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堅守感悟
『壹』 誰有蘇軾和劉禹錫的詩急需呀
竹 枝 詞
劉禹錫
竹枝
白帝城頭春草生,
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
北人莫上動鄉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灘,
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竹枝
山上層層桃李花,
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
長刀短笠去燒畲。
竹枝
山桃紅花滿上頭,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
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
巫峽蒼蒼煙雨時,
清猿啼在最高枝。
個里愁人腸自斷,
由來不是此聲悲。
竹枝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
回入紇那披綠羅。
竹枝
江上春來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紋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
人來人去唱歌行。
竹枝
兩岸山花似雪開,
家家春酒滿銀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宮外踏青來。
竹枝
城西門外灧澦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
少時東去復西來。
竹枝
日出三竿春霧消,
江頭蜀客駐蘭橈。
憑寄狂夫書一紙,
住在成都萬里橋。
劉禹錫詩集中有《竹枝詞九首》,又有《竹枝詞二首》,又有《堤上行三首》,都是民歌風格的七言絕句。《竹枝詞九首》是最初的作品,因為有一篇序引自作說明:
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雎舞,以曲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鍾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雖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淇澳之艷音。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俚,乃寫為《九歌》,到於今荊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於末。後之聆巴歙,知變風之自焉。
這一段序引,講到幾個問題,需要解釋。第一句是說各地的民歌,聲音雖有不同,但都是樂曲。「歲正月」,沒有說明是那一年的正月。「建平」是個舊郡名,當時稱為歸州,即今之秭歸。這兩句,應當是說明作《竹枝詞》的時和地,但時既不明白,地亦可疑,因此曾引起後人的研討,我們留著以後再講。下文是敘述作者在建平時聽到兒童唱竹枝詞的情況。這是一種聯唱的歌曲,有人吹短笛伴唱,擊鼓為節拍,歌的人同時也舞。誰能唱得多,就是勝者。以下五句,是作者對這種民歌的印象。黃鍾是正宮音樂,其聲詞是和平中正的,但羽聲是激昂慷慨之音。「黃鍾之羽」是和平中帶有激昂的音調。激昂是在歌曲的最後部分,象蘇州的山歌那樣。但也分不出那裡是吳聲,那裡是楚聲。「傖」是對吳人的鄙稱,「儜」即「獰」,唐詩中常用此字來表示猛烈、激越,這里是指楚聲。總之這些歌曲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是很宛轉的,有些象《詩經·衛風》中的那些情詩。以下六句說屈原在湖南,因為民間巫師唱的迎神送神歌都用鄙陋的歌詞,所以改作較文雅的《九歌》,至今當地人民還在用他的歌詞作為舞曲。劉禹錫也摹仿屈原作了九首《竹枝詞》,使能唱的人流傳開去。最後二句是說他把這九首《竹枝詞》附在屈原《九歌》之後,使後世聽「巴歙」的人了解「變風」的來源。「巴歙」是巴郡(今四川東部)的民歌,「變風」是關於《詩經》的名詞。鄭、衛二國的詩,雖然是淫辭艷曲,但還是稍稍變樣的「風」詩。十五國風中有正風、變風,文辭音調雅正的詩稱為正風,文辭音調有些不端莊的稱為變風。這里所謂「變風」,就是指上文的「音中黃鍾之羽,卒章激訐如吳聲」。
從這一段序引看來,劉禹錫開始作《竹枝詞》九首是有意繼承《九歌》的,後來他又作二首,就另外題作《竹枝詞二首》,並不合在一起。另外他又作了《堤上行三首》、《踏歌詞四首》,其實也是「竹枝詞」,因為這兩組詩中都提到「竹枝」。
「竹枝歌」是有地區性的民歌,所以其第一個特徵是地方色彩。劉禹錫在建平初次聽到竹枝歌,仿效屈原擬作九首,也就運用這個地區的山水、古跡、風土、人物。他歌詠到白帝城、白鹽山、瀼溪、昭君坊、永安宮,灧澦堆,瞿塘峽中的十二灘、巫峽,都是從夔州到歸州這一段長江兩岸的山水古跡。杜甫在這里旅居的時候,也有詩提到。《水經注》卷三十三對這些山水古跡有詳細的敘述描寫,可以參看。
至於風土、人物,在這九首歌詞里反映出來的有人民在白帝城頭和瀼溪橋上的唱歌,有昭君坊里和永安宮外的游女,有旅居在此地的婦人托返回成都的船帶信給丈夫,有住在山頭的女子到江邊來取水,男子到山下來燒草灰肥田。九首詩組成了一幅風俗畫。
民歌的第二個特徵是不講究平仄粘綴。七言四句的民歌往往用拗體,表現在第三句。劉禹錫這九首也都用拗體,而不用絕句正格。拗體絕句的下半首音調較為急促,蘇州山歌也大多如此。所以杜甫作拗體絕句,即稱為「吳體」,劉禹錫序引中所謂「激訐如吳聲」,也說明了民歌的這一個普遍特徵。
所謂「竹枝歌」,大概是當地青年男女在竹林里勞作時的對唱歌謠。這個名稱也是當地特有的,正如蘇州稱為「山歌」,是山上勞動人民的歌謠。福建有「採茶歌」,是採茶姑娘的抒情歌謠。山東有「漁歌」,是漁民的歌謠。各個地區的這一類歌謠,都是勞動人民歌唱他們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就是所謂「勞者歌其事」。因此,歌詞的題材內容不會越出他們的生活范圍以外。歌詞的語氣也大多自白,很少代言。這是民歌的第三個特徵。劉禹錫這九首詩中,第二、四、六、七、八首都是用唱歌者自白的語氣。
民歌的第四個特徵是用眼前景物來作比喻。第二首以「花紅易衰」比男子的薄情,以「水流無限」比自己的愁緒。第六首以「波浪不能摧」的灘石來對比來去不定的情人之心。第七首以瞿塘峽中危險的水道來對比「平地起波瀾」的人心。意思是說,江水之所以有波瀾,是因為底下有石頭,而人心則在平地上也會起波瀾。
【水龍吟】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永遇樂】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江紅】
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雲浪,錦江春色。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洞仙歌】
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乎?乃為足之雲。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度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換。
【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卜運算元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昭君怨】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減字木蘭花 春月】
春庭月午,搖盪香醪光欲舞。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雲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其一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採桑姑。
其二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挨踏破茜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卧黃昏。
其三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麥少〕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貳』 讀了李商隱寫的夜雨寄北這首詩說一說感受
君問歸期未有期復,巴山夜雨制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徹夜長談;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詩人用朴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全詩構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
情深意遠 思緒纏綿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於質朴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餘地。
傳情莫過於語言,「言為心聲」,詩人想像夫妻二人團聚在一起,秉燭夜話,進行心靈的交流。「卻話」是回溯追想,詩人此時設想彼時,而彼時正談論此時,談論的是巴山夜雨之時的思念之情。在這首短小的四句詩中兩處出現「巴山夜雨」的字樣,這種情況在一般的古詩中是絕少見的
形象、細膩、含蓄、深刻,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叄』 急求高中生議論文 至少800字的但不要太多
一、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議論文,分析事實,論證道理,當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規律;這種思維規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態上,就是具有一定體式的文章的結構。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或曰「引論」、「本論」、「結論」) 三大塊構成。「提出問題 」即在議論文開頭一般要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即在文章的中間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或者得出綜合性結論,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這一點,眾所周知,茲不贅述。
二是分析問題即本論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層展開論述。所謂「向度」即論述展開的方向。這個「向度」有四個: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何果。一般情況下, 一篇中學生議論文作文,其本論部分只要從這四個向度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展開即可。但無論是從哪個向度展開, 其分論點之間都要形成一定的聯系。一般來說,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所謂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向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向度寫,那麼幾個分論點之間的關系大多是並列關系 。
遞進式同並列式結構相比,除了論點之間的意義聯系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結構模式與並列式相同,就不再說了。
所謂對照式,就是從論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其優點是結構簡潔,論證充分,容易上手。最簡單的對照式是在提出觀點後,一段從正面論證觀點,一段從反面論證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還有一種對照式結構是在正面進行論述或者擺出論據後,緊接著用轉折或者假設的方式從反面展開論述。
二、思路入格
議論文是論述問題的,當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議論文各部分之間要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我們知道,議論文是論證問題的,你在提出議論文論點後,就要擺事實,講道理,讓你提出的論點令人信服地確立起來。因此,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就應當是因果聯系,即中心論點是「果」,分論點是「因」。這個因果聯系就是議論文的思路之「格」。
作為一個高中生的議論文作文,最起碼要做到在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 ,論點和論據之間要有一定的因果聯系。
學生提出中心論點後,只要圍繞中心論點問一個「為什麼」,就能找到提出分論點的方向。如中心論點是「只有堅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華,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稍加分析,就可發現這個觀點是在說「堅守」的重要性,於是,分論點就要回答「為什麼堅守很重要」這個問題。那麼就可從「為什麼」和「何果」這兩個向度來立分論點。如「堅守是一種執著,使絕望變成希望」,「堅守是一種信念,使普通變得高尚」,「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如果我們要檢驗這三個分論點和中心論點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的話,只需在這三個分論點之前加上「因為」,在「堅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連起來念一下即可。
同樣,分論點和議論文的論據之間,也應當是因果聯系。如在「堅守是一種職責,使平凡變得偉大」這個分論點後面,就可這樣展開論述:「邊防戰士的堅守,使國家安定祥和;人民教師的堅守,使桃李滿天下;白衣天使的堅守,使病魔為之屈服。」又如在「自由是思想的漫飛」這個分論點下可以這樣展開論述:「行動可以受制於客觀現實,思想卻永遠享受絕對的自由。有了這份思想的自由,才有了集豪放與浪漫於一身的詩仙李白;才有了身陷囹圄還在感嘆『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落魄後主李煜;才有了嚮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天才詩人海子。總之,因為這份思想的自由,社會才會在其牽引之下不斷地進步,才會創造出一個個永載史冊的人類奇跡。」
三、粘連有術
一篇像樣的議論文,除了議論文的結構合體、思路入格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論點的恰當闡述和對論據的中肯分析;沒有這樣的闡述和分析,議論文論點論據就不能粘連起來,而這個粘連是有「術」的。
(一) 觀點+過渡+事例+分析
這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是「過渡」和「分析」。所謂「過渡」就是要在觀點和事例之間,用適當的詞句來勾連,以接通文氣,使觀點和議論文材料在語言形式上暢通無阻。所謂「分析」,就是事例敘述完之後,還必須對事例進行適當的分析評論,指出其本質特點,使事例和論點在內容上聯結在一起。
(二) 觀點+過渡+論據+分析+歸納
這種議論文論證方式就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歸納」。所謂歸納,就是從多個事例中提煉出必然性的東西。既然要從多個事例中提煉,那麼,「論據」部分,就應是兩個或三個以上。
(三) 一般道理+個別道理
即「演繹推理法」。前面的分析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而演繹推理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用普遍性的真理(論據)來證明特殊的論點的方法。如果完成了以上三步走,大概就能寫出像樣的議論文了。議論文範文1——並列組合結構
範文:
捍衛母語,迫在眉睫
近些年來, 外來文化的沖擊已經波及漢語, 於是有知道莎士比亞而不知道湯顯祖的, 有見面就「哈羅」而不知說「您好」的, 有懂得鐳射而不知何謂激光的……母語, 迫切需要我們捍衛了。
捍衛母語, 珍愛母語, 是我們的責任。有人說: 「一個民族的語言就是它的歷史。」的確, 作為文化主要載體的語言, 一旦喪失, 就斷了歷史,斷了文化之脈。漢語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夠沿用至今的語種之一, 它的強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對其價值的最好證明。漢語之於我們, 更是一種感情一種精神。它連接起中華民族, 是每一個華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對國內高校重英語輕漢語的怪現象, 不少專家人士表示憂慮。而國外逐漸興起的漢學熱, 只能讓我們深刻反思。一個沒有語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個有語言卻弄丟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發展國語, 凈化母語, 是我們的使命。毋庸置疑, 漢語必然而且應該與時俱進。漢語只有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 注入時代的新鮮血液才能永葆生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漢語發展方向的問題。徐壽當年引進西方科學, 特別是引進化學的時候, 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們受益無窮。相比之下, 當代科學界則遜色得多。時常可見科學文獻中出現連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著「電視」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發指。所謂「恐龍」、「粉絲」、「PK」,其實只是幼稚與淺薄, 而非時尚 。這是對漢語的褻瀆。捍衛母語 ,必須從還母語純潔開始。
弘揚母語, 傳承母語, 是我們的榮耀。漢語要在世界語林立足, 需要華人的共同努力。在這一點上, 堅持講漢語的楊振寧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最近吵得沸沸揚揚的韓國江陵端午申遺事件已經凸現中國傳統文化流失之嚴重, 不知下一場文化侵略的矛頭是否會指向漢語?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漢語從遠古之河一路流來, 浸入我們的血液里。昨夜夢魂里有詩人吟唱, 血脈里翻滾著長江黃河的波濤。
『肆』 關於「出差工作感悟」詩詞有哪些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岑參 清
聞說輪台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回
白草通疏勒,青山答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早發
羅鄴 晚清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閩中秋思》
杜荀鶴(唐代)
雨勻紫菊叢叢色,
風弄紅蕉葉葉聲。
北畔是山南畔海,
只堪圖畫不堪行。
夜雨寄北
唐代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唐·李白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願坐此台,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
『伍』 灼灼君子意 皎皎明月心 盈盈眸中情 步步足下罄什麼意思
如果過去對巴山精神理解是停留在艱苦創業上,「孩子拴在床頭上,媽媽拴在橋頭上」,一代專代巴山人艱苦創業、屬堅守、忍耐寂寞,守護鐵路橋三十多年無事故;而本次對巴山精神理解有了新的認識,巴山精神不但是鐵路的,更是全國的,巴山精神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和生動實踐。
曾有人講:精神豐富了,生活就不會空虛;心態樂觀了,性情就不會抑鬱;內心安定了,思想就會升華。兩次巴山之行,是我人生最珍貴的經歷。
汽車漸漸遠離大巴山,駛向繁華的都市,我的內心依然波濤洶涌難以平靜。不知道是那令人震撼的巴山精神深深感動了我,還是因為我的心已經留在了大山深處的那片聖土上。巴山人,面對寂寞山谷,遠離繁華,忍受艱苦,平靜生活,無私奉獻,而我們日常浮躁的心態有什麼理由不能沉寂呢?
『陸』 古詩賞析《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小題
當時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台)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之職,他的妻小卻遠在長安(今陝西西安),長安在巴蜀東北,故稱寄北。
這是一首樸素的小詩。整首詩明白如話,明朗清新,沒有起興,沒有典故?也不用象徵。這在李商隱的詩里並不多見,他大部分作品以詞采「華艷」著稱。這首詩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來:你問我何時歸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歸期。
眼下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綿綿,池塘里秋水已滿。什麼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說來,近體詩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復的。可是在這首詩中,作者卻好像刻意地重復著「巴山夜雨」這個短語,而巴山夜雨,也確實成為全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意象。這一意象在詩里出現兩次,但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6)巴山堅守感悟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時寄懷長安親友之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他們認為,李商隱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赴東川節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隱過了幾個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訊。
現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過考證認為它作於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
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柒』 小學生讀後感作文大全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捌』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
李商隱早年即以文才得牛黨令狐楚賞識,被引為幕府巡官,並經令狐楚之子令狐 舉薦,及進士第。後李黨王茂元鎮河陽,慕其才,辟為書記,以女妻之。他這一舉動被牛黨視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為相後,即使李義山屢屢致信剖析心跡,他也不予理置,義山因之始終過著極為清寒的幕僚生活,後至客死滎陽,潦倒而終,成為牛黨爭的犧牲品。
提及義山詩作,讀者往往因其內蘊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為其辭飾的用字瑰麗、筆法沉鬱、色澤凄艷、情調迷離而魂迷目眩。的確,讀李商隱的詩,常令人置身於氳氳氤氤的審美氛圍,得到美的感悟,但也會由於其詩作謎樣的語言而難求甚解。歷代詩評家對其大部詩作或以為情詩,或以為寓托之作,正如梁啟超說:「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詞》等詩,講的是什麼,我理解不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講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種新鮮的愉快。」同樣,《夜雨寄北》也是這樣一首難解之詩。這首詩,有的選本也作《夜雨寄內》,是寫給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證出,此詩寫於李妻去世之後,是寫給北方友人的,是一首「半托香奩,以寓感憤」之作。下面,筆者不惴淺見,對《夜雨寄北》作出管解,就請於同仁方家。
新批評學派在解讀詩歌時,推崇一種重視文字自身作用的「細讀」方式,他們認為,文字是篇什根基,文字的選用、取捨浸透著作者的情感意圖。首先,我對本詩簡予「細讀」:
1、「君問」:您(致信)垂問,但「君」指何人,不知;「歸期」:歸家之期;「未有期」:沒有準信。
2、「巴山」:寓處;「夜雨」:最有利於表現羈旅之愁和不歸之苦的境域氛圍;「漲秋池」:綿密秋雨使池塘漲滿,交代時令。
3、「何當」:何時能夠;「共剪西窗燭」:承上文苦況憧憬未來歡愉。
4、「卻話巴山夜雨時」: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之資料。
這一首詩,單從字面而解,親切明快,不過寫出了設想歸後向那人談及此時此地的情形,結構上回環對稱,殊不難解。但是,由於這首詩缺乏時空轉換的限制,頗乏倫次。同時,也由於本詩主體的隱在性,使詩具有了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這首詩讀起來,寫的是什麼,讓人感到摸頭不著腦。
這首詩究竟應作何解呢?
古人論詩的「含蓄」,常以「風調」而論,「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這是對「含蓄」和「風調」的准確詮注。竊以為,義山此詩,應是有所寓托的。
義山宗「李」,雖不是皇室後胄,卻常常攀龍附鳳地標榜「家在山西」,且時時流露出一種「系本王孫」的優越感,但結合義山後來反差天淵的畸零不遇的命運--夾身於牛李黨爭,遭受排擠打壓,以至坎坷失意,淪落終身--來觀照本詩,是極為合適的對應參照。
作者當時幕居東川,落拓困頓,和故交新貴雲泥分隔,冀望於有人為之援手,這是人之常情。詩首之「君」字,究系何人,不得而知,也許確乎有過關心他的友人寄書探問,也許是臆想中對令狐等掌權者垂詢的深切渴望。我覺得二種理解都可以成立。「未有期」三字則滿懷著無奈失助的感喟。第二句則點出了寓地巴山,描繪了綿綿的巴山夜雨,盈池的雨水難道不正是詩人神馳長安的象喻。義山曾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高遠報負,而長安,正是詩人慾回的「天地」。第三句超越時空,遐思重逢故人的情景,事實上,這正是他蟄伏內心深處重獲知遇的夢幻。第四句再次強化巴山苦況,結合前述,用意甚明。
總之,義山在本詩中將渴念知遇的心思托以相思之情,滿懷希望和虔誠地投寄於能夠給予其全部生命和事業當權者。因此,本詩應理解為一首「風調」「含蓄」的象喻之作,而不能作一首愛情詩或思友詩解。
『玖』 誰見過唐奕秋這個人
[碗泉歌 散文] 巴山感懷
我這是第二次到巴山了。2013年11月,我隨朋友一起第一次到巴山學習。這一次是參加探訪聞名全國的巴山精神發源地活動再上巴山。一次有一次思想感受,一次有一次的精神升華。
汽車在寬闊平坦的高速路上行駛,映入眼簾的是愈來愈綠地崇山峻嶺。巴山裡的三等小站紫陽火車站就在眼前。
陝西紫陽縣素有茶鄉、歌鄉、桔鄉之稱,這里群山交錯,河溪密布,形成了「三山兩水一分田」的地貌特點。北有秦嶺阻隔,南有巴山屏障,素有秦巴山色、漢水風光、茶鄉風情,兼具南北風格,融合秦楚神韻。
顧不上欣賞沿途風光,我的心不禁又激動起來,如今的巴山又如何呢?
如果第一次上巴山,懷著好奇之心,這一次肯定是虔誠之心;
如果第一次是走馬觀花,這一次一定是深究內涵;
如果第一次是感動掛在臉上,這一次一定是深情藏在心裡;
如果……
沒有多少如果,懷著濃濃的情誼和對巴山人的無限敬仰,我再次走進了巴山。
在巴山,觀看了電視專題片《巴山魂·西鐵人》,對一代代巴山鐵路人艱苦地奮斗歷史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先後參觀了巴山文化廣場、創業二路、生態花園和巴山榮譽室等,仔細品味著一幅幅圖文資料和歷史實物展示,感受巴山艱苦的工作環境、職工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多彩的企業文化以及所有巴山職工珍惜榮譽、願為巴山增光添彩的精神狀態等。沿著陡峭的台階,懷著崇敬的心情,我隨大家來到巴山革命烈士陵園,緬懷築路先烈。
在這里,鐵路線穿越大巴山,蜿蜒盤旋,纏繞在千山萬壑,自然環境異常惡劣,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然而我卻看到了這樣一群鐵路人,他們堅守崗位,不屈不撓;他們崇尚信仰,甘於奉獻;他們積極向上,精益求精,用鐵路人特有的質朴與堅強,始終守護著這條大巴山裡的鋼鐵通道不離不棄。面對險峻的高山,湍急的河流,艱苦的環境,他們安心駐扎,無怨無悔,用堅定樂觀的情懷譜寫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華美樂章,奏響了一曲曲委婉動聽地歌謠。
『拾』 水滸傳好句好詞和感悟
感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之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專,《三國演義》,《西屬游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