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法治信仰

堅守法治信仰

發布時間: 2021-03-06 02:01:20

A. 浙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堅守法律信仰 實現法治中國一文,博學教育解讀咋樣

「法律要被全社會的人信仰」,意在指明法律信仰的的重要意義。然而,中國式過馬路,行政權力沒有有效的規范和制約,人治大於法治的錯誤思想;企業誠信意識缺乏;法制宣傳不到位等事件屢屢出現。其主要原因是,公民沒有法律意識,未形成法律信仰。這樣不僅會導致個人權利受損之後沒有合法的維權途徑,還會影響社會的法治建設的進程,甚至會影響法治中國的建設。因此,唯有樹立法律信仰,才能實現法治中國。

個人需要樹立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對於個人發展至關重要,現今出現的「中國式過馬路」即湊夠一撮人就走,管他紅燈綠燈,體現的是國人規則意識的缺乏。中國式過馬路既交通治安和交通環境,還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其根源在於人們心中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信仰。在法治社會,加強個人法律信仰意義重大,可以通過法治宣傳,向公民普及法律常識,用喜聞樂見或創新的方式宣傳法律,同時建立誠信檔案或失信人名單,以此更好的規范個人行為,幫助其樹立法律信仰。

企業需要樹立法律信仰。企業是法律執行的重要一環,而企業為了實現短期利益將全局和長遠利益拋之腦後,進行違法違紀的生產和經營。其根源在於,一方面是企業的法律觀念薄弱,存在短視行為;另一方面是,企業主沒有形成對法律的信仰,敬畏法律的威嚴性,這樣會導致破壞市場經濟的良性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讓企業樹立法律信仰,需要加強企業誠信意識,建立企業信用體系,讓企業更加自律;還需要增加違法成本,加大懲戒,從外部迫使企業形成法律意識。

政府需要樹立法律信仰。黨的是十八大明確指出,要在2020年基本健身法治政府,但是法治政府的建設情況還存在問題。行政權力沒有有效的制約和規范,究其原因,是部分官員不尊重法律,缺乏法律信仰。法律信仰難以形成不僅會損害政府公信力,不利於政府形象的樹立;還會導致人治大於法治,影響法律的權威性,甚至會阻礙法治政府的建設。因此,政府官員嚴格守法,形成法治思維,同時也可以建立監督機制和完善相關的基本法,做到政府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美國法學家哈羅德·伯爾曼曾經說過,「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樹立法律信仰需個人,企業,政府三者共同完成,讓法治成為國人的共識,建立全民的法治信仰,最終實現法治中國。

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訪問:公務員考試

B. 怎樣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樹立全民的法律信仰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在全社會培養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法治信仰、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還沒有在社會層面形成普遍的法治信仰,法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對於執政者來說,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基礎,保證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最根本的就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對於人民群眾來說,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頭腦中,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和習慣,法治才能不斷釋放規則的正能量。四中全會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黨的領導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每一環節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最終落腳點就是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凸顯了法治信仰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抓住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最核心問題。
法治不會自動成為信仰。培育法治信仰,關鍵要轉變人的思想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信訪不信法」,習慣於找門路、托關系、請客送禮,個中原因就在於對法治的信仰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扭轉這種現象,消除根深蒂固的特權思想、人治觀念,關鍵要靠領導幹部。只有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不違法行使權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顯,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才能引導群眾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群眾發自內心地認同法治、信仰法治,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之風。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讓法治進學校、進教材,讓每個學生從小接受法治教育,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只要全社會齊心協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的種子就一定會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法治信仰必將蔚然成風。
培育法治信仰,還必須付諸法治實踐。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讓人民群眾信仰法治,就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法律能夠有效地發揮作用,切身體會到法治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積累對法治的理性認識,從內心生發對法治的信仰。「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四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制度安排,為人民群眾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引導人民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參與法治實踐的途徑。讓每一個人的法律權益都得到切實保障,讓人們從每一個執法、司法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法治的信仰自然就會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崇尚法治的社會風尚新常態必將形成。

C. 如何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帶頭嚴守紀律,嚴明規矩

現代政黨都是有紀律和規矩要求的,沒有紀律規范不能成其為政黨,沒有規矩約束就更不能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基本規則,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體現,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執政任務的重要保證。黨員幹部講規矩、守規矩首先要學規矩、知規矩、懂規矩。黨的規矩內涵豐富、體系嚴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章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在黨內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最大的約束力,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
第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黨紀就是紅線,處分就是懲戒。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都是黨員幹部必須自覺遵守的規矩。
第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當前,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些都是黨員幹部必須自覺遵守的規矩。黨員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
第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對我們這么大一個執政黨來講,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的任務艱巨繁重,光有成文的規矩不夠,還得有不成文的規矩。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這些是成文的規矩。這些成文的規矩不可能囊括所有對黨員幹部的要求,不可能窮盡對黨員幹部思想和行為應當規范的所有事項,還必須以不成文的規矩作為補充,使黨員幹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管黨治黨沒有空白、不留盲區。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守紀律是底線,講規矩靠自覺。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黨長期堅持並自覺遵循。
守紀律講規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黨的紀律和規矩涉及黨內生活方方面面,廣大黨員幹部都要自覺遵守。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最關鍵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政治上清醒,才能行動上自覺;政治上堅定,才能經得起考驗。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和規矩的基礎,是堅持黨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的前提,是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的關鍵。當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自覺做到「五個必須」。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中國的事情,向來是上行則下效。在我們黨內,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既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守紀律講規矩就是要從各級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做起。領導幹部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越要對黨忠誠、對黨的紀律和規矩心懷敬畏戒懼。黨的觀念、組織觀念淡薄,對紀律熟視無睹,不按規矩辦事,終將自食其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提高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認識,不僅要帶頭守紀律,更要帶頭講規矩。要堅持從我做起,向我看齊,按規矩辦事、按規矩用權,切實樹立標桿、作出表率。要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和黨的團結統一,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徹底破除「特殊黨員」的思想,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脫離黨組織的監督、脫離黨規黨紀的約束。遇到違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行為,必須挺身而出、進行堅決斗爭。
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

黨員幹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黨組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黨組織疏於教育、怠於管理、憚於監督,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發現不及時,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處理不嚴肅,就可能導致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教訓極為深刻,必須引以為鑒。各級黨組織要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切實擔負起來,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加強教育以提高黨員幹部的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嚴格管理監督以規范黨員幹部行為。
要自覺對照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表現,逐條進行自查自糾,真正做到對黨忠誠,嚴守底線,心存敬畏,謹言慎行,保持定力,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一種常態。要強化責任擔當,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中統籌謀劃,系統推進。要加強宣傳教育,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入腦入心,轉化為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堅持抓早抓小,對黨員幹部在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進行約談提醒,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加強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形成有效震懾。

D. 如何增強全面的法治觀念,樹立法律信仰

首先,要建立黨員領導幹部帶頭學法、用法的相關制度,形成黨員領導學法、用回法、信法的體制機制,營造答良好的黨員幹部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社會氛圍。
其次,要不斷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立法要跟上社會發展需要,考慮社會接受程度,便於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易於營造群眾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氛圍。
第三,要有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國家行政機關是法律法規實施的主要部門,也是運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主要窗口和「前沿陣地」,人民群眾能否相信法律,是否願意使用法律去解紛止爭,與執法部門的執法水平、執法方法息息相關。
第四,要提高司法公信力,保證司法公正,通過公正司法營造全社會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良好氛圍。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五,要加強法制宣傳力度,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增進全民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意識。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E. 如何實現全民普法,信仰法制精神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在全社會培養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信仰,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法治信仰、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但還沒有在社會層面形成普遍的法治信仰,法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對於執政者來說,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基礎,保證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最根本的就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對於人民群眾來說,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頭腦中,形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和習慣,法治才能不斷釋放規則的正能量。四中全會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黨的領導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每一環節都作出了全面部署,最終落腳點就是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凸顯了法治信仰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關鍵作用,抓住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最核心問題。
法治不會自動成為信仰。培育法治信仰,關鍵要轉變人的思想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信訪不信法」,習慣於找門路、托關系、請客送禮,個中原因就在於對法治的信仰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扭轉這種現象,消除根深蒂固的特權思想、人治觀念,關鍵要靠領導幹部。只有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不違法行使權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顯,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才能引導群眾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群眾發自內心地認同法治、信仰法治,帶動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之風。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讓法治進學校、進教材,讓每個學生從小接受法治教育,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只要全社會齊心協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的種子就一定會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法治信仰必將蔚然成風。
培育法治信仰,還必須付諸法治實踐。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讓人民群眾信仰法治,就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法律能夠有效地發揮作用,切身體會到法治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在親身體會的過程中積累對法治的理性認識,從內心生發對法治的信仰。「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四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制度安排,為人民群眾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法律幫助,引導人民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參與法治實踐的途徑。讓每一個人的法律權益都得到切實保障,讓人們從每一個執法、司法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對法治的信仰自然就會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崇尚法治的社會風尚新常態必將形成。

F. 作為一名大學生,該怎樣踐行法治信仰

當「中國夢」成為一個民族的理想被屢屢提及時,許多人會思考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其實,中國夢不只是民族復興的夢想,也是每一個人對未來、對生活的期待和願望。青年的中國夢就是在一個法治社會里,能夠預期自己的未來,能夠平等地參與競爭,通過自身的勤勉奮斗,實現人生目標。
法治不僅是國家的治理方式,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公民要追求自由與平等,離不開法制的保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有效協調社會矛盾,必須依法履行職能;法治還是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志。這一切都與青年息息相關。一方面,青年要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離不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它是維護個人權益與實現理想的「護身符」;另一方面,青年是否懂法、守法,能否以法治思維推動社會進步,影響著法治社會的前景。
很多人認為這一代青年是有知識的一代,他們從小接受了較為健全的學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走向大眾。但是,通過課堂學習獲得一張文憑,並不意味著理解法律的約束力。即使是為公眾所熟知的青年精英,也難免因「不懂法」而逾越邊界,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法治的前提是知法懂法。
熟悉了法律條文,還要對法律形成真正的敬畏之心。否則,也可能出現對法律知識了如指掌,而對法律執行心存僥幸的現象。前不久,某名校法學院碩士生因瘋狂盜竊被判刑兩年半的新聞成為熱點。或許這只是偶然事件,但通過觀察此類現象,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要讓文本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規則,不光與儲備的知識有關,更與人的思維密切相聯。
法治精神其實就是一種規則意識,它拒絕「雙重標准」。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別人守規則,自己卻可以例外。比如,我們時常抱怨就業中的不公平,但在自己找工作時,不免托關系走後門;我們嘲笑「中國式過馬路」,卻時常隨著人流一起闖紅燈;當提出合理利益訴求時,我們顯得理直氣壯;自己的不當行為觸犯了他人的利益,我們又習慣沉默無聲。法律釐清了青年的行為邊界,「法無禁止即可為」確立了「為」與「不為」的規則。
公平正義是全體公民對法治社會的呼喚。權力的擴張,金錢的收買,都可能在走向社會公平的道路上製造陷阱。為公平正義掃清障礙的,正是不計較出身、不因權貴而扭曲的法治。
對青年來說,法律這一強有力的武器構建了公平競爭的環境。每一個年輕人都渴望享有自己的「黃金時代」,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財富實現夢想,而這一切如果沒有法律來兜底,是難以真正實現的。
前些年,一篇題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網文廣泛流傳,說的是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斗,才取得和大都會里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雖然故事細節令人唏噓,卻讓人看到向前進的希望。而這些年,有關 「土豪二代」等強調出身的段子越來越多,以至於有人感慨,奮鬥了18年,能坐在一起喝咖啡又能怎麼樣?這種社會結構「板結化」的苗頭,只能靠法治來協調解決。只有法律能打破權力與金錢製造的無形藩籬,讓奮斗的社會環境更加公平與包容。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氛圍的確立基於全體公民的共同努力。青年參與到法治社會的建設中,既是法治的踐行者,身體力行地扮演遵守法律的角色,也是構建法治體系的積極力量。一個法治的社會,將護佑青年實現自己的夢想,與此同時,法治精神也應該成為青年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讓我們共同信仰、遵守和捍衛法律的尊嚴。

G. 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發自內心地認同法律、信賴法律、遵守和捍衛法律。沒有精神專的法治,猶如沒屬有靈魂的人體,再剛性的法條也難免淪為擺設。一旦法治成為一種信仰,人們就會長期持續、自覺自願地遵守法律,把依法辦事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法律只有被信仰,成為堅定的信念,才能內化為人們的行為准則。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深入,我們的法律條文越來越完善,人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越來越豐富,但為什麼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中還有許多深層次的問題?為什麼法律懸空、制度空轉現象依然存在?原因就在於對法治的信仰沒有真正樹立。對於執政者來說,法治信仰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基礎。只有對法治有著發自內心的信仰,才有可能形成法治思維,才能主動、自覺和善於運用法治方式。對於一般公民來說,法治的根基在於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力量在於人民真誠的信仰。只有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的頭腦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習慣,才能源源不斷地釋放規則的正能量。

H. 法治信仰的本質是什麼

法治信仰是社會主體對法律治理現象的一種主觀把握方式,是社會主體內依法管理國家容和治理社會的經驗凝結,是社會主體在對法治現象理性認識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一種認同感、皈依感和神聖體驗,是調整社會關系進行社會秩序安排的主流意識形態。

首先,法治信仰是一種思想情感和精神寄託。信仰法治意味著法律不是與自己無關的外在強制力量,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不僅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而且是人們進行價值評價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載體。
其次,法治信仰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形式。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中,信仰處於社會意識的最高層次,統攝其他意識形態。法律不僅是一套行為規則,而且還是自由、民主、正義、安全的制度化價值體系。法治信仰的本質是對法律價值和法治功能的一種堅定不移的信任,是對法律所確立的價值目標和法治所蘊涵的功用效能的始終不渝的追求。
再次,法治信仰是社會治理的經驗凝結和理性選擇。法治信仰建立在社會交往和社會組織方面的經驗基礎上,在人類法律制定和實施的歷史活動中逐漸地轉化成一種法治文化傳統。人們對法治的信服和尊重,是人類在社會交往和社會組織方面的經驗凝結和理性選擇。

I. 什麼是法治信仰

堅定守法,守護公正

J. 如何樹立法治信仰,我們該怎麼做

答題 我不知道怎麼答。

但是說看法要想加強法制觀念 就需要擴大公民 政治權利。
對於專一個法規的屬起草 到立法 關心的人或者知道有這么回事的人 全國比例不超過10%
也就是說 公民在沒有遇到利益沖突的法規時 基本上不關心。也沒有效渠道參與。

現在除了集中制的討論之外就是網 微 的輿論風向分析。

確立法制信仰 只能是黨員的事情。
只有充分數據化民意和擴大普選 普投 政治集會權利 能讓主體有決定性力量 而不是協商性意見的時候 才有可能確定真正的信仰。 否則再漂亮也就是八股性質。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