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科尼亞治安

科尼亞治安

發布時間: 2021-02-14 09:08:52

Ⅰ 十字軍東征簡單點詳述

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清除異端的名義發動的所謂「正義」戰爭。當時原屬於羅馬天主教聖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實際上東征是針對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並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每次十字軍開始時,都有講道、宣誓及授予每個將士十字架的儀式,任命成員為教會的將士。雖然十字軍的主要攻擊對象是穆斯林,但此狂熱同時發泄在招募十字軍地區的猶太人身上,亦使猶太人受迫害和遭殺害。十字軍令東西方教會在歷史上留下有名的暴行。
諸多缺少土地的封建主和騎士想以富庶的東方作為掠奪土地和財富的對象;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獲得巨大利益;而羅馬教皇想合並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范圍;被天災與賦稅壓迫的許多生活困苦的農奴與流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號召,引誘他們向東方去尋找出路與樂土。正如《歐洲的誕生》指出,十字軍「提供了一個無可抗拒的機會去贏取名聲、搜集戰利品、謀取新產業或統治整個國家——或者只是以光榮的冒險去逃避平凡的生活。」
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
在穆斯林解放歐洲大陸的背景下,西歐封建主、大商人和羅馬教廷在「
十字軍東征圖
十字軍東征圖
拯救聖地」的名義下,煽動基督教徒屠殺穆斯林,爭奪被伊斯蘭教控制的耶路撒冷,並對東部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了持續近200年的侵略性遠征。
地中海及其沿岸,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有著先進的科學、經濟與文化,因而它也是人類爭奪最激烈,戰爭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早在公元7世紀,塞爾柱突厥人(他們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就佔領了耶路撒冷.
11世紀末,西歐社會生產力有了長足的發展,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城市崛起,已有的財富已不能滿足封建主貪婪的慾望,他們渴望向外攫取土地和財富,擴充政治、經濟勢力;另外,當時的西歐實行長子繼承製,許多不是長子的貴族騎士不能繼承遺產,成為「光蛋騎士」,他們往往靠服兵役和劫掠商旅為生;除了騎士外,西歐的城市商人,特別是威尼斯,熱那亞和比薩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和拜占庭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獨占該地區的貿易,因而也積極參與了十字軍。還有就是農民,他們受到了封建主越來越重的剝削和壓迫,再加上連年的災荒,所以他們夢想尋找擺脫飢餓和封建枷鎖的出路,所以才逐漸被教會所蒙蔽,被騙往東方;歐洲教會最高統治者羅馬天主教會,企圖建立起自己的「世界教會」,確立教皇的無限權威。這些原因促使他們把目光轉向了地中海東岸國家。當中近東地區混亂不堪、君士坦丁堡皇帝阿歷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以拯救東方帝國和基督教的時候,不知此舉正中了羅馬教皇的下懷。早已垂涎東方富庶的西歐教俗兩界,由天主教會發起,以驅逐塞爾柱突厥人、收復聖地為目標,以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地(耶路撒冷)為口號,開始了十字軍東侵。
1096—1270年,西歐封建主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十字軍東征是天主教會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借口下發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領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紀末葉被穆斯林(塞爾柱突厥人)佔領的。十字軍參戰者服裝均飾以紅十字為標志,故稱「十字軍」。
十字軍東侵是羅馬教廷、西歐封建主和義大利城市對近東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他們借口反對異教徒,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部地中海各國進行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侵略戰爭。羅馬教廷稱這場戰爭是宗教戰爭,
八次遠征示意圖
八次遠征示意圖
即是基督教反對穆斯林、十字架反對彎月的戰爭。彎月指新月,是伊斯蘭教的象徵。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徵。每個參加出征的人,包括騎士、農民、小手工業者在內,胸前和臂上都佩有「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騎士是中世紀西歐各國的職業軍人,是封建貴族中的低級階層,但在中世紀,封建貴族也籠統地被稱為騎士。騎士在各國割據戰爭盛行時期,十分活躍。城市興起後,商品貨幣經濟迅速發展,他們十分羨慕城市商品和東方的奢侈品,需求是日益增加,但手裡的錢卻越來越不夠用。由於實行長子繼承製,西歐出現許多無世襲封號、無財產和土地的騎士。他們四處游盪,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無所不為。因此,大批騎士渴望奔向東方去劫掠財物和奪取土地。
西歐的城市,尤其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城的商人,企圖從阿拉伯人和拜占廷人手中奪取地中海東部地區的貿易港口和市場,壟斷地中海貿易。所以積極支持十字軍向東擴張。對於廣大農民來說,城市經濟發展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為他們為贖買自由不得不向領主交納大量貨幣。封建主之間的混戰破壞了農業生產,並經常向農民征發徭役。加之荒年又連年不斷,11世紀法國有26個荒年,1087—1095年西歐連續有七年大飢荒。從現實世界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廣大農民,很容易輕信教會關於聖戰的號召,他們真的以為到東方去冒險可以發財和改善自己的處境。
近東地區的形勢,十分有利於十字軍的東侵。根據基督教傳說,巴勒斯坦是耶穌誕生與升天的地方,他的墳墓就在被視為聖地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在古代曾是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是希伯來王國的都城,自然也被猶太教徒視為聖地。按照伊斯蘭教的說法,真主使者穆罕默德曾於622年7月17日在耶路撒冷乘天馬升天,於是那一天被伊斯蘭教歷定為登霄節,耶路撒冷也成了穆斯林的聖城。近東地區雖在7世紀並入阿拉伯帝國版圖內,但阿拉伯人對異教徒則比較寬容,拜占廷和西歐的朝聖者照樣可以自由地進入聖地。11世紀中葉,信奉伊斯蘭教的塞爾柱突厥人興起及其西征使近東局勢復雜化。他們控制著幾乎整個小亞地區,但是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分成若干獨立的總督區,如羅姆、摩蘇爾、大馬士革、阿勒頗、安條克、特里波里等。11世紀90年代,塞爾柱突厥人發生內訌,一些伊斯蘭清真寺被破壞,但從海路來的朝聖者只要繳納為數不多的稅後仍可去耶路撒冷。然而教皇和教廷卻編造出穆斯林侮辱西方朝聖者的消息,煽動宗教對立情緒。同時,龐大的拜占廷帝國日益衰落,龜縮在歐洲東南隅的狹小地區。1091年,一支突厥人准備進攻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國危在旦夕。走投無路的皇帝阿歷克塞一世(1081—1118年)不得不向羅馬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求援。拜占廷帝國的困境,終於成為西歐封建主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
羅馬教廷是發動十字軍東侵的禍首。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1042—1099年)在法國的克勒芒宗教大會上號召組織十字軍。在會議結束時,他向人們發表了慷慨激昂的煽動性演說。他歷數基督教徒在東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暴行」,號召貪婪的領主、好戰的騎士、冒險的商人和盲從的農民,拿起武器,到東方去,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他允諾說,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死後直接升入天堂。與會者群情激奮,烏爾班的演說不時為「阿們!」「阿們!」(希伯來語,意思是唯願如此)的呼聲所打斷。宗教感情的沖動,物質利益的誘惑,使西歐許多階層的人,盡管其目的各異,都狂熱地投身於這一震驚世界的征服戰爭之中去了。
2戰爭過程
編輯

烏爾班二世
烏爾班二世
公元1095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勒芒宗教大會上宣稱︰「在東方,穆斯林佔領了我們基督教教徒的『聖城』(耶路撒冷),現我代表天主向你們下令、懇求和號召你們,迅速行動起來,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干凈!」教皇還蠱惑人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產豐富無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導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十字軍東侵前後進行了8次。
「勇敢非常的騎士們啊,你們的父輩曾經所向無敵,你們不應該有絲毫退化,而應牢記祖先的英勇;如果你們感到被子女,父母,妻子的愛所束縛,就請回憶天主在其福音中所言:『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不要讓任何對你的財產和家庭事務的牽掛羈絆住你們,因為你們居住的土地被限制在海洋和高山之內,令你們眾多的人口擁擠不堪,……因此請消除你們中間的一切怨恨,讓戰爭平息,讓你們尖銳的對立緩和。踏上前往聖墓之路吧,將這國度從可憎民族的手中奪取過來,並使它服從於你們的力量。」
——烏爾班二世的講道(9087號法語手抄本,《遠征海外的指導意見》第1455頁,法國國家圖書館)
622穆罕默德撤至麥地那。
687歐麥爾清真寺在耶路撒冷動工。
732 發生普瓦蒂埃戰役。
773 阿拉伯數字問世。
842 阿拉伯人佔領墨西拿和塔倫特。
842—902 阿拉伯人征服西西里島。
950 以前波斯文版的《天方夜譚》出版。
1063勃艮第人的十字軍進入西班牙。
1076 耶路撒冷落入塞爾柱人之手。
1086阿方索六世在西班牙被阿拉伯人擊敗。
1089 烏爾班二世組織法蘭克人十字軍進入西班牙。
第一次

(1096—1099年),是唯一一次勝利的東征。參加的約有10萬人。騎士十字軍兵分4路,1097年會合於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城奪地,佔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於1099年7月15日佔領耶路撒冷,進城後瘋狂屠殺7000餘人,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橫征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政權動盪不定。
1095 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費朗號召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 民兵十字軍東征,在小亞細亞被殲,潰退。
1097 十字軍與亞歷克西一世沖突,進入小亞細亞。
1098法蒂瑪王朝佔領耶路撒冷。十字軍拿下安提阿,博希穆德成為安提阿君主。博杜安成為伊德薩伯爵。的黎波里成為公國,發生阿什克倫戰役。
10997月 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法蘭克人的王國在耶路撒冷建立。德弗魯瓦當上國王,只接受「聖墓的保護者」的稱號。
1100 威尼斯和法蘭克人王國締結貿易協定。
1100—1118 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一世。
1101 幾次派遣援軍均告失敗。
1102 博杜安在拉姆勒獲勝,占塞薩雷。
1103 十字軍攻佔聖-讓-阿克和比布洛。土耳其人在哈蘭打勝仗。拜占庭人要求回安提阿。
1106唐克雷德攻下阿帕梅。基里吉·阿爾斯蘭佔領梅利泰納。
1107 唐克雷德佔領拉奧迪塞。
1108 博希穆德被俘於亞歷克西一世。
1109 佔領的黎波里和貝魯特。建立的黎波里公國。
1110 博杜安一世佔領西頓。進攻的黎波里。
1112 羅歇繼承唐克雷德為安提阿君主。
1113 土耳其人進軍。博杜安一世在太巴列戰敗。
1115 十字軍與大馬士革的阿塔貝克結盟。發生特勒達尼特戰役。博杜安一世攻佔莫阿布。
1116—1118 博杜安一世進攻埃及。
1117—1118 阿拉伯人重新佔領薩拉戈薩。
1118—1131 耶路撒冷國王博杜安二世。
1119 特拉基布蘭之敗。羅歇遇刺身亡。
1124 十字軍佔領蒂爾。
1125 伊斯蘭教徒佔領阿萊普,後來在阿齊茲為博杜安二世所擊退。
1126 博杜安到達大馬士革。
1128 曾吉控制阿萊普。
1130 曾吉佔領哈馬,進攻安提阿。
1131—1148 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一世。
1135 曾吉進入的黎波里公國。
1136 雷蒙成為安提阿君主。
1137 富爾克在巴蘭(蒙特費朗)投降。
1138 安提阿君主雷蒙承認約翰·康尼努斯為最高主權。
1139 富爾克和大馬土革結盟對付曾吉。
1140 曾吉從大馬士革撤兵。
1142 十字軍在奧龍特河被曾吉打敗。
1143—45 拜占庭人和安提阿人又起糾紛,雷蒙屈服。
1143—51 托羅斯二世把拜占庭人逐出西里西亞。
第二次

(1147—1149年),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塞爾柱突厥人於1144年佔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征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佔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1144 曾吉佔領伊德薩公國。
1146努爾丁繼承曾吉王位。聖伯爾納在韋茲來發出號召,由法王路易七世在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領十字軍展開第二次東征。
1148 包圍大馬士革失敗。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歐洲。
1149 努爾丁攻佔阿帕梅,殺死雷蒙。
1153 博杜安三世佔領阿什克倫。
1154 努爾丁佔領大馬土革。`
1155—1156 雷諾洗劫塞普勒斯。
1158 博杜安三世重新佔領哈里姆。努爾丁在布塔哈戰敗。
1159 安提阿承認曼努埃爾為君主。法蘭克人與拜占庭人聯合圍攻阿萊普。拜占庭與努爾丁清和。
1160 雷諾被努爾丁俘虜。
1162 博杜安三世的繼承者阿莫利一世。
1164 努爾丁佔領哈里姆。
1167希爾庫赫在埃及。阿莫利一世攻克開羅。
1168 阿莫利在埃及受挫。
1169撒拉丁任埃及首相。法蘭克人與拜占庭結盟。包圍達米埃塔。
1170 阿莫利在死海痛擊努爾丁,在加薩攻打撒拉丁。
1171 薩拉丁推翻開羅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
1174 努爾丁和阿莫利一世去世。博杜安四世即位。薩拉丁攻佔阿勒頗,並奪敘利亞政權。
1177 薩拉丁敗於蒙吉薩爾,被博杜安四世擊敗。
1179 薩拉丁人侵蒂爾。
1180 薩拉丁和博杜安四世休戰。
1182 薩拉丁進攻納扎萊特、太巴列、貝魯特。
1183—1184 撒拉丁佔領阿萊普,劫掠薩馬里亞和加利利地區。
1185 博杜安五世,王位不久由德·呂西尼昂繼承。
1187 薩拉丁在哈廷擊敗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
第三次

(1189—1192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率領下進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隊,沿上次遠征的陸路穿越拜占庭。法國人和英國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佔領了西西里島。由於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志十字軍(最初約10萬人)一路上傷亡慘重,沖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紅鬍子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死,其軍隊也就隨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繼續東征。腓力佔領了阿克拉(阿克)港後,於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佔了塞普勒斯,並建立了塞普勒斯王國,又賣給了原耶路撒冷國王。以後,於1192年與埃及蘇丹薩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從提爾(今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前三次十字軍東征打亂了拜占庭的統治秩序,使拜占庭處境困難。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的形象被拉丁人醜化,拜占庭皇帝們不得不迎合西方,雖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付出了沉重的代價,12世紀末拜占庭未能也無力迎合西方,這成為西方入侵的借口。前三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人與拉丁人關系惡化,拜占庭人對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庭。[1]
1187 蒂爾大主教號召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率領。
1188 除了的黎波里、蒂爾和安提阿外,薩拉丁佔領法蘭克人的全部領土。
1189 德·呂西尼昂包圍聖-讓-阿克。
1190腓特烈一世進入小亞細亞,佔領科尼亞,後溺死。
1191腓力二世和獅心王理查率十字軍東征。理查攻克塞普勒斯,佔領聖約翰達克。薩拉丁在阿爾蘇夫戰敗。
1192 德·呂西尼昂拿下塞普勒斯。出身香檳區的亨利二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蒂爾的領主德·蒙特菲拉特,被阿薩辛派刺殺。理查在雅法打擊薩拉丁,敗於耶路撒冷城前,返回西方。後於奧地利被俘。
1193 薩拉丁去世。
1194 阿莫利繼承德·呂西尼昂的塞普勒斯王位。
1197 亨利二世去世。重新佔領貝魯特。伊貝蘭(Ibelin)的約翰一世成為領主。
第四次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
(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目的本是要攻佔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義大利貴族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扎拉城(現克羅埃西亞的扎達爾)。並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大戰過後,威尼斯佔去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里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公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為東地中海地區的政治力量的重新組合和架構提供了條件,它使看似輝煌的拜占廷帝國瞬間崩塌,為義大利航海共和國的勢力能夠深入和控制該地區提供了便利,也給後來影響西亞和歐洲的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觀上提供了條件。[2]
1199—1220穆罕默德統治時期。富爾克宣布,由蒙特菲拉特的卜尼法斯二世和法蘭德斯的博杜安九世同率十字軍東征。
1204 十字軍佔領君土坦丁堡。建立東方拉丁帝國(1204~1261)。
第五次

(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諾森三世要求信徒組建一支新十字軍。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歐洲的君主們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進行佈道宣傳,將信徒、社會地位較低的貴族和破落的騎士加入十字軍。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蘭大堂主持召開了宗教會議,宣布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為目標的十字軍,通過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重新奪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軍先到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克開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年邁的皇帝約翰、塞普勒斯的於格一世和安條克公國的王儲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軍按慣例沿途擄掠。在1218年6月,開始包圍達米埃塔。但在幾個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擾著十字軍。適逢此時,穆斯林蘇丹阿迪爾死了。1219年11月,達米埃塔失守。十字軍終打開了勝利之門。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戰役中,穆斯林軍隊借尼羅河水截斷十字軍的路,並包圍十字軍。9月,穆斯林收復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由耶路撒冷國王德·布里埃納,以及匈牙利國王安德烈二世率領。1217敗於塔波爾山。
1218—1219 十字軍佔領達米埃塔。聖·弗朗索瓦在埃及。
1221 十字軍遠征開羅,沿途燒殺擄掠。達米埃塔失守
第六次

(1228—1229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下進行的,這次遠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暫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
1229 與埃及蘇丹卡米爾簽訂雅法協定,耶路撒冷重歸腓特烈二世,為期十年。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個優雅尚智的宮廷。
1232 聖-讓-阿克自治區成立。
1239 十字軍在加薩戰敗。第七次十字軍東征開始。
1244 基督教徒在加薩失敗。伊斯蘭教徒(卡爾茲米安的土耳其人)最後佔領耶路撒冷。
1247 土耳其人佔領太巴列和阿什克倫。
第七次

(1248年—1254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十字軍很快便攻取了達米埃塔,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過瘟疫後,十字軍進攻開羅。十字軍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結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被殺,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當時的蘇丹被其馬穆路克軍官推翻,故法國以大筆贖金贖迴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與他的士兵才能被釋放回國。
1248 法王路易九世(聖路易)在塞普勒斯登陸。
1249 路易九世佔領達米埃塔。
1250曼蘇拉戰役,路易九世投降,放棄達米埃塔以換取自由。馬穆魯克騎兵篡奪埃及政權。
1250—1254 路易九世重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後離開東方。
1260—1277 馬穆魯克騎兵的蘇丹巴伊巴爾
1265 巴伊巴爾佔領塞薩雷和阿爾蘇夫。
1268 巴伊巴爾佔領雅法和安提阿。
第八次

(1270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領導,進軍突尼西亞。十字軍在突尼西亞登陸不久,路上發生傳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軍東征以撤退收場。
1271年,英格蘭的愛德華王子趕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經無力回天。他在阿卡簽定了停戰協議,於1272年返回英格蘭繼承王位。
至此,十字軍東征時代基本完結了。
1270路易九世死於突尼西亞。
1274—1275 馬穆魯克騎兵劫掠西里西亞。
1277安茹的查理覬覦耶路撒冷的王位,後奪取聖-讓-阿克。
1282 塞普勒斯的亨利二世成為耶路撒冷國王。
1287 埃及蘇丹卡拉溫佔領的黎波里。
1291 卡拉溫的繼承者卡利爾攻佔聖-讓-阿克。敘利亞的十字軍王國滅亡。

Ⅱ 詳細介紹下土耳其

風俗習慣:
1.土耳其雖是伊斯蘭教國家,但作息時間與西方無異,除進入清真寺須脫鞋及肅靜外,國內氣氛非常自由,與其他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迥異。
2.土耳其人好客,亦禮貌周到,小禮物頗能增進初識朋友間的友誼。中層階級以上的土耳其人,大都自認為歐洲人。
3.土耳其英文並不普遍,除觀光旅館、飯店或商店外,洽商公務最好有翻譯同行。
4.土耳其人至今仍極崇敬其國父凱末爾將軍,不論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均懸掛有凱末爾的相片。
5.土耳其人在自家門口掛幾頭大蒜,認為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吉祥。
小費:一流飯店及餐廳的帳單已加算15%的服務費,但習慣上仍支付5%-10%的小費;給機場飯店搬運行李的小費每件約1新里拉;旅館房間服務員每天給1-2新里拉小費;計程車司機可不給小費。
電源規格: 220伏,50赫茲;插頭為二孔圓插頭,歐洲大陸標准。
氣候、服裝:氣候方面,地域間有很大差別。高原地帶的寒暑之差非常顯著,冬天降到零下30℃,相反夏天卻超過40℃;人口稠密的愛琴海沿岸,夏天氣溫會上升,但因北風吹襲,較為舒適,冬天也比較溫暖。旅行旺季一般在5-9月月。一般來說,地中海、黑海沿岸為地中海型氣候,溫和宜人。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乾燥,寒暑差異比較大。在土耳其境內做商務旅行,四季服裝皆須攜帶。

國籍規定:現行土耳其國籍法於1964年生效。其中重要的規定有:
(l)在賦予原始國籍上採取血統主義與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第一條規定:「土耳其籍父親或母親在土境內或境外所生的子女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第四條規定:「在土出生而不能隨父母獲得國籍者,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
(2)默認雙重國籍,表現在並不籠統規定加入土籍者需脫離外籍和加入外籍者需脫離土籍。但持有雙重國籍者如果「在土境外不間斷居留七年以上未進行證明其與土保持聯系及保留土籍之正式聯系」,將喪失土籍。土耳其在德國有200 多萬移民,其中多擁有土德雙重國籍。
(3)國籍的加入或退出採取自願申請和政府機關審批相結合的原則。第二十一條規定:「要求退出土籍或加入外籍者,在土境內應向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或土境外的領事館提出申請,由該機關將所需的案宗遞交內政部」。

治安狀況:士耳其社會穩定,社會治安良好。但在伊斯坦布爾這種國際大都市流動人口多、成分復雜,旅行時要注意防盜竊。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有少量暴力恐怖活動發生。
醫療條件:土耳其醫療衛生條件較好,各城市均有健全的醫院和急救設施,治療方式以西醫為主。沒有流行性傳染病。具體的醫療保險信息可咨詢專業人士。
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項:土耳其交通事故率較高,外出旅行最好選擇大型運輸公司的交通工具,以確保安全。
自然災害情況:土耳其北部沿海地區位於地震帶,屬地震多發地區。

土耳其風俗

婚 浴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後,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則相當隆重。

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於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後,再行結婚。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霜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駱 駝 斗

在土耳其駱駝格鬥每年要舉行兩次,都是在雄駱發情的季節,格鬥前,除了用餅喂駱駝外,還要用兌上酒精的水給它們喝。還不能讓它接近異性,使其在斗前完全處於瘋狂壯態。格鬥開始前將一隻雌駝帶入場內,將要參加格鬥的雄駝都想擺脫束縛沖向雌駝。然而雌駝卻又被帶出場外。使雄駝越發暴怒。在此情況下,兩頭雄駝相遇,分外眼紅,於是互相拚命踢撞,直到一頭雄駝把另一頭雄駝踩在腳下,不能起來為止。每逢駱駝格鬥季節,境內熱鬧非凡。

土耳其浴風俗

在蒸汽浴罩的浴室里,用毛巾圍在腰間,躺在大理石的平台上,讓身體出汗。之後會有服務員進行按摩,然後到另一房間,戴上粗毛的手套,擦洗全身的污垢。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土耳其浴,遊客一定要體驗。男女浴室各有男女服務員為您服務。~~

Ⅲ 元朝靠什麼維護遼闊的邊疆

其實就是行省制度
行省一詞,源於金。金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製。元世祖時,開始設置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直轄。
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 統年間,尚書省並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參知政事,其行政機構名稱和官吏品秩與中樞相等,凡一省軍國大事無 所不領。行省轄區不僅地域遼闊,且省界犬牙交錯,使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北向門戶洞開,形成以北制南的軍事控制局面。因這一措施有助於防止地方割據,故為明、清所繼承。元行省所轄路府州縣無固定統屬關系,隨意性很大。有些行省與路之間還設道,屬監察性質。為加強控制,元在路府州縣均設蒙古事務官「達魯花赤」,監督各級官吏,執掌最高權力。縣以下設村社和里甲,常由蒙軍駐村社實行軍事統治。里長通常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應,成為當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更加激化,導致元末農民大起義
1、行省的二元化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元朝行省最初只是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後期,始基本定型,轉變為常設的地方大行政區。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並地方化之後,它仍然帶有中央派出機構、或者說是中書省分支機構的性質。「行省演化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質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後,行省仍長期保留著朝廷派出機構的某些原有性質,……並非純粹的地方官府」(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這就使得行省具有二元化的特點,這是其他朝代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區關系所不具備的,這種特點使得行省既要服從中書省的制約又共同為元代統治服務。
2、中央政府對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於中央集權。行省雖然「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牽制與制約,故 「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權」(《歷代名臣奏議》卷二七三「理財」門引趙天麟奏議)。如在人事權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行省幾無任官和詮調權,在這方面遠不如漢唐地方大員;在財政方面,行省只是充當了朝廷集中財賦的工具,所收取的財賦行省必須執行上供中央與地方留用七三分成的懸殊比例規定,行省還有義務遵照朝廷的命令,額外提供錢谷,以彌補中央財賦支出的不足;在軍事方面,行省不能獨立行使軍權,軍權掌握在中央的樞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對行省制定了嚴格的規則典制,不能逾越。
3、行省內部權力的相互牽制有利於中央集權。元代行省內部實行的是群官負責和圓署會議制,即通過行省官員集體開會共同負責,各官員之間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牽制,每個行省官員都不可能獨立行使權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協助或制約。同時中央在行省也構制了監察行省、防範其擅權坐大的特殊機制。如江南、陝西行御史台的設置及其與二十二道廉訪使司所構成的地方監察網路,是元代地方監察的創舉。終元一代,行省與行御史台及廉訪司大多處於某種程度的彼此對立、相互攻擊的狀態,從而正有效的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
4、行省大權的歸屬有利於中央集權。作為民族統治的得力工具,元朝行省主要由蒙古、色目官員掌握權力,以最關鍵、最敏感的統軍權為例,行省官員中只有平章以上得掌軍權,而平章以上又不準漢人擔任,通常只能由蒙古、色目貴族擔任,「雖德望漢人,抑而不與」 (《元史》卷一八六《成遵傳》),這些人更多地是元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忠實維護者,很難成為地方割據勢力的代表。因為作為一個異族身分、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的行省長官,即使大權在握,也很難想像他會策動漢族或者能夠策動漢族搞分裂。總之,元朝統治的民族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省主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行事,成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而不會走向中央的對立面。所以在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時候,不能完全從漢族社會歷史發展的自然趨勢去解釋,而更要從當時特殊的歷史環境、從蒙古統治集團特有的統治意識當中尋找原因。這就是為什麼元代行省制度起到了鞏固統治的作用而到了明初朱元璋仍然將其權力一分為三的原因了。
5、行省的劃分特點有利於中央集權。秦漢以來,地力行政區劃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歷史傳統等因素來確定,政區的自然屬性與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較強,容易產生割據局面。從元代開始,行省區劃主要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採取「犬牙交錯」的原則,任意將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省級行政區,削弱地方的經濟、文化認同感,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從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朝廷就比較容易控制了。如: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被劃歸陝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門戶洞開,無險可守。這種劃分行政區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強了中央集權,客觀上也促進了各族人民之間在經濟、政治與文化方面的交流。
綜上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雖然與唐宋以來漢族社會日益強化的中央集權觀念確實有很大的抵觸,但它作為元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起到了它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的目的,同時也對後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區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