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儒家對中國古代治安的影響

儒家對中國古代治安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23 01:24:38

⑴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制的影響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制的影響是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即「仁者愛人」和「克
己復禮」,仁禮之道具體派生出家族主義,而家族又是中國法律所著重維護的秩序。

1、「仁」對我國古代法制的作用

孔子的「仁」,貫徹給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恕」字。

我國古代歷代王君也正是意識到了仁義和寬恕的貢獻,才使得當時的法制不斷從野蠻走向文明,西周的「有德」就是得民心,針對商紂王亂刑無辜,周朝的法制思想轉變為「明德慎罰」以達到保護臣民的目的。

歷史的見證無不體現了儒家思想的仁義道德對中國法制發展的巨大貢獻,這里的仁德思想與我們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所貫徹的以人為本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才能更好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禮」對我國古代法制的作用

「禮」亦是孔子的儒家學說中極為重要的思想。

義在其中,義體現為禮,禮是人內心的義的具體實現形式。一方面,禮是統治者根據人民面臨的實際生活狀況也就是「中」的原則制定出來的,因此,禮就是「中」的哲學思想的體現。另一方面,禮,尤其是周禮,是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中國法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法」的內涵不斷豐富 ,而且許多「禮」的內容也逐漸融入其中。西周時期, 周公制禮, 呂侯制刑, 禮與刑成為當時兩大部門法。禮是調整行政、經濟、軍事、民事、訴訟各方面的綜合大法, 刑是定罪量刑的法律。

(1)儒家對中國古代治安的影響擴展閱讀

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內容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1、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

2、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

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3、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姦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4、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

⑵ 儒家對中國有那些危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學注重人的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所應建立的一種和諧的關系。對待長輩要尊敬講禮貌。朋友之間真誠、守信用,「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份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其他人要博愛,「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要有抱負而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提倡人要到達溫、良、恭、儉、讓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封建等級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且這種成分劃分是與生俱來的。而目前的中國,農民的孩子一出生就只能有農村戶口,在醫療、教育、就業等各方面的生存和發展機會都遠遠不如有城市戶口的孩子。至於那些高乾子弟比普通民眾的子弟有更多的機會在官場上發跡這一事實也是有目共睹的。這種論出生、論血統的倫理思想從哪裡來?從儒家思想來的!

在民主社會里,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所指明的條款,人們就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看他們想看得東西、說他們想說的話。如果人們做的某些事情會引起新的社會問題,那麼新的法律條款就必須因應而生。在新的法規出台之前,人們的行動應該不受制裁。所以文明國家裡的法律是對人們行動的具體制約,而不是指明人們如何行動的行為准則。

儒家提倡的忠孝。如果是對國家的效忠,比如岳飛的事例,那當然比效忠一個政黨或效忠某個「偉大領袖」更符合人民的利益。象岳飛這樣的軍人,在文明國家裡都是要效忠國家的,這是軍隊國家化的結果,是便飯,是最基本的要求,根本就不值得大書特書。相反,在中國歷史上,軍隊往往都是效忠當朝皇上的,所以岳飛的故事才顯得與眾不同。

《大學》里有這么一段: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後人簡述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對於當權者而言,如果其權力來源不是來自人民的授權,如果其權力不受限制,任何一個人去當權,不論其修身養性的層次有多高,結果一定是個獨裁者,甚至是個暴君,這也正符合了儒家的這句「明主之道,在申子之勸獨斷也」。
世界上也有不用靠血腥鎮壓、不用靠屠殺人民、不用靠恐怖統治而上台的政府,但這些政府多數出自不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歐美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即使自身的涵養不太完美,象柯林頓還亂搞男女關系,但是國家卻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生活自由自在。
為何會有這樣的天壤之別?事實已經一再證明,單強調個人的修身養性是絕對不能造福於人民的,而必須要能齊家之能,治國之智的。
不單單中國的歷史,即使在世界歷史上,在實施民主制度之前也沒有哪個帝王是靠個人的修身養性來治理國家的。只有民主制度才能把帝王的權利交給人民,讓人民來決定誰當國家領導人,並有權更換不合格的領導人。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確保長治久安、天下太平、人民自由、社會進步。
專制制度篡改歪曲儒家的部分論述來為其服務
對於帝王而言,任何有利於集權統治的思想都是求之不得的。非但崇尚儒學,更有把儒學斷章取義者,如把《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中的一句牢騷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變成這樣一個集權統治的理論依據而流傳千百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⑶ 儒家學說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用一句話來講,來中國古代自社會的興盛於衰落均與儒家學說息息相關,從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學成為了封建帝制社會的官方學說,間接統治了中國人民2000餘年,期間有過兩漢的輝煌,也有近現代清王朝的衰落與中華民族的屈辱百年,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直到如今,國人乃至政府的思想或是執政方針里仍依稀可見儒家思想影響的痕跡。具體你可以看這篇文章http://tieba..com/f?kz=387066945

⑷ 儒家對中國古代思想傳統的影響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2.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3.現代企業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范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也是中華民族以前、現在和將來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儒家思想精髓不在於其治國理論學說,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外殼,儒家思想精髓在於它的社會倫理思想,正是封建社會倫理觀從國家統治階級的高度期望出發將人們生活現實中的行為規范用通俗的語言--道德意識規范起來,讓農民成為社會道德思想的奴隸,而這種封建倫理觀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建築社會意識中的最廣泛影響治理社會群眾基礎的核心,從而完成對國家社會雙重治理的理想效果。這種倫理思想上升到中華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代表----毛澤東和鄧小平掌握及創造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應用到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功。當前蘇聯的解體給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震驚,當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面臨危機和矛盾讓世人困惑迷茫時,智慧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代表---胡錦濤已經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及全世界社會發展在理論上指明了理論創新的方向---和諧社會主義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倫理觀的創建和社會實踐在構鍵和諧社會方面的意義和作用。科學社會主義倫理觀是儒家思想精髓的發展是適合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意識。它是東西方人類最進步思想意識的結晶。它的誕生和實踐應用不僅僅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健康快速發展保證,也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指引。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意識能動性---社會意識能動性在社會實踐上的成功應用。

⑸ 儒家學說在中國古代具有怎樣的地位和影響

儒家學說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從孔子開創到變成官方哲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期間也接受了許多其它文化的沖擊與挑戰,以及在現代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儒家倫理也同樣經歷了一個時代思想的沖擊.
春秋時期,孔子開創儒家學派,主張「仁」的思想.但那個烽煙四起群雄爭霸的年代,「仁」的思想不能為統治者逐鹿中原,成就大一統的霸業.所以有了孔子與弟子的周遊列國.
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成為了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人性本善,他將「仁」的思想運用到政治思想上,他希望以推行「仁政」來結速紛亂的列國分爭局面,但依然沒有在那個紛亂的年代實現.而儒學的思想卻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秦王贏政統一中國後,採用嚴刑竣法的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甚至以「焚書坑儒」的方式來禁固人的思想、鞏固自己的政權.於是儒家學派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漢朝建立,在採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後,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國力已經逐漸強大.到了漢武帝時代,便需要有一個新的政策來鞏固政權,於是便有了董仲舒的「大一統」、「天人感應」.漢武帝轉「無為」為「有為」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儒家學說「仁」的思想,重倫理、重道德的特點可以為統治者更好的治理國家.儒家成了官方思想,儒學從此繁榮下去,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幾千年中,它的儒學思想一直成為統治者最好的鞏固中央集權的手段.但繁榮的過程中,也受到了許多其它外來文化的沖擊.
東漢以後因為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興盛,對作為官方哲學的儒學提出了挑戰.
南宋理學家朱熹他充分吸收北宋理學家的思想,提出「明天理,滅人慾」的觀點,使得佛道的虛幻因素與儒家的現實觀念融合起來,最終為現實服務.這一思想的融合使得儒學的發展更進一步,他將儒學又推向了另一個新的高峰.雖然「孔孟之道」適應了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以後來尊崇儒家的朝代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但同時它的「三綱五常」等儒家思想也同樣成了人們的精神枷鎖禁固了人們思想的自由.
明清以後的八股取仕更使得讀書人變的迂腐而沒有思想.這是儒家文明在後來發展的弊端.但儒家倫理所提倡的「推已及人,先人後已」的待人原則也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美德,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

⑹ 儒家思想對中國歷史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儒家:
孔子:春秋-----《論語》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 主張「為政以德」、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克己復禮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打破貴族壟斷教育
(整理文化典籍)
評價:① 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促進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③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聖人」
漢朝興起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西漢武帝在位時期封建國家強盛,這給封建統治穩定創立了前提。為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體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於君主統治的成分,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權神授」和大一統的思想,這在客觀上有利於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鞏固,也利於社會的穩定,從此儒家思想逐漸成為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正統思想。

宋明時期
1)宋明理學成為官方正統儒學後,
a 逐步教義化,影響了後世六七百年之久,
b 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c 它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2)但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庄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積極作用。
.

簡要概括發展歷程概況:
1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學
2 戰國時期,經過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學成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 秦朝,由於「焚書坑儒」,儒學遭到沉重打擊;
4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體系。儒學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的正統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5 隋唐時期,出現了「三教合一」的趨勢
6 宋元時期,儒學從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內容,構建了新的儒學體系「理學」。
7 明末清初,三大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的批判,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8 晚清(19世紀末):借孔子的名義,推行維新變法。
9 民國初年:打倒孔家店

總的來說,儒家思想有利於維護統治者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⑺ 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積極方面:(1)重視教育,並且創造"因材施教"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上注意個性差異,善於啟發教學.可以說教學經驗很豐富.
(2)注重道德,禮教,仁義,要求自覺遵從真和善,這一方面比上歐洲西方國家的宗教和神論思想不知道進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義,以人為本,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偶像和神.
(3)思想上善於辨證思維,重視自然的農業,重視經驗,認為自然秩序是人類理性的根源,而 人類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權利的依據.提倡"以農為本",是符合中國古代的實際資源情況的重農思想.
(4)提倡以"禮"治國,"倫理政治"思想.如果說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麼我們中國文化就是"德"型文化,這一德型表現在政治上,也有積極的一面:忠於國家,抵禦外來侵略,刺殺暴君,直諫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早熟,統治有力,貫穿了中華民族的大部分時期,給社會歷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參考約束.
儒家思想的消極方面: (!)不重視農業生產知識的傳授,不重視科學知識的學習,強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傾向於參政的.
(2)不重視邏輯,一味重視經驗,叫做"經驗理性",使邏輯推理和深刻解釋事物的規律的理論沒萌芽,不如西方人那麼追根問底,以至產生理論和學說.
(3)強調個人服從群體,壓抑了人的個性.漠視性格,思想大統一.造成國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責任標准壓制了人的創造性,這也和歷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武器.
(4)倫理關系凝固化,絕對化,三綱五常,家長專制,成為人身壓迫,精神虐殺,制約著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歷史前進的阻力.
(5)倫理觀念,等級制度置高無上,達到排他性的程度,從而限制了自然科學和科技的發展.歷代帝王也不重視科學技術,把一些科學成就說成"淫計小巧".
總之,儒家思想的兩部分-----聖人的主觀思想和客觀政治論,即"內聖"和"外王",(王的意思是治理,統治的意思),都對我們民族的思想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使是當下,我們也無法走出它的圈子多遠.它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應如實客觀的正視這個問題.
比如,在我們現代的教育中,儒家的教育方法還是很有用的."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溫故知新"等等.
再有在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上,道德,仁義,儒家的思想會是對貪官們的譴責依據吧?再者,我們所講的責任感,正義感和勤奮精神,那個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不是儒家文化傳統的精華呢?

⑻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專制帝王,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專制「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是他完成了專制政治結構的基本工程,所謂「內聖外王」,剛柔相濟,人治社會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為有了一套完備的仕進制度而得以確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社會牢固、安定的勢力,並進一步推而廣之,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制國家的基礎。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進步意義,但它對歷史的負面影響卻也同樣不容忽視,像專制「大一統」的思想固然能夠增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但同時卻也將專制集權推向了登峰造極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雖然的確成為超穩定社會之基石,但同時也使得人治政治成為兩千年不變之定式;至於漢武帝時代連年不斷的戰爭與攻伐,則更是造成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之惡劣後果,其間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難盡。

有人說「一個專制的時代必然是一個嚴酷的時代」,這句話質之漢武帝的時代也同樣適用。事實上,在人治社會中,越是有作為的君王,其破壞力往往也會越大,就像宋代詩人蓮池生在自己的詩中所寫的那樣:「漢武愛名馬,將軍出西征。蹀血幾百萬,侯者七十人。區區僅得之,登歌告神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固然是君主常態,「好大喜功、黷武嗜殺」對於他們也不過只是一個尋常故事。為一己之私慾而大動干戈,帝王的個人好惡實際關繫到千百萬人的身家性命,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即是對帝王個人作為的最佳注腳。作為一代英主,漢武帝的確是中國古代極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但英主也是凡人。從漢武帝對待神仙方術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偏執與迷狂的心態,從「巫蠱之禍」的發生,更能夠看出他晚年的冷酷殘忍、喜怒無常——人治社會常常會出現像漢武帝這樣的「半截偉人」。受到生理、智力、年齡等諸多方面的限制,漢武帝的個人作為也不過是暴露了人治社會的共同弊端而已。

附:儒家思想的負面影響

以孔丘為創始者的儒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以家庭為本位,以倫理為中心,以等級為基礎的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主張「禮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論的要旨在於:聖賢決定禮法;身正則令行;法先王,順人情。儒家在禮與法的關繫上強調禮治,在德與法的關系中強調德治,在人與法的關系中強調人治[1]。自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成為思想意識形態的一極,後世無非是對它進行修修補補,它獨霸中國二千餘年。封建思想實質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現實社會中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並及於法律等各個層面。物極必反,沒有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單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專制。歷史證明,人治和專制是一脈相承的。要建立現代司法理念,這種本土環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與強調以制度、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的法治觀是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是建立現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礙。那就是法治觀念先天不足。

⑼ 儒家文化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儒家文化,對中國有著穩定人心的影響。

中國的古代人類,開創了全球最早的科技文明,他們胸懷世界,服務全人類。
諸如生物、農糧、醫葯、天文、航海、冶煉、火葯、數理化等等的科技文明,在懸壺濟世的理念下,無不應用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關鍵性的科學技術,不但可以造福於人類,還可以毀滅人類、毀滅世界。

當儒學的老夫子發現了這個事實後,便以道學理念推算了世界可能面臨的未來,得到一個令人毛發倒豎的結論:海枯石爛。
海枯石爛,便是老夫子對世界末日的預言,但其他的夫子們並不認可,紛紛以不同的側面著書立傳討論治世之道。
由此,立身意識形態領域的儒學夫子們,便以各種治世觀念的學說劃分為中庸、法家、墨家... ...
而以儒學夫子孟子輿、孔仲尼等為代表的中庸學派,力倡以周禮、道德教化於人,禁用煙火科技之器,以便避免或推遲「海枯石爛」這一天的到來。

而孔子,更是率門下弟子游說於諸侯列國之間,勸說君王善政並禁止製造和使用煙火科技,防止生態惡化毀滅人類。
從此,鬼穀子的火器機械研究進入了無人區,先進的科學技術隱於地下無以問世,更是被後來的中央集權王朝壓制不出無人能曉。
到了明朝太祖謝世前,朱允文獲得多人持技投靠,與其叔議欲啟用科技,其叔不允並嚴密監視。
後允文繼位亦不能如願,後詐 si 埋名潛行異域。
其叔繼位發覺後,遣宦官擁重兵登船發往波斯、歐羅巴等域外追尋,十數年無果。
數百年後,獸人聯軍來犯,具我朝流失之科技,二戰中大量我朝科技得以驗證,工業製造之能無以為敵,奈何。

因此,儒家文化非但對中國有著重大影響,對於全球的影響力更是無與倫比。

⑽ 儒家文化對中國有哪些深遠的影響

我覺得儒家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歷朝歷代都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其中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儒家思想的消極思想主要表現政治及人的等級觀念上,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等級制度容易壓制人們思想的發展,」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過分強調了等級的重要性,強調社會的責任主要在於統治者,而不是在於人民,容易造成決策失誤,從而使社會的發展走向偏路。

無論是積極的影響,還是消極的影響,儒家思想對於中國社會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