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荒漠
『壹』 閱讀<<堅守中的胡楊>>
.①生命的高度不是用語言標榜出來的。胡楊堅守荒漠,用綠色拯救不毛之地,體現了一種生命的高尚。②胡楊的堅守是單純而智慧的,無須用言語表白,其行為是偉大而高尚的。(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①胡楊表現出了較強的對機遇識別的能力和搶抓機遇的能力。②胡楊具有搶抓機遇的速度和效率。③胡楊的葉片多姿多彩,有應對自然變化的能力。④胡楊把自己變成吸鹼的磁石,使那些怕鹼的生命得以安然生息,從而實現相生共榮的和諧發展 ①胡楊適應能力強,也懂養尊處優。②但胡楊不喜歡「跳槽」,而更習慣在大漠中堅守。③用城市的胡楊襯托荒漠之中的胡楊,從而突出胡楊的風骨和智慧。在作者看來,①胡楊雖然在大漠中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但它面對逆境和苦難卻選擇了堅守,體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偉大。②它以苦為甜,紮根不毛之地,創造大漠的繁榮,是高尚而智慧的。因而,對於胡楊,不但不必表示同情和憐憫,反而應該表示由衷的尊敬和欽佩。結合實際談談,言之成理即可。
『貳』 幾十載堅守,荒漠變沃土,下聯是什麼
上聯:幾十載堅守,荒漠變沃土
下聯:數百人操持,死地煥青春
『叄』 我們堅持植樹造林。我們使荒漠變成綠洲。有關聯詞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只要我們堅持植樹造林,就使荒漠變成綠洲。
『肆』 新疆兵團張立軍18年堅持如何讓荒漠變綠洲
初夏時節,走進張立軍的「種植王國」,當年的戈壁荒灘已是一片蔥綠,百花盛開,各色水鳥在天空飛翔,花叢中蝴蝶飛舞,儼然一幅世外桃源。
就在張立軍准備大幹一番時,國家對保健品的標准重新定位,羅布麻茶從保健品類劃歸為葯品。
因為沒有葯品生產許可證,張立軍已經生產出來的羅布麻茶產品大批量滯留在倉庫,資金周轉不靈,廠子瀕臨破產,創業之路再次陷入困境。
突如其來的打擊沒有讓張立軍泄氣,他堅信:「困難是暫時的,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漸漸沉澱下來的他開始把自己有限的資金歸攏起來,購買了枸杞、沙棘、桑樹、紅柳等耐鹼性植物,將它們一顆顆種植在揚水站大片荒漠里。
如今,他種植的枸杞、沙棘、桑樹、羅布麻成活率高達70%。
多年過去了,張立軍的投入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但三十團人都說,近年來揚水站的荒漠變綠了,生態變好了,來這里旅遊的人多了,人文氣息更濃了。每每聽到這些話,張立軍就覺得離自己的「綠色夢」距離越來越近了。
只要堅持,夢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來源:中國新聞網
『伍』 請問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林俊德將軍紮根戈壁荒漠堅守了52年將軍院士
他是一位將軍,更是一位傳奇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52年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他活了75年都默默無聞,但最近,一張他離世幾小時前與死神賽跑的照片,在網路上傳開了。他感動了整個中國!
藏身大漠為國鑄「核盾」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的一個偏僻山村。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剛上完小學就輟學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林俊德靠著政府的資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1955年,17歲的林俊德硬是打著赤腳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繫。
林俊德曾說,他這輩子有三個沒想到:上大學、做將軍、當院士。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一直到生命最後,他都和國家命運綁得很緊。
1960年,從浙大機械繫畢業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報到的第二天,所領導向林俊德交底:「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把你挑過來,就是去那裡工作。」得知自己將從事核試驗時,他激動不已,那一刻他就下定決心,把一生獻給這一偉大事業。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林俊德,從未見過沖擊波機測儀器長什麼樣。當時,既沒設備,更沒技術,他們就根據當時美國、蘇聯少數解密核試驗資料和公開刊物的常規武器試驗測量文章埋頭研究。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鮮為人知的是,當蘑菇雲還在不斷向上翻滾時,穿著防護服的科技人員,無所畏懼地向煙雲開進,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在那些義無反顧的身影中,就有林俊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總理在電話里謹慎地問:「怎麼證明是核爆?」現場指揮帳篷里頓時一片肅靜。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據,美國、英國、蘇聯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的數據……就在這時,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沖擊波的數據已拿到,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當量為2萬噸。」張愛萍激動地拍了拍林俊德的肩膀說:「你們立了大功。」
1966年,我國為首次氫彈空投爆炸做最後的准備。高空沖擊波測量難度更大。儀器要在零下60攝氏度低溫下工作,為了創造低溫環境,林俊德和同事們背著儀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攝氏度的山頂呆了一宿。林俊德新研製的高空壓力自記儀測試系統,為我國首次氫彈試驗飛機投彈安全論證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後幾年,林俊德和他的團隊吃著玉米面和榆樹葉合蒸的窩頭,喝著孔雀河裡那令人肚子發脹的水,睡著冬天寒冷夏天苦熱的地窨子……林俊德和戰友們堅守大漠,默默攻關,研製出一系列裝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核爆炸沖擊波機測體系。
1996年7月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後一次地下核實驗。從1964年到1996年,32年來,這是中國第45次核試驗,也是林俊德參加的最後一次核試驗。
他的人品如激光一樣筆直明亮
「他就像激光一樣,方向性強,能量集中,單色性好。」「他能52年堅守崗位,取得那麼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工作上。」這是林俊德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林俊德一輩子被人看作學習狂和工作狂。他這樣總結成功:抓住機遇,然後發狂地工作。即使年紀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裡,搞研究、做實驗、帶學生幾乎佔去所有時間。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在林俊德生命倒數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斷斷續續說了兩句話,「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他說自己搞核試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這兩個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實。他研究爆炸力學,一輩子都和炸葯打交道。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每次總是盡可能地離炸葯近一點。
林俊德平時說話硬,講原則,常常一句話能把人撅一個跟頭,這是很多人領教過的。他參加學術評審會,從來不收評審費,他只要材料,不要見人。不是自己主持的項目堅決不掛名。可他的學生們說,老師是一個心裡有愛的人,他戴了15年的手錶,是大學母校百年校慶時送的紀念品,他一直戴著,舊了磨手就用透明膠粘上。去世後,學生們收拾他的衣物,都潸然淚下,除了軍裝,老師竟沒有幾件像樣的便裝,兩件毛衣都還打著補丁。
另外,從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他的臨終清單:1.計算機、保密櫃清理;2.**技術(國家機密)3.家人留言4.(空)5.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可死神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5條提綱的內容沒有完全填滿,家人留言這一條完全是空白。
他分秒都在與死神賽跑,親朋好友來看他,他卻說:「我沒有時間了,看我一分鍾就夠了,其他的問我老伴兒吧。」他就這樣一直拼盡最後一絲氣力。
生命的最後10小時
林俊德是在2012年5月4日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的,從確診到死亡的27天時間里,他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十多根管子,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一下一下地挪動著滑鼠……
因為在他的電腦里,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藏在幾萬個文件夾中。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他們快要答辯了,不能耽誤孩子們畢業」。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盡快。
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惡化,生命進入倒計時。他9次請求甚至哀求醫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在家人法人幫助下,他才終於又坐在了電腦前。上午10點,已經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顫抖地對女兒說:「C盤我做完了。」
他的手開始顫得握不住滑鼠,眼睛也漸漸看不清東西,他幾次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女兒說:「眼鏡戴著呢。」這時候,很多人痛哭起來,因為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巴。最後,還是他的老伴兒說了一句:「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他則回答:「坐著休息。」
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兩個小時後,他累得再也支撐不住了。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林俊德回到了病床。幾個小時後,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這位讓羅布泊發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寧可犧牲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後時刻,林俊德從羅布泊的荒原戈壁轉戰到醫院病房這個特殊戰場,完成了一名戰士最後的沖鋒。
林俊德參與了中國全部核試驗,他的老伴兒黃建琴也參與了其中的9次。夫妻兩人藏身荒漠半個世紀,他們從不屬於家庭、不屬於彼此,只屬於民族和國家。在妻子黃建琴心中,兩人雖然相伴45年,但只有林俊德去世前住院那一陣子,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就在林俊德終於卸下擔子,閉上雙眼的那一刻,黃建琴才輕輕地對著他說:「老林,你終於屬於我了……」
「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她,請西出陽關……」這是《馬蘭謠》里的歌詞,馬蘭,是在荒漠中也能頑強生長的小花。馬蘭,也是中國保密的核工業基地(一個地圖上搜不到的地方)。對於林俊德院士來說,馬蘭是他永遠的「家」,臨終前,他用虛弱的話語再三叮囑:「死後將我埋在馬蘭。」
『陸』 假如有一天你走進沙漠遇到困難你會用,堅持不懈,等詞語,我什麼什麼等詩句名言,來鼓勵自己,克服困難,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柒』 堅守陣地2沙漠第一關怎麼通關 沙漠第一關通關攻略
第一步放好6個機槍
『捌』 包含荒漠,胡楊,戈壁,綠洲等詞的200字小作文
自古以來,都認定大漠為荒涼寂寞的象徵。然而,荒漠中的胡楊卻成為我心中最美的風景,成為我的最愛。
我熱愛它的美麗。金秋時節,金黃的胡楊層林盡染,尤為壯麗,站在塔里木大沙漠的沙丘向遠眺望,悠長的塔里木河,稀疏的金色胡楊和遼闊的沙漠盡收眼底。走進胡楊,枝條交錯有序,壯觀獨特。金黃的光暈映襯著金黃的葉片,詩畫般的葉脈清晰可見,盡顯美麗獨特。胡楊是沙漠中一副美麗的畫卷。
我熱愛它的神奇。被人們稱之為「異葉楊」的它擁有三種葉片。一顆粗壯的胡楊,離地一米以下長有枝條的話,葉子一定是柳葉的樣子,高一些就是楊樹的葉子,再高一些會有楓葉的形狀。恐怕只憑這一點在植物界中也是獨一無二了吧。美麗的它是沙漠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熱愛它的古老。據說,早在幾千萬年以前,地球上就有了它的蹤跡。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也不難找到它的傳奇。如今,它仍在西北荒漠中繁衍生息。它見證了當年絲綢之路上駝鈴的聲響,它見證了西北歷代王朝刀光劍影的飛揚,它見證了樓蘭古國的生存消亡,它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
我也熱愛它的頑強。它不畏乾旱,不畏風暴,不畏酷熱。它有粗壯的根系,為了生存它迅速發展,甚至可以將發達的根部扎入地下幾十米,來抵制風暴,獲取營養。在貧瘠的沙漠中照樣能枝繁葉茂,在惡劣環境下,依然能夠茁壯成長。頑強的它,是沙漠中不倒的豐碑。
我更熱愛它的堅守。「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它堅守沙漠三千年,擁有不變的信念。它們或成片或成林,或孑然一身,頑強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著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抗風沙,保綠州。它是綠洲的保護神,它是「沙漠衛士」,它是「沙漠脊樑」,它更是沙漠的希望。
胡楊,我熱愛你,我贊美你,你的堅貞,你的執著,你的信念,是我們永遠的榜樣,你是沙漠的脊樑,你是沙漠的英雄,你是堅強的化身,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伴我一生一世……
(如能幫到您,望您採納!!謝謝~~)
『玖』 從沙漠聯想到哪句詩
從沙漠聯想到詩
平沙萬里,詩人回顧兩個月的行程,如今宿營在廣袤無垠的沙漠之中,正巧一輪明月照在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圓人未歸,鄉思無處訴說,將士們只能夜夜品嘗蒼涼,但他們的心卻是火熱的.他們滿懷壯志豪情,只因愛家愛國,他們願意堅守邊塞,願意用無限赤誠構築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
『拾』 我在這安靜的沙漠 是什麼歌里的
歌名為《煙火里的塵埃》,正確歌詞為只有我守著安靜的沙漠。
歌名:《煙火里的塵埃》
填詞:林夕
譜曲:西樓
歌曲原唱:華晨宇
看著飛舞的塵埃 掉下來
沒人發現它存在 多自由自在
可世界都愛熱熱鬧鬧
容不下 我百無聊賴
不應該 一個人 發呆
只有我 守著安靜的沙漠
等待著花開
只有我 看著別人的快樂
竟然會感慨
就讓我 聽著天大的道理
不願意明白
有什麼 是應該 不應該
我的心裡住著一個 蒼老的小孩
如果世界聽不明白 對影子表白
是不是只有我 還在問
為什麼 明天更精彩
煙火里 找不到 童真的殘骸
只有我 守著安靜的沙漠
等待著花開
只有我 看著別人的快樂
竟然會感慨
就讓我 聽著天大的道理
不願意明白
只有我 就是我 好奇怪
還在感慨
風陣陣吹過來 為何不回來
風一去不回來 悲不悲哀
麻木得那麼快 應不應該
能不能慢下來
笑得開懷 哭得坦率
為何表情 要讓這世界安排
我就是我 我只是我
只是一場煙火散落的塵埃
風陣陣吹過來 風一去不回來
能不能慢下來
(10)堅守荒漠擴展閱讀:
《煙火里的塵埃》是華晨宇演唱歌曲,由林夕作詞,西樓譜曲,西樓、鄭楠編曲,收錄在華晨宇2014年發行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中。
2015年4月13日,獲第十五屆音樂風雲榜組委會推薦十大金曲獎。
創作背景:
華晨宇的首張專輯文案由吳夢知撰寫,所有曲目以「雷雨煙露光夢」的概念聯接,而這首歌的概念為煙。
2月,華晨宇在小樣中聽到西樓的DEMO,就覺得作者細膩的旋律線條甚至聲音都很適合自己,遂決定收錄。西樓寫的小樣不是很常規的歌,他寫的東西很跳躍,不按套路出牌。這首歌是他在2012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很灰暗低落的時候,用音樂慰藉自己有感而寫。
而這首歌的編曲鄭楠拿到這首小樣時,覺得很巧,西樓他認識,覺得華晨宇和西樓的跳躍性的思維很像。為保持原有小樣的迷幻,給西樓打電話,說過來幫我吧,西樓第二天就從外地趕到北京,和鄭楠一起做第二次編曲。
認真的西樓在華晨宇錄音錄制過程中全程堅守,還錄了和聲。這首歌沒有聽起來那麼好唱,為了達到空遠迷幻效果,華晨宇錄音錄到聲音沙啞,經歷了5次混音修改。
林夕是華晨宇參加直通春晚時的評委,對他的演唱印象深刻,受邀填詞立即答應,還看了他的很多視頻和詳細的文字介紹。
在正式錄音後,林夕根據華晨宇唱歌比較黏連的特點和編曲後的錄音版本,三易其稿,讓歌詞更接近華晨宇的內心世界。歌名《煙火里的塵埃》脫胎於華晨宇比賽中翻唱的《我》,傳承煙火的續篇。
單曲封面由攝影師范西負責,是在深夜密林中拍攝的。當片子出來後,照片里的螢火蟲,紫藍色的雨霧顏色令人驚艷,引力傳媒的key設計時,特意保留了原色調和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