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堅守
㈠ 當春節遇上互聯網:是堅守傳統,還是做出變革
「微信紅包大戰」是互聯網時代時髦的過年方式,但也佔用了大量陪伴家人的時間。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又到一年春節時。王安石在《元日》中這樣描寫春節的場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年俗正在式微,新興的過年方式正在成為主流。「網上趕集」替代了傳統的集市和廟會;微信拜年、視頻拜年取代了祭祀與守歲;曬美食、發微信紅包讓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共同分享驚喜……這些都表明,不管我們如何憂心傳統年俗的式微,新年俗都在形成,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保持春節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做出適應新時代的民俗變革。
互聯網為傳統年俗注入新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大潮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時代的春節自然也抹不掉互聯網的印記。
置辦年貨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大包小包的雞鴨魚肉、瓜果蔬菜,是一道春節必有的風景。而如今,置辦年貨習俗依舊,購物方式卻發生了改變,「網上趕集」逐漸興起。現在各大購物網站都在醒目位置推出了年貨專欄,生鮮蔬果、堅果蜜餞、各種飲料……想要的商品應有盡有。消費者只要輕輕點擊滑鼠,自己心儀的年貨就能送貨到家。即使在鄉村,隨著支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不斷出台,越來越多的農民也能足不出戶坐享電商送貨上門的便捷,年貨大集已不再是農民置辦年貨的唯一選擇。
春節當然要吃年夜飯。隨著網路O2O服務的興起和普及,把大廚請到家中做年夜飯也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用手機下載一個APP,選擇屬意的廚師並約定時間,廚師就會上門服務。准備年夜飯時的那種忙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逐漸離我們遠去。此外,自2014年春節微信紅包推出以來,手機搶紅包也已成為「指尖上的新年俗」。與傳統紅包相比,這種新科技催生出的「紅包」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便捷;同時,搶的過程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打破了傳統紅包的單一性。
從一桌豐盛的「網路年夜飯」到各色「網購年貨」,從微信紅包到「淘寶眾籌」的年畫,從「拼車回家」到「視頻拜年」,互聯網催生出各種新的過年方式,在豐富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時,也為傳統年俗注入了時代內涵。
不是年味兒淡了,而是我們不夠用心
盡管互聯網讓春節文化更豐富了,讓過春節時不再那麼忙亂不堪了,但也有不少人指出,互聯網把你我拉近了,卻把你我的心拉遠了,也把對「年味兒」的感情拉淡了。有人就以「網路年夜飯」為例質問,哪一個大廚能「私人定製」出記憶中外婆、媽媽的味道?的確如此。在家裡吃年夜飯,吃得好壞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一起團聚的那種氛圍。雖然自己備菜、洗碗會累一些,但心裡暖和,能感受到純正的年味兒。另外,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也廣受指責。過年期間,全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在一起,但若家庭成員個個都成「低頭族」,沉迷於搶紅包、發微信中,那受冷落的自然是親情。
「媽媽准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所謂年味兒,其實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好好說話,好好吃飯。現代人對科技工具的過度依賴,導致人際交流的時間大大減少。也正是這個原因,騰訊此前已經宣布,將取消2017年春節期間的微信搶紅包活動,並呼籲廣大網友春節期間多陪陪家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確實讓傳統的年味兒淡了。
不過,這並非說互聯網與春節文化的矛盾不可調和。因為互聯網歸根結底只是一個工具和平台,而春節文化的主體是人。春節遇上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變化,不僅取決於互聯網,更取決於使用互聯網的人。當一個人的心中滿溢著濃濃的孝心,當一個人無比珍惜寶貴的親情,那放下手機陪父母說說話絕非一件難事。所以說,不是年味兒變淡了,而是我們不夠用心。
其實,作為工具的互聯網,只要用好了,完全可以讓年味兒越來越濃。遠隔千里無法回家的子女,可以跟父母來一次從容的「視頻通話」,也可以為他們網購年貨,獻上一份孝心。網路約車可以為沒有買到回家車票的遊子插上回家的「翅膀」,讓其早點跟親人團聚。至於「網路年夜飯」,可以讓大家從廚房中解放出來,雖然年夜飯不是自己親手做的,但能有更多陪伴家人的時間,又有何不好呢?因此,我們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去豐富傳統年俗的形式,延續傳統年俗的內涵,而非將新技術與傳統文化割裂對立起來。
春節的文化內涵從未改變
互聯網席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思維、行動、生活方式。很多人擔心,紅包大戰等互聯網時代的新年俗會顛覆春節文化,消解春節的文化內涵。
其實若將互聯網放在人類發展史中考量,它不過是技術的「一小步」。曾經盛極一時的電視春晚才經歷30多年就沒了昔日的氣勢,紅包大戰等互聯網化的過年方式又能興盛多久?
不管是電視春晚,還是互聯網化的過年方式,放在4000多年的春節歷史中,都不過是滄海一粟。新的過年形式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因為這是文化形態中最為正常的新陳代謝。春節的文化內涵在過去4000多年都未曾改變,今天又豈會被輕易顛覆?因此我們不必過度擔心互聯網對春節文化的挑戰。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盡管為春節文化提供了紅包大戰等幾乎可以全民參與的過節形式,但傳統春節的保留項目像放鞭炮、吃餃子、看春晚等所承載的團圓、喜慶的文化內涵以及合家歡樂的那種年味兒,始終難以在網路化的過年方式中體會到。正是那種以年味兒為主的深層文化內涵,才讓祖國大地上出現了「春運」這種在世界歷史上都堪稱奇跡的人口流動。中華兒女正是在這種年味兒中堅守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情感寄託,這是春節從未改變的魅力所在。
「互聯網+」賦予了傳統春節全新的載體,為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只要保持其中的蘊藉深厚的文化內涵(如情感的聚合、「孝文化」的綿延等),讓年味兒更加醇厚,我們就可以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現傳統新春佳節魅力,並利用互聯網把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互聯網讓全民參與到了新年俗的重構之中,並創造出了更具文化認同感的文化娛樂內容。是否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這場傳統節日文化的迭代進程中,意味著是否可以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通往未來的文化革新之路。未來,在越來越互聯網化的春節里,我們最該期待什麼?我想這最終指向的,是我們這個民族更具開放性的未來。
㈡ 過年也在堅守崗位,這樣的人我們給如何表達尊敬
其實我們應該多去幫助這樣的人,而且要對他們表示感謝,可以選擇態度好一些
㈢ 如何評價新年堅守崗位人員
每年春節,都有很多一線職工堅守崗位,不能陪家人過年。他們,把責任扛在肩上,用奉獻守護萬家團圓。在此,,向他們道一聲:你們辛苦了!引用一句網上熱門詞評價:我們應該給他(她)點32個贊!!
㈣ 過年了,人們無論遠在天涯海角遙望故里,還是堅守崗位咫尺難歸
過年了,人們無論遠在天涯海角遙望故里,還是堅守崗位咫尺難歸,總期望在能夠回家團圓,真是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全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叫做"合家歡"的除夕年飯。現今吃年夜飯已經不再僅僅是為了吃上一頓,更是為了天各一方的親人借機相聚,兒女們陪陪父母吃頓團圓飯。
盡管年夜飯日臻豐盛,但記憶中的年夜飯仍然讓我難以忘懷。那時候的年夜飯雖然很簡單,卻是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刻,能夠吃上一頓比平時不知要好多少倍的年夜飯的確是天大的幸福。那時由於生活拮據小孩子就盼著過年,因為只有等到過年才能夠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平時饞得流口水的東西,都會像聖誕老人的禮物一樣降臨在面前。但那時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節日鬧大幹」不光是喊一喊的口號,真正是加班延點的干到年關,只有快到大年三十父母親才會利用工作之餘的空閑籌備年貨,何況也只有節日前市場的貨源才算得上相對豐富。可這樣一來准備年夜飯的時間就會顯得匆匆忙忙,總是在一片忙碌中度過。
㈤ 什麼職業的人過年堅守崗位不休假等年後我們工廠上班了他們好玩的很,還能休假旅遊
酒樓,酒店。還有超市服務行業都是這種情況。
㈥ 很快就要過年了,有很多人都在忙著回家和親人團聚,但是也有人因為要堅守工作崗位、有事等等原因而不能和
太多了,他們都很不容易。像軍人、消防戰士、醫生護士、工廠里24小時生產線上的工人,還有為了生存放棄年夜飯為別人服務的飯店服務人員。
㈦ 過年了還在堅守工作崗位的哥哥姐姐是什麼樣的心情啊~!
呵呵。25號過年,我從早上得上班到26號。
想想其實也沒什麼,既然工作就要專進責。
生活中屬不如意的事情很多的,試著把心放寬點.
如果去跟這些突如其來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計較的話,那可沒完沒了咯.呵呵。
新年快樂.牛年大吉。值班嘛。沒什麼的。嘿嘿。值過班在去瘋一回。
㈧ 過新年了,哪些人還在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公交駕駛員:運送旅客;交警:維護交通;醫生、護士:治病救人;發電場一線工人:發電供熱;清潔工人
㈨ 一個人在外面實習,過年還用堅守崗位,想想覺得自己好可憐
沒事,想家就給家人打電話,有時候人在外面總是有些事情會讓自己身不由己。
㈩ 關於快過年了!堅守崗位,勇於奉獻!主題的廣播稿
新年到又是一年新春,在此佳節之際我們共聚一堂。吉羊健步迎新春回,洪福齊天及地來。在我們答享受著溫暖的暖氣,看著精彩的年會的時候。有那麼一部分人還在默默的堅守自己崗位。悄悄的,送上自己的祝福。萬象已隨新律轉,五羊爭躍好春來。隨著春風的降臨預祝大地,春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