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堅守
『壹』 在學前教育機構教育工作中應堅持哪些
一、家庭教育對兒童個體成長發育的作用
兒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奠基的作用。人在七歲前,習慣、語言、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打下了基礎,基礎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難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雖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父母也不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家庭教育的任務和內容卻包括很多方面。在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父母需要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穿衣、刷牙、洗臉、飯前洗手、午間睡覺、吃飯定時定量等等。還要讓孩子玩游戲、鍛煉身體,並創造條件讓他們畫圖、剪圖、穿珠、澆花、玩沙(泥)等,絕不能恐嚇或隨便打罵。
在品德教育方面,陳先生指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育孩子有同情心
3、教育孩子對人有禮貌
4、教育孩子尊重別人和別人的勞動
5、教育孩子要誠實
6、教育孩子不可強橫霸道
7、教育孩子適當參加家務勞動
8、教育孩子愛父母、愛別人
在智育方面,陳鶴琴不主張讓孩子過早的讀書寫字,而是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條件,增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感性認識,豐富其生活常識,開闊眼界,激發求知慾望等,並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1、豐富孩子的生活常識,增進生活經驗。
2、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勵孩子的好問精神,激發求知慾望。
4、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條件和環境,激發閱讀的興趣。
三、家庭教育的原則
1、正面教育
要對孩子多鼓勵,多誇獎,少責罵或毆打。
2、以身作則
兒童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3、及早施教
幼兒的可塑性很大,及早給予良好的教育,可使孩子受益終身,反之則會給以後的教育帶來困難。
4、嚴格要求
父母可以愛孩子,但不能溺愛、遷就和放任。
5、教養態度一致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教育態度要一致,應該制定一個教育規劃,雙方共同實施。
6、寬嚴適度
過於嚴格和過於寬容都不利於孩子的發展,父母應認真把握合適的尺度。
7、責罰慎重
孩子有過失,父母可以對其進行責罰。但必須弄清原由。尤其是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面責罰孩子。不要在早上或晚上責罰孩子,不要遷怒於孩子。最好不要打罵孩子。
『貳』 中國教育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四個服務指哪四個
1、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
教育為誰服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其他一切問題都不可能解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其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就是人民當家作主。
2、必須堅持「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
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統一的,實現人民利益的過程同黨治國理政的過程也是內在統一的。
3、必須堅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造就和發展了當代中國教育,正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快速發展,才使我國教育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4、必須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特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當代中國的主旋律。我們正在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來實現的。
(2)教育應堅守擴展閱讀:
「四個服務」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們內在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全過程,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大力強化和培育「四個服務」意識,使高等教育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
『叄』 學習教育要堅持哪些原則
根據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基礎教育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目前我國教育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循序漸進的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教育工作要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進行,系統地、有步驟地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品德和發展他們的智力,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按教學大綱(或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的系統進行教育
3、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
2、要從學生原有的水平出發,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進行教育
4、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
二、鞏固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持久地儲存在記憶中,當需要運用時,能及時准確地再現出來。同時要求教師反復抓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學生不斷地進行道德實踐,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和深刻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2、根據遺忘的規律,系統地組織學生復習,同遺忘作斗爭
4、教會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養成學生善於記憶的習慣
3、注意對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查與評價,並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三、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正確的科學的知識、觀念來武裝學生,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並要求教育方法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從而提高教育效果,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保證教育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
3、努力提高教育的藝術性
2、在傳授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首先要重視知識、觀念的傳授,在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過程中去理解掌握知識、觀念,並把所掌握的知識、觀念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從而逐步養成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並聯系實際進行傳授
2、加強教學的實踐性環節,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於實際的能力
3、要教育學生懂得理論來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重要的標準的道理
4、要注意補充鄉土教材,聯系當地實際
五、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和調動學生的觀察、感知、記憶、思維和想像等智力活動的心理因素,而且要培養和調動學生的興趣、情感、理想、信念、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活動的心理因素。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調劑,從而有效地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根據學生認識活動的規律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智力
2、注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協調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創造力
3、教師要注意培養和發揮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質
六、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起領導和組織的作用,牢記教育目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同時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明確學習任務,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要始終銘記自己的教育目的觀,對教育工作要有周密地計劃和安排
2、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發揚教學民主,做到教學相長
七、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既要向學生提出合理的、嚴格的教育要求,又要熱愛學生,尊重和信任學生。把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有機的結合起來。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尊重、信任學生
2、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提出適當、明確、有序、有恆的教育要求
3、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觀察、監督,及時、恰當地進行表揚與批評
八、通過集體進行教育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面向整個集體,依靠集體,通過集體進行教育,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和教師集體在教育中的作用。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集體,教育學生個體。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教師要面向整個集體,注意培養集體理想的知識、能力結構
2、培養良好的集體學習的風氣,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
3、要充分發揮教師集體和學生幹部的教育作用
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九、因材施教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一方面,教育的深度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教育必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品格、才能和稟賦得到充分的健康的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了解學生,並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教育
2、注意發現和培養「天才兒童」以及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3、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對待「差生」
4、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使其朝著最有利的方向發展
十、教育影響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必須調動、協調校內外一切積極的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施加連續性和一致性的教育影響,以促進學生身心連續不斷的全面的和諧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校內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保持一致
2、不同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要前後連貫、上下銜接
3、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一致
『肆』 社會教育應堅持什麼和生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a、該領域的價值取向
b、教師該做什麼、怎麼做
c、該領域應當注意的普遍性29、社會教育應堅持
和生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30、健康教育的本質是
31、,
『伍』 社會教育應堅持()和生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生活教育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是社會教育的有力補充。
『陸』 社會教育應堅持什麼和社會教育的原則和方式
第一節: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指導的原則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
使學生學會用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的基本原則對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教學重點:
正面教育原
求採納
『柒』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要做到哪五個堅持
一要堅持把活動總要求作為重要遵循,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
二要堅內持把整風精神作為重要容保障,著力在真查真改上下功夫。
三要堅持把領導帶頭作為重要方法,充分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四要堅持把開門搞活動作為重要途徑,有序組織群眾參與
五要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重要措施,健全完善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
『捌』 教育所要堅持的理念是什麼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界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一個本土化概念。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或教育價值觀念,其初衷在於糾偏:糾正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之偏,糾大學教育過分專業化之偏。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討論,教育理論界對素質教育、素質的內涵和特徵等問題已達成了一些共識。學者們認識到素質教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發展的體系,沒有也不應該有固定不變的模式。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徵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是促進學生有效成長的教育。素質的內涵具有時代的特徵,不同的時代要求不同的素質。
那麼,何謂素質教育呢?文輔相認為,素質教育是利用遺傳與環境的積極影響,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諧地發展,促進人類文化向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從而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關於素質這一概念,心理學與教育學有著不同的解釋。心理學認為,素質是由遺傳或先天因素決定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特點,對一個人的心理發展有重要作用。教育理論界的許多學者認為,素質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素質既包括先天遺傳特徵,又包括後天習得的素養。素質著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品質。
至於素質的特徵,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內潛性。素質是人的潛能,不但遺傳素質是與生俱來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也必須內化為人身心組織中的穩定因素才能視為素質的形成。人的素質的外化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方能實現。
(2)整體性。素質結構中的各種因素可以處於不同的水平或層次,這些因素統一在一個人身上,存在於一個統一的結構之中,整體的水平取決於因素的水平及要素間結構的整合。人的素質雖然是一個整體,但是構成素質整體的各因素也可以區分為不同層次,並得到測量。
(3)穩定性與發展性。素質一經形成,就具有比較穩定的性質,並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當然這種穩定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人的素質和一定社會的科學技術、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程度相聯系,是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時期,對素質的要求不同。另外,個體的素質也是發展的。
(4)社會評價性。人的素質具有優劣好壞之分,素質教育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優良素質,這些優良的素質可以得到客觀的測量。
此外,也有學者從辯證統一的角度對素質的特點作了劃分,如遺傳性與習得性的統一,相對穩定性與發展變化性的辯證統一,內在性與現實性的辯證統一,個體性與群體性的辯證統一,等等。
關於素質的結構,學者們有不同的意見,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二分法,認為人的素質包括生理(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三層次說,認為人的素質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五成分說,按照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劃分,將人的素質相應地劃分為品德素質、智能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或者將素質分為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
這些分類雖然繁簡不同,它們在本質上基本一致。不管怎樣分,心理素質都是人的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居於社會文化素質和生理素質之間,起中介作用。應該注意到,對素質結構的探討,不能純粹從抽象的邏輯出發,應堅持實用性、可行性與邏輯准確性的結合。
對於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研究應與素質和素質教育的研究聯系起來。如果不將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研究放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上,心理素質結構的研究就沒有必要。這種研究實際上反映了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結合,是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中所提出問題的回應。至於大學生的素質,我們認為主要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科學素質和專業素質。
二、心理素質結構建構的理論依據
大腦是學生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後天的環境、學習和訓練對腦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教育是以人為對象、以人的發展為目標的。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需要以學生腦的生長、發育與開發為中介;而且腦的發展也是人的發展的根本目標之一。人腦經過長期進化,其結構極其復雜和精細。遺傳因素雖然決定著大腦發育的總方向和主要輪廓框架,但是大腦神經系統的精細結構和功能特性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因素。換句話說,人腦之所以發育成為人腦而不是動物的腦,這是遺傳決定的;但是,究竟發展成什麼樣的人腦,是優秀的大腦還是平庸的大腦?這與後天的環境因素、營養條件、教育方式、學習訓練乃至社會文化背景都有關系。嬰兒出生時,腦內絕大多數神經細胞已基本形成,但還沒有發育完善。神經細胞的突起和突觸連接以及微小神經環路的建立在後天發育過程中有非常大的變化,甚至在人的一生中都會進行修飾。也就是說,人腦在一生中都有可塑性,腦的微細結構和功能特性都在變化。但是,在出生後至7、8歲這一段時間特別敏感,其可塑性最大。就素質教育而言,豐富的感官刺激,學校的各類教育和訓練、家庭教育、社會文化等的影響,通過兒童生理素質,特別是大腦這一物質基礎,發展成為人的各種心理品質。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結構的建構應重視運用大腦發育的規律,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發展。
人的畢生心理發展的規律,特別是人的心理發展的敏感期(關鍵期),以及心理品質發展的先後順序和發展速度是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結構建構的理論基礎。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再到衰老直至死亡,其心理品質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7—23歲之間,屬於成年初期(或稱青年晚期,從18—35歲)。在這一階段,其思維方式由青少年時期的形式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發展;特別是在23—40歲之間,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元認知也有進一步的發展。雖然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已基本形成,但在大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我同一性得到確立,進而促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趨於穩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為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建構奠定了理論基礎。
維果斯基關於教學與發展(特別是智力發展)關系的思想,對於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結構的建構具有指導意義。維果斯基認為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教學的最佳效果產生在「最近發展區」,適時輔導學生是教學的不二法門。維果斯基關於教學與智力發展的思想,可以合理地擴展到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各個方面。
心理學研究不同層次或水平的區分對心理素質結構的建構具有參考價值。對心理現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區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在社會關系的體系中研究人的發展,這些主要是社會心理學的內容,與社會科學交叉。第二個層次,研究個性的結構,如需要與動機、能力與態度的動力過程、行為的結構和動力過程、調節機制等。第三個層次,研究從感知覺到思維情緒等心理過程。第四個層次,研究心理過程的生理機制。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建構主要與上述第二個層次的研究有關。
『玖』 為什麼在教育中要堅持有
著名作家馬原有了孩子,復旦大學一個教授就對馬原說:「如果我要教育孩子,我就讓孩子學壞。孩子一旦不遵守規則,那麼,一切束縛都將不存在。孩子很可能輕易的就能突破瓶頸和障礙,獲得巨大成功。」 馬原沒敢去試一試。據說,後來那個教授有了孩子,也沒有一試;但,這個驚人的想法,讓馬原極為欣賞,並且覺有大有哲理。人,往往不是缺乏文化,而是戰勝不了文化。
我在想,如果鄔校長能夠再執教一輪小學,憑著她的智慧和靈性,她一定能夠從這個逆循環的特例中,感悟出更多的東西。可是,這個願望最終沒有實現。鄔校長說,她教書的時候,是一個點子特別多的人,做校長也是如此。她把她的奇思妙想全都變成了真實,作為校長,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嗎?夢想全部照進現實,童話里的小公主走了出來。親手澆灌的花,在時光和歲月里成長,鮮活,鮮艷,美麗動人。這就是深外分校成長的經歷。
我去的那一天,學校邀請我參加了她們的一個周末生活會。曉莉的構思是,周末回家之前,大家聚在一起,回顧一周校園要聞,跳一跳,笑一笑,洗去一周的疲憊,把笑容帶回家,把成功帶回家,把驚喜帶回家,把快樂帶回家。那一周正好是紀念雷鋒的日子,鄔校長和所有班主任戴上紅領巾,合唱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
掌聲,歡呼聲,尖叫聲,此起彼伏,山呼海嘯……學生盡情表達對校長和老師的喜愛。
然後是一周要聞回顧。我本以為是國家要聞,後來才發現是學校要聞,是校園電視台製作的節目。有模有樣,有板有眼,最好玩的是,它不是哪一兩個人的舞台,是所有學生展示的平台。每周選出的主持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在努力製作出自己的新聞片。
那天回顧的要聞有:教工籃球會,學校教學大比武。學生采訪報道了有關人士,准確深入地傳達了這兩次活動的精神。同時,還別出心裁的插播了第一個華裔橄欖球運動員——王凱。和姚明一道被奧巴馬邀請去白宮做客的小夥子,並且用一個短片介紹了橄欖球這項運動,不折不扣是一道大餐。然後是一周校園之星,學習之星,德育之星的評獎。每個走上場的孩子,都是校園明星。最後是給老師頒獎,禮堂里到處都是學生震耳欲聾的助威聲。我想,在這樣的歡呼聲中,老師肯定收獲了成功,收獲了喜悅。老師也把快樂和收獲帶回家了。
校園,家園,樂園,這是鄔校長的追求;辦一所最溫暖的學校,這是鄔校長的理想。在我眼裡,這些都已經實現了。在她辦公室里,鄔校長還給我們聽了她女兒製作的單曲。遠在美國的孩子,歌聲里有著深遠的記憶和憂傷,讓人想起了草原,黃土地,敦煌,雅魯藏布江,還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曉莉還趁女兒不注意,把女兒隔洋視頻都錄制下來了,她一遍遍放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小姑娘唱歌的樣子,感到了暖暖的溫情。
曉莉遺憾的告訴我們,女兒小時候愛好很多,但只有鋼琴和手風琴這兩個愛好堅持下來了。現在,她做志願者,經常有機會和美國的頂尖音樂人合作。哪怕只是現場感受一下,意義都非同凡響。林語堂說,閱讀經典,看懂看不懂,都有收獲。曉莉說,將來自己女兒,要想在美國立足,獲得好的發展。很可能憑借的不是她的專業,而是她當初所堅持的這些愛好。這些愛好成了她的核心競爭力。堅持,這個字眼不斷出現。成了我們那次聊天的焦點。
當堅持一直在持續,不僅堅持的對象保留下來了,同時被保留下來的,還有堅持本身。我們不僅堅持了我們該堅持的東西,我們還學會了一項最重要的素質——堅持。
正如美國的杜威所說,民主不僅是教育的條件,還是教育本身。堅持不僅是成功的要件,還是成功本身。曉莉身上最難得的,就是她的堅持。因為堅持,年輕的學校,積累了豐厚的教育資源;因為堅持,短短的時間,形成了良好的濃郁的文化。
曉莉的「愛的叮嚀」就堅持了整整九年。九年,放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一個校長,每天給孩子們講一個故事,或是道德教育,或是人生提醒,或是幸福感召,或是經驗分享,卻實實在在是一次道德長跑。在曉莉去美國進修的一個月時間里,每天她都要早早錄制好節目,給孩子們發回來。在孩子在校的每一天,校長媽媽愛的叮嚀,就永遠不要中斷。
我想,將來,有一天,孩子們離開了校園,離開了家園,離開了樂園,但,孩子們在校園里留下了最珍貴的東西,同時,他們還都帶走了校長媽媽的愛。這些叮嚀,將伴隨著他們一生,或平凡,或轟轟烈烈,但,那又有什麼關系呢?重要的是,他們堅持了他們的熱愛,他們付出了他們的努力,他們就是一個高貴的人。當然,任何時候,他們都不會忘記校長媽媽的叮嚀,叮嚀的名本質,就是愛。那一天,在周會的現場,我看見了一個孩子。有點木訥,口齒不清,在急切地尋找校長媽媽,還有看望他所有的老師。曉莉後來偷偷告訴我,這個孩子,性格極為內向。但在校三年,升旗和降旗都由他負責。每當下雨,他就將紅旗降下,收好。他用三年的時間,堅持了他的職責,並且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紅旗。風雨無阻,一以貫之,並且因為這種堅持的品質,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走在溫暖的校園中,我的心被一種滿滿的感動充溢著。也許,在我們找到教育的本質之前,堅持,就是教育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