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非典堅守

非典堅守

發布時間: 2021-02-20 11:27:58

❶ 抗擊「非典」英雄事跡

《人民日報》 2003-05-16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決定:追授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日前作出決定,追授在抗擊非典斗爭中以身殉職的醫務工作者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決定指出,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廣大醫護衛生人員日夜戰斗在第一線,把自己的生命與人民群眾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私無畏、竭誠奉獻,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英雄行為感人肺腑,事跡催人奮進,不愧為人民英雄。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決定號召全國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對人民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學習他們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貴品格;學習他們坦然面對危難、樂觀堅強的革命精神。要以他們為榜樣,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奮勇拼搏,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全面勝利。
----------wmj007整理------------
有一種倒下叫站起——鄧練賢

名為非典型肺炎的疾患突如其來,在迎擊這場天災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沖鋒在前,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他們用自己不計利害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悲天憫人的大愛,保衛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然而,在一個個病人健康地重新站起來時,有的醫務人員卻病倒了,更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有這些都牽動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心。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親臨廣東視察,慰問戰斗在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近日又作出重要批示,對在抗擊非典型肺炎過程中以身殉職的共產黨員、人民的好醫生鄧練賢表示沉痛悼念,對他的家屬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堅信有廣大醫護工作者醫護人員的奮斗與貢獻,有全國上下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疫病。今天,我們把在羊城人民中間傳揚的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講述出來,我們相信,英雄的事跡和高尚精神一定會激勵廣大醫護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最終戰勝疫病。
面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突襲,鄧練賢以傳染科黨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挑起了組織協調的擔子,並沖在最前面
羊年春節,讓鄧練賢的妻子朱秀娟特別期待,因為難得沒有安排節日值班的丈夫對她許了個願「這個年可以陪你了,你說去哪我們就去哪。"然而,剛剛吃罷年夜飯,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還沒看上兩個,電話就響了:醫院來了特殊肺炎病人,馬上回院准備搶救……
"來得這么快!"鄧練賢放下電話就往醫院趕。就在這天下午,中山三院接到通知:廣東出現不明原因肺炎,該院是指定的四家接收病人的醫院之一。在醫院的布置下,鄧練賢以傳染病科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主動挑起人員調配、組織協調和物品落實的擔子。一方面要保證救治小組的力量,又要確保原來近百名病人的治療不受影響。在他的精神激勵下,所有工作人員都主動放棄休假,各就各位堅守崗位。他知道這項工作危險很大,讓別人去承擔風險,以年齡已屆50多為借口推脫,不是他的作風。他一馬當先,帶領科室醫務人員,投入這場"遭遇戰"。
第一位病人是個11歲小孩,鄧練賢和其他專家一起對病人進行緊急會診,做各項檢查,確定治療方案。這個除夕之夜,中山三院傳染科燈火通明。對這種突如其來、預防治療都處於摸索階段的疾病,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鄧練賢憑直覺意識到其極強的危險性,他親自安排病房,交待參加會診的醫務人員作好消毒、隔離工作,搶救緊張有序地展開。23時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來。這時,鄧練賢的手機不斷收到拜年簡訊,但他來不及看,一直忙到初一凌晨3時。一切就緒後,鄧練賢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他對愛人說:"我太累了。"說完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他就這樣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鄧練賢一大早就趕往醫院查房。上午11時30分左右,一位姓周的危重病人被送到醫院。這位被稱為"毒王"的病人使一個又一個的醫務人員染了"非典",他的20多位親戚朋友也先後染病。當時病人發高熱,煩躁不安,頻繁而劇烈地咳嗽,呼吸極度困難,神志也模糊不清,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
情況危急,刻不容緩。鄧練賢和同事們馬上投入緊張的搶救中,抗炎、吸氧、鎮靜、激素應用,但病人病情仍在不斷加重。專家小組迅速作出決定,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這個病人身體強壯,體重足有80公斤,因為極度缺氧,情緒極度不穩,在作氣管插管時更是煩躁不安,極不合作,要"奈何"他絕非易事。
"快,快!"此時,病人的生命就在分秒之間,鄧練賢想都顧不上多想,用力地按住病人身體,在場的醫護人員也都紛紛上前,有的扶住患者的頭,有的按手,有的按腳,讓麻醉師盡快將導管插入。這一過程中,病人劇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帶著血腥從插管處噴出,在場的醫護人員從頭到腳都被污染,而空氣中也充滿了病毒。
與傳染病打了30多年交道的鄧練賢清楚地知道,自己正處在危險中,但此時此刻,又怎能放下病人,中途退縮?他和同事們來不及更換衣帽,繼續搶救。病人呼吸不暢,要不斷地拔下插管吸痰。在現場3個小時的搶救中,光給病人接痰的罐子就換了好幾個。鄧練賢和專家們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呼吸機的各種參數,病人的病情終於慢慢穩定,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時間,在搶救病人時以分秒計算,而對於鄧練賢自己,時間的概念在這些天已顯得模糊不清,何時用餐,何時休息,都取決於病人的病情。他有嚴重胃潰瘍,曾經發生消化道大出血,但面對病情危重的患者,在這羊年春節,卻只能在辦公室吃幾口涼透的盒飯。接下來的幾天,幾位重症病人相繼被送到中山三院。每天,鄧練賢都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高度緊張的工作及大量的體力消耗,即使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也難以支撐。回到家中,搶救病人的過程又一幕幕在腦海中回放,使他難以入睡: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進行亟需思考……初四早上,鄧練賢突然感覺不行了,全身肌痛、乏力、頭痛、高熱,他染上了病毒,肺部出現炎症陰影,住進自己工作的醫院。
就像一場戰爭,誰沖鋒在前誰就可能先倒下。在鄧練賢之後,醫院相繼有20名一線醫護人員也病倒了。中山三院接診的"非典"病例,都是早期極重、傳染性極強的危重病例,而當時對這個病的認識還非常模糊,面對一個未知的巨大危險,鄧練賢和他的同事們成為第一批"掃雷者"。
這時,人們發現,鄧練賢所在的早期救治病人的4人專家組中,有3人是來自各科室的黨支部書記,4位專家後來全部染上"非典";在參加搶救"毒王"的9名醫護人員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
平時習以為常的"鄧書記"的稱謂,如今變成了帶淚的述說和無限的敬意,盡管在人們的口裡講述的是一件件瑣事
中山三院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經過救治,已陸續痊癒出院,而最早病倒、帶領戰友沖鋒陷陣的鄧練賢,卻再也沒有回來……
4月21日下午5時45分,鄧練賢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永遠閉上了雙眼。
從皓首白發的老師、朝夕相處的同事,到相濡以沫的妻子,我們采訪的每一個認識鄧練賢的人,都說他是個好人、好醫生、好支書。在一件件平凡而又不易的瑣事中,鄧練賢彷彿重新獲得了生命,親切地站到了我們面前。
"鄧書記",同事們總是這樣親切地稱呼鄧練賢。在傳染病科,大事小事大家都習慣找"鄧書記",不僅僅因為他是支部書記,更因為他為人特別有耐心,不怕麻煩。
鄧練賢30年的同事和老師、白發蒼蒼的姚集魯教授是個堅強達觀的人,說起鄧練賢的離去也不禁流淚了。他對這位愛徒的評價是?quot;是個老實人。論起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兩條,他在我的學生中是做得最好的。我不是共產黨員,但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從他身上都看到了。"
就在鄧練賢病倒的前一天,同事們還看見他在給一位"非典"病人的家屬做工作。實際上,科里每次有病人或者家屬鬧情緒有意見,大家都會說找鄧書記來,過不了一會就會看到鄧書記笑眯眯地出來說聲"搞定了。"為什麼病人、家屬都這么聽鄧書記的話,因為鄧書記心裡總有病人,病人想什麼,家屬想什麼,他都能體會到。他的話往往句句都說到別人心裡去了,聽了特別貼心,當然也就沒氣了。這么多年來,傳染病科醫患關系一直比較融洽,沒有一例向醫院的投訴
大年初一中午搶救完一個11歲病孩出來,細心的鄧書記已經給醫生護士們訂好了盒飯。護士長王喬鳳說起這些事,眼淚直流:按理說這些並不該是一個老領導、老專家做的事,而更讓王喬鳳唏噓的,是身心俱疲的鄧書記還給病孩的父母都買了盒飯。
善待病人,是在鄧練賢身邊工作的醫生護士最深的感受。在大家的記憶中,鄧練賢一直平等待人,在他眼裡病人既是病人也是親人,沒有貧富貴賤遠近親疏之分。以前大家經濟都還不寬裕,有些病人沒錢吃飯,鄧練賢常常自己掏錢給病人買飯。看到鄧書記這樣做,他身邊的很多年輕醫生護士也都慢慢養成了這種幫助困難病人的習慣。有一陣醫院病人走賬的情況多了,有的同志收病人時會有些犯嘀咕,每當這時鄧練賢總是一?quot;先搶救",從無二話。
鄧練賢對人好,但也很有原則,講究方法。醫院曾經有一位年齡較大的進修醫生,個人毛病比較多,在其他科室很難呆下去。鄧練賢主動提出:到我這里來。為了幫他,鄧練賢和病區負責人商量了一個"幫教"妙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鄧練賢找來進修醫生,連續問了許多問題,進修醫生答不出來。鄧書記把他批評一通,然後讓其他人去安慰他、幫助他。不久,這位進修醫生工作態度好了,醫療水平也有了提高,鄧練賢由此真成了醫生?quot;醫生"。
任勞任怨、勤懇豁達的性格,是鄧練賢26年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形成的。從1977年擔任傳染病科黨支部副書記開始,他就從未忘記一個基層黨的工作者的責任。在他的用心帶領下,傳染病院這個黨支部,成為院里最有活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鄧書記的親身示範下,支部連續13年獲得醫院先進黨支部,他本人則連續13年被授予先進共產黨員的稱號。
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鄧練賢在這個全院最大的科里默默地承擔了大量行政事務工作。同事遇到業務上的難題,找他;年輕人工作受委屈,找他;夫妻吵架鬧離婚,找他。他總是鼓勵年輕同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更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科里搞裝修,他比自己家裝修還上心,樣樣考慮周全。多少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前要巡視重診患者病房?quot;婆婆媽媽"得連水電安全都要仔細查看。他還牽頭,以傳染科支部名義在韶關仁化資助了14名貧困孩子的學業…
鄧練賢倒下了,但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卻豎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奮斗和犧牲成為戰友們前進和避免更大犧牲的指路牌。(參考資料:北方網)
----------wmj007整理------------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響應。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斗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去冬今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斗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武警部隊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部隊廣泛開展向李曉紅同志學習的活動。
李曉紅,女,1974年7月生於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黨,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救治非典患者中,連續奮戰6天。被病毒感染後,她還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光榮殉職,時年28歲。2003年5月1日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義無反顧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註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沖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搜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盡快確診非典病例、盡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斗,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麼能走呢?我是這里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沖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擇把生機留給戰友

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麼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鍾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消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從容鎮定驅散恐懼陰霾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復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致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麼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里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凄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篤信科學申請葯物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里的用葯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葯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葯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作別至愛親朋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消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里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松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里,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還有那麼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李曉紅是我們河北人,但更是軍人和戰士,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裡,她用28歲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一個令人心碎的微笑。
———河北醫科大學 王曉

作為一名護士,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會一起律動,她身上體現了全體醫務人員捨生忘死的精神。
李曉紅,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

❷ 誰有簡短的抗擊非典的感人故事

人民日報 2003-05-16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決定
追授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日前作出決定,追授在抗擊非典斗爭中以身殉職的醫務工作者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決定指出,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廣大醫護衛生人員日夜戰斗在第一線,把自己的生命與人民群眾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私無畏、竭誠奉獻,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英雄行為感人肺腑,事跡催人奮進,不愧為人民英雄。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決定號召全國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對人民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學習他們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貴品格;學習他們坦然面對危難、樂觀堅強的革命精神。要以他們為榜樣,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奮勇拼搏,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全面勝利。

北方網 2003-05-15

有一種倒下叫站起--鄧練賢

名為非典型肺炎的疾患突如其來,在迎擊這場天災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沖鋒在前,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他們用自己不計利害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悲天憫人的大愛,保衛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然而,在一個個病人健康地重新站起來時,有的醫務人員卻病倒了,更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有這些都牽動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心。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親臨廣東視察,慰問戰斗在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近日又作出重要批示,對在抗擊非典型肺炎過程中以身殉職的共產黨員、人民的好醫生鄧練賢表示沉痛悼念,對他的家屬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堅信有廣大醫護工作者醫護人員的奮斗與貢獻,有全國上下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疫病。今天,我們把在羊城人民中間傳揚的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講述出來,我們相信,英雄的事跡和高尚精神一定會激勵廣大醫護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最終戰勝疫病。
面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突襲,鄧練賢以傳染科黨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挑起了組織協調的擔子,並沖在最前面
羊年春節,讓鄧練賢的妻子朱秀娟特別期待,因為難得沒有安排節日值班的丈夫對她許了個願「這個年可以陪你了,你說去哪我們就去哪。"然而,剛剛吃罷年夜飯,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還沒看上兩個,電話就響了:醫院來了特殊肺炎病人,馬上回院准備搶救……
"來得這么快!"鄧練賢放下電話就往醫院趕。就在這天下午,中山三院接到通知:廣東出現不明原因肺炎,該院是指定的四家接收病人的醫院之一。在醫院的布置下,鄧練賢以傳染病科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主動挑起人員調配、組織協調和物品落實的擔子。一方面要保證救治小組的力量,又要確保原來近百名病人的治療不受影響。在他的精神激勵下,所有工作人員都主動放棄休假,各就各位堅守崗位。他知道這項工作危險很大,讓別人去承擔風險,以年齡已屆50多為借口推脫,不是他的作風。他一馬當先,帶領科室醫務人員,投入這場"遭遇戰"。
第一位病人是個11歲小孩,鄧練賢和其他專家一起對病人進行緊急會診,做各項檢查,確定治療方案。這個除夕之夜,中山三院傳染科燈火通明。對這種突如其來、預防治療都處於摸索階段的疾病,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鄧練賢憑直覺意識到其極強的危險性,他親自安排病房,交待參加會診的醫務人員作好消毒、隔離工作,搶救緊張有序地展開。23時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來。這時,鄧練賢的手機不斷收到拜年簡訊,但他來不及看,一直忙到初一凌晨3時。一切就緒後,鄧練賢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他對愛人說:"我太累了。"說完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他就這樣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鄧練賢一大早就趕往醫院查房。上午11時30分左右,一位姓周的危重病人被送到醫院。這位被稱為"毒王"的病人使一個又一個的醫務人員染了"非典",他的20多位親戚朋友也先後染病。當時病人發高熱,煩躁不安,頻繁而劇烈地咳嗽,呼吸極度困難,神志也模糊不清,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
情況危急,刻不容緩。鄧練賢和同事們馬上投入緊張的搶救中,抗炎、吸氧、鎮靜、激素應用,但病人病情仍在不斷加重。專家小組迅速作出決定,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這個病人身體強壯,體重足有80公斤,因為極度缺氧,情緒極度不穩,在作氣管插管時更是煩躁不安,極不合作,要"奈何"他絕非易事。
"快,快!"此時,病人的生命就在分秒之間,鄧練賢想都顧不上多想,用力地按住病人身體,在場的醫護人員也都紛紛上前,有的扶住患者的頭,有的按手,有的按腳,讓麻醉師盡快將導管插入。這一過程中,病人劇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帶著血腥從插管處噴出,在場的醫護人員從頭到腳都被污染,而空氣中也充滿了病毒。
與傳染病打了30多年交道的鄧練賢清楚地知道,自己正處在危險中,但此時此刻,又怎能放下病人,中途退縮?他和同事們來不及更換衣帽,繼續搶救。病人呼吸不暢,要不斷地拔下插管吸痰。在現場3個小時的搶救中,光給病人接痰的罐子就換了好幾個。鄧練賢和專家們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呼吸機的各種參數,病人的病情終於慢慢穩定,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時間,在搶救病人時以分秒計算,而對於鄧練賢自己,時間的概念在這些天已顯得模糊不清,何時用餐,何時休息,都取決於病人的病情。他有嚴重胃潰瘍,曾經發生消化道大出血,但面對病情危重的患者,在這羊年春節,卻只能在辦公室吃幾口涼透的盒飯。接下來的幾天,幾位重症病人相繼被送到中山三院。每天,鄧練賢都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高度緊張的工作及大量的體力消耗,即使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也難以支撐。回到家中,搶救病人的過程又一幕幕在腦海中回放,使他難以入睡: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進行亟需思考……初四早上,鄧練賢突然感覺不行了,全身肌痛、乏力、頭痛、高熱,他染上了病毒,肺部出現炎症陰影,住進自己工作的醫院。
就像一場戰爭,誰沖鋒在前誰就可能先倒下。在鄧練賢之後,醫院相繼有20名一線醫護人員也病倒了。中山三院接診的"非典"病例,都是早期極重、傳染性極強的危重病例,而當時對這個病的認識還非常模糊,面對一個未知的巨大危險,鄧練賢和他的同事們成為第一批"掃雷者"。
這時,人們發現,鄧練賢所在的早期救治病人的4人專家組中,有3人是來自各科室的黨支部書記,4位專家後來全部染上"非典";在參加搶救"毒王"的9名醫護人員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
平時習以為常的"鄧書記"的稱謂,如今變成了帶淚的述說和無限的敬意,盡管在人們的口裡講述的是一件件瑣事
中山三院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經過救治,已陸續痊癒出院,而最早病倒、帶領戰友沖鋒陷陣的鄧練賢,卻再也沒有回來……
4月21日下午5時45分,鄧練賢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永遠閉上了雙眼。
從皓首白發的老師、朝夕相處的同事,到相濡以沫的妻子,我們采訪的每一個認識鄧練賢的人,都說他是個好人、好醫生、好支書。在一件件平凡而又不易的瑣事中,鄧練賢彷彿重新獲得了生命,親切地站到了我們面前。
"鄧書記",同事們總是這樣親切地稱呼鄧練賢。在傳染病科,大事小事大家都習慣找"鄧書記",不僅僅因為他是支部書記,更因為他為人特別有耐心,不怕麻煩。
鄧練賢30年的同事和老師、白發蒼蒼的姚集魯教授是個堅強達觀的人,說起鄧練賢的離去也不禁流淚了。他對這位愛徒的評價是?quot;是個老實人。論起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兩條,他在我的學生中是做得最好的。我不是共產黨員,但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從他身上都看到了。"
就在鄧練賢病倒的前一天,同事們還看見他在給一位"非典"病人的家屬做工作。實際上,科里每次有病人或者家屬鬧情緒有意見,大家都會說找鄧書記來,過不了一會就會看到鄧書記笑眯眯地出來說聲"搞定了。"為什麼病人、家屬都這么聽鄧書記的話,因為鄧書記心裡總有病人,病人想什麼,家屬想什麼,他都能體會到。他的話往往句句都說到別人心裡去了,聽了特別貼心,當然也就沒氣了。這么多年來,傳染病科醫患關系一直比較融洽,沒有一例向醫院的投訴。
大年初一中午搶救完一個11歲病孩出來,細心的鄧書記已經給醫生護士們訂好了盒飯。護士長王喬鳳說起這些事,眼淚直流:按理說這些並不該是一個老領導、老專家做的事,而更讓王喬鳳唏噓的,是身心俱疲的鄧書記還給病孩的父母都買了盒飯。
善待病人,是在鄧練賢身邊工作的醫生護士最深的感受。在大家的記憶中,鄧練賢一直平等待人,在他眼裡病人既是病人也是親人,沒有貧富貴賤遠近親疏之分。以前大家經濟都還不寬裕,有些病人沒錢吃飯,鄧練賢常常自己掏錢給病人買飯。看到鄧書記這樣做,他身邊的很多年輕醫生護士也都慢慢養成了這種幫助困難病人的習慣。有一陣醫院病人走賬的情況多了,有的同志收病人時會有些犯嘀咕,每當這時鄧練賢總是一?quot;先搶救",從無二話。
鄧練賢對人好,但也很有原則,講究方法。醫院曾經有一位年齡較大的進修醫生,個人毛病比較多,在其他科室很難呆下去。鄧練賢主動提出:到我這里來。為了幫他,鄧練賢和病區負責人商量了一個"幫教"妙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鄧練賢找來進修醫生,連續問了許多問題,進修醫生答不出來。鄧書記把他批評一通,然後讓其他人去安慰他、幫助他。不久,這位進修醫生工作態度好了,醫療水平也有了提高,鄧練賢由此真成了醫生?quot;醫生"。
任勞任怨、勤懇豁達的性格,是鄧練賢26年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形成的。從1977年擔任傳染病科黨支部副書記開始,他就從未忘記一個基層黨的工作者的責任。在他的用心帶領下,傳染病院這個黨支部,成為院里最有活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鄧書記的親身示範下,支部連續13年獲得醫院先進黨支部,他本人則連續13年被授予先進共產黨員的稱號。
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鄧練賢在這個全院最大的科里默默地承擔了大量行政事務工作。同事遇到業務上的難題,找他;年輕人工作受委屈,找他;夫妻吵架鬧離婚,找他。他總是鼓勵年輕同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更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科里搞裝修,他比自己家裝修還上心,樣樣考慮周全。多少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前要巡視重診患者病房?quot;婆婆媽媽"得連水電安全都要仔細查看。他還牽頭,以傳染科支部名義在韶關仁化資助了14名貧困孩子的學業…
鄧練賢倒下了,但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卻豎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奮斗和犧牲成為戰友們前進和避免更大犧牲的指路牌

❸ 非典的感人故事 太感人了

2003年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有一個人的命運,曾經牽動過很多人的心,這個人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王晶。王晶護理了當時北京市第一批非典患者,可當患者紛紛康復出院的時候,王晶卻倒下了,被非典病毒奪去了生命。情況回憶

奶奶說的那事發生在2003年的4月,當時佟藝的媽媽王晶正在休假,回憶起那時的情景,奶奶至今仍然覺得歷歷在目。當時王晶只說單位正缺人手,拿了幾件換洗的衣服就走了,家裡人沒有料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見到王晶的面。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名急診科的護士,王晶因為在工作中因感染非典而病倒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王晶的病情會進展的這么快。在被隔離的病房裡,媽媽王晶還一直用手機給小佟藝發去簡訊:

4月29日 王晶給佟藝發來第一條簡訊:

窗外的花開了,今天陽光真好,我要快點好,回家把你找,你可不能跑。我肺活量小

接到簡訊的佟藝此時還在學校上課,她對媽媽的病情並不知情。7歲的佟藝天真地相信王晶對她說的,媽媽得了重感冒,暫時還不能回家。

在發出那個簡訊後不到一個星期,王晶的病情急劇惡化。下面這段畫面是記者在王晶去世前幾天拍攝到的。因為病情嚴重,王晶從住院後,30多天沒吃一口東西。

因為上了呼吸機,王晶想說的每句話都只能靠寫,這是醫生們在一起猜測著虛弱的王晶寫出來的字。

護士問她:西紅柿,是嗎?

西紅柿怎麼吃啊,

打成汁呀,

看來得打番茄醬。

行 行 我跟你說啊,

那就得把這個打成汁。

然後往裡打, 行嗎?

咱得先打汁, 行嗎?

明白了,

西紅柿, 是吧。

想吃西紅柿,

明白了, 啊。

就得等一等啊。

每次看到這一段畫面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會心酸。王晶在已經一個月滴水不進的情況下,手裡仍然在給佟藝發簡訊。我想,唯一的女兒可能就是這個母親在生死邊緣徘徊時最牽掛的人。

5月12日 19:45 王晶給佟藝發簡訊

我最親愛的寶寶,媽媽把你發來的信看了好幾遍,你們是我一生的依靠,我要為了你們好起來。平安回家和你們在一起,你要乖,好嗎?

了解王晶故事的人們在他病重期間,自動組織起來為她尋找治療用的血清,短短一個星期就有十幾名康復後的非典病癒者捐獻了血液,希望他們的抗體能夠幫助王晶挺過這一難關。然而人們的愛心和努力卻沒能喚回她時年僅僅32歲的生命。

5月13日 時間:11:47 王晶發出生命中最後一條簡訊

你穿紅內衣,為我保平安

❹ 抗擊非典的日子裡,涌現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2011-5-3 22:14 滿意回答 護士長葉欣
抗擊非典 以生命書寫大醫精誠。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鄧練賢
廣東首位殉職醫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衛保周
洛陽花開非典戰 奮戰在非典防治一線的洛陽市直機關第二門診部51歲的副主任醫師衛保周,因勞累過度,導致心臟病復發,於5月29日犧牲在她所熱愛的崗位上。 5月23日,衛保周主動請纓參加洛陽市駐鄉鎮衛生院防治非典醫療隊,勞累過度並帶病工作,一直戰斗到倒下的一刻。 衛保周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我不能當逃兵。
王晶
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謝婉雯
愛心傳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職的首位香港女醫生謝婉雯,於5月13日逝世以來,一直為各界敬仰,並被視為香港的「南丁格爾」。其逝世喚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團結求生的精神。謝婉雯的生命永遠的凝固在年輕的35歲。 5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以最高規格儀式為無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職的謝婉雯舉行葬禮,並稱頌她是「香港的女兒」。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聲明說:「謝婉雯醫生在幫助他人時表現出高度的專業精神和勇氣,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會忘記她無私的奉獻。」 謝婉雯曾說過的話:我要快點出院,回病房幫忙。
李曉紅
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治醫師李曉紅,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梁世奎
用生命銘刻的豐碑 山西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梁世奎,與那些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職的醫務人員一樣,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後時光留在了他一生摯愛的手術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後搶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復,即將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學習的決定。一個抗擊「非典」、實踐「三個代表」、學習時代勇士的熱潮,在三晉大地開展起來。 梁世奎曾說過的話:我是黨培養的,關鍵時候我要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劉永和
用生命譜寫忠誠 在舉國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擊非典時,山東省膠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劉永和卻離開了他曾經奮斗過的戰線。 5月8日下午4時,本來是劉永和與同事們交班的時間。雖然已經緊張工作了近10個小時,多病的身體早已發出抗議,但是看著較往日增多的待檢車輛和人員,劉永和實在放心不下。為了加快檢疫速度,防止車輛阻塞,他毅然決定放棄按時換班,繼續奮戰在檢疫點上。 正當劉永和站在路邊對箱式貨車進行例常登記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車禍讓年僅39歲的鮮活生命就這樣在剎那間隕落。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第一個犧牲在抗非一線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劉永和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稱號。 劉永和曾說過的話:抗擊『非典』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是我們人民警察的責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線去。
額爾敦陶格陶
草原上不落的太陽 額爾敦陶格陶是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長,旗牧區防控非典工作組組長。自今年4月22日內蒙出現第一例輸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來,他就開始夜以繼日實施布控方案,帶領衛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單位的領導,深入牧區,將1.2萬份蒙文宣傳資料發放到牧戶,部署春季生產及「圍封轉移」工作。終因過度勞累,腦溢血突發,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線。 年僅51歲的額爾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國抗擊非典戰役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位副處級黨政幹部。 額爾敦陶格陶曾說過的話:人這一輩子光陰不多。要抓緊每一天、辦好每件事。
范信德
人民健康好衛士 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這當中,運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司機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一位普通的司機,平實的廣東漢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 范信德曾說過的話:讓我去送病人。?張積慧:護士長的「前線」日記 4月15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土長張積慧的《護士長日記》後,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張積慧也因此榮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成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張積慧走進了抗非第一線。在與她的戰友們朝夕相處,並肩作戰的同時,不僅盡心盡職完成本職工作,還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實的語言記錄下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臨時病區的醫務人員走過的心路歷程。 透過她真實的記錄,我們看到,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的斗爭中,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個團結一致、樂於奉獻的集體。而張積慧細膩的觀察,我們更看到,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廣東省全體醫務人員忘我的犧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質。 歷史不會忘記,2003年春天,勇敢、無私的醫務工作者們! 張積慧曾說過的話:在這些日子裡,所看、所聽、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
願把夕陽化烈火 北京三O二醫院姜素椿教授為抗擊「非典」譜寫了一首動人樂章。這位古稀專家的英雄壯舉感動了中央領導同志,他在搶救「非典」患者時不幸感染,又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膽試驗,注射「非典」患者康復後的血清,患病僅23天就康復了。胡錦濤總書記對他的高尚醫德、醫術和救死扶傷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姜素椿這種以生命挑戰SARS的行動給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以極大的鼓舞,並在這場抗擊「非典」的特殊戰斗中作出大貢獻。 姜素椿曾說過的話:我年齡大了,能夠趕上這次抗擊非典的斗爭,為降伏疫魔做點貢獻,是我的幸運。
鍾南山
抗非最前沿的科學家 今年66歲的鍾南山,有著中國知識分子的智慧與剛毅。說到他,廣東幾乎無人不曉。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廣東醫療衛生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病的診治方面獨樹一幟。 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把鍾南山推到了一場大戰的最前線。「醫德的內涵是什麼?我以為主要體現於『想方設法為病人看好病』。」鍾南山如此平和地詮釋他的職業。 出身醫學世家的鍾南山,是位屢創醫學奇跡的呼吸病專家。作為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和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線。 歷史也不會忘記為防治「非典」無私無畏、勇於奉獻的白衣戰士,不會忘記鍾南山——這位中國醫療界的傑出代表,站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學家。
編輯本段夏天預防非典要注意的十個方面贊同
3| 評論 向TA求助 回答者: 雫鷗嗣 | 一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提問者對回答的評價:

❺ 非典中的英雄事件

有陳洪光、鄧練賢、葉欣、衛保周、丁秀蘭等。

1、陳洪光

陳洪光(1964年~2003年) 男,祖籍廣東東莞人,生前是廣州市胸科醫院二內科主任兼重症監護室主任。

2003年2月9日廣州市胸科醫院接到第一例「非典」病人開始,陳洪光同志100多天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將自己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堅守崗位救治「非典」病人。

2003年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感染了「非典」,停止工作進行隔離治療。

2003年4月31日到5月3日轉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5月4日轉入廣醫一院呼研所,5月5日病情突然惡化,顱內腫脹,骨髓抑制,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沉睡60小時後於5月7日清晨6時光榮殉職,終年39歲。

2、鄧練賢

鄧練賢(1949年12月9日-2003年4月21日),漢族,台山市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山三院黨委委員,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傳染病教研室副主任,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2003年4月21日,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光榮殉職。在廣東抗非典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身後被廣東省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被中組部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5、丁秀蘭

丁秀蘭(1954年-2003年5月13日),女,1970年參加工作,1979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生前擔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黨支部書記。

2003年4月22日,為搶救非典患者不幸感染,丁秀蘭被轉到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關注丁秀蘭的治療搶救工作,有關領導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丁秀蘭。

入院第3天,地壇醫院組織了院內專家會診,對她患重型SARS進行了確診,決定給予抗病毒、抗感染、提高機體免疫的治療。

2003年5月13日清晨4點15分,丁秀蘭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被宣布臨床死亡,不幸以身殉職,永遠離開了她熱愛的崗位。

❻ 有關非典的故事

非典的故事:

2003年4月17日,由於疲勞和緊張的工作,王晶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間,仍然堅持盡自己所能協助護士的工作,堅持做身邊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勵她們樹立信心。

她用無比堅強的毅力同病魔展開了殊死的搏鬥。她在生命垂危的時候,托醫護人員幫她轉交了她一生中最後一筆黨費。

在王晶生病期間,為了救治王晶同志,醫院專門成立了特別醫護小組,為搶救王晶同志提供了技術、物質和器械的全力支持。

她的病也牽動了北京市、北京大學和醫學部領導的心,他們多次組織本市及外地專家會診,地壇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的領導和醫護人員也全力投入搶救工作。

(6)非典堅守擴展閱讀

非典該病最早是於2002年11月16日在廣東順德爆發的。而第一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於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發現患病的黃杏初。

2003年1月10日,黃杏初康復出院,後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2002年12月底,廣東民間出現了關於一種致命怪病的傳言,甚至說出在一些醫院有病人因此怪病而大批死亡。由於坊間流傳指煲醋和喝板藍根可以預防怪病,因此市面出現搶購米醋和板藍根的風潮。

不少人由於買不到米醋和板藍根,轉而致電在香港的親友協助,使病情得以為外間知悉。而另一方面,由於香港鄰近廣東省,有不少有親友在廣東省的工人都要求僱主在工作間煮米醋,讓米醋的蒸氣消毒殺菌。有部份僱主拒絕了這種聽似無稽的方法,但亦有僱主為求雇員安心而遵從。

❼ 抗擊非典的英雄故事

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鄧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除夕晚上9點鍾,鄧練賢在家接到醫院電話,稱由外院轉入兩個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於正值春假,發生突發事件人員配置相對緊張,處理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鄧練賢以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積極地挑起傳染病科人員調配、組織協調的擔子。作為傳染病科主任醫師的他十分清楚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地知道這個工作的風險性,但他沒有推脫而在每一個救治過程都親力親為,全程參與,與科室醫務人員,共同戰斗在搶救病人的第一線。 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時卻被病毒感染。在中山三院,傳染科的醫護人員無一倖免地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鄧練賢在與病魔堅強戰鬥了兩個多月後離開了人世。 鄧練賢曾說過的話:既然選擇了做一名醫生,就意味著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
葉欣:永遠的白衣戰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歲的葉欣——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永遠畢上了她美麗的雙眼。 今年春節前後,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於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這是一場艱難的阻擊戰,當一批批患者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時,持續作戰的葉欣卻倒在了她最熱愛的崗位上。 在葉欣的辦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記錄,那是用廢棄的化驗單背面寫的工作記錄。點點滴滴,記載著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拼搏的足跡,凝聚著她一生對護士職業永恆的熱愛與追求。 葉欣曾說過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❽ 抗擊"非典'的英雄事跡

昨日下午,解放軍第47醫院的百名醫護人員庄嚴宣誓:「抗擊非典,我們萬眾一心,首戰用我,用我必勝……」據悉,該醫院在被上級指定為成都戰區防治非典的定點醫院後,重新建立健全了搶救治療、專家指導、防疫、應急機動、葯品保障和生活保障等6個小組,並改建了傳染科大樓,修建了隔離室,為防治非典做好了一切准備。

花甲護士熬夜設計防護衣
年僅四十二歲的張普善,自四月中旬以來一直工作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線,哪裡有險情他就主動到哪裡去。白天他帶隊深入鎮、村返鄉人員中去登記、檢測,晚上則親自撰寫各類宣傳資料、擬訂工作方案。在過度勞累昏倒後醫生已辦理好住院手續的情況下,他強忍病痛堅持回到防治「非典」第一線。五月五日下午,因過度疲勞血壓高誘發心臟病,張善普倒在了辦公桌前再也沒有起來。當地幹部群眾說,「他是為防治『非典』而獻身的。」

山東省胸科醫院自四月二十日收治山東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例「非典」患者以來,全院從院長到普通醫務人員上下一心,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之中。在該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各項體征已正常。

前不久,一道緊急指令到達四川省醫院護理部:「為了保護醫務人員,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防護服!」合格的防護服關系著參加診治非典病人的醫護人員的安危,作為四川省護理學會理事長、省內護理專業的學術帶頭人,省醫院63歲的護理部主任徐翠霞主動請纓。曾經數次為醫院醫護人員設計服裝的徐翠霞上網查詢了大量有關防護服的資料,又經過多次修改,熬了一夜後在清晨5時許拿出定稿。顧不上休息,徐翠霞立即將設計圖送到醫院制衣廠。上午9時許,第一件四川造防護服出籠了。目前四川省醫院自製的防護服已經向交警、成都市傳染病醫院和成都市兒童醫院供應了100多件。

別讓一線勇士流汗又流淚

列車上,她的勇敢善良得到全體乘客的敬愛,可回到家後,她和家人卻被周圍人歧視,避而遠之。昨日,成鐵客運分公司成京三組的列車長李小紅真誠表示,希望社會多一些關心和理解。
5月3日,從北京開往成都的7次列車在行至保定-石家莊間時,14號車廂的乘務員發現該車廂內一名旅客不斷咳嗽、呼吸急促。列車長李小紅與隨車醫生馬上趕到,經過兩次體溫測試後,初步診斷該乘客為非典疑似病人,他們迅速對其採取隔離措施,同時通知相關部門,在石家莊車站將疑似病人交站處理。當時所有的乘客都驚慌失措,李小紅又馬上對這些旅客進行了耐心的開導,做好旅客的登記工作,一路細心照顧旅客,在列車到達成都後,所有的旅客都向他們報以了熱烈的掌聲。但是回到家後,李小紅的女兒就委屈的告訴她:「媽媽,你知道嗎,班上的同學因為你是值乘北京的列車長都不和我玩。」丈夫也說,女兒身體稍有不適,學校就會讓女兒停課回家,自己在單位也被視為非典病人而被處處提防,周圍的鄰里更是關門閉戶。李小紅表示,他們接觸疑似病人都有全套防護措施,下班回家前也要測體溫和嚴格消毒,鄰居們的另眼相看讓她和家人深感委屈。
據成鐵客運分公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這種情況對李小紅及許多來往疫區的列車工作人員來說已成家常便飯,但是在李小紅的帶領下,成京三組的乘務員100%出勤,堅持戰斗在抗非典的前線。該負責人和李小紅希望社會大眾能給列車上的這些乘務員多一些關心,多一些理解

❾ 抗擊非典的感人故事

丁秀蘭:
丁秀蘭是一位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的醫務工作者。面對非典病魔,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有堅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腳步。生前,她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頭上少有耀眼的光環,甚至沒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線付出的種種辛勞。她只是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忠實地履行著救死扶傷的職責。

可當她離去後,人們卻被她的事跡深深感動了,並對她寄予無盡的思念。人們發現,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醫生、好黨員,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發生在丁秀蘭身前身後的故事說明: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她是一位挽救過無數生命的醫生。面對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猶豫地奔向被病魔擊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眾多人執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間,家人和同事為她日夜祈禱,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10多位專家先後多次為她會診,一位康復出院的女大學生主動為她獻出血清。

然而,人們期待的奇跡沒有發生。5月13日凌晨,噩耗從北京地壇醫院傳來:在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近一個月後,因多臟器衰竭,她永遠地離開了深愛著她的人們,離開了她深愛著的工作崗位,終年49歲。

她就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急診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丁秀蘭。

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丁秀蘭病逝的噩耗傳來,北大人民醫院的所有醫務人員都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院長呂厚山詢問救治丁秀蘭的醫護人員:「丁大夫有沒有留下遺言,有什麼未竟的心願?」醫護人員搖頭無語。聽說朝思暮想的媽媽離她而去,遠在國外求學的女兒申潔悲痛欲絕。她打電話問爸爸:「媽媽走時,可有什麼囑咐的話?」父親申業桐無言以對。

丁秀蘭病危時,病魔已經將她折磨得精疲力竭。離開這個世界時,她沒有說一句話,只把無盡的思念留給人們。

采訪北大人民醫院主管醫療的副院長王吉善時,他開口就說:「說實話,我不想提丁秀蘭的名字,提起來我就掉眼淚……」

聽說丁秀蘭去世了,剛剛從一線撤下來的醫生、護士們犧牲寶貴的輪休時間,自發聚在北大人民醫院門口悼念丁秀蘭。望著丁秀蘭辦公室的窗口,他們個個哭成淚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這些天來,從早到晚,總有人來到北大人民醫院的門口。人們或無語佇立,默默哀悼,或將一束束白的菊花、紅的康乃馨放在門口,有的還附上一段留言寄託哀思。一位丁秀蘭救治過的患者在留言中說:「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蘭指導下在醫院實習過的醫科大學畢業生在留言中深情寫道:「雨絲中,曾朝夕相處的您含笑走來,還是那份慈愛的目光;花叢里,又飄來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樣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淚水,只能用淚水向您揮別!淚水,多想用淚水把您挽留!」

為紀念丁秀蘭,由共青團中央、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檔案局主辦,團中央信息辦、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北大人民醫院和中青網共同承辦的網上「丁秀蘭紀念館」於5月14日開通。短短3天時間,超過5000人次登錄紀念館留言。

在眾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蕪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別引人注目。舒老說:「我於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醫院看急診,留住醫院,4月11日病癒出院回家。看急診時,曾接觸過丁秀蘭大夫。現在對於她的殉職,懷著特別的敬意。這里,借用老友黃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這首題為《白衣頌》的詩中寫道:

壯哉醫葯師,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線,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時,無休亦無寐;

問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氣,問女何所憶?病床與輪椅;

非典漸得控,醫護皆勇義,事跡太感人,觀之頻掩涕。

「如果她能康復,她還要到第一線去,想攔也攔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裡,丁秀蘭非常熱愛生活。每逢節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約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醫院院子里鮮花盛開,她會情不自禁地低下頭,去細品生命的芬芳,那細致的動作充滿欣喜和憐愛。住院期間,當病情一度好轉,她便打電話讓丈夫送件毛衣過來:「記住,拿件顏色鮮艷一點的。」彌留之際,她下意識地伸出已經浮腫的手,使出全部力氣抓住身旁的醫護人員,那樣子流露出對生的強烈渴望、對生活的深深眷戀。

女人味兒、人情味兒十足的丁秀蘭,當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走向抗擊非典第一線的呢?她有沒有怕過?

丁秀蘭的愛人說:「離家去醫院時,她像每次加班一樣,平靜地告訴我:『醫院有病人,我得趕過去。』」

陪伴丁秀蘭走完最後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徐國英說:「她有過擔心,但她絕不害怕,更不會退縮。對她來說,救死扶傷的職業意識已經深入骨髓。」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選擇做醫務工作者,就是選擇了奉獻。」這是丁秀蘭常說的兩句話,也是她33年從醫生涯的真實寫照。在平時工作中,她一絲不苟,盡職盡責。面對病人,丁秀蘭總是那樣和藹可親。無論多忙,她都要堅持親自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體、安排就診。遇到經濟有困難的病人,她總是想方設法給予幫助,有時甚至掏出自己的錢。

在此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急診科無疑是醫院的第一道防線,而作為急診科副主任、急診科黨支部書記的丁秀蘭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線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觸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險,但她還是像平時一樣,毫不猶豫地來到病人面前,奔波於患者的床前,為他們問診、查體,匆忙的腳步聲似乎告訴人們,她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個人的安危。她就這樣日夜不停地忙碌著,用她已過中年的身軀抵禦著疲倦。

終於有一天,當丁秀蘭開完院里的一個防治非典的會議回來時,對護士長說了句:「我感覺有些冷」,接著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紀,加上長時間的勞累,使她的病情發展很快,持續的高熱和渾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寢食難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蘭仍然沒有忘記醫生的職責。看到診療專家前來查房,她強忍病痛和他們探討病歷,並詳細地將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發展情況記錄下來。她說:「這些都是難得的資料,出院以後我還要好好研究。」

丁秀蘭的愛人說:「我敢斷定,如果她能康復,她還要到第一線去,想攔也攔不住。」

「她心裡時刻想著別人,惟獨沒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采訪,一提起丁秀蘭,所有人的眼圈都紅紅的。科主任朱繼紅說,在急診科,丁秀蘭是一位受人愛戴的老大姐。她心裡時刻想著別人,惟獨沒有她自己。為減輕其他人的負擔,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趕到醫院;夜幕降臨,她的身影仍留在醫院。許多個節假日,她主動要求連續值三班。大家勸她休息,她只說一句:「能幫一點就幫一點。」

每當遇到難處,科里的年輕人都願意向丁秀蘭傾訴,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薩心腸」,總是犧牲休息時間,耐心地與他們交流溝通。急診科的進修醫生多,一些醫生的家在外地,丁秀蘭更是時常關心他們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醫生請到了自己的家中,為他們包餃子,做年夜飯,使大家度過了一個快樂的除夕。

作為黨支部書記,丁秀蘭關心科里每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她常對科里的年輕黨員說:「你是共產黨員,應該帶頭做好工作。」為普及急救常識,丁秀蘭組織支部人員,利用休息時間到海淀區為社區服務站的醫護人員搞培訓。她常說:「我只是盡我的能力做好我應該做的事。」身教重於言教,在她的帶領下,急診科支部連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蘭心裡想著的還是別人。看到年輕病友心情煩躁,她舉著輸液瓶挨到他們的床前,用長者特有的關懷安慰他們,指導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呼吸機。有一次,她打電話讓愛人給她包些餃子送過來,當餃子送來後,她卻不吃,而是讓護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餃子分成幾份,送給同病區的幾個病重的年輕人吃。她總是批評護士們進她房間巡視的次數太多,每次護士進來時,她總是不停地攆她們:「快出去吧,別傳染你們!」為了減輕護士的辛苦,她竟夜間不睡覺,自己盯著輸液,任憑護士們怎麼勸她,她總是固執地說:「你們不能太勞累,不然抵抗力會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著,無所謂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蘭被轉到地壇醫院,她對送行的同事們一再說:「離我遠點,不要傳染你們。」在地壇醫院的日日夜夜,丁秀蘭心裡想的還是患病的戰友和堅守在一線的同事。在說話已經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她讓醫護人員轉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機時,要多抹石蠟油……」

丁秀蘭雖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跡卻在廣為傳揚。在網上紀念館,一位網友用這樣的詩句贊美丁秀蘭:

群芳譜中一秀蘭,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無憾意,

清香長留天地間。

王晶:
現年32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頑強抗爭了一個多月後,於5月27日下午與世長辭。

在這次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她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忠實履行著一名白衣天使應盡的職責。由於過度勞累和緊張的工作壓力,病倒在工作崗位上。

在她病重期間,來自廣東、北京的著名專家多次對王晶進行了會診,雖然經過全力搶救,還是沒有能夠挽留住她年輕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委員會決定授予王晶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王晶曾說過的話:我是一名護士,作為護士我就是要把病人護理好。

李曉紅:
誰也沒有想到,她走得如此之快。4月16日,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帶著未竟的事業,永遠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

3月25日,李曉紅所在醫院收治了一名從急診轉來的患者。對病人集體會診前,科主任告誡身體不舒服的李曉紅不要參加會診了。

可會診前,大夥還是在人群中發現了一身防護的李曉紅。「我看過這方面的資料,比你們有思想准備,讓我來吧!」她從同事手中奪過聽診器和血壓表,開始為這名患者查口腔、聽肺音、量血壓。一陣忙活,她已大汗淋漓。大家勸她休息,她說:「我同這名患者有了接觸史,你們上去會又多一份危險。」

李曉紅哪裡知道,此刻,病毒正繞過層層防護服,向她和她的戰友們侵襲過來。

接下來是病例分析。已經答應休息的李曉紅突然又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是我從網上下載的有關非典的資料和國家推薦的臨床診斷標准,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啟發。」早就關注非典疫情的她提出對這名患者進行消毒隔離,並建議「營養支持、預防感染、激素早期介入」的治療方案,得到全科同志一致認同。

李曉紅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每天對病人查體、修改醫囑、制定治療方案,與病人「零距離」接觸。3月30日,李曉紅突感不適,「沒有想到來得這么快」。

為了不讓救治的病人惦記自己,影響養病,被隔離治療的李曉紅讓戰友封鎖了消息她還反復告誡接管了自己病人的兩名醫生:「××患者肺部感染很重,要提前使用抗菌素;××心功能不全,要隨時探視……」

這個時候,李曉紅的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肺功能本來就差,加上連續高熱、飲食不佳,4月6日,李曉紅病情加重,已不能用語言和醫生交流其他病人的治療方案了,她用筆艱難地寫道:我是一名醫生,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我身上試用,我不怕,你們不要靠近我,一定要搞好防護。

4月16日下午3時30分,李曉紅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永遠閉上了眼睛。

5月1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李曉紅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同一天,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決定給李曉紅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

❿ 抗擊非典英雄的事跡

1、陳洪光

2003年2月9日廣州市胸科醫院接到第一例「非典」病人開始,陳洪光同志100多天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將自己的生命、健康置之度外,堅守崗位救治「非典」病人。2003年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感染了「非典」,停止工作進行隔離治療。

2003年4月23日退燒,胸片顯示肺部陰影已基本消退,但4月29日病情復發。2003年4月31日到5月3日轉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5月4日轉入廣醫一院呼研所,5月5日病情突然惡化,顱內腫脹,骨髓抑制,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沉睡60小時後於5月7日清晨6時光榮殉職,終年39歲。

2、葉欣

2002年12月,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003年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

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蔡東士秘書長慰問她和家屬;雷於藍副省長也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親自到醫院了解治療情況。

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領導也為搶救葉欣提供了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在對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葉護士長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的疾病。原本虛弱的身體明顯不敵新疾,多臟器衰竭隨時可能發生。

此時此刻,挽救生命不僅需要高度的責任心,更要有精湛的技術和醫護的通力協作。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工作一直伴隨著葉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機器全速運轉著,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可誰能想到,此刻的葉欣,是強忍著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著一次次的搶救和護理。

2003年3月4日清晨,葉欣仍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室:巡視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離病房……雖然上班前她就感覺到身體疲倦不適,但還是堅持在科室里忙碌著,密切注意著每一個患者的病情。勞累了一上午,水沒喝一口,飯沒吃一口,只覺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費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中午剛過,極度疲倦的葉護士長開始出現發熱症狀,不得不到病房隔離留觀。體溫在升,補液在滴,但葉護士長記掛的還是科室里的幾個危重病人。病魔終於沒有放過她。經確診,葉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進了她為之工作了27年的省中醫院總部。

在她剛進呼吸科的那幾天,每當醫護人員前來檢查和治療,她總是再三叮囑他們多穿一套隔離衣,多戴幾層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護理自己:「我是老護士長了,什麼不行?」院領導前來探望,她首先講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檢討自己的不足,責怪自己不慎染病,給醫院和領導添了麻煩。

她甚至詢問自己科室的覃醫生看看還有沒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乾的工作讓她在病床上完成。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抽調一名主任負責全程治療方案的實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葉護士長的病情始終沒有好轉。

不知有多少人在掛念著葉護士長,不知有多少人一上班就關切地詢問「葉護士長怎麼樣了,好轉了嗎?」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喚,都沒能挽留住葉欣匆匆離去的腳步!

就在她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

3、彭志敏

彭志敏1981年2月生,廣州軍區第一五七醫院勤務汽車連一級士官。自入伍以來,為當好一名救護車司機,刻苦鑽研駕駛專業知識,熟練掌握一整套車輛小故障排查和修理技能。在抗「非典」期間,他承擔接送發熱病人的出車任務和接送醫務人員上下班的任務,對工作高度負責,細致認真,

經常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接運病人。甚至親自到病人住房,把高燒患者背下4樓。受到醫務人員和患者的一致好評。同時,為保證「非典」期間工作人員上下班的安全,他切實做好接送車輛的消毒工作,為工作人員上下班提供良好服務。2003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優秀共青團員。同年榮立二等功。

4、張錦

2003年3月,當「非典」傳播到北京時,醫院成立了收治「非典」的發熱專業門診。剛剛結束人大、政協兩會服務,已經半個月沒有休息的張錦正准備休假帶父親外出旅遊為他慶祝生日時,偶然回科得知科里要派人去發熱門診時,她積極請戰,作為護士第一個報名,第一個進了發熱門診,

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戰斗中。在去發熱門診之前,媽媽問她:「知不知道有被傳染的危險?」作為醫務工作者的她,深知SARS的傳染性極強,而且廣東已有醫務工作者因感染SARS而犧牲的報道見報,她清楚地明白在發熱門診工作的危險性有多大,

但她卻對媽媽說:「知道。但我是團支部書記,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頭完成這項任務。」在發熱門診,她熱情周到地為病人服務,十分負責地做各種治療,每日連續工作14小時。3月27日,醫院收治了一個病情十分嚴重的「非典」病人,那一晚,她和值班醫生跑前跑後地忙個不停,

不斷地為病人換氧氣、量體溫、抽血、觀察病情,幾乎整夜沒有休息。不僅如此,為了防止這個確診的病人傳染在隔壁房間等候的家屬,她甚至將醫院專門為醫護人員配置的臭氧空氣消毒器放在家屬休息室內。

就在病人安全轉往地壇醫院後不久,她和其他幾名同志不幸相繼發病,感染上「非典」,由一名護理病人的醫務人員變成了一名病人,被送往地壇傳染病專科醫院隔離治療。在與疾病頑強斗爭的同時,她還惦記著戰斗在抗「非典」前線的戰友們,

迫不及待地向所住醫院的醫護人員打聽她們是如何進行消毒隔離和自我防護的,並通過各種途徑,把專科醫院的隔離消毒經驗反饋到朝陽醫院。而當醫院和科里的領導給她打電話時,她卻裝出身體恢復很好的樣子,生怕領導和同事為她擔心,影響醫院和科里的工作。

當住院的同志食慾變得很差時,為了調動其他人的情緒,吃飯的時候她總是顯得很積極,不但假裝大口大口吃得很香,而且極盡能力地描述飯菜的香味,看到大家很配合的吃上幾口,她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高興。院黨委對患病的職工十分關心,經常去看望並慰問他們。

當事後記者采訪她,問她「在病中想的最多的是什麼?有沒有後悔選擇這個職業」的時候,她動情地說到:我從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這次我生病住院,親身體驗了患者的感覺,深知患者的需要,日後,我會比以前更加愛護我的病人,更加熱愛我的工作。在與疾病頑強斗爭近一個月後,她戰勝病魔痊癒出院。

5、陳靜秋

陳靜秋(1954年-2003年5月1日),女,生前為台灣省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急診室護理長(護士長),是台灣省第一位因「非典」疫情殉職的醫護人員。2003年5月1日,在為「非典」患者救治過程中被感染,因為呼吸衰竭導致休克,在林口長庚醫院病逝,享年48歲。

2003年4月20日,在為「非典」患者救治過程中被感染,和平醫院封院前開始出現症狀,陳靜秋發病後自己提高警覺,居家隔離;2003年4月21日回和平醫院看診;2003年4月22日病情開始變得嚴重,並轉至台大醫院就診,當天並轉至長庚醫院治療;

2003年5月1日上午5時,因為呼吸衰竭導致休克,陳靜秋在林口長庚醫院病逝,享年48歲,是台灣第一位因「非典」疫情殉職的醫護人員。陳靜秋平時表現傑出,為人熱心,往往任何事都搶先做,在工作上努力照顧病患,尤其對於中正區與萬華區的遊民,親侍湯葯並換衣物,口碑極佳。

陳靜秋已婚,並育有孩子,此不幸消息傳來,令許多醫護人員與親友都為之扼腕。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