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政治安全
㈠ 從地緣政治角度論述我國安全受到哪些威脅
一、當代中國地緣政治環境分析
(一)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陸海復合型國家,陸地邊界總長2萬多千米,與14個國家接壤;海岸線1.8萬多千米,面臨東海、南海。中國鄰國眾多,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東與朝鮮接壤。
(二)中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當今世界各國,從國家的發展程度看,可以劃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大類;從國家的政治意識形態看,可以劃分為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兩大類。中國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擁有廣袤的土地、遼闊的海洋和眾多的人口,加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當代中國地緣政治安全的潛在威脅
當代中國地緣政治安全的潛在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世界大國和周邊大國的威脅;二是來自周邊鄰國的威脅。
(一)來自世界大國和周邊大國的威脅
第一,來自美國的威脅。中國要警惕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經歷了一次大變革,由冷戰時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時遏制蘇聯擴張的「兩洋戰略」轉變為「歐亞大陸戰略」,即以歐洲的北約和亞洲的日韓等軍事同盟為重點,輔以由美國領導的其他盟國和美國主導的國際體制組成的「制度霸權」,維持其在歐亞大陸「一超獨霸」的地位,構築美國領導的全球霸權體系。美國正在精心構築一條圍堵中國的「太平洋鎖鏈」,基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線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的駐軍和基地組成,是美國圍堵中國「鏈式部署」中最嚴密的一環;第二線以關島為中心,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在內的一系列基地群組成,是第一線的後方依託;第三線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既是支援亞太美軍作戰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第二,來自日本的威脅。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膨脹態勢值得中國關注。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頒布了和平憲法。憲法明確規定,日本「永遠不再擁有陸軍、海軍、空軍和其他軍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衛隊。然而,時至今日,日本自衛隊已具有相當規模,總人數在30萬人左右,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和航空部隊的規模均超過英國或與英國相當。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務開支約500億美元,總額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費用居世界第一。盡管日本一再強調它決不做軍事大國,但其迅速膨脹的軍事實力確實讓人擔心。
第三,來自印度的威脅。印度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500美元,屬經濟不發達國家。但印度一直不願放棄軍事大國的夢想。1998年,印度為謀求核大國地位,置國際輿論和有關國際條約不顧,實施了5次核試驗,由此引發南亞次大陸的核軍備競賽。近年來,印度的國防開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達136億美元,2001年近150億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囂「中國威脅論」,並暗中支持達賴集團的分裂活動。
第四,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變,國際地位明顯下降,地緣政治環境日趨惡化。本論文由無憂論文網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羅斯的戰略政策逐漸由過去向西方「一邊倒」轉變為現在同時面向歐亞的「雙頭鷹」戰略,意欲在亞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俄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加之仍堪稱一流的軍事工業和軍事力量,以及歷史上有過的輝煌,必將力圖恢復昔日的大國地位。從中長期看,隨著俄國民經濟的好轉和綜合國力的恢復,其必將視中國為其地緣政治對手,對中國構成潛在威脅。
(二)來自周邊鄰國的威脅
第一,中國與東南亞等國在南海水域存在領土爭端。公元前,中國人就已漂洋過海發現了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並對其進行命名和開發,中國對南海諸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領土主權。但目前南海局勢並不平靜,南海水域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隨著世界石油儲量日益減少,其作為國際經濟命脈的戰略價值日益為人們所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海周邊國家紛紛提出對南海群島的主權要求。在南沙群島形成了中、越、菲、馬、文五國對主權的爭奪態勢。南海是中國防禦體系中防衛能力相對薄弱的環節,又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其得失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第二,中亞等國對中國西部邊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中亞五國地處內陸,出口不暢,從經濟發展角度考慮需要同中國發展合作關系,為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尋求出路;同時其對俄重新統合懷有戒心,視中國為制衡俄影響的砝碼,在維護民族文化特徵、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上與中國有著共同利益。但是,中亞是歐亞東西、南北陸路交通要地,加之豐富。。。。。。。。
㈡ 要嚴厲打擊威脅政治安全特別是
要嚴厲打擊威脅政治安全,特別是威脅國家安全的所有犯罪行為和犯罪分子!aqui te amo。
㈢ 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及對策建議
安全威脅:
1、傳統安全威脅
(1)軍事安全:
A、美國已經對我國形成全線包圍:從東部的韓國、日本,到南部的菲利賓、新加坡、泰國,再到西部的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美國在這些地區都建有軍事基地,並跟台灣維持特殊關系脅迫中國,跟印度和蒙古積極發展戰略聯盟關系,對我國已經形成全線包圍。
B、日本軍國主義復活,中日歷史性的、發展性的沖突沒有消除,日本是我潛在的、地區性的戰略對手,圍繞釣魚島歸屬、東海油氣田開發等產生的爭端令中日難以真正友好相處,日本是我國東部大患。
C、印度不甘寂寞,積極發展軍備,並無端拿我國作為其發展軍事力量的借口,中印之間還存在領土爭端,西南安全也不容樂觀。
(2)經濟安全:
A、經濟結構比例失調,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高投入低產出問題沒有解決,長遠發展不容樂觀。
B、能源缺口擴大,進口依賴度急升,能源戰略尚未形成,嚴重危及國家安全。
C、信息專業人才短缺,相關產業技術受制於人,信息安全形勢嚴峻。
(3)政治安全:
A、意識形態的對立令我們短期內難以消除西方的敵視,西方亡我之心不死,我國在政治上的困局就難以擺脫。
B、執政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4)文化安全:
A、西方文化已經對我國全面滲透,嚴重沖擊我國的文化安全。
B、傳統文化發展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有被淘汰的危險。
2、非傳統安全威脅
(1)分裂活動、恐怖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活動猖獗,影響我國家安全。
(2)突發事件增多,傳播快、范圍廣、影響大,而我國的危機管理機制還有待完善。
二、對策建議:
1、認清形勢,把握主流,營造單元周邊態勢的同時推動世界多極化。
A、積極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反對單極世界,為我國營造和平環境;推動周邊睦鄰友好,周邊多元化只會惡化國家環境。
B、外交上主動出擊,促進並主導區域整合。
C、運用綜合國力強化文化優勢,中心輻射構建單元周邊。
2、端正觀念,調整比例,建設全面發展的強國。
A、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建設與大國地位相稱的國防力量。
B、合理分配陸海空力量,建設一支可以維護國家權益的強大的軍隊。
C、胡蘿卜加大棒,適時展示實力,表達善意而不是表現軟弱。
3、未雨綢繆,多方出擊,構建國家能源戰略。
A、開發新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擺脫後發劣勢。
B、增加國家能源儲備,多樣化能源來源,謀劃安全運輸通道。
4、優化經濟結構,掌握核心技術,加強宏觀調控,平衡發展國民經濟。
5、信息公開,決策透明,防患於未然,構建危機管理機制。
㈣ 請從地緣政治角度論述我國安全受到哪些威脅
一、當代中國地緣政治環境分析
(一)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陸海復合型國家,陸地邊界總長2萬多千米,與14個國家接壤;海岸線1.8萬多千米,面臨東海、南海。中國鄰國眾多,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接壤,西部毗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南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東與朝鮮接壤。
(二)中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當今世界各國,從國家的發展程度看,可以劃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兩大類;從國家的政治意識形態看,可以劃分為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兩大類。中國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中,既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擁有廣袤的土地、遼闊的海洋和眾多的人口,加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當代中國地緣政治安全的潛在威脅
當代中國地緣政治安全的潛在威脅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來自世界大國和周邊大國的威脅;二是來自周邊鄰國的威脅。
(一)來自世界大國和周邊大國的威脅
第一,來自美國的威脅。中國要警惕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轉移。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經歷了一次大變革,由冷戰時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時遏制蘇聯擴張的「兩洋戰略」轉變為「歐亞大陸戰略」,即以歐洲的北約和亞洲的日韓等軍事同盟為重點,輔以由美國領導的其他盟國和美國主導的國際體制組成的「制度霸權」,維持其在歐亞大陸「一超獨霸」的地位,構築美國領導的全球霸權體系。美國正在精心構築一條圍堵中國的「太平洋鎖鏈」,基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線由部署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的駐軍和基地組成,是美國圍堵中國「鏈式部署」中最嚴密的一環;第二線以關島為中心,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在內的一系列基地群組成,是第一線的後方依託;第三線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既是支援亞太美軍作戰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第二,來自日本的威脅。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的膨脹態勢值得中國關注。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頒布了和平憲法。憲法明確規定,日本「永遠不再擁有陸軍、海軍、空軍和其他軍事力量」,只能保持有限的自衛隊。然而,時至今日,日本自衛隊已具有相當規模,總人數在30萬人左右,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和航空部隊的規模均超過英國或與英國相當。此外,日本每年的防務開支約500億美元,總額排名世界第二,人均費用居世界第一。盡管日本一再強調它決不做軍事大國,但其迅速膨脹的軍事實力確實讓人擔心。
第三,來自印度的威脅。印度與中國西部邊境接壤,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500美元,屬經濟不發達國家。但印度一直不願放棄軍事大國的夢想。1998年,印度為謀求核大國地位,置國際輿論和有關國際條約不顧,實施了5次核試驗,由此引發南亞次大陸的核軍備競賽。近年來,印度的國防開支居高不下,2000年高達136億美元,2001年近150億美元。此外,印度一直叫囂「中國威脅論」,並暗中支持達賴集團的分裂活動。
第四,來自俄羅斯的威脅。蘇聯解體導致俄羅斯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突變,國際地位明顯下降,地緣政治環境日趨惡化。本論文由無憂論文網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俄羅斯的戰略政策逐漸由過去向西方「一邊倒」轉變為現在同時面向歐亞的「雙頭鷹」戰略,意欲在亞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俄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加之仍堪稱一流的軍事工業和軍事力量,以及歷史上有過的輝煌,必將力圖恢復昔日的大國地位。從中長期看,隨著俄國民經濟的好轉和綜合國力的恢復,其必將視中國為其地緣政治對手,對中國構成潛在威脅。
(二)來自周邊鄰國的威脅
第一,中國與東南亞等國在南海水域存在領土爭端。公元前,中國人就已漂洋過海發現了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並對其進行命名和開發,中國對南海諸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領土主權。但目前南海局勢並不平靜,南海水域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隨著世界石油儲量日益減少,其作為國際經濟命脈的戰略價值日益為人們所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來,南海周邊國家紛紛提出對南海群島的主權要求。在南沙群島形成了中、越、菲、馬、文五國對主權的爭奪態勢。南海是中國防禦體系中防衛能力相對薄弱的環節,又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其得失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有著重要影響。
第二,中亞等國對中國西部邊疆安全和能源安全構成潛在威脅。中亞五國地處內陸,出口不暢,從經濟發展角度考慮需要同中國發展合作關系,為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尋求出路;同時其對俄重新統合懷有戒心,視中國為制衡俄影響的砝碼,在維護民族文化特徵、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上與中國有著共同利益。但是,中亞是歐亞東西、南北陸路交通要地,加之豐富。。。。。。
㈤ 中國當前安全形勢主要面臨哪些挑戰,應如何應對
社會治安安全形勢,總體的社會治安是很好的,除去世界上一些小國寡民狀態的國家,中國作為近14億人口的國家,治安安全是很優秀的。我們有公安特警武警等多支優秀的社會安全維持力量,也有廣大的人民群眾(比如朝陽)自發幫助,社會治安的安全形勢是好的,
國家安全形勢。國家安全一直是世界國家的關注重點,比如美國的FBI和CIA,英國SIS,俄羅斯FSB和我國的國家安全部等。國家安全上我們主要是面臨西方國家的敵對滲透,比如之前屢見不鮮的收買我方核心科技人員和軍事人員等,一些見利忘義的人會出賣國家利益,這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的國家安全威脅,這個威脅是嚴峻的,我們需要警惕。
周邊軍事安全。美國等國家不斷地借題發揮,挑動東海釣魚島、南海問題、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問題等等,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軍事力量來面對,只有強大了才能不畏懼任何挑戰
㈥ 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可以申請政治庇護嗎
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可以報警,而不是申請政治庇護。你又不是因為持不同政見而受到迫害。
㈦ 我國面臨哪些安全威脅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戰逐步增多,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占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海上方向維權斗爭將長期存在。
一些陸地領土爭端也依然存在。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局勢存在諸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也對中國周邊安全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台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和長遠發展,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近年來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良好勢頭,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東突」「藏獨」分裂勢力危害嚴重,特別是「東突」暴力恐怖活動威脅升級,反華勢力圖謀製造「顏色革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面臨更多挑戰。
(7)威脅政治安全擴展閱讀:
第六十八屆聯合國大會第四次評審並通過了《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根據中國提出的修改意見,這份決議首次寫入打擊網路恐怖主義的內容。面對網路恐怖主義,各國應攜手打擊,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
信息時代,網路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成為國家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眾多關系國計民生領域賴以生存的基礎。然而,科技進步讓人類享受文明進步的果實時,也為恐怖組織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恐怖組織一切與網路有關的活動都可列入網路恐怖范疇
1997年,美國加州情報與安全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柏利·科林第一次提出了「網路恐怖主義」一詞,認為它是網路與恐怖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同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專家馬克·波利特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補充,認為「網路恐怖主義是有預謀的、有政治目的的針對信息、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程序和數據的攻擊活動,由次國家集團或秘密組織發動的打擊非軍事目標的暴力活動」。此後,網路恐怖主義的定義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電子聖戰」「網路聖戰」等提法相繼出現,它們更突出了活動發起者及其目的,以區別於通常意義的網路罪犯和黑客。
盡管沒有統一的概念,但國際社會的共識是,與傳統意義上的恐怖主義一樣,恐怖組織一切與網路有關的活動都可列入網路恐怖范疇,包括恐怖宣傳、招募人員、傳授暴恐技術、籌措資金、組織和策劃恐怖襲擊、實施網路攻擊和破壞等,都應視為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行為。
網路空間匿名、龐雜的特性使恐怖分子更易藏匿其中,邊界和距離的「終結」,理論上能讓恐怖分子在任何地方實施行動。每個晶元都是潛在的武器,每台電腦都可能成為有效的作戰單元。恐怖組織編織起一張復雜的網,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即使組織的大部分被破壞,他們也能獨立完成行動。一次網上攻擊的發生通常沒有任何明顯徵兆,而且很難判斷攻擊的真正發源地。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處成為恐怖分子最好的突破口和進攻點。
與恐怖分子相關的網站數量增長迅速,遍布全球,內容令人毛骨悚然
在恐怖分子看來,互聯網是發動心理戰和宣傳戰的「天然戰場」。「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里曾說,「我們正處於一場爭奪人心的媒體戰中」。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2008年報告稱,「基地」組織已逐步建立起一個遍及全球的多層面網路宣傳網,從製作到傳播都有嚴格程序。它主要依靠四大媒體中心開展網上宣傳,即「隊伍」(屬「伊拉克伊斯蘭國家」)、「雲彩」(屬「基地」組織司令部)、「媒體委員會」(屬馬格裡布地區「基地」組織)和「聖戰之音」(屬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這些機構製作的宣傳品種類繁多,包括記錄恐怖襲擊全過程的錄像並附帶圖示、聲效、標語、字幕和動畫等;還有各種網路雜志、實時新聞、文章、白皮書甚至詩歌等。宣傳品上傳互聯網前,通常要送到所謂的「交換所」核驗,同時確保信息實時更新。以色列海法大學傳播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威曼統計,1998年與恐怖分子相關的網站有12個,如今已增至近1萬個。2011年俄羅斯境內極端主義網站達7500家;東南亞地區以印尼、馬來語為主宣揚極端思想的網站和論壇增長快速,「印尼解放黨」「天堂聖戰」等網站聲勢浩大。
互聯網成了恐怖分子交流和傳授「技藝」的絕佳場所,也成為新生恐怖分子首選的「課堂」。一個名為「利劍」的「基地」網站每月雖然只開放兩次,內容卻令人毛骨悚然——恐怖分子公然討論綁架和殺害人質的技巧。該網站還提供了其他一些教程,比如沙林毒氣、汽車炸彈以及各種爆炸物的殺傷力和使用方法等。有專家利用網路搜索技術了解這些網站的現狀時發現,2008年已有5億個恐怖分子網頁和帖子,其中討論簡易爆炸裝置的就有數萬個。
恐怖組織利用網路大量收集各國政府信息,網路斂財向智能化發展
開放的網路也為恐怖組織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網上內容包羅萬象,恐怖分子既能獲取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信息,也可掌握武器製造、黑客技術等。「9·11」事件前,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能協調委員會、環保局以及疾病防控中心等機構的官網上包含大量有關美核武清單、間諜衛星、核武器生產工廠分布、緊急情況處理以及化學設備安全等方面的檔案材料。在阿富汗發現的「基地」組織電腦中,就存有如何利用美國通信、電力、水力分布網的指示和計劃信息,以及一些水壩的詳細構造圖。2008年印度孟買爆炸案中,恐怖分子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和谷歌地圖掌握目標地形,利用黑莓手機實時了解政府的應對部署。
此外,恐怖組織的網路斂財已擺脫原始的匯兌募捐方式,朝智能方向發展。例如通過進入他人電腦,竊取銀行卡、信用卡密碼,盜取錢財。號稱「網路007」的網路恐怖主義領袖特蘇里曾盜取過3.7萬張信用卡,總額達350萬美元。又如幕後操縱網上賭球、博彩業,每年恐怖分子利用網上博彩洗錢、籌資達數億美元。恐怖組織還打著「慈善」幌子騙取錢財,如利用與「基地」及塔利班聯系密切的「全球救援基金會」、打著人道救援旗號的非政府組織網站等。
恐怖組織的網上活動有了新的手法,呈現新的特點
首先,臉譜等新媒體的普及掀起新一輪網路恐怖潮。
有專家指出,社交媒體成了恐怖分子的「戰略工具」,使恐怖分子可以直接「敲開」目標受眾的大門,而無須等待訪客上門。各大聖戰論壇號召開展「臉譜入侵」行動,「推特恐怖」「優圖恐怖」等屢見不鮮。2013年9月,肯亞首都內羅畢西門購物中心恐怖襲擊事件的製造者就對襲擊事件進行了「推特直播」。
其次,催生大量「本土恐怖」。「基地」等恐怖組織的「網上轟炸」開始把年輕人,尤其是西方的年輕人作為新鮮對象。
全球伊斯蘭極端思想網路「At-tibyan出版」主要負責向西方國家宣傳,它刊登的《服務及參與「聖戰」的39種方式》一文在網上非常流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宣傳視頻亦針對英國等歐洲國家。視頻中一位20歲的英國學生到敘利亞旅遊後加入該組織,聲稱「工作不多,薪水不錯,包吃包住」。借用這些招數,恐怖組織成功在美國和西歐國家「感召」了大量「白人穆斯林」並使他們化身為「聖戰鬥士」。「基地」組織葉門分支前頭目安瓦爾·奧拉基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血洗肯亞購物主義的疑犯「白寡婦」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美國華盛頓智庫兩黨政策中心擔心,「美國面臨的最大恐怖威脅不再來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山區,而是來自於美國國內滋生的本土恐怖分子」。歐盟委員會內政事務委員馬爾姆斯特倫稱,已有1200多名歐洲人前往戰亂地區參與恐怖主義組織的活動,若日後重返歐洲,勢必構成威脅。今年5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實施槍擊的,就是一名從敘利亞戰場返回的法國人。
第三,「獨狼」式恐怖分子激增,網路技術已成「獨狼」賴以生存的血液。
2013年2月,美政治風險評估公司總裁傑弗里·西蒙在《「獨狼」式恐怖主義:了解它日益增長的威脅》一書中指出,科技進步,尤其是網路技術革命助長「獨狼」式恐怖主義,人類即將面臨第五次「恐怖浪潮」,即「科技恐怖浪潮」。「獨狼」無須現身就可通過網站和社交媒體等工具獲取各地信息,甚至直接實施網路恐襲。「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就專門製作、出版英文網路雜志《激勵》,煽動西方極端分子發動「獨狼」式恐怖襲擊。2009年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中殺害13名美軍士兵的陸軍心理醫生尼達爾·哈桑、2013年4月在波士頓馬拉松現場製造恐怖襲擊的察爾納耶夫兄弟都是受「聖戰」思潮洗禮的「獨狼」。
第四,恐怖分子開始從利用網路轉向攻擊網路,激進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間的界線趨於模糊。
網路上出售攻擊程序、系統漏洞和用戶信息的黑市遍布全球,甚至還可通過掮客牽線「買兇」,實施網路攻擊的門檻大大降低。此外,激進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不排除未來出現三者「合流」的可能。如名聲赫赫的黑客組織「敘利亞電子軍」,越來越多地插手國際國內事務,影響惡劣。2013年4月23日,該組織盜取美聯社官方推特賬號,謊稱「白宮發生兩起爆炸,奧巴馬受傷」,美股市應聲大幅波動,損失約2000億美元。
㈧ 公共衛生問題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表現為
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很多,按照內容可以分類:
1、經濟安全。保障經濟安全就要關注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和重大經濟比例和諧,宏觀經濟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債務總量及債務結構和債務比例合理,並具有相應的財政支付能力,金融監管靈活有力。
2、學習、生產和工作場所安全。主要影響因素是指學習、工作場所建築物是否穩固,生產機械、壓力容器、交通運輸工具、礦山、煤井、油井以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險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對人們可能產生的明顯或潛在的危險。
(8)威脅政治安全擴展閱讀:
內涵領域:
尚無統一認識和明確定義。盡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現「公共衛生」的字眼,但是對其內涵的認知可能並不明確。因此我國應有相應的權威機構(或授權研究機構)來界定公共衛生的內涵和范圍。各級政府在公共衛生工作中集中指導,分級管理。
中央政府主要承擔制定公共衛生任務和健康目標的職責;省級政府負責協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系,發現省內的主要衛生問題,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同時指導地方政府的具體工作。
地方政府負責具體實施公共衛生任務,提供衛生保健服務,滿足區域內居民的衛生保健需要。公共衛生資金也應實行分級籌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