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孔子談堅守

孔子談堅守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15:31

㈠ 孔子對人堅守志向的方面有什麼樣的意見

正 俗謂「人各有志」。有人富有遠大的理想,有人只為一己之利。前者高專尚,後者卑鄙。對後者,人們常屬說胸無大志,這些人的追求其實沒有資格稱志。人們談起志時,主要說的是前者。《說文》言志為「心之所向也」。《詩序》言「在心為志」,是說一個人心中想的什麼,行動上做的什麼,便是他的志。孔子是個地位不高不低的士,他夢寐以求的是恢復西周初年的奴隸制盛世,自己輔佐有道明君,當個治國的重臣。他一生中棲棲皇皇為此奮斗,並在各種場合一再說出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的心跡,堅定自己的信念,可謂一個有志之士。他從各個方面論述了自己立志、守志和酬志的觀點。
【滿意請採納】

㈡ 正如孔子說。 即使是普通人也應堅守信念,堅定意志,百折不撓,矢志不渝

三軍可奪帥也 , 匹夫不可奪志也

㈢ 孔子的那句話是堅持不懈的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善夫!」「不但其德,或承其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恆心,不可以做巫 醫。』這話太好啦!」

㈣ 孔子為何堅持自己的信念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周滅商後,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於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又因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見孔子思想之偉大。
孔子極為聰明好學,二十歲時候,學識就已經非常淵博,被當時人稱贊為「博學好禮」。同時,鮮為人知的是孔子繼承了父親叔梁紇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膂力過人,遠非後世某些人認為的文弱書生的形象。並且,孔子酒量超凡,據說從來沒有喝醉過。但孔子從不以武勇和酒量等為豪。
孔子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對治理國家的諸種問題,經常進行思考,也常發表一些見解,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魯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魯昭公25年,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也離開魯國,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甚至曾准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被大夫晏嬰阻止。魯昭公27年,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向齊景公求救,齊景公說:「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倉皇逃回魯國。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稱為「陪臣執國政」,因此孔子雖有過兩次從政機會,卻都放棄了,直到魯定公9年被任命為中都宰,此時孔子已 51歲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攝相事,魯國大治。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半途而廢,孔子與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魯定公13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氏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這一年,孔子55歲。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開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准發給孔子俸粟6 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衛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衛靈公面前進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衛國,打算去陳國。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衛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脫後,孔子又返回了衛國,衛靈公聽說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衛國,又幾次回到衛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衛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衛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衛國經曹、宋、鄭至陳國,在陳國住了三年,吳攻陳,兵荒馬亂,孔子便帶弟子離開,楚國人聽說孔子到了陳、蔡交界處,派人去迎接孔子。陳國、蔡國的大夫們知道孔子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意見,怕孔子到了楚國被重用,對他們不利,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國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2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則。
孔子學說在近現代以來的新發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輸入中國以後,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條件下產生的新儒學。新興的「大眾儒學」是當代新儒學發展的最高成果。
儒學大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憲萬世」的文化聖人;儒學,以孔子學說為基礎,以歷代儒家宗師的理論為主體形成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體系。日前,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隆重舉行。它是國際性的文化論壇、高規格的學術盛會,它的召開是世界儒學界的一大盛事。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武村正義與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以及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英國、比利時、丹麥、澳大利亞等22個國家和地區、86個儒學研究機構的172位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共襄盛舉。這些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專家學者、各界人士,圍繞儒學的歷史研究、儒學的當代價值、儒學的現代闡釋、儒學的世界傳播、儒學與和諧文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廣泛對話。
曾幾何時,北京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淋漓盡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現了輝煌燦爛的五千年中華文明。有識之士指出,它的主線就是「樂禮善學,尚中貴和」的儒學精髓。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禮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典名句;887塊活字印刷字盤變換出3種不同字體的「和」字,表達了「和而不同」、「和為貴」的中華人文理念。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此在五大洲進一步傳播,「孔子熱」、「儒學熱」更加「薪助火傳」。
周和平說,在歷史的長河中,儒學既保持著其仁愛、和諧的精神特質,又帶有不同時代的文化烙印,它以開放的姿態生發擴展,為世界文明形態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上,新世紀的儒學又一次發出了合乎歷史發展、合乎人類利益的時代聲音。
儒學: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
毋庸置疑,當今社會出現了種種問題,生態危機、精神危機、道德危機和價值危機正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人類命運、地球的命運又一次受到嚴峻的挑戰。孔子研究院院長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資源可以為治療化解這些問題提供寶貴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國黑山博士說,為了創造一個沒有任何無端沖突的德馨社會,人類偉大導師孔子所設立的道德原則和進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無人超越。現在,為了我們自身,為了我們的後代子孫,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條件,只有孔子倡議的倫理原則才能幫助我們這樣做。
一些專家認為,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百家爭鳴,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21世紀很可能將有第三次百家爭鳴。它將帶來中華文化的繁榮,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做出貢獻。在第三次百家爭鳴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將再一次受到審視、洗禮、發展和創新。在與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創造出更適合時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安徽大學沈素珍教授指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歷來崇尚「和諧」,追求「和睦」,堅持「和平」,在當今新的歷史時期里,這種民族精神必將在全人類的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彷彿是為「儒學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葯」提供實例,20世紀中後期,受儒家文化圈影響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家經濟發展迅速,一躍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這些國家的成功引發了學者的普遍關注,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家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為此,在小組討論中,新加坡在20世紀80到90年代進行的儒學實踐成為一個重要話題,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新途徑受到肯定。
儒學:該不該為中國近代的落後埋單
中國近三百年為什麼老是落後挨打?和孔夫子有沒有關系?和儒學有沒有關系?與會學者就中國近三百年以來的發展史同儒學的關系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辯論。
對於這一復雜的社會歷史難題,有的學者認為是中華民族先天農業文化的內質與工業文明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導致了中國社會工業化進程的落後;有的學者認為關鍵在於思維方式的差異,西方承繼古希臘文明注重邏輯的傳統更適合產生科學的觀念,從而進入工業社會的歷史進程。清華大學教授羊滌生系統評價了這些觀點,指出:中華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與古希臘有所不同,大體上,古希臘偏重於求「真」,而中國偏重於求「善」;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雖然我們有理由說即使沒有西方近代文化進入,中華文化也必然會發展出有中國特色的近代意義上的科學革命和民主,並進入資本主義的工業社會,但畢竟要經過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這也是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既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直接承擔著國家民族興衰的二千多年來的主要歷史責任;其功過是非,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一次又一次重點審視的主要對象。這就是貫穿在整個20世紀中國,尊孔、反孔、批孔、評孔多次交替出現的歷史背景和主要原因。
儒學:如何在中國普及、在全世界傳播
當代最著名的儒學學者之一杜維明曾經指出,跟韓國、新加坡乃至中國台灣相比,中國大陸在保持儒學傳統方面還存在著差距。相當多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大眾對傳統文化的渴求,儒學在中國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傳播應該成為當下儒學研究的重要話題。
山東大學王鈞林認為,如果儒學僅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裡,它通常被視為一種思想、學說,很難說它是一種文化。儒學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來到社會,深入到大眾之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推行禮教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倡導仁義改變社會風氣,才會從儒學那裡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門學者也提出,應該在中小學提倡每天讀「一分鍾孔子」。
9月28日,與會代表們前往曲阜孔廟參加了祭孔大典,因此,一些代表對全球各地的祭孔儀式展開了討論。孔子研究院的孔祥林指出,孔廟遍布於中國、韓國、越南、日本等,中國古代從國家到各級地方政府也都設有文廟,文廟有重要的三重社會公用:崇德、報本、教化。政府通過孔廟教育臣民學習儒家思想,推崇德義,砥礪倫常,加強道德修養。這類文化設施對於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浙江工商大學的趙榮光教授通過考察比較中國曲阜、台北和韓國成均館孔廟釋奠禮,認為孔廟釋奠禮應當按博物館原則再現歷史原貌,加強相關制度、禮儀、樂舞、服飾、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體事宜。在條件具備時,有關方面應向聯合國「申遺」。
台灣地區的董金裕介紹,古代的祭孔分為「秋祭」和「春祭」,台灣的「秋祭」主要遵循「古禮」,即在禮儀、服裝、音樂、舞蹈等方面遵照明代祭孔的規程,並根據時代特點壓縮儀式的時間、接納女性參加祭孔;「春祭」則融進了更多的時代特點,採用年輕人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吸引年輕人走近孔子、接觸儒學。
一些專家指出,在當下復雜的文化背景中,儒學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普及並不會一帆風順,甚至困難程度遠遠超越大家的想像。來自丹麥的安德森認為,儒學的普及並不是價值觀的強加。孔子哲學強調彼此了解,孔教是調和的一種價值觀。他認為應該用協調的方式推廣儒學,而不是一種說教的方式進行。
與會專家相信,我們在研究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同時,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將進一步走向世界,並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從而將把人類帶入一個和平、穩定、繁榮、進步的新時代。正像張岱年先生曾經說過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時代過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時代也過去了,科學的研究孔子的時代到來了。」孔子是中國的,儒學是世界的。
孔子為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一直被歷代統治者視作正統學科,以至作為任賢用能的標准,影響延綿數千年至今。
[編輯本段]傳世名言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於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㈤ 孔子與孟子關於堅持的名言

孔子:

1、「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子路》)

譯文:人如果沒有恆心,就無法成就事業。

2、「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

譯文: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懶得作下去,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縱是剛剛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努力前進,還是要自己堅持呵。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任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任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並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這個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用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一個人,常常發生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在內心裡困惑,思慮阻塞.然後才能知道有所作為;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才能被人所知曉。

(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這樣以後才知道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5)孔子談堅守擴展閱讀:

《論語》特點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孟子》修辭特色

《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採用一連串結構相同的句式,對於同一論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說明,有如千流萬壑,一時俱下,形成滔滔萬里不可阻擋的氣勢。孟子文之稱雄辯,這類句式的採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配合歸納的推理方式,便採用了這種句式,一起首連舉六位聖賢的成功事跡,使人覺得「生於憂患」確是一種普遍現象;接著鋪排環境的磨難,反襯了聖賢不易;然後再歷述聖賢的正確態度與處理方法,最終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很有說服力。

一般說來,鋪陳排比的寫法,固可造成宏大氣勢;若處理不當,也可致繁復拖沓之虞。其後的漢大賦,由於片面強調了這一特點,往往使人難以卒讀。而孟子的這篇文章,雖通篇採用排比句式,卻仍給人以行文簡潔的印象。

㈥ 「孔子的堅持對世人的影響」

這在問什來么?
如果問引號里自面的句子有沒有語病,那我回答:成分不全。
如果補全問句,就是:孔子的堅持對世人有什麼影響?
我再回答這個問題:
孔子的堅持,首先是立德不朽,為後人樹立了道德典範並且誨人不倦,成為「萬世師表」;其次是立功不朽,其功業不在武而在文,整理了《詩經》、《尚書》、《禮記》,研究了《易經》、《樂經》、《春秋》,讓文化之火燃燒至今;最後是立言不朽,可以說「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由其弟子門人整理的《論語》一書,對儒家文化進行了推廣與傳承,影響直至今日。

㈦ 孔子堅守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他認為什麼

1、學習他的憂國憂民心懷天下。

孔子為天下無道混亂而憂心忡忡,為黎民百姓生靈塗炭而內心焦慮,他要做拯救天下的人,推行自己的「仁愛」和道德治國的思想,渴望建立一個「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同世界」。

他呼籲統治者要「愛民」,減輕百姓負擔;他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追求平均財富、人心安定與社會和諧。他心懷天下,充滿了憂患意識,這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2、學習勤奮好學。

孔子是春秋時期最博學的人,孔子認為,他不是生來就知道一切的人,只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追求的人。孔子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天才,如果有天才的話,他們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個人通過自身的努力,都可以成為有文化的人、有知識的人。

3、學習樂觀向上的精神。

不管是歲月走遠年華易逝,孔子依然像個年輕人,始終精神飽滿充滿鬥志。孔子的一生,處處充滿了挫折。年幼喪父,年少被陽貨欺負,成年後從政理想破滅,周遊列國倍受冷落。

屢屢遇險,被別人說成是「喪家狗」,無論是處於何種艱難險阻之中,孔子都能鎮定自若而「弦歌不絕」,始終保持著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7)孔子談堅守擴展閱讀:

孔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創立了儒家學說,並影響了以後的中國人。儒家學說思想的核心是「愛人」。愛人,就是要求我們心地善良、心存善念,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甚至關愛陌生人。孔子是個富於同情心的人。

看見別人失去了親人,他也跟著難過;看見身穿喪服的人和盲人,他都要站起來畢恭畢敬地表達同情。雖然自己貧窮,但看見有窮人辦不起喪事,他都要拿錢出來幫他們。孔子胸懷寬大,善於換位思考。

㈧ 強調自己堅守志氣孔子說的什麼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㈨ 急求!孔子或孟子的關於「堅持」的名言!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於利而行,多怨。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不學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 :「臨之以庄,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的翻譯阿!速度阿!

㈩ 孔子認為堅守義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的詩句是哪一句



一、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二、(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三、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停著的燕子音符),譜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四、問題:

1.為什麼要用五線譜打比方呢?

答:因為電線和五線譜組成的畫面非常想五線譜。

2、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特點?

答:外形、飛行、停歇、活潑可愛、輕巧靈活的特點。

3、燕子是從南方飛回來的,但作者為什麼不用「飛來」而用「趕來」呢?

答:用「趕」字將燕子擬人化了,比「飛」字富有感情色彩。「趕」寫出了燕子心情的急迫。

五、思考問題:

1.「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可以體會到這是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花兒爭相開放的生動活潑的春景。

2、作者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燕子的。作者從(羽毛)(翅膀)(尾巴)三個方面來寫了小燕子的外形特點。

六、重點詞句:

1、「掠」輕輕擦過的意思,指燕子身輕,速度快,一瞬間而過。「橫掠、掠過、沾」寫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

2、比喻句: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

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鋪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3、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是對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

七、《燕子》這篇課文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的春景,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2、古詩兩首

一、按課文內容填空。

1、《詠柳》和《春日》都是描寫(春季)的景象的。

2、《春日》中有兩句是千古名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詠柳》中的兩句千古名句:__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