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禹治安邑

禹治安邑

發布時間: 2021-02-25 17:11:35

1. 誰知道禹步的傳說、歷史與詳細資料

禹步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又稱「步罡踏斗」。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屍子》雲:「古時龍門未辟,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太平御覽·皇王部》引作「窺」——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
①西漢揚雄《法言》卷七《重黎》雲:「巫步多禹」。李軌注曰:「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②表明禹步最早為巫祝採用。道教承襲此術,作《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以申明之,曰:「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自茲以還,術無不驗。因禹製作,故曰禹步。」
③稱此術為夏禹所創,自是依託,無非為了托之古遠以神其術而已。葛洪《抱朴子內篇·登涉》引《遁甲中經》曰:「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逢星下,歷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可辟「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
④其《仙葯》篇又記禹步法曰:「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右,右過左,左就右。如此三步,當滿二丈一尺,後有九跡。」⑤《雲笈七簽》卷六十一《服五方靈氣法》記服氣時所行之禹步,雲:「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陰陽之會也。
⑥《太上除三屍九蟲保生經》又記以禹步配合服氣滅三屍,其法為:閉氣,先前左足,次前右足,以左足並右足,為三步。
⑦據《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說,自夏禹創禹步以來,後人「推演百端」,「觸類長之,便成九十餘條種,舉足不同,咒頌各異。」
⑧南宋後諸符籙派多以內煉配合符法,施行禹步時,亦強調配合內氣。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三五步罡品》雲:「夫步罡者,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氣齊並,……九步象九靈萬罡之祖也。」「凡步星之際,先運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後躡履也。」

2. 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大禹是一個顧全大局,舍己為公,一心為民的人,不怕困難,舍小家為大版家的形象,由三過家權門而不入就可以看出來。

典故《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禹治安邑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大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

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3. 「禹」字代表什麼意思

禹 ,讀音:[yǔ ]
傳說中國夏代的第一個君主,他曾經治過洪水:禹域(指中國的疆域)。

4. 堯舜禹分別治理了什麼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於氏族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

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後,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

禹的先祖傳說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於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

5. 堯舜禹用一個字概括是什麼

德;
堯舜禹是古代漢族歷史中,自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們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運城和臨汾。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於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因禹治水有功,被人們尊稱為大禹。
所以,用「德」字形容再合適不過!

6. 夏朝,約前2070一前1600安邑山西夏縣禹是什麼意思

禹(夏朝開國君主)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回禹,為夏後氏首領、答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 ,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市南),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7. 禹的含義是什麼

禹—來—中華「人文初自祖」黃帝軒轅氏的玄孫。作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後人稱之為「夏禹」,成為上古時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

最卓偉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並鑄造象徵最高權力的「九鼎」,後人稱之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仍存禹廟、禹陵、禹祠。

相傳,大禹曾在西山治水,人們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在太湖中建造了四座禹廟,以鎮洪水。1984年西山禹王廟整修一新,為太湖中僅存的禹廟。

(7)禹治安邑擴展閱讀

禹王廟歷史悠久,修建時間無從考證,但遠在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已有重修的文字記載。1400多年來,屢建屢毀,歷經風雨滄桑,最近一次重修是在清嘉慶十四年(1804),殿壁嵌有重修記碑一塊。

廟有大殿三間,楠木樑柱,高10米,單檐歇山式,四隻戧腳,正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下垂風鈴,微風過處,鈴聲清脆悅耳。

8. 歷史人物 禹的資料

禹,通常尊稱為大禹,與堯舜並為傳說中的古聖王,又相傳為夏王朝的開國君主。《史記》說他名文命,《帝王世紀》說字密。「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但一般稱作夏禹,是先秦時期以國為氏的習慣。

在傳說中,禹的家世比較顯赫,「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既是貴胄,其家又世為大臣。禹父即治水無功的鯀,於帝堯的時代登用,帝舜時被放逐。禹於舜時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接續其父未竟的事業。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歷來傳頌不絕。堯的時代洪水已泛濫成災,為患下民。《孟子·滕文公上》所載孟子對洪水時期的敘述,最為生動逼真,他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由於洪水為害,人們生存極其艱難,故爾滿目荒蕪,荊榛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堯用鯀治水,9年無功。《尚書·洪範》說:「昔鯀堙洪水。」《山海經·海內經》中有個神話,說鯀偷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這是一塊長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寶土,鯀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見成效。從此中可以推測,鯀治水患的方法很成問題,主要是用壅塞的辦法,水無處可去,東堵西決,此堵彼溢,仍然為患,所以治水9年,「績用弗成」。

禹受命治水,並有益和後稷作助手。他「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故「勞身焦思」,發憤治好水患。禹這個人聰慧機敏,勤懇踏實,言行一致,又能身為表率。他走遍天下,「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種登山用具,置於盾下,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長,後齒短)」,踏勘水情地勢,規劃治水大計。

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大約是接受其父失敗的教訓,以疏導為主。如孟子所說,「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不是用人力去與大自然對抗,而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給洪水找出路,所以他是「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洪水導入長江,排入大海,終於有所歸依。黃河為害最甚,所以大禹治水時,在黃河上下得功夫最多。他上溯黃河源頭,從積石山疏導到龍門,然後南到華陰,東折至砥柱(修三門峽水庫時已炸掉),又至孟津等處。「禹以為河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廝(義為分)二渠以引其河」。

由於黃河上游地勢高,到中下游平原地區,水勢太急,容易成災,故分其水勢,開引渠道,最後輸入渤海。另外《墨子·兼愛中》有禹「鑿為龍門」的傳說。《呂氏春秋·愛類篇》有較詳細的記述:「昔上古龍門末開,呂粱未發,河出孟門,大濫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禹於是疏河決江。」是說在大禹治水以前,黃河沒有龍門以下的河道,水蓄不泄,一片汪洋澤國;大禹鑿龍門、發呂梁,將水引至下游,導入大海,才解除了水患。東漢高誘說:「龍門,河之厄,在左馮翊夏陽之北。」即今山西河津縣與陝西韓城縣之間黃河峽谷上的禹門口。《水經注》卷四記:「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矣。《魏土地記》曰:「粱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岩際鐫跡,遺功尚存。」這就是悅,禹鑿龍門的傳說,曾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的真實事跡,還有人去龍門觀察過鑿山的痕跡。

大禹治水,最感人的是關於他本身的傳說。他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忘我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歷久彌新。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莊子·天下篇》載:「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無論8年還是13年,總之是很長時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如此。」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競至於形容憔悴,大腿上沒剩下多少肉,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禹的形象,就是這樣一位茹苦救世的聖人。

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同時注意人民生計,指導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治水患時就考慮到興修水利,修築溝渠,使其兼具排水和灌溉的功能。《尚書》中有「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即不但疏通大江大河,還開通了田間溝渠。《史記·五帝本紀》還說;「(禹)令稷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一方面救濟災民,一方面組織農業生產,提倡種植水稻。所以在先秦時期人們的心目中,禹和後稷同為農耕的始祖,後稷尚且是繼承禹的事業。《詩經·閉宮》說:「(後稷)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論語·憲問》中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顯然,大禹教民耕種與治理洪水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尚書》中有一篇《禹貢》,記述了大禹劃分九州的傳說。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質、物產分布,貢賦的等級和物品等情況,以及進貢經行的路線,也都有記載。這是禹在治水過程中,建樹的又一件偉大業績。九州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無論其可信程度如何,人們總是習慣把中國稱為九州。因為是大禹劃分九州,故古代人又常把中國稱為禹域。

由於大禹勛勞卓著,「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為山川神主」,受到普天下人民的愛戴和擁護,帝舜就將他確定為繼任人選,禪位於他。據說禹也像舜一樣,曾讓天下於舜子商均,但「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禹的都城,傳說非一。晉代皇甫謐說,禹「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平陽是堯時舊都,即今山西臨汾市,晉陽為今太原市,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人多信禹都安邑之說。但據考古工作者對當地禹王城舊址的調查和試掘,則系戰國時代遺跡。

禹為天子,其傳說以節儉為特色。孔子說:「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由他的飲食菲薄,衣服粗惡,宮殿卑陋,自奉甚為儉約,但對朝政大事、國計民生絲毫不加吝惜,祭祀辦得隆重,禮服十分美觀,更注意水利,特別盡力修整田間溝渠,以利農業。可見節儉是為了治國安民。

又傳說禹曾征伐三苗,親臨戰陣,勇武神威,戰功卓著。《墨子·兼愛下》載有《禹誓》,即禹征三苗時的誓師之詞。同書《非攻下》說禹在征三苗時,射中三苗的將領,「苗師大亂,後乃遂幾(幾義為衰微)」。這樣的傳說,使禹的形象更富有立體感,而不僅是勤勞為民的一個側面。

禹的時代,天子的權威似比堯舜時更大。傳說「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聲勢可謂浩大。禹不但大會諸侯,而且還有對諸侯的生殺之權。《韓非子·飾邪篇》說:「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這個傳說又刻畫出禹嚴厲暴烈的一面。

禹在年老時,選擇皋陶為繼承人,但皋陶先死,禹後來東巡死於會稽,授政於益。益讓天下於禹子啟,而諸侯都去朝見啟,啟遂登上天子之位。但另有一個傳說,是禹傳位於啟,「益干啟位,啟殺之」;益要與啟爭奪最高權力,結果失敗被殺。無淪如何,從禹啟傳承開始,中國歷史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

禹與堯舜同是歷來備受頌揚的聖王,但又有獨特之處。人們對禹,除崇敬仰慕之外,又有親切之感、感激之情。他治理洪水的功績,後人追懷緬想,由衷贊嘆感激:「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龜乎:」如果沒有大禹治水,這塊地方恐怕只有魚,不會有人了。他辛勞為民的作風,尤其讓勞動人民覺得親切貼近,故先秦時代墨家即效法大禹,艱苦救世,「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禹的精神,千百年來,一直具有感召力量。

禹的傳說,本世紀初的疑古學派曾作為一個重要問題加以研究,認為禹的傳說出現最早,不過與夏王朝並無關系,而是由古人觀念中開天闢地的神人逐漸衍化過來,形成傳說故事的。顧頡剛說:「我以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形狀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動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樣子,就算他是開天闢地的人。流傳到後來,就成了真的人王了。」他又引《說文》「禹,蟲也」的說法,故「禹是一條蟲」遂成為疑古學派招致攻擊的口實。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普遍認為,許多民族都有洪水時代的傳說,只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說洪水被治服,反映了克服自然、人定勝天的偉大民族精神。啟繼禹位,撣讓制終結,表明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的過渡基本結束,奴隸制國家形成。禹是部落聯盟階段的最後一位英雄人物,也是世襲王權時代的第一位君主。

9. 大禹治水的具體情況是

大禹領命之後,首先尋找了以前治水失敗的教訓,接著就帶領契、棄等人和徒眾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頭、上游、下游大略考察了一遍,並在重要的地方堆積一些石頭或砍伐樹木作為記號,便於治水時作參考。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據說有一次他們走到山東的一條河邊,突然狂風大作,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山洪暴發了,一下子捲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沒了,有些人在翻滾的水流中失蹤了。大禹的徒眾受了驚駭,因此後來有人就把這條河叫徒駭河(在今山東禹城和聊城縣一帶)。

考察完畢,大禹對各種水情作了認真研究,最後決定用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水患。大禹親自率領徒眾和百姓,帶著簡陋的石斧、石刀、石鏟、木耒等工具,開始治水。他們一心撲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飯,風里來雨里去,扎扎實實地勞動著。尤其是大禹,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腰累疼了,腿累腫了,仍然不敢懈怠。

據考證,當時大禹洽水的地區,大約在現在的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巍峨雄姿,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但是,特大洪水暴發時,河水就被大山擋住了去路,在缺口處形成了游渦,奔騰的河水危害著周圍百姓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獲得了成功。原來,黃河水系有主流、支流之分,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寬,把支流疏通,與主流相接,這樣就可使所有支流的水,都歸主流。同時,他們把原來的高處培修使它更高,把原來的低地疏濬使它更深,便自然形成了陸地和湖澤。他們把這些大小湖澤與大小支流連結起來,洪水就能暢通無阻地流向大海了。

10. 禹字在名字里什麼意思

禹字在名字里有領袖的意思。

基本字義:

禹(拼音:yǔ),是漢語通用回規范一級字。最早答見於甲骨文 。本義是蟲名,後引申為疏行貌;行緩貌。

繁體字:禹,部首:丿,拼音:yǔ

筆畫:9,結構:單一結構,五行:土

首尾分解:丿厶,部件分解:禹

(10)禹治安邑擴展閱讀

筆順:

組詞解釋:

1、湯禹

[tāng yǔ]

大禹。即夏禹,夏代開國之君。

2、禹甸

[yǔ diàn]

本謂禹所墾辟之地。

3、禹績

[yǔ jì]

指夏禹治水的業績。

4、禹契

[yǔ qì]

夏禹和商的始祖契。

5、禹步

[yǔ bù]

謂跛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