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崗位職責
『壹』 一位醫務放射科的工作人員應該注意
1.承擔門診、住院的常規X線、造影特殊檢查及CT、MR檢查;開展介入放射診療工作,滿足臨床請檢要求並確保檢查和診療的准確性。 2.承擔保健、體驗和搶救的放射檢查任務。 3.承擔院內外臨床診斷會診和接受下級醫院要求的技術檢查和會診。 4.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發新技術、新檢查項目。 5.承擔臨床放射學的教學和進修、實習人員的帶教培訓工作,指導下級醫院的業務開展和提高。 6.開展新的影像技術和診斷的方法學研究及設備的技術革新。 7.引進國內外的最先進技術,配合臨床進行專項研究。 編輯本段放射科醫生職責 1.診斷人員 (1)根據臨床請檢要求從事透視、造影、CT、MR檢查和介入治療操作,規范地書寫診斷報告,定期進行診斷符合率的查對。 (2)及時報告急症放射檢查診斷,承擔特殊造影和放射檢查中的搶救工作。 (3)遵守各種檢查操作規程,正確操作機器,並負有對機器的維護保養責任,接受專機負責人員對使用操作上的指導和監督。 (4)進行放射診斷專業的帶教培訓工作及參加科研工作。 2.技術人員 (1)根據臨床請檢進行常規和特殊攝影,配合診斷人員進行特殊造影、CT、MR檢查和介入治療的機器操作,確保攝影質量。配合診斷人員共同完成應急搶救工作。 (2)負有對機器正常運轉所需的經常性保養及輔導和監督非專機操作人員使用機器的責任。 (3)負責放射技術專業帶教、培訓工作,進行科研和技術革新。 (4)物理機械人員負有全面機器設備的安裝、故障檢修、定期維護保養和穩定性檢測工作;並負有全面對機器使用指導和監督之責任。 3.醫輔人員 (1)護士 ①在科主任領導下配合醫師進行各項檢查(造影、CT、MR、介入)和滅菌操作技術,做好敷料、器械消毒和檢查造影前的准備工作。 ②在醫師指導下做好病人術前、術中、術後的護理及搶救工作。 ③負責所用器械、葯品、物品的請領、管理工作。 (2)登記和保管員 ①在科主任領導下負責門診、住院患者各項檢查的登記、預約、劃價、編號、索引和住院記帳工作。 ②負責向患者說明檢查前的准備要求和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做好檢查前准備。 ③負責各種攝片報告的登記、報送、歸檔工作。 ④負責全科醫療、工作室的統計工作,按月製成報表。 ⑤負責影像片的歸檔保管工作,嚴格執行影像片借閱制度
『貳』 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放射工作單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單位,是指開展下列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的生產、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理;
(二)射線裝置的生產、使用和維修;
(三)核燃料循環中的鈾礦開采、鈾礦水冶、鈾的濃縮和轉化、燃料製造、反應堆運行、燃料後處理和核燃料循環中的研究活動;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和放射工作場所的輻射監測;
(五)衛生部規定的與電離輻射有關的其他活動。
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人員,是指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
第三條 衛生部主管全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使本單位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的管理符合本辦法和有關標准及規范的要求。 第五條 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具備下列基本條件:
(一)年滿18周歲;
(二)經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護法規和規章制度,接受職業健康監護和個人劑量監測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員證》。
第六條 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放射工作單位負責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為其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開展放射診療工作的醫療機構,向為其發放《放射診療許可證》的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開展本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項所列活動以及非醫用加速器運行、輻照加工、射線探傷和油田測井等活動的放射工作單位,向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
其他放射工作單位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的規定,由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
《放射工作人員證》的格式由衛生部統一制定。
第七條 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接受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合格方可參加相應的工作。培訓時間不少於4天。
第八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定期組織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接受放射防護和有關法律知識培訓。放射工作人員兩次培訓的時間間隔不超過2年,每次培訓時間不少於2天。
第九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建立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訓檔案。培訓檔案應當包括每次培訓的課程名稱、培訓時間、考試或考核成績等資料。
第十條 放射防護及有關法律知識培訓應當由符合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條件的單位承擔,培訓單位可會同放射工作單位共同制定培訓計劃,並按照培訓計劃和有關規范或標准實施和考核。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將每次培訓的情況及時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第十一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和國家有關標准、規范的要求,安排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接受個人劑量監測,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一般為30天,最長不應超過90天;內照射個人劑量監測周期按照有關標准執行;
(二)建立並終生保存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三)允許放射工作人員查閱、復印本人的個人劑量監測檔案。
第十二條 個人劑量監測檔案應當包括:
(一)常規監測的方法和結果等相關資料;
(二)應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劑量和調查報告等相關資料。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將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及時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第十三條 放射工作人員進入放射工作場所,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正確佩戴個人劑量計;
(二)操作結束離開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時,按要求進行個人體表、衣物及防護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監測,發現污染要及時處理,做好記錄並存檔;
(三)進入輻照裝置、工業探傷、放射治療等強輻射工作場所時,除佩戴常規個人劑量計外,還應當攜帶報警式劑量計。
第十四條 個人劑量監測工作應當由具備資質的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承擔。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組織實施。
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和衛生部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 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嚴格按照國家職業衛生標准、技術規范開展監測工作,參加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
個人劑量監測報告應當在每個監測周期結束後1個月內送達放射工作單位,同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按規定時間和格式,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數據逐級上報到衛生部。
第十七條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部擬定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的資質審定程序和標准,組織實施全國個人劑量監測的質量控制和技術培訓,匯總分析全國個人劑量監測數據。 第十八條 放射工作人員上崗前,應當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標準的,方可參加相應的放射工作。
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或者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標準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
第十九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組織上崗後的放射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兩次檢查的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年,必要時可增加臨時性檢查。
第二十條 放射工作人員脫離放射工作崗位時,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對其進行離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
第二十一條 對參加應急處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員,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及時組織健康檢查或者醫療救治,按照國家有關標准進行醫學隨訪觀察。
第二十二條 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機構(以下簡稱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第二十三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自體檢工作結束之日起1個月內,將職業健康檢查報告送達放射工作單位。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出具的職業健康檢查報告應當客觀、真實,並對職業健康檢查報告負責。
第二十四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導致健康損害的,應當通知放射工作單位,並及時告知放射工作人員本人。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疑似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病人應當通知放射工作人員及其所在放射工作單位,並按規定向放射工作單位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五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在收到職業健康檢查報告的7日內,如實告知放射工作人員,並將檢查結論記錄在《放射工作人員證》中。
放射工作單位對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不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應當及時調離放射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需要復查和醫學隨訪觀察的放射工作人員,應當及時予以安排。
第二十六條 放射工作單位不得安排懷孕的婦女參與應急處理和有可能造成職業性內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婦女在其哺乳期間應避免接受職業性內照射。
第二十七條 放射工作單位應當為放射工作人員建立並終生保存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職業史、既往病史和職業照射接觸史;
(二)歷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評價處理意見;
(三)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療、醫學隨訪觀察等健康資料。
第二十八條 放射工作人員有權查閱、復印本人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放射工作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
第二十九條 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醫療救治和醫學隨訪觀察的費用,由其所在單位承擔。
第三十條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診斷鑒定工作按照《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標准執行。
第三十一條 放射工作人員的保健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在國家統一規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員每年可以享受保健休假2~4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員不再享受保健休假。從事放射工作滿20年的在崗放射工作人員,可以由所在單位利用休假時間安排健康療養。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放射工作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進行監督檢查。檢查內容包括:
(一)有關法規和標准執行情況;
(二)放射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三)人員培訓、職業健康檢查、個人劑量監測及其檔案管理情況;
(四)《放射工作人員證》持證及相關信息記錄情況;
(五)放射工作人員其他職業健康權益保障情況。
第三十四條 衛生行政執法人員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時,應當出示證件。被檢查的單位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拒絕、阻礙、隱瞞。
第三十五條 衛生行政執法人員依法檢查時,應當保守被檢查單位的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三十六條 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對違反本辦法行為的舉報後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第三十七條 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三條處罰:
(一)未按照規定組織放射工作人員培訓的;
(二)未建立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的;
(三)拒絕放射工作人員查閱、復印其個人劑量監測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
第三十八條 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未按照規定組織職業健康檢查、未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或者未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條處罰。
第三十九條 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未給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辦理《放射工作人員證》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可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五條處罰:
(一)未按照規定進行個人劑量監測的;
(二)個人劑量監測或者職業健康檢查發現異常,未採取相應措施的。
第四十一條 放射工作單位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條處罰:
(一)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放射工作的;
(二)安排未滿18周歲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的;
(三)安排懷孕的婦女參加應急處理或者有可能造成內照射的工作的,或者安排哺乳期的婦女接受職業性內照射的;
(四)安排不符合職業健康標准要求的人員從事放射工作的;
(五)對因職業健康原因調離放射工作崗位的放射工作人員、疑似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病人未做安排的。
第四十二條 技術服務機構未取得資質擅自從事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的,或者醫療機構未經批准擅自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條處罰。
第四十三條 開展個人劑量監測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和承擔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機構違反本辦法,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條處罰:
(一)超出資質范圍從事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的,或者超出批准范圍從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的;
(二)未按《職業病防治法》和本辦法規定履行法定職責的;
(三)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第四十四條 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不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 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及職業健康檢查表由衛生部制定。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997年6月5日衛生部發布的《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叄』 放射科工作流程中英文對照
目的:總結應用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後放射科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變革經驗。方法:應用1000m光纖將20台數字化影像學設備聯網,100m乙太網到桌面,採用2台hp 高性能伺服器作為影像存儲伺服器,cluster設計,ebm uniserver軟體,siemens sienet magicstore和ebm uniserver各1台為備份伺服器,在線存儲應用san,離線存儲用光碟庫(jukebox),28台配置高解析度顯示器的影像診斷工作站,7台乾式激光膠片列印機,構建覆蓋整個放射科的pacs。同時在pacs的配置基礎上配備2台hp伺服器作為ris伺服器,cluster設計, 6台登記工作站和若干普通激光列印機的構成的放射信息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結果:應用pacs和ris 4年來,放射科從原來按設備分室管理和按檢查室分類進行工作的工作流程,轉變為整個放射科一體化、按系統劃分專業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完善了按醫務人員技術職稱、工作數量和質量合理分配獎金的制度,促進了教學工作,初步建立醫學生和住院醫師的教學病例庫,並製作了新的教學課件,通過顯示器進行「軟讀片」增加了診斷信息。結論 pacs的臨床應用促進了放射科工作流程向按系統劃分專業轉變,加強了科室管理。
【關鍵詞】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 放射科;工作流程;管理模式
近年來我國開始在影像科室裝備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1-3],我院放射科自1999年中開始致力於pacs建設,至2003年8月,經4年時間逐步構建了覆蓋整個放射科、其餘影像科室及部分臨床科室的pacs[4]。與之相對應,同時進行了放射科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改革,使科室醫療、教學和科研各方面工作發生巨大變化,為科室管理向制度化和科學化過渡奠定了基礎。
pacs 的構成
應用1000m光纖將所有數字化影像學設備聯網,100m乙太網到桌面。主交換機使用cisco catalyst 6509,樓層交換機使用cisco catalyst 3524。資料庫為sql server。聯網的主要設備包括:3台螺旋ct(siemens plus 4,smile和 emotion o各1台),2台mr(siemens impact和sonata各1台),5台x線血管造影機(siemens neurostar plus,ge lcn+,ge 0ec 9800,萬東2100c和萬東2100各1台),計算機攝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裝置7套(包括1套kodak 900和3套acr-2000i,konica regius 350和150各1套,orex 1套),數字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1台(kodak dr 5100)專用高解析度膠片數字化儀(kodak lumiscan 40)2台,乾式膠片激光列印機7台(kodak dryviewer 8700 3台,8100和8200各1台,konica 750 2台)。
影像存儲伺服器:主機採用2台hp dl580型伺服器,系統採用cluster設計,軟體採用ebm uniserver,備份伺服器為siemens sienet magicstore和ebm uniserver各1台。2台圖像伺服器(sienet mv 1000和mv 300s各1台,主要用於圖像篩選和核對。在線存儲為san,離線存儲光碟庫1台(jukebox)。
醫生影像診斷工作站28台,為hp piv 2.0g/512m/40g, 其中13台配備肖像型純平高亮度高解析度(1k或2k)的顯示器(barco),其中10台工作站支持雙顯示器功能,總計配備為1k1k的顯示器(barco)12台,2k2k專用顯示器(barco)3組6台;其餘15台配備高解析度純平21英寸的顯示器。登記工作站6台,均配備申請單掃描儀(scan maker 3800),圖像瀏覽工作站(siemens mv 300)6台,激光列印機6台(hp1200),用於列印診斷報告。
pacs的拓撲結構圖見下圖
科室人員構成
醫生29名,其中正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13人;技術人員29人,其中主管技師5人,技師24人;護士7人,登記員2人。此外,還有研究生:17人。其中博士後2人,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9人。進修醫師10人。
臨床工作流程
臨床醫生開出影像學檢查申請單,病人到放射科登記室登記,由登記員和護士完成病人資料登記並分配影像號,普通放射由技師完成門診、病房、床旁和急診的攝片工作,全部採用cr和dr進行。普通x線胃腸和經靜脈腎盂造影檢查由醫生完成操作及拍片,經傳統暗室洗片後,再將膠片掃描儀轉成dicom格式的數字文件,上傳到pacs影像資料庫中。乳腺x線攝影由技師完成上述拍片和圖像掃描工作。ct和mr掃描由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由技師完成,圖像直接傳輸至影像資料庫。
圖像採集後傳輸至伺服器,再分發到各影像診斷工作站上。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師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長分成多個專業組,包括神經系統5人,呼吸系統2人,腹部3人,骨骼系統2人,心血管系統專業2人,分別負責完成各專業組影像診斷報告的簽發。4名主治醫師在全面掌握各系統影像診斷的基礎上,側重於自身專業的發展,還參與門、急診的值班工作。住院醫師主要承擔門急診的值班,在各個專業組輪轉,經顯示器和網路進行「軟讀片」,並通過放射信息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書寫影像診斷報告。
由兩名放射科技師負責pacs和ris的網路維護,核對監視圖像的存儲與傳輸,進行影像數據的光碟備份等工作。
診斷報告經上級醫師審核列印簽名後,統一經登記室發放診斷報告。
『肆』 在開展放射診療工作中醫療機構的主要職責有哪些,並採取哪些管理措施
具備基本的執業條件和人員、設備、防護設施等分科條件,應當對有關設備和場所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要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制定防範和處置放射事件的應急預案和質量保證方案,加強放射診療工作中質量保證和安全防護的管理。要定期接受有資質並在服務范圍內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放射診療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儲存場所和防護設施進行放射防護檢測和放射診療設備的質量控制監測,組織放射診療工作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專業及防護知識培訓,並分別建立個人劑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要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前提下,優先採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診斷技術。在使用放射影像技術進行健康普查時,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採取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放射性固體廢物、廢液及患者的放射性排出物。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在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醫療照射時,要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有明確的醫療目的,嚴格控制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要進行屏蔽防護,並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看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就差不多了,不懂得再給我聯系,去網上也能收得到
『伍』 放射科的組織管理
隨著放射設備的不斷更新和檢查內容的擴展,醫學影像(放射)科必須實施整體管回理,統一管答理各種影像設備和診療業務內容,即:傳統X線、CT、MR、介入,均在科主任統一領導和管理下進行工作。 不同業務技術可分成三個組,即:診斷組;技術組;醫輔組。做到醫、技、輔分工明確,職責分明。
診斷組由各級診斷人員組成;技術組由各級技術和物理機械人員組成;醫輔組由護士、登記和影像資料保管人員組成。
在科主任統一管理下診療組和技術組人員對各影像內容(傳統X線、CT、MR、介入)實施「相對固定,定期輪轉」,以利於專業技術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養,達到影像學的「一專多能」的目標。診斷組和技術組人員實施輪轉的條件:輪轉CT必須有二年以上的傳統X線實踐 ;輪轉MR必須有2年以上的CT實踐;輪轉介入治療必須在2年以上的傳統X線診斷實踐基礎上,事先經過介入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