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安
1. 為什麼說新舊合並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不同
[1]曹陽.我國新舊合並財務報表相關准則差異分析[J].會計之友.2006(07)[2]高敏,唐洪廣.合並財務報表處理規定的主要變化[J].財會月刊.2006(19)[3]凌青.合並財務報表准則之國際比較[J].財會月刊.2006(19)[4]曹陽.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合並財務報表》問題剖析[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06)[5]張俊龍.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缺陷及其改進[J].財會月刊.2006(18)[6]李剛.談合並財務報表新會計准則的特點[J].商業會計.2006(07)[7]崔曉鍾.不同合並理念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6(07)[8]劉文輝.實體理論:我國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選擇——《合並財務報表》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的主要變化[J].商業會計.2006(03)[9]孫長學.合並會計報表理論選擇[J].財會研究.2006(01)[10]王治安.合並報表問題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01)[1]曹陽.我國新舊合並財務報表相關准則差異分析[J].會計之友.2006(07)[2]高敏,唐洪廣.合並財務報表處理規定的主要變化[J].財會月刊.2006(19)[3]凌青.合並財務報表准則之國際比較[J].財會月刊.2006(19)[4]曹陽.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合並財務報表》問題剖析[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6(06)[5]張俊龍.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缺陷及其改進[J].財會月刊.2006(18)[6]李剛.談合並財務報表新會計准則的特點[J].商業會計.2006(07)[7]崔曉鍾.不同合並理念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影響[J].財會月刊.2006(07)[8]劉文輝.實體理論:我國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選擇——《合並財務報表》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的主要變化[J].商業會計.2006(03)[9]孫長學.合並會計報表理論選擇[J].財會研究.2006(01)[10]王治安.合並報表問題研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01)記得採納我答案啊,有財富值多給點
2. 孝庄皇後究竟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多年來,關於孝庄太後是否曾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一事在學術界爭論不休。有學者認為,孝庄太後與多爾袞原本就青梅竹馬,再加上孝庄太後之子順治能夠繼承皇位也離不開多爾袞的大力支持,所以不管是出於個人情愫,還是出於政治需求,孝庄太後下嫁多爾袞都在情理之中。但有些學者卻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他們認為目前所有的證據都無法證明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
青梅竹馬說
相距三四百公里如何從小相識?
有學者認為,孝庄太後與多爾袞原本就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皇太極去世後,是愛情的力量讓孝庄太後下嫁給了多爾袞。
所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是說兩個天真無邪的人從小一起長大,彼此親密無間,沒有猜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前提是從小相識,但孝庄太後與多爾袞年少的時候認識嗎?
孝庄太後是蒙古人,生活在蒙古科爾沁部(今內蒙古通遼市),而多爾袞是滿人,生活在遼東赫圖阿拉城(今遼寧撫順市,努爾哈赤剛即位時,定都於此),兩地相距三四百公里。兩人相隔如此遙遠,根本就沒有辦法從小相識並一起長大,更談不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了。此外,孝庄太後13歲就嫁給了皇太極,她與多爾袞也壓根就沒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機會。所以說,「青梅竹馬說」並不成立。
如果從多爾袞死後的結局來看,孝庄太後不但與多爾袞沒有青梅竹馬之情,甚至還很可能不存在任何感情糾葛: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就立刻頒布了多爾袞的十大罪狀,多爾袞被「削爵,撤廟享,並罷孝烈武皇後謚號廟享,黜宗室,籍財產入官」。此外,據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的《韃靼戰記》記載說,多爾袞的墳墓被挖,屍體遭到鞭打,甚至有人將其頭顱斬下,使其身首異處。如果孝庄太後與多爾袞存在一絲感情,恐怕多爾袞也不會在死後落得如此下場吧?
報恩說
順治繼位是多爾袞的功勞嗎?
有學者認為,孝庄太後下嫁多爾袞是為了報答多爾袞擁立自己的兒子順治繼位的大恩,但順治繼位是多爾袞的功勞嗎?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關於皇位繼承人,滿人最初實施的是汗位推選制,由滿八旗的旗主推選出新任皇帝。皇長子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便成了大臣們擁立的主要對象。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英勇善戰,屢立戰功,頗受群臣的擁戴。由皇太極生前親自掌管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支持豪格繼承皇位。此外,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也傾向於支持豪格繼承皇位。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豪格的叔父,此時他雖然已經不是皇子,但軍功卓著,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的支持,完全具備與豪格爭奪皇位的資本。
如果豪格想要繼位,勢必要經過多爾袞的同意。如果多爾袞強行繼位,也勢必會遭到六旗的反對。正當兩人爭執不下的時候,他們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6歲的順治繼位,並由多爾袞和豪格的支持者鄭親王濟爾哈朗攝政。濟爾哈朗出任第一攝政王,多爾袞出任第二攝政王,這樣就平衡了雙方的勢力。
由順治繼位是由多爾袞率先提出的嗎?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由多爾袞提出的,另一種認為是由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的。
據《清史稿·多爾袞傳》記載:「(崇德)八年,太宗崩,王(睿親王多爾袞)與諸王、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意思是說,是由多爾袞與諸位王公貝勒擁立順治繼位的。
而《清史稿·世祖本紀》中卻記載說:「(崇德)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儲嗣未定。和碩禮親王代善會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定議,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意思是說,順治繼位是由禮親王代善與諸王(包括多爾袞)以及大臣商議的結果。這里主要傾向認為是由濟爾哈朗率先提出讓順治繼位的。
根據以上記載來看,多爾袞確實參與了擁立順治繼位一事,但這並不代表擁立順治繼位是由多爾袞提出的,因為擁立順治繼位的並非只有多爾袞,肯定還有他的對手豪格。如果豪格不支持擁立順治繼位,那麼順治肯定也無法繼位,因此,我們就能說豪格是率先提出擁立順治繼位的人嗎?顯然不合適!所以說,順治繼位是由多爾袞率先提出的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事實上,率先提出讓順治繼位的應當是濟爾哈朗。眾所周知,政治斗爭通常是你死我活的一場廝殺。從雙方利益來看,如果多爾袞在順治繼位之前就與孝庄太後和順治存在深厚的私人感情,並且提出讓順治繼位,豪格為今後的命運考慮,斷然不會同意讓順治繼位,因此,我們還可以從側面推斷出,多爾袞與孝庄太後至少在順治繼位之前並無情感糾葛,也不太可能率先提出讓順治繼位。順治繼位不過是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期間雙方均無法勝出的無奈選擇,而多爾袞在擁立順治繼位一事上,並未做出什麼貢獻,孝庄太後也根本就沒有必要報恩,就更沒有必要下嫁多爾袞了。
皇父攝政王說
因功勛卓著才被尊稱為「皇父」
《清聖祖實錄》曾記載過孝庄太後對康熙所說的一段話:「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從這里來看,「皇父」就是「父皇」的意思,因此,有人就認為如果孝庄太後沒有下嫁多爾袞,順治就沒有必要稱呼多爾袞為「皇父」。在弄清事實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多爾袞是如何成為「皇父攝政王」的。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多爾袞因功勛卓著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御史趙開心認為,皇帝稱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是因為多爾袞是皇帝的叔父,只有皇帝才可以如此稱呼,而大臣與百姓應當在「叔父」前加「皇」字,這樣才符合尊卑有序的等級制度。於是,多爾袞從「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叔父攝政王」。
據《清史稿·多爾袞傳》記載:「(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一月,南郊禮成,赦詔曰:『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勛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這段話明確指出,多爾袞是因為治理天下功勛卓著才被尊稱為「皇父攝政王」的,而非是因為孝庄太後下嫁給了多爾袞。
此外,在多爾袞死後,《清史稿·多爾袞傳》還記載說:「鄭親王濟爾哈朗、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及內大臣等疏言:『……(多爾袞)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攝政王行之。儀仗、音樂、侍從、府第,僣擬至尊。擅稱太宗文皇帝序不當立,以挾制皇上。』」我們可以從「妄自尊大,自稱皇父攝政王」看出,實際上是多爾袞自封的「皇父攝政王」,與孝庄太後毫無關系。
至於「皇父」二字,其實並不能證明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因為古代帝王為表彰功臣,也有很多尊稱功臣為「父」的例子,如周武王稱姜尚為尚父、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等。
《建夷宮詞》說
太後婚禮在慈寧宮舉辦?
順治六年,一位叫張煌言的人曾寫過一首名叫《建夷宮詞》的詩,而這首詩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記載孝皇太後下嫁的文字,詩的內容為:「上壽殤為合巹尊,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如果單從這首詩來看,孝庄太後確實下嫁了,但這首詩存在很多疑點。
張煌言是著名的抗清英雄,在崇禎年間,曾官至兵部尚書。順治元年,張煌言起兵抗清,曾與鄭成功一同連續攻克安徽二十餘城。他堅持抗清近20年,直到康熙年間鄭成功等人相繼去世,他見光復大明無望,才解散部隊,隱居山林。但不幸的是,不久被俘並慘遭殺害。
從張煌言的個人經歷來看,很明顯他與大清政權勢不兩立,由他創作的《建夷宮詞》很難保證內容是客觀的。我們僅從詩的名字中就能看出很大的民族偏見:「建」是指建州女真,滿人屬於女真族三大部之一的建州女真,當時滿人稱帝後建立的後金已經改名為大清,但張煌言仍舊稱呼滿人為「建州女真」。而「夷」是指「夷狄」,說滿人就是蠻夷之人。
「慈寧宮里爛盈門」,說孝庄太後的婚禮是在慈寧宮里舉辦的。事實上,慈寧宮在李自成撤出北京時已被焚毀,於順治十年時重新修好,孝庄太後也是在這一年才搬進慈寧宮居住的,但此時離多爾袞去世已經三年,他們根本不可能在慈寧宮舉行婚禮。
此外,張煌言在寫這首詩的時候身在江南,並不在北京,他並沒有親眼見到,只是道聽途說,因此不足取信。
朝鮮史料說
朝鮮大臣稱「似是」已成為太上皇
《朝鮮王朝實錄》中曾記載:「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二月壬寅,上朝鮮國王曰:『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金自點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一事,與皇帝一體雲。』鄭太和曰:『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上曰:『然則二帝矣!』」
當朝鮮大臣金自點問清朝使者為何多爾袞會從「皇叔父攝政王」突然變成「皇父攝政王」時,大清使者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訴他,去掉「叔」字,進京朝賀時,應當視攝政王與皇帝為一體。
有學者根據朝鮮大臣鄭太和的「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認定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事實上,鄭太和只不過是說多爾袞「似是」已成為太上皇,但並沒有說多爾袞就是太上皇,況且這話僅僅是從多爾袞的地位來說的。我們單從多爾袞的地位來看,其實與太上皇無異,鄭太和也不過只是打個比方而已。
朝鮮國王聽完鄭太和的話後,又說了句「然則二帝矣」,意思是說,如果多爾袞真成了太上皇,那麼大清就會有兩個皇帝啊!由此來看,朝鮮國王也是在猜測,並沒有肯定多爾袞就是太上皇。
如果孝庄太後曾經下嫁多爾袞,大清朝廷一定會把太後下嫁詔書送到朝鮮,《朝鮮王朝實錄》里也一定會對此事做出記載,但翻遍《朝鮮王朝實錄》,並未找到對此有隻言片語的記載。僅憑朝鮮君臣的猜測,並不能確定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
未葬昭陵說
孝庄下嫁後無顏黃泉下見皇太極?
按照清朝祖制,孝庄太後死後理應與皇太極一同安葬在昭陵。皇太極有五位妻子,除了孝庄太後被安葬在昭西陵之外,其他則全部被安葬在昭陵,因此,有學者就認為,這是因為孝庄太後下嫁多爾袞後無顏在黃泉之下面見皇太極,所以才不願與之合葬,但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針對未葬昭陵一事,《清實錄》中曾記載了孝庄太後在臨終前給康熙留下的遺囑,說:「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埋葬順治的地方)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皇太極死於1643年,孝庄太後死於1688年,兩者去世時間相差45年,孝庄太後不願驚動死者亡靈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清代皇帝與皇後分葬的並非只有孝庄太後一人。其中,順治安葬在東陵,孝惠章皇後則安葬在孝東陵;雍正安葬在西陵,孝聖憲皇後則安葬在泰東陵……皇帝與皇後分葬也是常事,所以並不能證明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
我們知道,在皇帝的詔書和大臣的奏疏中都大張旗鼓地尊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如果孝庄太後下嫁了多爾袞,單憑多爾袞飛揚跋扈的性格也一定會將此事大張旗鼓地昭告天下,國人也一定會對此大書特書,但目前未發現有關此事的記載。
如果說正史存在忌諱,那麼私家筆記、秘錄、文集等也會對此事進行記載。退一萬步說,國人因忌諱不敢記載,那麼朝鮮人的《朝鮮王朝實錄》則可以毫無避諱地記載,但仍舊沒有找到任何關於孝庄太後下嫁多爾袞的蛛絲馬跡。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條過硬的證據能夠證明孝庄太後曾下嫁多爾袞,因此,此事應當是子虛烏有的。
3. 財務管理 楊春燕和雷啟振主編的課後習題答案,不知誰有沒吖
ign=top width=178;編著者出版社《來現代管理學》羅珉著源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管理學》王德中著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第三版《會計學》趙德武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企業財務會計》王治安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初級會計學》(第二版)余海宗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財務管理學》王慶成、郭復初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財務管理學》彭韶兵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會計》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經濟學科出版社《財務成本管理》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經濟學科出版社
4. 會計專業考研考哪個學校
1、本科會計考研可以考慮報考財政學、會計學、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審計學、金融學等相關專業,因為有基礎。還可以考慮報考相關專碩如0251金融、0252應用統計、0253稅務、0254國際商務、0255保險、0256資產評估、0257審計、1253會計等碩士。當然,也可以跨專業報考。
2、選擇報考專業主要看自己的興趣、職業規劃和備考的難度。
3、自己去招生單位官網看看專業目錄的專業名稱和考試科目即可判斷和選擇。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5. 孝庄後來到底有沒有下嫁給多爾袞啊
下嫁了 紀連海和我的觀點一樣 就是下嫁了 你可以仔細看他說的多爾袞全集 其中很多篇幅講到孝庄和多爾袞 並在一個瞬間明確的講到他持下嫁觀點(好像 好像是第19講,記不清了 反正是倒數第幾講) 而且古代雖說不被漢族文人墨客所齒 但是就老百姓來說 還有尤其是滿洲的風俗來說 嫂子嫁給小叔子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沒有下嫁 下嫁的側面證據卻很多 我持下嫁觀點
6. 西南財經大學的會計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專業課要考哪些科目
會計學考研科目如下:
1、會計分學碩與專碩,學碩的初試和復試科目即使一樣也要求不同,專業課各校自己命題,專碩的初試科目都是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英語二但復試的要求不同。
2、各大學學碩的初試科目除了相同的統考課①思想政治理論;②英語一;③數學三,一般還有1門管理學因學校不同而可能要求不同(政治、外語各100分,數學和專業課各150分,總分合計500分)。
3、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初試均為統考共兩科總計300分,科目是:
①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由數學、邏輯和寫作構成,其中數學75分,邏輯60分,寫作65分,合計200分);
②英語二(100分)。專業和思想政治理論由招生學校在復試中進行。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7. 多爾滾和順治孝庄是什麼關系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於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為太宗皇太極異母弟。據說多爾袞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親喜愛,努爾哈赤曾有意將其作為自己的汗位繼承人。但是,當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的母親大妃烏喇納拉氏被逼殉死,不滿十五歲的多爾袞當然無力爭奪汗位。在皇太極時期,年輕的多爾袞作戰勇敢機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戰功、出眾的才乾和對兄長皇太極的忠心,超越幾位兄長,被封為睿親王,領正白旗,參決軍國大事,並娶了庄妃的妹妹為妻。
當皇太極去世以後,再次出現皇位之爭時,很快就形成了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兩派的嚴重對立。雙方都握有重兵,多爾袞有兩白旗的支持,豪格則有兩黃旗的擁護,一時間劍拔弩張,各不相讓。但是雙方又各有顧忌,一旦刀兵相見,血濺朝堂,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最後,在五大臣會議上,多爾袞審時度勢,拒絕了擁戴者對自己的推薦,提出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幼的福臨繼位,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此議得到各方認可,既然立的是先帝之子,兩黃旗大臣也無話可說,於是諸王大臣盟誓效忠,從而避免了在明亡前夕的關鍵時刻清王朝內部的分裂和相互殘殺。多爾袞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卻在粉碎政敵豪格皇帝夢的同時,大大強化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成為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幾個月後,多爾袞敏銳地抓住時機,接受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請求,親率大軍入關,擊敗剛剛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一舉佔領北京。順治元年(1644)九月,奉迎兩宮皇太後和幼帝福臨入京,定鼎中原,實現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夢寐以求的夙願。在分兵南下繼續征戰的同時,他又取法於前明,制定各種內外製度。多爾袞總攬朝綱,盡心王事,在明清王朝更替的歷史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權勢越來越大,地位也越來越高,稱號由「叔父攝政王」進為「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等於就是太上皇了。不過,多爾袞還是清醒的,他時時告誡諸王大臣不可諂媚自己而不尊朝廷,不盡忠皇上。
然而,功高天下的多爾袞並不長壽。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塞外,於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病死於喀喇城(今河北灤平),年僅三十九歲。靈柩回京時,順治皇帝親率諸王大臣出城跪迎。順治發布哀詔,追懷其功德:「昔太宗文皇帝升遐之時,諸王群臣擁戴皇父攝政王。我皇父攝政王堅持推讓,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混一天下,至德豐功,千古無兩。不幸於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時以疾上賓,朕心摧痛,率土銜哀,中外喪儀,合依帝禮。」接著,又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追封其元妃為「義皇後」,夫婦一同升祔太廟祭享,即視同一位真正的皇帝,極具哀榮。
但是,當年帝位之爭造成的矛盾在壓抑多年後終於爆發了。多爾袞當政時,威信自專,對待政敵豪格不公,於順治五年(1648)將其迫害致死,對當初反對過自己的兩黃旗大臣打擊壓制,致使一些人對多爾袞極為憤恨,卻只能忍氣吞聲。現在多爾袞一死,他們翻身的機會就來了。順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發多爾袞生前曾制有八補黃袍等物,於是諸王大臣群起攻擊,稱多爾袞專擅,有謀逆之心。剛剛親政的順治馬上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人口入官,其養子多爾博歸宗(多爾袞無子,撫其弟多鐸子多爾博為嗣),更有甚者,還將多爾袞陵墓平毀,鞭屍示眾,並砍掉腦袋。短短兩個多月內,多爾袞的名譽有了天壤之別。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後,多爾袞才得到徹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專門發布詔諭,肯定多爾袞首先統兵入關,「撫定疆陲,一切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尋即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並稱每覽《實錄》中所載其言行,「未嘗不為之墜淚,則王之立心行事,實能篤忠藎、感厚恩,深明君臣大義,尤為史冊所罕覯」,斷然否定了多爾袞有謀逆之心,「實為宵小奸謀,構成冤獄」。因此,下令將多爾袞復還睿親王封號,並追謚為「忠」,補入玉牒,仍令多爾博一支承嗣。多爾袞作為非常時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後的非常際遇終告了結。
這一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境遇既然如此,太後下嫁之說顯然難以成立了。如果孝庄確實曾下嫁多爾袞為妻,無論是與多爾袞兩情相悅而自願下嫁,抑或是出於籠絡多爾袞以保護順治而勉強委身,都難以出現多爾袞屍骨未寒即遭陷害清算的結局,因為批倒批臭多爾袞,對於孝庄和順治母子的名譽尊嚴都大有損害,相反,繼續維護多爾袞的名譽,才是孝庄和順治有利的選擇。
幾十年來,不少歷史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嚴肅的研究和考證。著名清史學家孟森先生首先駁難,在其《太後下嫁考實》一文中對下嫁之據辯駁甚力,指出不僅下嫁為虛,甚至兩人連同居關系都不存在。繼其後者,仍不斷有人撰文,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認為雖無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實,觀點仍難以統一。推原其故,在於現有證據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讀之不同。
野史中所載的大婚恩詔,顯為文學筆法,系好事者杜撰,自不足信。也有人聲稱,清末宣統之際在內閣大庫檢得過太後下嫁詔書,但卻無人佐證其事,現存清代檔案早已經過整理,迄未發現這一詔書,所言亦難以為據。
張煌言確實寫了那首《建夷宮詞》,但不能奉為信史。張煌言本為抗清名將,後來兵敗被俘,誓不降清,慘遭殺害,他的許多詩文都是表明反清復明志向的。或許,順治七年正月,多爾袞娶了其侄婦肅親王豪格之妻也姓博爾濟吉特氏,與兩宮皇太後同姓,而且是孝庄的妹妹,以訛傳訛,張煌言聽說後,就信手寫入詩中,甚至有意加以歪曲,藉以譏諷貶斥清宮沒有倫理道德,也未可知。
傳聞的依據之一是多爾袞「皇父攝政王」之稱號——多爾袞既非皇帝,又不是皇帝之父,既稱「皇父」,則必然是娶了皇帝的母親。其實,多爾袞的稱號,是一步步抬高的。順治元年(1644)十月,即順治帝被迎入北京再次舉行登基大典後,多爾袞因功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共同輔政的鄭親王濟爾哈朗被封為「輔政叔王」,自然低了一格。順治二年(1645)五月,有個御史趙開心疏稱多爾袞以皇叔之親而兼攝政王之尊,儀制宜定,「稱號必須正名」,他說原來的「叔父攝政王」不妥,「夫叔父,為皇上叔父,惟皇上得而稱之。若臣庶皆呼,則尊卑無異矣,」建議正名為「皇叔父攝政王」,經禮部等議定批准。到了順治五年(1647)十一月,以南郊禮成,頒布恩詔大赦天下,第一條即稱「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勛勞,宜增加殊禮,以崇功德」。經部院大臣集體討論,多爾袞的稱號定為「皇父攝政王」。自此,直到多爾袞病逝,清政府的公文中都是這樣稱呼的,現存清代檔案可為確證,而且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順治六年(1648)二月接到的清朝咨文中已稱「皇父攝政王」。從時間上看,這一稱號的確定,比傳聞太後下嫁的時間早了一年多,因為多爾袞的妻子是順治六年十二月去世的,傳說下嫁是在順治七年初。顯然,「皇父攝政王」之稱號實為崇顯表彰其功德,沿用古代國君尊稱臣下「尚父」(周武王稱姜子牙)、「仲父」(齊桓公稱管仲)、「相父」(蜀漢後主劉禪稱諸葛亮)之遺意而已,絕非多爾袞真的做了順治小皇帝的繼父。
持下嫁說者,多舉清人蔣良騏《東華錄》所載當初給多爾袞定罪時有「又親到皇宮內院」一語,認為實屬曖昧,有穢亂宮廷之嫌。然而這句話的上下原文為「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以挾制皇上」,文意非常清楚,說多爾袞曾親到皇宮內院向人發牢騷,稱太宗皇太極得位不正,自然順治繼位亦不正,以此要挾順治小皇帝,這是多爾袞的一條重要罪狀。無論這一指控是否屬實(指責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一條,已非事實),「親到皇宮內院」一語只是指出多爾袞說太宗得位不正的地點和對象,將其單獨抽出作為多爾袞曾穢亂宮廷甚至作為太後下嫁的證據,顯然是斷章取義,沒有任何說服力。
太後下嫁之說流傳很廣,但在清代檔案和典籍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後來清朝統治者覺得這件事不光彩,於是銷毀了有關檔案,刪改了史籍中的記錄。這種推斷也頗為牽強,因為我們在當時朝鮮李朝的《實錄》中同樣也找不到「太後下嫁」的任何記載。如果太後下嫁是公開的,並曾頒布恩赦詔明告天下,那當然會頒詔給朝鮮,朝鮮《實錄》中肯定會收錄,或有所記載與議論。即使這件事是秘密的,每年幾批來華進貢、謝恩及陳奏的朝鮮使臣也會得之街談巷議,因為在明清鼎革的非常時期,這些朝鮮使節都負有多方收集各種情報的任務,回國後要向國王報告,其《實錄》中載清朝之事甚詳,就是這樣得來的。在清初很長一段時期,朝鮮看不起清朝,認為他們是未開化的夷人,而且對清朝懷有敵意,在其《實錄》中常見對清朝的不滿和蔑稱,在公開場合奉清朝正朔,但其官員告身等內部文件卻只署年月而不書年號。如果太後下嫁實有其事,朝鮮當然不會為清朝隱諱,必然載之史冊,事後也不必有刪削之舉。
總之,太後下嫁這樁疑案流傳雖廣,卻無任何的證據。但是作為人們的茶餘談資,或是文學作品的絕佳素材,它還會一直流傳下去。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即使貴為國母皇太後,也不免為流言非議。孝庄九泉有知,她會做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