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安全
『壹』 國家安全除了傳統的政治安全、國防安全還包括
國家安全除了傳統的政治安全,國防安全,進入21世紀以來,還包括網路安全,經濟安全,領海安全(包括東海 南海),國家統一安全等(台灣統一)。
『貳』 政治安全是法律正確嗎
「政治安全是法律」,這一觀點不正確。
所謂政治安全就是政治主體在政治意識、政治需要、政治內容、政治活動等方面免於內外各種因素侵害和威脅而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更簡潔的定義是:政治安全就是在政治方面免於內外各種因素侵害和威脅的客觀狀態。
所謂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體現統治階級利益,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規定公民權力與義務,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行為規范。
國家的政治安全需要法律的保護。
『叄』 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就是要堅持什麼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
堅持毫不動搖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國家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草案一審稿第四章第二節規定了「國家安全戰略」。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和地方提出,國家安全戰略是黨和國家在一個時期維護國家安全的方針政策和目標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頂層設計,是管全局的,建議把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規定移至總則作出規定。
(3)統治安全擴展閱讀
新時代面臨新挑戰新要求。維護國家政治安全,要從現實矛盾和重點方向出發,全面提升防範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切實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直接關繫到國家政治安全。當前,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相對復雜,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不少。
這要求必須積極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牢固樹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增強黨的執政能力。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鏟除黨內腐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
『肆』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存在的問題,包括公民的認識問題,包括國際上的一些對中國的安全的危害。
『伍』 什麼是國家安全的根本
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
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專必須「屬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的有機統一,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國家利益至上是國家安全的准則,實現人民安居樂業、黨的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
總書記關於政治安全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維護國家安全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強烈的針對性、科學的指導性,是做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
(5)統治安全擴展閱讀:
國家安全的相關要求規定:
1、在當代中國,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現為對外保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對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政治秩序穩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2、中國公民負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的義務,負有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的神聖職責。維護國家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既是憲法賦予每位公民的神聖職責,也是國家武裝力量建立存在的基本任務。
『陸』 什麼是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相對於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態等其它領域的安全而言的。政治安全的主體是國家。
國家政治安全是指國家主權、領土、政權、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免受各種侵襲、干擾、威脅和危害的狀態。這種狀態在我國表現為:對外保持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對內保持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穩固、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以及社會穩定。我國的國家安全環境中,政治安全的核心是黨的領導的有效性(權威性)和執政地位的穩定。
『柒』 政治安全的意義
家和萬事興。與鄰國搞好關系,對於政治穩定性和經濟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穩定是經濟發展和國內政治穩定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你想要到一個國家去投資:伊拉克和英國你選哪個?當然是國內穩定度高的。
『捌』 全球政治安全治理主要以什麼為中心
美蘇各自形成兩大陣營。
雅爾塔體制奠定了戰後兩極格局的基礎,確立了大國(主要是美蘇兩大國)按照政治軍事的實力對比重新安排和劃分勢力范圍、控制世界的原則和組織形式。但是戰後美國一躍為世界的頭號強國,試圖倚仗經濟軍事實力獨霸世界。美國獨霸世界的障礙主要來自日益發展壯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美國轉而推行遏制蘇聯的冷戰,以遏制社會主義的發展。冷戰是戰後國際關系中的一種激烈對抗的形式,在冷戰中,世界政治形成了帝國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的兩極格局。兩極格局的特點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政治上表現為兩面旗幟的斗爭;經濟上表現為封鎖與反封鎖的斗爭;軍事上主要表現為總體「冷戰」和局部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斗爭。盡管這一時期涌現了一批民族獨立國家,但這些國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有限。兩極格局使兩大政治力量相對處於平衡狀態,維持了世界近四十年的和平,為戰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穩定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把世界分成兩大陣營,不同陣營國家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聯系渠道被人為割斷,不利於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聯系、交流與合作。由於兩大集團的競爭對抗不斷引發局部戰爭與沖突,使世界和平長期面臨戰爭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