王大昆彌以下,都非常高興。派使者向東漢朝廷獻名馬,還送來漢宣帝時贈給昆彌右夫人——公主劉細君的博具,並願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帶著金銀布帛,迎接其王子人侍漢朝皇帝。
〖文章來源: 春秋中文網 [轉帖]大漢軍魂——耿恭堅守疏勒城事略 UvbBtP〗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單於派左鹿蠡王率二萬騎兵進攻車師,耿恭派司馬帶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軍,寡不敵眾,全軍盡沒。北匈奴殺死車師後王安得,又轉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當時城中兵少,形勢危急。耿恭親自登城,指揮作戰。他讓部下把毒葯塗到箭鏃上,向匈奴兵喊話:「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喊完,用強弩發射毒箭。匈奴兵中箭者,創口都因毒熱而迅速潰爛。,大驚失色。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風雨大作之際,縱兵出城,猛攻敵陣,大獲全勝。匈奴兵震恐,紛紛說:「漢兵像神一樣,真可畏也!」,引兵而去。
耿恭料匈奴定會再來,便於五月選定城傍有澗水流過的疏勒城據以固守。七月,匈奴兵又來進攻,耿恭招募數千敢死隊員直闖敵陣,匈奴失利,,便在疏勒城下扎營,斷絕澗泉之水。耿恭城中缺水,命將士掘井。但掘至十五丈深,仍不見水。將士乾渴不堪,連馬糞汁都擠出來喝了。耿恭見狀,仰天長嘆道:「聞昔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整頓衣裳,對井再拜,為將吏們祈禱。不一會,飛泉湧出,眾軍喜悅無極,歡騰雀躍,山呼萬歲。耿恭軍將士在城上向下揚水給匈奴看,匈奴頗感意外,以為漢軍有神明相助,撤兵而去。
當時,焉耆、龜茲聯合,殺死了漢西域都護陳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圍了關寵。十一月,明帝死,救兵不至,車師國又背叛漢朝,與匈奴合兵進攻耿恭。耿恭激勵將士,奮勇拒敵。車師後王夫人的祖輩是漢人,因而常悄悄地給耿恭通報軍情,並私下供給漢軍糧餉。無奈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數月之後,漢兵糧食用完,陷入困境,煮鎧弩,食其筋革。耿恭與士兵推誠同死生,因而全城上下,協力同心,決心死守城邑。但由於缺乏糧草,軍士漸漸死亡,只剩了幾十人。單於知道耿恭困頓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對他說:「你若投降,就封你為白屋王,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耿恭先假意應允,將單於使者誘上城來,親手將其殺死,炙於城上,使者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於大怒,增兵圍城,但始終未能攻下。
〖文章來源: 春秋中文網 [轉帖]大漢軍魂——耿恭堅守疏勒城事略 pt1dwy〗當初,關寵剛被圍時,上書朝廷,請求派兵來救。適逢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得到奏章,發下公卿計議。司空第五倫認為不宜出兵救援。司徒鮑昱說:「朝廷派人到危難之地,卻在關鍵時刻拋棄了他們。這樣一來,對外,會助長敵對勢力放憚無忌的氣焰,對內則會損害忠亮守節之臣。假令估計一下時局,以後邊疆無事則已,倘若一時有警,匈奴再興兵犯境,你還怎麼激勵人帶兵為將呢?況且耿恭、關寵每人只剩軍吏數十人,匈奴包圍攻擊好多天,尚未攻下。可見他們雖人少勢單,卻盡力報國。應該調發敦煌、酒泉兩郡太守,各人率領精銳騎兵兩千人,多帶旗幟,急行軍,趕去解救他們的危難。匈奴那些疲憊不堪的士兵,必定不敢抵敵,四十日之內,就足夠返回塞內了。」
章帝依議,遣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代理太守事;派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征調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於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進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俘虜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匈奴見勢遁逃,車師國又歸降了漢王朝。
這時關寵業已戰歿,援軍諸將見此便欲棄耿恭回師。先前耿恭曾遣所部軍吏范羌回敦煌領取軍士寒衣,所以這次出征也在軍中。此時諸將欲退,范羌抵死不從。諸將不敢前進,無奈只得分兵兩千給范羌營救耿恭。范羌從天山北道進軍,遇大雪深丈余。歷盡艱辛才到達疏勒城下。城中聽到兵馬聲,以為匈奴攻城。大驚,准備拒戰。范羌在城下大呼:「我乃范羌,朝廷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呼萬歲。開門,見援軍相與痛哭。此時,城中僅餘二十六人。
〖文章來源: 春秋中文網 [轉帖]大漢軍魂——耿恭堅守疏勒城事略 BGEler〗第二天,耿恭等東歸。沿途,敵兵追趕騷擾,漢軍且戰且行。耿恭的人馬,從疏勒出發時尚有二十六人,由於將士忍飢挨餓,身體孱弱,一路上,多有死者,到玉門關時,僅剩了十三人,衣服洞破襤褸,形容憔悴枯槁。中郎將鄭眾安排耿恭等人洗沐,更換衣服。並上奏章給皇帝,希望表彰耿恭:「耿恭憑單薄的兵力堅守孤城,當匈奴的要沖,面對幾萬敵軍的攻擊,累月連年,心思用盡,力量耗光。從山上打井取水,煮弓弩當糧,抱著萬死而無一生的決心,前後殺傷敵軍數以千百計,終於忠勇雙全,沒有給國家丟丑。耿恭的節義,真是古今不曾有過的,應當授給他顯要的爵位,用來勉勵將帥。」耿恭回到洛陽。鮑昱也上奏皇帝,說耿恭的節義超過了蘇武,應該賜予爵賞。,朝廷任命耿恭為騎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雒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范羌為共丞,餘九人皆為羽林軍。耿恭母親早先去逝,耿恭回來後,回家追行喪制,不能出任官職,章帝下令叫五官中郎將馬嚴賜給耿恭牛酒,要他停止服孝。
建初二年(77年),耿恭任長水校尉。同年秋天,金城、隴西羌叛漢。耿恭上表指陳方略,皇帝下詔召他入宮咨詢。遂派他率領五校(越騎、屯騎、步兵、長水、射聲)士卒三千人,作為車騎將軍馬防的副將出征西羌。耿恭駐軍枹罕,多次與敵作戰。第二年秋天,燒當羌(西羌之一支)投降,馬防還京師,耿恭留駐攻打尚未平服者,殲敵千餘人,獲牛、羊四萬多頭,勒姐、燒河羌等十三種羌幾萬人,都到耿恭軍中投降。
當初,耿恭出隴西時,曾上書朝廷,說:「故安豐侯竇融昔在涼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鴻臚固(即竇固),即其子孫。前時竇固出兵天山,戰功卓著,為全軍之冠,適合承擔大使職任,坐鎮安撫涼州。可令車騎將軍馬防駐防漢陽,作為重要的威懾力量。」他這個建議違忤了馬防的心意。,馬防回京,指使監營謁者李譚劾奏耿恭,說他不以國事為憂,接到出征詔書時有怨望之辭色。朝廷徵召耿恭回京,把他下獄審治,後來,免除他的官職,責令他還歸本郡。不久,耿恭死於家中。
評論說:我初次讀《漢書·蘇武傳》,被他在蠻荒之地堅持過艱苦生活,沒有讓大漢王朝蒙羞的精神所感動。後來披閱耿恭堅守疏勒城的事跡,不知不覺長嘆著眼淚不知從哪裡流了下來。哎!追求正義比求生還重要,才使他達到這樣的境界嗎!從前曹劌在柯地盟會時劫持齊桓公,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大長趙國威風,是在短時間內逞其英豪,與耿恭處百死之地而不懈斗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認為西漢和東漢的統治者應當給蘇武、耿恭兩人顯貴的爵位,給他們十代人大赦的權利。可是蘇武所受的恩澤連繼承人也沾不上,耿恭甚至死於獄中。回想當年介之推的龍蛇歌謠,我認為可以大大地為他們感嘆。
【賞析】
在談閱讀感受之前,先澄清一個地理名詞上的誤讀。耿恭守衛的疏勒,不是漢代疏勒國首府疏勒城,即今天的新疆喀什市。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考證,當年耿恭守衛的「疏勒城在車師後部,非疏勒國城也」,其舊址在今天新疆奇台縣半截溝鄉麻溝梁的石城子遺址間,與喀什市相隔足有1000多公里。
前四史中,隨著史書性質的日趨定型,敘事的生動、形象漸呈退化之態。《漢書》不及《史記》敘事的生動、形象,《後漢書》、《三國志》不及《漢書》敘事的生動、形象。有如此壯烈業績的耿恭,趕不上司馬遷、班固為其寫傳記,只得讓李廣、蘇武等人專美於前。
捧讀《後漢書·耿恭傳》,我一直為他抱屈。論出身,他是名將之後,彪炳千秋,光耀門楣,是情理中的事;論業績,誠如後世史學家所謂:「自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圍,至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門關,前後歷時兩年整。耿恭兵不滿百,孤懸塞外,抱必死之心,坐困窮城。前有數萬之敵,屢挫其鋒;後無匹馬之援,終無異志。士卒至死而不離不棄,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之。時人贊其「節過蘇武」,誠哉斯言!」可惜縱然「節過蘇武」,後人銘記其勛業的有幾個呢!王維有句詩說:「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歷史人物活著時會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會依舊存在不公正。歷史學家的表彰不力,後人的漠視,會使死者的雙眼永遠難以闔上。
對於耿恭,范曄的這篇傳記,不可謂不用心。他在有些地方甚至一改自己嚴謹的寫作風格,而學習《史記》的好「奇」。最典型的就是拜井一段。《東觀漢記》的記載是這樣的:「恭親自挽籠,令士且勿飲,先和泥塗城,並揚示之。」也就是說「穿井十五丈不得水」之後,耿恭親自下井把裡面的土運上來,讓士兵繼續挖,終於挖到了水。後來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就採用了這種比較現實的描述。范曄把耿恭繼續挖井改為向井叩拜,「有頃,水泉奔出」,顯示了神靈的作用。他自認為很「奇」,能表現出耿恭業績的感天動地。但實際上,他不知道司馬遷的「奇」是要植根生活的。《東觀漢記》的記載才是真正的司馬遷式的「奇」。大家設想一下,有了水,讓大家先別喝,而是用來拌泥抹城牆,並灑水讓敵人看,這樣的安排,比直接灑水給敵人看,哪樣更合理,更有效,更「奇」?范曄是位優秀的歷史學家,但不是位傑出的文學家。他盡力為耿恭寫一篇好傳記,有時難免弄巧反拙。耿恭守疏勒,歷時兩年,除了對敵斗爭的頑強,他在團結下屬,鼓勵士氣方面,肯定有一些特殊的手段、策略。范曄選取的那件被後人稱為岳飛《滿江紅》詞「壯志飢餐胡虜肉」一句所本的事,即「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委實不光彩。一則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誘殺使臣,勝之不武;二則公開燒烤敵人,會激發匈奴士兵的鬥志,對己方並不利。耿恭自有光彩的事,可惜歷史學家或是因為調查力度不夠,或是缺乏剪裁眼光,讓該寫的事多淹沒在黃沙礫石下了。
但范曄嚴謹的寫作態度,也給了我們一個沉重的思考話題。耿恭這樣的守土鐵血漢子,在上司、同僚的心目中會得到怎樣的評價呢?有主張把他和部下拋棄不管的,有主張全力營救的,有的即便去拯救,也想著半途而廢。英雄並不像我們想像中得到的盡是鮮花和掌聲。這讓我們不得不考慮我們這個民族自漢唐以後日益缺乏強悍勇武精神的原因!班超、耿恭這樣的孤膽英雄,流了血,就絕不應再流淚!可惜,一切誠如范曄在「論曰」中所說的:「以為二漢當疏高爵,宥十世。而蘇君恩不及嗣,恭亦終填牢戶。追誦龍蛇之章,以為嘆息。」
惜哉,耿恭!范曄的史筆難以傳達你的神采,卻繪出了你的窘境!同時代的人群里,已遍布對你的浴血事跡漠視的眼神,後世的遺忘,想來你也不會太計較!只是,一遍遍捧讀《後漢書·耿恭傳》,那西域的風沙不再是圖片圖像,而是我們祖先從未向敵人屈服過的頭顱!
【名句點擊】
1、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譯文:如今把人臣派到危險艱難的地方,在他們急迫的時候,朝廷卻扔掉不管;這樣,對外則是縱容蠻夷行凶作惡,對內則是讓死難的臣民傷心。假令估計一下時局,以後不會再發生侵擾邊境的事件,這樣做是可以的;匈奴再來犯邊,進行侵略,皇上又怎能激勵將帥用命呢?
解說:鮑昱真是位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拯救一個耿恭,意味將有千千萬萬個耿恭鐵心為國效力。朝廷不憐惜為自己效力的將士,就會失去將士的奉獻之心。一旦陷入危難,誰還會挺身而出?這不是簡單的收買人心的權宜之計,也關繫到民族性格的營造。褒獎見義勇為者,優待軍人、老兵,都是健康社會成員的共識。過去這樣,現在這樣,將來還得這樣!主張放棄拯救耿恭的第五倫是東漢一位著名的清官,可惜太沒長遠目光了!他會因為這件事而成為陰暗人物。
2、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
譯文:耿恭見狀,仰天長嘆道:「聞昔貳師將軍李廣利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整頓衣裳,對井再拜,為將吏們祈禱。不一會,飛泉湧出,眾軍喜悅無比,歡騰雀躍,山呼萬歲。耿恭軍將士在城上向下揚水給匈奴看。
解說:這段文字的有名,仰仗唐朝詩人王維的詩《老將行》。這是首歌頌一位屢立殊勛卻不得封賞,備受冷落的老年將軍的七言古體詩,詩中有這么兩句:「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分別用耿恭和西漢將領灌夫的典故,來表現老將軍的壯志在胸,不會「使酒罵座」(灌夫為人剛直,常借酒發脾氣)。耿恭得到泉水,是他深挖的結果。,我們還是相信是他對漢朝的忠心,才換來清泉!
【作者的故事】
范曄(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順陽(今河南淅川人),少年時即博覽群書,善寫文章,通曉音樂,還能寫一手漂亮的隸書,17歲即踏入仕途,445年因參與密謀擁立劉義康而被處死。
范曄一生的最大成就是博採魏晉以來各家關於東漢史實的著作,刪繁補略,撰成《後漢書》紀傳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成為我國史學名著。
他母親是在上廁所時產下他的,當時范曄的額頭磕在磚上受了傷,所以他的小名就叫磚。
成年後的范曄身高不滿七尺,又肥又黑,眉毛、胡須均禿掉。如阿里巴巴網站總裁馬雲所說,「男人的才華與其長相成反比」,范曄因為才華出眾,年紀輕輕便已成名。他縱情聲色,不拘小節。皇太妃去世安葬那晚,他照樣酣飲聽音樂;母親重病將逝,他居然攜妓妾去探望。這種張狂的個性最終毀了他。
『伍』 當年的皇馬七匹狼是哪七個
當年的皇馬七匹狼是:羅納爾多 、卡洛斯、 齊達內 、 勞爾、 貝克漢姆 、菲戈 、 歐文。
1、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 ,中文簡稱為皇馬)是一家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足球俱樂部,球隊成立於1902年3月6日,前稱馬德里足球隊。1920年獲國王賜封「皇家」的尊稱,徽章上加上了皇冠,並改名為皇家馬德里。
2、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擁有眾多世界球星。2000年12月11日被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球隊。2009年9月10日被國際足球歷史和統計聯合會評為20世紀歐洲最佳俱樂部。2014年9月10日被評為2014年度歐洲最佳俱樂部。
3、皇家馬德里已奪得過10次歐洲冠軍杯冠軍(奪冠次數第一)、32次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冠軍(西甲第一)、19次西班牙國王杯冠軍、9次西班牙超級杯冠軍、2次歐洲超級杯冠軍。
『陸』 皇家國教騎士團最後堅守指揮部的貴族大叔叫什麼
是潘伍德中將:「我雖然無能,但是總不會賣國吧。」「我是說,這里只留下我一個人就足夠了。」「不要!那樣的請求!我拒絕!」雖然被人稱為無能中將,在生死關頭卻毅然決然選擇留守,以指揮官身份堅守到最後一刻,最後選擇和納粹同歸於盡,是個真正的英雄。
『柒』 贛州市七道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贛州市七道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2018-04-09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章江北大道44號萬佳幸福苑A棟A1店及1#-3寫字樓。
贛州市七道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702MA37TG9E2X,企業法人尹為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贛州市七道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贛州市七道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捌』 朱元璋遺訓三條:兩種人要殺一件事莫做,為何說子孫一條也沒能堅守
朱元璋費盡心思立下的幾條規定,其後世子孫是一條也未能恪守住。在《皇明祖訓》中,朱元璋還專門給子孫交代了幾件事,那便是有兩種人必須要殺,有一件事盡量不要做。
第三是不能拍權臣馬屁。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告誡子孫:「凡官員士庶人等,敢有上書陳言重臣才德政事者,務要鞫問情由明了,處斬。」朱元璋的用意思很明了,便是怕有權臣拉幫結派,功高震主,西漢時期的王莽便是前車之鑒。
盡管,大明朝沒有人拍重臣的馬屁,可是,卻有些人拍起宦官的馬屁,結果宦官干政,除了直接威脅到皇權,還加快了大明朝的滅亡。
『玖』 《楚辭》中「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這是用橘樹來比喻什麼
《楚辭》中「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這是用橘樹的形象比喻成詩人,用以激勵自己堅守節操。單從這一句看不出來這個比喻,需要結合全文:
1、原文: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任道兮。紛緼宜修,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2、譯文:
你天地孕育的橘樹喲,生來就適應這方水土。 稟受了再不遷徙的使命,便永遠生在南楚。
你紮根深固難以遷移,立志是多麼地專一。 葉兒碧綠花兒素潔,意態又何其繽紛可喜。
層層樹葉間雖長有刺,果實卻結得如此圓美。 青的黃的錯雜相映,色彩喲簡直燦若霞輝。
你外色精純內瓤潔白,正如堪託大任的君子。 氣韻芬芳儀度瀟灑,顯示著何其脫俗的美質。
贊嘆你南國的橘樹喲,幼年立志就與眾迥異。 你獨立於世不肯遷移,這志節豈不令人欣喜。
你紮根深固難以移徙,開闊的胸懷無所欲求。 你疏遠濁世超然自立,橫聳而出決不俯從俗流。
你堅守著清心謹慎自重,何曾有什麼罪愆過失。 你那無私的品行喲,恰可與天地相比相合。
我願在眾卉俱謝的歲寒,與你長作堅貞的友人。 你秉性善良從不放縱,堅挺的枝幹紋理清純。
即使你現在年歲還輕,卻已可做我欽敬的師長。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將永遠是我立身的榜樣。
3、出處:屈原《楚辭·橘頌》
(9)皇七堅守擴展閱讀:
《楚辭·橘頌》的背景知識:
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了。《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
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不是一大缺憾嗎?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橘頌》堪稱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首詠物詩。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樹的生態和習性,運用類比聯想,將它與人的精神、品格聯系起來,給予熱烈的贊美。
借物抒志,以物寫人,既溝通物我,又融匯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雲銘所贊揚的「看來兩段中句句是頌橘,句句不是頌橘,但見(屈)原與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鏡花水月之妙」(《楚辭燈》)的奇特境界。
從此以後,南國之橘便蘊含了志士仁人「獨立不遷」、熱愛祖國的豐富文化內涵,而永遠為人們所歌詠和效法了。這一獨特的貢獻,無疑僅屬於屈原,所以宋劉辰翁又稱屈原為千古「詠物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