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治安情報信息

治安情報信息

發布時間: 2020-11-20 13:09:34

A. 淺談如何加強維穩情報信息工作

一、提高「一個認識」,切實把加強維穩情報信息工作當成大事來抓。 情報信息工作是做好穩定工作的第一要件,加強維穩情報信息工作,是一項推動維穩工作發展,增強維穩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的至關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各級公安機關要提高做好情報信息工作的思想認識。實踐證明,誰的涉穩情報信息掌握得快、掌握得准,誰就掌握了維穩工作主動權。自古以來我國兵家就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至理名言,它精闢地表述了情報信息在戰爭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同理,從維穩工作看,其本身就是一個搜集信息、研判信息、運用信息和反饋信息的過程。在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種矛盾、斗爭的較量更集中地體現在對情報信息的把握、運用上,只有贏得信息控制的優勢,才能把握維穩工作的主動權。 各級公安機關要在黨政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加強維穩信息動態工作的政治意識、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主要領導應親自過問,帶頭抓落實,對情報信息的機構設置、管理工作進行總體規劃,積極協調,全體動員,上下聯動,把情報信息工作納入維穩工作戰略發展范疇,積極推進,優先發展。要暢通信息渠道,挖掘內幕信息,准確把握動態,努力實現維穩工作的重心由被動調處到主動化解、由事後處置到事前預防、由治標到治本的轉變。

二、加強「三個建設」,做大做強情報信息的活水源頭。

(一)加強情報信息人才隊伍建設。沒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就不可能獲取深層次的情報信息,情報信息工作就不可能充滿生機與活力,更不可能做到耳聰目明。要高度重視情報信息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通過制定完善各項政策和用人機制,把人才引進來、留下來、用起來,充分調動和激勵他們的積極性、創造力。同時,情報信息工作是一項集知識性、專業性、法規性於一體的綜合工作,對思維創新、文字功底、知識層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打破長期以來因信息工作的綜合性和寫作技巧的靈活性難以把握的思維局限,依託有關情報信息工作的交流培訓活動,提高情報信息人員對情報信息的採集能力、研判能力和信息化應用能力。

(二)加強情報信息台帳資料建設。搞好情報信息檔案資料的積累和建設,是正確分析、研究各個時期轄區敵、政、社情情況,掌握敵人破壞活動規律、特點,把握斗爭主動權的關鍵環節。要把情報信息台帳資料的規范化建設作為情報信息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來抓,凡是在有效時限內涉及國家安全、政治穩定、治安情況、社情民意等方面的情報信息都應作為信息資料進行採集。對採集的信息採取分層管理、分類建檔的方法,把日常工作中搜集掌握的各類情報信息都逐條、逐項、及時、准確、規范、層次分明地建立台賬資料。要加強台帳資料的動態管理,及時進行更新和完善,特別是對一些重點問題的追蹤信息,要指定專人負責,隨時了解掌握情況,隨時充實檔案資料,保持信息資料的連續性、完整性和時效性。

(三)加強情報信息網路體系建設。根據轄區治安狀況,有針對性地在重點單位、特行業、娛樂場所、學校、廠礦企業等行業場所和重點人群、高危人群中物建信息員,延伸觸角,通過建立健全明線、暗線、專線「三線一體」,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布局合理的情報信息網路,努力構建以維穩部門、信訪部門、單位線人為主體的維穩情報信息隊伍,充分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維穩積極性,從計程車司機、環衛清潔工人、治安積極分子和富有社會正義感人士等各界人員中聘請情報信息員,使情報信息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形成覆蓋廣泛、信息靈敏的網路體系。

三、落實「三個制度」, 建立健全情報信息工作長效機制。

(一)落實日常工作運行制度。要有效促進情報工作的高效運作和持續發展,離不開情報工作運行機制的建設、完善和落實。要建立完善的情報信息體系框架、工作流程、基礎建設、保障措施等制度和情報信息採集、報送、研判等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情報信息工作職責和崗位,制定情報信息工作規范流程,明確每一環節的工作要求。建立情報信息定期通報機制,將情報信息工作納入各階段績效考核。建立情報信息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分析主要信息採集工作,確定採集重點和目標任務。

(二)落實工作責任追究制度。情報信息貴在准、快、靈,要堅持把搜集掌握的情報信息進行認真篩選、分類、整理,按照規定及時、准確上報上級部門,為決策工作提供依據。各部門要完善信息情報網路,明確信息聯絡員、信息員及信息責任人,同時要明確負責向上級部門報送情報信息的具體責任人,嚴格落實遲報、錯報、漏報、瞞報責任追究制,對發生遲報、漏報、瞞報重大問題的單位第一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按相關規定嚴格追責;對因遲報、漏報、瞞報錯失處置良機,釀成事端,引發重大事件,造成惡劣影響的,要進行責任倒查,以剛性措施確保情報信息工作落到實處。

(三)落實考核獎懲激勵制度。建立單位和個人情報信息工作實績檔案,定期檢查考核,總結評比,獎優罰劣。實施績效捆綁考核,准確反映各單位和個人的情報工作效果。要建立等級情報信息評定與獎勵制度,根據各類情報的重要程度、效果,評定等次予以獎勵。對通過情報信息應用在打擊犯罪、化解矛盾和對敵斗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按照「誰採集誰負責、採集與應用相掛鉤」的原則,對原始信息採集人和信息應用人同時予以獎勵。

四、狠抓「三個研判」,提高情報信息的實戰效果。

(一)狠抓分層分析研判,確保研判無「盲區」。基層單位重點圍繞對轄區社會治安發展規律,尤其是對涉及影響群眾安全感的事件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各級業務部門應重點圍繞對新獲取的涉及本業務的情報信息,就其可能影響的范圍、產生的後果、應對與處置措施,及時開展分析研究,重點分析某一類敵對活動、矛盾糾紛、違法犯罪活動的突出動向;各級綜合情報信息機構應重點實時開展綜合分析,對特定階段、特定事件引發的社會熱點問題和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開展預警性、預測性分析研判。通過不同業務部門的分層研判以及對不同時期、不同問題的研判分析,形成「一事一研判、事事有研判」的工作格局,為研判出准確的「情報產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狠抓匯總綜合研判,提高信息共享率。要依託情報信息研判及應用平台,對所有情報信息進行統一歸口管理,緊緊抓住現有信息庫信息,加強信息的傳遞、查詢、匯總、分析。通過關聯查詢、串並分析、信息比對等方式,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提高情報研判工作的針對性、准確性、時效性、預測性。要建立情報應用績效評估機制,重點抓好質量鑒別、風險預測、應用評估、績效評價四個環節,通過深入調查,分解分析,綜合研判,切實提高情報信息的質量,研判出准確的「情報產品」,為領導決策提供堅實的依據。要進一步加強研判成果的共享,打破業務堡壘和行政壁壘,樹立起大情報觀念,變各自為戰為多部門、多手段互助互補,協同推進。情報人員根據自身工作需要及崗位授權,通過情報信息中心系統查詢業務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廣開情報利用之門,提高情報信息利用率,加快實現橫向互動和情報共享,提高情報效能。

(三)狠抓預警反饋研判,不斷提高研判水準。對研判出的「情報產品」,要根據不同類別和涉密程度採取媒體公開發布、涉密信息機要渠道發布、召開緊急情報會議通報等多種形式,及時發布預警通報,提出指令性、指導性、參考性工作意見,實現對多發性、傾向性、苗頭性事件的防控。要做好對預警發布信息的跟蹤調查反饋,加強對正在應用階段的情報信息跟蹤評估,比較情報信息應用後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異,找准情報信息收集研判和應用中的薄弱環節和缺失點,及時調整決策部署。要根據形勢變化發展,及時發現情報搜集研判與情報需求之間的偏差,進行修正和補充,不斷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指導情報工作不斷深入。

B. 治安信息員與治安耳目的特徵和區別是什麼啊

治安信息員是各級治安組織掌握社情動態,化解各類不安定因素,及時反饋各類不穩定因素而委託的人員;治安耳目是更加深入接近問題的委託人員, 主動收集情報信息,及時舉報破壞活動,以便有效控制事態的擴大與惡化,維護社區穩定。主要區別在於:信息員多為光明正大委託的,耳目多為暗中潛伏的。

C. 公安信息情報員的職責

「線人」:是警察獲取情報的來源之一。做「線人」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自願者,版這類人一般都與犯罪集團有關系;權另一種人是被招募的罪犯,戴罪立功。當然「線人」與警察一般是買賣關系,近年來香港警方每年這種費用高達五個億。所以在香港有靠做「線人」發家致富一說。

我國還沒有對所謂線人的保護,線人一般歸類為舉報人(或稱有償舉報人)。卧底是指具有警察身份或相關職務者(如海關、工商等其他執法機關工作人員),屬於職務行為。所謂卧底一般以內部保護為主,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至少不如香港卧底警察規范和嚴謹)

D. 如何准確把握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情報范圍

一、突發事件的定義

什麼是突發事件?突發事件又稱「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4類;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成4級,特別重大的是Ⅰ級,重大的是Ⅱ級,較大的是Ⅲ級,一般的是Ⅳ級。

具體來看,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二、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導向作用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早已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報紙、雜志等平面媒體,也不限於電視、廣播電台、網路新聞等官方主辦的影音媒體,而是擴展到通過網路貼子、博客、電話、手機簡訊等各種現代信息通訊手段來獲取相關的信息,因而突發事件呈現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傳播的特徵,由此也造成被傳遞的信息真假混雜,良莠不齊,甚至給少數不良用心者提供了混淆視聽的機會,以至於謠言、小道消息漫天飛。新聞報道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相對於其他信息渠道而言,具有不可比擬的權威性、客觀性、公正性與及時性,故其輿論導向作用更強大、更有效、更積極。

第一、新聞報道可以化解謠言、穩定人心

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後,及時准確地向公眾報道事件信息,是媒體負責任的重要表現。對於公眾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誤信謠言,從而穩定人心,調動公眾積極投身抗災救災,具有重要意義。謠言總是在信息渠道無法暢通或者是不夠暢通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新聞報道的及時、新鮮是新聞的本質屬性要求之一,因此新聞報道具有先天不可比擬的優勢,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快速准確地向社會傳遞突發公共事件的相關信息,有效避免猜測性、歪曲性的報道。

第二、新聞報道對各級處置突發事件具有輿論監督作用

突發事件通常涉及面廣,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往往需要相關政府部門高效正確地處置,以及時控制事態,避免給群眾財產及生命造成更大的傷害。此時群眾出於對自身利益的關心,對政府的執政能力會寄予很大期望,但是,群眾往往又不能夠全面准確地把握事件面貌和進展情況,當其利益未能及時得到有效保護時,容易以偏概全對各級政府的處置能力及處置態度產生質疑,甚至形成整個社會的不信任心態。此時媒體的輿論監督職能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媒體通過及時、公正、公開地報道各級政府處突決策、處突行動、處突結果以及對事態發展的預判,能夠對政府的處突行為及時與否、是否卓有成效、政府相關人員工作得力與否、政府相關人員在處突事件中有無違規違紀行為等進行輿論監督,從而樹立起一個高效、為民的政府形象,避免群眾的誤解,既有利於進一步妥善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又促進了黨群感情。

第三、新聞報道可以引領健康心態、促進社會穩定

突發公共事件具有突發性、災害性或破壞性,故往往對群眾的情緒和心態、思想認識、政治立場以及生活、工作行為等方面產生較大的沖擊,從而形成社會負效應,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形成社會恐慌,帶來社會政治、經濟或文化方面的危機。媒體是強大的輿論引導陣地,能夠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效的輿論氛圍,並能從精神上引領在突發事件中迷失方向的受害群體,幫助他們積極應對災害,度過難關。同時,媒體能夠放大政府強有力的救助聲音,把政府的行為、態度、要求等傳達到民眾當中,使群眾理解政府,同政府形成合力,共同積極應對突發事件。可見新聞報道具有與政府一道管理社會危機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突發公共事件帶來的社會心理危機,穩定民眾心態,穩定社會秩序。

第四、新聞報道可以凝聚民心、團結力量、戰勝困難

突發公共事件往往給人民帶來巨大的財產和人身傷害,如安全事故、自然災害、流感等,需要多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度難關。媒體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宣傳活動,發出倡議,發動全社會奉獻愛心,互助互愛,扶貧濟困,從而凝聚民心,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如:汶川大地震凝聚了全國全世界的愛心,受災群眾獲得了無數人的物質和精神資助,從而很快從災難中站起來。此外,媒體通過第一時間前往第一現場及時報道基層幹部、群眾不畏困難,堅強地抗災救災,不屈不撓的開展自救,報道各級政府、各級領導不怕艱險,以人為本,全力救災抗險,以及報道在突發事件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動人事跡,可以激發人們的鬥志、凝聚民心,增強共同戰勝突發事件的信心和勇氣。

三、媒體如何把握新聞報道在突發事件中的正確導向

突發事件發生後,身處事件當中的民眾需要幫助,社會各界需要及時知道事件的真實情況和突發事件處理的進展情況,需要了解突發事件的責任由誰承擔,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及時有效地處理突發事件。作為媒體,應站在政治的高度、民生的高度、社會責任的高度,在及時、客觀、公正的報道事實之外,應把握好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促進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理,並減少突發事件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後遺症。在突發事件的報道過程中,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輿論導向。

第一,重視民眾的知情權

突發事件發生後,公眾對信息的需求極為迫切,為控制危機事態,新聞媒體應重視民眾知情權,在第一時間承擔起穩定社會秩序、防止社會恐慌的職責。

在過去的觀念里,限制災難事件的透明報道,擔心「壞消息」傳播會引發社會的動盪,影響國家和地區的形象。事實上,在以往的一些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倘若主流媒體置若罔聞,對重大突發事件報道遲緩,或者隱瞞不報,致使新聞傳播出現一個「真空期」,公眾得不到權威的、具有公信力的新聞信息,這種情況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或虛假信息的傳播,極易引發更大的恐慌。更有甚者,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惡勢力所利用,抓住事件大做文章,有可能扭曲事實真相,給事件的解決處理帶來負面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般來說,突發事件是一個復雜的多面體,只報道某一方面的情況,對另一方面的情況避而不談,或把個人情緒和意見摻雜其中誤導公眾甚至報道某些傳言,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信息保障,新聞媒體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必須遵守非常時期的法紀規定,將信息傳播納入到法治運行軌道,讓民眾知道實情,讓傳言、謠言不攻自破。

第二,把握自身角色定位

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新聞媒體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如果新聞媒體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報道往往缺少高屋建瓴的見解而與普通公眾茶餘飯後的街談巷議沒有本質區別。新聞媒體是一種公共資源,理應最大限度地為增進公共福利而發揮最大效益,因此,新聞媒體應有一種使命感,其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應體現「穩壓器」的作用,即社會秩序的維護者。新聞媒體在報道突發事件時,應對事件的前因後果、發展態勢進行說明,及時宣傳政府的應急行動,消除民眾的恐慌與疑慮。同時要充分考慮報道在社會上可能產生的影響,站在黨和政府的立場上,站在維護人民群眾共同利益的角度,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

第三、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在新聞傳播中,人文關懷就是在報道中體現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自由的肯定,就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宏觀上媒體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微觀上則要在報道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營造良好的社會人文氛圍。

新聞報道不應影響突發事件的處理。記者們冒著生命危險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動,但記者在采訪時首先應做的是不妨礙、不影響事件的處理。尤其是在搶險救災的報道中,當新聞采訪工作與人的生存權、生命權相矛盾時,首先要尊重生命,尊重人格尊嚴,報道要人性化。

應理性報道,避免血腥。在災難性事件的報道中,媒體細致地展現受難者的慘狀,將對受難者親屬產生極大傷害。新聞媒體在報道時應尊重受難者感受,受難者最不堪回首的就是自己或親人遭遇不幸的悲慘細節,事後對受難者血淋淋的不幸細節化曝光,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此類報道也忽視了公眾在突發事件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細節太過詳細的描寫會對公眾心理產生不良影響,進而產生新聞導向負作用。

第四、科學解讀事件,打造信息平台

由於突發事件存在發生概率小、時間短而產生的危害又比較大的特點,因此受眾對此缺乏相應的了解和應對措施,在媒體進行報道時,科學地解讀突發事件產生的根源,有利於人們以科學的態度認識世界。新聞媒體的報道,除了向受眾及時准確地傳遞事件的最新進展外,也有責任通過媒體的引導,起到宣傳教育、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在報道中,記者一定要謹慎選擇信息來源。如果在非典危機中,新聞記者由於個人的知識結構、價值觀所限定,更多地從政治社會經濟角度采訪報道非典,而不是去采訪醫學專家或者科學家,其結果是,公眾會把非典病毒看成一個與政治有關的病毒,而不是自然界的病毒。疫情報道的政治化會加劇政府與民眾的緊張關系甚至沖突。由於非典是一種看不見的風險,媒體如果傾向與高估風險,那麼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發恐慌心理,不利於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理。

四、在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樹立媒體公信力

突發事件對於社會來說往往意味著一定的危機,但是對於大眾傳媒來說,也是挑戰中的機遇。正確應對突發事件,合理利用突發事件提升媒體形象與水平,能夠讓大眾傳媒獲得平常時期難以產生的社會形象。通過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理、有節、有效的報道,可以增強黨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公信力。

突發事件發生後,整個社會及民眾的心理往往比較脆弱,此時的大眾傳媒如果准確地把握社會心理,積極引導,有力監督,說出民眾想說的話,做到民眾沒有想到卻應該做的事,民眾就會信賴、親近這些媒體,團結在他們周圍,形成媒體的向心力。民眾對媒體的親近與信賴往往能夠得到廣告商的廣告認同,這對於媒體自身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當重大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媒體如果能夠及時報道,就會抑制謠言傳播的空間,維護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輿論監督是大眾媒介重要的社會責任,在有效履行這個職責的過程中,媒體會得到管理層和民眾的共同認同,媒體的公信力便構建起來。在報道突發性事件時,媒體通過引導受眾對深層次問題進行理性思考,也能提升大眾傳媒的深度與厚重,塑造品牌形象。

總之,重大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都較強,媒體應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及時、准確地報道突發事件,展現人文主義關懷精神,彰顯輿論導向力量,致力於服務於黨與人民,提高媒體自身的公信力,以更好地發揮新聞導向作用。

E. 公安情報與公安信息的區別於聯系

首先我來談談區別,情報著重於涉密,隱藏的也更深,同時獲取的困難也更難,獲取方式也更講究,這個裡面也涉及很多不方便說的,因為有時候公安很多專項工作的開展,都要涉及前期情報工作的基礎上來實現的。
反觀,信息工作就顯得更廣更寬,可以公開公正的來獲取信息,例如路面監控,就是公安信息採集的一個縮影!應該好理解了。
其次說到聯系,他們肯定是相互相成的聯系!因為可以互相利用使用,形成大數據再進行細分,處理。實在要分就是公安信息算基礎,情報算專項!
最後,祝你好運,多學多問不吃虧。

F. 公安局信息情報包括哪些方面

公安局信息情報包含的種類很多,如人口信息、違法犯罪人員信息、社會矛盾信息、重點人口信息等幾十種。

G. 情報信息怎麼寫

不知道你是指的哪種情報信息。就我的理解而言,公安情報信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時的案事件線索情報信息,還一類是分析研判類的情報信息。如果是案事件的情報信息,這個就沒有什麼範文,針對性很強,例如一個在逃人員,其活動軌跡、性格愛好之類的都屬於情報信息

H. 公安情報

「公安情抄報是指公安機關襲通過偵查手段、秘密力量、日常辦案、日常管理、社會調查、公開資料等多種途徑獲取的有關違法犯罪活動、治安行政管理、公安機關自身管理及與公安工作相關的其他各類情報信息及其分析研判後的成果;公安情報可以廣泛應用於實戰、治安環境監視、預警、公安決策、公安管理等各項公安工作。簡言之,公安情報是指由公安機關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的、廣泛服務於公安工作的各類情報信息及其分析研判後的成果。」

I. 公安局中的 情報信息研判中心科員是干什麼的

情報信息研判。

經偵情報信息的研判主要內容:

1、建立研判平台,實現情報信息適時研判。實現情報信息主導警務,研判是關鍵。只有適時研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導警務。

2、建立健全情報信息收集、研判機制,努力形成全警採集、全警錄入、專人管理的情報信息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擴充情報信息資源。

3、對情報信息進行匯總分析,評估形勢,預測趨勢,提出階段性工作對策和措施,同時形成經濟犯罪動態分析報告,向業務上級報送和供工作參考;同時建立制度,規范研判工作。

4、執行情報信息報送制度,詳細規定了情報信息收集、傳遞、預警通報、分析研判、共享利用等各個環節的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情報信息的收集范圍、處理方法、時限要求、分析研判等內容。從制度上規范和保障經偵情報信息研判工作的順利開展。

(9)治安情報信息擴展閱讀

情報信息研判工作要求:

一是牢固樹立「情報主導警務」的理念。各單位「一把手」要親自抓,安排熟悉公安業務、敏銳性強、責任心強的民警負責情報信息分析研判工作。

二是綜合情報部門工作人員要進一步提高情報研判水平,不斷推進情報信息研判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應用。

三是強化情報引領,形成多警聯動。情報中心要充分發揮研判核心職能,強化與各警種、部門的情報信息交流合作,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件的偵破工作中,為業務警種提供強有力的情報支持;以操作性強、指向精確的情報產品,服務全局各警種開展打防管控工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