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治安與民俗

治安與民俗

發布時間: 2021-02-13 16:19:19

A. 民俗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是什麼

民風民俗是貼身的「老棉襖」,外國人來中國最喜歡搜羅那些民風民俗的殘跡和余物,因為這裡麵包含著久遠的民族個性。隨著時光流逝,我們保留下來的民風民俗逐漸減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們會大規模卷土重來,這些日子主要是指傳統的節日,尤以春節最為重要。如今民風民俗仍在,但也許已經具有了新的含義,它在於我們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證明,重新體驗一種「回老家」的感覺,或者在這個年關的時候懷念那些已經過完了的歲歲年年。
結婚的時候,要找一個好日子;女子結婚上轎,雙腳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轎子;出行的時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歷;公雞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雞的剪紙可以辟邪……這些計較和習慣,今天的文明人已經把它們統統都當成迷信來對待了。但是不論人們如何從理性上來反對這些舊習,還是有好多人兢兢業業地遵循著它們。我們且不說那些禁忌如何地沒有依據與可笑,只是考慮一下那些禁忌與說法所具有的獨特的儀式般的神秘感,以及這種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結婚的那些奇異風俗,恰好因為它們的繁瑣,而使得結婚的儀式顯得更為隆重,而結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種神秘感所緊緊包圍著。這種包圍就是那些外在的習俗所營造出來的,於是結婚雙方都會對婚姻這樁大事具有一種敬畏之感,也許這會增加他們對婚姻的珍惜。從好的一個方面講,這類古老的民俗對於傳統社會組織與家庭倫理的維持,具有著某種正面的作用。當然,從壞的一方面看,因為一些民俗缺乏科學性,容易破壞人們的正常思維,從而對社會具有破壞作用。

我們今天來看關於民俗的書,也許只是把它們當成一種趣味游戲,也可以把它們看做是一種對自己的鄉土之根的回憶。手邊這套「圖文中國民俗叢書」把中國民俗分成幾塊來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喪俗、武術、禁忌、數術等。不但有比較專業的論述,而且還有一些現場的圖片,使我們對那些重要的傳統有了一個綜合的認識。本書不但有表面的介紹,還有深層的探討,把每種民俗的淵源和歷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關於禁忌,書中收集了很多生動的資料。每個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漁民家做客,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用詞,一不小心,就會觸犯禁忌,使主客兩不歡。比如吃魚的時候,想把盤子中的魚翻過來,你可不能這么說,你要說把魚給轉過來或者倒過來。他們是很忌諱說翻這個詞的。

在許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進礦挖煤,不可說「洞」字,而老鼠卻成了礦工們的吉祥物。他們認為「老鼠」代表著安全。而民間向來有老鼠娶親的吉祥畫。這裡面也許有科學依據,因為在礦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許能證明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於安全。而學者們則對禁忌有著自己更為獨特的看法。本書作者說,破壞禁忌,一般都會得到懲罰,而這種懲罰主要由「當事人的內心力量來實行」。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英國著名的學者弗雷澤在《金枝》中說:「如果某種特項行為的後果對他將是不愉快和危險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樣行動,以免承受這種後果。換言之,他不去做那類根據他對因果關系的錯誤理解而錯誤地相信會帶來災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從於禁忌。這樣,禁忌就成了應用巫術中的消極的應用。

由此看來,許多民俗其實具有著某種科學的成分,但是這種科學的成分是以非科學的包裝而出現的,因此它就遠離了科學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則有著某種心理學的解釋。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們信仰萬物有靈論。人們認為我們身邊的每個東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僅僅是動植物,就是茶杯、茶壺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們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所以好多人製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壺的嘴不能對著自己的客人,因為茶壺的諧音是「茶虎」,如果對著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來你家,你可不能讓他吃餃子,因為餃子是滾燙的滑溜的,吃餃子難道是讓客人快點滾不成?今天看來,這些雞零狗碎的細節,其實也是一種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個拙於言語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話語表示親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這些小細節來讓客人體會到主人對他的尊重。這不也給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樂趣嗎?

B. 民俗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有什麼關系

民風民俗是貼身的「老棉襖」因為這裡麵包含著久遠的民族個性。雖然隨著內時光的流逝,容我們保留下來的民風民俗逐漸減少。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們會大規模卷土重來,這些日子主要是指傳統的節日,尤以春節最為重要。如今民風民俗仍在,但也許已經具有了新的含義,它在於我們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證明,重新體驗一種「回老家」的感覺,或者在這個年關的時候懷念那些已經過完了的歲歲年年。

C. 習俗和民俗一樣嗎

我記得不一樣吧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個人或集體的傳統、傳承的風尚內、禮節、習性。形成風容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習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細小。前者與風俗同,後者就只能用"習俗"不能用"風俗"。象廣東人端午節劃龍舟是風俗,而廣東人把「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先。」那是習俗不是風俗。

D. 風俗與習俗有什麼區別

區別:

1、風俗是指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相沿專積久而成的風氣、習屬俗。

2、習俗: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

3、風俗是由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著很強的行為能力。習俗是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基礎和補充部分。

舉例:

1、四川人在端午節劃龍舟。這里是風俗。

2、四川人把"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嘍先"。這是習俗不是風俗。

(4)治安與民俗擴展閱讀:

村寨習俗:有些村寨必須遵守坐的規矩。如侗家坐的習俗。如果你坐在寄宿家庭的門檻上,面對著教堂房子的牆壁,你就被認為對寄宿家庭的祖先沒有任何尊重。主人的新紅漆四腳凳不能隨便坐。有這樣一張長椅的人表明他的家庭已經娶了一個新媳婦。凳子是新媳婦的專用凳子。新媳婦生下孩子後,便可自由坐下。易家的消防店是一個家庭烹飪、烘烤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店主恭敬地邀請客人們坐在消防店裡。這是一個很好的座位。客人必須坐直,不要張開雙腿。此外,她們被認為不尊重婦女。你不能用兩條腿站著。這將被認為是擺架子和蔑視家庭。

E. 解釋民俗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民風民俗是貼身的「老棉襖」,外國人來中國最喜歡搜羅那些民風民俗的殘跡和余物,因為這裡麵包含著久遠的民族個性。隨著時光流逝,我們保留下來的民風民俗逐漸減少了。但是每年在特定的日子,它們會大規模卷土重來,這些日子主要是指傳統的節日,尤以春節最為重要。如今民風民俗仍在,但也許已經具有了新的含義,它在於我們重新找回自己的身份證明,重新體驗一種「回老家」的感覺,或者在這個年關的時候懷念那些已經過完了的歲歲年年。黃以注 攝

結婚的時候,要找一個好日子;女子結婚上轎,雙腳不能踩地,要由他人背上轎子;出行的時候,一定要翻一翻老皇歷;公雞可以食五毒,因此公雞的剪紙可以辟邪……這些計較和習慣,今天的文明人已經把它們統統都當成迷信來對待了。但是不論人們如何從理性上來反對這些舊習,還是有好多人兢兢業業地遵循著它們。我們且不說那些禁忌如何地沒有依據與可笑,只是考慮一下那些禁忌與說法所具有的獨特的儀式般的神秘感,以及這種神秘感的作用。比如結婚的那些奇異風俗,恰好因為它們的繁瑣,而使得結婚的儀式顯得更為隆重,而結婚的人也因此被一種神秘感所緊緊包圍著。這種包圍就是那些外在的習俗所營造出來的,於是結婚雙方都會對婚姻這樁大事具有一種敬畏之感,也許這會增加他們對婚姻的珍惜。從好的一個方面講,這類古老的民俗對於傳統社會組織與家庭倫理的維持,具有著某種正面的作用。當然,從壞的一方面看,因為一些民俗缺乏科學性,容易破壞人們的正常思維,從而對社會具有破壞作用。

我們今天來看關於民俗的書,也許只是把它們當成一種趣味游戲,也可以把它們看做是一種對自己的鄉土之根的回憶。手邊這套「圖文中國民俗叢書」把中國民俗分成幾塊來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描述,包括婚俗、喪俗、武術、禁忌、數術等。不但有比較專業的論述,而且還有一些現場的圖片,使我們對那些重要的傳統有了一個綜合的認識。本書不但有表面的介紹,還有深層的探討,把每種民俗的淵源和歷史都清晰地勾勒了出來。

關於禁忌,書中收集了很多生動的資料。每個地方、不同民族的禁忌是不同的。比如在沿海漁民家做客,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用詞,一不小心,就會觸犯禁忌,使主客兩不歡。比如吃魚的時候,想把盤子中的魚翻過來,你可不能這么說,你要說把魚給轉過來或者倒過來。他們是很忌諱說翻這個詞的。

在許多地方,比如在浙江青田,進礦挖煤,不可說「洞」字,而老鼠卻成了礦工們的吉祥物。他們認為「老鼠」代表著安全。而民間向來有老鼠娶親的吉祥畫。這裡面也許有科學依據,因為在礦井下,如果有很多老鼠,也許能證明這里有通向外面的孔穴,因此有利於安全。而學者們則對禁忌有著自己更為獨特的看法。本書作者說,破壞禁忌,一般都會得到懲罰,而這種懲罰主要由「當事人的內心力量來實行」。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英國著名的學者弗雷澤在《金枝》中說:「如果某種特項行為的後果對他將是不愉快和危險的,他就自然要很小心地不要那樣行動,以免承受這種後果。換言之,他不去做那類根據他對因果關系的錯誤理解而錯誤地相信會帶來災害的事情。他使自己服從於禁忌。這樣,禁忌就成了應用巫術中的消極的應用。

由此看來,許多民俗其實具有著某種科學的成分,但是這種科學的成分是以非科學的包裝而出現的,因此它就遠離了科學的本性了。而有些民族禁忌,則有著某種心理學的解釋。有些禁忌是古老的信仰,人們信仰萬物有靈論。人們認為我們身邊的每個東西都有生命,有自己的想法,不僅僅是動植物,就是茶杯、茶壺等也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它們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所以好多人製造了一些禁忌,比如茶壺的嘴不能對著自己的客人,因為茶壺的諧音是「茶虎」,如果對著客人自然就是冒犯他了。再如客人第一次來你家,你可不能讓他吃餃子,因為餃子是滾燙的滑溜的,吃餃子難道是讓客人快點滾不成?今天看來,這些雞零狗碎的細節,其實也是一種交流感情的方式,比如一個拙於言語的人不能向自己的客人用話語表示親近和好感,他就可以利用這些小細節來讓客人體會到主人對他的尊重。這不也給平凡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神秘的樂趣嗎?

F. 治安管理 群眾性的特點

治安管理的特點(群眾性特點包括在內)

• 社會性

所謂治安管理的社會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治安管理工作的客體主要是社會化的人,而對人的管理又分為個體管理和特定對象的整體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使人們遵守社會規范。二是治安管理的任務內容有廣泛的社會性。三是治安管理的效益有著強烈的社會性。

• 相關性

相關性即治安管理工作與社會其他領域某些方面存在互相關聯、共同變化的關系。治安管理成效的高低,治安問題的增多或減少,違法犯罪的上升和下降,治安管理手段的先進和落後,治安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等等,都要受到社會諸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 區域性

區域性特點是指不同的行政區域在人口密度、人口素質、職業結構、生活方式、居住條件、地理位置、地理環境、生產布局、商業分布、交通運輸、民風民俗等方面的差異。由於治安管理是按行政區域來實施的,這就使治安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區域性。

• 系統性

• 治安管理是一個開放系統,是社會管理整體中的一個要素。

• 治安管理工作自身是一個組織系統。

• 治安管理中任何一項工作都可視為一個獨立的系統。

• 群眾性

治安管理具有很強的群眾性,從整體來說,群眾是治安管理的客體,又是治安管理的主體。

• 群眾中蘊藏著參加治安管理的願望和要求。

• 群眾性治安組織是治安管理主體構成的一部分。

• 治安管理效能很大程度取決於群眾的支持各幫助。

• 法治性

治安管理的法治性是指治安管理活動是一種行政執法活動。

• 治安管理的職權是國家賦予並以法律規定和確認的。

• 治安管理活動的實質是執法即對法律、法規鐵貫徹、執行和運用。

• 治安管理的主體也要用法律、法規約束自己的行為。

• 治安管理的執法活動必須受黨、政府和人民發行人民群眾的監督

G. 風俗與民俗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抄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以習慣上人們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這就是不一樣!

H. 社會上一些民風,民俗的利與弊有哪些

利就是迷信思想,多則害人害己。比如「不能回娘家過年」卻是不少地方的風俗,很多地方嫁出去的女兒如果要在過年的時候趕回娘家,有家不能回,只能住賓館。
除了這種歧視女性的迷信思想,各地的風俗習慣中還有很多陋習,附在春節這種傳統文化中,如初五不能走親戚等。傳統風俗習慣中殘留著的種種陳規陋習,並不是那麼容易根除。現代社會日益開放,但一些人在「強大」的傳統春節面前,還是會將這些陋習當成春節和傳統的一部分,而予以「傳承」,讓陋習成了佳節的一部分。
清明時節,追憶親人,緬懷故人,是國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因清明掃墓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日益凸顯,關於文明祭祀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清明已經變得不再清明,念經佈道,超度亡靈,燒冥幣,獻祭品,鞭炮齊鳴,滿天紙灰,封建迷信的祭掃行為又在危害社會。當街頭焚香、墳邊燒錢引發大火影響市容的時候,當別墅、賓士、小蜜甚至偉哥也成為祭祀用品的時候,當公車掃墓滋生腐敗的時候,當車水馬龍影響交通的時候,當煙塵繚繞污染環境的時候,當頂禮膜拜助長迷信的時候,如此愚昧十足的所謂「孝悌」之舉,無疑是十足的鬧劇,而非隆重的紀念活動。
祭奠先人的習俗無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清明習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明,也積淀了許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今天,現代文明要求人們革除陋習,改革摒棄清明祭祀的舊方式、舊習慣,弘揚倡導新禮儀、新風尚,提倡祭奠習俗的文明。祭奠儀式不必拘泥於一種,更不必囿於陳規陋習,隨著人們文明祭奠亡者觀念的變化,新近出現的許多文明祭奠形式,用植樹、種花以及在祖先墓前獻一束獻花、放一曲音樂等方式來祭奠先人,都值得借鑒。

I. 民俗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 民俗又稱民間復文化,是指一制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這些民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它具有普遍性、傳承性和變異性。尊重民俗,弘揚民俗文化對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廣大人民只有安居樂業社會才得以穩定,安居樂業必須要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和以人民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作為精神物質。只有滿足了這兩方面的物質要求,才能國運昌盛,長治久安。

J. 對民風和民俗應該保持什麼態度

批判繼承,揚棄的態度。民風民俗有其深久的歷史內涵文化淵源,因此我們需要繼承民風民俗並發揚光大,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合,在不失本色的基礎上走上旅遊宣傳,走向世界。

但對民風民俗需要批判繼承,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不合理不符合群眾人民生活的棄之。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是以當地該民族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文化生活為基礎,並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民族風俗習慣具有民族性、群眾性、地域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它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經濟、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傳統和心理感情,也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之一。

各民族人民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習俗,往往把別的民族對自己民族風俗習慣的尊重或歧視看作對自己民族的尊重或歧視。民族風俗習慣涉及民族關系,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應當得到尊重。

社會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每個民族要健康、順利地向前發展,就應該以客觀的科學態度繼承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對好的風俗習慣要保持和發揚,對某些落後於時代的或不健康的風俗習慣要進行改革。

(1)看它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於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於人民群眾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利於民族團結,是否有利於民族關系的和諧。

(2)要積極支持倡導有利於民族經濟文化發展,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風俗習慣,對不利於民族經濟發展,有害於民族團結和民族關系和諧,不利於人民身心健康的風俗習慣則教育引導各族群眾進行改革。

(3)要大力發展民族經濟,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某些落後於時代的風俗習慣生存的土壤,才能使民族風俗習慣改革目標明確,步伐堅定,使發展最終服務於民族的發展與進步。

(4)要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科學文化水平,使人們用科學的世界觀去正確認識自己風俗習慣的功能和作用,自覺行動起來,改革非科學的,落後的風俗習慣。

(5)要更新觀念,以唯物辯證的觀念去認識民族風俗習慣及其改革。

(6)要增強民族心理承受力,提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文化觀評判是非,使民族習慣的發展與本地區的「四個文明建設」步調相一致。

(7)要堅決杜絕以任何行政命令的手段強迫改革,這將給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