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責核心
㈠ 教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教師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可歸納為:
(1)傳播和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使之延續與發展;
(2)依據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通過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體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宣傳社會思想,發展與創造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廣泛為社會服務。
(1)教師職責核心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㈡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其核心職責什麼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一、教師的核心職責:
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道德修養,時刻認識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人民教師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把全體學生都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職責主要有三個主面:
1、搞好教學:
教學是教師的主要任務。教師要明確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遵循教育與教學規律,在認真鑽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組織好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文化科學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並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是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過學習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學知識與技能,發展智能,增強體質,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健全個性的教育活動。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師的經常性工作之一。教師應通過教學活動、課外活動、班主任工作等多種途徑教授學生,培養學生具有明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尤其應在學科教學中注意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政治立場與觀點、科學世界觀的教育,使教學內容中包含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發揮功效。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之一。這一職責首先是教育目的要求。無論在什麼社會制度下,都不可能有無目的的教育;無論是哪一個階級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內的教育目的。中國當代的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源地,是培養青少年學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搖籃。因此,教師就必須重視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這一職責也是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規律的體現,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對教師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
青少年時期既是長身體、長才乾的關鍵時期,也是理想萌發、世界觀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難期。一方面他們精力旺盛,思想活躍,樂於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較片面,評價能力較薄弱,意志力不太穩定,遇事容易激動、敢作敢為卻很少顧及後果。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啟發引導,認真細致地做好心靈培植工作,尤其需要教師根據他們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進行精心的培育。教師之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贊譽,其道理正在於此。
3、關心學生的健康:
這一職責要求教師保護學生的健康,發展學生的體力,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和文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一職責首先也是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養的人既必須有良好的智能素質、思想素質,也必須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德、智的發展都要大受影響,也是青少年學生身體發展特點的要求。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發育與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體質的狀況,往往決定一個人能否正常發育、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關心學生的健康。
二、教師職業要求:
1、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2、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3、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4、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5、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6、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7、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8、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9、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
㈢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什麼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書育人的具體內容: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3)教師職責核心擴展閱讀:
教師的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㈣ 教師的職責主要有哪些方面
1、堅守工作崗位,搞好本職工作,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堅持教書育人,注重言傳身教;
2、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個遵紀守法、團結奮進、勤奮學習、朝氣蓬勃的良好班集體;
3、關心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負責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深入了解學生,堅持由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原則,精講多練,重點突出,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5、結合工作需要,要不斷進修,參與科研、培訓,提高教學各方面的水平,無論是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
㈤ 教師的三大職責和使命
一、教書育人的內涵 教書是指教學,即教師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和體力、提高思想品德和培養健全人格的實踐過程。 育人是指培養品德、智力、體質等多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既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又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質,把他們培育成全面發展的人才。 教書是育人的重要途徑,「必須育人」是教書的直接目的,「必然育人」是教書的客觀規律。 教書育人中的三大誤區 一是「分家論」。二是「自發論」。三是「代替論」。 第一節 教書育人:教師的使命與職責 二、教書育人的特點 (一)教育對象的主動性 (二)教書育人的長期性 (三)教書育人的連續性 (四)教書育人的示範性 三、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 (一)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道德體系的核心。 (二)教書育人是教師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教書育人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四)教書育人是教師應盡的道德義務。 四、教書育人的實施 (一)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自覺性 1.認真學習,把握自我。 2.勤於實踐,塑造自我。 3.嚴格要求,完善自我。 (二)掌握教書育人的方式 1.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2.寓思想教育於傳授知識之中。 3.寓思想教育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4.寓思想教育於師生的交往之中。 5.要解決好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的矛盾。 【經典案例】這是在教書育人嗎? 「互相幫助」、「好差同桌」、「考前輔導」、「考前勸休」、「找出殘疾」 *
㈥ 教師的職能是什麼
「教育者」抄是我們教師職能的「第一位」。
如果認為教師的核心職能是「教育者」,那麼我們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就應該是瞄準孩子們的未來,只要對孩子們的未來有好處,鼓勵也罷,批評也罷,管理也罷,服務也罷,都是手段。教師應該拿出教育者的十八般武藝,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還是那句話: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老師們如果真的能夠這樣做,家長和學校,還有社會,都應該鼓勵。
我覺得教育部總算解過點事兒來了,知道對於學生,光服務不管理是不對的了。如果能再進一步,下個文件,明確教師的職能是教育,就更好了!當然那就顯得更滑稽了!可結合我走過的教育路,我知道,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滑稽,我們也許已經走了彎路,也許以後還要走彎路。大家都好好想想吧。
㈦ 教師這個職業的核心工作是()
以上的這些回答都太空泛。我要的是核心,只要「核心」
並不是長篇大論還不好。如果要長篇大論的話,我自己在網上一搜就有的是!核心就是一項思想的總體概括。到底是愛崗敬業,師愛,熱愛學生,為人師表還是別的,講出核心你再給我長篇大論說明為什麼它為什麼是核心,我才心服口服!你們這些回答是不是只想得分啊,先想想怎麼講理論再想別的吧!!
㈧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其核心職責什麼
1.認真備課。教師要熟悉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要求,了解學生實際,明確每
節課的回目標及要求,設答計並寫好教案。
2.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質保量地充分發揮課堂40分鍾的作用,扎扎實實地完成每課時、每單元的教學要求。
3.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要根據教學要求,精心布置作業並及時收發。批改要講求實效,搞好講評,引導學生及時訂正錯誤,扎實學好每項知識。
4.認真輔導。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熱情輔導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盡力幫助他們跟上教學要求,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發揮其特長。
㈨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熱愛學生。因為,愛是教育的橋梁;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教育成功的種子。
特別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師生關系;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尤其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任何情況下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更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受教育權,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
拓展資料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
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職業道德--網路
㈩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10)教師職責核心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