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新婚堅守崗位事跡

新婚堅守崗位事跡

發布時間: 2021-03-08 02:04:24

『壹』 元旦堅守崗位的保安和保潔阿姨的事跡

辛苦了

『貳』 堅守崗位 事例

新華網濟南2月18日電(記者 王海鷹)除夕之夜、新年清晨,記者走在燈火閃爍、爆竹聲聲的城市街道,看到交通、環衛、商業等行業一個個堅守崗位勞動者的身影,倍覺感動和溫暖。

在濟南,8000多名環衛工人在忙碌中迎來了農歷新年的晨曦。消防、公安、新聞、通訊、供電、供暖、供氣等部門的勞動者,為了城市的平安順暢,也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城市、鄉村因為他們的付出而祥和,千家萬戶由於他們的堅守而安心。

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在這樣的萬家團圓之時,究竟有多少人不能回家。他們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乃至幾個家庭的默默支持和奉獻。但是出於職業需要,他們舍棄了合家團圓,以自己家庭的「殘缺」換來千家萬戶的和美,以一人的堅守和孤寂,換來多數人的閑暇與愜意。

我們可能顧不上看他們一眼,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因為,我們所擁有的,正是他們失去的:一家人聚在餐桌邊吃年夜飯的天倫之樂,看春節晚會的開懷歡笑,為操勞半生的母親梳理滿頭白發的孝敬,讓稚氣未脫的兒子騎一次「大馬」的父愛……就在我們品嘗美味佳餚共話幸福生活時,他們正像天使一樣維系著城市、鄉村的正常運轉。

所有為城市、鄉村默默守歲的人們,都值得我們尊敬和感謝。讓我們向他們真誠祝福:辛苦了,過年好!

『叄』 消防 中隊通訊員 春節堅守崗位 事跡

高茂龍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家家戶戶慶團圓的日子。可是,每到春節,卻正是消防官兵最為忙碌的時候,為了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他們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2月18日,農歷大年三十,長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朝陽區大隊南湖大路中隊指導員劉亮,正帶領戰士們仔細地檢查消防車輛和器材裝備。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中隊出警次數都是最多的。
今年的春節是劉亮在軍營度過的第12個春節,有著14年軍齡的他,只在軍校讀書放寒假時陪伴父母度過了難忘的兩次春節。「別人過節,我們過關;別人團圓,我們奉獻。」這是劉亮和戰友們經常說的一句話。

晚上8點,和億萬家庭一樣,中隊官兵們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對他們來說,能看一次完整的春節晚會不太容易,因為警鈴隨時會響起。「有一年除夕,我們一晚上救了19場火,晚上七點多出警,凌晨兩點多才回來。」劉亮深有感觸地說。
由於今年春節期間長春市全面實行「禁燃」,加之人們安全意識提高,除夕夜的火災比往年大大減少。正在官兵們感到高興時,晚上10點13分,刺耳的電鈴響起,電台街附近一小區的二樓住戶家發生火災。劉亮帶領12名官兵迅速趕赴現場進行撲救。由於撲救及時,火災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附近的居民們自發從家裡拿來瓜子和糖,往戰士的懷里塞。 「老百姓這么關心我們,我們只有站好每一班崗,執好每一次勤,滅好每一次火,才能更好的回報他們。」劉亮對身邊戰友說,大家都使勁點著頭。
回中隊的路上,華燈齊放,霓虹閃爍。

『肆』 環衛工人的感人故事

南京環衛工人除雪事跡:8天手提肩扛10噸鹽包來源: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8天手提肩扛10噸鹽包

南京市容局負責人的「掃雪日記」讓人動容

本報訊 截至昨天晚上,南京的大雪已持續了8天9夜。南京市市容局負責人的一本「掃雪日記」上,透露了許多掃雪環衛工的故事。

1月26日,城市尚未從睡夢中醒來,已是滿城盡帶「桔黃甲」。

南京突降大雪,近萬名穿著桔黃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告別了溫暖的被窩,投入了掃雪的突擊戰斗中。

「保供應」,下關路橋必須暢通。下關區是南京的米袋子、菜籃子、魚池子,下關區環衛所派出5人,組成了「撒鹽突擊隊」,由副所長孔勇當隊長。但是,從1月27日起,長江大橋結冰、擁堵,運鹽車上不去!突擊隊員就用自己的肩膀,扛著近百斤的鹽包,徒步上橋!8天,下關撒鹽63噸,其中有近10噸是肩扛、手提的。

雪藏十年,掃雪車一鳴驚人。市局直屬環衛車隊隊長張文超帶領掃雪車分隊,26日僅兩分鍾,就把集慶路往雙橋門方向的一個匝道的積雪全部清掃干凈。在雙橋門立交橋、賽虹橋立交橋、新莊立交橋、二橋等各個重要部位或節點,大顯神威。31日,指揮部緊急抽調掃雪車到二橋作業,連續作業17小時,就開通了二橋主橋到北汊橋的通道,一舉打通二橋瓶頸。

自降雪以來,共有4000多車次、近2萬噸生活垃圾運出城。生活廢棄物處置管理處動用裝載機、推土機等作業機械60餘台次,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了3個垃圾場的設施設備及人員安全。絕大多數外地務工的環衛工人,將在

『伍』 抗擊非典葉欣的事跡

抗擊非典葉欣的事跡
我來答

8條回答

幸運寶貝8
LV.8 推薦於 2016-12-01
抗非典,護士長葉欣的事跡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6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

『陸』 201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復制來給我不要網址

《林俊德:一生奉獻給核事業的科學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

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

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2、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斌強事跡

《陳斌強:用行動註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3、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何玥事跡

《何玥:捐獻肝腎的12歲女孩》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獻器官被稱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這個願望被稱為「最美遺願」。

4、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陳家順事跡

《陳家順:受民工愛戴的基層好乾部》

陳家順,54歲,男。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

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

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

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

5、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跡

《高淑珍:河北的愛心小院》

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

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

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

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

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

6、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麗莉事跡

《張麗莉:最美女教師》

張麗莉,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

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

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

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

7、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跡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衛士》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8、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跡

《高秉涵:見證海峽滄桑的台灣老兵》

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

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

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

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

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

9、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周月華、艾起事跡

《周月華、艾起:殘疾鄉村醫生夫婦》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華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我背著她走了1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周月華的丈夫艾起說。

10、201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羅陽事跡

《羅陽:用生命托起戰機的航空英模》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搶救無效,於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柒』 半月沒見,新婚妻子上門做核酸丈夫竟沒認出來,對此你有何感觸

一對夫妻剛結完婚,妻子由於工作的原因要立馬回到崗位上,她被安排到自家的小區上門做核酸檢測。當妻子全副武裝回到家給家人做核酸檢測的時候,丈夫竟然沒有發現那是自己的妻子。從自己事情當中我們知道有一些人工作很不容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著風險自己。

二、希望疫情早點過去,讓大家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

疫情也給我們的生活成了較大的影響,不過我們的背後一起默默奉獻的人,他們是醫護人員,他們是專家,他們是各個小區的工作人員,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著做奉獻。有他們的付出,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夠見到陽光。

對於這件事情對你有何感觸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想法!

『捌』 【哈市疫情防控】「我是黨員、中隊長」——龍江交警帶傷堅守崗位

黑龍江來交警在疫情期間,涌自現很多感人的事跡

他是一名普通的鶴崗交通中隊長,疫情期間,他的手在骨折的情況下,依然連續堅守7天,同事與領導多次勸他回家養傷,他都婉言謝絕,他一直跟大家說「我是黨員、我是中隊長,這個時候我必須戰斗在一線!」

願疫情早些過去,人民公僕辛苦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感動人物的事跡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獲獎者中既有人們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層挖掘出來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選擇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國人所經歷的2012,他們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獲得「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榮譽的有: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丈夫背著妻子,堅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醫的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並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備受思鄉之苦,為上百位老兵帶回骨灰的台灣老兵高秉涵;堅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撐起愛心小院的農家婦女高淑珍。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專案組表達了特別致敬。【頒獎詞】 羅陽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為鄉親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為百姓打工,你換來群眾最多的甜。你喬裝改扮,卻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隱姓埋名,可我們都知道你是誰,為了誰。她背起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裡裝的全是她,而她的心裡還裝著整個村莊。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華皎潔,愛正漫漫的升起。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製生產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11月25日,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不幸殉職。羅陽1982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他擔任中航工業沈飛董事長、總經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於解決問題,採取多種措施推動研製進度,創造了新機研製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2012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沒有經驗,也沒有現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製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據,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出現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護人員檢查。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幹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幹成,而且還能幹得更好。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林俊德的中學和大學都是靠政府助學金完成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由於核爆炸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測量儀器研製一直存在很大難度。林俊德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獨立創新製作了鍾表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沖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在之後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沖鋒……5小時後,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沖鋒。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21歲時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直到現在。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數據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濕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後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卧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消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女,28歲。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初三(3)班班主任。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向前一撲,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碾到了車下。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2006年,她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任教。2012年5月8日,放學時分,張麗莉在路旁疏導學生。一輛停在路旁的客車,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失控,撞向學生,危急時刻,張麗莉將車前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卻被撞倒了。車輪從張麗莉的大腿輾壓過去,肉都翻捲起來,路面滿是鮮血,慘不忍睹。被軋傷後她有時清醒有時昏迷,在送醫院的途中,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昏迷多天後,張麗莉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經過搶救,張麗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親人和醫護人員都不敢想像她知道真相的後果會是怎樣,但張麗莉很快接受了事實,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說:「當時車禍的場景我還記得,很幸運,如果車輪從我的頭碾過去,你們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學生,也保住了命,今後一定會幸福的。」有人問張麗莉,「你後悔嗎?」她回答:「不後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陳家順,雲南省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沾益縣駐浙江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1968年出生。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從2007年9月起,陳家順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雲南沾益縣是勞務輸出大縣,陳家順擔任副局長後,積極組織家鄉農民到浙江義烏等地務工,並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摸清農民工工作、吃住、工資待遇、勞動時間等情況,陳家順從2007年9月起先後深入5家用工企業,以農民工的身份應聘到企業「卧底」打工。和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勞動,當過操作員、倉庫保管員,養過豬,干過裝卸工,當過民辦學校教師。幾年來,他「卧底」考察了義烏市及周邊縣市的許多家企業,為農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況良好的企業信息。在調解各類用工糾紛時,他總是挺身而出,為農民工利益據理力爭。4年來,共為農民工調解各類糾紛780餘起,挽回損失180萬余元。在農民工遇到困難時,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多次協調企業墊付農民工車費、伙食費、醫葯費等共7萬多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了當地民工和社會各界的稱贊,陳家順被人們譽為「卧底局長」、「民工局長」。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決定帶著母親上班。他用一根藏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然後每天騎著電動車。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麼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周月華出生後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症,左腿殘疾,這一切並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並成功從衛校畢業。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後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裡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葯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於正式掛牌營業了。「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葯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後,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後背將她背到病人家裡。「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後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9月初,病情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在親人眼裡,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裡滿滿一面牆都貼著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著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為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爸爸媽媽奶奶叔叔嬸嬸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小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 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歲藏族小伙索朗旺青。高秉涵,台灣律師,老兵。1936年出生於山東菏澤。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灣老兵經歷的坎坷和艱辛,同時也見證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一段特殊歷史。高秉涵生於山東菏澤,13歲已經成為「小學兵」,在「南逃」路上幾乎丟掉半條命,輾轉抵達台灣之後,他又成了孤兒流落於台北街頭。他流過浪,做過小販,幾經周折考上了台灣「國防學院」法律系,畢業後成為金門駐軍軍事法庭的法官。他審的第一個案子是金門逃兵案,一個士兵在值崗時冒險抱一隻輪胎穿越金門海峽想游回廈門的家,但是沒能成功,被判處死刑。一個想要回家孝敬母親的人怎麼會有死罪?為什麼一段淺淺的海峽會讓骨肉同胞分為兩個世界?身為法官的高秉涵無能為力,但他的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1973年,高秉涵退出軍界,成為一名掛牌律師。1979年,離家31年後,高秉涵寫的第一封家書,由台灣至歐洲、經美國寄到中國,又經北京、廣州、遼源,歷時三個多月,於母親葬禮的當天抵達親人的手中。兩岸開放後,他開始奔波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義務為台灣老兵尋親提供支持,20多年間,先後抱回了54個老兵的骨灰罐,幫助他們完成遺願,回歸故鄉的懷抱。高淑珍,56歲,河北灤南縣司各庄鎮窪里村普通農村婦女。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高淑珍的兒子王利國4歲那年得了類風濕,落下了殘疾。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不能上學。高淑珍心疼兒子,想在家裡辦個小課堂。後來她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不能上學的孩子,他們都對讀書充滿渴望。她想讓不幸的孩子都能讀書,於是在家裡辦起了學校。1998年4月,她的「炕頭課堂」開講了,老師是女兒王國光。5個孩子、4張課桌、2塊小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的家裡響起了讀書聲。這個學校一開就是14年。14年間,她接收了近百名殘疾孩子,卻從未收過一分錢。高淑珍和女兒每天用自行車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鍋飯。漸漸的,自行車已經接不過來,她一咬牙,買了輛舊麵包車。有兩個肢殘嚴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顛壞了,就一直抱在懷里。後來,為了讓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讓孩子都住在家裡,免費吃住讀書。慕名而來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裡地方有限,還債務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終說不出口。無論多麼艱難,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畝水田,稻穀就是孩子們的口糧。但是歉收的時候,讓每個孩子吃飽並不輕松。為了多掙幾個錢,她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自行車,馱著批發來的一些日用品去趕集,一騎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時候下大雪沒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戶地賣,「我一天出去掙十塊二十塊,給孩子們買點好吃的,我心裡頭歡喜,騎著車子都有勁。」她說。高淑珍愛心小院的故事見諸媒體後,引起強烈反響。愛心小院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捐助,還有不少志願者從各地趕來實行愛心接力。有的志願者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多時間,上海一家醫院為小院的10個孩子實行了治療手術。2011年10月,東南亞緬泰邊境的「糯康集團」製造「湄公河105慘案」,殺害13名中國船員,震驚世界。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帶領專案組成員,深入案發地,經過6個多月的努力,將策劃實施「105」的特大武裝販毒集團首犯糯康抓獲。湄公河「105案」密謀策劃於境外、組織實施於境外、犯罪後又逃匿藏身於境外,中國公安機關的偵查、調查、取證、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開展,犯罪首領糯康與地方勢力關系良好。這都給案件的偵破帶來了極大難度。糯康的大本營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緬甸一側,他和他手下骨幹分子多數時間待在緬甸。被警方追捕後,糯康逃走杳無音訊。今年2到4月間,專案組的調查進入了低潮,東南亞各國警方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劉躍進帶領幹警不斷搜集新線索,並據此調整策略。為了把糯康擠到寮國,劉躍進積極和緬甸的軍方警方加強聯系,督促他們加強對糯康的清剿。終於,經過六個月的努力,糯康在寮國被抓獲。2012年9月20日,「105案」開庭審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處死刑。湄公河「105」案成功偵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屬,維護了我國法律的尊嚴,彰顯了我國政府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和能力,也樹立了國際警務和司法合作的典範,有力打擊了跨國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安全。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胡忠留在福利學校照顧孤兒們,謝曉君帶著女兒回成都探親。「能夠擔的就多擔一些,春節嘛,讓老師們都回去,我來陪著。」作為校長,胡忠眼中的福利學校是另一個家,這里的孤兒都是他的孩子。進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過年。「成都少了一個我這樣的老師,沒有任何損失;但對藏區的孤兒而言,我的到來或許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頒獎典禮現場的胡忠,比視頻中看起來更顯蒼老。11年前,這位成都中學的化學老師辭掉工作,告別妻子與剛出生的女兒,來到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支教,每個月僅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福利學校海拔3800米,甘孜州13個縣、4個民族的143名孤兒被安排在這里寄宿制讀書。除了上課,胡忠每天清晨5點多打開校園廣播,叫大家起床、做操,平時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一聽說哪裡有孤兒,他立馬趕過去接人。久而久之,當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薩老師」。丈夫離家的前兩年,謝曉君都是利用假期過去探望,教音樂的她偶爾還客串幾回代課老師。與孤兒們接觸的次數多了,川妹子動了留下來的念頭。2003年,謝曉君報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著女兒,與丈夫在福利學校「會師」。從盆地到高原,適應的過程充滿了委屈。剛來的幾個月,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盡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通過自學朋友寄來的教材,謝曉君嘗試過音樂老師以外的4種角色——數學、生物、生活老師以及圖書管理員,頂替離開的支教同行。「這里只有老師適應孩子,只要對孩子有用,我就去學。」2006年,謝曉君調去了位置更偏、條件更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她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縣,許諾「一輩子待在這兒」。為了一個底層群體的生活和尊嚴,為了打破這個群體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初見張平宜,打扮時髦,舉止優雅,沒有任何理由將她與四川麻風村的「瘋婆娘」劃上等號。唯有事實,才能顛覆印象。在涼山州越西縣的大營盤村,當地人都認識這位台灣來的「張阿姨」,她每年都會來:把輟學的孩子「搶」回學校、為征地與政府官員吵架……衣食無憂的張平宜,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孟佩傑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傑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養母劉芳英在三年後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傑發現。「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著就是我的心勁,有媽就有家。」從此,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劉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資。當別人家的孩子享受寵愛時,八歲的孟佩傑已獨自上街買菜,放學回家給養母做飯。個頭沒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無數次卻從沒喊過疼。在同學們的印象中,孟佩傑總是來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後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葯按摩、換洗床單……有時來不及吃飯,拿個冷饃就趕去學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後,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女兒身上最大的特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如果有來生,她要好好補償女兒。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鍾。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點摳出來。2009年,孟佩傑考上了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權衡之下,她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傑頂著炎炎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最愛吃的紅燒肉。「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過幫助,都被孟佩傑婉拒了,她堅持自己照顧養母。孟佩傑的畢業願望是當一名小學老師,安安穩穩,與養母簡單快樂地生活。劉偉: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推選委員陸小華說: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當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是劉偉的青蔥夢想,但10歲那年的一次觸電事故,不僅讓他失去了雙臂,更剝奪了他在綠茵場奔跑的權利。耽擱了兩年學業,媽媽想讓劉偉留級,他死活不幹。在家教的幫助下,劉偉利用暑假將兩年的課程追了回來,開學考試,他拿到班級前三名。重回人生軌道的劉偉,一直對體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學游泳。12歲那年,他進入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兩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在2008年的殘奧會上拿一枚金牌。」劉偉跟母親許諾。誰知厄運又來糾纏,過度的體能消耗導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過敏性紫癜。醫生警告說,必須停止訓練,否則危及生命。無奈之下,劉偉與游泳說再見,走進了後來帶給他成功的音樂世界。練琴的艱辛超乎了常人的想像。由於大腳趾比琴鍵寬,按下去會有連音,並且腳趾無法像手指那樣張開彈琴,劉偉硬是琢磨出一套「雙腳彈鋼琴」的方法。每天七八個小時,練得腰酸背疼,雙腳抽筋,腳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後,劉偉的鋼琴水平達到了專業七級。「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在《中國達人秀》的舞台上,劉偉演奏了一首《夢中的婚禮》,全場靜寂,只聞優美的旋律。曲終,全場掌聲雷動,他是當之無愧的生命強者。去年,劉偉又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朱光亞:遙遠蒼穹中最亮的星頒獎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推選委員閻肅說:肅然起敬,卓越功勛,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拾』 我剛結婚,但是因為工作關系,不能回家過年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凝聚著濃濃親情的節日,在這樣的節版日里,闔家團聚是權千家萬戶最嚮往的快樂。然而,社會這台大機器是不會因為節日人們需要闔家團聚就停止運轉的,這就需要一些公共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仍堅守在崗位上,為永不停止運轉的社會繼續站崗。

供電、供暖、供水等部門職工堅守崗位,為的是市民生活不受影響;客運職工堅守崗位,為的是更多家庭得以團聚;公安部門警察堅守崗位,為的是節日更加安全、祥和……春節堅守崗位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和付出,我們的節日才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才和諧安定。

今年的春節,我也要像那些同志一樣需要堅守崗位,為了國家事業,無怨無悔!
我是一位工作人員,在山西從事洗煤工作,丈夫在家鄉河北,雖然很想念他,但工作需要讓我必須堅守崗位.
為了讓更多的人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堅守崗位,充分體現了「辛苦我一個,幸福萬家人」的奉獻精神。在這個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時刻,讓我們與社會主義大家庭共歡樂!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