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教授堅守崗位

教授堅守崗位

發布時間: 2021-02-10 23:14:23

A. 為什麼她那個教授碰到哈利波特就會化成灰

麥格教授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她是位公平的導師,對四個學院一視專同仁。屬跟斯內普教授不同,即便是自己學院的學生觸犯校規她也嚴懲不貸,即使最後丟掉學院杯。相信她在校長之位上也會將她公平的原則繼續下去。
其次,她是個非常嚴厲,說話簡練的變形術老師,所有的學生都很尊敬(也有部分是害怕)她,特別關心哈利·波特。她不能容忍任何不規矩的行為,在她的上課時間沒人可以隨便打岔——即便是烏姆里奇在打斷她講課時也沒得到什麼好處。
(見:《哈利波特與鳳凰社》)[1]
同時,她也是個魁地奇狂熱者。這證明了她外冷內熱的性格特點。一年級時,她逮到哈利違反霍奇夫人的規定私自飛上天(幫納威拿回他的記憶球),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批准他加入了格蘭芬多球隊。
最後,她是位堅強的女巫。鄧布利多過世,第二場戰役打響了,霍格沃茨風雨飄搖時,她仍堅守崗位,努力保護食死徒手下的學生們。

B. 醫者仁心,讓愛傳遞,白衣天使做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

白衣天使永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在我身邊,我看到很多一線醫護沒日沒夜地奮戰,發生疫情後,積極馳援湖北,還有年輕護士會在路邊第一時間搶救病危的人,也有青年醫生奮力搶救生命。他們都是白衣天使,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最可愛的人。

一、援鄂醫護馳援湖北

2020年春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之際,多少一線醫護放下家庭,拿上自己的職責,主動報名參與組成援鄂醫療隊,前往湖北進行支援。他們在湖北逆向而行,選擇在重病區域救死扶傷,與病毒搶生命搶時間。他們在那裡,發揮了白衣天使的職責,感動了無數人,也是偉大的英雄。

白衣天使可以通過他們救死扶傷的本領,堅守崗位,守護好百姓的生命安全,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身邊的白衣天使都做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情呢?不妨在評論區里談談。

C. 部隊履職責守紀律保安全演講稿

-部隊「盡職責、守紀律」黨課講稿

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學習探討「盡職責、守紀律,為部隊建設多做貢獻」這個問題。盡職責、守紀律,是我們每名黨員幹部必須認真思考、嚴肅對待,並且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做出回答的現實問題。這不僅有利於廣大黨員幹部的健康成長,而且對於扎實做好當前的各項工作,高標准高質量實現「兩個確保」,推動部隊建設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第一,談一談為什麼要盡職責、守紀律
所謂職責,就是職務和責任,就是分內應做的事;所謂紀律,就是人們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規則。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軍人的天職。因此,我們必須時刻心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政治責任感,用忠誠使命、獻身使命、履行使命的行動准則來要求和激勵,努力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升華自我,用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實際行動展示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
(一)盡職責、守紀律是我軍優良傳統的具體體現。作為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我軍有著區別於其他軍隊的顯著標志,這就是「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聽黨指揮」,作為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旗幟鮮明地要求我們必須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任何沙袋固堤壩,黨員自覺組成了沖鋒隊到險情最重的地方,餓了啃口麵包,渴了喝口水壺里的水,累了就在泥濘的大壩上眯一會,就這樣在大堤上奮戰了3個晝夜,共頂住了11次洪峰,挽救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下游千千萬萬的百姓的安危。還有去年我們擔負「11.5」吉林商業大廈火災現場的警衛任務,在風雪中我們堅守崗位,盡職盡責,有的復退老兵在復員的前一天還任然堅持在執勤一線。解釋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個最好的原因,因為我們是一名軍人。
第二,談一談盡什麼職責、怎樣盡職責
崗位和職業既是一個人謀生的基本手段,也是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實現價值的基本平台。關於盡什麼職責,我認為,軍人最重要的職責是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都堅決完成任務。那麼,怎樣才能盡好職責呢?
一以無私奉獻為本。有人說過: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只講個人利益而不講國家利益、社會貢獻,那麼這樣的民族和國家就沒有希望,沒有不走向衰落的,更談不上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話講的很深刻。我國有陸地邊界線長2.2萬余公里,大部分邊境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都十分的艱苦,然而即使是這樣每時每刻都有無數邊防軍人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上,用青春乃至生命守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作為軍隊的一名黨員幹部,應當以事業為重、淡泊名利,應當具有「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的精神境界,學會用黨性約束自己的慾望,真正做到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為部隊官兵帶好頭,作好表率。我常想,人活著應該追求什麼?是追求經濟上的富有、生活上的安逸、地位上的尊貴、名聲上的顯赫?追求飽食終日、碌碌無為的個人樂趣?還是追求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崇高境界?作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後者才是他的最佳選擇!
二以敢於犧牲為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詩我們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它反映了軍人面對生死的坦然。在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孔子講「仁」,孟子說「義」,「捨生而取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普遍遵從的價值觀念。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從甘願做永不生綉的「螺絲釘」的雷鋒,到90年代滔天洪流中的抗洪英雄們;都體現了這種勇於犧牲、無私奉獻的崇高追求。在執行搶險救災任務、打撈化工原料桶、打撈採金船、清理淤泥等任務過程中,我們的戰士有的腳上、手上都磨出了水泡,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正式他們頑強的戰斗精神和敢於犧牲的精神完成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這是我們「80後士兵」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敢於犧牲、勇於犧牲的縮影。在維護國家利益、民族氣節的重大問題上,連生命都顯得如此不足惜,還有什麼不可放棄的呢?
三以默默無聞為先。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前曾經做過的一個宣傳非常好:「一個捨身的人,打開前進之門;一個奉獻的人,熱情溫暖萬人;一個盡責的人,精神永世長存。百萬捨身的人改變時代;千萬奉獻的人力挽狂瀾;億萬盡職盡責的人創造未來;人人敬業奉獻,祖國繁榮昌盛。」我覺得這條公益廣告非常適合軍隊這個特殊的集體,非常適合軍人這個特殊的職業。在汽車中隊,一提到修理工魏立新,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鑽研本職工作,並且自費近千餘元購買相關技術書籍,撰寫心得體會,並用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培養著一批批新修理技術人員,他經常講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我總會有復原離隊的一天,一定要把我的技術永遠留在咱們部隊。」軍人的價值是什麼?「軍人的價值在哪裡?無怨無悔做貢獻!」他們沒有驚天的壯舉,沒有豪情滿懷的語言,但卻用行動時刻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對本職崗位的熱愛。
第三,談一談守哪些紀律,怎樣守紀律
紀律這個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左傳•桓公二年》里記載:「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古今中外,兵家治軍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嚴明紀律。我國古代就有「師出以律」之說,我認為,作為一名軍人,怎麼講黨性,視紀律勝過生命就是最堅強的黨性;怎麼重品行,維護紀律的神聖就是最好的品行;怎麼作表率,以實際行動遵守紀律就是最好的表率。
(一)視紀律勝過生命就是最堅強的黨性。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說,「人要有點精神,軍人最可寶貴的精神就是勝利精神。除去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這樣的軍人是國家和民族的無價之寶。」這話講得非常好,順著這句話再往深處想一想,是靠什麼培養了軍人的這種勝利精神,唯一的答案,我想就是鐵的紀律。

D. 「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得知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的表達效果

寫出鄧稼先的堅守崗位的奉獻的精神

E. 感人地故事

朱德的扁擔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山上是紅軍,山下不遠就是敵人。

井岡山上出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白天挑糧,晚上還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人民日報 2003-05-16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決定
追授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人事部、衛生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日前作出決定,追授在抗擊非典斗爭中以身殉職的醫務工作者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白求恩獎章"。
決定指出,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廣大醫護衛生人員日夜戰斗在第一線,把自己的生命與人民群眾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私無畏、竭誠奉獻,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的英雄行為感人肺腑,事跡催人奮進,不愧為人民英雄。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決定號召全國廣大幹部群眾、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鄧練賢、葉欣、梁世奎、陳洪光、李曉紅5位同志學習。學習他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視病人為親人,對人民極端負責,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服務精神;學習他們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的高貴品格;學習他們坦然面對危難、樂觀堅強的革命精神。要以他們為榜樣,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奮勇拼搏,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奪取抗擊非典斗爭的全面勝利。

北方網 2003-05-15

有一種倒下叫站起--鄧練賢

名為非典型肺炎的疾患突如其來,在迎擊這場天災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沖鋒在前,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他們用自己不計利害的大智、生死相許的大勇、悲天憫人的大愛,保衛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然而,在一個個病人健康地重新站起來時,有的醫務人員卻病倒了,更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有這些都牽動著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心。胡錦濤總書記最近親臨廣東視察,慰問戰斗在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近日又作出重要批示,對在抗擊非典型肺炎過程中以身殉職的共產黨員、人民的好醫生鄧練賢表示沉痛悼念,對他的家屬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堅信有廣大醫護工作者醫護人員的奮斗與貢獻,有全國上下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疫病。今天,我們把在羊城人民中間傳揚的英雄故事、英雄精神講述出來,我們相信,英雄的事跡和高尚精神一定會激勵廣大醫護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最終戰勝疫病。
面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突襲,鄧練賢以傳染科黨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挑起了組織協調的擔子,並沖在最前面
羊年春節,讓鄧練賢的妻子朱秀娟特別期待,因為難得沒有安排節日值班的丈夫對她許了個願「這個年可以陪你了,你說去哪我們就去哪。"然而,剛剛吃罷年夜飯,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還沒看上兩個,電話就響了:醫院來了特殊肺炎病人,馬上回院准備搶救……
"來得這么快!"鄧練賢放下電話就往醫院趕。就在這天下午,中山三院接到通知:廣東出現不明原因肺炎,該院是指定的四家接收病人的醫院之一。在醫院的布置下,鄧練賢以傳染病科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主動挑起人員調配、組織協調和物品落實的擔子。一方面要保證救治小組的力量,又要確保原來近百名病人的治療不受影響。在他的精神激勵下,所有工作人員都主動放棄休假,各就各位堅守崗位。他知道這項工作危險很大,讓別人去承擔風險,以年齡已屆50多為借口推脫,不是他的作風。他一馬當先,帶領科室醫務人員,投入這場"遭遇戰"。
第一位病人是個11歲小孩,鄧練賢和其他專家一起對病人進行緊急會診,做各項檢查,確定治療方案。這個除夕之夜,中山三院傳染科燈火通明。對這種突如其來、預防治療都處於摸索階段的疾病,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鄧練賢憑直覺意識到其極強的危險性,他親自安排病房,交待參加會診的醫務人員作好消毒、隔離工作,搶救緊張有序地展開。23時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來。這時,鄧練賢的手機不斷收到拜年簡訊,但他來不及看,一直忙到初一凌晨3時。一切就緒後,鄧練賢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他對愛人說:"我太累了。"說完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他就這樣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個除夕之夜。
大年初一,鄧練賢一大早就趕往醫院查房。上午11時30分左右,一位姓周的危重病人被送到醫院。這位被稱為"毒王"的病人使一個又一個的醫務人員染了"非典",他的20多位親戚朋友也先後染病。當時病人發高熱,煩躁不安,頻繁而劇烈地咳嗽,呼吸極度困難,神志也模糊不清,隨時都有死亡的危險。
情況危急,刻不容緩。鄧練賢和同事們馬上投入緊張的搶救中,抗炎、吸氧、鎮靜、激素應用,但病人病情仍在不斷加重。專家小組迅速作出決定,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這個病人身體強壯,體重足有80公斤,因為極度缺氧,情緒極度不穩,在作氣管插管時更是煩躁不安,極不合作,要"奈何"他絕非易事。
"快,快!"此時,病人的生命就在分秒之間,鄧練賢想都顧不上多想,用力地按住病人身體,在場的醫護人員也都紛紛上前,有的扶住患者的頭,有的按手,有的按腳,讓麻醉師盡快將導管插入。這一過程中,病人劇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帶著血腥從插管處噴出,在場的醫護人員從頭到腳都被污染,而空氣中也充滿了病毒。
與傳染病打了30多年交道的鄧練賢清楚地知道,自己正處在危險中,但此時此刻,又怎能放下病人,中途退縮?他和同事們來不及更換衣帽,繼續搶救。病人呼吸不暢,要不斷地拔下插管吸痰。在現場3個小時的搶救中,光給病人接痰的罐子就換了好幾個。鄧練賢和專家們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呼吸機的各種參數,病人的病情終於慢慢穩定,從"死亡線"上被拉了回來。
時間,在搶救病人時以分秒計算,而對於鄧練賢自己,時間的概念在這些天已顯得模糊不清,何時用餐,何時休息,都取決於病人的病情。他有嚴重胃潰瘍,曾經發生消化道大出血,但面對病情危重的患者,在這羊年春節,卻只能在辦公室吃幾口涼透的盒飯。接下來的幾天,幾位重症病人相繼被送到中山三院。每天,鄧練賢都要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高度緊張的工作及大量的體力消耗,即使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也難以支撐。回到家中,搶救病人的過程又一幕幕在腦海中回放,使他難以入睡: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進行亟需思考……初四早上,鄧練賢突然感覺不行了,全身肌痛、乏力、頭痛、高熱,他染上了病毒,肺部出現炎症陰影,住進自己工作的醫院。
就像一場戰爭,誰沖鋒在前誰就可能先倒下。在鄧練賢之後,醫院相繼有20名一線醫護人員也病倒了。中山三院接診的"非典"病例,都是早期極重、傳染性極強的危重病例,而當時對這個病的認識還非常模糊,面對一個未知的巨大危險,鄧練賢和他的同事們成為第一批"掃雷者"。
這時,人們發現,鄧練賢所在的早期救治病人的4人專家組中,有3人是來自各科室的黨支部書記,4位專家後來全部染上"非典";在參加搶救"毒王"的9名醫護人員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
平時習以為常的"鄧書記"的稱謂,如今變成了帶淚的述說和無限的敬意,盡管在人們的口裡講述的是一件件瑣事
中山三院感染"非典"的醫護人員,經過救治,已陸續痊癒出院,而最早病倒、帶領戰友沖鋒陷陣的鄧練賢,卻再也沒有回來……
4月21日下午5時45分,鄧練賢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永遠閉上了雙眼。
從皓首白發的老師、朝夕相處的同事,到相濡以沫的妻子,我們采訪的每一個認識鄧練賢的人,都說他是個好人、好醫生、好支書。在一件件平凡而又不易的瑣事中,鄧練賢彷彿重新獲得了生命,親切地站到了我們面前。
"鄧書記",同事們總是這樣親切地稱呼鄧練賢。在傳染病科,大事小事大家都習慣找"鄧書記",不僅僅因為他是支部書記,更因為他為人特別有耐心,不怕麻煩。
鄧練賢30年的同事和老師、白發蒼蒼的姚集魯教授是個堅強達觀的人,說起鄧練賢的離去也不禁流淚了。他對這位愛徒的評價是?quot;是個老實人。論起勤勤懇懇工作、老老實實做人這兩條,他在我的學生中是做得最好的。我不是共產黨員,但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從他身上都看到了。"
就在鄧練賢病倒的前一天,同事們還看見他在給一位"非典"病人的家屬做工作。實際上,科里每次有病人或者家屬鬧情緒有意見,大家都會說找鄧書記來,過不了一會就會看到鄧書記笑眯眯地出來說聲"搞定了。"為什麼病人、家屬都這么聽鄧書記的話,因為鄧書記心裡總有病人,病人想什麼,家屬想什麼,他都能體會到。他的話往往句句都說到別人心裡去了,聽了特別貼心,當然也就沒氣了。這么多年來,傳染病科醫患關系一直比較融洽,沒有一例向醫院的投訴
大年初一中午搶救完一個11歲病孩出來,細心的鄧書記已經給醫生護士們訂好了盒飯。護士長王喬鳳說起這些事,眼淚直流:按理說這些並不該是一個老領導、老專家做的事,而更讓王喬鳳唏噓的,是身心俱疲的鄧書記還給病孩的父母都買了盒飯。
善待病人,是在鄧練賢身邊工作的醫生護士最深的感受。在大家的記憶中,鄧練賢一直平等待人,在他眼裡病人既是病人也是親人,沒有貧富貴賤遠近親疏之分。以前大家經濟都還不寬裕,有些病人沒錢吃飯,鄧練賢常常自己掏錢給病人買飯。看到鄧書記這樣做,他身邊的很多年輕醫生護士也都慢慢養成了這種幫助困難病人的習慣。有一陣醫院病人走賬的情況多了,有的同志收病人時會有些犯嘀咕,每當這時鄧練賢總是一?quot;先搶救",從無二話。
鄧練賢對人好,但也很有原則,講究方法。醫院曾經有一位年齡較大的進修醫生,個人毛病比較多,在其他科室很難呆下去。鄧練賢主動提出:到我這里來。為了幫他,鄧練賢和病區負責人商量了一個"幫教"妙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鄧練賢找來進修醫生,連續問了許多問題,進修醫生答不出來。鄧書記把他批評一通,然後讓其他人去安慰他、幫助他。不久,這位進修醫生工作態度好了,醫療水平也有了提高,鄧練賢由此真成了醫生?quot;醫生"。
任勞任怨、勤懇豁達的性格,是鄧練賢26年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形成的。從1977年擔任傳染病科黨支部副書記開始,他就從未忘記一個基層黨的工作者的責任。在他的用心帶領下,傳染病院這個黨支部,成為院里最有活力的基層黨組織。在鄧書記的親身示範下,支部連續13年獲得醫院先進黨支部,他本人則連續13年被授予先進共產黨員的稱號。
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鄧練賢在這個全院最大的科里默默地承擔了大量行政事務工作。同事遇到業務上的難題,找他;年輕人工作受委屈,找他;夫妻吵架鬧離婚,找他。他總是鼓勵年輕同事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更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科里搞裝修,他比自己家裝修還上心,樣樣考慮周全。多少年來,他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前要巡視重診患者病房?quot;婆婆媽媽"得連水電安全都要仔細查看。他還牽頭,以傳染科支部名義在韶關仁化資助了14名貧困孩子的學業…
鄧練賢倒下了,但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卻豎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奮斗和犧牲成為戰友們前進和避免更大犧牲的指路牌

F. 中南大學被譽為「中國霍金」的金展鵬教授逝世,你對他了解多少

提到霍金,恐怕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時間簡史》的深邃、他的假設的大膽和新穎,令人嘖嘖稱奇、他面對疾病的樂觀令人動容。雖然霍金已經去世了,但是霍金的精神沒有去世。

2020年11月27日18時15分金展鵬院士在醫院因病搶救無效,在長沙去世,享年82歲。魯迅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金展鵬院士會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以 殘弱之軀,堅守崗位,矢志不移,教書育人,桃李芬芳,多年堅守,終成大器!感謝他為中國的科技事業所做的貢獻,他是當之無愧的巨星。金展鵬院士,永垂不朽!

G. 仿照辛勞、暢通、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無私、風雨無阻寫一篇作文

粉筆,小小的身體一身白衣裳,每天,我們的學習都離不開它.
每節課老師都要通過粉筆向我們傳授知識,每當黑板的字越來越多的時候,粉筆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小,直到消失,我們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了,每當看到老師
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每當看到那白白的粉筆逐漸變小的時候,我就不由得對粉筆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它犧牲了自己造福了別人,它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換來了我們
無窮的知識,難道這種品質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做人就要做粉筆那樣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像粉筆一樣的人,那些早出晚歸的環衛工人,不就很值得我們敬佩嗎?他們披星戴月,不論嚴寒酷暑,不論風吹雨淋他們總是堅守在
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管他們的工作那麼辛苦,可他們的工作從來都不被人們重視,可是,一個城市卻少不了他們,他們就是城市的美容師.我們的老師每天辛辛苦
苦的工作,他們即要教授我們知識,又要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讓我們從小苗長成一課參天大樹,讓我們從無知走向有知,老師不是更值得我們敬佩嗎?
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粉筆一樣的人,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美好!

H. 青藏鐵路修建人員克服困難,默默奉獻,熱愛祖國的資料

1.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冒著高寒缺氧、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等不利條件視察了青藏鐵路工程的進展情況,並對北麓河試驗段的全自動氣象站、碎石拋石護坡、通風路基、填挖過濾段等進行了實地考察。

青藏鐵路工程上馬以來,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矚目。青藏鐵路建設的成敗關鍵在路基,路基成敗的關鍵在凍土研究,凍土研究的成敗關鍵在於融沉的研究。為保證青鐵路建設的順利進行,青藏鐵路工程凍土路基穩定性成了施工的關鍵所在。為此,中科院寒旱所依託中科院重大創新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在海拔4700米的青藏鐵路北麓河建立了試驗站。本著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和高質量建設青藏鐵路的信念,科研人員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進行了長期的野外觀測、研究,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以「主動冷卻路基」的思想為指導,積極主動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設計、施工的決策依據,提出了具體的凍土工程措施,並得到了鐵道部領導的高度重視。目前,研究成果已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該項目組相繼獲「中國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團隊」、「共青團甘肅省委青年文明號」稱號。

陳宜瑜副院長從拉薩出發,沿青藏鐵路一路視察,對青藏鐵路工程進展進行了全面了解。來到北麓河試驗站,他顧不上休息,首先觀看了站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詢問了在站人員的工作情況、生活困難。隨後,在項目主管程國棟院士、首席科學家馬巍、吳青柏研究員的陪同下觀看了碎石、拋石路基、通風管路基、自動溫控通風路基等試驗場地,並詢問了項目目前的進展情況。陳宜瑜副院長對科研人員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表示慰問,並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繼續努力。他還為該站題寫了「攻克科學難關,服務戰略需求」。

19日,陳宜瑜副院長又長途奔赴到寒旱所格爾木青藏高原綜合觀測試驗站視察。在那裡,他聽取了中科院重大創新項目「青藏鐵路工程與多年凍土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首席科學家馬巍研究員就項目進展的詳細匯報,對項目的工作進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陳宜瑜副院長要求項目要認真貫徹國務院的指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態保護,努力攻克建設青藏鐵路的三大難關。他說,青藏高原凍土情況比較復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要借鑒國外的經驗,與鐵道部加強合作,盡快拿到第一手基礎性資料,同時,要建立鐵路災害的預警系統,圍繞新時期的辦院方針,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爭取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矚性的創新貢獻。

最後,陳宜瑜副院長聽取了青藏高原綜合觀測試驗站的工作匯報。並為該站題詞:立足高原、面向世界,促進冰凍圈綜合研究。
2.
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線上除了鐵路建設人員外,常年活躍著一支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博士隊伍,他們甘冒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開展高寒環境活動斷裂和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與監測試驗工作,為青藏鐵路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資料,為青藏鐵路建設和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青藏鐵路橫穿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工程,這支以地質力學研究所吳珍漢研究員為首、由博士、博士後、博士導師組成的高素質青年博士隊伍,曾歷經3年,踏遍海拔高度6000米左右的念青唐古拉山脈,高質量完成當雄幅l:25萬區域地質調查任務,為西藏國土資源大調查作出了重要貢獻;2002年1-2月曾開創青藏高原冬季大規模野外地質施工的壯舉,完成青藏鐵路沿線1:2000活動斷層勘測與地質災害調查任務,及時向鐵道第一勘測設計院提交重要的實測工程地質資料,為青藏鐵路優化設計方案作出了貢獻。自2004年開始,該博士團隊再次勇擔重任,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火害監測預警任務,開展青藏鐵路沿線活動斷裂與地質災害的深化研究和臨測試驗工作,力求通過跨部門與多專業的聯合攻關,沿青藏鐵路建立綜合性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大幅度提高青藏高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盡僻博士們具有豐富的高原野外工作經驗,但在青藏高原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開展冬季野外地質調查,每天都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危險,每次野外工作都面臨巨大挑戰。

2005年2月20日,剛剛度過新春佳節的6位博士和4名後勤服務人員,在項目負責人吳珍漢博士的帶領下,分乘2輛越野車,攜帶必要的儀器設備,在西大灘經過1天的短暫適應期後,便迅速投入緊張的野外工作,進行冬季地質災害觀測、高精度遙感現場校正、活動斷裂GPS監測部署與地應力綜合監測選點踏勘。時值青藏高原寒冬季節,氣候惡劣多變;尤其青藏高原北部地區,經常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嚴重缺氧,白天氣溫低達一10°C~一15°C,夜晚最低氣溫達一20°C~-25°C。在這種極度寒冷和嚴重缺氧的冬季高寒環境,維持正常生存尚且困難,開展野外地質工作則更為艱難,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豐富的高原冬季工作經驗。隊員們克服了嚴酷的氣候條件和強烈的高山反應,每天頂著凜冽的寒風開展12小時的野外工作,找到關鍵地質點位,按專業分工進行詳細觀測。胡道功博士負責活動斷裂與地震破裂研究,苗放教授負責衛星雷達遙感的地面校正及高精度遙感資料的野外驗證,吳中海博士負責GPS監測選點踏勘,葉培盛博士進行構造變形分析。吳珍漢博士最為忙碌,既要協調各小組之間的工作安排,又要負責冬季地質災害的觀測研究工作,還要幫助各專題現場落實年度野外觀測計劃。年青的博士們盡管身體素質較好,但在青藏高原如此嚴酷、極度寒冷的冬季氣候環境,手被凍裂了,臉被風沙吹脫了皮,仍堅持按計劃殲展野外工作。

他們為了完成冬季野外工作任務,不僅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還時常遭遇生命危險。3月1日,隊伍行進至唐古拉山地區。領隊吳珍漢博士由於近1周的繁重工作,體力透支過多,上午出現感冒、頭暈、缺氧等症狀,悄悄地吃了點葯後,仍帶病堅守工作崗位。中午12點,在完成幾個地質災害點的觀測後,大家發現吳珍漢面部痙攣,渾身發抖,判斷他己患重感冒,可能引發嚴重的高山反應,建議他盡快趕赴拉薩進行治療;但他怕影響全隊情緒和工作進度,堅持與大家一起繼續開展工作。至下午2點,吳珍漢博士病情迅速惡化,體溫升至38.5°C,四肢不聽使喚,神情恍惚,不得已同意立即離開唐古拉山,專車護送回拉薩。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長途奔波和同事的精心護送,沿途及時吸氧緩解病情,吳珍漢博士安全抵達拉薩並住進西藏軍區總醫院高山病科。經過醫生診斷,吳珍漢博士由於極度勞累、嚴重感冒和高原缺氧,已經顯示腦水腫症狀;幸虧送治及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經過4天住院治療,吳珍漢身體基本康復,3月5日凌晨又驅車趕往青藏鐵路沿線,下午與隊員會合,繼續帶領隊員們完成野外工作任務。

3月5日下午,胡道功博士在穿越念青唐古拉山東麓一條河流時,不幸掉進了寒冷的冰水中,身體和頭部都被河水淹沒。當隊員們將他從冰冷的河水中扶上河岸後,胡道功渾身水淋淋的。幸虧他穿著中國地質調查局特製的防水外套,內衣沒有進水;但鞋子、襪子、袖子、衣脖和照相機都傘部被河水淹濕,在凜冽的寒風下,很容易患感冒並引發致命的高山病。吳珍漢博士迅速安排車輛和人員,將胡道功博士護送回駐地,服用大量預防感冒的葯物,並將浸水的衣物烘乾後,第二天又投入緊張的野外工作。

依靠頑強的敬業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年輕的博士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冒著生命危險,奮斗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鐵路線上,用青春知識和智慧填補青藏高原腹地地質災害監測空白,為青藏鐵路偉大工程的減災防災提供技術支撐,為西部大開發貢獻力量。相信通過博士們的不懈努力,將在2007年項目結束時,在青藏高原建立世界一流水平的地質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大幅度提高青藏鐵路沿線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