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堅守善莫大焉
㈠ 如果堅持一個月不做手淫,意志力會跟著增強嗎
一個月會增強一些,但是你要是能超過半年或者一年那就更好了。戒淫真的是個很鍛煉人意志力的事情。
手淫百害而無一利,害人於無形。一滴精百滴血,手淫以後的空虛相信過來人都深有體會,手淫其實不止傷身害體,而且會讓一個人的運氣也變得很壞,運氣完了就是生命了,不知道你是不是過來人,這個太多以後就是視物不清,牙齒脫離,腰酸背痛,記憶力也不好,財運和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都不會太好,還有很重要的是,精子質量不好以後,後代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種種表現都說明手淫傷身害體,那些鼓吹手淫無害的人,千萬別相信。
我自己的一點戒淫經驗,供您參考。
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的前程,為了深愛著自己的父母,為了你以後能找到如意眷屬和生出健康的孩子,必須立即馬上戒掉,並且發善心行善,身體自然而然就慢慢好起來了。
我自己也有很長時間的手淫史,從小學五年級到工作四年,自己的身體和運氣都變得很不好。現在已經成功戒掉了,各方面也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氣血充足了,工作月薪也漲到了一萬多。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參考價值:
1.吃素,肉類都是飼料喂出來的,裡面太多激素,人吃了會有很多慾望,這點相當重要,飯也盡量別吃太飽,八分飽就好了。盡量多吃稀飯,裡面加粗糧,豆類,都是食物精華,並且容易吸收。
2.早上醒了就趕緊起床,別窩在被子裡面,晨勃最容易把持不住而手淫。晚上睡覺的時候手別伸到被子裡面去。
3.念佛,時時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每天至少一千遍,這樣不起雜念,並且可以得到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加持,也多聽聽心經,大悲咒,六字大明咒這些佛歌,凈化心靈。
4.多鍛煉身體,一般來說長期手淫的身體都不是很好,社交也不會好,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但是一定要堅持,不能中斷。
5.杜絕看色情圖片電影書等不良信息,少看網上那些負面信息。
6.每天看半小時的戒淫故事和行善得福故事,增強自己的戒淫決心,像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壽康寶鑒這些是一定要看的。
7.注意培養自己的善念和正氣。
8.周末要是沒有事情別窩在家裡,多去爬山,寺廟走走,或者更好的是去孤兒院,養老院做義工,也能多結交益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天不禍悔過之人,千萬別有心理負擔,但是一定要從內心真心懺悔。
願你也早日脫離痛苦,戒淫成功了也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㈡ 一份堅持一份執著的句子
1、失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執著於「失去」這個念頭。
2、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3、青春需要執著,因為只有青春才經得起磨礪,只有青春最敢於拼搏,只有青春才更易忘記摔倒的痛,只有青春才會活力四射,只有青春的傷口會很快癒合,只有青春才敢於墮落。
4、這個成功是關於堅持,關於執著,關於奮斗,關於拼搏,需要你用一生的勵志去追求!
5、我一直以為思念抵不過似水流年,是以為思念沒有穿透流年的勇氣,分別以後才發現,不是思念執著不了,而是流年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誰可等待。
6、會有那麼一天,我也會放下如今的執著和不舍,帶著稍許的遺憾,過著沒有你的新生活。
7、有誰的幸運,憑空而來,只有當你足夠努力,你才會足夠幸運。這世界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和堅持,時光不會怠慢執著而勇敢的每一個人!
8、一個信念,一份執著,一座學校,要緊所有努力,因為有我,因為是我。
9、放棄理想的那一刻,人就會凄慘得像泄了氣的皮球;執著追求理想,即使一輩子都沒有實現理想,但我們都體驗到其中的快樂與充實感。
10、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麼,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麼,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慾望。
11、因為執著,我們進步。因為進步,我們自信。因為自信,明天會更好。
12、時刻沖淡了一切,感情卻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仍然有一顆心守候著,執著的跳著過去的愉悅與憂傷已經不再重來
13、我們執著什麼,往往就會被什麼所騙;我們執著誰,常常就會被誰所傷害。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
14、只要還存有一點期望,還沒有心灰意冷還沒有碰得頭破血流,執著與勇敢的人,總會義無反顧的去追求。直到自我身心疲憊筋疲力盡,仍要藉助睡夢來苦苦追尋。
15、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麼,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麼,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慾望。
16、執著的攀登者不必去與別人比較自己的形象是否高大,重要的是要多多思考自己前進的腳步是否扎實。
㈢ 弟子規譯文
總 敘 概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准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沉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語為福禍之門。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可見言語之重要。)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自己應該主動去詢問是什麼事,可以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青少年守則明言:助人為快樂之本。)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易解: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易解: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易解: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防止腸病毒,要學會洗手,手心、手背、指縫間均要仔細搓洗)(陶淵明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易解: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否則容易被絆倒,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臟亂,要用的時候又要找半天。(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不要為了面子,更不要讓虛榮心作主,無謂的開銷就是浪費。)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避免過量,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易解:飲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丑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致。)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 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緩;站立時要端正有站相,須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 問候他人時,不論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誠恭敬,不能敷衍了事。進門時腳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時身體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更不可以抖動,這些都是很輕浮、傲慢的舉動,有失君子風范。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易解:進入房間時,不論揭簾子、開門的動作都要輕一點、慢一些,避免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或轉彎時,應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拿東西時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不良場所,如賭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於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如果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時還 人借物 有勿慳】 易解: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准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諺雲: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別人向你借東西,只要自己有的話就不要吝嗇。】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其他版本:刻薄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易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註: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臟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易解: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易解: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 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贊,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易解: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易解: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易解: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易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易解: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易解: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要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在訂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松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不恥下問) 房室清 牆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易解: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古人一書難求,故有修補之舉。)
㈣ 弟子規 的譯文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說: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
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說: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 。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准備 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 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 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 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 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朴,並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 。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松一口氣,當子女的,我們在父母去逝後,為什麼就不能在三年的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 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么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解說:出則弟,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 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范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 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減少沖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 ;講話時不要太沖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沖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
日常飲食起居中,有人認為孩子還小,和長輩相處在一起,不要太過要求他們,長大自然就適應了,甚至對孩子寵愛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給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認為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要禮讓長輩,因而誤導孩子養成壞的習慣。而《弟子規》卻指導我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忽略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一起,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一起,應讓長輩先走。
長輩呼叫人時,自已聽見了,要替長輩去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時,自己應當回來報告長輩,更能進一步請問長輩,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事情。
稱呼長輩時,不可以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長輩面前,不要表現自己很有才能,藐視長輩。
走路時遇見長輩,要趕緊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著,讓長輩先走過去。如果自己是騎馬的,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乘坐車輛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待大約離我們百步的距離以後,自己才上馬或上車。
如果長輩還站著,年幼的我們不應先坐下來,如果長輩坐著,允許我們坐下時才可以坐下。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是回答的聲音,低到聽不清楚,那也不適當,要和顏悅色,聲音要柔和清楚才好。進見長輩時走路要快點,動作表現得很禮節,等到告退時,要慢慢退出。長輩問話時,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視長輩,不要左右移動。
對待叔叔伯伯,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恭敬,對待同族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友愛.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解說: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後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後把手洗干凈,這樣才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系緊 ,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著 ,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於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 ,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丑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 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稜角要遠一點 ,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稜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裡,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裡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 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鬥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於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 ,那就相當於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後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聖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說: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註: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臟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 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贊,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泛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解說: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解說: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凈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解說: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要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在訂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松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不恥下問)
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古人一書難求,故有修補之舉。)
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㈤ 堅守一份責任 作文700字
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放棄,註定意味著失敗。
忘了有多久,在別人的面前裝作堅強;忘了有多久,數著"一二三"讓眼淚往心裡流。這次卻怎麼也想不到,我竟然失控,哭得撕心裂肺。
我只是給大家提了更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小組能更好;只是希望你們肯努力,要成功;只是希望一切的一切都能在你們身上有個奇妙的轉機;只是希望,過去的所有傷心與難過,都被微妙的拋之腦後。我根本不想說我想要放棄,我也從不想要出現這樣的念頭,我只是,想盡力,為你們,堅守那一份責任。
記憶最深刻的是你們剛剛進組,那麼淳樸和自然,我付出了,你們就將整顆心給我。記得那次我感冒很嚴重,沒有吃飯就回宿舍睡覺去了,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敲門的聲音,開開門一看,卻一個人也沒有看到,只在門口看到了一堆堆的食物,盛在大大小小的方便袋裡。水果,餅干,火燒,你們想得可真周到。這些東西,對所有人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可對那時那刻的我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食物了。那天,我一邊吃一邊落淚,心裡充滿了對你們的感激,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啊,我為你們做了什麼,值得你們這樣對我付出?
而如今,從前的一切都化為烏有,你們變得自私自利,有什麼都不肯與人分享,一次次,我對你們的關心迎來的卻是一張冷漠的臉;一次次,我受到欺負時,你們總是袖手旁觀,冷嘲熱諷。我在堅持,在努力,盡管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在你們身上卻只得來一個不在意的眼神,但我,真真正正在堅守,為了,那一份責任。
或許,我的那一句句提醒算不了什麼;或許,是否有我的關心不太重要;或許,從前那個帶領你們上進的組長已經在你們心中銷聲匿跡,但是,我從未放棄過,對你,你們。
為了那一份責任,我會,一直堅守......
㈥ 堅守一份責任 作文 700字
堅守信念堅守信念,是譚嗣同就義前的仰面高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堅守信念,是李白官場失意後的對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堅守信念,是戚繼光憑海遠眺時的報國之情:「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信念是成功的座右銘,是俠之大者心中永不熄滅的燈塔,在未知的人生航路中照亮一片風雨浪擊.古今中外的「大寫的人」,堅持各自心中的信念,在世界的歷史中鮮活地勾勒出他們民族的英魂.他們被一代代的後來人膜拜、敬仰,他們的信念也被後人堅持著、繼承著.
布魯諾因為堅持日心說,被教會處決:燒死在鮮花廣場.他所堅持的學說,也被認為是「異教邪說」,在全國得到封殺.當時教會的地心說在人民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因此當他在全國各地奔波演講時,卻沒有得到群眾的響應,反而遭到詬罵與污辱.他本可以放棄,繼續做一個「合法良民」,但他沒有.他毅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了人民能夠擺脫黑暗統治、走出愚昧無知,他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你們可以將我燒死,但後人會證明我的價值!」這句話,便是他對殘暴的教會最沉重有力的回擊.他以生命的尊嚴捍衛了他堅持的信念,他無疑是一名科學的高桿,人民提鬥士!
半個世紀前,一場浩劫「波瀾壯闊」地席捲了整個中國.「文化大革命」,影響了一代人,改變了一代人.騷亂與斗爭使得多少人改棄了理想,拋棄了信念,停止了工作與學習,渾渾噩噩地熬日子.那個年代,最看不起的是知識分子,命運最悲慘的也是知識分子.然而卻有一些人,他們不忘自己肩負的國愛使命,在動亂的年代依然堅守信念,頑強拼搏.「兩彈元勛」鄧稼先,默默鑽研,刻苦攻關,為我國的國防工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信念,便是為人民服務,便是使祖國富強.他心裡有人民、有祖國,祖國人民便永遠記著他!
堅持信念,便是堅守一份責任,堅守一種執著、一份理想.於是我們在黑暗的前行中不再 ,因為有了信念,就有了一種安慰與寄託,更有一份追求.不時鞭策自己,前進、前進、前進……堅守信念,如同聆聽天簌,在身心疲憊的時候給自己一份解脫的釋然;堅守信念,就像展翅翱翔,無論遇到多大的風吹雨打,都毫不畏懼地飛向夢中的彩虹……
㈦ 一份努力,一份堅持,一份收獲下面一句怎麼說
就是說老天也會幫助勤勞的人成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㈧ 讓心中有一份堅守八百字作文
讓心中有一份堅守(作文)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題記
詩仙李白曾感嘆:「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行蜀道,真的很難嗎?或許是嫦娥與後羿相望的距離不知隔了多少國度,很多人認為自己無法觸及到那九萬里高的宮闕,逐漸地失去了要行蜀道,上青天的毅力,從而放棄了心中的那一份堅守。可是不曾知終究會有「萬水千山只等閑」的時候。可見再難的高度終有人會抵達,看珠穆朗瑪峰之巔有了人類的足跡,遠離地球之外的月球上也留下了人類的腳印。可見世上無難事,只要你有一份肯攀登的勇氣和心中有一份不滅的堅守。
習慣於「故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匆匆,更喜歡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尋曾經心中的堅守和那盛開不落的花。喜愛卧薪嘗膽的故事,或許是它不會隨滾滾東逝的江水,消匿於笑談之中吧。卧薪嘗膽,簡單的四個字,濃縮了一段帝王重奪江山的傳奇,見證了越王勾踐心中的堅守。心中還有那份亘古不變的堅守——雪恥復國。以一個王的尊嚴堅守''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終成就了霸業。
報任安書中: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古人身處逆境之中,仍舊沒有忘記心中的那份堅守,終以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流芳千古。想必當時的司馬遷也從前人的經歷中也找到了心中的那份堅守——憑著「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堅守,成就了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佳作。奏出了屬於司馬遷心中堅守的千古絕唱,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
堅守本來就是一場孤獨的旅程,路上沒有風景可言,胸懷堅守的人獨自行走在坎坷的路上,任由風吹雨打,這時你那顆早已飽經風霜、疲憊不堪的心,是否依然還在堅守?記得馬雲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才是美好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不錯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看到了後天的朝陽。請問一夜之間究竟有多少小時?一顆不再堅守的心,隨著夜晚消失在沉寂的夜色之中,沒人會記得你。為什麼不再堅守那一小下呢?有些時候堅守與放棄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瞬間,可是,如果你放棄堅守,你就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永遠也看不到明日升起的朝陽。或許我們應該有一份秋季花的堅守——哪怕知道凋零,也要努力的開放,展現自己的美麗。
由此可見,堅守對於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鑰匙,為你開啟成功的大門。如果你不堅守,你就註定會失敗。柳永因宋仁宗的「且填詞去」而頹廢,它並沒有堅守自己的信念,從此放浪形骸與市井,斷送了它的官宦人生。可見,不能執著堅守,就會寫就悲劇人生。
讓心中有一份堅守,不要怕蜀道上的艱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不要在乎一時的痛楚,而要飲得一世的甘甜。堅守心中的那份依然,你一樣可以觸及九萬里高的宮闕,你一樣可以奏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絕唱,你一樣可以書寫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奇,你一樣可以看到日後冉冉升起的朝陽。
等花開花謝,望雲卷雲舒,讓我們心中有一份水滴石穿的堅守綺綣我們的每一個四季;讓我們為曾經堅守過的青春不曾悔過;讓我們所處的困境因堅守而柳暗花明;讓我們的人生因堅守而閃耀光芒。
㈨ 多一份堅守的閱讀答案
11."堅持不一定擁有,但不堅持肯定沒有。"這句話富含哲理,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思維指徑:本題考查同學們對文章重要語句的個性化理解。須在准確把握全文主旨的前提下反復品讀體悟目標語句,正確領會該句子特有的內涵,然後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將其蘊涵的深刻哲理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
參考答案:11.想擁有成功需要具備各種條件,不僅僅是堅持,但堅持是擁有成功的必要條件。(表意相近即可)
12.本文主要採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談到"當代教育家朱永新",列舉了多個事例,這些事例能夠變換順序嗎?為什麼?(4分)
思維指徑:本題考查同學們對作者行文思路和脈絡層次的理解情況。答題時首先要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並透徹領悟作者如此構思的匠心所在,再根據題目要求講清楚作者舉例論證時按此順序安排材料的緣由與妙處。明確回答"能不能",准確說明"為什麼",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答案:12.不能。這里的事例安排是按照由遠而近(即由外國到中國)的順序逐步呈現的,這樣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表意相近即可)
13.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結合自己對本文的閱讀感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一個人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不少於80字)(5分)
鏈接材料一:愛因斯坦在《自述片段》中寫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說廢話。於是得到這樣一個關於成功的公式:A=X+Y+Z。在愛因斯坦的成功公式中,最為強調的是艱苦的工作。
鏈接材料二:季羨林回顧七八十年之經驗,認為決定成功的條件有三個,即天資、勤奮和機遇。他對這三個條件進行了這樣的分析: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於是得到這樣一個關於成功的公式:成功=勤奮+天資+機遇。在季羨林的成功公式中,最為強調的是勤奮。
思維指徑:本題將閱讀材料進行橫向關聯,考查同學們根據文章內容進行多維閱讀並結合自身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於語文綜合能力考查的范圍。答題要點有三:一是正確把握原文主旨,二是正確理解鏈接材料,三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將以上三者有機整合,寫出自己心中所悟出的成功之道。
參考答案:13.不設統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獲取成功沒有固定的程式,它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各人所具備的先天條件不同,應該因人而異。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離開了勤奮和堅持,難以取得成功。
㈩ 關於堅守的名言
參看http://www.toedance.com.cn/a8/14472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