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翻譯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翻譯

發布時間: 2021-03-02 06:15:52

①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之易,國小則亡邪心。這個觀點後來發展什麼措施

發展成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推恩令 。推恩令名義上是恩賜回親戚,實際目的在於答削弱藩權,以達到鞏固中央集權,從而長治久安的目的。

這句話意思:想要天下政局安定,不如多分封諸侯,從而削弱每個諸侯的實力。諸侯實力弱,就易於用道義來管束他們;諸侯國小,就不會有邪惡之心。

這句話來源於漢代賈誼的《治安策》,雖然沒有被漢文帝採納,但是被其孫子漢武帝劉徹所推行,徹底消除了劉姓諸侯的反叛隱患。

(1)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翻譯擴展閱讀:

諸侯割據勢力到了漢武帝時期,還是很強大,諸侯勢力不僅土地面積極為遼闊,而且實力雄厚,往往不聽從朝廷的調遣。

於是,主父偃就為漢武帝想到了一個計謀,那就是命令諸侯不再僅僅傳位於嫡長子,對於那些次子、庶子等也要進行分封,不論幾個兒子都要有封地,也就是「推恩令」。

推恩令實施後那些諸侯國開始不斷變小在變小,形成了無數個小國,推恩到最後,他們的實力最終大大削弱,權力再一次回到了皇帝的手裡。

② 漢文帝時政治家賈誼認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問題賈誼

很明顯這是指漢武帝時候推行的「推恩令」。
推恩令,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下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注意這個「允許」的含義,不是說你可以自己決定分不分,而是你不分,皇帝幫你分。這樣的後果就是一個大諸侯國被分為多個小諸侯國,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這樣就能鞏固中央集權了。
元朔二年( 前127),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為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武帝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為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滿意的話還請採納。

③ 古文翻譯啊~~

1 被臣屬所背叛的領導人,就是被「天」所丟棄的人

2 一是君主需要的東西充足,內二是容百姓的賦稅減少,三是鼓勵從事農業生產

3(於是越國就)果斷地行動起來,全國上下都互相勉勵。

4想要天下治理安定,不如多分封諸侯,從而削弱(每個諸侯)的實力

5 顯王身邊的人向來了解知道蘇秦,都覺得他太年輕,沒什麼才能

6 對人用刑好像唯恐不能用盡

7 在骨髓的時候,那是掌管命的神所管轄的地方,就無可奈何了。

8列舉揭露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

9范增多次給項羽使眼色

10蔣氏大為悲傷,眼淚汪汪

④ 削奪諸藩的原文及翻譯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建文帝即位,詔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帝,太祖之孫,懿文太子之子也。生十年而懿文卒,高祖年六十有五矣,御東角門,對群臣泣。翰林學士劉三吾進曰:「皇孫世適,富於春秋,正位儲極,四海繫心,皇上無過憂。」高皇曰:「善。」九月庚寅,立為皇太孫。時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一日,太孫坐東角門,召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告之曰:「諸叔各擁重兵,何以制之?」子澄以漢平七國事為對。太孫喜曰:「吾獲是謀無慮矣。」初,太祖建都金陵,去邊塞六七千里,元裔時出沒塞下,捕殺吏卒,以故命並邊諸王得專制國中,擁三護衛重兵,遣將征諸路兵,必關白親王乃發。洪武九年,五星紊度,日月相刑。

訓導葉居升應詔陳言,極論分封太侈,略曰:「日者,君之象也。月者,臣之象也。五星者,卿士庶人之象也。臣愚不知星術,姑以所聞於經、傳,並摭前世已行之得失者論之。《詩》曰:『彼月而食,則維其常。』今日刑於月,猶之可也。而日月相刑,則月敢抗於日者,臣敢抗於君矣。《傳》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國家懲宋、元孤立、宗室不競之弊,秦、晉、燕、齊、梁、楚、吳、閩諸國,各盡其地而封之,都城宮室之制,廣狹大小,亞於天子之都,賜之以甲兵衛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之地而奪之權,則起其怨,如漢之七國,晉之諸王。否則恃險爭衡,否則擁眾入朝,甚則緣間而起,防之無及也。今議者曰:『諸王皆天子親子也,皆皇太子親國也。』何不摭漢、晉之事以觀之乎?孝景皇帝,漢高帝之孫也。七國之王,皆景帝之同宗父兄弟子孫也。當時一削其地,則構兵西向。晉之諸王,皆武帝之親子孫也。易世之後,迭相擁兵,以危皇室,遂成四裔雲擾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禍患立生。援古證今,昭昭然矣。昔賈誼勸漢文帝早分諸國之地,空之以待諸王子孫,謂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無邪心。願及諸王未國之先,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里,亦以待封諸王之子孫。此制一定,然後諸王有聖賢之德行者,入為輔相,其餘世為藩輔,可以與國同休,世世無窮矣。」

太祖怒,系死獄中,後無敢言者。至是,太祖崩,遺詔曰:「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任於世,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專志有益於民。奈何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智,好善惡惡,不及多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懼,慮恐不終。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炇,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輔佑,以福吾民。葬祭之儀,一如漢文帝勿異。布告天下,使知朕意。孝陵山俱因其故,勿改。諸王臨國中,無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辛卯,皇太孫即皇帝位。葬孝陵。援遺詔止諸王會葬。詔下,諸王不悅,謂此齊尚書疏間也。

六月,戶部侍郎卓敬密奏裁抑宗藩,疏入,不報。於是燕、周、齊、湘、代、岷諸王頗相煽動,有流言聞於朝。帝患之,謀諸齊泰。泰與黃子澄首建削奪議,乃以事屬泰、子澄。一日罷朝,召子澄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對曰:「不敢忘。」子澄退,與齊泰謀之。泰曰:「燕握重兵,且素有大志,當先削之。」子澄曰:「不然。燕預備久,卒難圖。宜先取周,剪燕手足,即燕可圖矣。」乃命曹國公李景隆調兵猝至河南圍之,執周王及其世子妃嬪送京師,削爵為庶人,遷之雲南。

冬十一月,代王居藩,有貪虐狀,方孝孺請以德化道之。帝遣之入蜀,使與蜀王居,時蜀王素以賢聞故也。

十二月,前軍都督府斷事高巍上書論時政曰:「我高皇帝上法三代之公,下洗嬴秦之陋,封建諸王,凡以護中國,屏四裔,為聖子神孫計至遠也。夫何地大兵強,易以生亂。今諸藩驕逸違制,不削則廢法,削之則傷恩。賈誼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臣愚謂今宜師其意,勿施晁錯削奪之策。效主父偃推恩之令,西北諸王子弟分封於東南,東南諸王子弟分封於西北,小其地,大其城,以分其力。如此,則藩王之權不削自弱矣。臣又願陛下益隆親親之禮,歲時伏臘,使問不絕。賢如河間、東平者,下詔褒賞,不法如淮南、濟北者,始犯則容,再犯則赦,三犯而不改,則告廟削地而廢處之,寧有不服順者哉!」上嘉之,然不能用。

建文元年春二月,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更定官制。夏四月,人告岷王梗不法事,削其護衛,誅其導惡指揮宗麟,廢為庶人。又以湘王柏偽造鈔及擅殺人,降敕切責,仍遣使以兵迫執之。湘王曰:「吾聞前代大臣下吏,多自引決。身高皇帝子,南面為王,豈能辱仆隸手求生活乎!」遂闔宮自焚死。又以人告齊王榑陰事,詔至京,廢為庶人,拘系之。幽代王桂於大同,廢為庶人。未幾,靖難兵起。

谷應泰曰:

聞之《周南》始化,二公分陝,及其東遷,晉、鄭焉依,以故眾建諸侯,分王子弟,屏藩天室,拱衛京師,勢綦重也。高皇帝大寶既定,剪桐論封。燕王居北平,代王居代郡,寧王居大寧,棋布星羅,屹然玄社。揣其深謀,不特維城之盤石,抑亦北門之鎖鑰耳。惟是並州警備,多蓄重兵,馬邑防秋,得專節制,鄭京城實危庄公,晉曲沃實弒孝侯,大都耦國,禍之本也。又況奏、晉四府,湘、岷六藩,莫不帝制自為,偃蹇坐大,藉神明之胄,挾肺腑之尊,《揚水》以粼粼而興,周道以親親而弱,變所從來,非無故矣。況乎沖齡御極,主少國疑,強宗亂家,視同赧、獻。斯時賈生抱哭,即召吳、楚之兵,主父設謀,便啟晉陽之甲,將使三家盡分公室,餘地悉入廩延,正所謂養虎貽患,畜必潰者也。故論者以建文之失,在於削諸藩。而予則以諸藩者,削亦反,不削亦反。論者又以建文之失,在於削強藩。而予則以不削強藩者,燕王最強最先反,寧王次強必次反。母怪齊泰、黃子澄輩,拊膺厝火,握手閣門,次第芟除,計安宗社。然而忠則竭矣,算亦稍拙焉!考其時,周王、岷王都被掩捕,齊藩、代藩並皆幽廢,寧邸護衛見削,湘王闔宮自焚,數月之內,大獄屢興,案驗未明,葛藟不芘,必有托蒼天以報仇,生皇家而勿願者。況又中涓入燕,逮系官屬,幾於十王並戮,七國行誅,釁起兵端,非無口實矣。

以予論之,方太祖小祥之時,正諸藩遣子之日,宜於大內置百孫院,因而留之,仍擇名臣傅之禮義,四小侯就學於漢,即長安君入質於齊也。而又分命洪武舊勛,以撫綏為名,開閫通州,分屯河、濟,仿亞夫之堅壁,立辛毗於軍門。仍賜溫綸,躬行德化,梁王罪狀,咸悉燒除,吳王不臣,錫之幾杖,則天潢諸嗣,逆節雖萌,反形猶戢。而稍俟諸子弟年各冠婚,即以尺一之詔分裂其地。國小則永無邪心,內割則未遑外事,天下亂絲,可徐理而解也。獨奈何葉居升之奏被譴於高皇,而方孝孺之謀不行於嗣主。比齊、黃輩分道徵兵,直出無策,而石頭被詔,激變蘇峻,江陵蒙討,逼反桓玄,謀之不臧,誰執其咎哉!逮至燕兵南下,建業合闈,而谷、橞獻門,安、楹首附,周、齊列藩,以次復爵,同惡相保,理固然也。獨是蜀王之賢,無與興廢之謀,超然評論之外,雖河間之書集博士而畢讀,東平之樹望咸陽而俱靡,何以加焉。

⑤ 尋以決事不稱旨,當罪。 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曉以禍福,感之親親之誼。 翻譯!!!

尋以決事不稱旨,當罪。
翻譯:不久因決事不合旨意,判罪。
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翻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過於多封一些諸侯,並減弱每個諸侯國的力量。
曉以禍福,感之親親之誼。
翻譯:講明禍福關系,用對親人般親愛的舉動方式來感動他們。

⑥ 幫忙翻譯一下 翻譯成白話文!

想要天下的治理安順,不如多封諸侯而降低他們的勢力。勢力弱就容易使諸侯內們仁義,諸侯國小邪心就沒有了容。掌握天下的形勢,如同身體使喚手臂,手臂使喚手指,沒有不依從控制的。諸侯國的君王,不敢有二心,就如同車輪的輻條和輪軸一同前進,聽命於天子。就是百姓,都感覺得到天下的安寧,因此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聖明。分割土地確定製式,讓齊地、趙地、楚地各分成若干個小國,使悼王、幽王、元王的子孫,全都按照次序接受祖先封地的一部分,封地分完為止。至於燕地、梁地等其它國都是這樣。

⑦ 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翻譯 急求!

想要國家治理安定,不如廣泛地與諸侯結交從而削弱他的力量。

⑧ 詠賈誼 翻譯成白話文

【原詩】:賈詠誼
作者:毛澤東
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
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台。
雄英無計傾聖主,高節終竟受疑猜。
千古同情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
【翻譯】:賈誼年少有才,豪爽灑脫,是國家的棟梁之才。但是壯志難酬真是讓人覺得悲哀。
胸中有錦綉文章,治國策略好像統軍韜略。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建立眾多的諸侯國。
但是這樣一個人英雄人物不但沒有讓君王欽佩,他的高潔大義反而被君主猜忌。
後代的人民都很同情這個被貶嫡為長沙王太傅,只留下他再度步上屈原的後塵。
【賈誼】:賈誼,公元前200~前168,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河南洛陽人。文帝即位後,因吳公的推薦,任為博士,掌文獻典籍。其時,賈誼不過 20 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但以見識和議論,贏得博士中年長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視,不到一年,被擢升為太中大夫。朝廷上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進行。賈誼的才華和文帝對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滿。他們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流言,動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結果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後人稱賈誼為賈長沙、賈太傅。
【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被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