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艷敏堅守山村小學
① 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
2019年10月27日,教育部「國培計劃」第二期名校長領航工程「楊永宏校長工作室」高品質學校內涵式發展研討會在蘭州大學舉行。來自山東、寧夏、甘肅的專家、教師匯聚一堂,共同分享這一場知識盛宴。
此次研討會旨在踐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著眼於「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發揮名校長工作室的引領輻射作用,促進工作室成員學校「內涵式」教學發展。
蘭州大學附屬學校校長楊永宏是「楊永宏校長工作室」負責人,也是教育部「國培計劃」第二批名校長領航班成員,「楊永宏校長工作室」通過發揮名校長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培養培訓優秀教師,促進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
研討會中,山東省教科院課程中心張斌主任作《國家課程標准校本化與應用》專題講座,深入地分析了課程的各個層級,從「建構教師理解的課程」出發,提出「課程標準的落實」「學習方式的變革」「高階學習」三個指向。
強調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以終為始,把目標描述清楚。在建構課程時,通過敘寫學習目標、設計表現形式評價、解析國家課程標准和尋找大學科概念幾項技術,完善課程,促進改革。
並運用課例分析,講解了新課改環境下,作為教師在解析課程標準的時候,應當層層推進,落實到課堂中,落實到教學之中。
(1)郜艷敏堅守山村小學擴展閱讀
山東山大基礎教育集團副校長、山大輔仁學校鄭廷偉校長結合山東大學輔仁學校的課程改革,帶來了一場關於《共享生命成長的教育實踐》的講座。學校是一個啟迪智慧、涵養性靈的生命場,在這個場域中孕育了由「教師—學生—家長」構成的共同體。
作為教師,要有信仰,相信教育未必影響現在,但一定可以影響未來。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思考教育,站在教育的高度思考教學,努力讓學生真實性的學習。
能夠在自由、民主、傾聽、寬容、責任、真誠、有原則的管理機制下,共享生命成長,從經驗走向科學,從管理走向賦能,從評價走向診斷,形成「明—學—踐—研—凝」的工作路徑。
② 郜艷敏現狀
燦爛的微笑寫在臉上,郜艷敏依舊如6年前一樣年輕,臉上少了哀愁和凄婉。
算起來,她已經有了10多年的教齡。10來年的時間,她教出的學生上百人。在熱心讀者的幫助下,村小學那幾間破舊、漏雨的石屋全部翻新,並拉起了院牆。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熱心人來下岸小學,給孩子們送來文具,給村裡的貧困老人們送來錢物。
郜艷敏對生活已沒有了抱怨,她感恩命運帶給她的一切。
1
依舊是小山村的代課教師
時光飛逝,6年過去了。記者再一次來到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小山村依然貧窮而老舊,只是因為仲夏的蒼綠多了幾分生機。山坡上的小學校,依舊是山村裡靈魂的建築,這里有琅琅的書聲,有每天升起的鮮艷的國旗。
傳奇女子,被人販子拐賣到這里的郜艷敏還在這里教書。一個老師,帶著11個上學前班的孩子。今年春天,當地合校並點,一二年級的學生並走了,一名此前任教的公辦老師也調走了,只剩下郜艷敏和11個孩子。最小的4歲,最大的9歲。
燦爛的微笑寫在臉上,郜艷敏依舊如6年前一樣年輕,臉上少了哀愁和凄婉。
算起來,她已經有了10多年的教齡。她教出了學生中,已有就讀於曲陽一中高二年級的,明年就該考大學了。10來年的時間,她教出的學生上百人。在她擔任老師之前,她在村裡學歷最高 初中畢業。
現在一二年級的孩子們走了,雖然沒有了學區考核,但她如以往一樣認真。教孩子們識字,算數,唱歌,做操。小學校里的院子是孩子們的樂園,讀書識字的間隙,郜艷敏帶著孩子們「老鷹抓小雞」、跳球舞,她和孩子們一樣開心。
因為有一顆童心,郜艷敏37歲了,看起來依舊像個孩子。她喜歡這個職業,她說她離不開孩子們,是孩子們期盼的目光把她留在這個傷心之地。每月的工資是500元,學前班的孩子們每月交一定的學費,不足500元,中心小學給她補。村裡人也滿意,鄉親們說,跟著郜老師,孩子不用自己看管,而且還能學好多知識,明白事理。
2
她是孝順兒媳,適應了村裡的生活
知道我們要來,郜艷敏早早准備好豐盛的飯菜,自己種的豆角、南瓜,小米飯、油餅。
一直關注郜艷敏的農民攝影家劉向陽說,平時這個村裡的人們捨不得吃白面油餅,都是以玉米為主食。
郜艷敏家裡依舊很清貧,但收拾得格外清爽。她在感動河北頒獎典禮上的一組照片醒目地貼在牆上,那是她與主持人水均益、省領導、報社領導、其他感動人物的合影。這一組照片給低矮的小屋,添了許多光彩。
公公、婆婆都趕過來,看得出,他們與艷敏處得非常親,親生女兒一般。婆婆說,我這個媳婦孝順,全村數得著。我鬧病,都是她伺候我。公公、婆婆都是非常朴實的老人,他們覺得,艷敏能給他們當媳婦,是自己的福氣。公公說,我們年級大了,有兩畝地也種不了,全是艷敏早晚或星期天一個人受累。
現在交通、通訊都方便了,郜艷敏和丈夫還帶上一雙兒女,回過河南娘家幾次。「每次回去,都要花幾千塊錢,給父親、給親戚。」郜艷敏笑著說,「俺媽(婆婆)讓俺們一家買新衣裳回娘家,看起來不比別人差」。 婆婆說,艷敏頭些年十幾年沒有買過衣服。這孩子,可節省呢。
郜艷敏的丈夫在山西下煤窯,他腰椎不好,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回來。但郜艷敏很心疼他,一直在惦念著他的腰病。令她欣慰的是,不識字的丈夫原來性情粗暴,喝了酒就打她,認為她是花錢買來的,可以隨意打罵。但從本報報道後,丈夫知道了郜艷敏還是個受社會尊敬的人,就再也沒有打過她。曾經與丈夫沒有共同語言,也沒有愛情,但多年過去了,郜艷敏認了「命」,與丈夫曾經的陌生變成親情。
3
多年過去了,媒體還在關注她
2006年5月,本報記者來曲陽采訪一直熱心救助山區貧困孩子的攝影家劉向陽,在大山的旮旯里發現了下岸小學,尋訪到郜艷敏傳奇的故事。本報刊發後,引起了轟動和感動,海內外上百家媒體聚焦下岸小學。許多讀者紛紛來電來信,對郜艷敏表示支持,幾天之內,她全村的30多個面臨輟學的孩子都與外界的資助者結成了對子。
郜艷敏一夜成名。當選為感動河北人物,郜艷敏更是成為明星。200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根據她的事跡改編成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後此片被中國電影資料館收藏並做為農村題材推薦影片推薦;2009年,央視電影頻道播出;今年「善行河北 萬場道德主題電影展映工程」中,該片入選。
6年的時間過去了,媒體一直在關注著她,相當長的時間里,去各省市電視台做節目是她教學間隙中的重要內容。今年5月18日,上海《解放日報》刊發了郜艷敏的長篇通訊《選擇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一位媒體同仁說,郜老師的故事太傳奇了,隔了這么多年重新報道,依舊能吸引人、感動人。
在熱心讀者的幫助下,村小學那幾間破舊、漏雨的石屋全部翻新,並拉起了院牆。每年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外地的熱心人來下岸小學,最近又來了兩撥客人,有保定的、有滄州的,都是來給孩子們送文具的。冬天裡,熱心人士們還會送棉衣、油麵來,這兩年春節前,他們還會來給村裡的貧困老人們捐錢捐物。
村裡人說,這都是郜老師給村裡帶來的福氣。
4
帶給她光榮與苦難的山村
2010年11月17日,郜艷敏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宣誓那一刻,郜艷敏百感交集,她由一個被拐賣的打工妹,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做夢也沒有想到。村裡許多老人一直想推選郜艷敏當幹部,他們說,郜老師,總想著大夥,她有公心。
在她當選感動人物獲得了一萬元獎金後,她拿出一大部分給村裡老人們買了生活用品,然後給公婆、河南父親一部分,自己只剩下幾百元,買了個簡單的手機。到貴州電視台做節目時,一位畫家感動於她的事跡,捐了兩幅畫義賣了3萬元,稅後的善款捐給郜艷敏。郜艷敏只接受了5000元,其他的交給了大隊,修建了學校,還剩下一點,給學生們買了桌椅、玩具。
郜艷敏不敢應承村人讓她當幹部的好意,她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掌控,還是教孩子們適合自己。當選了感動人物後,她一直呼籲為村裡修路,改變村裡的貧窮的面貌。下岸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條羊腸土路,村人認為,這條路成了下岸村難以擺脫貧窮的根源所在。省里搞「村村通」工程,但村裡怎麼也湊不齊配套資金,郜艷敏成名後,村裡人把修路的希望都寄託在她身上。
2007年春,郜艷敏自己掏了1000多元錢請了推土機來推軋修路,村裡許多人自發地跟著她干,路好容易墊平了,可一場大雨又把路沖爛了。她的呼籲引起了曲陽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里多方籌集40多萬元為下岸村修路,郜艷敏和鄉親們出義務工,2007年9月,公路修通。
公路修通了,原來的美好的願望並沒有實現,好多家採石場進來了,放炮開山,嚴重破壞了生態。沒過幾年,由於經常過拉石料的超載卡車,很快這條路被嚴重破壞。好心沒辦成好事,對郜艷敏呼籲修路也有村人表示異議。
5
那些山外幫助她的好人
郜艷敏對生活已沒有了抱怨,她感恩命運帶給她的一切。山村還是那個山村,家還是那個家,但因為有了愛和感恩變得不同。
讓她最欣慰的是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因為她被媒體的聚焦而引來了好心人們的幫助。5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帶女兒小雨來石家莊,認識了省會退休教師何阿姨一家,從那時起,何阿姨就把郜艷敏當成了自己的女兒,在生活上幫助她。在希望將軍趙渭忠的幫助下,小雨到石家莊精英中學上小學,校方免除了她的學費,一名石家莊的企業界熱心人士,定期幫扶小雨的生活費,現在小雨上初二了,出息成了大姑娘了。假期里回到下岸,幫著媽媽教學前班的學生們。
郜艷敏與感動人物李利娟成了好朋友,李利娟非常同情她,就把郜艷敏的兒子、還有郜艷敏撫養的二大伯家的孩子接到武安,免費入學,兩個孩子都成長得很好,成績很優秀。
郜艷敏已經很知足了,雖然工資不高,家境比過去好了許多,「孩子們都能到城市裡上學,如果是我自己供,哪能供得起?」
每年秋收,郜艷敏就把自己種的花生、紅薯、小米等裝滿幾個麻袋,搭乘三馬車趕公共汽車,千辛萬苦送到石家莊、保定,送給幫助她的好心人。
一個弱女子,一路要幾次搬運幾個麻袋,大家看了都心疼,但郜艷敏說,多少都請大家收下,我只有這一片心。
③ 一些有道德的人發生了什麼事
盡其一生 服務殘疾人
——記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資深志願者講師林義平
林義平目前是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理事、廣東省志願服務研究會會員、番禺區青年聯合會會員、番禺區義工聯常務理事、番禺區義工聯助殘部部長、資深志願者講師。近日,林義平當選為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
林義平說自己有個宏願:一生願意像傳道士一樣傳播志願者文化和服務殘疾人,為一生培訓一百萬殘疾人、志願者、愛心市民、學生的心靈成長而奮斗。同時,作為一位資深的志願者,十年來,林義平的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曾經多次挽救自殺念頭的市民。
真情奉獻 熱心公益
——記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廣州珠江美樂多(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其標
林其標,人們習慣稱呼他為「標叔」。標叔年已六旬,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商人,卻自稱是番禺人。從1992年來到番禺創業,標叔和番禺結下了深深的情緣。1995年,一個簡單的「心聲熱線」新聞,讓他開始了番禺的義工生涯。作為一名番禺義工,標叔平均每年都有600小時的志願服務時數,幫扶對象超過200多名。近日,林其標當選為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
何鳳英,女,42歲,白雲區棠景街道崗貝社區居民。
何鳳英家裡有患有精神病的姑姑和公公婆婆,還有一位剛讀中學的女兒。何鳳英丈夫早年因病已過世,一家靠申領低保和何鳳英做家政的收入維持生活,何鳳英十年如一日地照顧著長期患病的婆婆和姑姑。2008年初,婆婆林金中風卧床不起瀕臨死亡,何鳳英細心照料婆婆,對她就像照顧嬰兒一樣,一日三餐喂飯、喂水、定時翻身、換尿布等,給予老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料,直至年底過世。
張建光先進事跡
張建光,男,55歲,白鶴洞街居民。
22年前,妻子馮彩蓮因急性脊髓炎突發,頸部以下失去知覺,大小便完全失禁。兒子要讀書,妻子要急診要用葯,張建光自己也要吃葯。20多年來,張建光對妻子不離不棄,幫妻子洗尿布、翻身、沖涼、喂飯。張建光後來患上了高血壓和心臟病,但他說:「我希望l0年後還抱得動她。」20多年來,他守著病榻上只有一個頭還能動的妻子。他買菜總是要等到晚上7時後,因為菜市快收攤了,菜價便宜。
林其標先進事跡
林其標,男,58歲,中共黨員,廣州珠江美樂多飲品(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其標是香港商人,1995年,他在番禺區加入了義工組織。他平均每年都有600小時的志願服務時數,幫扶對象超過200多名。
多年來,他共向番禺區慈善事業支持了350多萬元的公益善款。特別是在2004年9月,番禺義工中心成立後,林其標更「包下」了番禺義工中心的日常運作經費,為番禺區的志願服務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林道軒先進事跡
林道軒,男,35歲,中共黨員,海珠區紅會醫院黨委書記。
2007年1月林道軒參加了中國青年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塞席爾項目,並被選為服務隊的隊長兼書記,遠赴非洲島國塞席爾開展為期1年的志願服務。林道軒不僅承擔了對大量外科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還承擔了在服務崗位上對普外科、神經外科、小兒外科、肛腸外科以及糖尿病足專科治療等專科開展業務指導工作。每天,他都在病房、手術室、急診、監護室間奔忙:查房、做手術、處理急診病人、參加會診……經常加班加點,一天連續做十幾台手術。
鄭嘉茵先進事跡
鄭嘉茵,女,20歲,中共黨員,中山大學學生。
鄭嘉茵高中時開始服務殘疾青少年。為求使服務情況更加理想,當服務對象生日時,她還和其他志願者一起,貼心地准備幾份禮物,為其舉辦小型生日派對。
在2007年,她作為學生代表參與「建設志願廣州,共築愛心之城」青年志願者行動宣傳片的拍攝。當得知「5·12」汶川大地震後,她積極參加「小手拉大手,情牽災區築彩虹」——四川賑災義賣活動,到醫院探望四川傷員。
一、高振國見義勇為事跡材料
高振國,男,48歲,黨員,大吾鄉近掌村支部書記。2009年5月2日,近掌村的4名學生和鄰村的4名學生相邀到河灘玩耍,11點多,崗南水庫試泄洪放水,突然河水暴漲,幾位同學被圍困在了河中央的孤島上。高振國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邊打電話叫人,一邊往河邊跑,由於水流湍急,沖力實在太大,高振國看到這種情況,馬上打電話讓村裡人送繩子過來,村裡人送來了繩子,高振國讓人用繩子的一頭拴緊自己的腰,另一頭拴在樹上,跳進洶涌混濁的水流中向同學們艱難的游去,洪水又急又猛,他每前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一次次被洪水沖倒。又一次次爬起來,好幾次險些被洪水沖走。幾經險情到了孩子們跟前,高振國一邊安慰孩子們,一邊想著怎樣把孩子們救上岸去。這時,有人從附近沙場找來了大型鏟車,鏟車開到孩子們面前,高振國又把孩子們一個一個抱上鏟車,孩子們一一得救。高振國作為農村的一名支部書記,他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著全村民逐步走向富裕。
二、齊吉平敬業奉獻事跡材料
齊吉平,男,39歲,群眾,北冶鄉沕沕水村小學唯一的老師,他已經在這個偏遠的山村小學里任教18年。早些年,齊吉平曾在一個教室里教著一至四年級五十多名學生,他要把一堂45分鍾的課分成四份,對孩子們進行分別教育,他吃住都在學校,一年中很少回家。1993年,齊吉平曾有機會調到條件較好的學校去工作,但臨走的那一刻,45個孩子和家長都來到了學校含淚挽留,為了孩子,齊吉平留了下來!父母生病他沒有回家、妻子懷孕他沒有請假、條件艱苦他沒有怨言,齊吉平這一留就是整整18年。他在大山深處無怨無悔地揮灑著汗水、播種著希望。
三、史歲中敬業奉獻事跡材料
史歲中,男,45歲,黨員,宅北鄉北滾龍溝村人。 1994年妻子陳會茹因意外事故,雙目失明。
史歲中從2002年參加縣森保大隊到現在,一直以大山為家,以山林為伴,堅持巡山護林,把林子當成自己的命根子。2005年鄰村發生火警,被史歲中發現,組織村民支援撲救,第一個撲向火場,控制了火情蔓延,保住了山林安全。2003年,在海拔850米的山場制高點建成了縣級瞭望哨,全鄉15萬畝山場盡收眼底,史歲中又主動擔當起了瞭望員的重任。在防火警戒期,要在瞭望哨晝夜值班,發現火情及時報告,因山高路遠,在瞭望哨一住就是四五天。2007年春,已在瞭望哨值班4天的史歲中准備換班下山,但早晨起來,已大雪封山,接班的同事指定不來了,自己拿著鐵鍬深一腳淺一腳踏上了回家的山路,從上午10點一直走到傍晚時分才回到家裡,水缸已經凍裂了,多虧鄰居幫忙,否則家裡就揭不開鍋了。史歲中說:「只有當好管家,看好林子,才能報答鄉親的無私關懷」。史歲中被譽為「青山林木的守護神」,2007年度被評為全省優秀黨員,2007年感動省城十大人物。從2002年到現在,他一直戰斗在森林防火第一線,堅守著宅北鄉15萬畝山場。
四、呂月明敬業奉獻事跡材料
呂月明,男,52歲,中共黨員,駝梁景區管理人員。自1997年縣旅遊局開發駝梁旅遊,成立景區管理處以來,就一直參與景區的規劃設計,負責項目建設,被譽為駝梁景區的「土專家」。
1997年駝梁旅遊開發,他毅然放棄村主任的職務,愉快地接受了景區管理處的聘用,以飽滿的的熱情投入到景區工作中。在兩主景區開辟寬1.5米,總長為20華里的石板步游路,他每天挎一個電工包,內備兩個饅頭及一根小撬棍,一個盒尺,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有時遇到工程改線或特殊地理無法按設計施工,他總是親自動手操作,挖地基、鋪石板、灌泥漿,示範性的交給在場民工。在老呂的親自督導、監理下,全部工程僅一個月就順利完工。
歷年來的山頂治理馬匹、五嶽寨地界風波,老呂總是勇闖在先,用多年來在農村工作經驗,與外縣領導及百姓談心,以理服人。尤其是在09年5月份中旬開展的「雲頂草原環境整治大會戰」中,老呂既當指揮員,又是戰斗員,不顧年老疲倦的身體,與年輕人一道同吃野餐,同植草坪,每一片山窪,每一處荒坡都留下他駝背的身影,百日內共補救植被創傷4000平方米,老呂因此瘦了一圈。在老呂的帶領下,駝梁景區迎來了新的輝煌,09年共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社會綜合收入達千萬元。
五、李增風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李增風,女,39歲,群眾,溫塘鎮北馬冢村教師。愛人原來在部隊服役,轉業後到省電力建設工程公司上班,結婚十四年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融洽。公公將近七十歲,干起活來心有餘而力不足,婆婆七十有餘,腿腳行動不方便,去年病後,造成痴呆,口齒不清,也給家人帶來許多痛苦,丈夫不能經常回家,她只能用一副瘦弱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
婆婆的生活都是她一手打理,為了讓二老吃上可口的飯菜,同時也為了能按時上班,每天天剛亮就起床做飯,盛好飯端在桌子上,伺候婆婆穿衣起床,洗漱吃飯;中午放學,還得急匆匆回家,趕緊洗菜做飯。一次她得了重感冒,但是中午還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趕回家為婆婆做飯,同事們勸她別回了,又下著雪,可想到飢寒交迫中的婆婆,還是冒雪往家走去;晚上都是下了晚自習再回家安排婆婆吃葯、睡覺。還有一次,她剛給婆婆端上洗腳水,去拿毛巾,婆婆卻踩翻了水盆,撒了全身滿地,弄得手忙腳亂,趕緊收拾,又得重來。
十幾年來,她艱辛持家,撫育孩子,侍奉公婆,端水送飯,洗腳擦身,無微不至,對婆婆和言細語,體貼入微,在婆婆眼裡,李增風就是她的「貼身棉襖」。
六、王新錄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王新錄,男,47歲,群眾,東回舍鎮回舍中學教師。2002年9月的那一天,王新錄的母親突患腦出血,昏迷不醒,生命垂危。也許是自己的孝心感動了上蒼,28天後,他母親終於從死神那裡回來了,也就在這28天內,由於長時間疲勞,且精神緊張,老王的體重輕了十多斤,原來的滿頭黑發變得斑白。母親出院之後,他把母親接到了家中悉心照顧。他母親常年卧床,腸干是常有的事兒。每逢不能大便,做孝子的他,總是用雙手直接一點一點的往外清理。
伺候母親5年後,老人安靜地走了,可老王又如親兒一樣地肩負起照顧岳母的重擔。2005年8月,岳母不注意,喝錯了葯。他和家人陪著岳母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去年8月,岳母由於腰間盤突出,再次住院做手術,他和家人輪流伺候,晚上給老人按摩各個關節和肌肉,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由於悉心關懷照顧,岳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逐漸好轉,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七、羅新婷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羅新婷,女,48歲,群眾,平山鎮西街村婦女主任。多年來,她憑著朴實善良,上孝公婆,下愛子侄,成了村裡人公認的好兒媳。
羅新婷自從1984年與丈夫結婚以來,一直就把公公婆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來孝順,而且一做就是整整26年。她的公公、婆婆身體不好,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常年需要專人照顧。她每天悉心照顧二老的生活起居,給婆婆梳頭、洗腳,為公公買葯、做飯。剛結婚時,家裡生活很困難,她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把從自己手裡辛苦積攢下來的錢全花在了給二老購買葯品和滋補食品上。2007年,她唯一的妯娌去世,照顧公婆的重擔更是壓在她一人肩上。她對二老更加關心,冷了加衣服,熱了拿扇子,一日三餐都要變著花樣做公婆愛吃的飯菜。公婆身體虛弱,每次有個頭疼腦熱,她都比自己生病還著急,拿葯喂葯,打針輸液,一趟趟的跑診所、上醫院。在她的精心照顧下,二老生活得有滋有味,經常對人念叨:「我家兒媳比姑娘兒子都好,沒有她的照顧,我倆根本不可能活到今天。」近幾年,公公的心腦血管病越來越嚴重,連生活都不能自理。每天,羅新婷都要把飯菜做好,端到公公的床前,一口一口的喂飯、喂水、喂葯,擦嘴洗臉。在她的照顧下,老人身體日益好轉,精神上也不再苦悶,經常能聽到老人開心的笑聲。
二十六年來,正如羅新婷在日記里寫道的:無論兒子閨女還是兒媳,都應該把孝敬老人放在做人的第一位,能在這方面做點事,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八、劉文武助人為樂事跡材料
劉文武,男,44歲,黨員,平山縣聖地有限公司董事長。14年來,他免費接送宅北鄉南北滾龍溝村孩子上學、回家,累計達20餘萬人次。
1996年春天,劉文武承包了南滾龍溝至石家莊客運專線,開始跑長途客運。當時,南滾龍溝村裡小學只有3個年級,4年級以上就得到5公里外的宅北村上學。看到30多個孩子每天早晨5點多就起床,走一個小時山路去上學,他就提出免費接送孩子。這樣,每天早上5時30分,劉文武的車就會准時出現在村口,接孩子們上學;下午5時,從石家莊返回後,停在宅北村學校門口,等著孩子們放學。他這一干就是14年。09年12月份,河北日報、石家莊日報和燕趙晚報等多家媒體均對劉文武免費接送孩子上學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
九、胡為蓮助人為樂事跡材料
胡為蓮,女,54歲,黨員,宅北鄉退休幹部。2005年,她經「希望將軍」趙渭忠介紹開始資助一名貧困大學生,每年1000元,連續資助4年的付出,這位大學生已於胡為蓮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逢佳節都會向她問好。她的丈夫高建平沒有工作,在家務農,全家開銷就指望她的那點工資,再加上女兒上學支出很大,她家經濟並不富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又經趙渭忠將軍聯系,又同貴州省松桃縣牛郎鎮格老村小學的龍星、吳正國、田志葉、田麗芬四名苗族小學生結成對子,資助他們1000元。
說起資助四個小學生,胡為蓮全家都很高興,女兒說:我又多了2個弟弟和2個妹妹,胡為蓮做的每一件事情,社會上都對她產生好評。四名小學生經常給她匯報成績,並給他們家郵來一面鮮紅的錦旗和幾位小朋友合影的照片,胡為蓮將這份珍貴的禮物懸掛在文雅的客廳里,看著照片上面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她如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實際,一股暖流便湧上心頭,她與孩子們結下了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目前,她正資助著四名小學生,每年資助每位學生1000元。
十、李振英誠實守信事跡材料
李振英,女,41歲,群眾,平山縣藍天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改革開放以來,她伴著改革的東風,生意由一個小書攤發展到一個商場,業務由單純的賣書發展到食品、百貨、家電、手機以及期貨、股票代理;安排下崗失業人員180人,每年給國家納稅68萬元。近年來,藍天商業樓以誠信經營為手段,社會知名度、信譽度得到了不斷提高,連續七年榮獲省市「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無假冒商品經營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李振英本人也被評為縣「十大傑出女性」和「市人大代表」。
為提高企業的誠信度,他們實行了崗位責任制,主抓的負責人和各經營部門負責人都與公司簽訂了誠信創建工作責任狀和產品質量問題「三包」承諾書,食品安全責任書。在經營過程中,他們首先是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組織好一支誠信經營的團隊。二是定好位,抓好細分市場。三是嚴把商品質量關,組織好貨源,優中選優。四是講誠信,強化服務。藍天商業大樓在平山的知名度,信譽度得到了提升。
④ 被拐女成「最美鄉村女教師"這是「感動「還是恥辱
在《燕趙都市報》這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艷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道里,記者祁勝勇用匪夷所思的邏輯,輕描淡寫地跳過婦女郜艷敏痛苦而恥辱的被拐經歷,轉而贊美她的「大愛」:
原文如下:
1994年初夏,18歲的河南打工妹郜艷敏被人以介紹工作哄騙,落入兩個女人販子圈套,後被轉賣、被人凌辱,再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了太行山深處的曲陽縣靈山鎮下岸村,賣給了一個比她大6歲的不識字的羊倌。她曾多次自殺、逃跑,但都沒有成功。
村裡有個破敗的小學校,但因為條件太艱苦,老師們來了都呆不住。1995年,村裡沒有了老師,村裡的孩子們面臨失學,鄉中心校馬校長在村幹部的 帶領下找到郜艷敏這個村裡唯一上過初中的人。雖然工資每月只有200元,而且放假的幾個月沒有工資,但馬校長一次一次上門來,甚至家長領著孩子們也來找, 孩子們說,老師你教教我們識字吧!看著孩子們渴望讀書的眼睛,郜艷敏心軟了,就答應下來,成了一名代課教師,為了讓村裡的孩子們,不再重復放羊買媳婦的命 運。
村裡買來的媳婦走了大半,為了孩子們她留下來
下岸村偏僻、窮,400多口人的村莊,前些年從外地買來的媳婦就有三十多個。
許多媳婦跑掉了,包括郜艷敏婆家的二嫂。郜艷敏的生活也不如意,丈夫因為她是買來的媳婦,常喝醉了酒打她,她萬分痛苦,但幾次都沒有逃出村口窄窄的羊腸山路。
她選擇了當老師,還有一個理由,村裡好多買來的媳婦跑了,丟下了七八個沒娘的孩子,這些孩子沒有了娘,不能再沒有學上。
從此後,下岸村一二年級的適齡孩子沒有一個失學,有不上學的,郜艷敏就耐心地一趟一趟找家長,把他們找回來。
最早幾年,每月只有200元錢工資,她還要擠出錢來給幾個特困的孩子買學慣用品,學校里沒有圖書,她翻山趕集,去集市上的書攤上買回舊的《讀者》等雜志圖書。
除了規定的文化課,她一個人開設了體育、音樂、美術,雖然體育課是踢毽子、跳繩,做游戲,雖然音樂課是她教唱自己記憶里的歌曲,雖然美術課是在黑板上畫花草動物,但她給孩子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陶冶著他們的情操。
郜艷敏開始的教學生涯,教教停停,因為生女兒、兒子,中斷了幾年。從2001年起,她的教學工作再也沒有間斷過,一個人撐起一個教學點,十幾年中,下岸村小學的成績一直處於整個學區中上水平,盡管她只有初中畢業。
鄉親們都感激她,沒有人再輕蔑「這個媳婦是買來的」,村人都尊敬地稱她:「郜老師」。
就這樣,她在這里紮下根來,用一顆善良的心,回報帶給她屈辱痛苦的山村。後來看著村裡又有買來的媳婦走了,她再也沒有動心,她知道,自己已經離不開這些孩子們了。
下岸村村民們告訴記者,今年7月10日暑假前,縣、鎮幹部在下岸村站崗40多天,阻擋前來采訪郜艷敏的媒體記者。這期間,除了去山外郵局取包 裹,郜艷敏不能隨便離開下岸村。9月份暑假結束開學後,輝靈中心小學向下岸村教學點終於派來另一位女教師和郜艷敏共同工作,不過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卻是注意 來訪的記者,及時向鎮里報告。
得知女兒被拐賣到河北山村做媳婦後,郜艷敏的父母就躺在炕上,整天不動。一年後,郜艷敏獲准和丈夫一起回到家裡。她問父母:「我能不能不回去了?」她抱著很大的希望,不想走了,但她等來的是父母艱難而尷尬的回答。
「父母說,這是你一輩子的事,無論你走哪條路,我們都會尊重你的選擇。但是,希望你首先考慮公公婆婆他們一家人,如果你不回去,他們就人財兩空 了。我說,我們可以還他的錢。父母說,不是錢的問題,他們也是農民,不容易,買你的錢,都是向別人借的。另外,在咱們這個地方,結過婚的女子,再想找個好 對象就難了……」
一個「痛苦」,一個「屈辱」,就寫完了郜艷敏被拐受虐受家暴的經歷。這篇報道沒有深挖拐賣婦女兒童背後的政府不力和性別不平等的根源,沒有探討為什麼農村的教育條件如此惡劣以及如何改善,只一個勁兒地歌頌郜艷敏的高尚人格,歌頌她的偉大。從這篇報道里只讀到一個信息:「這樣的人越多越好」。
「這樣的人」是指,被拐被家暴被虐待的受害人,看到鄉村教育需要自己,還是毅然決然選擇了寬恕,投身「大愛」事業。
看完這些,網友們紛紛表示「氣炸了」:
@八卦_我實在是太CJ了:游標題就讓我震驚了。。。不是針對這個菇涼,但這篇文章傳達什麼破價值觀啊?
@Y-oK-i:寫這篇文章的人知道拐賣婦女是刑事犯罪嗎?
@空歡喜96kh:所以這是在告訴大家拐賣婦女要挑讀過書的嗎?這樣還可以節約村子裡讀不起書是吧,不要發這種東西出來毀三觀。
@夏目家的小詩哥: 真不容易 拐賣婦女這么惡心的一件事里都能找到唯一的一個感動點來宣揚歌頌
@女王C-cup:這個故事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一灘血污里也要提煉感動,這樣做的人心中既無真正的同情,也無半點公義。我不禁會這樣想,如何去忽略一個女性的人權,把她神化就夠了。多少偉大的化身背後,全是罪惡。
…………
郜艷敏的故事有如此多的慘烈和蹊蹺,都被報道的作者放過了。例如,郜艷敏曾經多次自殺、報道中提到村裡有很多被拐婦女、郜艷敏曾經遭受家暴……
然而記者怎麼會停留在這些藏著血淚的無關緊要的地方呢,他的目的是要歌頌郜艷敏的原諒、放下、乃至大愛。而這些歌頌往往只會讓人覺得郜艷敏很可憐,整個村子的厭女症很嚴重,把婦女當做物品對待。
鄉親們都感激她,沒有人再輕蔑『這個媳婦是買來的』,村人都尊敬地稱她:『郜老師』。
丈夫已經知道妻子是個受社會尊敬的「名人」,已經不敢打她了。
她受過委屈,因為她暴露了當地教育等方面的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接受過無數的掌聲和贊譽,因為她的大愛,以德報怨,展示了一個最美鄉村女教師的傳奇形象。
成名後,她成了這個小山村的靈魂人物,她是鄉親們心中的指望。
與記者的邏輯同樣匪夷所思的還有當地的村幹部。這篇文章也提到,郜艷敏的故事最初是2006年由《燕趙都市報》報道,引起外界巨大反響後當選了「感動河北人物」,「事跡」被拍成電影,被村幹部當做「模範人物」,後來還入了黨。
⑤ 女教師獨守山村小學3年,是什麼讓她一直在堅持
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在教師的隊伍中,有很多的老師,他們教書育人的事跡,都讓人非常的感動。尤其對於那些支教的老師來講,在山村裡一待就是好多年,也有些老師,將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奉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
在江西婺源,就有這樣一位女教師,自己獨守山村小學三年時間;而她所教授的學生,幾乎都是留守學生。除了要負責學生的教學工作以外,還需要負責學生中午的伙食,還承擔了半個家長的責任。
我想這也是老師,最讓人敬佩的地方;就如同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孩子。
⑥ 鄉村教師(節選)為我們,展現了人類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方式,歌頌了什麼
鄉村教師(節選)
劉慈欣
他知道,這最後一課要提前講了。
他忍住幾乎使他暈厥過去的劇痛,艱難地移近床邊的窗口,看著遠處的村莊。從自己的老師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這一生就屬於黃土高原上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壠上,娃們在為他燒香和燒紙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擔和想從校舍取椽子去修村頭老君廟的幾個人拚命,被人打斷了兩根肋骨。送到鎮醫院,竟又發現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沒有去管,實在沒錢管。從鎮醫院出來,他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買了書。
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
碳基聯邦艦隊將完成碳硅戰爭中最後一項使命:摧毀大部分恆星,建立一條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免除硅基帝國對銀河系中心區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脅。隔離帶中只有形成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才會被保護。
夜深了,燭光中,娃們圍在老師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後再也用不著了。他掙扎著想在黑板上寫字,但頭突然偏向一邊,一個娃趕緊把盆接到他嘴邊,他吐出了一口黑紅的血,然後虛弱地靠在枕頭上喘息著。
娃們中有了低低的抽泣聲。
他讓他們記住牛頓第一定律,記住牛頓第三定律,最後才讓他們去記最難懂的牛頓第二定律。孩子們哭著記住了,他們知道記不下來,老師是不會放心的。
「發射奇點炸彈!」
一團團似乎吞沒整個宇宙的強光又閃起,然後慢慢消失……
隔離帶在快速推進。直到他們遇到太陽系的三號行星。
3號行星檢測,檢測30個隨機點。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
「1號隨機點檢測。」
結果……綠色結果,綠色生命信號!
「開始3C級文明測試。
1號測試未通過,2號測試未通過……10號測試未通過。
「發射奇點炸彈!」
最高執政官突然想起什麼:「繼續測試。」
11號測試題未通過!
12號測試題未通過!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的運行狀態如何?」
數字宇宙廣漠的藍色空間中突然響起了孩子們清脆的聲音:「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請敘述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間力的關系。」
孩子們說:「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對於一個物體,請說明它的質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孩子們齊聲說:「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通過,文明測試通過!確定目標恆星500921473的3號行星上存在3C級文明。」
「奇點炸彈轉向!脫離目標!!」太陽系,推送奇點炸彈的力場束彎曲了,奇點炸彈撞斷了一條日珥,掠過太陽,亮度很快暗下來,最後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恆之夜中。
那些娃們什麼也沒覺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燭光下,他們圍著老師的遺體,不知哭了多長時間。
最後,娃們決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師。他們拿了鋤頭鐵鍬,在學校旁邊的山地上開始挖墓坑,燦爛的群星在整個宇宙中靜靜地看著他們。
「天啊!這顆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級,是5B級!!」參議員驚呼起來。
「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核能,並用化學推進方式進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們所在行星的衛星。」
「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在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制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
(有刪改)
7.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開篇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大概了解了李老師的基本情況,包括身體情況、工作情況、經濟狀況和他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
B. 文本採用雙線結構,一條是老師上課至生命最後一刻;另一條是碳基艦隊建立隔離帶時找尋並保留3C文明。雙線互為呼應,並行不亂。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場景轉換和故事內容,給小說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也確實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科幻小說獨有的體驗。
D. 文本中李老師這個鄉村教師卑微不幸,作為一個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引發了我們對其深深的同情。
8. 文中畫線句「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有何作用?
9. 一篇優秀的科幻小說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蘊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構思巧妙:是兩條線索的交匯點,串接起了兩個不同時空故事,即一方面銀河系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過程中探觸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小山村碰巧成為探測點;另一方面,黃土高原上這個偏僻山村有師生間知識文明傳承。②製造懸念,讓讀者對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更加關注。③突出主題:為山村小學的師生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筆,表現了悲壯的英雄主義主題。
9. ①堅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識、良知、師德等對傳承文明使命的堅守。②知恩感恩:孩子們為老師燒香燒紙,圍在床前以及哭著記住牛頓三大定律可見孩子們感恩於老師的付出。③尊重文明:碳基艦隊在探測到3C級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跡象後讓炸彈轉向,以保護有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碳基艦隊驚嘆地球的5B文明、師生生命體之間知識的傳承。④敬仰崇高:崇尚教師的奉獻堅守。鄉村教師用微小的生命個體,用原始方式艱辛地推動地球人類文明進步,歌頌卑微的生命憑借崇高的精神傳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後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D項,「文本中李老師這個鄉村教師卑微不幸,作為一個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引發了我們對其深深的同情」說法錯誤。根據文本內容可知,小說表現的應該是悲情的英雄主義主題,歌頌了教師在人類文明傳承發展中的功績,引發的應是讀者的崇敬之情,如小說的最後一段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敬、懷念之情,所以選項中所說的「深深的同情」錯誤。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讀懂文章,把握作者寫作的意圖,然後依據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現的語境,依據語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從結構、內容和主題方面分析。內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達上體現,結構上注意前後的照應、情節的推進,還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對比、襯托、抑揚等。某一情節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動故事發展,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形象更加豐滿。此題主要從人物塑造、主旨的表達和情節的照應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這句話一方面是說文中的山村小學正好在碳基艦隊的探測點上,另一方面是說在這山村小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正進行知識文明的傳承,如果說前一個發生的地點在天上,那麼後一個就是在地上,而劃線句把這兩個故事巧妙地連接到一起,把天上和地下兩個時空連接到一處,構思顯得極為巧妙;因為碳基艦隊的檢測波覆蓋了這所山村小學,而病重的教師正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巧妙地引出了該星球被判定為3C級以上文明的故事情節;從下文來看,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時本是把奇點炸彈對准地球,後來因為發現3C文明而轉移目標,而3C文明就是通過老師對孩子的授課傳遞出來的,劃線句交代碳基艦隊的檢測波覆蓋的圓心就在這山村小學也就為下文師生拯救地球埋下了伏筆,歌頌教師在人類文明傳承發展中的功績。本題難度較大,需要考生從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發,從結構、內容、主題等角度作答,主要是構思巧妙,製造懸念,突出主題。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快速讀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再次,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圖);最後,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此類題目,要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優秀的科幻小說往往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蘊涵了哪些人文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從多個視角進行,從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分析,從周圍的人對他的影響或他對周圍的人的影響的角度分析,從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從社會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本題中,考生可以先從主人公李老師的角度分析,李老師作為教師,他在困境中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的知識、良知和師德來傳承文明,堅守作為教師的使命,李老師堅守的毅力和奉獻的精神是考生要抓住的一個關鍵點;還可以碳基艦隊的角度分析,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的時候,發現3C文明因而放過地球,這展現出對文明的尊重;最後還可以從孩子的角度來探究,李老師去世之後,孩子們給老師造了一座新墳,體現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由此可知,考生可從以下幾個角度概括小說的人文精神:堅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
【點睛】解答句段作用類題目,重點從以下幾個角度把握。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這是首先要考慮的。然後把握句段的基本內容,這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接著就要抓住句段與上下文的聯系,這是答題的關鍵。最後還要把握常見的答題模式。內容上,寫了什麼(強調了什麼) ,抒發了什麼感情,進一步寫出了什麼(題旨或作者意圖)。結構上,要根據位置思考,比如開頭段的作用,一般從下面幾個角度思考,一是看與標題的關系,即點題,照應標題,二是看與下文的關系,引起下文,如為下文寫……做鋪墊(張本,埋下伏筆),與……形成對比(反襯) , 照應……;中間段一般是承上啟下,結尾段一般呼應上文和標題。
⑦ 為什麼被拐賣的女孩子基本都跑不掉
我講一個,我姨夫的哥哥家,也不是很窮,就是住在在大山上,沒幾戶人家,結婚生小孩,結果兩胎都是女兒,二女兒還有病,就把她扔了,扔了啊!!扔在很遠的山地里。很多年後我去姨夫家玩兒,看到他哥哥家的大女兒,就感覺好眼熟,怎麼和我家這邊的一個小女孩那麼像,我家這邊這個小女兒家特別窮,家家都是樓房就他家是茅草屋,地板都是土,一個眼睛有問題骨瘦如材的爸爸和一個瘋瘋癲癲講不清話的媽媽,還有一個眼睛也是有問題的弟弟,後來我就問我媽,才知道他們家撿回了當年被扔的那個小女孩,剛撿到的時候小姑娘得了沙眼,還有一身的膿瘡,傻媳婦也不知道怎麼辦就用奶水滴她的眼睛,就這樣居然救活了,長大以後傻媳婦不見了蹤影,只剩一個爹,不太講話,媳婦兒也不知道怎麼了總是見不著人,四十多歲感覺行動很難了,我爸是工頭看他可憐叫他幫忙做點簡單的活兒,每個月能給他兩千到三千來塊,生活是不成問題的,還能供她女兒上學,直到後來他兒子在公路邊玩兒又出車禍,我親眼看見的一隻腳都斷了只剩一點皮子連著,司機沒有逃跑認他做好乾兒子出了醫葯費還給他家買了很多家電,生活終於有所好轉。小姑娘的親生母親又生了個兒子,一家人都住在昆明打工白白胖胖的又建了小洋房,肯定知道女兒被我們鎮上一家人撿到了,但就是看都不去看一眼。後來這個母親得了絕症,本來一百五十多斤的一下子骨瘦如材,覺得命不久了想見她一面,小姑娘也不會搭理,現在在外面打工,偶爾回來看看養父,他弟弟我們都沒見著了。家裡貌似只剩這個身心有問題的老爹。我沒問我爸,不知道還僱傭著他沒有~~~~~
誰也沒有想到,兩年前的一篇報道會重新發酵。女大學生被拐深山後被糟蹋 場面臉紅。
7月28日,這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艷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道被網友翻出,引發巨大爭議。
河南姑娘郜艷敏也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她在21年前被拐賣到河北曲陽下岸村,受盡磨難後成為該山村小學唯一的女教師…
真的好恐怖啊。。。。。。
⑧ 鄉下教書老師教書,為什麼有時老教錯
曾不止一次聽過教師同行們說過這樣的話:「小時候總夢想自己將來有一天能當教師,可等我做了多年的教師後,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夠早日離開這個崗位。」農村的青年教師們在談起自己目前的處境,總會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我也是一位堅守在農村的教師,雖然我處的環境相對來說還算好點,但在我的周圍,和我一同進入農村學校的老師中,很多人已經轉行了。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考上了公務員,還有的在學校旁邊開起了飯館。從熱愛教育到逃離教育,一些鄉村教師做出這樣的選擇其實也很無奈。
山村教師的「苦行僧」生活
中國教師里最苦的要算山村小學的教師了,由於農村人居分散,山村小學大多地處偏遠,規模很少,條件極其簡陋。也許我們都從電視中看到過山村小學的情形:牆體斑駁的平房裡,狹小的教師宿舍一間挨著一間,走進去,屋內剛好夠擺下一張床、一個衣櫃和一張書桌,如果要上廁所,得走上幾十米,直通化糞池的蹲坑臭味撲鼻不說,廁所還四面透風、屋頂漏雨。由於宿舍少,一些分不到宿舍的老師還要住在教室隔開的小房間里。
我親眼目睹到,很多剛從師范學校畢業的學子們,提著行李興沖沖地趕到村小報到時,眼前的景象將他們之前所有的理想和熱情都擊碎了,這就是自己即將要實現教師夢想的地方嗎?他們彷彿從光鮮絢麗的大學校園來到了非洲的「難民窟」,他們覺得人生跟自己開了一個玩笑。
頗為諷刺的是,現在很多領導經常會把一些「不聽話」的老師調到村校去教書,以示懲罰,因為在老師們看來「調到村裡去,就像去『充軍」,從此要過上「苦行僧」的生活。
娶媳婦是農村教師的老大難問題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措施的出台,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農民都蓋起了三層小樓,唯獨鄉村學校依舊破難不堪,在那些貼著瓷磚的嶄新小樓的映襯下,一些村校好像成了鄉村發展被遺忘的角落。
也許有人會問,我們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不是實行績效工資了嗎?沒錯,實行績效工資後,農村教師大多也能拿到千多塊錢的月薪,但這點錢在高消費、高物價的市場環境下,實在不足以讓他們過上體面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生場大病,老師就會處於負債境地,如果說還想攢錢買房,只能是一種奢望。
對農村教師們來說,真正的老大難問題是成家立業。盡管農村男教師也有著國家正式編制,是吃公家飯的人,但也無法獲得女孩的青睞。現在的女孩都很現實,同是教師的女教師是根本不會考慮嫁給教師同行的,她們都希望能嫁一個公務員,過上體面的生活。即使是沒有工作的農村女孩,她們認為「村裡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蓋樓房了,你們還住這種泥房,我是不會嫁給老師的。」現實的殘酷讓男老師們感到屈辱和辛酸。
農村教師失去最基本的尊嚴
隨著中專生取消分配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逐漸顯現,「讀書無用論」再一次在農村蔓延,農村很多人不願送孩子去讀書,很多農村孩子早早輟學,到外打工去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似乎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過去是家長求著老師管教好孩子,現在倒過來了,老師要求著家長送孩子到學校來讀書。
這樣普九把一些家長和學生「普」上了天,學生犯錯誤老師只能一味地「輕言細語」教育,導致他們越來越「猖狂」地跟老師作對,有時連正常的課堂教學也無法開展。
讓農村教師們感到困惑的是,他們在一些特別頑劣的孩子面前往往感到束手無策。有的學生即使違紀,一個月不來學校,學校也沒有辦法按紀律處分他。課堂上,學生可以打老師,但老師卻不能動他,除非學生的行為觸犯了法律。
我曾親眼目睹,一個教師因在課堂上批評一個調皮的學生,學生絲毫沒把老師放在眼裡,當面辱罵該教師,教師一時氣急推了學生一下,這下可捅了馬蜂窩,這個學生的家長聞訊,率領七大姑八大姨拿著武器氣洶洶沖到學校,將這位老師暴打一頓。
既然無力改變現狀,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吧。這是很多農村教師的一種想法,當他們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異時,於是就乾脆選擇了一種得過且過的生活。還有一部分老師想盡一切辦法進城,甚至不擇手段,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早日脫離農村。
也許我們現在太多的關注都給了學生,而農村教師卻往往被忽略了。我真的希望教育主管部門能切實解決農村教師的難處,讓他們都能夠安心留在農村教書。
廖小利正參加新浪十大草根名博評選,請幫忙
⑨ 雲上學堂觀後感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英雄壯舉,兩個平凡人的普通生活深深的打動了我,《雲上學堂》還原了一對普通的山村教師李桂林、陸建芬夫婦的真實事跡。作為2008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這對「懸崖夫妻」和那所來之不易的「雲上學堂」的真實故事感動了整個中國。
那是中國西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絕壁都要攀爬5架木製的梯子,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
那是一所已經停課10多年的山村小學。然而一對執著追求的夫妻,毅然放棄了城鎮待遇選擇了那裡。讓人為之感動的是,19年! 19年的清貧與付出,19年的操勞與堅守,把知識的種子播在了彝寨,為村民架起了「雲梯」,為那裡的孩子們鋪就一條走出彝寨的「雲中之路」。一個人短時間的堅守或許不難,可困境中十九年的堅守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人生又有多少個十九年?一對山村夫妻教師做到了!白天上課,晚上油燈下批改作業,點點燈光,溫暖了人心,照亮了人前進的道路。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改建教室、平整校園、購買國旗,讓鮮艷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山寨上空飄揚。
看完影片及其真實故事,還有一種感覺是溫暖,像是一杯能溫暖人心的香茗。兩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山村教師,用自己簡單質朴的生活方式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愛,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與和諧。是他們的行動和那個「干到爬不動為止」的心願,溫暖了孩子們,溫暖了我們,溫暖了偏遠山區的教育。有一首歌這樣唱到,「好大一棵樹,任你狂風呼,綠蔭中留下多少故事,有樂也有苦。好大一棵樹,綠色的祝福,你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他們就是那一棵棵參天大樹,沒有綠色的原野,卻依舊能夠播下希望的種子;沒有寬敞的教室、完善的教育設施,卻依舊能夠托起「明天的太陽」一批批的走出山寨;瘦弱的肩膀,為峽谷山巔的孩子們架起一座通往美好未來的天梯;無私的大愛,給孩子們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他們用自己辛勞的努力與平實的夢想,收獲著孩子的笑靨與希望。
「百年大計,教育先行」,以他們為代表的山村教師克難歷艱,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作為普通人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高尚情懷,這些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歷經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所在!他們一如既往的堅守心中的那片精神家園,他們的至真至純,體現的不正是強烈的民族使命感!誰不說那遙遠的地方也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一片美麗的田野!
當我們偶爾駐足、停留的片刻,想想那遙遠地方朗朗的讀書聲,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們為他們所欽佩的時侯,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想想自己該更好的立足本職做些什麼呢?作為一名普通的技術幹部,我們需要在他們身上學習到什麼呢?學習他們的堅守和無怨無悔,把自己的知識、青春與熱情一點點的編織進祖國的航天測控事業中,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成績。學習他們的真誠,忠實履行「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學習他們的甘於奉獻,不畏艱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科學發展觀。
雪災戰勝了!奧運夢圓了!震後家園重建了!新中國60年光榮與夢想,真切的祝福親愛的祖國「希望在,明天會更好!」。。。。
⑩ 女教師獨守山村小學3年,她究竟抱著怎樣的決心
江西婺源、珍珠山鄉、虹潭小學 、吳南燕老師,四個簡簡單單的詞語串聯成了吳老師堅守村小,兢兢業業,獻身教育事業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而支撐她堅持下來的,就是把知識和愛傳播給每一個孩子的決心。
吳南燕老師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於孩子熱愛,讓她在虹潭小學一干就是三年,可能她還要繼續幹下去,這都離不開她傳播知識和愛的決心。都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對於某些孩子來說,他們從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了縮小教育資源不平衡,許多向吳南燕老師一樣的人民教師奮斗在村小的教學一線上,他們克服了惡劣的教學環境,秉持著向孩子們傳播知識、傳播愛的決心,一干就是一輩子,他們是一群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