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物聯網治安管控

物聯網治安管控

發布時間: 2021-02-28 13:06:02

⑴ 物聯網治安為什麼安裝在村委辦公室

物聯網工程這個專業是幾個博士創建的,還可以吧。專業還可以。

⑵ 萬物聯網了,隱私問題該如何保障

今年兩會海爾總裁周雲傑有一個相關提案,保護數據安全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立法層面,回建立針對工業互聯網數答據安全的法律體系;二是技術層面,能夠保證個體數據的信息安全;三是文化層面,要建立一種尊重消費者、尊重數據知識的文化。說白了,立法就是從國家層面上重視起來,技術呢就是各機構也要有數,及時准確地開發更多保障用戶的權利,出台更多的隱私條款搭建更多的數據來保護,文化層面是從大家的意識上來改變對隱私問題的看法。這就由外而內再到本質,思路很清晰了。絕對是個優秀的提案。

⑶ 什麼是物聯網雲端智慧管控

物聯雲連接平台(IOTC Platform)為全方位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以智慧型的雲端連線架構為基礎,加上先進雲端運算技術,透過適用於各種不同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編程介面(API),建構了一個全新概念的連接平台。
在物聯雲連接平台(IOTC Platform),設備開發者無需自行處理復雜的雲端連接問題,只要整合能與物聯智慧對接的,可通用於各種不同操作系統的API, 就能與物聯雲連接平台(IOTC Platform)中任意設備建立跨平台連接。[1]
長久以來,因為大部分的網路設備使用浮動IP的緣故,通過連接互聯網時都需要使用DDNS功能加上路由器上的Port Mapping 設定,其復雜程度是非專業人員所能完成的,因此網路設備連接的發展及應用一直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消費型市場一直無法普及。
如今物聯雲連接平台(IOTC Platform)能夠讓所有網路設備都可以輕易地互相"通話",所有的智能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家用電器(電視/空調/洗衣機)、網路設備(路由器/網關)、智慧家庭設備(智能插座/智能門鎖/智能窗簾/智能燈泡)、監控設備(IPCam/DVR/NVR/NAS)都能無需設定 IP即可互相連接。
1號社區為你回答,歡迎關注智慧社區。

⑷ 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的解讀

社會治安的好壞,不但同每個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旺發達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2015年4月1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治安防控要讓群眾滿意
治安好壞不能簡單體現在數字上,還要看群眾滿意不滿意。根據意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就是要增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努力使影響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減少巡邏死角和盲區
意見指出,根據人口密度、治安狀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學劃分巡邏區域,優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強公安與武警聯勤武裝巡邏,建立健全指揮和保障機制,完善早晚高峰等節點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勤務工作機制,減少死角和盲區,提升社會面動態控制能力。
嚴防「公交車上」的暴恐襲擊
在公共場所實施暴恐犯罪,一度增加了人們的公共場所「密集恐懼症」。意見要求,加強對公交車站、地鐵站、機場、火車站、碼頭、口岸、高鐵沿線等重點部位的安全保衛,嚴防針對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案(事)件。
娛樂服務業等推動實名制登記
一些重點行業場所往往是犯罪多發易發的「黑色地帶」。意見要求,切實加強旅館業、舊貨業、公章刻制業、機動車改裝業、廢品收購業、娛樂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實法人責任,推動實名制登記,推進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2020年中心城區網格化「全覆蓋」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如今,網格化管理不僅由東部地區發展到西藏拉薩市等西部地區,而且正逐步往農村地區推廣。意見要求,把網格化管理列入城鄉規劃,將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務到位。到2020年,實現全國各縣(市、區、旗)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治安防控雲計算、遙感助陣
根據意見,要將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充分運用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感測、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社會治安防控手段。
加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覆蓋
犯罪嫌疑人長什麼樣、朝哪個方向跑了……這些信息如能被監控拍到,就會有助於案件的破獲。意見強調,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高起點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和應用工作,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和建設質量。加大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力度,逐步實現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
探索建立公民信息「一卡通」
意見要求,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健全相關方面的實名登記制度。建立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加強社會信用管理,促進信息共享,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
社會治安「一票否決」
意見指出,對因重視不夠、社會治安防範措施不落實而導致違法犯罪現象嚴重、治安秩序嚴重混亂或者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地區,依法實行一票否決權制,並追究有關領導幹部的責任。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監督權。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對於提供重大線索、幫助破獲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協助抓獲犯罪分子的,給予重獎。

⑸ 對以下哪個領域中的物聯網來說,安全是一個非常緊要的問題

安全是擺在物聯網快速發展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縱觀目前比較熱門專的物聯網應用(智能屬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
1 智能家居,這涉及到家庭居住的安全與防盜等,是未來物聯網最大有可為的領域,如果居住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那何來安居樂業之說。
2 智慧醫療,這涉及到人的人身安全,而據報道,第一例物聯網安全攻擊就是來自於對醫療器械的攻擊,因為這直接涉及到生命安全,所以倍加重要。
3 食品溯源,這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最為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解決這一難題,至關重要,所以保障安全體系的安全也至關重要。
4 公共安全,如題,既然帶了安全一字,自然重要。

⑹ 如何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以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提升社會公眾的安全感為目標,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以公安機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由違法犯罪防控網路及其運行機制所構成的系統工程。我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源於地方公安機關對城市治安管理的探索。公安部在總結地方城市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城市治安防控體系的概念。2009年,公安部提出構建「六張網、四機制」的治安防控體系,治安防控體系開始從城市拓展到鄉村。2015年,中辦和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入國家與社會共建階段。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主體經歷了由地方公安機關到國家公安機關,進一步提升到中央政府,再發展到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互動階段。這一發展路徑遵循了國家治理邏輯和現實邏輯,是中國社會轉型和國家治理模式轉變的一個縮影。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本質上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化的社會控制工程,其內容不僅是防範和控制,而且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現對社會治安秩序的維護,包括打擊、防範、建設、教育和管理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將這些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治安防控體系的功能更加豐滿,措施更加多樣化,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

社會治安的「立體化」防控,主要體現在多維度和多層次兩個方面,即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可以理解為多維度的防控和多層次的防控。多維度主要體現在時間上的全時段防控、空間上的人類活動地域全覆蓋、觀念上的社會公眾自我防範意識提升、社會關繫上的社區居民協同防控及鄰里守望;多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一是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層面,既要重視傳統的現實社會防控體系建設,也要加強網路環境下的虛擬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二是國家和地方層面,以系統論為指導,從更為宏觀的視角構建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相統一、相協調的防控體系;三是從主體上強調政府與社會的協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入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來,尤其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形式,建立多元主體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對此,《意見》中特別強調堅持黨委和政府的領導,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協同作用,實現互動互補、共同治理。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要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拓寬群眾參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渠道,依法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和建議權;四是城市和鄉村層面,不僅要關注城市的社會治安治理,而且要多加關注鄉村地區的社會治安防控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建設,實現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繫上的城市與鄉村協調共進。總之,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中國社會轉型期,治理違法犯罪、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系統工程。

社會治安的「信息化」防控,在一定意義上是強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數據和信息的關鍵性、基礎性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數字化、可視化、全程留痕等特點,憑借發達的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可以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程追蹤,為防控社會治安問題提供有效手段。在邁入大數據時代的形勢下,通過大數據的科學分析,可以對社會治安中的問題進行預測,展現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實現對各類風險的自動識別、預警,由此預防和減少社會治安案事件的發生。

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信息化的建設中,信息資源一體化或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設是增強防控體系效能的重要基礎。在治安防控體系的具體運行中,要盡快解決信息共享困難、應急處置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根據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要求,到2018年,中央層面將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的全覆蓋,實現金稅、金關、金盾等十多個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而言,要通過信息採集網、數據平台、數據雲和公民信用根的建設以實現信息共享。例如,對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一些地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詐騙信息進行監測、攔截和用戶提醒,對偽基站進行識別、封堵,善於運用互聯網思維、方法,破解防範難、破案難等問題。2015年11月,公安部聯合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22個部門組織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追根溯源,全鏈條偵查打擊,運用信息化、立體化的防控手段對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實施有效治理。

從立體化和信息化二者的關系來看,信息化是立體化的基礎,即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將現代信息手段與傳統有效做法緊密結合起來,提升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推動社會治安防控轉型升級。在治安防控體系信息化過程中,要注意強化信息採集的全面性和信息採集質量,通過布建和整合門禁系統、移動上網、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物聯網等智能化信息採集渠道,全面掌握轄區內的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信息及吃、住、行、消費等動態信息。在此基礎上,加快信息整合、共享和深度規模應用機制的建設,尤其是充分利用雲技術,提升「數據決策」指揮實戰能力,提升對涉恐等重大事件及群體性事件的動態研判、動態評估和動態預警能力。例如,有些地區公安機關在反恐工作機制上,把情報工作向基層下移,密切關注極端組織、恐怖分子的動態,提高預防、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建立公安、安全等部門的情報信息通報共享機制,做好社會治安風險信息的綜合研判,及時准確掌握「三股提交回答勢力」等境外敵對勢力的動向,及時掌握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科學預測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高度重視情報信息基礎工作,形成「村連村、鄉連鄉、農村連城鎮、公安連社會」的情報信息網路。

⑺ 國外物聯網管控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該名稱可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之上的延伸和擴展的一種網路;第二,擴展到了任其用戶端延伸和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 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的整個結構可分為射頻識別系統和信息網路系統兩部分。射頻識別系統主要由標簽和讀寫器組成,兩者通過RFID空中介面通信。讀寫器獲取產品標識後,通過internet或其他通訊方式將產品標識上傳至信息網路系統的中間件,然後通過ONS解析獲取產品的對象名稱,繼而通過EPC信息服務的各種介面獲得產品信息的各種相關服務。整個信息系統的運行都會藉助internet的網路系統,利用在internet基礎上的發展出的通信協議和描述語言。因此我們可以說物聯網是架構在internet基礎上的關於各種物理產品信息服務的總和。從應用角度來看,物聯網中三個層次值得關注,也即是說,物聯網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感測網路,即以二維碼、RFID、感測器為主,實現對「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路,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路、通信網路等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計算。三是應用網路,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
EPC系統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綜合性的和復雜的系統。其最終目標是為每一單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標准。如圖2.4所示,它主要由全球產品電子代碼(EPC)體系、射頻識別系統及信息網路系統三大部分組成[17]。

圖2.4 EPC系統的構成圖
(1)EPC編碼標准
EPC編碼是EPC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實體及實體的相關信息進行代碼化,通過統一並規范化的編碼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換語言。
(2)EPC標簽
EPC標簽是裝載了產品電子代碼的射頻標簽,通常EPC標簽是安裝在被識別對象上,存儲被識別對象相關信息。標簽存儲器中的信息可由讀寫器進行非接觸讀/寫。
3.2 EPC系統特點
(1)開放的體系結構
EPC系統採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網路系統。這就避免了系統的復雜性,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系統的成本,並且還有利於系統的增值。梅特卡夫(Metcalfe)定律表明,一個網路大的價值是用戶本系統是應該開放的結構體系遠比復雜的多重結構更有價值。
(2)獨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動性
EPC系統識別的對象是一個十分廣泛的實體對象,因此,不可能有那一種技術適用所有的識別對象。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射頻識別技術標准也不相同。所以開放的結構體系必須具有獨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操作性。EPC系統網路建立在INTERNET網路系統上可以與INTERNET網路所有可能的組成部分協同工作
(3)靈活的可持續發展的體系
EPC系統是一個靈活的開放的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可在不替換原有體系的情況下就可以做到系統升級。整體的EPC網路操作依賴於RFID系統和網路應用系統的介入,使產品信息有效的傳播。安裝在不同需求鏈環境的解讀器可以讀取標簽中儲存的產品數據。因此供應鏈數據可以通過網路及時地檢查、更新或者交換信息。
3.3 EPC編碼編碼標准
EPC碼是新一代與EAN/UPC碼兼容的編碼標准,在EPC系統中EPC編碼與現行GTIN相結合,因而EPC並不是取代現行的條碼標准,而是由現行的條碼標准逐漸過渡到EPC標准或者是在未來的供應鏈中EPC和EAN.UCC系統共存。EPC中碼段的分配是由EAN.UCC來管理的。在我國,EAN.UCC系統中GTIN編碼是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負責分配和管理。同樣,ANCC也即將啟動EPC服務來滿足國內企業使用EPC的需求。
EPC碼是由一個版本號加上另外三段數據(依次為域名管理者、對象分類、序列號)組成的一組數字。其中版本號標識EPC的版本號,它使得EPC隨後的碼段可以有不同的長度;域名管理是描述與此EPC相關的生產廠商的信息。
第四章 物聯網在家庭中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已經逐步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以後我們社會面臨的現狀將是一對年輕的夫妻,在照看自己小孩的同時,還要照看2~6對老人,這就為全社會出了一個難題。每家都雇保姆,顯然不現實;那麼,只能通過科技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了,靠提高家庭的生活品質、方便家庭與外界的信息交互、用感測節點感知家裡發生的情況等,這就為家庭物聯網的實現奠定了社會基礎。
物聯網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也使人們看到了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物聯網大部分卻停留在概念階段,真正規模應用還有待時日。家庭區域相對狹小、需求比較明確,最有可能優先實現物聯網的應用。它不只是現代家庭現實的需要(照看老人、孩童),更是人們日益增強的家庭安全
4.1家庭物聯網應用領域
寒冷的冬季,供暖系統使北方城市家庭充滿溫暖,而當白天大部分人離家上班的時候,空空的房間仍溫暖如春。我們需要一個智能化的供暖控制系統。在生產安全領域,在食品衛生領域,在工程式控制制領域,在城市管理領域,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在人們的娛樂活動中,都需要建立隨時能與物體溝通的智能系統。通過裝置在各類物體上的電子標簽(RFID),感測器、二維碼等經過介面與無線網路相連,從而給物體賦予智能,可以實現人與物體的溝通和對話也可以實現物體與物體相互間的溝通和對話。在電度表上裝上感測器,供電部門隨時都可知道用戶的用電情況,實現用電檢查、電能質量監測、負荷管理、線損管理、需求側管理等高效一體化管理,一年來降低電損。在電梯裝上感測器,當電梯發生故障時,無需乘客報警、電梯管理部門會藉助網路在第一時間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去現場處理故障。
4.2發展歷程
1999年,物聯網的概念就已被提出,10年間,世界各國都在加緊研究。物聯網的發展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型機、主機的聯網,第二個階段是台式機、筆記本與互聯網相聯,第三個階段是手機等一些移動設備的互聯,第四階段是嵌入式互聯網興起階段,更多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應用設備,包括洗衣機、冰箱、電視、微波爐等都將加入互聯互通的行列,最終形成全球統一的「物聯網」。
對於互聯網來說,20世紀80年代是黃金時代,這段時間出了一個知名的人物——鮑勃•卡恩(BobKahn),他被人們稱為互聯網之父(被賦予同樣稱呼的人還有好幾個)。在為互聯網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他也非常有遠見的為另一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項目——分布式感測網(DistributedSensorNet,簡稱DSN)——做了奠基。在那個年代,感測器遠比我手上的這個大得多,要用一輛卡車來拉。這么大的感測器作為一個個節點組織在一起,通過微波彼此相連,就組成了感測網。
龐大的感測器在體積方面跟不上人們對其功用上的期望,於是研究者們就開始思考能不能把它做得小一點、再小一點。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智能微塵」(SmartDust)這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出現了,提出者是KrisPister,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這一概念認為可以將計算和通訊集成在約1~2平方毫米的超微型感測器中,用以對周圍環境的參數進行探測。其核心的成分是微電機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簡稱MEMS;這個概念在當時引起非常大的轟動),該系統中可以集成很多和機械有關的感測器。
當時KrisPister這批人有一個幻想——在蒲公英上面懸掛一個感測晶元,蒲公英飛到哪裡就探測哪裡的信號,再把信號傳遞回來。雖然只是一個假想,但當時真有科學家信心百倍地投入其中,並且還把所需的數據算出來了。比如有空氣動力學專家計算出了晶元應有的重量等等。在200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真做出了這種理想中的晶元雛形,比米粒還小,可謂「細如發絲,薄如蟬翼」。他們送給了我一個,當時我還精心包裝了一下。可惜最近找不到了,特別遺憾。倘若晶元裡面還有電留存的話,說不定我就能通過網路定位到它的「安身之所」了。
在這一時期,有三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在感測器領域處於領軍地位,一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KrisPister為代表,他們提出了「智能微塵」理論),另外兩個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他們提出了「微無線技術」)和施樂帕克研究中心(XeroxPARC)。施樂帕克研究中心的團隊主要由我帶領,我們做的是感測信息處理和「智能物質」(SmartMatter),希望能把計算、微電機系統放到物理世界中,與「智能微塵」也有非常緊密的聯系。
自本世紀初以來,對於感測的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很多學校和大公司的研發機構開始進行了類似的研究,並有許多新興公司藉此東風異軍突起。將感測器連接成「網」或「系統」,就成了感測網。除了感測網以外,類似的概念也相繼提出,比如「CyberPhysicalSystem」和「InternetofThings」(簡稱IOT)。相較而言,IOT的概念在提出的初期更接近於日常生活,比如常見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就是它的一部分。
關於感測網和物聯網的歷史,若從大的感測器開始算起,感測網誕生至今應有30年了;而若從微感測網(MicroWirelessSensorNetwork)來說,應該僅有15至20年:微感測網始於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期的人們剛剛提出「微電機系統」的概念,試圖把感測器和計算機處理和通訊全部都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即「智慧微塵」。
其實感測器的歷史,歸結起來就八個字——從大到小,以點到面。這八個字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要想讓感測器真正「飛入尋常世界中」,它必需在體積、造價、能耗等方面進行「瘦身」,這樣它才真正能夠進入到物理世界。
然而,造型的縮小並不是感測進入生活的唯一條件,還需要互聯網技術的配合以實現從點到面的網際聯系。就IP地址而言,物聯網應採用IPv6(IPv4必然不夠),它有128位兩進制的IP網址數,這相當於給世界上的每個沙粒都賦予了一個 IP地址。唯有當所有的物體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IP的時候,物聯網才能真正實現。總而言之,物聯網的實現需要這兩方面的相輔相成:一是利用微處理技術(micro-fabrication),提高集成度;其二是運用IP技術,以提供足夠豐富的網址。
4.3面臨的問題
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存在很多問題。1、進入門檻較高,一般一次性投入要1、2萬元,這就大大限制了中等收入以下人群的購買需求。2、功能華而不實,很多都是遙控個燈光、音響,需求跟投入不成比例。3、生搬硬套,將原來很多工業上使用的東西直接照搬到家庭里,缺少人性化,不能完全適合家居生活需要。4、很多智能家居企業缺少核心技術,東拼西湊,組成個系統就推廣,導致成本增高、企業競爭力下降。
RFID超高頻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一些項目的應用只是試點,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也沒有在供鏈上應用。比如,只在某一個倉庫里應用,或只在生產線上應用。應該說,這些試點項目全
都屬於閉環狀態的應用,在供應鏈上串起來應用的案例國內還沒有出現。
物聯網發展潛力無限,但物聯網的實現並不僅僅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建設物聯網過程將涉及到許多規劃、管理、協調、合作等方面的問題,還涉及標准和安全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政策和規范的制訂和完善。
首先是技術標准問題。標準是一種交流規則,關系著物聯網物品間的溝通。各國存在不同的標准,因此需要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以尋求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標准。
其次是安全的問題。物聯網中的物品間聯系更緊密,物品和人也連接起來,使得信息採集和交換設備大量使用,數據泄密也成為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如何實現大量的數據及用戶隱私的保護,成為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協議問題。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在物聯網核心層面是基於TCP/IP,但在接入層面,協議類別五花八門,CPRS、簡訊、感測器、TD-SCDMA、有線等多種通道,物聯網需要一個統一的協議基礎。
第四,終端問題。物聯網終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還擁有感測器和網路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業需求各異議,如何滿足終端產品的多樣化需求,對運營商來說的一大挑戰。
第五,地址問題。每個物品都需要在物聯網中被定址,就需要一個地址。物聯網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資源即將耗盡,那就需要IPv6來支撐。IPv4 向IPv6過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物聯網一旦使用IPv6地址,就必然會存在與IPv4兼容性問題。
第六,費用問題。目前物聯網所需的晶元等組件的費用較高,若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識別晶元花費自然不少,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仍需考慮。
第七,規模化問題。規模化是運營商業績的重要指標,終端的價格、產品多樣性、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都會地用戶規模產生影響,如何實現規模化是具有待商討的問題。
第八,商業模式問題。物聯網在商業應用方面的業務模式還不是很明朗,商業模式問題值得更進一步探討。
第九,產業鏈問題。物聯網所需要的自動控制、信息感測、射頻識別等上游技術和產業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應用也單體形式存在。物聯網的發展需要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實現上下游產業的聯動,跨專業的聯動,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共同推動物聯網發展。
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物聯網,有兩大難點必須解決:一是規模性,只有具備了規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發揮作用;二是流動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運動的狀態,必須保持物品在運動狀態,甚至高速運動狀態下都能隨時實現對物品的監控和追蹤。
實現物聯網,首先必須在所有物品中嵌入電子標簽等存儲體,並需安裝眾多讀取設備和龐大的信息處理系統,這必然導致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在成本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聯網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已有的事實均證明,在現階段,物聯網的技術效率並沒有轉化為規模的經濟效率,目前的所謂物聯網應用也沒有一個在商業上獲得了較大成功。例如,智能抄表系統能將電表的讀數通過商用無線系統(如GSM短消息)傳遞到電力系統的數據中心,但電力系統仍沒有規模使用這類技術,原因在於這類技術沒有經濟效率。
物聯網的關鍵在於RFID、感測器、嵌入式軟體及傳輸數據計算等領域,包括「雲計算」、無線網路的擴容和優化等均是物聯網普及需解決的問題。只有通過「雲計算」技術的運用,才能使數以億計的種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得可能。從目前國內產業發展水平而言,感測器產業人水平較低,高端產品為國外廠商壟斷。
maryln369

⑻ 如何建設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以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提升社會公眾的安全感為目標,在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以公安機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由違法犯罪防控網路及其運行機制所構成的系統工程。我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源於地方公安機關對城市治安管理的探索。公安部在總結地方城市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城市治安防控體系的概念。2009年,公安部提出構建「六張網、四機制」的治安防控體系,治安防控體系開始從城市拓展到鄉村。2015年,中辦和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入國家與社會共建階段。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主體經歷了由地方公安機關到國家公安機關,進一步提升到中央政府,再發展到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性互動階段。這一發展路徑遵循了國家治理邏輯和現實邏輯,是中國社會轉型和國家治理模式轉變的一個縮影。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在本質上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化的社會控制工程,其內容不僅是防範和控制,而且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實現對社會治安秩序的維護,包括打擊、防範、建設、教育和管理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將這些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治安防控體系的功能更加豐滿,措施更加多樣化,更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

社會治安的「立體化」防控,主要體現在多維度和多層次兩個方面,即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可以理解為多維度的防控和多層次的防控。多維度主要體現在時間上的全時段防控、空間上的人類活動地域全覆蓋、觀念上的社會公眾自我防範意識提升、社會關繫上的社區居民協同防控及鄰里守望;多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四個層面:一是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層面,既要重視傳統的現實社會防控體系建設,也要加強網路環境下的虛擬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二是國家和地方層面,以系統論為指導,從更為宏觀的視角構建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相統一、相協調的防控體系;三是從主體上強調政府與社會的協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加入到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來,尤其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形式,建立多元主體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對此,《意見》中特別強調堅持黨委和政府的領導,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協同作用,實現互動互補、共同治理。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要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拓寬群眾參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渠道,依法保障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和建議權;四是城市和鄉村層面,不僅要關注城市的社會治安治理,而且要多加關注鄉村地區的社會治安防控基礎設施和基本制度建設,實現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繫上的城市與鄉村協調共進。總之,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中國社會轉型期,治理違法犯罪、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系統工程。

社會治安的「信息化」防控,在一定意義上是強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數據和信息的關鍵性、基礎性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數字化、可視化、全程留痕等特點,憑借發達的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可以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程追蹤,為防控社會治安問題提供有效手段。在邁入大數據時代的形勢下,通過大數據的科學分析,可以對社會治安中的問題進行預測,展現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實現對各類風險的自動識別、預警,由此預防和減少社會治安案事件的發生。

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信息化的建設中,信息資源一體化或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建設是增強防控體系效能的重要基礎。在治安防控體系的具體運行中,要盡快解決信息共享困難、應急處置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根據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要求,到2018年,中央層面將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的全覆蓋,實現金稅、金關、金盾等十多個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而言,要通過信息採集網、數據平台、數據雲和公民信用根的建設以實現信息共享。例如,對電信詐騙等新型犯罪,一些地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詐騙信息進行監測、攔截和用戶提醒,對偽基站進行識別、封堵,善於運用互聯網思維、方法,破解防範難、破案難等問題。2015年11月,公安部聯合中宣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22個部門組織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追根溯源,全鏈條偵查打擊,運用信息化、立體化的防控手段對電信網路新型違法犯罪實施有效治理。

從立體化和信息化二者的關系來看,信息化是立體化的基礎,即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在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將現代信息手段與傳統有效做法緊密結合起來,提升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推動社會治安防控轉型升級。在治安防控體系信息化過程中,要注意強化信息採集的全面性和信息採集質量,通過布建和整合門禁系統、移動上網、視頻監控、電子圍欄、物聯網等智能化信息採集渠道,全面掌握轄區內的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信息及吃、住、行、消費等動態信息。在此基礎上,加快信息整合、共享和深度規模應用機制的建設,尤其是充分利用雲技術,提升「數據決策」指揮實戰能力,提升對涉恐等重大事件及群體性事件的動態研判、動態評估和動態預警能力。例如,有些地區公安機關在反恐工作機制上,把情報工作向基層下移,密切關注極端組織、恐怖分子的動態,提高預防、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建立公安、安全等部門的情報信息通報共享機制,做好社會治安風險信息的綜合研判,及時准確掌握「三股勢力」等境外敵對勢力的動向,及時掌握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科學預測一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高度重視情報信息基礎工作,形成「村連村、鄉連鄉、農村連城鎮、公安連社會」的情報信息網路。

⑼ 如何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社會治安的好壞,不但同每個人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直接關系著國家的興旺發達和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2015年4月1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治安防控要讓群眾滿意
治安好壞不能簡單體現在數字上,還要看群眾滿意不滿意。根據意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目標任務,就是要增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努力使影響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範,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減少巡邏死角和盲區
意見指出,根據人口密度、治安狀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學劃分巡邏區域,優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強公安與武警聯勤武裝巡邏,建立健全指揮和保障機制,完善早晚高峰等節點人員密集場所重點勤務工作機制,減少死角和盲區,提升社會面動態控制能力。
嚴防「公交車上」的暴恐襲擊
在公共場所實施暴恐犯罪,一度增加了人們的公共場所「密集恐懼症」。意見要求,加強對公交車站、地鐵站、機場、火車站、碼頭、口岸、高鐵沿線等重點部位的安全保衛,嚴防針對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案(事)件。
娛樂服務業等推動實名制登記
一些重點行業場所往往是犯罪多發易發的「黑色地帶」。意見要求,切實加強旅館業、舊貨業、公章刻制業、機動車改裝業、廢品收購業、娛樂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實法人責任,推動實名制登記,推進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2020年中心城區網格化「全覆蓋」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如今,網格化管理不僅由東部地區發展到西藏拉薩市等西部地區,而且正逐步往農村地區推廣。意見要求,把網格化管理列入城鄉規劃,將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治安要素納入網格管理范疇,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務到位。到2020年,實現全國各縣(市、區、旗)的中心城區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治安防控雲計算、遙感助陣
根據意見,要將社會治安防控信息化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充分運用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感測、遙感、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創新社會治安防控手段。
加大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覆蓋
犯罪嫌疑人長什麼樣、朝哪個方向跑了……這些信息如能被監控拍到,就會有助於案件的破獲。意見強調,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高起點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和應用工作,提高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覆蓋密度和建設質量。加大城鄉接合部、農村地區公共區域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力度,逐步實現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
探索建立公民信息「一卡通」
意見要求,建立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建立健全相關方面的實名登記制度。建立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加強社會信用管理,促進信息共享,強化對守信者的鼓勵和對失信者的懲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
社會治安「一票否決」
意見指出,對因重視不夠、社會治安防範措施不落實而導致違法犯罪現象嚴重、治安秩序嚴重混亂或者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地區,依法實行一票否決權制,並追究有關領導幹部的責任。
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建議權、監督權。落實舉報獎勵制度,對於提供重大線索、幫助破獲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違法犯罪活動、協助抓獲犯罪分子的,給予重獎。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