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景泰治安
❶ 景泰縣治安怎麼樣
不怎麼樣啊~
❷ 甘肅景泰縣的治安為什麼這么亂,,多少年來都是這樣,這種現狀就沒有辦法改變嗎
看看你就知道為啥這么亂了!
❸ 甘肅省景泰縣的來歷是怎麼回事
http://www.0943.cn/Article/jtfeq/msfq/200607/377.html
景泰縣名的由來
作者:楊生華 文章來源:三人行多媒體創作空間 點擊數:122 更新時間:2006-7-14
中國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地處祖國大西北黃河西岸的景泰縣境內,張家台、喜集水古文化遺跡是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時期半山類型的文化遺跡,距今約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西漢時,在景泰縣境內曾建立過媼圍縣。魏晉時,媼圍縣被分屬於金城郡和安定郡,媼圍縣被廢棄。清朝時,在原媼圍縣境內外內先設縣丞、後改設分縣,1913年(民國2年)改升紅水縣。1933年(民國22年)紅水縣改為景泰縣。我們說景泰縣的歷史,就是指景泰縣境內自張家台古文化以來的人類活動歷史。
原紅水縣只管轄寬溝、永泰、紅水、正路四鄉。公元1933年,甘肅省國民政府決定,將靖遠縣北區黃河西岸的大小蘆塘、五佛寺、一條山、老龍灣、胡麻水、鎖罕堡(今興泉村)劃歸紅水縣管轄。這樣,紅水縣的面積和人口都比原有增加了50%,但這一新的變化帶來了縣址的搬遷和縣名的更換問題:一是縣的面積擴大了,新縣府駐地放在什麼地方好?多數人的意見:一條山地處中心,但條件沒蘆塘好,應放在蘆塘。一是原靖遠縣部分的地方人士提出:新縣既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縣府又將在蘆塘,應起新縣名。有鑒於此,省政府派員來實地考察。經過徵求意見,提了兩個縣名報省。1933年1月31日甘肅省政府決定,經南京國民政府批准,將紅水縣改名景泰縣,縣府駐蘆陽(蘆塘從此改名蘆陽)。
根據中國傳統,一個人名、一個地名,都有特定的含義,常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寄託一定的期望。總想起得好些、確切些、形象些。對起新縣名也一樣,經過再三思考和商議,集中了北屏和景泰兩個名字。叫北屏者,新縣地處甘肅省會,蘭州市之北,是省會北部的屏障;叫景泰者,這是在討論中演變出來的,起初,從紅水和靖遠兩縣名各取一字,叫靖紅,與雲南省景洪縣同音。紅水縣內有永泰,取泰字代表紅水縣,兩縣各一字合成靖泰。有些人又嫌靖字是軍事用字,與泰字不協調,主張用諧音景字代替,這樣就變成了景泰。景泰的含義是景象繁榮、國泰民安。既是兩縣合成的新縣名,景泰者是兩地合好、團結共事,景象繁榮、國泰民安。
為什麼叫景泰另有一種說法:「因蘆陽舊城建自景泰年間,因而所起縣名曰景泰縣」。這一說法最早見於1943年《新西北月刊》刊登的慕少堂文章「甘肅各縣沿革」中提出的,後來,有人不同意這一說法,因為:「景泰年間在蘆陽沒有築過舊城。今的蘆塘城築自萬曆年間。」從當時看,新縣城駐地放在蘆陽,叫景泰縣名的時候,以駐地有景泰年間城,叫景泰者,其含義景象繁榮、國泰民安與前說法相同,也可以。至於今人考證景泰年間沒築過蘆陽舊城,或說景泰年間恰好失陷於少數民族賓兔部、或說景泰年間從賓兔部收回五佛寺(當時也叫飲馬湖)、修蘆陽舊城等,這是屬於歷史性的考證,與起縣名也沒必然聯系,不能因沒這種或那種史實而對景泰縣名含義另做新的解釋。對今人印象:各取兩縣一字合成景泰縣名一說;或因新縣府駐地蘆陽在景泰年間修過城而叫景泰縣名,兩者解釋景泰縣名是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相同,縣名就可成立,枝節不必過多糾纏。
景泰一名最早見史書的是明朝代宗年號。從字而含義看,景泰者即寄望於「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當然,人們寄希望、盼望、期望是一回事,後來的結局則往往與願望相反者多也。代宗的景泰年號,事實上只用了八年,代宗又被英宗推翻了。據史書記載:公元1449年(明朝英宗正統14年)英宗朱祁鎮被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虜去,他弟弟朱祁鯨繼位當了代宗皇帝,用年號叫景泰。當時明朝首都北京離前線很近,許多人主張遷都。兵部尚書(相當於今的國防部長)於謙等極力反對遷都,穩住局勢,整頓朝綱,與北方既不打仗又不議和。經過幾年明朝邊防有加強,北方少數民族首領一看,關著人質朱祁鎮也沒用,遂將其放了回來。朱祁鎮回來後,在朝中經過活動和組織勢力發動宮廷政變,將朱祁鯨趕下了台。朱祁鎮仍當了英宗皇帝,只是將年號改稱天順。
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的實現,是經過了一個長時期才有了可能。民國時,紅水縣改名景泰縣,人們期望在這塊土地上出現一個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的美好局面。這個願望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人民群眾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建成了世界第一流的高揚程大流量的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出現了一個人間奇跡——沙漠綠洲。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的理想在逐步變為現實。景泰川第二期電力提灌工程將會更大地改變景泰縣的乾旱面貌,使景泰縣名與現實更接近。
對景泰縣名的理解上、運用上、解釋上,除了景象繁榮、國泰民安這一點外,還有一些說法和插曲。如甘肅省國民政府在決定成立景泰縣時「有收復失地之義」。南京國民政府在批准成立景泰縣批復有「籍以恢復失地紀念」。這是與當時的時局有關,與景泰縣名沒有特別的關系。景泰縣名的含義與明朝代宗的景泰年間原含義相同外,其他沒有直接關系,如果硬拉在一起,就會與景泰縣名的含義不協調。從歷史資料看,景泰縣境內在明朝景泰年間是一個紛爭、分管的時期:不僅存在漢蒙兩族統治者爭奪統治權,而且是臨洮、鞏畫兩府分管,在軍事實上為臨洮和陝西兩總兵所轄。如把縣名與景泰年間拉在一起,與統一團結,合作共事,景象繁榮,國泰民安的含義就背道而馳了。
「景泰縣生產過景泰藍嗎?」景泰縣是可愛的,景泰藍是優美的,但兩者名字相同是巧合。景泰縣並沒生產過景泰藍。景泰藍是明朝景泰年間在北京地區流行起來的一種獨特的藍顏色。至今,有的人看到景泰地名時,往往很自然地與景泰藍聯系,賦於景泰縣一種美的意境和聯想。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參加上海寶山鋼廠建設的人民解放軍中有一個景泰縣籍戰士,當有人得知後這樣稱贊:「你生長在景泰藍的故鄉,本身就是很光榮的」。「你們縣真了不起,長期生產景泰藍,為中國爭了光,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五百年獨家生產,暢銷世界譽滿全球」。
蘆塘城的修築始於何時?如今的城建於明朝萬曆27年。《中國地名大辭典》的「蘆塘營」條中記:「蘆塘設防守一員,兵馬一百名,築堡一座」(1)。《靖遠縣志》記載:「萬曆二十七年已亥督撫運辭去制勝,恢復舊疆,驅賓兔等遠竄賀蘭山後,設立新邊牆,創建大小蘆塘二堡」(2)。民間有一個傳說:在修蘆塘城前先考慮在什麼地方築城和築怎樣的城?人們意見紛爭定不下來。一天清晨,有人看到在後來築城的地方站著一隻鹿。當這個人去追時,鹿繞地跑了很大的圈,忽然鹿不見了。地方上的官員實地一看,就在鹿跑的蹄跡上築了城。因為是鹿指點的地方築的城,人們就叫鹿趟。因為城築在蘆塘湖畔,慢慢傳成了蘆塘城。有人說,從傳說看,蘆塘城就是今猶在的城,沒有新舊城之分。傳說畢竟是傳說,從傳說看不出時間年代來。蘆塘一名始於何時?今沒確切時間。從歷史資料看,萬曆年間創建大小蘆塘二堡。在這以前,蘆塘湖在什麼時候改叫蘆塘?民間傳說只會早於萬曆年間,因為驅趕賓兔部時,這里已叫蘆塘。
------------------------------------------------------------------------------------------------------
http://www.jtsz.gs.cn/tqpp/tqpp/jtms.htm
❹ 甘肅景泰縣的條山工事是怎麼回事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位於黃河北岸的中條山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長約三百餘里,它是黃河的一道天然防線。
這支軍隊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十一次大掃盪,使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進入西北。而我軍也有2.1萬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11次反掃盪中,以「血戰永濟」、「六六戰役」、「望原會戰」最為慘烈悲壯!
血戰永濟:全營將士無一生還
1938年8月8日,日軍牛島師團三千餘人,從運城方向撲向永濟。
據資料顯示,中條山西端的永濟(舊蒲州)是晉西南名城,緊靠南北走向的黃河,與風陵渡成南北直線,是守護風陵渡的前沿要塞。孫蔚如率軍渡河前,已派獨立46旅旅長孔從洲先期過河,佔領了永濟,在城外修起堅固的防禦工事,隨後,又調在河西執行河防任務的警備一旅張劍平團進駐永濟城,擔任守城重任。
黎明,日軍十幾門大炮同時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開火,9架飛機盤旋著投擲炸彈。從中條山下的西姚溫到黃河岸邊的永樂庄,中國軍隊20多里的防線上火光沖天,硝煙彌漫。
在東原防線上指揮作戰的是陝軍名將孔從洲,而為了鼓舞士氣,孫蔚如的軍團指揮部就設在中條山的最西端、半山腰上的六官村,這里不僅「山下鼓角相聞」,而且可以俯瞰整個永濟戰局。
黃昏,日軍出動裝甲部隊,天上飛機呼嘯,地下坦克轟鳴,東原岌岌可危!孔從洲叫來17師補充團(102團)團副楊法震,指著地圖說:「正面陣地壓力太大,你速帶一個營沖出去,繞到敵人背後的栲栳鎮,從背後敲他一下!」/
楊法震隨即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網,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楊法震對弟兄說:「兵貴神速,要打就打他個冷不防。」說完,從一名機槍手手裡奪過一挺機槍,沖在隊伍的最前列。
楊法震率一營士兵一路沖殺,在黑水村滅了敵警戒哨,在唐家營端了敵預備隊;在北古城炸毀了日軍增援的汽車隊……一連數日左沖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後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中國軍隊主陣地的壓力。8月15日清晨,大霧彌天,日軍調集1200多人,向楊法震設防的上高市猛撲過來。楊法震在指揮士兵們打退了敵人的4次進攻,自己親手擊斃了13名鬼子後,與三百名弟兄們一起魂歸上高市……當晚,東原防線上,日軍見主陣地攻不下來,便沿著中條山繞道攻打北麓的制高點堯王台。堯王台下一場血戰,終於將日軍擊退了。但從堯王台退走的日軍又迂迴偷襲,一夜間佔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永濟城外,日軍又突破了東原防線,兵臨永濟城下。在六官村坐陣指揮的孫蔚如急調有「鐵軍」之稱的教導團去奪回萬古寺。三營營長張希文一馬當先,在收復了萬古寺後又逆襲西姚溫。由於戰局瞬息萬變,通訊中斷,三營被日軍困在了西姚溫……40年後,孫蔚如將軍在他所撰寫的《第四集團軍在中條山抗戰經過》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敵旅將我西姚溫陣地突破,我張希文營向該處逆襲、肉搏一晝夜,該營全部殉國,我主力及炮兵得以安全轉移、厥功甚偉。」
8月17日,日軍從東、南、北三面(西面是黃河)包圍了永濟城。
張劍平團長帶領全團官兵堅守城池,日軍用炮火將城牆炸得到處都是缺口,城牆外的護城河已被雙方士兵的屍體堵塞,變成一條「血河」。下午5時許,日軍在坦克大炮掩護下沖進城內,中國軍隊官兵在城內展開巷戰,連炊事員也掄著菜刀殺入敵群……6時許,永濟失陷,中國軍隊500名官兵壯烈殉國……8月26日,當時的最高統帥部以蔣介石的名義發來電報:「自張團長以此犧牲壯烈,特電慰勉。」
永濟失陷後,教導團團長李振西在永濟到風陵渡之間的韓陽鎮築起第二道防線,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以靈活機動的戰術阻擊日軍。期間,團副魏鴻紀帶領一支便衣隊多次插入敵後,奇襲敵營,攪得日軍一時風聲鶴唳……在一次奇襲完成後,撤退途中,年僅25歲的魏團副不幸遇難。
一個小小的韓陽鎮,竟使鬼子半月之內久攻不下。於是他們又故伎重演,從中條山西部的王官峪迂迴包抄。教導團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遵照孫蔚如命令,撤出韓陽鎮。至此,永濟戰役結束。
永濟失陷,韓陽撤兵,從局部上看是中國軍隊的失利,而從戰略上講則是為中國軍隊爭取到了時間和空間。因為,孫蔚如渡河作戰之初,主力38軍及529旅尚未趕到中條山(此前,38軍歸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將軍指揮,在太行山一帶游擊作戰),三百里中條山的防務也沒有部署停當。永濟戰後,中國軍隊各部已集結到位,中條山防務也基本就緒。教導團撤出韓陽鎮後,孫蔚如的指揮部也從芮城的六官村東撤至平陸的東延村。而日軍雖然佔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於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後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
「六六戰役」:八百壯士投身黃河
1939年6月,日軍酋長牛島、川岸在遭到上司痛斥後,向中國軍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盪。
日軍此次掃盪投入大量兵力,中國軍隊日後在戰場上繳獲的日軍作戰命令中有如下記載——
「(1)大皇軍在運城附近集結一個師另一個旅團的兵力,附野炮50門,戰車30輛,向平陸、芮城之線進攻,目的是將該處守軍,第四集團軍所轄38軍、96軍一舉殲滅,為今後掃盪中條山,進攻豫陝奠定有利基礎。
(2)敵情判斷:敵人系陝西軍隊兩個軍,實際只有12團,不足兩萬人,武器較差。96軍是從陝西調來,原來參加過大戰,戰鬥力待查。38軍據報系楊虎城嫡系,戰鬥力較強。該軍之17師於1937年八九月間在平漢線被我軍打擊受創甚大,後在娘子關雪花山附近損失過半……元氣未復。
基於以上情況,我軍應以主力先殲滅芮城附近之96軍,爾後再集中兵力於平陸茅津渡間聚殲38軍。」
事實上,日軍的這個作戰計劃中還少列了一個兵種——空軍,擁有38架戰斗機的山口集成飛行大隊將全部參戰。
無論是兵力、武器、空中、地面,日軍的實力都遠遠高於中國軍隊,特別是飛機、戰車、遠程山野炮都是中國軍隊根本沒有的。
按照日軍既定的目標,這場戰役將以「在茅津渡聚殲38軍」結束。
茅津渡是三門峽左側、平陸境內、黃河北岸一個古老的渡口,它與潼關以北的風陵渡一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茅津渡過河後便是崤山,佔領崤山,可北控山西,東據河南,西進關中。人們形容茅津渡是「一鎖扣三省」,一鎖既開,三省門戶皆開,足見其戰略位置的重要!
日軍的進攻是從1939年5月29日開始的。起初是規模不大的「火力偵察」。6月6日凌晨3時許,日軍的數十門山野炮同時響起,一排排打著唿哨的炮彈劃出一道道弧線,將月色朦朧的夜空撕得支離破碎,巨大的爆炸聲震撼著中條山古老的山峰……下了生死賭注的日軍一改常規,用他們最不習慣的夜戰發起了掃盪攻勢,並且是兵分九路一齊殺來。
日軍進攻的重點是位於芮城與平陸交界的陌南鎮,在陌南鎮設防的是我96軍之主力177師。
雖然,孫蔚如總司令早已料到了日軍會以分割包圍的戰術先攻陌南,並且制定了陌南會戰的拒敵方案,但日軍攻打陌南兵力之眾多,火力之集中還是讓中國軍隊一開始就處在了非常被動的地步。177師的第一道防線——雲蓋寺很快被敵突破,陳碩儒師長退兵至陌南鎮外;日軍的十幾輛坦克又摧毀了鎮外的防禦工事,陳碩儒只好退守至鎮內,一面頑強阻擊敵人,一面等待38軍增援,但38軍在馳援途中又遭到日軍的封鎖,而177師的47旅又被日軍包圍在中條山南麓的茨林溝無法脫身。陳碩儒苦苦支撐,戰至下午4時許,陌南鎮失守,177師被日軍逼到了黃河岸邊。/
面對著日軍愈來愈小的包圍圈,年近半百身材瘦削的陳碩儒命令40名機槍手排成一道牆,一聲令下,40名陝西冷娃甩掉血漬斑斑的軍衣,端起機槍殺向敵陣。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日軍萬萬沒有想到陳碩儒會殺個回馬槍,一時亂了陣腳……177師殺出重圍,有人問:「師長,往哪裡打!」陳碩儒大手一揮:「回陌南鎮!」他料定日軍雖攻下陌南鎮,但舉兵追殺中國軍隊,鎮中必然空虛……陳碩儒回馬第一槍沖出黃河灘;回馬第二槍又殺回陌南鎮,越過陌南,穿插至中條山腹地休整數日,收攏散兵後陳師長回馬三槍,復奪陌南。此舉成為「六六戰役」中的一段「神話」。
但是,177師殺出黃河灘後,有兩支隊伍沒能跟上,他們是新兵團和工兵營。這兩支隊伍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
新兵團有一千多人,都是些十七歲左右的新兵。小戰士們在黃河灘上與日軍捨命拼殺,在犧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後,八百多人被逼上了河岸邊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懸崖。
八百多名年輕的中國士兵站在高高的懸崖上,身後是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黃河;面前是密密麻麻、張牙舞爪的鬼子;放眼望去,東、西、南、北重巒迭嶂,雲霧飄渺處則是他們的故鄉……
一位被敵人的戰刀砍斷了一條胳膊的戰士雙膝??向著家鄉跪拜之後,一起跳進奔騰的黃河……
800壯士集體投河的這一幕,曾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後來,據一位村民講,他至今還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是《金沙灘》中楊繼業的兩句——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懼——死——生啊——
再後來,日軍退卻,有人突然發現黃河水浪里有一桿軍旗,人們下河打撈這桿軍旗時,拖出兩具屍首來。旗桿從一個人的後背戳進去,穿透前胸,這是一個鬼子兵。壓在鬼子屍體上邊還緊緊攥著旗桿的人,是中國士兵,就是那個吼著秦腔最後跳入黃河的旗手。
幾乎在八百壯士投河的同時,在相距十餘里的馬家崖,我177師工兵營二百多位士兵也為捍衛中國軍人的尊嚴而集體撲進黃河……
三天後,孫蔚如總司令在黃河灘召開公祭大會。將士一律臂挽黑紗,孫司令面對黃河,眼含熱淚,攥拳起誓:此仇不報,我孫某自當引頸自戮,以謝國人!
6月11日,李興中、陳碩儒率96軍主力177師殺回陌南鎮,擊潰了日軍;孔從洲的46旅從夏縣折回,封鎖了平陸境內的南北要道——張(店)茅(津渡)大道;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應孫蔚如之請求,指令黃河南岸的友軍用炮火封鎖了黃河河道:驕狂一時的日軍終於被中國軍隊四面圍住。6月12日,中國軍隊從東、西、北三面向被日軍佔領的茅津渡(茅津渡由古王、計王兩個渡口組成)發起全面攻勢。戰至黃昏,日軍全線崩潰,我38軍、96軍勝利會師,中條山保衛戰取得勝利!
此戰役後,全國新聞、報紙、電台均以「我軍在晉南又獲大捷」為主題作了報道,而西安的新聞媒體則代表關中百姓發出真誠的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第四集團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第四集團軍官兵、熱情盛贊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
「六六戰役」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但日軍死亡人數亦不在中國軍隊之下。戰後,日軍在運城召開追悼陣亡將士大會,會場上,僅陣亡軍官的骨灰罐就擺了1700多個……
望原會戰:頂著壓力堅守陣地
「六六戰役」過後不到半年,蔣介石下令,將李家鈺的47軍(47軍在六六戰役中擔任中條山東、北兩面阻擊敵援軍的任務),升格為36集團軍,調出中條山,這就使原本兵力不足的第四集團軍更加捉襟見肘。但孫蔚如從維護抗日大局出發,並未提出異議,只是對中條山的防務重新做了一番部署,戰術上也作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防作戰。
此時,由於中日雙方在戰場上的膠著狀態,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已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有所收斂。新任日本首相坂垣拋出了他的「坂垣停戰線」,其中劃定日軍在奪取隴上重鎮蘭州後即不再西進。而欲取蘭州,仍須跨過黃河佔領陝西,因此,中條山仍是日軍必奪之地。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動了新一輪大掃盪。這場後來被稱為「望原會戰」的戰事是第四集團軍與日寇的又一次「生死對弈」。
日軍的掃盪是從中條山中部突破,沿張茅大道直取茅津渡。這次的規模僅次於「六六戰役」。
孫蔚如事先也得到敵軍的情報,經過與參謀長陳子堅、秘書長李百川以及趙壽山、李興中等將軍磋商後,決定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日軍誘至平陸東部的望原一帶,設伏兵以擊之。然而,正當中國軍隊布好口袋陣准備圍殲日軍時,一戰區參謀長郭寄嶠從洛陽打來電話。孫蔚如唯恐郭的電話會打亂部署(此前已有這等先例),故而不接電話。郭寄嶠又打給趙壽山,說:「望原你們是守不住的。你們應當帶部隊繞到敵後,在同蒲線上作戰。」
趙壽山說:「望原是中條山的心臟,望原丟了,敵人就會舉兵過黃河。」
郭寄嶠說:「那你要是守不住怎麼辦?」
趙壽山說:「你給衛長官說,守不住望原,砍下我趙壽山的頭扔進黃河!」
4月17日,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直到把日軍主力誘至望原。
望原會戰的主戰場在望原、淹底兩個山頭,兩山之間有一道深溝,溝底是一條寬約30多米的小河——洗耳河。4月19日清晨,中條山下突然涌來一股巨大的寒流(俗稱倒春寒),雨雪交加,狂風怒號,碗口粗的大樹被連根拔起。趙壽山趁風雪之夜,調動前線各部兵力,分四路猛攻日軍,一夜間將望原周圍的鬼子打得狼狽逃竄,收復了大部分被日軍佔領的村落。
4月21日,日軍從望原以北的張店據點撲向李振西防守的望原高地。李振西將一個炮兵營擺在半山腰,將5個步兵營排列在炮兵兩側,每隔三五步便有一挺重機槍,形成一條鋼鐵防線,在三日之內連續打退了敵人的幾十次進攻。在戰爭最危急時,鐵血虎將李振西對一營營長殷義盛(共產黨員)說:「鬼子來勢洶洶,你馬上給我抽出100名不怕死的後生,每人發一箱手榴彈,沖下山去,收拾***!這邊我用炮火掩護。」
殷義盛迅速挑出100名精壯後生。100條漢子齊聲怒吼:「殺敵報國,在此一舉!」在炮火的掩護下,殷營長奮勇當先,100條陝西漢子吶喊著沖下山去,趟過洗耳河,沖入敵陣,一排排手榴彈炸起漫天煙霧……日軍全線潰退,而我百名敢死隊員也多半陣亡……
25日,中國軍隊各路人馬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中條山東部的山頭,對日軍形成包圍之勢……戰馬嘶鳴,刀光閃爍,望原會戰打得昏天暗地,日軍半數以上被擊斃……望原會戰持續數十日,以中國軍隊大捷而結束!
趙壽山將軍在他所寫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可作為此役的喜劇性結尾:「(望原)戰斗結束後,我打電話與家中聯系,正逢我的小孫女出生。她的祖母剛剛接過生,凈了手來聽電話,我即在電話中把小孫女命名『望原』,以紀念這一戰役的勝利。」轉/
1940年10月,孫蔚如接到蔣介石的調防命令,率部離開了浴血苦戰將近三年的中條山,到中原戰場參戰。晉南百姓含淚送行……
第四集軍團離開中條山後,晉南三角地帶先後涌來17萬國軍。然而,半年後(1941年4月),17萬大軍防守的中條山卻在20天內全線失守,7萬官兵罹難,8位將軍被俘……
日軍既佔中條山,然終成強弩之末,無力西進。而第四集團軍當日軍凶焰正盛時,力挫敵鋒,保衛了黃河,保護了大西北國土。
❺ 甘肅白銀的景泰人真的很壞嗎
我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壞人~
畢竟壞人也不可能把壞字寫在臉上對吧!
我也是地地道道的景泰人,我喜歡我們的景泰!
❻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咋樣,本人以後有可能會在那邊工作
要是願意干,哪裡都能幹好。學農的這里有果園,和大田種植搞種子繁育、其他經濟作物等。到這里來工作,先過吃苦奉獻這一關。
❼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怎麼老死人
因為有郭永強這種干任何事情沒有長久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擇手段騙取朋友對他的同情心然後騙朋友的錢財為生的人。景泰縣怎麼會有《郭永強》這種人渣。
❽ 甘肅景泰縣正路鎮砂河井村山上能挖肉叢蓉嗎
應該沒有吧?當地並沒有大量種植紅柳。
❾ 想了解下甘肅景泰有什麼特產
甘肅景泰有枸杞、蜜瓜、蜂蜜、白靈菇、大接杏、早酥梨、大梨棗等特產。
❿ 請問誰知道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是農村嗎經濟條件怎麼樣落後不
你的地理知識一般般啊!「景泰縣」當然是縣城了,那裡有著名的石林是影視拍攝地,土地肥沃,黃河水澆灌的水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