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的職責
Ⅰ 財政的職能是什麼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下而不是在以私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下運行的。
1、資源配置職能: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具體表現在:一是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二是在政府部門內部配置資源;三是對非政府部門資源配置的調控
2、收入分配職能:財政收入分配職能的實現方式有四種:一是劃清市場分配和財政分配的范圍和界限;二是規范工資制度;三是加強稅收調節;四是通過轉移性支出,每個社會成員得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3、調控經濟職能:財政調控經濟職能的實現方式有四種:一是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分別採取不同的財政政策,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通過發揮累進的個人所得稅等制度的「內在穩定器」作用,幫助社會來穩定經濟活動。三是通過財政投資和補貼等,加快農業、能源等公共設施和基礎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環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態保護以及文教、衛生等方面的支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監督管理職能: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從而為經濟正常運行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是通過對微觀經濟運行的監督管理,規范經濟秩序。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分配效益和財政管理水平。
Ⅱ 財政部的職能
財政部職能:
擬訂財稅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和改革方案並組織實施,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參與制定各項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擬訂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勵公益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承擔中央各項財政收支管理的責任。負責編制年度中央預決算草案並組織執行。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央、地方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決算。組織制訂經費開支標准、定額,負責審核批復部門(單位)的年度預決算。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負責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負責政府性基金管理,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財政票據。制定彩票管理政策和有關辦法,管理彩票市場,按規定管理彩票資金。
組織制定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指導和監督中央國庫業務,按規定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政府采購制度並監督管理。
負責組織起草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草案及實施細則和稅收政策調整方案,參加涉外稅收談判,簽訂涉外稅收協議、協定草案,制定國際稅收協議和協定範本,研究提出關稅和進口稅收政策,擬訂關稅談判方案,參加有關關稅談判,研究提出徵收特別關稅的建議,承擔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負責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制定需要全國統一規定的開支標准和支出政策,負責財政預算內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非貿易外匯和財政預算內的國際收支管理。
負責審核和匯總編制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草案,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制度和辦法,收取中央本級企業國有資本收益,制定並組織實施企業財務制度,按規定管理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參與擬訂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制度,按規定管理資產評估工作。
負責辦理和監督中央財政的經濟發展支出、中央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財政撥款,參與擬訂中央建設投資的有關政策,制定基本建設財務制度,負責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財政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管理中央財政社會保障和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障資金(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編制中央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
擬訂和執行政府國內債務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編制國債余額限額計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和辦法,防範財政風險。負責統一管理政府外債,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代表我國政府參加有關的國際財經組織,開展財稅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負責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監督和規范會計行為,制定並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社會審計。
監督檢查財稅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問題,負責管理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它事項。
(2)財政的職責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財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前身為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
2016年1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增幅再創新低,比上年增長8.4%,同口徑增長僅5.8%,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低於預算增長7.3%目標。這是1988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最低增速。
2018年4月,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
2018年,財政部安排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
2018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起成立了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45.39%,為第一大股東。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主要職能
Ⅲ 財政的最基本職能是
財政最基本的職能是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職能是指財政作為國家政府分配社會產品、調節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 ,是由財政本質所決定的財政所固有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的職能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職能和社會主義財政本質密切聯系,並受它們制約。財政通過分配與國民經濟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作用而表現出自己的功能,並獲得一定的效果。社會主義財政職能具體運用的效果,就表現為社會主義財政的作用。
財政的基本職能有: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財政資源配置的機制和手段:
(1)根據政府職能的動態變化確定社會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圍,確定公共財政收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合理比例,從總量上實現高效的社會資源配置原則;
(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
(3)通過政府直接投資、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引導和調節社會投資方向,提高社會整體投資效率;
(4)通過實行部門預算制度、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績效評價制度等體制、機制改革,提高財政自身效率。
收入分配職能的目標是實現公平分配,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職能的機制和手段:
(1)根據市場和政府的職責分工,明確市場和政府對社會收入分配的范圍和界限;
(2)加強稅收調節;發揮財政轉移支付作用;發揮公共支出的作用。
公共財政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包括: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和國際收支平衡
。
財政實現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的機制和手段:(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推動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平衡;
(2)通過稅收、財政補貼、財政貼息、公債等調節社會投資需求水平;
(3)通過財政直接投資,調節社會經濟結構,調節社會有效供給能力;
(4)通過稅收調節個人消費水平和結構;
(5)加大對節約資源、能源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大對文教科衛事業的投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等。
Ⅳ 簡述財政職能的基本內容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Ⅳ 什麼是財政職能它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財政職能是財政作為國家政府分配社會產品、調節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 。財政職能包括: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經濟發展等內容。
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了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領會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深遠意義,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財政部門責無旁貸。
(5)財政的職責擴展閱讀:
福建省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支持黨校事業發展:首先,不斷提升黨校經費保障水平。近年來,省財政不斷加大對省委黨校經費的保障力度,按照「保生存、保運轉、促發展」的要求,對省委黨校正常運轉經費予以保障解決。
省委黨校的部門預算經費「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28%,其中專項經費年均增長31.5%,遠高於省級財政支出年均增長14%的水平。預算經費較大幅度的增長,有力支持了省委黨校開展教學、科研、咨詢三位一體的辦學體系建設。
Ⅵ 財政的三大職能是啥
財政三大職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穩定與發展,這三個職能 資源優化配置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在各種不同的財政手段中,實現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一、稅收轉移支付,即對高收入家庭課征累進所得稅並對低收入家庭給予補助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二、用累進所得稅的收入,為使低收入家庭獲益的公共服務提供資金。 三、對主要由高收入消費者購買的產品進行課稅,並同時對主要為低收入消費者使用的其他產品給予補貼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四、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實際收入增加,個人收入差距縮小; 五、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人口的合理流動,這是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遏制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有效途徑。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大力支持體育事業發展。 經濟穩定與發展 在市場經濟中,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平衡國際收支是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的三個方面。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同時採用「自動」穩定裝置,以不變應萬變,減緩經濟的波動。在政府稅收方面,主要體現在累進的所得稅上。當經濟處於高峰期時,可抑制需求;當經濟處於低谷時,刺激需求,促使經濟復甦。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失業人口的數量。同時還有政府的農產品價格支持制度。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Ⅶ 財政最基本職能
財政的職能是指財政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我國的財政擔負著四個方面的職能,即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調控經濟職能和監督管理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財政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①稅收是對全社會各種收入進行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可以調節個人的收入和財產,把收入與財產的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各種補貼、補助和社會保障支出,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范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對象范圍廣泛,通過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3.調控經濟職能
(1)調控經濟職能的含義。一般認為,市場機制的本質,就是使生產要素不斷調整並重新配置的過程,使社會總供求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又不斷尋求新的平衡的過程,因此,市場經濟必然表現出一種周期性的波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周期的間距越來越短,經濟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對經濟的威脅與破壞也越來越嚴重。由於熨平經濟的周期性震盪無法通過市場本身來實現,只能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政策干預來緩解。財政的調控經濟職能,就是通過財政收支活動的調整,對人們的生產、消費、儲蓄、投資等行為發生影響,使社會就業率、物價水平、國際收支差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2)調控經濟職能的手段。財政可通過財政政策的調整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①改變政府購買數量,影響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總量關系,使經濟發展保持平穩。例如,通過減少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數量來減少總需求,抑制經濟的過快增長,或者通過增加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來擴大總需求,刺激經濟的發展;②改變政府轉移支付數量。如在經濟繁榮時,政府可減少用於福利、補貼方面的支出,以便減少總需求。在經濟蕭條時,可以提高各類補貼或補助,以便擴大社會總需求;③調整稅收。在經濟蕭條時,政府可以減少稅種或降低稅率,以便刺激總需求。當經濟過熱時,可以提高稅率或增加稅種,以便削減總需求。
4.監督管理職能
財政監督管理職能,是指財政在履行上述資源配置、收入分配、調控經濟等職能的過程中,對國民經濟各個方面活動進行綜合反映和制約的客觀功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方面由於利益主體的多元性,出現經濟決策的分散性和經濟活動的自發性、排他性;另一方面,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必須保證政令的統一。這就要求財政在其收支活動中還能夠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具體說來,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指標的監測、跟蹤,及時反饋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決策依據;二是通過建立健全財政、稅政、財務會計法規,對微觀經濟運行進行監督管理,規范經濟秩序,公平競爭環境;三是通過對國有資產營運的監督管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四是通過對財政工作自身的監督管理,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增強財政分配效應。
Ⅷ 財政有幾大職能,每個職能的含義及內容
財政的職能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經濟發展。
財政職能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
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市場欠發達,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資本相對匱乏,企業家階層尚未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是財政無法推卸的責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快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
Ⅸ 財政的職能有哪些
現在我們就以財政四職能之說來看一下財政的具體職能。財政職能歸結為四個方面: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職能及經濟發展職能。
Ⅹ 財政的三大職能和四個職能是什麼
財政三大職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穩定與發展。
資源優化配置財政
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在各種不同的財政手段中,實現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
一、稅收轉移支付,即對高收入家庭課征累進所得稅並對低收入家庭給予補助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二、用累進所得稅的收入,為使低收入家庭獲益的公共服務提供資金。
三、對主要由高收入消費者購買的產品進行課稅,並同時對主要為低收入消費者使用的其他產品給予補貼二者相結合的方法;
四、完善社會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實際收入增加,個人收入差距縮小;
五、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人口的合理流動,這是調動勞動者勞動積極性,遏制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有效途徑。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支持體育事業發展。
經濟穩定與發展
在市場經濟中,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平衡國際收支是財政的經濟穩定職能的三個方面。
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如積極的財政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同時採用「自動」穩定裝置,以不變應萬變,減緩經濟的波動。在政府稅收方面,主要體現在累進的所得稅上。
當經濟處於高峰期時,可抑制需求;當經濟處於低谷時,刺激需求,促使經濟復甦。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失業人口的數量。同時還有政府的農產品價格支持制度。這些都是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