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政治安排情況什麼意思

政治安排情況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2-12 04:40:47

『壹』 政治安排及社會兼職是什麼意思

政治安排是指來對在國內外自有影響,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和為祖國統一事業中做出貢獻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群眾團體中,做出適當的安排。
社會兼職就是你做過的兼職
這個地方就是讓你填一下以前的一些履歷。

『貳』 非公職人士政治安排情況包括哪些

非公職人士一般政治安排都是需要符合相關要求的。
除此以外一般也需要服從安排。

『叄』 什麼是「政治意識」

政治意抄識,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觀點,以及對於政治現象的態度和評價。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決勝全面小康、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黨員幹部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保持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和鑒別力,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肆』 政治是什麼意思啊!

政治

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系。各時代的政治學家和政治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過各種論述,但至今還沒有公認的確切定義。
政治的詞源
不少西方語言中的「政治」一詞(法語politique、德語Politik、英語politics),都來自希臘語πολις,這個詞可以考證出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在《荷馬史詩》中,最初的含義是城堡或衛城。古希臘的雅典人將修建在山頂的衛城稱為「阿克羅波里」,簡稱為「波里」,城邦制形成後,「波里」就成為了具有政治意義的城邦的代名詞,後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結合在一起而被賦予「邦」或「國」的意義。後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詞。因此,「政治」一詞一開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參與統治、管理、參與、斗爭等各種公共生活行為的總和。

中國先秦諸子也使用過「政治」一詞,。《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

在中國古代,「政」一般表示:

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亂宋國之政」

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

朝廷中君主和大臣們的政務活動,如「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

「治」在中國古代則一般表示

安定祥和的社會狀態,如「天下交相愛則治」

統治、治國等治理活動,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古代的這些「政治」的含義,與西方和古希臘的「政治」含義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種君主和大臣們維護統治、治理國家的活動。

中文裡現代的「政治」一詞,來自於日本人翻譯西方語言時用漢字創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詞。當英文的Politics從日本傳入中國時,人們在漢語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孫中山認為應該使用「政治」來對譯,認為「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的中國非常具有影響力。
政治的定義
由於人們在不同時代面臨的歷史任務不同,需要政治發揮作用的側重點和著力點不同再加上不同歷史觀的影響,所以在解釋政治概念時所強調的內容也就不同,於是就產生了對什麼是政治的各種各樣回答,形成了眾多的關於政治的定義。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這些論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容和特徵,是研究政治現象和為政治下定義的指導思想。

西方的政治學家為政治下過許多定義,例如:①認為政治是國家的活動,是治理國家,是奪取或保存權力的行為。②認為政治是權力斗爭,是人際關系中的權力現象。③認為政治是人們在安排公共事務中表達個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種活動,政治的目標是制定政策,也就是處理公共事務。④認為政治是制定和執行政策的過程。⑤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的利益關系,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治學界對「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階級為維護和發展本階級利益而處理本階級內部以及與其他階級、民族、國家的關系所採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階級或集團為實現其經濟要求而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活動,以及實行的對內對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涉及各個生活領域的、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佔主要地位的活動。④政治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社會的上層建築,集中表現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權力斗爭、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分配和使用等。
政治的特徵
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的上層建築,出現在產生階級對立和產生國家的時候,並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同國家相聯系。政治同各種權力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關。各種權力主體為獲取和維護自身利益,必然發生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沖突,從而決定了政治斗爭總是為某種利益而進行的基本屬性。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運行的基本動力。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斗爭行為、領導行為、反政府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爭性。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管理與參與的關系、權威與服從的關系、相互斗爭的關系等。這些關系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政治的演變
古希臘

古希臘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滿20歲的公民(不包括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參與城邦的管理和統治工作。在古希臘人看來,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義在於實踐自己的德行。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動物。人們在公共活動中充分展現他的德行。亞里士多德說:「政治的目標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間的通過說服來達到政治目的。肯尼斯·米諾格認為,在古希臘,「人與人之間在政治關繫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從自己制定的法律,並輪流做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古羅馬

羅馬共和國的政體本質上是一種和古希臘一樣的城邦政體。這時的政治就是共和國的活動。「共和國」(Res Public)中的publicus(公共)源自populus(人民)。當時這個詞的意思是「人民的共同事務」。在古羅馬的政治中,對共和國的建立和維持是其核心。

在羅馬人看來,王權統治是一種奴役。因此羅馬人設立了兩名執政官和保民官來維持這種統治。為了維護人民的自由,古羅馬發展出了三種不同的權力和兩種和諧狀態:

不同的權力

potentia,實在的權力

potestas,根據制度設置的職位所具有的權利和權力

權威(auctoritas),在政治活動和制度中對宗教和祖先的崇拜,表現為元老院的承襲體制和對政治的咨詢權

和諧狀態

奉公守法

自由辯論

西方中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政治是處於古代政治和現代政治的轉型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城邦體制被破壞,逐漸形成了賞賜和分封體制,政治已經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參與的公共活動,而成為了國王和大臣們的活動。政治已經不是為了共同起源、共同信仰而實現正義的活動,而成為了一種利益政治。政治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手段由對話和說服,變成了暴力和戰爭,成為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政治的超越意義已經不存在。托馬斯·阿奎那把亞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依其本性是政治的動物」改成了「人依其本性是社會的動物」。

隨著基督教的興起和發展,宗教信仰成為了人們所追求的人生意義,而不是古代時候的政治。從封建統治下發展出來的這種政治成為了現代政治的起源。

古代中國

中國古代的政治和西方以及古希臘的政治含義有很大不同。中國古代的政治很大意義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統治國家的活動。這種政治被宣揚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惡政則違背天道,會受到懲罰。

中國古代的政治貫穿了個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動的標准。在這種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規范,政治的運作更多依靠道德規范。

現代政治

現代的政治是從近現代的國家上發展出來的,來自於市民社會的興起。這形成了一種以私人利益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從而經濟生活對政治生活產生了控制,政治需要從經濟中尋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職能變成了維護經濟利益的展開。因此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以政治權利為核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對現代政治具有很重要的影響。自此,政治成為了獲得、保持、奪取權力的各種活動的總稱。

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認為「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政治就是反對世界資產階級而爭取解放的無產階級的關系」等。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政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把政治轉到了為經濟建設服務上來。改變了社會主義國家對政治的認識。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越來越小,現在政治的含義也包括處理國際事務。
政治的發展
政治隨著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進程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歷史上,政治一開始就是圍繞國家權力展開的,表現為人們攫取、維護、建設、執行、制約國家權力的全部活動。政治現象產生之後,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已高度成熟。在現代,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巨大社會力量。政治現象還將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只有當人類的政治生活發展到從根本上改變少數人管理多數人的政治模式,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時,原來意義上的政治現象才會轉化為一般社會現象而最後消亡。
關於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范體系,具體指與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簡稱政體。

政治體制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和管理形式以及有關國家政治活動的制度。它首先指國家政權的形式,包括國家的政體形式(如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總統共和制及委員會制),結構形式(如單一制、聯邦制與邦聯制)以及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如三權分立原則);其次它還包括與國家政權相聯系的其他組織和政治行為的制度(如政黨制度、選舉制度)。現代西方政治體制的典型形式是資產階級民主制。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政權更迭,資產階級民主製成為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政治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
政治與經濟、法律、宗教、道德等社會現象有密切聯系並且互相影響。

①與經濟的關系。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也是政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反映,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方面,政治的發展最終取決於經濟生活的狀況,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以及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運動的狀況。另一方面,政治對於經濟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它極大地影響經濟的發展,並在一定的條件下決定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運動的狀況。政治對經濟的作用最經常的是通過國家權力來實現的。

②與法律的關系。政治和法律的關系主要通過國家權力與法的關系反映出來。國家和法律是階級斗爭的產物和工具,是統治階級意志的代表和體現,都屬於上層建築,產生於和決定於社會的經濟基礎。在兩者的關系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產生的前提。法律總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法律的權威和效力是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的。另一方面,法律對於政治也有重大的影響,它體現國家的意志,通過法的准則來鞏固國家權力並維持國家權力的正常運行。

③與宗教的關系。政治與宗教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有密切的聯系。在歷史上,宗教曾經是政治統治的重要工具。宗教沖突往往是民族斗爭、階級斗爭或不同政治集團斗爭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社會,在國家的政治權力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已越來越疏遠,這已成為政治進步的標志。

④與道德的關系。政治與道德也有密切的聯系。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受政治制約,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道德能造成一種有利於鞏固國家權力的社會秩序及與此相關的心理基礎,有助於政治的正常運行特別是國家權力的維持。同時,政治對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種道德風尚的建立和發展往往需要藉助於政治力量才能實現。
馬克思對政治的定義和理解
定義: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政治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總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關系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②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系。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權力。國家政權是政治權力的根本問題,任何階級要實現自己的目的,都必須掌握對國家或社會的最高統治權;④政治活動是科學、是藝術。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
其他思想家對政治概念的理解
①把政治等同於或歸結為倫理道德。認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為了使人和社會達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②把政治說成是立法和執法的過程。認為政治的主要現象——國家是法律的產物,因為國家是為了制定和執行法律而設置的。代表人物凱爾森。

③把政治視為「權術」、「統治術」。認為政治是為爭奪權力和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代表人物馬基雅維里、韓非。

④把政治看作是「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代表人物孫中山、麥肯齊。

⑤把政治解釋為政府制定和執行政策的活動,是一種實現「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活動。」
名人論政治
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列寧)

政治就是參預國事,指導國家,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列寧)

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國家政權機構。(列寧)

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列寧)

今後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談政治。(列寧)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孫中山)

在政治中,實驗即意味著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寬宏大量總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列寧)

政治的後台老闆總是金錢。(羅曼·羅蘭)

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佔首位。(列寧)

我相信在政治中有這樣一條神聖的「馬雅維里」定律:「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就要作出犧牲」。(斯威夫特)

政治不過是社會沿著自己最實用,最方便的途徑,有秩序地向前發展的一門科學。(伍·威爾遜)

政治是處理緊急事變的科學。(西·柏克)

『伍』 本人政治表現怎麼填

一年來,本人能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貫徹十七大精神,積極實際「三個代表」,在思想上按黨員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作風上艱苦樸素、務真求實,較好地完成領導和各級部門安排的各項任務。盡心盡力,努力工作,主要情況匯報如下:在思想上,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利用電視、電腦、報紙、雜志等媒體關注國內國際形勢,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政治思想文件、書籍,深刻領會胡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並把它作為思想的綱領,行動的指南;積極參加黨委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及教育活動;同時,認真學習相關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斷加強自己的思想政治修養。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三個代表」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在新世紀堅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等重大問題 ,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奮勇前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這是十六大的歷史性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始終提醒自己,我們要牢牢把握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不斷增強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奮勇前進。
在學習態度上,我嚴格遵循科學嚴謹的求學和研究態度,實事求是,認真鑽研,對所有的研究都保持著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時刻鞭策自己,要抓緊時間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外語水平為大學英語4級,本人擅長翻譯英文文獻,且有相關工作經驗。
業務和科研能力方面,本人擁有自行設計並進行科學研究和試驗的能力,擁有帶領一個團隊開展試驗工作的項目經驗。
本人待人熱情,個性開朗樂天。百折不撓。專長是電腦網路技術。愛好各類運動。
攻讀博士期間希望能夠繼續從事塔瑪亞歷山大藻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通過生態位的研究,分析出赤潮生物爆發的根本原因。
XX同志在工作期間政治上積極向上,始終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關注時事,通過深入、不斷的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黨性修養;工作中兢兢業業,踏實肯干,認真負責,能較好的將學校所學知識與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績;生活中關心同事,樂於祝人,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嚴格遵守本單位的規章制度,受到了身邊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陸』 政治制度安排是什麼意思

讀書好
好讀書
讀好書

『柒』 什麼是政治,,請簡要介紹一下。 謝謝

政治包涵兩層含義:「政」指的是政府;「治」指的是治理。

「政」是政權主體,「治」是維護政權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圍繞著政進行的。

政治包括軍事,法律,政權機構,政治黨派團體,等等方面。

「政」主要是政權,政府,軍隊,警察,法院,監獄,政治組織,政治機構。「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據這些進行的行為,包括軍事,法律,行政等方面。

「政」是硬體,「治」是軟體。

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這個詞一般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

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

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各時代的政治學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過各種論述。

政治隨著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進程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

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范體系,具體指和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簡稱政體。

(7)政治安排情況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從人類社會學來講,政治是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它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個社會現象非常復雜,因而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以及從不同學科角度,不同的學者對他的論述也不相同。而且政治內涵的本身也在不斷的變化,因此對政治的闡釋也充滿了爭議,始終沒有一個確切公認的定義。

「政」在中國古代一般表示:

(1)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亂宋國之政」;

(2)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3)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

(4)朝廷中君主和大臣們進行的政務活動,如「其在政府,與韓琦同心輔政」。

「治」在中國古代則一般表示:

(1)安定祥和的社會狀態,如「天下交相愛則治」;

(2)統治、治國等治理活動,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參考資料:政治-網路

『捌』 政治安排情況怎麼填呢

政治安排是指對在國內外有影響,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和為祖國統一事業中做出貢獻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群眾團體中,做出適當的安排。
社會兼職就是你做過的兼職
這個地方就是讓你填一下以前的一些履歷。

『玖』 什麼是黨外人士的政治安排

指對符合條件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群眾團體中作適當安排,如,被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或常務委員會委員;被推選為各級政協委員和常務委員;被聘任為政府參事或文史館館員等。

『拾』 政治的定義是什麼

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也是各種團體或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所結成的特定關系,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1]。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系。

(10)政治安排情況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

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系。各時代的政治學家和政治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過各種論述,但至今還沒有公認的確切定義。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