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堅守莫斯科陣地
1. 德軍在莫斯科的戰況如何
1941年11月5日,已推進距莫斯科不到20英里的德軍,在俄國人頑強的反擊下向後撤退。自俄國人收復了西北的首都加里寧市以後,形勢開始好轉。這場討厭的消耗戰並未結束,但俄國人畢竟已經阻止了納粹,而且冬天對自己有利。只有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密友依然迷信所謂的最後打擊。希特勒無視前線發回來的報告,即德軍坦克陷在泥潭中無法前進,士兵在嚴寒中挨凍。費多爾·馮·博克將軍在寫給柏林的報告里說道:「我們在遭到如此嚴重的損失和缺少軍官的情況下期望這一次打擊能夠成功,那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希特勒拒絕聽取這些意見,就像在今年早些時候,他不肯聽前線的將軍們要求對莫斯科發動閃電戰的建議一樣。當時,元首猶豫不定,派兵北攻列寧格勒,南攻克里米亞。列寧格勒被圍以後,俄國人進行了殊死的反擊。使德軍無法抽調更多的兵力去進攻莫斯科。在首都外圍,蘇軍在格奧爾基·朱可夫將軍的指揮下堅守陣地,並裝備了新式武器,他們有了34型新式坦克和威力強大的卡秋莎火箭炮。在天上,蘇聯空軍集中火力對付遠離後方的缺少燃料的德軍飛機。希特勒將他的失敗,歸因於寒冷的氣候,但蘇軍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戰斗。無視將軍們的建議的元首摧毀了德軍的鬥志,飢寒交迫、精疲力竭的部隊分散在俄國數百英里的戰線上。希特勒的令人痛恨的蓋世太保與俄國人也進行著針鋒相對的斗爭。這些秘密警察使俄國人震驚。他們不經審訊就將共產黨的官員處死,把抓到的農民作為納粹的奴隸運往德國。俄國的游擊隊則在德軍後方進行破壞。俄國老百姓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參加戰斗,莫斯科外圍也看到人們赤於挖塹壕,以阻擋德軍坦克。
2. 莫斯科保衛戰時,斯大林為什麼敢於堅守莫斯科呢
莫斯科保衛戰的高潮是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十月革命勝利24周年的閱兵式。最高統帥無所畏懼激昂地向全體國民發表了演講,而隨後接受檢閱的部隊在經過紅場後直接開到前線與德國人戰斗。此時的德軍裝甲已是強弩之末,最終蘇聯軍民團結一心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也打破了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
3.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撤退呢
想撤,但不能撤,撤退了,就會想當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一樣。(個人觀點)
第三,戰略
第二點成立且蘇軍追擊,那麼大量德軍便會在野外成為活靶子。在看歐洲地圖,如果在蘇聯的德軍被消滅,蘇聯向西發兵,構築防線,那麼在高加索集群的德軍就會被關在高加索地區,最後很有導致全軍覆沒了。
4. 1942年10月,莫斯科為什麼會建立起一條新的防線
這條防線叫做莫扎伊斯克防線,因為當時莫斯科周圍都存在被法西斯德軍進攻的危險,不得已才會建立起一條新的防線。為的就是能夠保障莫斯科的安全,也為了能夠將德軍的一切攻擊都擋在城外,好能夠夠堅守陣地,再將德軍都一一打敗。雖然後期的蘇軍損失慘重,但也多虧了這條防線,防住了德軍的各種攻擊。
而後為了能夠死死守住莫斯科而建立了莫扎伊斯克防線,無論德軍怎麼攻擊也依舊不後退,也多虧了這條防線,徹底防住了德軍的攻擊。雖然損失慘重,但好在德軍無法直接攻擊莫斯科中心,最後也只能無功而返。
5. 面對德軍的全線進攻,莫斯科人民是怎麼反擊的最後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莫斯科成千上萬的軍民在「堅決死守莫斯科」戰鬥口號的鼓舞下,在最危急的時刻,在每一寸土地上與法西斯展開了拚死作戰,使德軍每前進半步都要付出無數血的代價。但德軍在開始的幾天總算還給希特勒爭氣,進攻頻頻得手,推進速度雖說不是太快,但卻一步步地向莫斯科逼近。而隨著德軍的逼近,蘇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常常是打得整營、整團地不剩一人為止。到1941年12月3日,德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遭受重大損失後攻佔了紅波利亞納。
這個紅波利亞納,今天已改名為梅季希,它是在莫斯科西北郊,距莫斯科僅有27公里,從這里坦克最多一個小時便能抵達莫斯科城。聞訊趕來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包克站在塔樓頂部,手拿望遠鏡,當克里姆林宮尖頂那顆閃閃發光的紅星盡收眼底時,他嘴裡低聲自言自語:「看到了,紅星……我總算看到莫斯科了……」
然而,包克當時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不僅是他此生此世所能到達的距莫斯科最近的地點,而且也是德國軍隊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看到莫斯科。他很快就發現,那顆紅星是那麼地可望而不可及,它雖然近在咫尺,卻又像天空的星星一樣是那麼的遙遠、遙遠……
12月初,莫斯科已是寒冬季節。白皚皚的莫斯科郊外,凜冽的寒風裹著捲起的層層雪浪,陣陣呼嘯,鋪天蓋地而來,就彷彿要把整個大地吞沒似的晝夜不停。
溫度計的水銀柱在急劇下降。在這零下40多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一些身著單衣,緊裹破毛毯的德國官兵在呼嘯的北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他們一邊哆嗦,一邊捉身上的虱子。在田野上、塹壕邊,頓河冰水中,到處可見凍僵了的德國兵屍體,而那些已凍得奄奄一息的士兵們,望著滿天越下越大的鵝毛大雪,都在絕望中無可奈何地痛苦呻吟著。
1941年12月4日,蘇第16集團軍在紅波利亞納地區發起反擊。紅波利亞納鎮幾易其手,蘇軍與德軍在鎮外展開坦克戰,鎮內則進行巷戰。戰斗異常激烈,整整持續了一整天,直到天黑,蘇軍終於把德軍逐出紅波利亞納。
與紅波利亞納地區相仿,莫斯科周圍其他地區的戰斗也是呈白熱化狀態,戰斗的雙方就猶如角逐的足球場,德軍的前鋒已將球帶入禁區,正在尋找一切機會企圖「破門」而入,而蘇軍「後衛」也是拚命撲救、補位,死死地保護著自己的大門。雙方都是不遺餘力,而且雙方都知道這是最後關頭,誰能堅持住,誰就能取勝。12月5日,對蘇軍來說是整個莫斯科保衛戰最關鍵的一天,而納粹將領們則稱之為「最黑暗、悲慘的一天」。這一天,德軍在環繞莫斯科周圍320多公里的半圓型陣地上,全線被蘇軍制止住了。不僅如此,古德里安自從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部隊踏平波蘭以來,第一次被迫後撤,以便在堅硬的冰天雪地上組織起一道防線。然而,德國人已經什麼都來不及了,蘇軍的反攻開始了。
1941年12月6日,大雪鋪天蓋地,整個戰區一片銀白。朱可夫的西方面軍首先從莫斯科的西北發起了反攻,接著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里寧、南至葉列茨長達1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蘇軍7個軍團和2個騎兵軍——共計100個師全線出擊。
聽到反攻的消息和命令,紅軍將士們無不興奮異常。半年來失敗的恥辱、退卻的痛苦、對入侵者的仇恨,此刻都將轉化為一種巨大的能量,推動著他們對疲憊不堪的德軍發起猛烈的攻擊。他們都懷著這樣一個心願:「是該出口氣了,讓法西斯看看上西天的路,也讓他們嘗嘗背後挨槍子兒的滋味!」
反攻的第一天,科涅夫率領的加里寧方面軍就突破了德軍的防禦前沿,越過封冰的伏爾加河上游之後,猛撲筋疲力盡的德軍。他們進展神速,很快就插進到德軍第9集團軍的右翼,到達了德軍後方大約20公里的圖爾吉諾沃。
第29、第31集團軍在當天即渡過伏爾加河,對固守在加里寧的德軍第9集團軍的交通線構成嚴重威脅。第30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列柳申科將軍率領下,迅速擊潰德軍在德米特羅夫西北的抵抗,沖向克林地區,威脅著德軍第3、第4坦克集群的後方。庫茲涅佐夫率第1突擊集團軍在德米特羅夫以南進攻,並越過莫斯科和加里寧鐵路。
第20和第16集團軍的進攻更是順利,12月9日,第20集團軍粉碎了德軍的頑強抵抗,將德軍驅逐出索爾奇諾戈爾斯克,12月8日,第16集團軍解放了克留科沃,並開始向伊斯特拉水庫發起進攻。此外,戈沃羅夫將軍指揮的第5集團軍也積極向前推進,從而有力地保證了第16集團軍的進攻。
在參加反攻的部隊中有新從內地及遠東地區調來的,也有長期堅守莫斯科防線的;有新入伍的,也有久經沙場的。這樣一支有著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和空軍組成的強大反擊兵力,是德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等到包克反應過來,蘇軍的攻勢已是銳不可當。從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斷加快,反攻的前3天,蘇軍便推進了30公里至50公里,而且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戰果也越來越大。
在反擊中為擴大戰果,斯大林特意將西方面軍航空兵的飛機增加至1000多架,這大大超過了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飛機數量。強大的反擊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越戰越勇,到1942年1月初,蘇軍完全擊潰了竄至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突擊兵團,德軍被迫後退100公里至250公里,從而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
當蘇軍發起反擊時,正在受凍挨餓的德軍不得不在沒有足夠冬季裝備的條件下進行激烈的戰斗,他們傷亡慘重,根本無力阻止蘇軍的攻勢,防線到處出現危機並被迫撤退。德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幾天前,還准備乘坐第一輛坦克沖進莫斯科城,現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並且准備將他的部隊撤往庫爾斯克-奧廖爾-勒爾一線作為德軍的「冬季陣地」。
6. 有一部二戰的電影忘記名字了,內容是關於一些美軍空降兵在叢林里堅守陣地,成功牽制了德軍的主力部隊。
美軍解決阿富汗恐怖主義活動,美軍出現時可對敵可以壓制
7. 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斯大林為何敢於堅守莫斯科呢
二戰期間,德國曾經向蘇聯發起過入侵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蘇聯可以說是一直被德軍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連首都都差點給人家端掉。好在斯大林當時堅持下令死守莫斯科,這才算是保住了他們的首都。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覺得當時蘇聯的處境已經如此危急了,為何斯大林還敢死守莫斯科,而不去想別的辦法對德軍展開反擊呢?難道是因為斯大林一開始就知道他們肯定能夠守住莫斯科嗎?其實,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斯大林下令堅守莫斯科的原因還有別的。比如說,莫斯科對蘇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若是連自己的首都都守不住,那估計會被美國等可能成為外援的勢力方看不起。到時候別說向他們提出援助的要求了,能不同時吃對方給的虧就算是很不錯的了。
再者說了,斯大林身為蘇聯的領導人,卻沒有辦法帶領蘇聯軍民將本國的首都守護好,於情於理都沒辦法向蘇聯軍民交代。萬一此時蘇聯軍民中再爆出內部矛盾來,那蘇聯將失去的可不僅僅是莫斯科這個首都,還有可能會失去更多的東西。正因為考慮到了上述原因,斯大林才會下令死守莫斯科。
8. 莫斯科保衛戰的戰役爭議
蘇軍進行了精心布防
一些歷史著作稱,斯大林對德軍閃電進攻莫斯科缺乏足夠的心理和實戰上的准備,顯得猝不及防。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二戰結束後,蘇聯人民委員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回憶說:雖然斯大林當時確信德國人會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嚴密布防、拖住敵人、等待西伯利亞援兵到來的打算。
1941年10月12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組建了20支契卡戰斗小組,負責守衛克里姆林宮、白俄羅斯車站、獵品市場等重要目標。為了日後開展地下抵抗運動,還在莫斯科全城設立了59個秘密軍火庫,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近105公頃的森林用來拖延德軍的腳步,高層建築上設有大量防空炮,半空中設有大量防空氣球,晚間城市城市實施戒嚴和燈火管制,並事先在莫斯科大劇院、中央電報局大樓、「地鐵」和「民族」賓館內埋設了地雷。甚至連聖瓦西里大教堂內都設置了爆炸裝置,因為有人推猜德軍攻下莫斯科城後,希特勒很可能會乘興巡遊這一著名景點。有鑒於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英國歷史學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曾預言:如果德軍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們的將是類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樣的人民戰爭。納粹軍隊將被曠日持久的巷戰耗得精疲力盡,最終來自遠東的蘇聯援軍趕到,德軍將被迫投降,戰爭在1943年就提前結束了!
蘇軍領導幹部早期存在潰逃現象
蘇聯官方拍攝二戰影視作品顯示,在德軍逼近莫斯科之際,全城百姓同仇敵愾,無數志願者加入戰斗行動,自發起來保衛家園。但事實上,莫斯科保衛戰初期,很多官員和百姓還是選擇了棄城逃跑。
1941年10月16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通過「關於疏散蘇聯首都居民」的決議。很多人將其理解為:莫斯科城很快就被拱手送給德國人了。城內很快便亂成一糟:地鐵關閉,有軌電車停運。一些蘇共官員們首先倉皇逃離出城。據史料記載,「第一天便有779名領導幹部逃出首都,隨身攜帶了價值2500萬盧布的金錢和貴重物品,他們還動用了100輛轎車和貨車運送家屬。」看到領導們都逃離了,普通市民們也收拾細軟,想辦法出城。接連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滿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進入被圍困狀態之後,人員大量外逃現象不復存在。
德軍無法望見克里姆林宮
大家普遍認為,當時德軍在距離莫斯科城32公里處進攻受阻,不過已經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毗鄰洛布尼亞的克拉斯納亞·波里亞納鎮。有傳聞說,當時德軍將軍們登上鍾樓,拿望遠鏡遠眺克里姆林宮。應該說,這個傳聞聽起來極具可信度。可實際情況雖,只有在睛空萬里的夏天方能從克拉斯納亞·波里亞納鎮遠眺克宮,在飄雪的冬季根本辦不到。
1941年12月2日,駐柏林的美國記者威廉·希列爾曾煞有其事地報道說:據他了解,當天德軍第258師所屬偵察營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鎮,並從那裡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克里姆林宮塔樓。這個說法也不太靠譜,從希姆基也是無法遠眺克宮的。更何況當天德軍第258師並未參與圍攻莫斯科的戰斗,德軍檔案庫里也沒有找到該師攻佔希姆基的證明材料。
1941年的冬天並不很冷
德軍第2坦克集團軍司令古德里安曾將兵敗莫斯科城歸咎於俄羅斯的嚴冬。他說,如果不是嚴寒的阻遏,德國人11月份就在克宮里飲酒慶功了。由於冰雪天氣,德軍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凍無法開動,攻擊力大打折扣。但事實情況究竟如何呢?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氣溫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還多次下過雨,造成道路泥濘),而11月8日的最低溫度是零度。雖然11月11至13日氣溫曾驟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這樣的天氣很難被稱之為「嚴寒」。
真正嚴寒(零下40度)的降臨是在1941年12月5日蘇聯紅軍轉入反攻之際。也就是說,嚴冬氣候只是在蘇聯軍隊轉入反攻追擊德軍之時起到一定作用,而殘酷的莫斯科城下阻擊戰卻是在並不太冷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
在那時,德軍士兵只能圍在篝火旁,燃燒寶貴的汽油。
博羅季諾之戰中的德軍潰敗
博羅季諾之戰是莫斯科戰役中一場關鍵戰斗。一些著作將這場戰斗描述得非常慘烈。事實情況卻是,駐守博羅季諾的德軍是一幫烏合之眾,在蘇聯紅軍的凌厲攻勢之下很快便敗下陣來。
1942年1月21日,俄羅斯人與法國人時隔130年之後在博羅季諾戰場再次相遇(1812年夏,法國皇帝拿破崙率軍入侵俄國,在博羅季諾曾與俄軍進行過一次惡戰)。這些法國士兵其實是德軍的法籍僱傭軍,共計2452人。他們的任務是守住博羅季諾,阻止住蘇聯紅軍的進攻。德軍元帥馮·克魯格在向僱傭軍們做戰前動員時說:「要像拿破崙那樣英勇戰斗!」事實上,這支僱傭軍根本不經打,幾天內便被徹底擊潰:一半士兵陣亡,數百人被俘,余者帶著凍傷被遣送後方。
其實,早在1941年12月16日,驚訝於德軍潰逃的希特勒曾發布一道類似斯大林當年簽署的死命令:「不許後退!」,「堅守陣地至最後一名士兵戰死」,並威脅稱如果潰逃,將槍斃負領導責任的師長。但希特勒的強硬態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使得德軍有序的撤離,並鞏固了防線。第4集團軍參謀長布魯門特里特在《致命決策》一書中寫道:「希特勒已經意識到,部隊在雪地上的撤退將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我們的軍隊將重蹈拿破崙軍隊的覆轍。」結果不出希特勒所料:僅僅3年半之後,蘇聯紅軍便攻入了柏林……
9. 二戰堅守莫斯科的是誰
根據「台風」計劃,德軍第2裝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裝甲集群10月2日在維亞濟馬方向,相繼開始了進攻。盡管蘇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德軍仍然突破了防禦。德軍第2集團軍突破了蘇軍第50集團軍的防線,於1941年9月下旬奪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奧廖爾陷落。德軍沿著奧廖爾-圖拉的公路推進。莫斯科以西的維亞濟馬方向,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斗。德軍10月7日則進抵維亞濟馬地域,兩方面軍大部分軍隊在此陷入合圍,一直頑強抵抗到10月12-13日。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大部被殲,被圍軍隊一部後來突出重圍,有的留在敵後開展游擊斗爭。布良斯克方面軍陷於戰役合圍的困境後也向後退卻,23日,蘇軍布良斯克集團大部被殲。德軍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俘虜蘇軍67萬人。
莫扎伊斯克防禦線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區。4個集團軍總共只有9萬人左右。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個地帶建立堅固防禦。為了改進軍隊指揮,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於10月10日合編為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任司令。10月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禦地區展開的多次激烈戰斗中,蘇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將其阻止於拉馬河、魯扎河、納拉河等地區。
10月14日,德軍突入了加里寧地域。10月17日,以西方面軍右翼(第22、第29、第30、第31集團軍)為基礎組成了加里寧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德軍想從加里寧向東南發展進攻並前出西北方面軍和西方面軍後方的企圖被粉碎。
德軍雖然對維亞茲馬—布良斯克戰役中消滅了大量的蘇軍有生力量,但隨著天氣的變冷秋雨把道路變成泥沼,幾乎癱瘓了德軍的進攻。德軍於是被迫全線停止前進,以待大地封凍。德軍暫時的停進使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到10月底,蘇軍最高統帥部開始抽回一些部隊作為預備隊,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預備隊也在源源不斷地趕到。10月末,前線如下:加里寧-庫賓卡-謝爾普霍夫-阿列克辛-圖拉。德軍雖遭重大損失,但仍增調兵力,變更部署,企圖在冬季到來以前合圍並佔領莫斯科。
莫斯科成為德軍的空襲目標。莫斯科防空部隊同空中德軍空軍作了頑強斗爭,10月間,德軍對莫斯科進行了31次空襲,共有2000架飛機參加,其中278架被擊落,只有72架闖入莫斯科上空。
軍隊和勞動者在莫斯科近接近地構築新防禦地區,為構築防禦工事動員了45萬首都居民,其中75%為婦女。莫斯科疏散許多政府機關和最重要的企業;10月20日,國防委員會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實行戒嚴。當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築起防禦工事,連克里姆林宮附近都不例外,組建新的民兵師,使全城做好巷戰准備。蘇聯政府向東撤退到古比雪夫(現在的薩瑪拉),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為了提升國民及軍隊的士氣,斯大林命令在11月7日於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閱兵式。隊伍在克里姆林宮前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蘇軍以預備隊和補充兵員加強了西方面軍。11月10日,布良斯克方面軍撤銷。各方面軍受領命令扼守所佔領的地區,阻止德軍從西北和西南迂迴莫斯科。
11月15日-18日,德軍經過調整和補充後,向莫斯科重新發起進攻。德軍在加里寧沿克林、羅加切沃方向和圖拉方向分別實施主要突擊企圖從北面和南面迂迴莫斯科。11月底-12月初,德軍付出了巨大損失的代價,前出到莫斯科運河。12月4日加里寧淪陷。12月5日莫斯科以南165公里的小鎮圖拉被局部包圍。德軍遇到蘇軍頑強抵抗。莫斯科附近的戰斗變得越來越激烈。蘇軍派了無數新兵和自願者,甚至一個婦女營投入到德軍的機槍炮火中。首都保衛者的口號是「俄羅斯雖大,但已無處可退,後面就是莫斯科!」蘇軍經過11月底-12月初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蘇軍雖然經常處在危急狀態,但終於堅持下來並消耗了德軍。僅11月16日-12月5日,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500架。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國人的標准來看都異常地嚴寒。德軍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戰役中消耗過大,沒有既設防禦陣地和戰役預備隊,又無在冬季條件下作戰的准備。11月上旬入冬,雖然道路能夠使用,但德軍的冬季裝備不足,由於認為在入冬前就能結束戰事。保暖衣服和白色偽裝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車輛都因為低溫而不能動彈。德軍士氣嚴重受挫。而蘇軍則士氣高漲。
蘇軍轉入反攻並粉碎莫斯科城下德軍的條件已經具備。斯大林任命華西列夫斯基中將擔任代理總參謀長,並命令他立即擬定反攻作戰計劃。蘇軍反攻的指導思想是,同時粉碎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分別從北面和南面威脅莫斯科的最危險的突擊集團。反攻的基本任務賦予了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分別在其北面和南面實施突擊。
蘇軍反擊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帶領蘇軍發動大規模反擊,此時德軍進攻能力顯然已經衰竭。其中最主要的攻勢集中向中央集團軍群。12月6日,攻勢在莫斯科地區全面展開。秋季期間,朱可夫從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調回了一些裝備精良的部隊到莫斯科,但一直留待反擊之用。他相信蘇聯間諜理察佐爾格的情報,指日本不會攻擊蘇聯東部,在此之前佐爾格已經預計到巴巴羅薩計劃。此時敵人已經非常接近莫斯科中心,他投入大量援軍以對抗德軍的攻勢,包括新建造的T-34坦克和 喀秋沙火箭炮。蘇軍部隊已經為冬季戰事准備好,包括多個滑雪營。
12月8日,希特勒簽署了在蘇德戰場全線包括莫斯科方向轉入防禦的訓令。12月16日,蘇軍解放了圖拉。1942年1月7日亦都重奪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寧。1月初,西部戰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軍已經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軍38個師,內15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遭重創。進攻莫斯科的突擊集團被擊潰,使德軍驚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個居民地,一步也不後退,直到最後一兵一卒。
1月8日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12月24日重建)實施了進攻戰役進攻維亞濟馬。由於缺乏實施大規模進攻行動的經驗以及缺少快速兵團,因而未能全部完成所賦予的圍殲「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的任務,2月初,來自西歐的德軍增援部隊(12個師又2個旅)和中央集團軍群北翼部隊,分別實施反突擊,蘇軍的態勢惡化。4月2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西方向部隊轉入防禦、撤回外線作戰部隊,會戰至此結束。
會戰結果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閃電戰戰術首次遭到重大失敗。納粹德國企圖快速征服蘇聯的計劃破產,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其遭到無法彌補的物質損失。德軍的失敗使德軍士氣更加低落,在冬季戰局中,35名高級將領,其中包括布勞希奇元帥、博克元帥、古德里安上將、施特勞斯上將等被撤職。
根據幾個可信的來源指出,大約700,000的紅軍士兵在戰斗中死亡,受傷或失蹤,軸心國大概有250,000的士兵死亡,受傷或失蹤。
10. 莫斯科保衛戰的時候,為何斯大林敢於堅守莫斯科呢
二戰期間,德國曾經向蘇聯發起過入侵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蘇聯可以說是一直被德軍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連首都都差點給人家端掉。好在斯大林當時堅持下令死守莫斯科,這才算是保住了他們的首都。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覺得當時蘇聯的處境已經如此危急了,為何斯大林還敢死守莫斯科,而不去想別的辦法對德軍展開反擊呢?難道是因為斯大林一開始就知道他們肯定能夠守住莫斯科嗎?其實,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斯大林下令堅守莫斯科的原因還有別的。比如說,莫斯科對蘇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若是連自己的首都都守不住,那估計會被美國等可能成為外援的勢力方看不起。到時候別說向他們提出援助的要求了,能不同時吃對方給的虧就算是很不錯的了。
再者說了,斯大林身為蘇聯的領導人,卻沒有辦法帶領蘇聯軍民將本國的首都守護好,於情於理都沒辦法向蘇聯軍民交代。萬一此時蘇聯軍民中再爆出內部矛盾來,那蘇聯將失去的可不僅僅是莫斯科這個首都,還有可能會失去更多的東西。正因為考慮到了上述原因,斯大林才會下令死守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