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職責
Ⅰ 博物館安保員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增強全民族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二、負責對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可移動文物的徵集、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充實博物館展品的內容,提高展品的內涵。三、對館藏文物按有關規定進行妥善保管。採取有效措施,防火、防盜,確保文物安全。
四、對全縣范圍內的歷史、民俗文物進行普查、徵集和保護。五、舉辦文物展出,發揮宣傳窗口作用,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推動我縣旅遊業發展。 六、對各個時期遺址、歷史建築物進行保護,防止文物非法流通,打擊文物犯罪活動,創造健康有序的文物保護環境。
Ⅱ 參觀博物館都有什麼規章制度
參觀博物館的規定:
1、基於國家博物館藏品舉辦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觀眾可回以答拍照留念,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引進的臨時性展覽,將依據辦展協議確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將在展廳內設立明顯的提示標識。
2、請勿吸煙。請勿觸摸展櫃。
3、觀眾自帶液體飲料經本人試喝檢驗後可以帶入場館,觀眾自帶食品經安檢後可以帶入場館。
4、請勿將各類管制刀具、打火機、光碟、危險品及寵物帶入場館。
5、為快速完成安檢,請盡量不要攜帶箱、包入場(尤其是雙肩包和單一尺寸超過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隨身攜帶箱、包,請先持國家博物館門票經安檢、存包後再進入場館參觀。
6、違禁的私人物品請存包或於館外自行處理。
7、參觀前請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
8、參觀時請勿大聲喧嘩並請將手機設置為靜音以免影響他人參觀;參觀時請勿觸摸展品。
9、請您在指定區域就餐;場館內請勿吸煙;場館內請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
Ⅲ 博物館工作的重要職能是什麼
博物館重要職能是將這些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成果奉獻給全社會,供人民大眾和學術界、藝術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識、開展研究、欣賞藝術,並最終達到啟迪智慧、促進文化創新的目的。
附定義: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它為教育、研究、欣賞之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現代博物館的功能以教育推廣為重要目標,努力於社區民眾的公共關系。在展示的目標上除了介紹知識,並引發觀眾美感經驗,進而認知真善美的生命真理。
Ⅳ 博物館建築是如何定義的,它有哪些職責
某藝術中心消防施工組織設計 1.編制依據 1.1根據業主提供的藝術中心消防安裝工程招標文件。 1.2藝術中心消防安裝工程招標答疑。 1.3根據業主提供的設計研究院的設計說明及施工圖紙。 1.4根據國家有關的設計施工規范及地方規范。 本工程執行的規...
Ⅳ 濟南市博物館的工作職責
主要承擔著全濟南市可移動文物的收藏保管陳列宣傳和科學研究工作。負責考古發掘、藏品徵集、陳列展覽、文物普查、古建維修、科學研究、隊伍建設等方面。
Ⅵ 博物館的社會職能是什麼
1974年, 國際博物館協會第十一屆大會通過章程,明確規定: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的、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
博物館通過徵集收藏文物、標本,從事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Ⅶ 博物館宣傳教育崗位的職責。哪個好心人能告訴我事業編制的宣傳教育這個崗位是做什麼的
基本上場館內和公眾打交道的都屬於宣傳教育部,包括運營(票房+存包+咨詢台等)、教育活動的執行(講解員+科學教師)、教育活動的策劃、研究(博物館學、科學傳播學)等幾大類。普通話、吐字、發聲、外形、氣質等在這幾個崗位是必須的。有些需要教育或專業知識、外語等背景。科技、自然類得博物館需要活潑、反應敏捷。文博類可能更偏向沉穩。
Ⅷ 中國博物館的職能
博物館是溝通文化的橋梁,是推動社會變遷與發展的力量。
自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環境惡化與文化沖突,如何協調各種文化之間及人類與自然的矛盾,是當今世界最緊迫的任務。而博物館在保護文化多樣性及生物多樣性,開展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不同族裔各代人之間的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她保存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色彩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可以告訴人類應當相互依存、相互幫助,為了人類更加幸福的未來共同積累歷史的經驗,克服更多不可預測的未來苦難。所以我們說,博物館是溝通文化的橋梁,是推動社會變遷與發展的力量。
當今的博物館可以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博物館可以而且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使人類生活在更加和睦與和平的環境中,同時也為自己爭取更有利的生存條件。
現代博物館的功能在不斷拓展
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的定義,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它為教育、研究、欣賞之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通過這一定義我們可以了解到教育、研究、欣賞是博物館的三個基本功能。
博物館匯集了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幾乎所有與生產生活、文化活動及其自然環境有關的物證,是人類社會和自然文化歷史知識的無盡寶庫。我們認為,博物館應當將這些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成果奉獻給全社會,供人民大眾和學術界、藝術界接受教育、汲取知識、開展研究、欣賞藝術,並最終達到啟迪智慧、促進文化創新的目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以及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博物館的功能也在不斷拓展。這種發展趨勢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比如,200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與無形遺產」,強調博物館在收藏、保護有形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更多地關注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5年的主題定為「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突出博物館在促進文化交流當中的作用;去年的主題則是「博物館與旅遊」,強調文化休閑是博物館的一項重要功能,依託博物館開展文化旅遊,是博物館服務社會公眾的有效途徑,不斷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成果,是博物館的光榮職責。 群眾教育工作是博物館與群眾聯系的橋梁,中國博物館十分強調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宣傳教育工作。
許多博物館在配合學校教學、密切聯系群眾方面不斷創新。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中學歷史教員舉辦文物知識講座,編輯出版教學參考資料;北京地區博物館舉辦電視博物館知識競賽;蘇州博物館組織「歷史訪古夏令營」;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紀念館開辦上海到嘉興南湖黨的誕生地系列參觀;天津自然博物館開展為教學和觀眾服務的咨詢活動。這些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的活躍的博物館群眾教育工作,使中國博物館的職能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 中國博物館的藏品搜集保管工作、陳列展覽工作和群眾教育工作,都強調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研究不僅為博物館自身業務活動需要服務,還為社會上生產、科研和教育等部門提供科研資料。
中國博物館科研工作者長期來在金文、甲骨、歷史、考古、青銅器、陶瓷、書畫、文物保護以及自然科學中的地學、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博物館學的基礎科學理論和應用科學理論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擴大。
反映博物館科研成果的編輯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績。50~60年代中期,中國翻譯出版了《蘇聯博物館學基礎》等蘇聯和東歐國家博物館工作和博物館學的專著和文章,出版了中國博物館學專著《博物館學概論》等著作,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文化大革命」時期,博物館研究編輯出版工作完全停頓。進入80年代以後,才日趨活躍。此後,出版了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翻譯出版了日本的《博物館概論》和英國的《八十年代的博物館》;出版了中國學者編寫的《博物館學新編》、《博物館藏品保管》、《中國博物館指南》、《博物館縱橫》等專著;還與日本合作出版了《中國博物館叢書》。許多博物館出版了反映本館科研成果的學術專著。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以及許多省、市、自治區的博物館學會,還都有自己的會刊。1979~1988年全國發表博物館學論文超過2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