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堅守大秦嶺

堅守大秦嶺

發布時間: 2021-02-07 04:08:58

『壹』 有關於韓信的一切資料大小戰役,

韓信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自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曾受鄉間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楚霸王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漢王劉邦。初始劉邦看不起貌不驚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韓信,經丞相蕭何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拜將不久,即率軍沿南鄭故道東出陳倉,一舉拿下了關中地區,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關,將兵鋒逼至楚都彭城。
此後,韓信率兵數萬,開辟外線戰場。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以一萬之眾大破二十萬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攻佔齊地後,韓信被封為齊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韓信獨當中軍,他先令兩翼部隊對楚軍實行側擊,再令中軍推進,很快完成了合圍。入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終使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亥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在這一段索寞的日子裡,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楚。公元前196年,呂後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貳』 是什麼動力讓你一直堅持對攝影的熱愛

珍惜快門,不是要說捨不得按快門,而是說在練習到一定程度了,就必須去設計。以前看到過一本書,說到沒有經過設計的照片不是好照片。如何設計呢。還是要善於觀察。剛才說過的觀察,是說要找值得拍的點,現在說的觀察呢是要圍繞要拍的主題多觀察,找角度,去干擾,還有思考可能性,比如場景空出來,會不會有路人經過的瞬間可能。

『叄』 描寫雪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的詩句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版似和不似都奇艷權(呂本中)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

(這三句詩句,是巧妙地運用了雪與梅花在顏色、季節以及她們給人以春天來臨的希望上,進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寫。我們也可以借鑒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關的事物,通過自己的合理想像,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寫具體逼真)

才見嶺頭雲似蓋,已驚岩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朵雲。(元稹)

六齣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這兩句詩是作者運用雪去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是藉助對自然景色渲染,讓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歐陽修)
燕上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台。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肆』 如果魏延主持北伐,他會堅持自己的子午谷奇謀嗎

如果魏延主持北伐,他會堅持自己的子午谷奇謀嗎?

根據《魏略》記載,諸葛亮初次北伐過程中,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一個所謂的奇謀。其原文記載如下: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

魏延建議,由他本人親自率領五千兵馬,帶足口糧,走小道子午谷直取長安(子午谷乃是抵達長安的近道,但路途險阻甚多,且地形便於守軍埋伏)。駐守長安的夏侯楙,是個高粱豎子,無勇無謀,見到蜀軍兵臨城下,必然棄長安而逃,如此一來,則長安便唾手可得。

但諸葛亮認為此計策過於冒險,便沒有採納。


而此戰,乃是諸葛亮北伐的首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另外,蜀漢國土偏僻,資源匱乏,對於戰爭的容錯率非常低,一旦大敗,有可能是致命打擊。故而,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這個建議。而魏延的這個建議,可行性也是非常低的,這一點,在一千四百年後的明朝,得到了驗證。闖王高迎祥率領五萬精兵,意欲從子午谷偷襲,結果被明朝軍隊包了餃子,高迎祥本人戰死。

因此,諸葛亮不用子午谷之計,是很正確的。

『伍』 大家幫幫忙哈,誰比較了解三國演義中的姜維,我們老師要求寫一篇他的評析文章

我的評價是:生不逢時,主昏於上(劉禪簡直就是個弱智,小時候摔壞了),諸葛亮都沒辦法,姜維能獨撐大局,還能主動出擊攻擊魏國,足見大才。

一些名人對姜維的歷史評價

諸葛亮:
孔明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鍾會
鍾會與姜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鍾會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州名士,(諸葛)公休、(夏侯)太初不能勝也。」(參見《三國志*姜維傳》)

卻正:
姜維身為上將,位高權重,可是住宅簡陋。除了薪俸,家無余財;除了正室,別無妻妾。從不聲色犬馬,衣服僅僅夠穿,車馬僅僅夠用————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以身作則、使世風清廉,而是真正從內心覺得這樣已經滿足。象他這樣好學不倦、清廉樸素的人,自是一代表率。

孫盛:
姜維是魏國人,卻投奔蜀國,不忠;拋棄父母祖先,苟且偷生,不孝;攻擊自己的祖國,不義;戰敗不自盡,無節;對內,驅策百姓上戰場,以求表現,對外,無法抵抗外侮,招致敵人攻擊,無智無勇。姜維「忠孝節義智勇」皆不備,實際上是魏的逃犯,蜀的庸臣。

陳壽:
姜維粗通文武,立志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可是窮兵黷武,沒有遠見。缺乏判斷能力,終於被殺。

何焯:
姜維執政時,蜀的根基已經不穩,政治司法,今非昔比,人民無法很快從戰爭中恢復了。

干寶:
姜維是蜀相,國家滅亡,卻不去死,反而死於鍾會之亂,不值。

王鳴盛:
姜維想復興蜀漢,功敗垂成而死,忠義之心,日月可鑒。陳壽在晉當官,對此事不敢直言。

明代大學者李贄稱伯約為「又一孔明」。

轉一文:姜維,歷史對他的評價是不公正的

歷來對姜維的北伐貶多褒少,像《三國演義》篇末的長詩就有「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勛勞」之說。而大多數人也認為姜維的北伐極大地消耗了蜀漢的財力物力,致使日後被魏軍一攻即亡。真的是這樣嗎?不管別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在歷史上的歷次北伐吧。根據《三國志》記載,姜維的北伐不止九次,而是十一次。
&;烽火三國論壇 -- 烽火三國論壇—中國人智慧象徵的時代
第一次,西元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出隴右,結果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oobP,
第二次,西元244年,姜維和費緯出兵興勢,派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勉強保住關中
第三次,西元248年,姜維率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收服了涼州胡王白虎文,活文戴。
第四次,西元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由於鄧艾事先得到情報,廖化無功而返. Y
第五次,西元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平手。
第六次,西元254年,姜維率兵圍南安,因糧草接濟不上,主動退兵。
第七次,西元255年,姜維出隴西狄道,魏將李簡率眾投降。維乘勝攻取河關,臨洮兩縣,殺死魏將徐質。
第八次,西元256年,姜維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後來魏軍大舉增援,於是回撤。
第九次,西元257年,姜維與鄧艾戰於段谷,由於蜀將胡濟失期不至,蜀軍大敗,死傷慘重。
第十次,西元258年,姜維利用諸葛誕在淮南反叛,率數萬人出駱谷,與鄧艾相持不下。諸葛誕兵敗,姜維引兵退還。
第十一次,西元261年,姜維領兵進秦川,又遭鄧艾相距,力戰不勝,遂撤兵。
縱觀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土狹民寡僅一州之地的蜀漢竟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強大的曹魏被迫採取戰略防守長達三十年,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至於北伐中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魏將鄧艾手裏,我一向認為鄧艾是魏國最優秀的將領。而且姜維攻,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占優,姜維敗在他的手裏可謂敗得其所。說姜維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一點也不過分。
曾有人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的確是不克避免的,但同樣道理魏國也有損耗啊,而且作為戰敗方的魏國損耗遠比蜀漢來得大,因此我們不妨認為正是姜維的積極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啊。

[苦撐危局] 有一種觀點,西川地險民強,易守難攻。只需死守消耗魏軍,不至於過早被滅亡。這句話從理論上講是不錯,但我也要再者引用廈門廈新隊主教練遲尚斌的一句話「守是守不住的」。東晉桓溫就憑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
以攻代守,積極北伐,以漢中為屏障,保衛成都的安全,這個戰略是諸葛亮在世時就定下的,如果說這是錯的話,那麼姜維只是在延續諸葛亮的錯誤而已。諸葛亮死後,蜀漢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極快,朝中漸漸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劉禪寵愛的宦官黃皓最為突出。董允在世時,每見黃皓必怒斥之,所以黃皓不敢有所作為。董允過世,朝中便無人再能製得住他。姜維曾想出去黃皓,但為劉禪所阻。而黃皓也因此忌恨姜維,屢屢想奪去姜維的兵權,然後加以謀害。姜維深知其中厲害,所以不敢放棄兵權。而保住兵權的唯一方法就是領兵出戰,不打仗還要你帶兵干嗎?
道理很簡單。設使姜維採取堅壁固守的策略的話,那麼不久他就會被削去兵權,而由黃皓的親信閻宇來替代,請持「堅守論」的朋友們想一下,閻宇帶兵的話蜀漢能守多久呢?三十年嗎?三年就不錯了!

到了蜀漢後期,優秀的將領也不多了,稱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張翼,以及後來的降將夏侯霸。面對強大的魏軍,姜維一人要擔負起統帥,大將,參謀的全部職責。稍懂軍事的人可以理解姜維當時作戰的艱難了吧,可是盡管是在這種條件下,姜維仍然能在戰術上不斷取得勝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他呢?
蜀漢最後的奮戰]

西元263年,鍾會,鄧艾領大軍徵蜀。這是二十九年來魏國頭一次主動進攻,時間是在姜維屯田避禍的兩年後。你看,你不攻,對方就來攻了!

姜維採取廖化的建議合兵一處,死守劍閣天險。鍾會十萬大軍在姜維五萬蜀軍的堅守下,寸步難進。就在鍾會幾乎想要撤軍的時候,素有膽略的鄧艾偷渡陰平得手,直趨成都,在擊敗諸葛瞻的部隊後,順利進至成都城下,怯懦的劉禪當即投降,使得姜維在劍閣死守的努力化為泡影。《晉陽秋》的作者孫盛指責姜維應該在鄧艾奇襲綿城,江油的時候迅速回兵成都,保衛成都,不該坐視蜀漢滅亡。我覺得這個指責太過牽強。
熟悉軍事的人都知道大軍回撤只要稍有不慎,被敵軍從後面抄襲的話,損失是很慘重的。隋以百萬大軍攻伐高麗,因補給不上而撤退,途中遭到高麗軍隊的襲擊,當時高麗舉國之兵不過十萬,而隋軍在撤退的過程中整整損失了三十萬!姜維如果要撤軍,他後面的十萬鍾會大軍豈會坐視不理,鍾會也是一代奇才,可以說姜維真想回守成都的話,他的五萬蜀軍將一卒不存!
而我覺得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姜維,倒是那個死後贏得忠烈之名的諸葛瞻。諸葛瞻雖然對蜀漢忠心耿耿,但他沒有繼承孔明的謹慎的優點,而且不識兵法。
當時鄧艾攻綿竹不過數萬人,而諸葛瞻手中也有個兩三萬人。當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據險死守,堅壁清野,根本不該迎戰鄧艾。鄧艾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諸葛瞻是個從沒正式參戰過的新手,正面應戰豈有不敗之理!人家姜維算的上是久經戰陣吧,還不是選擇死守,看樣學樣也應該會了。只要諸葛瞻據險死守,不出數月鄧艾
補給肯定出現問題。舉個例子東晉的一代豪傑大司馬桓溫,領四萬兵北伐,孤軍深入,兩次擊退前來攔截的前秦軍隊,直逼長安,前秦雄主符健就是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桓溫因軍糧不繼,只得徘徊灞水前,最後前秦徵調三萬精兵,雙方在白鹿原展開激戰,桓溫敗退. .....現在問題也是一樣,鄧艾孤軍深入西蜀重地,巴不得尋求蜀軍正面對決。因為是在敵人的國土作戰,士兵的凝固力特別強,因為已經沒有後路可退了,孫子雲:深入則專,就是指這個道理。只要避開這種銳氣,等魏軍補給不繼,再在其回撤時給予致命一擊
或者等鍾會大軍撤退,姜維回撤合兵一處,鄧艾不死也難啊!
所以,在蜀漢最後一戰中應負戰敗全責的不識姜維,而是諸葛瞻,他實在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啊!
首先,請注意姜唯同志在段谷死的是些什麼兵,那是蜀漢自丞相時代以來歷代流傳下來的精兵,這一戰基本死絕了。蜀漢的軍力大損,再也不是以前那支威震隴西的部隊了。
其次,魏軍進攻漢中時,姜唯雖然在避禍,但是,整個蜀漢的防禦體系依然是他掌握控制,並不是如某人所想,是被架空了。姜唯實權仍在。而正是姜唯,他一改以前魏延與王平的防守方法,妄圖來個打開口子,誘敵深入,然後聚而殲之的戰略,結果這個構想被完全打破,魏軍憑借國力的優勢,在每一個方位都達到了優勢兵力,是姜唯不但無法殲敵,而且還差點自己回不來。整個漢中防禦體系被徹底擊垮。
第三,當時的蜀漢,已經不對漢中守軍報任何希望了。成都留守的精銳部隊,已經在董厥的帶領下,前往劍閣防守。等鄧艾偷襲成功時,諸葛瞻的部隊已經是老弱病殘了。
最後,鄧艾深入重地,自然會就地補給,而且,他即使打不進成都,還可以在背後打姜唯,那將是一場三國時代的法蘭西會戰。沒有了補給,被包圍後的劍閣蜀軍,可沒有敦克爾克給他們撤退啊!
姜唯確實是蜀漢某期出眾的軍事家,但是面對著優勢兵力的魏軍,他還是敗了。

『陸』 李商隱為白居易所寫的墓誌銘《太原白公墓碑銘》大略意思是在說什麼 請問有原文翻譯嗎

刑部尚書致仕贈尚書右僕射太原白公墓碑銘(並序)

公以致仕刑部尚書年七十五會昌六年八月薨東都。贈右僕射,十一月遂葬龍門。子景受,大中三年自潁陽尉典治集賢御書,侍太夫人宏農郡君楊氏來京師,胖胖兢兢,奉公之遺,畏不克既,乃件右功世,以命其客取文刻碑。文曰:

公字樂天,諱居易,前進士避祖諱選書判拔萃,注秘省校書。元年,對憲宗詔策,語切不得為諫官,補尉。明年試進士,取故蕭遂州為第一,事畢,帖集賢校理。一月中詔由右銀台門入翰林院,試文五篇,明日,以所試制《加段佑兵部尚書領涇州》,遂為學士。右拾遺滿,滿將擬官,請椽京兆,以助供養,授戶曹。

時上受襄陽荊州入疏獻物,在約束外,公密詆二帥,且曰非善良。後雖與宰相不厭禍,其後禮官竟以多殺不辜謚於ν為厲。李師古襲父事逆,務作項領,以謾儕曹,上錢六百萬,贖文貞故第,以與魏氏。公又言:「文貞第正堂,用太宗殿材,魏氏歲臘鋪席,祭其先人。今雖窮,後當有賢。即朝廷覆一瓦,魏氏有分,彼安肯入賊所贖第耶!」上由是賜錢直券,以居其孫。在職三年,每宴見,多前笏留上輦,是否意詔,湔剔抉摩,望及少年,見天下無一事。五年會憂,掩坎廬墓。七年以左贊善大夫著吉,武相遇盜殊絕,賊棄刀天街,日比午,長安中盡知。公以次紙為疏,言元衡死狀,不得報,即貶江州,移忠州刺史。穆宗用為司門員外。四月知制誥,加秩主客,真守中書舍人,敘緋。受旨起田孝公代衡陽,孝公行贈錢五百萬,拒不內。燕趙相殺不已,公又上疏列言河朔畔岸,復不報,又貶杭州。既至,築堤捍江,分殺水孔道,用肥見田。發故鄴侯泌五井,氵亭儲甘清,以變飲食。循錢塘上下,民迎濤祠神,伴侶歌舞。徙右庶子。出蘇州。授秘書監,換服色,遷刑部侍郎。乞官分詞,得太子賓客,除河南尹。復為舊官,進階開國。九年除同州,不上,改太子少傅,申百日假。又二歲得所薨官。

白氏由楚入秦,秦自不直杜郵事,封子仲太原,以有其後。祖某,鞏縣令;考季庚,襄州別駕,贈太保。一女,妻譚氏。始生公七月,能展書指「之」「無」二字,縱橫不誤。既長,與弟行簡俱有名。故李刑部建、庾左丞敬休友最善。家居以戶小飲薄酒,朔望晦輒不肉食,攜鄧同、韋楚,白服遊人間。姓名過海,流入雞林日南有文字國。為中書舍人三日,如建中詔書,上鄭公覃自代,後為相質直。文宗時,文貞公果有孫起使下,數歲至諫議大夫,賢可任,為今上御史中丞。他日,景受嘗跪曰:「大人居翰林,六同列五具為相,獨白氏亡有。」公笑曰:「汝少以待。」其曾祖弟今右僕射平章事敏中果相天子。復憲宗所欲得,開七關,城守四州,以集巨伐。仲冬南至,備宰相儀物,擎跪齋栗,給事寡嫂永寧里中,有兄弟家,指響健慕,以信公知人。集七十五卷,元相為序。系曰:

公之先世,用談說聞。肅代代優,布蹤河南。陰德未校,公有弟昆。本枝不搖,乃果敷舒。匪骼匪,噫其醇腴。於鄉洎邦,取用不窮。天子見之,層陛玉堂。徵徵其中,上汰唐禹。帝為輦留,續緒襞縷。歲終當遷,戶曹是取。煜白其華,爵不痕緇。用從棄遣,至道天子。疇誰與伍,率中道止。納筆攝麾,綽三郡理。既去刑部,倏東其居。大尹河南,翦其暴逋。君有三輔,臣有四畝。臣衰君強,謝不堪守。翊翊伸伸,君子之文。不僭不怒,惟君子武。君子既貞,兩有其矩。孰永厥家,曾祖之弟。坤柄巽繩,以就大計。匪哲則知,亦有教詔。益裒其收,揠莠而[E161]。刻詩於碑,以報百世。公老於東,遂葬其地。

『柒』 《白鹿原》講的是什麼故事,體現了怎樣文化

莫言是我國的中國作家,他的成民作品講述了中國曾經的農村生活,這種文學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很多,。這些書都講述了那個時期中國農村生活和社會環境相交織的故事。他們貼近生活的實際,讓我們了解到那個時代的事情。《白鹿原》講的是白姓和鹿姓,兩個人在那片土地上相互爭奪,相互斗爭的故事,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農民生活和那個社會的大背景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通過這本書來宣傳一些觀念,進一步揭示了在傳統觀念下人生存的問題和挑戰,一系列的人物活動,粗俗的鄉約制度,包括一些復雜精神都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一部現實主義文學,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當時那個年代每個人的內心的苦悶,一個家族的興衰來反映一個時代的興衰,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是很厚重。白鹿原中體現了當時那個時代復雜的文化相互交織。

『捌』 當代作家「秦嶺」著作的小說《斷裂》中的故事原型是什麼

《斷裂》主要講述了優秀大學生卞紹宗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志願到條件艱苦的九十里鋪當中學教師。但是,嚴酷的自然條件、陳舊的教育體制和嚴重的「三農」問題打碎了他的青春夢想。迷失了理想信念的他,開始了試圖委身權貴、謀取權力尋求轉機的「雙重」人生……
善與惡、權力與金錢、崇高與墮落的交織,隨著愛民橋的斷裂倒塌一切化為雲煙;權欲、貪欲的橫流,吞噬了當初曾懷有理想抱負的年輕縣長。斷裂的橋梁,斷裂的靈魂。反腐倡廉絕不僅僅是去破解銀彈之陣,更主要的是驅除幹部隊伍思想中的癌變。
《斷裂》是一部具有自省意識和現實批判意義的力作。《斷裂》不單在講述故事,它所承載的具有象徵、寓言、批判意味的「干貨」「硬貨」全部夾裹在故事的腠理和骨髓里,有些甚至隱蔽在矛盾的背後或者故事濃蔭之中。這註定了它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厚重深邃的;不是快餐式的,而是餘味悠長的。這就激發了讀者急於探求、尋覓的慾望,這是秦嶺的創作一貫表現出來的「拿人」之處,他的招數往往使讀者欲罷不能。小說中的主人公卞紹宗是個優秀大學畢業生,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的抱負,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他不惜拋舍珍貴的愛情,毅然決然地來到了條件艱苦的九十里鋪當中學教師,但是,基層權力支配下的教師價值觀的缺失、功利思想對教師靈魂的剝蝕、嚴酷的生存環境給教師造成的心靈傷害以及嚴重的「三農」問題對農村教育的侵襲,徹底打碎了他的青春夢想,他開始了試圖委身權貴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藉助鄉黨委書記欒建民、初戀情人周筱蘭等各種可以利用的力量投機官場,並千方百計在上層矛盾的旋渦里巧妙周旋。在官場的碾軋博弈中,他一步步得到了升遷。值得一提的是,他謀取權力、大肆授受賄賂的過程,也是他想方設法為九十里鋪的脫貧、發展與進步疲於奔命、辛勤工作的過程。他用受賄所得為癱瘓在床的父親治病的同時,又不忘資助農村貧困生;他與情人周筱蘭利用一切機會縱情,卻又不忍心與一個中學生妓女縱欲;美麗妻子的紅杏出牆給他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他卻在善良的小保姆那裡發現了底層女性難得的人性之美。卞紹宗最終登上了清谷縣權力的頂峰,與此同時,九十里鋪的建設與發展也在他的「支持」下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也就是說,他遠大抱負的最終實現,是以攫取權力為前提,以喪失人格為代價,以扔掉尊嚴為條件,以藐視法律為背景的。最後,伴隨著由他掛帥的豆腐渣工程——愛民橋的斷裂倒塌,卞紹宗的違法犯罪問題也浮出水面。主人公最後選擇了自殺,在遺書中,他請求把自己的屍體埋在為之奮斗過的九十里鋪。
作者 :秦嶺。 甘肅天水人,中國作協會員,天津市文學院簽約作家,和平區作協主席、文聯副主席。著有《斷裂》《綉花鞋墊》《紅蜻蜓》等。在《鍾山》《長城》《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期刊發表作品200多萬字。其作品曾登上中國小說排行榜,獲得梁斌文學獎一等獎,5次獲全國徵文獎、期刊優秀小說獎、連續兩屆獲天津市文化杯中篇小說一等獎等。2006年被授予天津市職工藝術家稱號。

序言
秦嶺的長篇小說《斷裂》是一部有創意和深度的作品。
我在《文藝報》撰文分析秦嶺的農村題材小說創作時說過,對於秦嶺的創作,我始終充滿期待。這是因為在更多的作家總是習慣於追風逐浪,迷戀時尚的情況下,秦嶺始終堅守著自己,保持著自己的創作個性和追求,並不斷凸顯具有自身特點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這也是他的小說總是受到讀者關注的根本原因。他的長篇新作《斷裂》,再次滿足了我的某種期待。
閱讀《斷裂》帶來的快感,可以用「酣暢」兩個字來概括。據了解,這部小說在出版之前,其中的一部分曾在發行量位居同類期刊之首的《小說月報》原創版長篇小說專號上隆重推出,並引起了一些專家和讀者的關注。在當前長篇小說泛濫成災、泥沙俱下的情況下,一部作品能夠引起專家和讀者的雙重關注,我認為是奢侈的、也是彌足珍貴的事情,這樣的小說首先是貨真價實的,是值得反復品味的,是可以和書架上的優秀圖書擺放在一起的。
經典現實主義的一個突出特徵是其批判性,批判的力度源於小說對社會存在的問題暴露的深度。我認為,《斷裂》是一部具有自省意識和現實批判意義的力作。《斷裂》不單在講述故事,它所承載的具有象徵、寓言、批判意味的「干貨」「硬貨」全部夾裹在故事的腠理和骨髓里,有些甚至隱蔽在矛盾的背後或者故事濃陰之中。這註定了它不是浮光掠影的,而是厚重深邃的;不是快餐式的,而是餘味悠長的。這就激發了讀者急於探求、尋覓的慾望,這是秦嶺的創作一貫表現出來的「拿人」之處,他的招數往往使讀者欲罷不能。小說中的主人公卞紹宗是個優秀大學畢業生,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遠大的抱負,為了實現人生的價值,他不惜拋舍珍貴的愛情,毅然決然地來到了條件艱苦的九十里鋪當中學教師,但是,基層權力支配下的教師價值觀的缺失、功利思想對教師靈魂的剝蝕、嚴酷的生存環境給教師造成的心靈傷害以及「三農」問題對農村教育的侵襲,徹底打碎了他的青春夢想,他開始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他藉助鄉黨委書記欒建民、初戀情人周筱蘭等各種可以利用的力量投機官場,並千方百計在上層矛盾的旋渦里巧妙周旋。在碾軋博弈中,他一步步得到了升遷。值得一提的是,他謀取權力、大肆收受賄賂的過程,也是他想方設法為九十里鋪的脫貧、發展與進步疲於奔命、辛勤工作的過程。他用受賄所得為癱瘓在床的父親治病的同時,又不忘資助農村貧困生;他與情人周筱蘭利用一切機會縱情,卻又不忍心與一個中學生妓女縱欲;美麗妻子的紅杏出牆給他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創傷,他卻在善良的小保姆那裡發現了底層女性難得的人性之美。卞紹宗最終登上了清谷縣權力的頂峰,與此同時,九十里鋪的建設與發展也在他的「支持」下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也就是說,他遠大抱負的最終實現,是以攫取權力為前提,以喪失人格為代價,以扔掉尊嚴為條件,以藐視法律為背景的。最後,伴隨著由他掛帥的豆腐渣工程——愛民橋的斷裂倒塌,卞紹宗的違法犯罪問題也浮出水面。主人公最後選擇了自殺,在遺書中,他請求把自己的屍體埋在為之奮斗過的九十里鋪。法律對他犯罪行為的定性且不贅言,而九十里鋪的老百姓對他的自殺所持的不同態度,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故事的深刻性和現實意義,在於功過是非背後的社會反思和人性的多重思考。
《斷裂》給我的感觸很深,特別是小說所蘊涵的豐富的信息量,常使我的思考陷入沉重和縱深。這幾年,我或多或少地看過一些所謂的官場小說,品讀過一些相關的評論。我發現,有些官場小說的主題要不是過於集中在權力和金錢對知識分子人格和價值觀的摧毀上,那麼必然是在不遺餘力地反映現實官場生活對人性的消解和腐蝕,更有一些所謂官場小說,與那些流俗的言情小說一樣,類型化或程式化特徵十分明顯,基本沒有什麼值得研究的藝術獨創和人文精神。有人簡單地把《斷裂》劃人官場小說范疇,我認為不盡准確,而有的評論家在報刊撰文給其冠以反腐小說,我覺得更有些牽強附會。秦嶺確曾寫過一些官場小說,如發表在《鍾山》《上海文學》《長江文藝》等期刊並被多次轉載的《難言之隱》《狗墳》《打字員蓋春風的感情史》等,這些小說用漫畫、誇張、反諷的手法,揭示了權利場各色人等在潛規則中困惑、無奈、尷尬、迷茫的生存景象。而《斷裂》絕非簡單意義上的官場小說,充其量含有一些官場文學的元素而已,它超越時下官場小說的地方在於:首先,作者主要展示的是當代青年在物慾社會的心靈演變史,它沒有停留在官場的表象上,而是以官場、城市、農村、家庭為背景,以精神的變化和情感的走向為線索,多角度切人人的精神和靈魂,全方位反映人的精神追求與現實利益之間的矛盾。其次,主人公善與惡、榮與辱、崇高與墮落的交織,本質上源於精神與物質、清高與慾望、權力與利益之間無法迴避的、牢牢凝結在一起的矛盾,從而構成了他的人生鏈條,那就是從堅守信念,到迷失自我,再到放棄操守,牟取金錢和權力,回過頭來又利用權力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直至自取滅亡。再次,《斷裂》顯然擺脫了官場小說的習慣視角,譬如,主人公妥協於現實,卻並沒有完全隨波逐流,靈魂被污染卻沒有喪失心靈的原則,權欲、肉慾和物慾在吞噬他精神的同時,卻一直保持著一顆善良、悲憫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一個「雙重」人格的人,是很痛苦的,我們可以想見卞紹宗復雜而備受煎熬的心路歷程,當人生的價值需要靠謀取權力來實現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為卞紹宗每一次痛苦的抉擇和精神上的斷裂找到答案。第四,小說給以孔令謀為代表的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知識分子、以勞模「父親」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主人、以校長龐社教為代表的中國農村貧困地區教育工作者、以甄芹芹為代表的農村個體戶、以小乖乖為代表的賣身貧困生等各階層「角色」提供了「登場」的機會,構成了奇異而逼真的現實世風、世相、世貌,把對中國各階層人物命運的思考置於了一個更寬闊的社會背景下,使作品有了更強的現實意義。這些可圈可點之處,在普遍意義的官場小說中是看不到的,這再一次證明了秦嶺思考問題的獨特性和提煉素材的能力。
在我看來,一個作家擁有才華固然重要,而具備獨特的視角比擁有才華要重要得多。視角獨特了才會有超乎他人的發現,如果視角和芸芸眾生沒有什麼區別,光憑才華,寫出的東西只能是大路貨,很快會被歲月湮沒,被讀者忘記。秦嶺的小說之所以被文壇稱道,最根本的,在於他善於發現。我最初注意秦嶺的小說是他的《坡上的莓子紅了沒》(《新華文摘》2006年第4期),小說里的阿婆濃縮了中國勞動婦女吃苦耐勞的美德、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精神,無論旱年的災情嚴重到何種程度,她都要把民歌奉獻給所有的莊稼漢,給他們以心靈的安慰。在這篇小說里,作者自覺跳出了一般作家固有的鄉村敘事模式,避開鄉村政治的博弈,站在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的時代高度,從自己的農村生活體驗和鄉親日常的凡俗生活出發,用細膩的描寫和跌宕起伏的情節,把自己滿腔的理解和深切的體恤傾注於每個角色,讀來震人心魄。他創作的《綉花鞋墊》(《中篇小說月報》2003年第1l期)、《不娶你娶誰》(《中篇小說選刊》2005年第3期)、《棄嬰》(《小說選刊》2006年第10期)《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小說月報》2006年第2期)、《燒水做飯的女人》(《作品與爭鳴》2006年第5期)、《皇糧》(《中篇小說月報》2007年第11期)等一系列反映農村生活的小說,同樣是以獨特的發現和對生活反習慣的重新解構,使大家在嘈雜紛亂的文壇,有幸聽到了秦嶺式的足音。秦嶺在《斷裂》的主題開掘和藝術探索上顯然繼續秉承了他在農村題材小說創作中的諸多優勢,並揉進了他的城市生活積累,使小說在背景鋪設、情節設置上顯得嚴絲合縫,不留痕跡,特別是主人公從九十里鋪掙扎出來,最後又魂歸九十里鋪,其象徵性真是意味深長。卞紹宗的悲劇不只是卞紹宗個體的悲劇,他漸進式、反復性、矛盾性的心路歷程,很容易引發讀者對自身、對現實和對社會陷入嚴肅深入的思考。
秦嶺長期在基層機構生活,又有在農村生活和工作的經歷,他還一度從事過理論研究工作,寫過大量的社科類理論文章,而理論研究是離不開理性思考的,這是作為一個成熟作家難得的優勢。正是這些人生體驗,再加上他在開掘主題上習慣於劍走偏鋒,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劍劍見招,從而成全了秦嶺小說的過人之處。需要提醒的是,劍走偏鋒只是一種創作的招法,不一定在作者的所有創作中都能行得通,我相信,秦嶺會認識到這一點的,我們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西部散人2007年12月於蘭州

『玖』 玄鎧一領配幾人呢諸葛亮北伐,以少勝多,正面破斬曹魏大軍,獲戰利品"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

第一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穀道攻取眉縣,使趙雲、鄧芝率一枝兵馬為疑軍,據箕谷。而諸葛亮自率大軍攻祁山。由於事出突然,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皆叛魏應亮,魏明帝曹睿遣大將軍曹真督關右諸軍,駐眉縣。令右將軍張合率五萬步騎增援隴上。蜀軍先鋒馬謖在街亭被張合所破,蜀軍進無所據,拔西縣千餘家回漢中。此戰過後,諸葛亮自貶三等,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第二次北伐,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利用東吳陸遜在石亭大破魏大司馬曹休之際,復出軍攻魏。十二月,諸葛亮引兵出散關,圍陳倉。因為曹魏方面已經有所准備,「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見《曹真傳》)。郝昭據城堅守,諸葛亮圍城20餘日,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趕,被亮設伏所殺。第三次北伐。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諸葛亮自出至建威,郭淮退還,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營於南山下原上,築漢、樂二城。第四次北伐。建興八年(230年)七月,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數道並進,會攻漢中。會天大雨三十餘日,阻礙了魏軍的進攻。蜀軍以逸待勞,諸葛亮一方面積極組織防禦力量,調李嚴率軍2萬增援漢中,自己親率大軍屯成固、赤坂迎敵。另一方面積極籌畫反攻力量。他令魏延、吳壹西入羌中南安界,大破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吏郭淮於陽溪。第五次北伐,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軍再次進圍祁山,以新造之木牛運糧,令李嚴總督後勤糧草。此時,魏大司馬曹真有疾,魏明帝令司馬懿代真屯長安,督雍涼二州諸軍事,統張合、戴陵、費瑤、郭淮,兵發祁山。諸葛亮率軍於上圭迎擊司馬懿,初戰諸葛亮擊敗魏將郭淮、費瑤,並乘勝大收上圭小麥以做軍糧。在上圭東與司馬懿想遇,懿斂兵依險,亮不得戰,引軍還。司馬懿引軍隨亮,至西城,始終不與諸葛亮交戰。魏將賈栩、魏平數請戰,懿不允。諸將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見《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五月司馬懿使張合攻蜀將王平於祁山南屯,自己率主力進攻諸葛亮。諸葛亮令魏延。吳班、高翔迎戰,大破魏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懿回營固守。祁山南屯方面,蜀將王平守備得法,張合進攻不克,亦回軍。六月,蜀軍因運糧不繼退軍,司馬懿強使張合追擊蜀軍,張合不得已,遂進。追至木門中蜀軍伏擊,張合中箭而亡。第六次北伐,諸葛亮鑒於每次北伐,皆因糧盡退軍,故於建興九年(231年)後,就勸兵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兵三年,以做戰時所用。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調動所能征發的軍隊,出斜谷,遣使約東吳孫權同時出兵,共伐曹魏。蜀軍到達眉縣後,屯於渭水之南。司馬懿亦引軍渡渭,背水為壘以拒亮。司馬懿仍沿用堅守不出,待蜀軍糧盡而退的法,而諸葛亮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兩軍相拒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懿始終不出。亮送巾幗婦人之服至懿處,懿故意上表請戰,以搪塞諸將。蜀軍與魏軍相持半年有餘,於當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軍中,享年五十四歲。司馬懿得知此消息,率軍追趕。蜀將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做反擊狀,懿不敢*。蜀軍得以結陣而去,入斜谷後發喪。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能退生仲達。」懿因此自嘲道:「吾能科生,不便料死也。」(見《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及蜀軍退,懿巡視蜀軍營壘處,嘆道「天下奇才也!」(見《諸葛亮傳》)這里著重討論一下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蜀軍的第一次北伐,是相對形勢較好的。出兵前,魏延獻計,稱坐鎮長安的魏安西將軍夏侯茂「怯而無謀」,故欲請「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茂「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魏延的計劃確實很有氣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計劃,蜀軍便可一舉奪得關中,這也正是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標。但是諸葛亮以此計過於懸危,未予採納。如果仔細分析一下魏延此計,不難發現,如果魏延的計劃要得以實現就必須同時滿足下列5個條件:(注意是必須同時滿足!)第一:魏延率軍從褒中出發,循秦嶺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完成這個行程必須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長安守將夏侯茂得知魏延軍突然到來時必須要棄城逃跑。第三:夏侯茂逃跑時,必須留下大批可供蜀軍食用的糧草輜重。第四:魏軍的增援部隊必須要在20天後才到達長安。第五:諸葛亮大軍從斜谷出發,必須在20天內趕到長安,增援魏延。這五個必須的條件,每一個都有不能實現的可能!注意是每一個!!!先說第一個。首先魏延能保證在10天之內穿過子午谷而到達長安嗎?子午穀道長約660里,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棧道通行。《石門頌》描述子午道:「上則懸峻,屈曲流顛,下則入冥,倚詞湓ǎ平阿淖泥,常蔭鮮晏。木石相距,利磨確磐。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滯礙弗前。」而且兩年之後,魏軍都督曹真伐蜀就是從子午道走的。「曹真發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見《三國志。魏書。王朗附王肅傳》)。曹真一個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雖然有「會霖雨三十天」的客觀因素在內,但至少可見用10天時間內走完子午谷是相當不容易的。而如果不能在10天內到達長安,那麼魏軍的細作就可能會得到情報而有所准備,使蜀軍失去奇襲的效果。再說第二個。魏軍守將夏侯茂怯而無謀這是事實,但他會不會害怕到「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呢?如果他不是棄城逃走,而是據城而守,等待援軍到來的話那又怎麼呢?這里先生談到「魏延用兵而豈能不料敵主將之勇懦乎?」魏延看人看得真有那麼准嗎?諸葛亮逝世後,楊儀令費文偉去見魏延,試探他對撤軍的態度。魏延即要求文偉與他聯名發個文書,一同留下繼續北伐。費文偉答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見《魏延傳》)。楊儀與魏延「勢如水火」,眾人皆知之事,怎可能會有「必不違命」之舉?文偉與魏延相識不可謂不深,相交不可謂不長,況此脫身計,實未見高明,卻能一時瞞過魏延的眼睛。未知魏延識人水平究竟有多少高明?更何況夏侯茂其人與魏延非親非故,而當時的消息情報傳遞速度和質量,又遠未如現在這樣高速准確,魏延又以何依據就可認定夏侯茂定會「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呢?再者言道長安城是曹魏的三所防守生鎮之一,其戰略意義相來與東線合肥、中路襄陽不相上下,欲令魏軍於此重鎮不戰而降,魏延是不是多少也有點一廂情願了?再說第三點。即使魏延成功佔領了長安,又怎能保證曹軍就一定留下大批糧草輜重給蜀軍呢?堅壁清野的做法,魏國並不是沒有做過。當年曹操攻下漢中以後,「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又於武都「徙氐五萬余藻出居扶風、天水界」(見《張既傳》)。使得以後劉備奪得漢中後,只得其地不得其民。諸葛亮也不得不令李嚴率眾2萬趕赴漢中,才能使漢中重新煥發其生機和活力。如果曹軍把糧食運走或是乾脆將其付之一炬的話,蜀軍能空著肚子守城嗎?再說第四點。誰又能保證關東援軍一定會在20天後才到達長安。遠的不說,就拿司馬懿襲擊孟達來說,孟達估計司馬懿要一個月後才能趕到上庸,結果司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時間就趕到了,16天就攻破上庸,擊斬孟達。而且從關東到關中,一路上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天然屏障,正利於曹魏的鐵騎晝夜急馳。再說第五點。「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率軍從斜谷出發到長安,要行千里棧道,怎能保證就一定能趕在曹魏援軍到來之前到達長安?萬一落在曹軍後面,魏延軍被曹軍吃掉不說,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就會屯兵於堅城之下,陷於進退兩難的窘境。當然,魏延此計雖有上述五個方面的不足之處,仍不能斷定其計必定無效,因為戰爭本身就是變化多端的。但是所謂善於用兵者,要講究制於人而不受制於人。我們仔細看看魏延此計,除了第一點,第五點,蜀軍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外,第二、第三、第四點卻得把獲勝的希望完全交由曹魏方面來控制。相信大家也早已經過慣了中國男足每每在重大關頭,要看別人臉色的日子了吧。如果這五個環節中,只要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後果就是不堪設想的。誠然,用兵作戰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但對於一個可以稱之為某種意義上賭徒的用兵者來說,他必須考慮已所選用的用兵策略而帶來的收益,是否會遠遠大於他所承擔的風險。毫無疑問,如果魏延此計成功,蜀軍可順利攻下長安城,但是否就能如魏延所說那樣「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呢?如果蜀軍攻下長安,那麼對付長安之東數十萬曹魏援軍的瘋狂反撲就是一個非常棘棘手問題。想當年關羽進軍襄樊,曹操幾乎把他所有拿得出的,值得驕傲的將領軍隊都派了過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讓關羽軍攻下襄樊。正因為長安城的戰略意義同樣非同小可,所以曹魏方面想要重新奪回長安的決心應該也是顯而易見的。再者長安以西還有數萬魏軍賦予頑抗,需要蜀軍在短時間之內作戰收編。而長安城與諸葛亮北伐基地漢中,卻又僅憑幾條險塞棧道保持聯系,而在這條勢關生死存亡的生命補給線,其東面和西面又都是魏軍,誰能保證這條補給線不受魏軍的搔撓?萬一這條補給通道被魏軍切斷了又該怎麼?接下來,再來分析一下魏延此計如果失敗,又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孫子兵法。始計篇》中講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先生在原文中講到「五千軍出子午,敗不過喪一支偏師」,果真如先生所言嗎?第一,魏延是請求的是得精兵五千,負糧兵五千。也就是說,魏延所需帶領的是一萬兵力。蜀軍一共才多少兵力?蜀軍之中工共有幾個像魏延這樣的傑出將領?而三國後期,又有幾次戰斗是令對方損失一萬兵力以上的?一旦魏延此計失敗,這一萬蜀軍就等於給魏國輕而易舉地消滅了,而魏延本人估計能生還的概律也不會太大。仗還沒開始真正的打起來,自己先丟兵丟將,那以後的仗又該怎麼打下去?這能算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嗎?此其一。其二,如果魏延此計失敗,必定會敲響魏國上下對關隴地區防務的警鍾。諸葛亮一出祁山失敗後,魏將曹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五生守陳倉,治其城。」(見《曹真傳》)。這顯然說明魏國對蜀軍的進攻已經做好了戒備。魏國本已強大,再加上有所戒備,蜀軍要想在以後的戰斗中取得勝利,其難度可想而知。其三,常言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蜀軍第一次北伐是建立在剛剛平定南中,士氣正旺的基礎之上。如果魏延此計,蜀軍敗,而魏軍勝,此消彼漲。這無疑就給今後的北伐事業,蒙上一層難以洗去的陰影。對於蜀軍的第一次北伐來說,是許勝不許敗。因為只有此戰勝利,蜀軍才有可能前先制定的「漢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如果此戰失利,不僅僅是一次局部戰斗的失利,因之而產生的各種負面影響,將會嚴重地影響到今後的北伐事業中去。也正因為此,蜀軍在這之後的北伐中,雖然表現不俗,仍無法取得最終勝利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否決魏延此計後的具體做法。諸葛亮先揚聲由斜穀道攻取眉縣,使趙雲、鄧芝率一枝兵馬為疑軍,據箕谷吸引魏軍主力曹真部。而自己則自率大軍攻祁山。由於事出突然,加之蜀軍「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皆叛魏應亮。當時的形勢是:隴右五郡,三郡叛歸蜀軍,只有隴西郡和廣魏二郡不服。只要能切斷關隴通道,把這種優勢保持一個月左右,就會佔領全部隴右地區。(參照《三國志。魏書。張既傳》裴注引《魏略》記載:「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由此可見,取得隴右的關鍵就在於切斷關隴通道,而切斷隴道的關鍵之關鍵就在於一定要守住由關中入隴的咽喉要地,街亭!諸葛亮令「才器過人,好為軍計」的馬謖率蜀軍先鋒部隊鎮守街亭,其用意就在於拒魏軍關東援軍於隴外,配合蜀軍主力攻佔隴右。也就是說在具體戰術布置方面,諸葛亮做得面面俱到,實無可挑剔。街亭戰敗,完全是由於馬謖「違亮節度,舍水上山,舉動失宜」,且又剛愎自用,參軍王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所故。諸葛亮所負有的,只是用人不明的責任,實與其具體戰術用兵策略無任何關系。以此而言孔明用兵不高,何其妄也?!先生在原文中講到「若亮速進,則三郡非中國之所有也,而亮徐行不進;既而官兵上隴,三郡復,亮無尺寸之功」。諸葛亮行軍力求其穩,不肯疾趨,昔曹操「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遂於當陽長坂大敗劉備,利有必趨者也;而亮計不及此,死抱住「必蹶上將軍」的古訓,其與趙括相差幾希?這里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曹操為何會做出「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的決定。曹操之所以這樣做無外乎三個原因。第一,曹操與劉備打過多年交道,對劉備的為人和作戰方法非常熟悉。早在初平四年(193年)征陶謙時,曹操就已經和劉備打過交道了。在這之後的十幾年時間里,曹操又陸陸續續和劉備打過幾仗,雙方可謂知根知底。兵法雲「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因此曹操能針對劉備其為人,做出相應的用兵策略。第二,劉備在撤軍過程中,犯了嚴重的戰略決策錯誤。正因為江陵極有錢糧,城池堅固,如果佔領江陵,劉備就會有資本得以喘息並修整自己的部隊。但也正因為這此原因,江陵也成為了曹操極欲占為已有的軍事重鎮。《孫子兵法。九地篇》里講到「爭地則無攻」,對於「爭地」來說,任何一方都想搶先佔領。曹操之所以願意丟棄輜重,輕軍猛進,也正是受劉備向江陵進軍的刺激所致。而在劉備當陽戰敗後,折向江夏,曹操就沒再派兵追趕。所以說,與其說曹操輕軍兼道是為了擊敗劉備,倒不如說是為了爭奪江陵更為確切一些。第三,曹操之所以能令五千急駛一晝夜的騎兵擊潰劉備軍,還得益於劉備當時具體戰術上的錯誤布置。劉備丟不下十餘萬隨他南撤毫無戰鬥力的普通百姓,被甲者少,且又分出關羽的精甲萬人從水路向江陵進發,這樣無疑使本來戰鬥力就不是很強的劉備軍,其戰鬥力更進一步被削弱。這樣也就等於無形中幫了曹操一個大忙。再來看諸葛亮當時的情況。《諸葛亮傳》注引《袁子》道:「蜀兵輕脫,良將少,亮始出,未知中國強弱,是以疑而嘗之;且大會不求近功。所以不地也。」袁子講得極為有理。蜀軍兵微將寡是任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諸葛亮一出祁山,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對曹魏的大舉用兵。彝陵戰敗後,諸葛亮苦心經營了五、六年,才有如今的這十萬北伐大軍。再反觀曹操攻打董卓第一戰時,由於不明敵軍底細而遭伏戰敗來看,諸葛亮在未知中原虛實的情況之下,採取的慎重態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其一也。其二是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強行軍的結果,勢必造成部隊戰鬥力的嚴重削弱。《孫子兵法。謀攻篇》里講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而隴西郡和廣魏郡早已被魏軍所佔據,魏軍坐擁堅城固池,且又以逸待勞。用戰鬥力遭受削弱的部隊去直接攻城,這本身就不是智者所為。其三,當時的魏軍並不同於劉備所率之軍民相雜,戰鬥力不強的部隊。諸葛亮第二次的北伐,面對的是遭魏國修整一新的堅城陳倉,「為人雄壯,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的宿將郝昭(見《明帝紀》注引《魏略》)和早有準備的魏軍,因此無功而退。但郝昭所以全城卻敵者,正如胡三省在《資治通鑒》中所注的那樣,「其才非成於攻者也,客主之勢異耳。」而魏將王雙卻以為蜀軍軟弱可欺,想撿個「皮夾子」,便率軍追趕。王雙放棄堅城,而與蜀軍打野戰,這哪裡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設伏,輕而易舉將王雙除去。在諸葛亮以後的幾次北伐中,又相繼取得了不少局部勝利。這些又直接能反映出諸葛亮的用兵方略。我們來看看在北伐過程中魏蜀兩國所遭受的損失。從損兵損將來看,蜀軍除了第一次蜀軍先鋒馬謖部傷亡較大(但蜀軍主力卻未有所損失),第二次攻陳倉時部隊有些許損失外,其他的多次戰役,基本上都是能勝則勝,不能勝則全師而退,人馬的損失是不大的。而魏軍除了在街亭之戰中,大破蜀軍先鋒部隊馬謖外,其他幾次都沒有什麼大的斬獲。相反在余後的幾次戰斗中,連遭重創,先被蜀將魏延、吳壹西入羌中南安界,大破其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吏郭淮於陽溪。後又被蜀軍擊敗,蜀軍「獲甲首三千級」。蜀軍在整個北伐過程中,由於遭受作戰失利所導致損失的只有馬謖一人,況且即使這個馬謖也是被諸葛亮為明軍法所斬的。而魏軍的大將王雙和「以巧變為稱」的張合,卻是被蜀軍直接擊斃的。再從喪失城池與人口來看。蜀國方面未有城池和居民遭魏軍所擄。而魏國方面則丟失了武都和陰平兩郡,被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漢中」。而武都,陰平對於蜀軍的占據關隴和從側面保護蜀國不受魏軍侵害,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後蜀國滅亡,就是被魏將鄧艾於陰平處偷襲成功)。從損失的戰略物資來看,蜀軍曾乘勝大收魏國上圭郡外的小麥以做軍糧,「獲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而且還利用在魏國土地生產出的糧食以供軍用,「是以分兵屯,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見《諸葛亮傳》)。也就是說,如果單從作戰所受到的損失來看,魏軍所遭受的損失要遠大於蜀軍所受到的損失。諸葛亮處在兵少將寡和運糧困難的不利條件下,面對強大的魏軍和由司馬懿、張合、郭淮、曹真等魏之名將及所構鑄的堅固防線面前,仍屢次對魏採取主動性的進攻,並能給魏軍予重創,極大程度地消耗了魏軍實力,實屬不易。還使「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並之眾,據牢城,擁精銳」和富有軍事韜略的司馬懿任其自來自去,甚至受到「巾幗婦人之服」的羞辱,還被時人譏之為「畏蜀如畏虎」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而司馬懿曾說過「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見《資治通鑒》卷74景初二年)況司馬懿並非不想消滅蜀軍,且他曾兩次令魏軍追趕南撤的蜀軍,但都無功而還,反而賠上大將張合的一條姓命。若以此觀之,說諸葛亮用兵平庸,實難令人信服。諸葛亮的北伐雖未最終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失敗。因為失敗和未能成功還是有區分的。諸葛亮在北伐中,做到了「夫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而且戰爭本身就是「勝可知而不可為」的(《孫子兵法。軍形篇》)。從南征算起,到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結束,諸葛亮一共才打了近十年的仗。在這十年時間里,諸葛亮雖說戰功不著,但終無大敗。反觀曹操,曹操在其最初用兵的十年時間里,雖說勝仗打了許多,但敗仗也打了不少。而且有些敗得還相當的慘,好幾次差點把命都給丟了。而諸葛亮在第一、第二次北伐中受到挫折後,並未一獗不振,相反吸取了作戰失敗後的經驗教訓,在以後的幾次戰斗中,始終未給魏軍以可趁之機。再看曹操,他倒是在一征張綉時,對其部下信誓旦旦地說到「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以後不復敗矣。」(見《武帝紀》)。可結果呢?曹操在二征張綉時還不是照樣敗在了同一個人的手上了嗎?不等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記耳光嗎?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在一個地方犯一次錯誤並不算什麼,但如果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再犯同一種錯誤,那他就有點問題了。諸葛亮即使再能用兵,只給他短短的十年時間怎麼能完成北伐事業?要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戰後消滅十萬袁紹軍,且袁譚、袁尚又兄弟不和,但曹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都用了八年時間來統一河北。況且諸葛亮所面對的對手,無論是從何種角度而言,要戰勝其的難度都要比曹操平定河北來得高得多。諸葛亮在各方面都不利於已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己,又伺機給予對手以重創,勝負相當且從某各意義上講勝還佔得上風,僅從這點來看諸葛亮已盡了人為的最大努力了。而身為大軍事家的曹操,他在諸葛亮尚未輔佐劉備之時,已經稱霸中原,而當時的劉備尚無寸土之地。後及諸葛亮出山,曹操不僅未能消滅勁敵劉備,成就統一功業,反而令其一步一步取荊奪益,建立蜀漢基業與自己分庭抗禮,鼎足三立。若以此觀之,曹操之軍事能力未必便能高於孔明,且軍事成敗離不開政治、經濟、外交及個人綜合素質等因素影響。單方面以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來推斷孔明拙於用兵,實非定論也!

『拾』 重於泰山的畫家簡介

代大權、賀秦嶺歷經3年雕刻的這幅《重於泰山》,讓人讀得驚心動魄。對於畫作表現的那段歷史,對畫面中翻過刀刃緩緩走來的這群人,人們是如此熟悉。觀賞者被畫中的人撼動了,征服了。一幅畫會有如此大的沖擊力和感染力,這與創作者非凡的藝術膽魄和擔當密切相關。代大權的創作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主流價值觀契合同步。他幾十年不間斷地深入井岡山、臘子口、遵義、延安、川藏高原體驗生活,拍攝照片,積累成千上萬張速寫、素描。僅僅從他幾十年畫作的題目,如《頑強的希望》、《百年之約》、《變法之痛》、《末路英雄》、《永遠的戰士》、《來自老百姓》、《涼山老嫗》、《建設者》和《老艾的午餐》等,就能看出來,《重於泰山》的問世,只不過把他一以貫之的堅守、追求和創作理念,推向了一個巔峰。
代大權憎恨淺薄,力避浮泛;他刻刀下的畫面和人物,雖然都以光明為主導,積極向上,但又是庄嚴的、凝重的,像血珠一般粒粒飽滿和滾燙。而且,越是感天動地的歷史瞬間,越要顯出人物內心的焦慮、緊張和顫動。他的作品《重於泰山》,畫面中形態各異的那些人物,幾乎能聽得見他們喉嚨里的低吼,他們跪伏在大地上淚珠滴答,他們抬著沉重的棺槨齊心協力地向前邁進時發出的喘息聲,進而感受到一個國家的人民在生死存亡之時那種與生俱來的強大心理共振。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