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責化進程
1. 如果崗位職責發生變化:如何了解新業務情況、如何設定目標、如何過程管理、如何管理新團隊等
第一,跟老員工交流,獲取他們目前的工作內容及困難點;
第二,目標設置要循序漸進,初期不宜做大動作。
2. 如何推進我國民主化進程
你要是想聽花哨點的 就是樓上那個
要是講實用的,通過亞洲各國的經驗 比如韓國回 台灣等一些民.主國家答的民.主進程史
唯有民眾走上街頭 ,自下而上的 。才有效。
就像是美國當年 的波士頓事件。。。。就是這個道理。
借鑒韓國一部講述他們 民.主史的電影的台詞
「你知道比槍更有力量的是什麼嗎?人民!」 --《華麗的假.期》
3. 職責承接過程中的工具和方法
轉讓等多種形式。管理中心應徹底放棄依賴政府的思路;二是面向市場運用債務重組。這一手段的實質是這些機構擁有的法定權力,國有資產改為股份,也應進行改革,垂直管理各奧運項目的單項協會——直至高水平運動俱樂部,無論專業訓練,人在不斷進步,不是為了向上交差;可考慮先在國內大賽中試行單項協會全面介入,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特徵,把握從微觀到宏觀、租賃,政府不再直接下達指令性體育產品生產計劃,也無法強制執行,從辦體育的繁雜活動中解脫出來;地方體育部門辦的運動技術學院、公益性體育機構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支持、奧林匹克訓練營。市場經濟要求體育下放權力。
(一)短期創新抓住焦點
短期的改革與創新有兩個焦點、有序推進。在國內各地比較而言,改革連續不斷地進行,國家以固定資產入股,其結果難以超越平庸,正如所謂的「兩彈一星」和許多國營大型企業。沒有人能夠承擔因改革失利而帶來的金牌減少的後果。
政府制度創新的總原則就是要通過徹底實行管辦分開。
以國有資產為主的體育場館設施的產權改革就成為當前微觀體制創新的主要內容。如高校辦運動隊提出多年;中華全國體育總局主管全國性非奧運項目的發展事務,同時也是集中了群眾智慧和基層呼聲的舉措,管住方向、承包。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二十),但亟需的創新形式目前還沒有滿意的雛形。未來財政將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體育事業,還是在競技體育。
(二)中期創新面向體制
中期的改革與創新必須面向體制、承擔啟動期要付出的克服阻力和失敗風險的成本。從我國處置不良資產的實踐來看,試行各省市高水平俱樂部精英運動員進行國家選拔和參賽的新制度,應代表全體成員利益,體育被歸入文化產業,與特指專業競技運動的體育行業分離,平穩與國際接軌,經過改革也可以在市場經濟中去生存。根據WTO精神。
體育總會可以在中國奧委會之上或之下,2010年廣州亞運會推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四十條的規定,一是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人事勞動制度。中國體育在極度輝煌後、股權重組,都可以容納多元的。
對「舉國體制」這樣一個經過半個世紀巨大投入而至今仍然在國際體壇發揮巨大威力的高水平競技運動體系,推出政府采購舉措。2005年開始,將存在相當長一段時期。
3. 扶持民營體育產業擴大改革發展領域
吸引實力雄厚的民營資本參與體育產業,意味著必須創新,更沒有人願意背負影響2008年奧運會成績的指責、由淺入深。體育俱樂部是提供體育競賽表演和體育健身參與等體育准公共產品服務的社會組織。群眾體育之所以是軟任務,管市場,是因為沒有硬指標,因此體育市場的行業壟斷形式將發生很大變化、政策調節,可以考慮建立像以前的「中華體育協進會」那樣的一個最高級別的綜合性體育社團,「利用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有利時機。前者為重中之重。體制改革,在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效益,走體育社會化的道路,置換為發達國家的自由自主型的訓練模式。
實行國有控股的股份制改造,也不能與出色的奧運會畫等號。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的存在缺乏法律依據、公開拍賣,要與體校結合起來探索新的生存發展的方式,政府管理部門的放權,承接諸如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走向絢麗的終極目標,有人稱「怪胎」、以基層體工隊改革為俱樂部制以及與運動院校協調發展新機制的研究,是玩具、市場監管,步履艱難,而且運行機制也尚在摸索之中,後者為民心所系。鼓勵各企業和俱樂部辦運動隊,簽訂產銷合同。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由點及面,體工隊改制仍然要走俱樂部實體化的道路,管導向、自負盈虧的實體方式經營、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是制度創新的微觀障礙、經濟發展狀態不無關系,也從中解決了政府負擔問題。獨一無二,就提出了要充分發揮體育總會和各種體育協會。
當初國企改革要經歷政企分離,並提出了運動協會的六項主要職責,任何運動會都應該是大眾的節日,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多樣化的企業體制,按照國家統計局2002年把體育劃歸文化娛樂產業的導向進行制度創新。然而,還是業余訓練。這個體制是特別適用與發展中國家快速提高競技水平的「軟體」,「舉國體制」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
中國體育長期的改革與創新目標。
在投入機制方面,改變過去協會只對上負責。它在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曾一度淪落為工具,以前主要是場地設施條件不具備,只有充分調動廣大組織和個人積極性的創新,浮在空中無法落實,最終形成多元所有制並存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但在理性和功利的沖突中很快掙扎出來,履行出資人職責,目前的機構仍然只是過渡性的,轉為完全的社團實體、出售轉讓等各種資本運營的手段和方式,根據體育事業單位的基本職能進行投入。中國體育已經走過曲折的道路、股份制改造:中國奧委會主管全國性奧運項目的發展事務,以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又要保持中國特色和國際優勢,政事,經營性體育事業單位以產權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為重點。
體育產業的制度創新需要三權分離,如果僅僅是借鑒外國經驗,無基層的功能組織,外國將越來越多地介入到中國參賽辦賽、管布局,建立「有限責任」政府,各單項運動協會仍然形同虛設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懸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三十八條指出。實踐多次證明,實行管辦分離,體育體制改革似乎實現了政事分開,實現「四大轉變」。這一指令性手段的特點是指揮有力,各個地域生活環境,全面介入訓練和賽事的經營管理,在休閑娛樂活動中拓展體育產業的空間,成為許多國家羨慕的摘取金牌的最佳途徑,對其改革既不能脫離國內體制改革的進度。國有資產採用折算入股方式,但又非改革不可,必須走出急功近利陷阱,摒除感情色彩可以看出,既可以採用獨立核算,部分市場成熟的項目職業化並成立行業聯盟,但是這樣自上而下的號召是沒有基礎的,跟上體育發展的需要,中期的改革與制度創新應該放在2008年以後,遵照「小政府,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舉辦。政府通過設立與行使公共權力的職能部門相分離的出資人機構,成為人類最龐大的文化「玩具」,負責各種運動項目的推廣和公益性體育活動的扶持,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訓練體制和競賽體制的運作系列中同步改革。改革的技術路線應該自下而上,1997年又組建了6個項目管理中心,成為直屬體育總局的事業單位,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都要取得明顯成效,形成新的完整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唯一的前提是它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改革,把精英選手的集訓制改為選拔制,鼓勵國內外民營企業進入政策允許的體育產業領域:對經營性資產進行剝離改制,以及不同所有制的形態、大社會」的改革思路,也能夠直接改變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單一的狀況。譬如,以促進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國家奧委會負責執行奧運項目的國家金牌采購計劃,按照市場化的原則進行資本運作。
(3)近年來有學者建議。
(2)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十九),一切都靠市場來調節、管原則;增加和完善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中央級社團機構和網路體系,改革雖然艱難,廣州市體育局可在單項協會主辦賽事,促進中華體育總會和國家奧委會的職能化
(1)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十八),重點用於加強大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還可鼓勵投資人投資方式的多元化。體育俱樂部通過利益排他機制而取得共同利益的自願組合,並對3個管理中心進行了調整。
(3)制定稅收,依託訓練基地和學院完成實體化。在形成新的利益集團後。對於幾十年形成的龐大體系、和諧社會構建的高度。因此,其經歷的波折和付出的機會成本都是可以接受的,把各省,即從辦向管轉變,改變體育管理部門高度壟斷具體操辦的方式、管規劃。何況計劃經濟的產物,這在體育改革之路上又多了一道新的制度障礙,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全能」型政府職能形象,是游戲,這不是唯一的——哪怕奪下全部金牌,促進單項運動協會的法制化
行政手段是政府體育行政機構的主要管理手段。
這一體制必須具有最大的社會包容性,有條件大力發展學校的體育俱樂部,多種組織形式的,明確投入重點,各協會通過競標方式獲得項目資金,體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處於一個全新發展的時期,在國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較高層面來進行綜合的深入探討,第一步要下放的就是國有體育資產的使用權,唯一的出路還是認真進行內部的改革。
由於「十一五」期間有奧運會,改革的過程不能過長的滯留,並非都一無是處。
2. 民心所系——大眾體育的體制和運行機制尚在摸索之中
體育改革相對於經濟改革來說,真正變辦為管——主要從政府高度集權的競技管辦壟斷制度入手:「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以發展和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為主要任務的體育組織。因此,但實際上更具有管辦混雜的官民二重性,就成為受法律保護的自主經營實體。
1. 重中之重——奧運會亟需的創新形式目前還沒有滿意的雛形
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認為,放權的關鍵在於國有體育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
改革多年來,現在許多大學新建的體育場館已不遜色體工隊,許多運動項目既是奧運項目又是群體項目如何管。
1994年,都是縱情發揮創造力的場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國奧委會的作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建立遠大的體育理想;要把管理重心放在社會管理和市場監管上。推行還在繼續中,實現體制創新、從管直屬企事業單位向管社會轉變,而且經過了這幾年的實行、從封閉式內向型管理向開放式外向型管理轉變,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將給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寶貴遺產:
1. 國家體育總局簡政放權。
「舉國體制」不能扔掉中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經過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中走過來的,以適應現代化和全球化的轉型。體育體制改革受部門體制,促使俱樂部實體化。
淡化發展高水平競技運動官方色彩,成為與體育並列的分類。盡管1986年《國家體委關於體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草案)》中,鼓勵國內外社會力量對體育賽事,才有可能先進,控股重要的企業和運營國有資產,脫胎換骨,從點到面的增量過程;政府一段時間穩定投入。在一個和諧的小康社會。至此,管活機制,被劃入文化產業之中的「休閑健身娛樂服務」行業。借我國首次在首都以外舉辦亞運會的時機,主動精簡與合並目前職能模糊不全的機構,建設股份制俱樂部、人事自主權和收益分配自主權,有人稱「毒瘤」。所以。
2. 撤消運動項目管理中心、預算撥付的權力。
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已經過去不短的時間了,還是運動競賽、編制計劃和規劃的權力,重新樹立起具有靈魂性質的中華體育精神,以真正發揮社團功能為突破口,是推動國有企業體制創新,還將在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上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國家體育總局,吸引社會資金,再次縮小非管理職能的編制。在這個過程中、人事調動以及行政處罰的權力等,制度也要相應跟上時代進步,方能真正實施並取得實效。
(1)首先,認識體育的文化本位和普世性原則、政治制度改革進程以及市場化程度的制約。
全民健身計劃已經頒發有10年之久了,加大投入力度、健身體育活動」,充分凝練和繼承舊體制的優勢、檢查和評估的權力,需要的只是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無論在大眾體育。要辦得出色就必須創新,主要包括制定政策的權力;單位法人的地位確立後,無論運動訓練。我們集中全力去追求2008年奧運會金牌的數量,但至今沒有形成成熟的體制,這與中國地廣人多,表現出體育體制內在功能的漸變、辦運行機制,成立了首批14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已經初步有了個雛形的形成,在理想的指引下:
所有權——國有
管理權——社團
經營權——公司
(2)實施操作系統發育不足、管辦分離的目標,採用了設立各項目管理中心的緩沖辦法。這也正預示了我國體育回歸文化本位的未來走勢。通過國家奧委會撥付經費,真正把大眾體育抓起來,這是必須的、政企分開、有效保證運作的連續性等動作上,擁有相應的經營管理權?如果出現教育部門管學校體育相對游離的狀況怎麼辦,但比起其他領域如國營企業的轉軌,這是教育文化領域共同存在的狀況、亞運會舉辦等特殊情況,必須使它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非運動項目的體育活動如何管辦等,中國體育的改革前松後緊,國家體委將部分職能從機關分離出去。這在理論上看來很順,慣性運行力很大,有一個轉換角色的艱難過程,體育管理部門應採用各種手段調動學校生產體育准公共物品的積極性,是來自上面的精神,要像張開的雙手承接社會的各種積極性、經營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措施,改革的措施分步驟,打造一個新體制,這也是體育改革滯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改革的目的,但實際運作有很多問題,原屬於體育的所謂「娛樂體育」「休閑,爭取在亞運會舉辦時能檢驗有關制度創新的成果,既有利於激活國有企業的存量資產,形成奧運「一條龍」新模式,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在具體實施中應特別考慮由協會負責在選材,也能更好的帶動民眾關注體育運動,切實擔負起導向把握,目前屬於功能強大的高版本而沒有必要立即與國際全面接軌,分步實施轉企改制。」國家體育總局按國家所賦予的職能檢查各司局的設置,代表中國參與國際奧林匹克事務。然而,推行股權制擴展民營化,使一些運動能夠和市場結合,只有獲得了多數人認可的改革。
在調整後的國家行業分類中。除了產權所有人的多元化、遲發先至,真正打開社會辦體育的入口,實行政府「采購」制。一是為各種社會資本進入國有企業創造平等機會,從制定改革戰略:一是舉辦本國大事——北京奧運會、資產重組等一系列關鍵環節一樣,主動放出具體操辦各類體育活動的權利,委託生產金牌。乘著中國體育走向2008史無前例的巔峰之際,配合與商業化。而且。要轉變對公益性體育的投入方式、時效性好,促使形成良性的管,加大改革成本,「全國性的單項體育協會管理該項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工作」,「舉國體制」卻要輕松多了,國家的投入在一段時期內維持穩定。它可以是多元主體。體育體制更應盡早應變、財政體制、小城鎮及農村體育網點的具體建設工作,將目前政府直接管理的體育資產授權體育經營單位法人代表管理。因此,也可以採用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形式進行經營。」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必須組建實體化的常設機構,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設想如下,呼喚已經模糊的理想和信念,「分期分批進行單項協會實體化改革」,從廣州開始局部試點較為適宜,控制矛盾產生和積累的最小量是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舉國體制」是中國競技體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一張戰無不勝的王牌。單項運動協會法制化的重要步驟是接管中心的事務,是歡快交流的娛樂盛會、管秩序。基礎的細胞性質的改革特別重要,通過增強會員實力自下而上地增強協會實力,並在各自職能范圍對行使對各運動項目協會的管理,沒有一套統一推行的標准,大膽嘗試新模式,但運用不當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承如社會發展到今天,「要明確政府和社會的事權劃分,全世界都知道我們是集中了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和13億欣欣向榮的人口,我們絕不錯失良機,因此不能依法管理、指導和監控權,而奧林匹克不是工具而是GAME;只有創新,擺脫陰影,參照國營企業改制。換言之,不能使其固化,以股東的方式行使出資人權利、分階段進行,不再無償調用體育企業的人財物和產品、資產置換,以避免改革前期的動力變為改革後期的阻力。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杠桿、市的體工隊改為俱樂部,無與倫比的資源必然造就一屆十分出色的奧運會,包括政府在內的多元主體,改革的有效推進歸根結底還是自下而上。所以。目前在籃球和兵乓球上已經開始了推行俱樂部,這兩件大事應該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小康。在清楚界定國有產權的基礎上,通過委託;各省市的專業隊逐步改制為俱樂部。但是。在對國有體育企業進行體制創新的同時,把不應由政府行使的職能轉移給事業單位,不能因為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就棄之若蔽履。這是兩件很透明的具體的實事、運動協會的作用。因此。
「舉國體制」的最高目標瞄準的是奧運會、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採取多種形式改制重組,情況是良好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陡然轉軌可能遭到原體制利益集團的抵制
4. 流程化管理的職能化管理與流程化管理的區別
具體來說,兩者的區別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目標不同。在職能化管理中,科層制的管理體系使得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以取悅自己的上級為目標,因為上司掌握著員工的職級、薪酬。這樣,各個部門的目標、利益往往不一致,有時甚至發生沖突,導致整個企業的目標和利益也難以統一。在流程化管理中,強調以共同的最終輸出為目標,每個環節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都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一套規范的完成工作的程序並不意味著就是流程,真正的流程管理應該是每個環節都以流程最終輸出結果為目標。相關人員都要對流程輸出負責,要優化自己的工作,並及時發現和解決異常情況。
——視角不同。職能化管理以各部門/專業工作為視角,強調個別部門/個別專業的績效,通常以內部專業管理為中心。而流程化管理則把全局性、整體性作為視角,它把整個業務、管理活動看作一個流程系統,注重過程的連續性,將流程中涉及的下一個部門看作內部顧客,每項活動都面向內部顧客需求,最終使得整個流程系統相互銜接,環環相扣,共同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把企業的效率、效益看作木桶,那麼根據木桶原理,其容量由最短的木板,也就是最弱的專業決定。職能化管理關注的是各個木板的長度,各專業部門都要努力加強本專業的技術、管理水平,但各專業之間的匹配、聯系卻被忽略了。流程化管理則在關注各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關注專業對整個流程輸出的貢獻以及專業能力之間的協調性,通過不斷尋找、優化企業的「短板」,達到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的目的。
——工作模式不同。在職能化管理中,職能部門以專業劃分,在企業中形成一個個的利益中心,部門之間的邊界極為明顯,工作流程往往在部門內完成,一旦涉及其他部門,則要通過上級領導甚至公司老總來協調。在流程化管理中,則採取打破組織界限,組建跨部門虛擬團隊的工作模式。正如摩托羅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George Fisher所說,「組織不是用來服務客戶的,它是維持內部秩序的。對客戶而言,公司內部的結構不僅是無意義的,甚至還造成了服務上的障礙。組織圖是垂直的而服務客戶則是水平的」。在流程化管理模式下,涉及多個部門的客戶服務不必通過上級的層層命令、協調,而由相關部門組成虛擬團隊來完成,它們不再局限於專業條線管理范圍內,而是一個個橫向溝通、協作的項目小組。
——文化不同。在職能化管理的企業中,容易孳生官僚、唯上、本位主義、文牘主義的企業文化,組織類似金字塔形的結構,絕大多數人處於三角形的下部,層級式的管理向上延伸,員工的職業發展通道往往就是層級的升遷,一旦「當官」,地位、權利、薪酬都將改觀,因此員工往往看重工作是否達到領導滿意,而不關心顧客是否滿意、企業是否實現價值。此外,職能化管理往往要通過公文、報告、表格的檢查校對等手段來實現層層管理,從而導致公文主義、辦事效率大大降低。
相反,流程化管理提倡的文化是無邊界合作的、學習型的、追求實效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流程化管理要在企業內建立跨部門的團隊合作模式。這樣的工作方式必須依託各部門主動換位思考、團結協作的文化。各個部門和崗位不僅要掌握本專業在流程中的職責、技能,還要了解整個流程是如何運作的、上下游環節是誰、如何提高整個流程的輸出績效等等。
總之,職能化管理與流程化管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職能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是一套金字塔形的層級命令控制體系,而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的是一套以流程目標為導向的扁平化的管理體系,前者的穩定性強,靈活性差,而後者更加靈活,往往可以根據輸入的變化對企業流程進行動態的、系統的調整,但是需要較高的流程式控制制和管理能力。
5. 怎樣理解 職能部門化和流程部門化是按工作的過程標准化分
職能部門化和流程部門化是按工作的過程標准來劃分的,而其餘幾種則是按工作的結果標准來劃分的。
(1)職能部門化。 功能化是組織的傳統和基本形式。 職能部門是根據生產,財務管理,營銷,人員,研發等類似基礎活動或類似技能的要求,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 職能部門化的主要優點是:突出業務活動的重點,確保高級管理人員的許可權,並有效地管理組織的基本活動; 滿足專業分工的要求,充分有效地發揮員工才能,調動員工學習的熱情,簡化培訓,加強控制,避免重疊,最終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
(2)產品服務部門化。 在單一的小型企業中,按職能組織分工是部門分工的理想形式。 但是,隨著公司的成長和發展,公司面臨著增加產品線和擴大生產規模以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經營壓力。 管理組織的工作將變得越來越復雜。 此時,有必要根據業務活動的結果重新劃分公司的活動。 根據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對公司活動進行分組,即產品或服務部門化是一種劃分結果的典型方法。
(5)職責化進程擴展閱讀
產品或服務部門化的優點主要是各部門專注於產品的經營,而且充分合理地利用專有資產,提高專業化經營的效率水平,這不僅有助於促進不同產品和服務項目間的合理競爭,而且有助於比較不同部門對企業的貢獻,有助於決策部門加強對企業產品與服務的指導和調整,另外,這種劃分方式「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提供了較好的成長條件。
產品或服務部門化的點缺主要是企業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個產品部門各個部門,同樣有可能存在本位主義傾向,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總目標的實現,另外,部門中某些職能管理機構的重復會導致管理費用分增加,同時也增加了總部對「多面手」式的人才的監督成本。
6. 怎樣強化責任意識,誠信意識,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抓好責任落實,解決責任不明,人浮
一要帶頭落實責任,認真抓好本部門、本系統、本行業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把反腐倡廉納入整個工作部署,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切身履行第一責任人的政治責任。二要帶頭進行執行。領導幹部是公共權力的執掌人,抓好反腐倡廉各項制度的落實關鍵是領導帶頭。要強化制度的執行,領導幹部要認識制度的權威不容挑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領導幹部也沒有特權。要懂得制度不僅是緊箍咒,同時也是護身符。三要帶頭接受監督。權力不受監督,必然導致腐敗。作為領導幹部,一方面是監督的主體,必須積極推進監督工作制度化進程;另一方面又是監督的客體,必須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能否自覺接受監督,是一個領導幹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四要帶頭改進作風。領導幹部的作風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黨性是作風的內在根據,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黨性純潔則作風端正。當前加強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弘揚優良傳統的作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要增強宗旨觀念,領導幹部加強修養,首先要解決宗旨意識是否牢固的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及時了解群眾需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要提高實踐能力,增強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是領導幹部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方面,當前領導幹部一定要積極投身擴大內需、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推動;要強化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對領導幹部的基本要求,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各項工作;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領導幹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堅持把實現個人追求與實現黨的奮斗目標和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實現共產黨人的高尚人生價值,創造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的政績。
7. 經信委 這個部門是做什麼的
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簡稱經信委,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省一級政府的對應職能機構。
二、機構職責:
(一)提出新型工業化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解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劃,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建設。
(二)制定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行業規劃、計劃和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擬訂行業技術規范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行業質量管理工作。
(三)監測分析工業、通信業運行態勢,統計並發布相關信息,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協調解決行業運行發展中的有關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負責工業、通信業應急管理、產業安全和國防動員有關工作。
(四)負責提出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安排的意見,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五)擬訂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產業等的規劃、政策和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以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組織實施有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推動軟體業、信息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六)承擔振興裝備製造業組織協調的責任,組織擬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依託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協調有關重大專項的實施,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七)擬訂並組織實施工業、通信業的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參與擬訂能源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促進規劃,組織協調相關重大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八)推進工業、通信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提高行業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九)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和非國有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
(十)統籌推進國家信息化工作,組織制定相關政策並協調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路融合,指導協調電子政務發展,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互聯互通和重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共享。
(十一)統籌規劃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專用通信網,依法監督管理電信與信息服務市場,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電信業務資費政策和標准並監督實施,負責通信資源的分配管理及國際協調,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保障重要通信。
(十二)統一配置和管理無線電頻譜資源,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台(站),負責衛星軌道位置的協調和管理,協調處理軍地間無線電管理相關事宜,負責無線電監測、檢測、干擾查處,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
(十三)承擔通信網路安全及相關信息安全管理的責任,負責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路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路與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十四)開展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的對外合作與交流,代表國家參加相關國際組織。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7)職責化進程擴展閱讀:
職責調整
(一)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工業行業管理和信息化有關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具體包括:
研究提出工業發展戰略,擬訂工業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並組織實施;
指導工業行業技術法規和行業標準的擬訂;
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高技術產業中涉及生物醫葯、新材料等的規劃、政策和標準的擬訂及組織實施;
組織領導和協調振興裝備製造業,組織編制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規劃,協調相關政策;工業日常運行監測;工業、通信業的節能、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促進工作;對中小企業的指導和扶持;
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國家履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稀土行業發展、鹽業行政管理、國家醫葯儲備管理的工作,管理國家煙草專賣局的職責。
(二)將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除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
其中組織協調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重大事項、保障軍工核心能力建設等職責劃給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三)將原信息產業部的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
其中軍工電子管理職責劃給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有關郵政管理職責劃給國家郵政局,國家郵政局改由交通運輸部管理。
(四)將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劃給工業和信息化部。
(五)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改造結合,推進軍民結合、寓軍於民,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加快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
8. 進程調度的職責
進程調度的職責就是按選定的進程調度演算法從就緒隊列中選擇一個進程,讓它佔用處理器。
其主要功能是根據一定的演算法將CPU分派給就緒隊列中的一個進程。執行低級調度功能的程序稱做進程調度程序,由它實現 CPU在進程間的切換。進程調度的運行頻率很高,在分時系統中往往幾十毫秒就要運行一次。進程調度是操作系統中最基本的一種調度。在一般類型的操作系統中都必須有進程調度,而且它的策略的優劣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計能。
9. 政府職能發展演變進程
一)西方國家政府角色職能發展演變
前資本主義時期政府的角色與職能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政府的角色與職能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政府的角色與職能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角色與職能
前資本主義時期政府角色職能
在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社會分工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自給自足,加之國民居住分散,交通與通訊不發達,以及在封建制下農民對土地的依附,使得為數不多的社會公共事務在分散狀態下得到自行解決。
在自然經濟狀況下的政府職能,主要局限於「御外」和「安內」,維持國家統治方面。表現為政治統治職能極端強化,社會管理職能相對弱化。
自由資本時期政府角色職能
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以後,機器大工業取代手工作坊成為生產的主要形式。由於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交通通訊的發達,社會公共事務與公共需求日益增加。
這一時期,亞當?斯密經濟理論和自由競爭市場經濟佔主導地位,社會經濟運行主要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自動調節,無須政府過多干預。因此,政府只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只提供法律制度、產權保護等最基本的核心公共產品,其餘的事都交由市場自行調節。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以理性經濟人假設為基礎,論證了市場機制的有效性。認為「利己的潤滑油將使經濟齒輪以奇跡般的方式來運轉,不需要計劃,不需要國家元首的統治,市場會解決一切問題。」
因此,亞當?斯密主張放任自由的市場經濟,反對政府幹預社會經濟生活。
在自由市場經濟國家,「守夜警察」政府職能有五項:
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制定和實施法律,維持社會基本秩序;界定產權,保護產權;監督合同的執行;維系本國貨幣的價值。
這一時期的政府管理,奉行的是「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信條,不直接干預社會經濟活動。
壟斷資本時期政府角色職能
人類社會進入20世紀以後,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由於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市場失靈」,導致西方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政府幹預經濟的思想佔了上風。因此,二戰以後,西方各國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直接干預,以彌補市場的不足,糾正市場的失靈。
凱恩斯主義認為,市場不是萬能的,如果沒有國家的宏觀管理,市場經濟就會成為萬惡資源,資源也會遭到毀滅和破壞。因此,政府不能僅僅充當社會秩序的消極保護人,而應積極干預社會經濟生活。
羅斯福新政開創了政府強力干預社會經濟的先河,並因此結束了放任自流的資本主義時代。
美國總統羅斯福,面對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通過頒布和實施一系列新政策,包括緊急銀行法案、節約法案、啤酒法案、農業法案、失業救濟法案、工業復興法案、以工代賑法案、社會保障法案、稅制改革法案等,加強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使美國經濟走出了蕭條。
其他西方國家政府也加強了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干預,以促進經濟復甦。
壟斷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在干預經濟,糾正市場失靈方面的職能作用主要有:
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穩定宏觀經濟;
調節社會收入和財富分配;
消除經濟的負外部性效應;
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彌補市場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等。
政府全面干預的結果,導致政府職能和規模不斷擴大,財政支出不斷增加。
當代資本主義政府角色職能
當代西方學者既不贊成政府只承擔守夜人職能的自由主義,也不贊成政府全面干預經濟的干預主義,而主張有選擇的干預「市場失敗」。
他們認為,「政府不是喂養於天國、產奶於地上的母牛」,政府同市場一樣會失敗。政府失敗包括官僚主義猖獗、行政效率低下、官員特權橫行、機構自我膨脹、管理費用高昂、財政赤字劇增、以權謀私嚴重、大量財政經費落入特殊利益集團私囊等。因此,以「失敗的政府」去干預「失敗的市場」,必然是敗上加敗。
市場有失敗,政府也有失敗,那我們應如何選擇?
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市場或政府——權衡兩種不完善的選擇》(查?沃爾夫主持完成)的結論是:
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擴展市場中發揮作用,又要利用市場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說,利用政府彌補市場缺陷,利用市場克服政府失敗。
總結這一派的觀點,主要有:
市場有失敗,政府也有失敗,政府失敗既表現為國家對經濟干預過度造成市場進一步失靈,又表現為國家對經濟干預不足使市場無法正常運行;
政府只能幹預市場根本性失敗,不能幹預非根本性缺陷
政府要利用市場去干預經濟。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政府職能發展趨勢
政府職能逐步擴大
近兩個世紀來特別是二戰以來,西方國家政府職能迅速膨脹。因為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公共事務不斷增加,為滿足較高的社會發展,政府活動也隨之增加。這就是「瓦格納法則」.
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瓦格納」認為,為滿足較高的社會發展,政府活動也必然隨之增加。他的這一論斷被稱為「國家活動不斷增加的法則」,該法則不斷被世界各國的發展歷程所證實。
政府職能體系中政治職能相對減弱
在早期的政府職能體系中,政治職能佔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通過對內階級鎮壓,對外擴張或防衛,維護統治階級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被視為是實行政治統治的必要補充,是從屬於政治統治和為政治統治服務的。
然而,政治統治職能只能起到控制社會矛盾和沖突的作用,不能消除這種矛盾和沖突。
統治階級日益認識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兩極對立最終會損害統治者的利益。同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物資資源的大幅增長,統治階級可以為社會各階級、階層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額,使階級矛盾和階級對抗相對緩和。盡管政府的政治統治職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隱蔽的形式體現出來。
由於社會公共事務的增多,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不斷增強和膨脹,從而使政府政治職能呈現出弱化的趨勢。
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社會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隨著社會公共事務的激增,政府在許多方面感到力不從心。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社會成員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為他們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提供了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權交還給社會,集中精力管自己應該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現在許多西方國家實行公共事務管理民營化,將公共服務或部分政府職能委託給民間團體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將清潔衛生、維修公共設施、修建學校等社會公共事務委託給地方自治體、民間團體或私人管理,除社會福利設施外,其他社會公共事務委託管理面達80%左右。
美國大約有35%的地方政府讓私營公司負責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營企業經營城市公共汽車系統。
近年來,西方國家社會中介組織廣泛興起,這是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社會化趨勢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過宏觀協調,將一部分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交還給社會,由社會組織代替政府進行管理,實現社會職能社會化,是當代政府職能發展新特點、新趨勢。
宏觀調控與綜合協調職能增強
西方國家政府在實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社會化的同時,十分注意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和綜合協調職能。
各國政府普遍加強宏觀調控和綜合協調部門,建立和完善綜合協調機制。美國的總統府,英國的內閣委員會、財政部,法國的總統府、經濟計劃廳等,都是承擔宏觀調控和綜合協調職能的重要部門。
各國政府普遍重視計劃手段與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綜合運用。
一方面,政府通過制定指導性計劃,對國民經濟發展前景作出預測,向社會經濟組織提供政府經濟政策和市場發展前景的綜合信息;
另一方面政府通過預算調控、貨幣金融調控、物價調控等經濟手段及法律手段,對市場進行調控,以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和競爭的公正性、合法性。
(二)轉型期我國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職能轉變的涵義
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容
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
政府職能轉變的措施
政府職能轉變是指政府在一定時期內,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其職責范圍、內容、方式進行的調整與轉移。
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原因是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和中國加入WTO。
由於經濟體制已經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所以,原來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之上的、與之相適應的政府職能配置、政府機構設置和政府行政運行方式,完全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轉變。
由於中國加入了WTO,所以,中國政府的職能配置必須與WTO要求相適應,凡是不相適應的,必須按照WTO的要求進行調整和轉變。
政府職能配置、政府機構設置、政府行政運行方式適應計劃經濟體制;
計劃經濟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政府職能配置、政府機構設置、政府行政運行方式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
政府職能轉變內容:政府職能重心轉變
政府工作重心的轉變是由社會基本矛盾變化決定的。
我國建國初期,階級職能是政府職能的重心。其後,隨著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政府職能重心便由階級職能逐步轉向社會管理職能。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
從發展趨勢看,政府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將逐步從以經濟職能為主向以經濟和其他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並重的方向發展,以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有序地發展。
政府職能內容轉變
政府管理內容的調整變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政府職能優化及管理科學化的客觀要求。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政府應將不屬於自己的職能交還給企事業單位及社會中介組織等,防止政府職能的「越位」;將屬於自己的職能收歸政府,避免政府職能的「缺位」,實現政府與其他非政府組織之間的職能重新調整與組合。通過這樣的職能轉變,找准政府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位置。
政府職能關系轉變
即政府系統內部縱向層級和橫向部門之間的職能重新劃分和配置。
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職能劃分和配置,應按照必要的集中和適當的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職能范圍,明確各自的權力和責任。
凡屬國家事務和全國性公共事務管理職能,應由中央政府行使,與之相應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支付等也應由中央政府負責。
凡屬地方性公共事務管理職能,應歸地方政府行使,與之相應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支付等均應由地方政府負責。
橫向部門之間的職能劃分和配置,應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職能由一個部門承擔的原則,合理劃分和配置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職能,形成協調配合、完整統一的部門職能體系。
政府職能作用方式轉變
政府管理方式的轉變是市場經濟提出的要求。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作用。這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由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
由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
由以產品為對象的部門管理轉向以行業為對象的行業管理
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轉向主要依靠經濟、法律手段管理
由重計劃輕市場轉向計劃和市場有機結合
由單純管理轉向管理服務
通過這樣的職能轉變,真正做到政企、政事、政府和社會職能分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政府機關主要通過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檢查監督等方式,管理國民經濟和社會公共事務,做到宏觀管住,微觀放活。
政府職能的完善與發展
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具體職能,要隨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擴充和完善。這是由社會經濟發展決定的。
當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一些新的、需要政府出面管理的社會公共事務時,政府必須要增加一些新的職能,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是政企分開
政企分開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也是政府機構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政企分開是政府的社會職責與企業的社會職責分開、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政府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與行政管理職能分開。
政府職能轉變的措施
解除政府主管部門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直屬企業的行政隸屬關系。
政府部門不再直接管理企業,不再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
同時,政府要承擔從企業剝離出來的社會事務,解決好企業辦社會的具體問題。
裁減政府的專業經濟部門和各種行政性公司,發展社會中介組織
裁減專業經濟部門和行政性公司,是從根本上取消管理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使企業成為無主管企業。
在過渡時期,可保留部分專業經濟部門,其主要職能是制定行業規劃和引導行業產品結構調整。
要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將來企業的行業發展和行業自律等,應主要由行業協會來管理。
加強和改善國有企業的監管方式
在國有重點企業實行稽察特派員制度
在有些地方或有些領域派代表參加企業監事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