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守18億畝耕地
A. 《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到2010年和2020年,全國耕地應分別保持在18.1
1、A 2、D 3、A |
B. 為什麼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嚴峻的耕地保護形勢決定了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近年來又出台了強化對耕地保護的政策。雖然近年來非農建設佔用耕地規模逐步下降,城鎮和園區等各類建設大量圈佔土地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口眾多、人地關系緊張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耕地保護的利益補償等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尚欠缺。 我國人均耕地少,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需要大力加強對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而現實中耕地保護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優質耕地流失速度驚人。而且我國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只有2億畝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態脆弱地區,制約了我國耕地資源補充的能力。 同時,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佔用部分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也將需要調整一些耕地。今後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C. 國務院「用最嚴格的措施來守住 18 億畝耕地紅線」這一決策的合理性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日前致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強調,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目標,既是國土資源部和國家土地督察機構的神聖職責和艱巨任務,也是地方各級政府的神聖職責和艱巨任務,是共同的責任。他希望,國土資源部、國家土地督察機構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努力,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在信中,徐紹史對土地督察制度實施兩年來,各地對土地督察工作給予的理解、支持和協助表示感謝。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將堅決按照國土資源部和國家土地總督察的要求,以落實耕地保護共同責任為核心,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土地管理。按照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認真做好本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確保國務院下達本地區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任務落到實處。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嚴格執行修編後的規劃,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堅決守住耕地和基本農田紅線。經有關部門科學測算,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考慮到我國的人均消耗糧食量、耕地質量,以及平均畝產等要素,要保障糧食安全,18億畝是底線。目前,全國的耕地保有量約為18.27億畝,全國每年糧食播種面積大概在15億畝多,但考慮到防禦重大災害和戰爭等意外必須留住的彈性空間,考慮到我國統計中的不準確之處,所以要保18億畝。更重要的是,我國近年來耕地光喊保護,其實沒保住,耕地在各方利益驅使下急劇減少,如果不以18億為底線,到時候連15億都保不了。雖然15億畝剛好夠用,可是萬一來個大洪水或大地震大旱災大火災什麼的,一點彈性沒有,國家的糧食安全就完全沒有保障。一句話,不保證18億畝耕地,國家的糧食安全就無法保障,國家就萬分脆弱。 11月15日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近年來又出台了強化對耕地保護的政策。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嚴峻的耕地保護形勢決定了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決定》明確提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我國人均耕地少,2007年人均耕地面積為1.38畝,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現實中耕地保護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優質耕地流失速度驚人,國家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到2010年和2020年,我國人口總量預期將分別達到13.6億和14.5億,2033年前後達到高峰值15億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需要大力加強對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同時,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佔用部分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也將需要調整一些耕地。
根據國務院批准實施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規劃期內努力實現以下土地利用目標: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全國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別保持在12120萬公頃(18.18億畝)和12033.33萬公頃(18.05億畝)。規劃期內,確保10400萬公頃(15.6億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決定》提出,實現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政策目標,必須強化用途管制,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第一,層層落實責任。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應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負總責。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金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耕地保護資料庫,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資料庫系統的互連互通和數據的網路傳輸。第二,強化耕地佔補平衡的法定責任。按照《決定》提出的「耕地實行先補後占,不得跨省區市進行占補平衡」精神,各縣(市)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應立足於本行政轄區內補充耕地,本行政轄區內確實難以補充耕地的,可由省級國土資源部門統籌安排,在省域內進行,但必須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落實好建設用地項目補充耕地與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掛鉤、補充耕地儲備庫和台賬管理等制度;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年度計劃指標分配時,應充分考慮當地耕地後備資源狀況、補充耕地潛力等因素;要防止和杜絕只佔不補、先佔後補、佔多補少、占優補劣的現象發生。大力推進整理復墾開發。第三,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決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保護,不得佔用。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重、基本農田保護數量多的糧食主產區,國家探索建立補償機制。加大中低產田的改造力度,提高耕地質量。
D.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目的和意義
保證中國人自給自足能吃飽飯,政策是好的,但是地方欺騙中央,遷村並點騰出來的土地都被有權有勢的人糟蹋了,根本就沒有恢復耕地。
E. 談談國家提出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基於我國怎樣的國情
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中國房價高漲的罪魁禍首。要降低房價就是要加大樓市的供給,首要就是加強土地的供給。我認為應當廢除18億畝耕地紅線,因為為了保證18億畝耕地,導致房地產市場開發土地的供應不足,是中國房價高漲的罪魁禍首。廢除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不會引起糧食危機的,即使未來會發生了糧食危機,最大的原因是沒有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而不是18億畝耕地紅線被突破。即使未來某年發生糧食危機,國家擴大糧食進口,全世界首選餓死的是出不起高價錢的非洲,中東人,東南亞人。絕非中國人。況且現在中國糧食價格約為國際糧食價格的兩倍,即使糧食價格漲三倍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能接受房子要賺10輩子的錢才能買的起。依賴進口解決我國近14億人民的基本糧食問題,即現實也安全。糧食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中國在2020年後是高收入國家,現在我國糧食價格是國際價格的約兩倍。即使那一天,發生糧食危機,國際糧價漲10倍(相當於我國價格漲5倍)我國也可以承受,糧食價格漲10倍後,落後國家(非洲,中東,東南亞,南美洲)原來進口的糧食的市場份額都可以被我國買到,況且他們沒有計劃生育,一個家庭生10個小孩,養不起餓死也是活該
F.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最早是何時提出的
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18億畝耕地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G. 「18億畝耕地紅線」的來歷
18億畝耕地紅線的由來可以分為三部分:18億畝耕地紅線是如何劃定的、守不住18億畝耕地紅線將會怎樣、經濟發展必須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
18億畝耕地紅線是如何劃定的:
(1)中國素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說法,國土面積看起來不小,其實可以耕種的土地卻不多,所以國家明確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長期奉行,為保證十幾億人能有飯吃,更是劃定了18億畝耕地,以最嚴格的方式加以保護。這18億畝耕地誰也不能改做他用,是高壓線,誰也不能碰。這就是18億畝耕地紅線的來歷。
(2)中國目前有14億左右的人口,以18億畝為底線的話,人均耕地是1.2畝多,中國目前的糧食平均畝產是320公斤左右,按此計算,1.2畝人均耕地的糧食平均產量就是380公斤左右。研究表明,人均糧食370公斤是一個明顯的界限,達到這個水平,就能夠基本滿足目前的食品消費需要。可見18億畝實在是中國現階段耕地保有量的下限。少於此,則糧食安全要出問題。盡管隨著耕作技術的提高、種子的不斷改良等因素,糧食單產可望有所提高,但同時,人口的總量也會繼續增長,糧食單產的提高將被人口的增長抵消,糧食安全始終不容樂觀,所以18億畝的紅線斷不可破。這既是保護耕地的高壓線,也是糧食安全的警戒線,必須嚴防死守。
守不住18億畝耕地紅線將會怎樣:
(1)毫無疑問,這條紅線一旦破除,大量的耕地必將迅速被強勢的資本圈佔,國內的糧食生產將不能自給。就是說,糧食不夠吃了。怎麼辦?當然只有進口糧食一條路。某些人質疑紅線的理由也正在此,糧食不夠吃可以進口嘛,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又便宜質量又好,靠市場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2)果真如此嗎?我們知道,要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國際市場上有糧食可買,第二,中國人手裡有足夠買糧食的錢。
(3)在第一個條件下,如果發生世界性的糧荒,沒有人賣糧食怎麼辦?或者雖然國際市場上有糧食,但人家為了遏制中國、制裁中國,卡中國的脖子,就是不買給中國,怎麼辦?或者進而提出種種不合理的甚至屈辱的條件,怎麼辦?難道要中國為討口飯吃而屈膝洋大人?眾所周知,國際糧食市場的最大賣家是美國,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以美國之戰略目標和一貫作風,這樣的事是完成可能發生的;在第二種條件下,不要以為中國目前有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可高枕無憂,一旦美元崩潰,則這筆錢將極大縮水。或者出現像國際原油市場的情況,中國買什麼,什麼價格就暴漲,中國還真敢說自己買得起糧食嗎?再說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買糧食吃,這是可以想像的嗎?
(4)「民以食為天」,目前我國僅存的18億畝耕地「口糧田」。 「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保護耕地的闡述,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耕地是我們的命根,我們要盡可能為子孫後代多留下一點耕地,千萬不要讓子孫後代因為無地可耕而罵老祖宗。
經濟發展必須堅守耕地紅線不動搖:
(1)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經濟發展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必須要有一定的土地作保障,為此佔用一些耕地難以避免。與此同時,地少人多的基本國情,又使保護耕地始終是我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18億畝耕地的紅線必須堅守。
(2)目前,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中,房地產、汽車引人注目。房和車在居民消費結構中舉足輕重,標志著我國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然而,這種轉變有一個明顯的「中國特性」,那就是14億人口的糧食需要只能以自給自足為主,不可能通過國際分工使「衣食溫飽」問題消融在「住行小康」里。多年的實踐證明,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多麼具有遠見卓識!
(3)社會生活再現代化,人類攝入能量的方式都沒法變,中國14億人口要吃飯的現實不會變。今後,我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這就決定了以住和行為代表的非農業用地也將長期受制於「緊平衡」。對這一點,全社會都應有足夠的認識。
(4)今年的全國土地日,國土資源部確定:「土地與轉變發展方式——依法管地集約用地」的主題,用意是希望每個人意識到,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土地是有限的,要想科學發展,必須依法管地、集約用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5)「厚德載物」的中華大地,正承載著亘古未有的發展壓力。18億畝耕地,既是劃在當代中國人衣食與住行間的一道紅線,也是劃在今人消費與後人生存間的一道紅線。除了堅守這道紅線,我們別無選擇。
H. 為什麼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嚴峻的耕地保護形勢決定了必須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格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近年來又出台了強化對耕地保護的政策。雖然近年來非農建設佔用耕地規模逐步下降,城鎮和園區等各類建設大量圈佔土地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口眾多、人地關系緊張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耕地保護的利益補償等長效機制還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對耕地保護的積極性尚欠缺。
我國人均耕地少,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耕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需要大力加強對具有生態功能的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而現實中耕地保護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優質耕地流失速度驚人。而且我國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只有2億畝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態脆弱地區,制約了我國耕地資源補充的能力。
同時,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將不可避免地佔用部分耕地,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也將需要調整一些耕地。今後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農用地特別是耕地保護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I.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要確保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讀「部
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進行多樣化的開發利用.然而,我國各類土地資源在土地資源總量中所佔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積較廣,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佔比重相對偏小.
故選:A.
J. 請談一談「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對我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有何意義。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水平還很低,我國從自古以來重視農業的發展,將農業視為第一產業,將農業發展視為重中之重。「守住18億畝耕地」,在意義上不止是強調農業對於我國的重要性,更是表達了中國政府對小農經濟的發展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決心,而且在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也表達出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與人為本的思想。對全面促進小康社會,具有根本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