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斯庫台治安

斯庫台治安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34:41

1. 你認為應該如何評價撒拉熱窩事件如果沒有這一偶然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會不會爆發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陽光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這里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地利 6年前才吞並的,對他充滿了仇恨,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著。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捲入的戰爭開始了。普林西波成為永載史冊的人物,歷史的進程往往充滿了偶然因素。
開槍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費格里•普林西波的塞爾維亞青年,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普林西波其實並不機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為刺殺斐迪南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
20世紀,擺脫了土耳其人統治的塞爾維亞在巴爾乾地區日趨強大起來,已成為南部斯拉夫人反對外國統治、爭取民族統一的核心。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地的斯拉夫人,強烈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與塞爾維亞合並,建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統一運動的發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極為不安。因此,奧匈加緊進行以摧毀塞爾維亞為目標的戰爭准備,而主持制定侵略塞爾維亞戰爭計劃的正是斐迪南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馮•赫特岑多夫。當時,在塞爾維亞國內已出現反奧宣傳活動和愛國團體。1908年成立了「國防會」,1911年成立了「黑手會」(又稱「不統一毋寧死」)。這兩個組織受到歐洲以巴古寧、克魯泡特金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國防會」主張進行游擊戰來阻止奧匈帝國吞並塞爾維亞,並招募和訓練志願軍。「黑手會」主張採取恐怖行動,它的奮斗目標是「實現民族的思想,統一所有塞爾維亞民族」。黑手會的活動方式是,單線聯系,秘密活動,絕對服從,勇於犧牲。領導這個組織的是塞爾維亞參謀本部情報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維奇上校。20世紀初,巴爾乾地區多次發生暗殺事件,許多青年愛國者都以獻身精神去進行這些恐怖活動。
1914年5月,德國參謀長小毛奇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討論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 6月12日,斐迪南到其科諾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舉行會談,為發動戰爭預先確定行動方針,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干戰爭。德皇建議奧匈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攻塞爾維亞。威廉二世還明確向斐迪南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沖突,德國將援助奧匈。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 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1386年 6月28日)。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斐迪南夫婦決定親自前往薩拉窩巡視。
奧匈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黑手會」和波斯尼亞當地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斯尼亞」擬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計劃。
塞爾維亞政府事前已發覺了刺殺斐迪南的行動,並反對這一行動,擔心這一事件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因為塞爾維亞難以抵擋奧匈的進攻,而俄國此時尚未完成陸軍的改編計劃,不可能給塞爾維亞有力的援助。塞爾維亞政府試圖阻攔「黑手會」的人出境,但與「黑手會」有聯系的邊防軍使他們順利地越境進入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政府又通過本國駐奧匈公使提醒奧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亞,將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奧匈政府對這一警告置若罔聞。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里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來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鎮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後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吧。」車隊迅速駛進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
斐迪南太大意了。死神在等著他。

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波。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波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里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波當場被捕,日後死在獄中。列強角逐歷史的進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准備早已在進行中。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斗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斗爭使兩國的關系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系。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亞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德法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法國企圖從德國手裡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為此積極准備「復仇」戰爭。德法兩國為爭奪北非摩洛哥,也有著尖銳的矛盾。推動法國與英國接近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盟國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發生戰爭,法國不可能指望俄國的有力支援。在這些情況下,英法兩國於1904年4月8日簽訂協約,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甘比亞和尼日、暹羅、馬達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島的矛盾。英法協約的簽訂是准備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兩國也逐漸接近。德奧勢力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危害著俄國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爾乾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勢力范圍,而德國也想控制這一地區。1903年,德國同土耳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巴格達鐵路的建築權。一旦鐵路修成,德國將控制黑海海峽的通道,俄國出入黑海將受到德國的限制。日俄戰爭後,俄國的經濟日益依賴英法兩國,英俄兩國的矛盾也因俄國國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劇而暫時緩和下來。1907年8月,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志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作好了組織准備。兩大集團中各國一面利用外交會晤進行和平欺詐,一面瘋狂進行擴軍備戰。雙方劍拔弩張,戰爭的叫嚷甚囂塵上,戰爭危機頻頻發生。
1905年初,摩洛哥發生了危機。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扼守著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海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法國統治著摩洛哥的大部分國土,德、英、意、西等國都想擴大自己在摩洛哥的勢力。法國為了鞏固自己在摩洛哥的「特殊地位」,展開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從1900年到1904年,法國先後同義大利、英國和西班牙簽訂協定,規定了它們各自在摩洛哥的利益。1905年 1月法國向摩洛哥蘇丹提出一個對其行政、軍事、財政的全面「改革」方案,接受這個方案無異於承認法國的保護權。德國不容許法國佔領這個地中海上重要的軍事基地和鐵礦產地,決定破壞法國的計劃。1905年 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的丹吉爾港,發表挑釁性演說,提出要「維護」摩洛哥的主權和獨立。德國向美、英、法、西、俄等國照會,指責法國違反了馬德里公約(1880年簽),並以戰爭相威脅。法國考慮到這時如發生戰爭將對自己不利,決定讓步,把同德國的關系暫時緩和了下來。
1906年 1月16日,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耳黑西拉斯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俄、英、美諸國甚至義大利都支持法國,德國陷於孤立。會議決定承認摩洛哥「獨立」,摩洛哥的財政由國際監督,警察組織由法國和西班牙分別管理,由它們負責摩洛哥的「治安」,這就等於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控制。德國雖然失敗,但並沒有放棄對摩洛哥的野心,爭奪摩洛哥的斗爭成為戰爭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1911年 4月,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殖民統治的人民起義。法國以恢復「秩序」和保護僑民為由,佔領非斯。德國不容法國獨占摩洛哥。7月1日,德國炮艦豹號駛進摩洛哥的阿加的爾港,隨之巡洋艦柏林號也出現在摩洛哥海面,德法戰爭迫在眉睫。這時英國決定支持法國,並聲稱在摩洛哥問題上英國不惜與德國一戰。在英國的壓力下,德國不得不同意與法國談判。11月,雙方達成協議,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把法屬剛果的一部分割給德國作為「補償」。
摩洛哥危機尚未過去,義大利和土耳其之間又發生了戰爭。義大利早就蓄意侵略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里,決定趁英、德、法等國捲入摩洛哥危機時,染指的黎波里。1911年 9月28日,義大利政府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抗議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撓義大利的「企業活動」。土耳其拒絕接受這個無理通牒,意土戰爭隨即爆發。
20000餘意軍先後在的黎波里登陸。意軍裝備精良, 在戰爭中第一次使用了飛機,義大利艦隊控制了沿岸港口,英國又不許土耳其援軍通過埃及。這樣,義大利打敗了土耳其軍隊,但遭到了的黎波里阿拉伯人的頑強抵抗。戰爭一直延續到1912年巴爾干戰爭開始才結束,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後來合稱利比亞)割讓給義大利。
為了准備戰爭,歐洲列強瘋狂擴軍備戰。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到1913年,德國已擁有由新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現役部隊76萬。英國軍隊(包括印度軍隊在內)增加到41萬。法國於1913年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將兩年兵役制改為三年,役齡從21歲到45歲改為從20歲到48歲,使軍隊增加到77萬。沙皇俄國在大戰前夕已擁有兵力為 130萬的軍隊。列強還積極擴大海軍,英德兩國的海軍競賽最為劇烈。
1912年,英德兩國舉行裁軍談判,英國堅持兩國海軍比例應為2:1,德國則要求定為16:10,談判最後破裂,雙方更瘋狂地增加軍費。到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 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 47.66億馬克。兩大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和制訂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准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
各國資產階級宣傳機構也大肆活動,散布沙文主義情緒。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為戰爭辯護,宣傳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甚至宣稱戰爭能對人類起「優生」的作用。德國騎兵將領柏第公然叫囂:
「戰爭是萬事之父……戰爭不僅是一種生物規律,也是一種首先規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惡的戰爭終於在巴爾干釀成。巴爾干半島成了「火葯桶」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南部,瀕臨地中海,這里長期受土耳其人的統治。19世紀以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巴爾乾地區的一些國家相繼獨立。由於這里主要居住著南部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是同宗,而且俄國是打擊、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爾干半島各國與俄國有著密切聯系。20世紀初,奧匈帝國開始加緊染指巴爾乾地區,特別是力圖阻止波斯尼亞的黑塞哥維那同塞爾維亞合並,波黑當時還是土耳其統治下的兩個行省。1908年,奧匈趁土耳其發生革命時,宣傳吞並波、黑兩地,激起了塞爾維亞人民的極大憤怒。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開始部署武裝力量,俄國准備支持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奧匈也向邊境集結軍隊,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時德國出面支持奧匈。1909年 3月21日向俄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立即承認奧匈吞並波、黑兩地的既成事實,否則將對塞爾維亞開戰。俄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力量削弱,也沒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暫時讓步。奧匈在德國支持下實現了吞並波黑的野心。
土耳其在意土戰爭中的慘敗,充分暴露了這個帝國已經腐朽不堪,大大鼓舞了 500年來飽受奧斯曼帝國壓迫的巴爾干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在巴爾乾地區,當時已有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建立了較大的獨立王國,這些國家積極醞釀建立同盟,准備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以求徹底擺脫土耳其對這個地區的統治。
歐洲列強不甘心巴爾幹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它們各自懷著侵略擴張的野心進行干涉,使巴爾干問題更趨復雜。德國從維護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出發,和奧匈一起支持土耳其,力圖阻撓巴爾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俄國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積極推動巴爾干同盟的建立,企圖以此加強本國在巴爾乾地區的地位,使巴爾干同盟成為反對奧匈和德國的工具。因為在俄國看來,這個同盟的形成,將在法俄兩條戰線以外,開辟反對德奧同盟的第三條戰線,這就意味著奧匈帝國的兵力將從俄國戰線抽走,減弱對俄國的壓力。同時,這一同盟的建立也將切斷德奧與土耳其的聯系。
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也訂立盟約,門的內哥羅也在8月參加。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干國家的反土同盟。
1912年10月 8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塞、希也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予土耳其統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權,要求土軍撤出巴爾干。土耳其拒絕了這些要求,三國遂對土耳其宣戰。盟軍很快擊潰了土耳其軍隊。保加利亞迅速向伊斯坦布爾挺進,希臘佔領了薩羅尼加,塞爾維亞佔領了馬其頓的大部分以及新巴薩爾等地區。土耳其在巴爾乾的土地幾乎全部喪失,僅剩下君士坦丁堡、蓋利博盧半島、亞得里亞堡、雅尼那和斯庫台五處。
土耳其政府被迫求和,形勢對巴爾干同盟十分有利。但在議定和約條件時,歐洲列強各自支持一方,幾乎使這次戰爭擴大為歐洲大國之間的戰爭。塞爾維亞為了取得通往亞得里亞海口的通路,要求進入阿爾巴尼亞北部。奧匈在德意支持下反對,俄法則竭力支持。俄奧兩國都實行局部動員,局勢異常緊張。但俄國考慮到力量薄弱,作戰准備很差,不得不向德奧讓步。巴爾干問題被提交國際會議討論。1912年12月,在倫敦召開和約會議,同時召開歐洲英、法、俄、意、德、奧六國大使會議。在大使會議上,協約國支持巴爾干同盟,同盟國支持土耳其。這時,土耳其突然發生政變,親德政府上台,它在德國支持下拒絕放棄亞得里亞堡,談判遂告破裂。1913年2月3日,巴爾干同盟再度開始軍事行動,3月攻陷亞得里亞堡,土耳其不得不再度求和。倫敦會議於5月復會,交戰國簽訂和約。土耳其把依諾斯到密土亞線以西的領土全部割給巴爾干各國,只保留伊斯坦布爾附近不大的地區。經過長期斗爭的阿爾巴尼亞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
巴爾干同盟各國在分配戰果時發生了分歧,爭吵隨之而起。由於保加利亞得到的土地最多,因此塞爾維亞要求保加利亞劃出馬其頓的一部分給它,希臘則要求得到馬其頓南部和西色雷斯,門的內哥羅也想從保加利亞手中取得部分土地,連未參加同盟的羅馬尼亞也向保加利亞索要南多布羅加,均被保拒絕。土耳其也想乘機奪回東色雷斯地區。結果這些有領土要求的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保加利亞。同盟國竭力破壞巴爾干同盟,協約國則公開站在希塞等國一邊。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和希臘簽訂反保同盟,接著羅馬尼亞也參加這個同盟。保加利亞為了先發制人,於 6月29日首先向塞爾維亞宣戰。門的內哥羅和土耳其不久也加入了反保戰爭。保加利亞在戰爭中遭到失敗。 8月10日,雙方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簽訂和約,羅馬尼亞獲得了南多布羅加,塞爾維亞獲得了馬其頓大部,希臘獲得了南部馬其頓、西色雷斯和里克特島。土耳其利用巴爾干國家的內訌,重占亞得里亞堡。
兩次巴爾干戰爭推動了奧匈統治下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斯拉夫人的民族運動,他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並,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奧匈帝國堅決反對塞爾維亞的擴大,並決定吞並塞爾維亞。奧塞的沖突勢必引起奧俄的沖突以及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沖突。巴爾干已成為歐洲列強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葯庫。這是千載一時的機會
弗蘭茨•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事件被推動戰爭的兩大軍事集團所利用。奧匈的軍國主義者大肆叫嚷,「拔出寶劍,對准塞爾維亞」,徹底摧毀奧匈稱霸巴爾乾的障礙。維也納一家報紙寫道:「六年來我們一直等待著一切嚴重的緊張局勢最後爆發……我們要戰爭,因為這是我們人心的信念。我們的理想只有通過一次戰爭,用激進的突然方式才能實現:這是一個強盛的奧地利。」事件發生的次日,奧匈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和外交大臣貝希多爾德都認為:「解決塞爾維亞問題」的時機到了,要求立即進行軍事動員,對塞爾維亞宣戰。但他們也擔心俄國的干預,於是就請求德皇威廉幫忙。
德國渴求戰爭,認為現在進行戰爭有利。1914年有兩件事促使德國力求速戰。一是6 月間德國完成了基爾運河的加寬工程,使新造的「無畏艦」能從北海通過運河直接駛入波羅的海,加速軍隊調動的靈活性;二是 4月份英國開始同俄國進行海軍談判,小毛奇獲知此事後,大為不安。6月1日,小毛奇對曾出使英國多年的埃克哈德施泰因說:「我們已准備就緒,在我們是愈快愈好。」德國深知,如果戰爭拖至1917年發生,那時俄法兩國完成新的擴軍計劃,實力對比會起變化。德國外交大臣亞哥夫在1914年 7月寫給駐英大使的信中說:「現在,俄國基本上尚未做好戰爭准備。法英兩國也不願意現在打仗。根據所有權威人士的推測,再過幾年,俄國就有戰鬥力了。到那時,它用自己士兵的數量就能壓倒我們;俄國的波羅的海艦隊和戰略鐵路都將建成,然而我們的集團的力量卻將日漸衰弱下去。」德國人預感到俄國的力量將日益增強,而現時貌似強大的奧匈帝國將日趨衰落,因此希望在實力對比有利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2. 阿爾巴尼亞的治安怎樣啊亂不亂中國人去了受不受保護啊

正式國名: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拼音:ā ěr bā ní yà
阿爾巴尼亞語:Shqipēria
首都:地拉那
語 言:阿爾巴尼亞語為官方用語。
國家政要:總統巴米爾·托皮(Bamir Topi),2007年7月當選,同年7月宣誓就職 ;總理薩利·貝里沙 ,2005年9月任職。
主要城市:科爾察、斯庫台、都拉斯和費里。
貨幣單位:列克。
位 置:面積為28748平方公里。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西岸。北接塞爾維亞(南斯拉夫),東北與馬其頓相連,東南鄰希臘,西瀕亞得里亞海和伊奧尼亞海,隔奧特朗托海峽與義大利相望。海岸線長472公里。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3/4,西部沿海為平原。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
面 積:28,784平方公里(11,100平方英里)。
人口:約313.4萬(1992年)。主要民族是阿爾巴尼亞族(98%),希臘族(1.8%),馬其頓族(0.1%),其餘有黑山、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族等(0.1%)。全國通用阿爾巴尼亞語。信奉伊斯蘭教(70%)、希臘東正教(20%)和羅馬天主教(10%)。
首都地拉那(Tirana)。境內多山,地中海氣候。工業在經濟中佔主要地位,世界主要鉻礦石生產國之一。

【中國和阿爾巴尼亞是如何決裂的】
自1960年布加勒斯特會議後結成的親密關系,在70年代經歷了曲折復雜的歷程後,到了1978年底終於徹底破裂。自1979年起,阿爾巴尼亞中斷了與中國的一切貿易、文教、科技關系,僅僅保留了大使級外交關系。中阿關系這種「冬眠」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83年。這其中,有多少秘密,多少啟示?
1971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來華。在16日中美兩國同時宣布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訪華。當時考慮到兄弟國家對此可能產生誤解,所以中國總理周恩來除了向其他兄弟國家的領導人通報有關情況、作解釋外,很快就約見了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羅博,詳細介紹中方與基辛格會談情況,說明中國邀請尼克松訪華的想法和對美國的政策,說明這是中美之間的「談判升級」,是美國「找上門來的」。特別強調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不會拿原則作交易。阿爾巴尼亞大使說要回國作匯報。
阿大使回國匯報後返回北京時帶回了霍查簽署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給毛澤東主席的信遞交給周總理。信中對中國調整對美國政策表示強烈不滿,認為中國的決定「突然」,指責中國沒有同阿爾巴尼亞「預先磋商」。說「在共產主義歷史上,有過同敵人進行各級會談的很多例子,但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可能重現,因為那是在不同的條件、時間和問題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信中說:「你們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決定是不正確的、不受歡迎的,我們不贊成、不支持你們這一決定。」信件詳細闡明了阿勞動黨反對的理由,認為中國的作法「在原則上和策略上都是錯誤的」。中阿之間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分歧。
毛澤東主席1974年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堅決反對這一理論,認為「三個世界理論是宣揚和推行種族主義,要統治全世界,奴役全人類,是反革命和沙文主義的理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機會主義的變種」,是「反馬列主義的」。阿對中國發展同羅馬尼亞的往來,以及改善同南斯拉夫的關系和邀請鐵托訪華,也表示極其不滿,對中國進行攻擊。這些使已出現嚴重政治分歧的中阿關系更是雪上加霜。
在1976年以前,阿爾巴尼亞除對尼克松訪華問題正式表示過不同意見外,在同中方的接觸來往中都避免提及其他方面的分歧,強調雙方的團結。1971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召開第六次代表大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團參加。中*共根據當時國際共運狀況改變派代表團參加兄弟黨代表大會的做法。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對中*共的決定表示「不可理解」。1974年初,阿勞動黨中央提出擬派謝胡率黨政代表團訪華。中方估計可能是要談阿爾巴尼亞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援助問題,由於中國的五年計劃尚未制定,難以洽談,故予婉拒。對此,阿爾巴尼亞領導人表示不滿,懷疑中國改變了政策。為了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中國於當年11月派姚文元率黨政代表團去阿參加阿爾巴尼亞解放30周年慶祝活動。姚文元對中國未能接待謝胡作了解釋,並表示歡迎阿派代表團到中國洽談經濟合作問題。之後,中方又多次表示歡迎謝胡訪華,但謝胡一直未成行。
1975年以前,中國國慶,阿方除舉行慶祝集會外,一般都由霍查率阿勞動黨全體政治局委員出席中國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阿爾巴尼亞的國慶,中國也隆重慶祝,先由周恩來總理後由葉劍英為首的多名中*共政治局委員出席阿爾巴尼亞大使館的國慶招待會。中國訪阿的團組,霍查或謝胡一般都會會見。阿來華訪問的代表團,周總理一般都接見。1971年,聯合國第26屆大會通過以阿爾巴尼亞為首的23國關於中國席位問題的提案。
霍查、列希(阿爾巴尼亞國民議會主席)、謝胡致電毛澤東、董必武、周恩來祝賀。阿爾巴尼亞政府決定派他們認為「最好的外交官之一」馬利列重返聯合國工作,以便對新參加聯合國事務的中國代表團提供必要的幫助。謝胡對正在阿訪問的以方毅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說:中國同志在這方面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將全力以赴。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席位問題上,阿爾巴尼亞是出了大力的。
總之,在中阿兩國之間分歧不斷加深和擴大的情況下,雙方都還願意保持友好關系,所以,政治關系方面基本上保持正常,但是,中阿高層來往減少,熱情也呈下降趨勢。雖說中阿之間的政治溫度呈下降趨勢,中國仍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援助。1970年8月,阿派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凱萊奇率領阿爾巴尼亞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商談阿爾巴尼亞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年)中國向阿提供經濟援助問題,其提出的經濟要求共計為32億人民幣。中國根據阿實際需要和中國的可能,決定提供長期無息19.5億人民幣。同時中阿還簽訂了為期五年的長期貿易協定。阿方要求中國更多地接受阿爾巴尼亞的香煙、煙葉、成衣等,中方也同意了。阿方對此次談判結果十分滿意。謝胡11月3日寫信給周總理說:「我們再次熱烈地感謝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慷慨援助和對阿爾巴尼亞一貫所持的國際主義和兄弟般的態度。」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總理,提出了阿爾巴尼亞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1980年)期間對中國的經援要求。阿要求中國提供新貸款,在貸款項目下提供成套設備20個項目,一般物資98項,另外要求提供現匯貸款5000萬美元。以上三項共約值50億人民幣。1975年6月阿爾巴尼亞派部長會議副主席查爾查尼為首的政府經濟代表團來華商談。中國認為過去對阿援助已經不少,這次阿方要求援助的數量過大,不僅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要求,也不利於阿爾巴尼亞自力更生地發展國民經濟;另外認為阿方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自力更生能力,所以決定少給一些援助。在周總理會見代表團的談話時強調中阿雙方應實事求是。李先念、李強、方毅等與代表團進行多次會談。
中方向阿提供的援助與阿方的要求之間差距較大。阿爾巴尼亞代表團派人回國請示,後查爾查尼以阿黨中央名義宣稱:對中國突然地嚴重減少對阿援助「很不理解」、「很不滿意」、「嚴重不安」,堅持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需1976―1980年應償還的貸款。李先念對中方這次提供的援助作了解釋,除同意延期償還貸款外,在其他方面沒作出大的讓步。阿要求提供石油專項貸款和派人勘探石油,中方沒同意。在7月30日雙方簽訂的中國向阿提供的貸款協定中,中方提出的數額為10億元人民幣。在這次談判中兩國還簽訂了1976―1980年長期貿易協定。五年貿易額規定為10億元人民幣,進出口各5億元人民幣。阿方還一再要求中方提供糧、油,中方堅持未供;而中方需要的原油、瀝青,阿方也未給。
對這次談判的結果,阿方很不滿意,代表團團長表示「無法理解」,說在美帝蘇修對阿爾巴尼亞封鎖和侵略、國內階級敵人顛覆破壞的時刻,中國減少援助,使阿處於極為嚴重局面,表示「遺憾」。阿代表團回國後未像過去那樣宣傳。過去每談一個五年計劃的經濟援助後,代表團回到國內同中國使館人員見面時都要宣傳中國給阿的巨大援助,中國使館外交官到機場迎接代表團時,首先是大談在北京談判的成果,會向中國表示兄弟般的謝意,會感謝中國給了阿爾巴尼亞巨大的國際主義援助等。此次代表團回到地拉那機場時,見到中國外交官迎接,根本不提在北京談判的事情,更沒有感謝一類的話。代表團回國後不久,在阿爾巴尼亞的半山坡上刷出了紅色大標語,內容是:阿爾巴尼亞人民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阿爾巴尼亞絕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放下自己的旗幟。這很清楚指的就是中國,因在那個時期,不可能也不會指美國和蘇聯,因為他們之間根本不存在經濟方面的關系。從此以後,中阿之間在各方面降了溫,阿當年就降低了出席中國國慶及八一建軍節招待會的規格。
中國未能滿足阿爾巴尼亞對外經援、軍援的龐大要求,成為後來中阿關系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大革命」後期,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百廢待興,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要求無法全部滿足,也無法及時滿足,阿不但不體諒中國的困難,反而把不能滿足對它的援助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霍查含沙射影地攻擊中國。
到1978年,阿爾巴尼亞的態度越來越惡劣,強加於人,拒絕協商解決問題,兩國關系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此時正值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鄧小平復出後,在外交領域,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果斷地擺脫中阿關系的畸形狀態。

3. 點燃一戰的「火星」是什麼事件

2.薩拉熱窩事件
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陽光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這里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地利 6年前才吞並的,對他充滿了仇恨,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著。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捲入的戰爭開始了。普林西波成為永載史冊的人物,歷史的進程往往充滿了偶然因素。
開槍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費格里•普林西波的塞爾維亞青年,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普林西波其實並不機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為刺殺斐迪南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
20世紀,擺脫了土耳其人統治的塞爾維亞在巴爾乾地區日趨強大起來,已成為南部斯拉夫人反對外國統治、爭取民族統一的核心。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地的斯拉夫人,強烈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與塞爾維亞合並,建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統一運動的發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極為不安。因此,奧匈加緊進行以摧毀塞爾維亞為目標的戰爭准備,而主持制定侵略塞爾維亞戰爭計劃的正是斐迪南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馮•赫特岑多夫。當時,在塞爾維亞國內已出現反奧宣傳活動和愛國團體。1908年成立了「國防會」,1911年成立了「黑手會」(又稱「不統一毋寧死」)。這兩個組織受到歐洲以巴古寧、克魯泡特金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國防會」主張進行游擊戰來阻止奧匈帝國吞並塞爾維亞,並招募和訓練志願軍。「黑手會」主張採取恐怖行動,它的奮斗目標是「實現民族的思想,統一所有塞爾維亞民族」。黑手會的活動方式是,單線聯系,秘密活動,絕對服從,勇於犧牲。領導這個組織的是塞爾維亞參謀本部情報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維奇上校。20世紀初,巴爾乾地區多次發生暗殺事件,許多青年愛國者都以獻身精神去進行這些恐怖活動。
1914年 5月,德國參謀長小毛奇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討論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 6月12日,斐迪南到其科諾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舉行會談,為發動戰爭預先確定行動方針,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干戰爭。德皇建議奧匈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攻塞爾維亞。威廉二世還明確向斐迪南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沖突,德國將援助奧匈。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 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1386年 6月28日)。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斐迪南夫婦決定親自前往薩拉窩巡視。
奧匈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黑手會」和波斯尼亞當地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斯尼亞」擬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計劃。
塞爾維亞政府事前已發覺了刺殺斐迪南的行動,並反對這一行動,擔心這一事件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因為塞爾維亞難以抵擋奧匈的進攻,而俄國此時尚未完成陸軍的改編計劃,不可能給塞爾維亞有力的援助。塞爾維亞政府試圖阻攔「黑手會」的人出境,但與「黑手會」有聯系的邊防軍使他們順利地越境進入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政府又通過本國駐奧匈公使提醒奧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亞,將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奧匈政府對這一警告置若罔聞。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里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來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鎮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後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吧。」車隊迅速駛進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
斐迪南太大意了。死神在等著他。
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波。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波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里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波當場被捕,日後死在獄中。列強角逐歷史的進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准備早已在進行中。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斗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斗爭使兩國的關系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系。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亞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德法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法國企圖從德國手裡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為此積極准備「復仇」戰爭。德法兩國為爭奪北非摩洛哥,也有著尖銳的矛盾。推動法國與英國接近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盟國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發生戰爭,法國不可能指望俄國的有力支援。在這些情況下,英法兩國於1904年4月8日簽訂協約,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甘比亞和尼日、暹羅、馬達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島的矛盾。英法協約的簽訂是准備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兩國也逐漸接近。德奧勢力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危害著俄國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爾乾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勢力范圍,而德國也想控制這一地區。1903年,德國同土耳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巴格達鐵路的建築權。一旦鐵路修成,德國將控制黑海海峽的通道,俄國出入黑海將受到德國的限制。日俄戰爭後,俄國的經濟日益依賴英法兩國,英俄兩國的矛盾也因俄國國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劇而暫時緩和下來。1907年8月,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志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作好了組織准備。兩大集團中各國一面利用外交會晤進行和平欺詐,一面瘋狂進行擴軍備戰。雙方劍拔弩張,戰爭的叫嚷甚囂塵上,戰爭危機頻頻發生。
1905年初,摩洛哥發生了危機。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扼守著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海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法國統治著摩洛哥的大部分國土,德、英、意、西等國都想擴大自己在摩洛哥的勢力。法國為了鞏固自己在摩洛哥的「特殊地位」,展開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從1900年到1904年,法國先後同義大利、英國和西班牙簽訂協定,規定了它們各自在摩洛哥的利益。1905年 1月法國向摩洛哥蘇丹提出一個對其行政、軍事、財政的全面「改革」方案,接受這個方案無異於承認法國的保護權。德國不容許法國佔領這個地中海上重要的軍事基地和鐵礦產地,決定破壞法國的計劃。1905年 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訪問摩洛哥的丹吉爾港,發表挑釁性演說,提出要「維護」摩洛哥的主權和獨立。德國向美、英、法、西、俄等國照會,指責法國違反了馬德里公約(1880年簽),並以戰爭相威脅。法國考慮到這時如發生戰爭將對自己不利,決定讓步,把同德國的關系暫時緩和了下來。
1906年 1月16日,在西班牙南部海港城市阿耳黑西拉斯召開的國際會議上,俄、英、美諸國甚至義大利都支持法國,德國陷於孤立。會議決定承認摩洛哥「獨立」,摩洛哥的財政由國際監督,警察組織由法國和西班牙分別管理,由它們負責摩洛哥的「治安」,這就等於承認法國對摩洛哥的控制。德國雖然失敗,但並沒有放棄對摩洛哥的野心,爭奪摩洛哥的斗爭成為戰爭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1911年 4月,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殖民統治的人民起義。法國以恢復「秩序」和保護僑民為由,佔領非斯。德國不容法國獨占摩洛哥。7月1日,德國炮艦豹號駛進摩洛哥的阿加的爾港,隨之巡洋艦柏林號也出現在摩洛哥海面,德法戰爭迫在眉睫。這時英國決定支持法國,並聲稱在摩洛哥問題上英國不惜與德國一戰。在英國的壓力下,德國不得不同意與法國談判。11月,雙方達成協議,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把法屬剛果的一部分割給德國作為「補償」。
摩洛哥危機尚未過去,義大利和土耳其之間又發生了戰爭。義大利早就蓄意侵略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里,決定趁英、德、法等國捲入摩洛哥危機時,染指的黎波里。1911年 9月28日,義大利政府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抗議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撓義大利的「企業活動」。土耳其拒絕接受這個無理通牒,意土戰爭隨即爆發。
20000餘意軍先後在的黎波里登陸。意軍裝備精良, 在戰爭中第一次使用了飛機,義大利艦隊控制了沿岸港口,英國又不許土耳其援軍通過埃及。這樣,義大利打敗了土耳其軍隊,但遭到了的黎波里阿拉伯人的頑強抵抗。戰爭一直延續到1912年巴爾干戰爭開始才結束,土耳其把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後來合稱利比亞)割讓給義大利。
為了准備戰爭,歐洲列強瘋狂擴軍備戰。從1911年起,德國每年都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增加軍事預算。到1913年,德國已擁有由新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現役部隊76萬。英國軍隊(包括印度軍隊在內)增加到41萬。法國於1913年通過新的軍事法案,將兩年兵役制改為三年,役齡從21歲到45歲改為從20歲到48歲,使軍隊增加到77萬。沙皇俄國在大戰
前夕已擁有兵力為 130萬的軍隊。列強還積極擴大海軍,英德兩國的海軍競賽最為劇烈。
1912年,英德兩國舉行裁軍談判,英國堅持兩國海軍比例應為2:1,德國則要求定為16:10,談判最後破裂,雙方更瘋狂地增加軍費。到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 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 47.66億馬克。兩大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和制訂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准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
各國資產階級宣傳機構也大肆活動,散布沙文主義情緒。資產階級御用學者竭力為戰爭辯護,宣傳戰爭可以解決人口「過剩」問題,挽救工商業危機,甚至宣稱戰爭能對人類起「優生」的作用。德國騎兵將領柏第公然叫囂:
「戰爭是萬事之父……戰爭不僅是一種生物規律,也是一種首先規律,因而是文明的不可缺乏的因素。」罪惡的戰爭終於在巴爾干釀成。巴爾干半島成了「火葯桶」
巴爾干半島位於歐洲南部,瀕臨地中海,這里長期受土耳其人的統治。19世紀以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巴爾乾地區的一些國家相繼獨立。由於這里主要居住著南部斯拉夫人,與俄羅斯人是同宗,而且俄國是打擊、削弱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所以,巴爾干半島各國與俄國有著密切聯系。20世紀初,奧匈帝國開始加緊染指巴爾乾地區,特別是力圖阻止波斯尼亞的黑塞哥維那同塞爾維亞合並,波黑當時還是土耳其統治下的兩個行省。1908年,奧匈趁土耳其發生革命時,宣傳吞並波、黑兩地,激起了塞爾維亞人民的極大憤怒。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開始部署武裝力量,俄國准備支持塞爾維亞對奧匈作戰。奧匈也向邊境集結軍隊,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這時德國出面支持奧匈。1909年 3月21日向俄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立即承認奧匈吞並波、黑兩地的既成事實,否則將對塞爾維亞開戰。俄國在日俄戰爭失敗後力量削弱,也沒有得到英法的支持,不得不暫時讓步。奧匈在德國支持下實現了吞並波黑的野心。
土耳其在意土戰爭中的慘敗,充分暴露了這個帝國已經腐朽不堪,大大鼓舞了 500年來飽受奧斯曼帝國壓迫的巴爾干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在巴爾乾地區,當時已有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建立了較大的獨立王國,這些國家積極醞釀建立同盟,准備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以求徹底擺脫土耳其對這個地區的統治。
歐洲列強不甘心巴爾幹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它們各自懷著侵略擴張的野心進行干涉,使巴爾干問題更趨復雜。德國從維護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出發,和奧匈一起支持土耳其,力圖阻撓巴爾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俄國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積極推動巴爾干同盟的建立,企圖以此加強本國在巴爾乾地區的地位,使巴爾干同盟成為反對奧匈和德國的工具。因為在俄國看來,這個同盟的形成,將在法俄兩條戰線以外,開辟反對德奧同盟的第三條戰線,這就意味著奧匈帝國的兵力將從俄國戰線抽走,減弱對俄國的壓力。同時,這一同盟的建立也將切斷德奧與土耳其的聯系。
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反土同盟條約。5月,希臘和保加利亞也訂立盟約,門的內哥羅也在8月參加。這樣就形成了四個巴爾干國家的反土同盟。
1912年10月 8日,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土耳其宣戰,保、塞、希也相繼在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給予土耳其統治下的各民族以自治權,要求土軍撤出巴爾干。土耳其拒絕了這些要求,三國遂對土耳其宣戰。盟軍很快擊潰了土耳其軍隊。保加利亞迅速向伊斯坦布爾挺進,希臘佔領了薩羅尼加,塞爾維亞佔領了馬其頓的大部分以及新巴薩爾等地區。土耳其在巴爾乾的土地幾乎全部喪失,僅剩下君士坦丁堡、蓋利博盧半島、亞得里亞堡、雅尼那和斯庫台五處。
土耳其政府被迫求和,形勢對巴爾干同盟十分有利。但在議定和約條件時,歐洲列強各自支持一方,幾乎使這次戰爭擴大為歐洲大國之間的戰爭。塞爾維亞為了取得通往亞得里亞海口的通路,要求進入阿爾巴尼亞北部。奧匈在德意支持下反對,俄法則竭力支持。俄奧兩國都實行局部動員,局勢異常緊張。但俄國考慮到力量薄弱,作戰准備很差,不得不向德奧讓步。巴爾干問題被提交國際會議討論。1912年12月,在倫敦召開和約會議,同時召開歐洲英、法、俄、意、德、奧六國大使會議。在大使會議上,協約國支持巴爾干同盟,同盟國支持土耳其。這時,土耳其突然發生政變,親德政府上台,它在德國支持下拒絕放棄亞得里亞堡,談判遂告破裂。1913年2月3日,巴爾干同盟再度開始軍事行動,3月攻陷亞得里亞堡,土耳其不得不再度求和。倫敦會議於5月復會,交戰國簽訂和約。土耳其把依諾斯到密土亞線以西的領土全部割給巴爾干各國,只保留伊斯坦布爾附近不大的地區。經過長期斗爭的阿爾巴尼亞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
巴爾干同盟各國在分配戰果時發生了分歧,爭吵隨之而起。由於保加利亞得到的土地最多,因此塞爾維亞要求保加利亞劃出馬其頓的一部分給它,希臘則要求得到馬其頓南部和西色雷斯,門的內哥羅也想從保加利亞手中取得部分土地,連未參加同盟的羅馬尼亞也向保加利亞索要南多布羅加,均被保拒絕。土耳其也想乘機奪回東色雷斯地區。結果這些有領土要求的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保加利亞。同盟國竭力破壞巴爾干同盟,協約國則公開站在希塞等國一邊。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和希臘簽訂反保同盟,接著羅馬尼亞也參加這個同盟。保加利亞為了先發制人,於 6月29日首先向塞爾維亞宣戰。門的內哥羅和土耳其不久也加入了反保戰爭。保加利亞在戰爭中遭到失敗。 8月10日,雙方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簽訂和約,羅馬尼亞獲得了南多布羅加,塞爾維亞獲得了馬其頓大部,希臘獲得了南部馬其頓、西色雷斯和里克特島。土耳其利用巴爾干國家的內訌,重占亞得里亞堡。
兩次巴爾干戰爭推動了奧匈統治下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斯拉夫人的民族運動,他們要求和塞爾維亞合並,建立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奧匈帝國堅決反對塞爾維亞的擴大,並決定吞並塞爾維亞。奧塞的沖突勢必引起奧俄的沖突以及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沖突。巴爾干已成為歐洲列強矛盾的焦點和歐洲的火葯庫。這是千載一時的機會
弗蘭茨•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事件被推動戰爭的兩大軍事集團所利用。奧匈的軍國主義者大肆叫嚷,「拔出寶劍,對准塞爾維亞」,徹底摧毀奧匈稱霸巴爾乾的障礙。維也納一家報紙寫道:「六年來我們一直等待著一切嚴重的緊張局勢最後爆發……我們要戰爭,因為這是我們人心的信念。我們的理想只有通過一次戰爭,用激進的突然方式才能實現:這是一個強盛的奧地利。」事件發生的次日,奧匈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和外交大臣貝希多爾德都認為:「解決塞爾維亞問題」的時機到了,要求立即進行軍事動員,對塞爾維亞宣戰。但他們也擔心俄國的干預,於是就請求德皇威廉幫忙。世界大戰爆發了。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