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膠片

堅守膠片

發布時間: 2020-11-22 20:00:48

❶ 為什麼現在還有人堅持使用膠卷相機

主要有如下2個理由
1, 中,大畫幅相機, 數碼的貴的要死, 還是膠卷的劃算
2,膠卷的色彩, 至今沒有任何一款數碼相機能准確還原出來. 富士foveonX3算是最接近的膠卷色彩的吧, 但是依然比不上

❷ 傻瓜相機的膠片一直放在相機里能堅持多久

彩色膠片曝光之前保質期是兩年(自生產起)
曝光之後保質期3-6個月

放在裡面沒關系 不過已曝光的還是應盡快沖洗

❸ 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是一個導演嗎

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Johnathan James Nolan),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1996年,諾蘭拍攝了首部故事片《追隨》,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放映並受到關注。2000年,諾蘭憑《記憶碎片》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2010年,憑《盜夢空間》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其作品還包括:《白夜追凶》《致命魔術》《蝙蝠俠:開戰時刻》、《黑暗騎士》《黑暗騎士崛起》等。在數字和3D橫行於世的當下,諾蘭堅守膠片創作,熱衷用道具、模型拍攝實景效果,並藉由IMAX攝影機實拍,為觀眾帶來更恢弘的視覺沖擊力。以形式詭譎的敘事手法和深藏藝術修養的視覺風格創作出眾多經典之作。

❹ 中國最早膠卷品牌公元衰落的原因

■「公元」膠卷可能面臨淘汰厄運。本周初,汕頭公元有限公司在網上發布公告:停產檢修。有業內人士擔心,這次檢修後公元不知是否能復產。據了解,公元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持「來單生產」的守勢,長期生產能力過剩,今年的銷售利潤連支付員工工資都有困難。

■「公元」,曾是中國感光工業史上的技術先驅,但在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公元」這塊金字招牌卻隨著全球黑白膠卷市場的不斷萎縮,一起被拖入「夕陽世界」。

■工業產品過時,是否就意味著品牌也難逃「夕陽」命運?

產權不清是致命傷

黑白膠卷市場萎縮已非一朝一夕,「公元」為何卻一直沒有「醒悟」,及時轉變經營思路?記者昨天從有關消息人士處了解到,幾年前,「公元」即有思變求生之心,但苦於產權非己,沒有自主權的「公元」管理層,根本籌借不到資金進行技術改造。

據了解,「公元」的大股東廣東國投,已經破產整頓。「老爸」自身難顧,又怎麼可能關照到「兒子」?為了爭取自主權,「公元」早在幾年前,就多次向上級反映,希望明晰產權,理清債務,通過MBO,實現自主經營。但是,一直沒有迴音。

實際上,「公元」也有不少寶貴資源:除了現有產品線外,「公元」仍有一定技術實力,廠里能人不少,而「公元」擁有的廠房和工業區,也可以作為借貸的有效抵押。但可惜的是,由於產權非己,「公元」無法融資技改。

「不說其他業務,就拿市場收入比較穩定的X光膠片來說,將黑白膠片生產線改造成X光膠片生產線,投入不過幾百萬元,假如『公元』工業園可以抵押,這筆錢很容易借到,但現在『公元』連話事權都沒有,投資借款根本不可能。」一位專業人士表示非常惋惜。

❺ 諾蘭為何堅持於膠片電影

諾蘭並不是膠片的最後抄堅持者,同行的人還有很多,如J·J·艾布拉姆斯、昆汀·塔倫蒂諾等。他們甚至聯名力保膠片電影,要求大片廠每年購入膠片用於拍攝。艾布拉姆斯也曾說,膠片攝影機給電影畫面帶來的質感是難以替代的,那種真實和自然的感覺是一種美的體現。即使數字攝影技術日趨完美,它還是不能帶來最溫暖、最豐富和最為詳細的電影圖像。 沒落,是因為新事物的一路向前;堅持,是因為對美好的固執追求。無論是沒落還是堅持,膠片時代正離我們普通人越來越遠,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電影總歸還是存在,方式的改變並不會改變電影這個藝術的本身。

❻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1975年,美國柯達實驗室研發了世界第一台數碼相機。它不需要膠卷,


參考例文:
堅持正確的戰略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曾講述一則寓言:「一個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權杖,於是他日夜不息,任時空流轉百年,最終那權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柯達公司具有匠人的創造力,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但它卻沒有堅持自己的戰略與方向,最終落得個破產的結局。假若柯達認清形勢,大力推廣數碼相機,摒棄傳統的膠片業務,必能再續當年的輝煌。
堅持正確的戰略需要撥雲見日,在濃霧中尋找生存的方向。微軟堅持私人電腦的普及化,在那個公共電腦的時代里獨樹一幟,迅速發展成為最大的軟體生產商。而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汽車公司——福特公司也有前瞻性,它預見到私人汽車巨大的市場潛力,在19世紀便引進機器化的生產線,在那個人工組裝汽車的時代一枝獨秀。它們都有著敏銳的眼光,能察覺出時代河流的奔流方向,從而緊扣時代脈搏,做出適時調整,一馬當先,躍居前列。這也正是柯達公司所缺乏的戰略眼光。
堅持正確的戰略需要跟上時代的浪潮,生產出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產品。2010年超越谷歌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的蘋果公司便緣於此。偌大一個公司生產的產品卻只需一張桌子即可擺下。跟上時代浪潮,生產簡單而實用的產品是蘋果的制勝之道。而星巴克、麥當勞同樣如此。面對快節奏現代生活,他們提出了快餐、速溶的理念。滿足顧客即時的需求,堅持正確的戰略是這些企業分店遍布全球的基石和保證。堅持正確戰略,才能不被歷史大潮挾卷而去,成為像雷曼公司那樣的風中塵埃;堅持正確戰略,才能「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堅持正確的戰略需要兼聽則明的胸懷和堅持到底的勇氣。以史為鑒,吸取破產的教訓,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雙匯企業在成立之初,有人認為食品工業和輕工業企業難以發展壯大。然而它卻在幾年後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冷鮮肉生產基地。可見,正確的戰略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堅持到底的勇氣。同樣作為國企代表的比亞迪汽車也曾因模仿飽受詬病,但李書福堅持打造中國汽車新品牌的理念使巴菲特也注資比亞迪,成為國產品牌的驕傲。
沒有堅持正確的戰略使柯達破產成為必然,就像空客發展民用航空飛機。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堅持正確戰略,並堅持到底,方能淘沙得金,海闊天空,柳暗花明。

❼ 只用膠片拍電影的導演是誰人

克里斯托弗·諾蘭

最堅決的膠片愛好者,除了對IMAX情有獨鍾外,對3D、數字都不感興趣。堅守著自己那份純正的電影趣味和熱情。

❽ 值得堅持膠片么

膠片是否值得堅持,這個因人而異吧~~~我接觸攝影也是從膠片到數碼最後再回到膠片的,當中過程其實也沒有那麼簡單,基本雙修的時間更長,我就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是實用角度講,目前膠片只有在中大畫幅上才有真正的實用意義,因為數碼還達不到那麼大的畫幅,所以基本使用中大畫幅的攝影師還是堅持使用膠片,因為數碼沒有……然而在135畫幅里,膠片基本上是愛好者在自娛自樂,最多玩玩黑白放大,實用意義跟數碼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其次是經濟角度講,雖然在機身上同級別的膠片機要比數碼機便宜不少,但是隨著膠卷和沖掃費用不斷上漲,基本上現在平均每拍一張135膠片的成本就要在1元到3元左右,試想一下這樣5000塊錢你才能拍多少張照片?所以,玩膠片一般都要保證出片率,如果是新手出片率比較低,還是建議先從數碼開始學起;如果有一定基礎出片率較高,而且還有一定資金可維持膠片的日常費用的話,膠片還是值得玩味的。

最後說一下情懷,現在玩膠片如果不是中大畫幅那種實用性需求的話,玩135多半是為了「情懷」二字,對於那些經典相機的情懷,對於光與物質的化學反應這種對於自然的情懷,對於以往時代的情懷等等等等,我一直覺得,相比數碼的快餐式影像,膠片的影像本身就更像一件工藝品,當你擺弄著膠片相機,擺弄著各種沖洗放大儀器,擺弄著各種化學葯劑,你會在其中體會到一種匠心,而這種狀態下製作出照片的感覺,是用數碼相機那種毫無實體感的操作永遠無法體會到的。

❾ 為何徠卡的膠片旁軸都用布簾,福倫達和蔡司早都金屬了,徠卡依然堅持

首先要清楚徠卡的橫向布簾和福倫達、蔡司的縱向金屬快門之間的優缺點。
徠卡的橫向布簾,最大的優點是聲音及其輕微,很少會引起被拍攝者的警覺。江湖上不是有一個謠傳么,以前在歐洲音樂會,只允許徠卡相機進場拍攝,因為徠卡的快門聲音不影響音樂會的正常演出。橫向布簾的缺點也很明顯,並不是所謂的耐用性,橫向布簾一般壽命20年以上很正常,最大的缺點是快門速度不快。我們知道橫向布簾快門,是從右到左行進的一種快門,一般這種快門最高只支持到1/1000,,所以你會發現徠卡從IIIF到M7,快門最大都是1/1000。
而金屬縱向快門,是從上到下行進的快門,快門運動距離比橫向快門至少短了一半,而且金屬縱向快門大多數並不是一整塊,而是分為上下兩部分,運動的時候上半部分向上行走,下半部分向下行走,所以速度可以做到1/6000,但是缺點很明顯,噪音非常大。快門速度越快,撞擊聲音越大。而且金屬快門是由一片片特種合金組合而成,非常精密。

對於徠卡而言,噪音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並不起決定作用。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使用壽命。橫向布簾快門,如果不是人為損壞、蟲蛀、潮濕環境保存導致霉爛,你要把它用壞至少要好多年,加上布簾本身具有彈性,相機掉落的沖擊對快門的影響不至於致命,可以抵擋一些物理性的碰撞傷害,回頭看看二手市場上那些徠卡螺口相機、那些早期的M3,迄今為止60、70年了,布簾快門依然功能完好。而金屬快門因為持續高速撞擊,一片片金屬結合結構精密,只要其中一片有輕微變形,很容易導致整個快門結構故障、崩潰。徠卡對於相機的理念,是可靠、可以信賴,徠卡相機基本屬於全氣候使用的類型,也就是說零下10度拍攝,炎熱40度拍攝都依然功能正常,你看看二戰時期,隆美爾在北非沙漠、盟軍在諾曼底、蘇軍零下30度的衛國戰爭,美軍硫磺島40度潮濕環境下圍殲日軍,多少瞬間是依靠徠卡相機記錄的,那些經歷戰爭的徠卡相機外觀都變形了,但依然功能正常。回頭看金屬快門則不一定了,金屬緩慢積累的應力、熱脹冷縮、劇烈碰撞等等影響太大,容易出故障,所以徠卡那麼多年堅持布簾快門,是經過二戰這個人類史上最嚴格的檢驗的,去看看那些70年代金屬快門的日本單反,現在正常使用的還有多少?去看看5、60年代福倫達、蔡司的早期金屬快門相機,現在正常使用的還有多少?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