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責變遷
㈠ 教師的職責主要有哪些方面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師德。所以教師的職責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
㈡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什麼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書育人的具體內容: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2)教師職責變遷擴展閱讀:
教師的義務: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㈢ 教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教師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可歸納為:
(1)傳播和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使之延續與發展;
(2)依據教育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特點,通過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體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3)宣傳社會思想,發展與創造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4)廣泛為社會服務。
(3)教師職責變遷擴展閱讀:
《教師法》第八條對教師義務作了規定,共有六個方面:
(一)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二)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三)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四)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五)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六)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㈣ 教師從古到今的職責
教師工作職責
一、教師應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對學生全面負責,對全體學生負責,愛生育人。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二、教師應遵循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的要求和所任課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包括班主任工作計劃)。填寫好《教師手冊》,完成好學校規定的工作總結。
三、按照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的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完成教學任務。
1.認真備課。教師要熟悉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要求,了解學生實際,明確每
節課的目標及要求,設計並寫好教案。
2.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質保量地充分發揮課堂40分鍾的作用,扎扎實實地完
成每課時、每單元的教學要求。
3.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要根據教學要求,精心布置作業並及時收發。批改要講求實效,搞好講評,引導學生及時訂正錯誤,扎實學好每項知識。
4.認真輔導。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熱情輔導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盡力幫助他們跟上教學要求,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發揮其特長。
5.認真搞好實驗實習。教材規定的實驗實習要求,應盡力完成。根據可能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培養學生科學觀念、動手操作等能力。
6.認真測驗、考試。做到命題確切,份量恰當,要求嚴格(包括考場紀律和評分),分析准確。
四、重視第二課堂,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培養有關的技能技巧。
五、教師應勇於改革,銳意進齲積極進行各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開拓前進,不斷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
六、教師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教育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
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德才兼備,注意為人師表,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
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知識淵博、懂得教育規律的教育工作者。
七、服從學校的調、代課安排。
八、完成學校交辦的其他工作。
㈤ 教師的三大職責和使命
一、教書育人的內涵 教書是指教學,即教師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和體力、提高思想品德和培養健全人格的實踐過程。 育人是指培養品德、智力、體質等多方面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既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又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質,把他們培育成全面發展的人才。 教書是育人的重要途徑,「必須育人」是教書的直接目的,「必然育人」是教書的客觀規律。 教書育人中的三大誤區 一是「分家論」。二是「自發論」。三是「代替論」。 第一節 教書育人:教師的使命與職責 二、教書育人的特點 (一)教育對象的主動性 (二)教書育人的長期性 (三)教書育人的連續性 (四)教書育人的示範性 三、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 (一)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道德體系的核心。 (二)教書育人是教師道德的最高境界。 (三)教書育人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四)教書育人是教師應盡的道德義務。 四、教書育人的實施 (一)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自覺性 1.認真學習,把握自我。 2.勤於實踐,塑造自我。 3.嚴格要求,完善自我。 (二)掌握教書育人的方式 1.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 2.寓思想教育於傳授知識之中。 3.寓思想教育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4.寓思想教育於師生的交往之中。 5.要解決好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的矛盾。 【經典案例】這是在教書育人嗎? 「互相幫助」、「好差同桌」、「考前輔導」、「考前勸休」、「找出殘疾」 *
㈥ 教師的責任,從古至今有哪些改變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的主要責任員育人教書。古語言中「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首先就傳道,也就是育人,德育為先,思想教育;其次,受業就是教授學業,主要為上課、批改作業、各種測試和課後分析總結;最後,解惑,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困惑和難題。
教師發展到今天,它是社會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太大眾化了,行成了人人都是老師,老師老師也成風。教師在大數據時代,應當是,必須是分類歸類的,有文化類、技術類、高、中、基礎基本類的、義務志願類的。總而言之,教師是在社會化政治前提下,大眾化的,讓人生生命最脆弱的,得到平等、公平的幸福,並使之有最基本的生活意義。從而使社會體現人的存在意義。
教書、育人,給孩子相對正確的對學習的認識。
㈦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教師的地位越來越受尊重了,教師的待遇也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爭著搶著當老師了。
㈧ 試論述應如何看待教師專業身份和專業角色責任的演變
這類的論述課題應該到專業的網站或者是圖書館查詢。
㈨ 教師的職責主要有哪些方面
1堅守工作崗位,搞好本職工作,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發揚無私奉獻精神,堅持教書育人,注重言傳身教;
2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個遵紀守法、團結奮進、勤奮學習、朝氣蓬勃的良好班集體;
3關心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負責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深入了解學生,堅持由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原則,精講多練,重點突出,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逐步形成個人教學特色。
5結合工作需要,要不斷進修,參與科研、培訓,提高教學各方面的水平,無論是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
6關心和愛護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台和學習平台,讓學生真正去學到東西。
7指導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讓學生成為「四有」青年,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梁。
㈩ 教師的任務,包括古代和現代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千多年前韓愈在《師說》里講的這句話,幾乎成了教師職業的定義,直到今天,我們很多中小學老師仍然常常以「傳道授業解惑」者自居,卻不知韓老先生說的「傳道授業解惑」,本不是指的中小學老師。
韓愈在《師說》中說得很清楚:「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小孩子的老師,是教孩子讀書,掌握句讀的,並不是我所謂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的人)古代所謂的「童子」,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未成年人,也就是中小學生。這些孩子的老師的工作,在韓愈眼裡,是談不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可見,今天中小學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者自居,並不符合韓老先生的本意。韓愈的這種態度說明了什麼呢?我想,這一方面說明了韓愈對基礎教育的輕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的清醒。我國古代的教育,基本上是成人教育,孔子的學生好像沒有未成年人,都是大老爺們。所以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成人教育思想,那時的教育家們,對於兒童心理和兒童的成長規律,比較生疏,也不屑於研究,這應該說是一個缺點。這也提醒我們,在繼承古代教育思想的時候,要注意有所分析、改造和取捨,不能盲目傳承。
今天的中小學教師,張口就說什麼「傳道授業解惑」,這是比較盲目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韓愈的這種態度自有一定的合理性。他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期望值不算高,相較於今日每天高喊「人文主義」的教育者們,我覺得韓愈的頭腦沒有發熱,他並不指望孩子小小年紀就能入「道」。韓愈的要求或許低了點,基礎教育確有影響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作用,但是,把「立人」的千鈞重擔都放在或主要放在中小學教師的身上,顯然缺乏合理性。
不過,傳道授業解惑這種提法,用於今日,毛病還是很大的。傳,授,解,分明是一副教師中心,居高臨下的姿態,抹殺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有明顯的灌輸色彩。這種教育姿態,無論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中,都是落後的。
要「解惑」當然必須學習,但學習不等於必須「從師」,「從師」而學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或者一小部分。離開學習就沒有老師,離開老師卻有學習。「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等於宣布學生不可能超過老師,也就等於否定了革新和創造,剩下的只有繼承。這是一種將人際關系凌駕於智慧之上的思維方式,是學習領域中的「人治」。它當然會抑制智慧的發展。這是一種封閉的思維方式,它只有單向的傳遞,沒有雙向的交流。它當然會抑制科學的進步。西方的哲人卻另有一種思維方式:「我愛老師,但更愛真理!」這是一種真理高於人際關系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開放的、雙向的思維方式。它推動了西方智慧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往事越千年。在我們的學校里,絕大部分老師至今還姓「韓」,學生還是在等著老師來「解惑」,甚至連他們的「惑」都是老師提出的,只是一種「解惑表演。」(考試不就是這樣嗎)我見到有的博士生,一接觸到和導師不同的見解,立刻噤若寒蟬,一副「若為尊師故,真理亦可拋」的架式。你看這人際關系有多麼厲害!要想鼓勵創新,只好對「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的思維方式進行改革,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