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狀況評估報告
❶ 求一個公路工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
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建設處
二O一O年十一月
目 錄
一、項 目 概 況 2
二、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其評價 2
(一)本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內容及其評價 2
(二)下六圩港樞紐工程社會穩定風險的綜合評價 10
三、已經和正在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 12
(一)注重對農民切身利益的保護 12
(二)科學安排和監管補償資金使用 13
(三)減少施工期間的擾民 13
(四)保障項目全過程治安安全 13
四、下步風險防範方案 14
五、結論 15
靖江市委維穩工作辦公室:
根據有關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方案等文件規定,對「有可能在較大范圍內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的市政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環境建設」等,必須列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范圍。
與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相關的征地、拆遷、出讓、工程管理等皆有可能引發矛盾糾紛,所以必須對這些重大事項及其潛在風險進行先期預測、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礎之上,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按照上述要求,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建設處作為責任單位,及時組建了評估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吸收了有關社會機構、高等院校部分專家,對「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進行了全面的、認真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形成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如下。
一、項 目 概 況
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位於靖江市下六圩港老節制閘以北420米處。工程主要內容為:採用閘站結合的方式。下六圩港口門設置20m3/s的雙向泵站一座,裝機3台套,總功率為1200KW;與之配套的單孔節制閘一座,閘孔凈寬8m。排澇標准為自排加抽排20年一遇。在閘站下游引河管理區域兩側設160m長岸牆,上游側建造公路橋一座。總投資9400萬元。
二、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其評價
(一)本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內容及其評價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社會穩定風險衍生於相關利益群體對征地拆遷項目的抗拒,這種抗拒有多種表現形式,如上訪、留置原地拒絕拆遷、暴力對抗甚至群體示威等。因此,對征地拆遷項目所涉及的影響社會穩定的風險進行界定,應認真分析征地拆遷實施後群眾可能引發的異議、遭遇到的損失或不適,這些異議、損失或不適即為引起社會不穩定的風險。在識別了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可能面臨的六大類社會穩定風險的基礎上,對上述六大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分別進行定性評價。為便於評價表述准確,本報告把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劃分成5個等級,可能性由小至大依次表述為: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並根據專家經驗以及對征地拆遷相關利益群體的民意調研結果,界定各類風險發生可能性的大小。
根據對征地拆遷項目實施過程中易發生的社會風險的經驗判斷,並結合靖江市下六圩港樞紐工程的具體情形,樞紐工程可能會誘發的異議、損失或不適等諸多社會風險及其評價主要如下:
1、項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質疑的風險
風險內容:該項目的決策是否與現行政策、法律、法規相抵觸,是否有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據;該項目是否堅持嚴格的審查審批和報批程序;是否經過嚴謹科學的可行性研究論證,是否充分考慮到時間、空間、人力、物力、財力等制約因素;建設方案是否具體、詳實,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風險評價:項目合理性風險較小,而其合法性會受到質疑,風險較大
(1)本項目合法,手續完備,程序完備
本項目經過充分可行性論證,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國土資源部《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第27號令)、《關於完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查報批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2004]237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廣州市征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復函》(國土資廳函[2003]196號)等有關規定辦理用地報批手續,程序合法,手續齊全。征地拆遷程序正在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拆遷安置補償條例等有關法律,按部就班依法進行之中。
但是,上述依法進行的活動並不能徹底解決合法性的問題。首先,社會各界對土地儲備的合法性還持有懷疑的態度。其次,樞紐工程建成後,周圍土地升值巨大,加之如果公開出讓被儲備土地時價格高昂,那麼農民的失落感將增加,對征地的合法性會懷疑。初步估算,上述問題應該受到重視。
(2)本項目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樞紐工程地區位於靖江市江蘇江陰-靖江工業園區,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是江陰、靖江兩市跨市跨江聯合投資開發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靖江市南側,總體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首期啟動區面積8.6平方公里。園區地處長江下游,北倚蘇北平原,南瀕浩瀚長江,處在國家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字型的交匯點,是浦東開發和蘇錫常火炬帶向蘇中、蘇北輻射延伸的重要"橋頭堡"。靖江園區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園區將依託豐富的長江岸線資源,建成以船業、機電、冶金、能源、物流、研發、商貿為主導產業的具有臨江產業特色的重要國際製造業基地,集工業園、生態園、新港區、新城區"兩園兩區"為一體的二十一世紀新型工業園區,成為江蘇省跨江聯動開發的先導區和示範區。由於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對於周邊工業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力。從城市經營出發,下六圩樞紐工程的合理發展,整合周邊市場資源,具有推進城市經濟和規劃建設的顯著作用。同時,因發展影響而言,下六圩樞紐工程的開發建設,是靖江江陰兩市發展的又一重要啟動點,不僅有利於兩市進一步的合作交流,而且有利於靖江城市空間拓展和城市建設的戰略意圖。
(3)本項目是經營城市,回收土地增值,加快城市建設的需要
政府對下六圩港樞紐工程的巨大基礎設施投資,提升了整個區域土地的總體價值。這些土地增值應該收歸政府,用於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回收土地增值的最好途徑就是在規劃的安排下,先行將周邊土地加以儲備和初步的一級開發,變成熟地後推向市場。這樣,政府在城市建設方面的資金才會形成良性循環,取得更好的效益和更高的效率。
2、項目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風險
風險內容: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需徵用大量農田,把農田變成建設用地,可能會對當地的生態和景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在建設期內項目的施工會對地表水、空氣、雜訊環境等方面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施工機械會有作業雜訊,施工機械燃油或機油滲漏會引起油污染,施工物堆料場受降雨沖刷會引起地表徑流污染,施工營地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隨意拋棄會引起污染。大型挖掘機械及運土車輛對道路的損壞和環境衛生的破壞的現象將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項目在運營期可能也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風險評價:項目造成環境破壞的風險很小
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選址處於城市總體規劃的生態廊道內,該地區以綠色為主基調,通過適度控制開發規模,並通過建構網路式的綠色系統,較易實現地區生態系統的恢復更新。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地區現有的生態條件優越,它作為廣州生態走廊的重要節點,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
另外,為了保護原生態環境,規劃在下六圩港兩側建設約25米寬的綠化防護帶,構成地區最具特色的開敞綠色走廊,成為地區的綠色防護軸。根據規劃,下六圩港樞紐泵站東側擬建下六圩港樞紐管理處。管理處主要位於濱江一路北側,規劃成景觀功能區。遠期在下六圩港碼頭防洪通道外側及濱江一路兩側,利用現有的景觀規劃帶狀休閑公園。可見,本項目建成後,不僅不會破壞當地環境,還能進一步提升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
3、群眾抵制征地拆遷的風險
風險內容:由於征地拆遷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加上群眾對征地拆遷的政策缺乏理解,因此在征地拆遷問題上群眾往往會與政府站在對立面,以各種形式抵制征地拆遷。征地拆遷項目中群眾最敏感、最擔憂的問題是失去土地。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要徵收大量農田,這些農用地在農戶良好管理之下,能獲得一定的持續的效益。徵收農地會使當地群眾人均農地面積減少。
農地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生產資料,失去農地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有研究資料表明:對於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來說,失去土地所產生的後果通常比失去房屋要嚴重的多。另外,保留下來的農地可能也會受到項目的各種影響而質量下降。因此,當征地會導致當地群眾土地面積減少並危及其生存時,群眾可能會對征地拆遷項目產生強烈的排斥和抵觸情緒,這種負面情緒一經積累有可能演變為激烈的抵制行動,從而影響社會穩定。
項目後期配套碼頭建設工程涉及的房屋拆遷需要大量農民住宅的拆除和搬遷,對其生活會造成一些不便和沖擊。如果補償不合理,即使是少數農戶不滿意,也有可能影響項目的進度和社會的不穩定。另外,原有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給集體和農民帶來了租金收益短期內可能會失去,從而影響收入水平的提高。
風險評價:群眾抵制征地拆遷的風險較小。
為了贏得群眾對新客站征地項目的支持,土地管理部門已在一期項目征地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群眾對征地項目的不理解、不支持。在項目中,一線動遷工作人員高度負責,主動放棄自己的節假日休息時間,積極與被征地群眾聯系溝通,向村社解答各項征地問題,宣傳項目建設意義和征地政策;同時對關繫到群眾切身利益的補償數據,一絲不苟,反復核對,積極幫助村民解決力所能及的補償問題,順利、高效推進了征地工作。
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採取了多項利民措施。主要體現如下。
一是嚴格按照市、區有關土地徵收補償標准對農民進行補償。
二是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五十條的規定,為壯大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實力,政府將為每個村集體另外補償一筆資金用於發展集體經濟。
三是對群眾最關心的留用地問題也考慮周全,最大限度地保護群眾的利益。周邊村組均對《徵收土地方案》的征地補償標准及安置方案,各村經村民代表或村民委員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放棄聽證。由此認為,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遭群眾抵制的風險很小。
4、群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風險
風險內容: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所在地是一片廣袤的農田,當地居民以務農為主,鄉村氛圍濃厚。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地區的綜合開發將打破當地居民的生存現狀,使得村民與外界的聯系更加密切,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造成居民內心的不安與擔憂。
風險評價:群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風險較小。
樞紐項目徵用大量農地,村民人均土地面積減少,這意味著村民以農耕為主的生存方式將會面臨改變,在變化的環境中轉而尋求新的謀生機會。同時,碼頭落成後帶來的龐大交通流和人流也會打破村莊以往的寧靜,讓村民感到不適應。不過,這種不適應僅僅是短期的,隨著樞紐工程周邊配套設施的建成,村民的生活、就業、出行等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並能長期從樞紐所帶動的城市化進程中受益。
樞紐所在地下六圩港地區原是一片煤炭碼頭和農村,隨著樞紐的建成,這里將成為一個新的中心區域。按照規劃,樞紐下游長江口將新建4個2000噸級碼頭,從規劃文件中可以看出,下六圩港樞紐工程項目會帶動周邊碼頭、交通、通信、餐飲等各類配套設施的建設,這無疑為當地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並能創造許多新的就業機會。
由此可見,在樞紐工程的「吸管效應」作用下,周邊區域的經濟地位將會得到明顯提升,而這一過程的直接受益者將是當地的居民。據現場調研,距離樞紐工程不到3公里的東方重工周邊村民在通往新客站的馬路兩邊修建了許多新的檔口,檔口租金每月見漲,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到了樞紐工程帶來的「利是」。
5、群眾對生活保障擔憂的風險
風險內容:樞紐工程要佔用大量農地,當地村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面積減少,在安置時又採用貨幣安置方式,雖在短期內村民生活可以為繼,但從長期來看土地的減少弱化了村民的持續生存能力,使村民對未來的生活保障感到擔憂。新客站二期工程可能會涉及到居民的拆遷安置,採用異地安置方式會使被拆遷戶中的部分兼業打工者失去原來打工的機會,造成暫時性的失業,從而使其面臨生存的壓力。
風險評價:群眾對生活保障擔憂的風險很小。
本項目在實現公共利益的同時,兼顧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把村民的短期需要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為了彌補村民的失地損失,本項目已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國土資源部《關於引發(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238號)等有關規定擬定了征地補償方案,並組織召開聽證會,補償方案的合理性得到了群眾認可。
6、項目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風險
風險內容:樞紐工程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當地個別居民可能會因為對補償方案的不滿意而成為「釘子戶」,拒絕征地、抵制拆遷。樞紐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當地居民帶來干擾,影響其正常的生活與通行,因此有可能引發居民的不滿情緒。另外,不排除有民間組織通過收買當地居民的補償「權利」而介入反征地拆遷活動,滋事生非,干擾項目進展,並從中牟利。
風險評價:項目可能引發的社會治安風險較小
本項目征地拆遷工作精心布置,組織嚴密,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盡量做到不引發、少引發村民的不滿情緒,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早在征地工作開展之初,市有關部門對征地工作周密謀劃、精心組織,積極推進。在制定征地補償方案時,召開聽證會,反復徵求被征地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使補償方案更完善、更合理。補償方案確定後,又迅速印成小冊子開展宣傳教育,針對村民所提意見和關心的問題,以問答形式編製成資料,派發至各家各戶。在各村設立征地拆遷政策法規流動咨詢點,現場解答村民對補償方案的疑問。對抵觸情緒較大的村民,採用「換位」思考方式盡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消除其對抗心理。另外,充分利用電視台、電台、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正面報道,消除誤解,引導輿論支持征地拆遷。
(二)下六圩港樞紐工程社會穩定風險的綜合評價
上文已對樞紐工程征地拆遷項目可能引發的不利於社會穩定的六大類風險可能性大小進行了單項評價,為便於度量該項目整體風險的大小,有必要對各類風險的可能性大小進行量化,然後得到項目的綜合風險大小。
首先根據專家經驗和民意調研結果確定每類風險因素的權重 ,取值范圍為[0,1], 取值越大表示某類風險在所有風險中的重要性越大。其次確定風險可能性大小的等級值 ,上文已將風險劃分為5個等級(很小、較小、中等、較大、很大),等級值 按風險可能性由小至大分別取值為0.2,0.4,0.6,0.8,1.0。然後將每類風險因素的權重與等級值相乘,求出該類風險因素的得分(即 ),把各類風險的得分加總求和即得到綜合風險的分值,即 。綜合風險的分值越高,說明項目的風險越大。一般而言,綜合風險分值為0.2~0.4時,表示該項目風險低,有引發個體矛盾沖突的可能;分值為0.41~0.7時,表示該項目風險中等,有引發一般性群體性事件的可能;分值為0.71~1.0時,表示該項目風險高,有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本項目綜合風險值求取見下表。
項目風險綜合評價
風險類別 風險權重( )
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
很小
0.2 較小
0.4 中等
0.6 較大
0.8 很大
1.0
項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質疑的風險 0.15 √ 0.12
項目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風險 0.15 √ 0.03
群眾抵制征地拆遷的風險 0.20 √ 0.04
群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風險 0.10 √ 0.04
群眾對生活保障擔憂的風險 0.20 √ 0.04
項目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風險 0.20 √ 0.08
綜合風險 0.35
從上表可看出,樞紐項目可能引發的不利於社會穩定的綜合風險值為0.35,風險程度低,意味著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群體性事件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會發生個體矛盾沖突的可能。
三、已經和正在採取的風險防範措施
根據對項目可能誘發的風險及其評價,我們採取了下述風險防範措施。
(一)注重對農民切身利益的保護
一是嚴格執行土地補償標准。根據徵收土地預公告對本次征地的安置途徑做的規定:1、以貨幣方式支付安置補助費安置被征地農民;2、支付社會保障金,購買社會保險。按照這個規定的精神我們制定了補償安置方案,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本著有利於保護農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制定標准時,取高舍低。
二是做好農民進社保工作。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出台後,結合各村實際,制定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方案,向各村送達了聽證告知書。涉及的被征地農民實施社會養老保險,具體名單經各村民代表大會報園區辦事處核准、公示後確定;如村集體經濟組織逾期未能確定名單,應向園區辦事處書面說明原因,由園區辦事處對有關情況核實後,形成書面說明報所在勞動保障局,先辦理材料報送手續。
據統計,本次征地拆遷將為村民購買社會保障金,解決村民長遠的生活保障問題。按照社保規定,該項目總計支付約4億元的征地款和社保基金款。繳費標准分為五類,由農民自由選擇,政府按繳費資助的最高檔預留資金。
(二)科學安排和監管補償資金使用
征地補償金支付採取兩種方式:前期先按預計總補償款的80%左右先行預付至鎮政府賬戶;後期為了防止超付,在簽訂協議後15個工作日撥款,該款項由各村自行安排使用。通過建立園區辦事處、村集體、村民代表三級資金使用和監管體制,確保資金的依法撥付和使用。
(三)減少施工期間的擾民
市、園區兩級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嚴格要求和監督施工單位文明施工,減少擾民,採取下列措施: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廢水、廢氣等有可能污染周圍環境的,應採取相應措施及時處理,不可隨意傾倒、排放;施工現場車輛進出場時,要避開每日上、下班(學)時段,不要造成施工現場周圍交通不暢或發生事故等。
(四)保障項目全過程治安安全
建設處緊密聯系和依靠園區辦事處和相關村組織,採取以預防為主的治安防範措施。一是確保補償款到位然後進場施工,首先保證村集體和村民的切身利益。二是確需強制進場的,在補償款到位的前提下,對現場進行證據保全,同時要求公安、民政等部門到現場維持秩序。三是公安部門在項目全過程加強綜合治理工作,保持征地涉及區域日常治安環境的良好。四是密切關注極少數村民可能的因對補償不滿意引發的上訪、鬧訪、煽動群眾、示威等動向,第一時間採取教育、說服、化解等措施,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四、下步風險防範方案
盡管樞紐工程征地拆遷項目發生不利於社會穩定的風險程度低,但並不意味著征地拆遷項目會一帆風順,仍要注意加強對征地拆遷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個體矛盾沖突的防範,並隨時戒備和監控征地拆遷進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發生。
1、繼續加強征地拆遷政策的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能多種新聞媒體,宣傳樞紐工程、周邊土地儲備、開發項目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增加農民就業和致富機會、集體經濟和物業經營將有較快增長等諸多能給農民帶來長期福利改善、收入增加這些正面的影響。盡管短期內農民會有少量的利益損失或者轉型期的生活不便,甚至帶來感情的痛苦、焦慮等,權衡利弊,當地農民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有必要繼續加強征地拆遷政策的宣傳,輿論先行。
2、創新思路,講求科學的征地拆遷方法,以人為本,促進和諧拆遷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講求科學有效的拆遷方法,尤其要千方百計應用那些已被實踐證明效果十分顯著的征地拆遷工作方法。要最大程度地照顧被征地群眾的利益。在土地徵收過程中,還要按規定做好公開、公示工作,保證被征地對象的知情權。
3、加強風險預警,做好征地拆遷現場維穩工作
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對征地拆遷過程中發生的不穩定因素進行每日排查。加強征地拆遷現場的治安保障,突發事件一旦發生或是出現發生的苗頭後,各方力量和人員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職,有條不紊開展工作;涉及單位的主要領導要親臨現場,對能解決的問題要現場給予承諾和答復,確保事態不擴大,把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探索開展失地農民的就業技能培訓
對那些失去土地,難以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如果有再就業技能培訓的需求,政府應該專門在征地補償費用中列出一定的預算,採取訂單式等方式,向有關社會機構購買培訓課程,對失地農民進行技能培訓。
5、加強對村集體資金使用的監管,預防腐敗的發生
各村在征地後獲得了不少土地補償費、留用地和集體經濟發展補助,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這些資金、資產合法使用的適度監管,防止因資金使用、資產運作不當而影響農民切身利益,進而發生「次生」社會不穩定現象。
五、結論
本報告對樞紐工程征地拆遷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社會穩定風險進行了識別與評價,結論如下:
樞紐工程征地拆遷項目可能會引發6類不利於社會穩定的風險,這6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評價結果是:第1類風險,項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質疑的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小小;第2類風險,項目可能造成環境破壞的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第3類風險,群眾抵制征地拆遷的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第4類風險,群眾對生活環境變化的不適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第5類風險,群眾對生活保障擔憂的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第6類風險,項目可能引發社會矛盾的風險,該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
綜合評價,樞紐工程征地拆遷項目社會穩定風險程度低,但有發生個體矛盾沖突的可能。
目前已經採取的和下步將採取的系列風險防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降低以致消除社會風險的效果。但其效果的好壞,取決於這些防範措施執行力度大小的影響。
❷ 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評估報告通用文本的主要內容
重大事項的工作方案由各事項的負責人提出,街道辦事處接受提案後,通過對該提案的可行性討論後,認為可行的即發還該負責人,責其對該提案做出相應的評估報告,並確定提案人為第一負責人。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要圍繞評估事項可能存在的穩定風險,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穩定性評估,確定不穩定隱患和問題的風險范圍和可控程度。
(一)評估合法性。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是否符合黨的政策;法律政策依據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二)評估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否正確反映了絕大數群眾的意願;是否兼顧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是否兼顧各方面利益群體的不同訴求;是否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三)評估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能否為本級財力承受、能否為絕大數群眾接受和支持;是否經過嚴格的可行性論證,經過專業的、嚴密的決策審批程序;是否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嚴密性,不會導致相關行業、地區群眾相互攀比;出台的時機是否成熟恰當。
(四)評估穩定性。是否嚴格執行了環保項目建設的有關規定;是否存在較大的社會治安問題,混亂地區是否得到有效整治;是否存在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是否存在公共安全等其他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風險程度和范圍是否可控;化解矛盾問題的對策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有相應的預警措施和應急處置預案。
(五)評估其他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相關因素。
❸ 對某城市社區的治安做調查怎樣進行
1、基層來派出所。公安機關擔負著自維護社會治安、保護區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職責,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負責收集、掌握、報告影響社會穩定和治安大局穩定的情報信息,依法查處轄區治安案件,調解治安糾紛的任務,因此,通過派出所進行了解掌握治安災害事故和群體性治安事件的發生情況。
2、計程車司機。計程車是外地人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的窗口,他們整天走街竄巷,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也最清楚城市的治安狀況。什麼地方安全,什麼地方混亂,他們心中一清二楚。
3、退休人員。大多數退休人員退休後仍然關心時事,關心社會治安狀況,而且,沒有什麼顧慮,知道什麼說什麼。
4、進行各類人群的問卷調查。因為社會治安狀況評估應當取決於廣大市民和老百姓。調查內容包括是否對所在社區現在的治安狀況滿意、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治安問題等。
❹ 怎樣寫一份近鄉鎮派出所治安簡報
關於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全市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基本情況
我市有公安派出所193個(市區59個),其中戶籍派出所178個,治安派出所15個,派出所在編民警2357人。近年來,全市公安派出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各級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的總體部署,以突破硬體,跟進軟體,全面推進,整體提高為指導思想,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以扎實推進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和規范執法行為為載體,以深化公安派出所等級評定為主要措施,以集中督察、定期講評和績效考評為重要保障,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和治安防控工作,積極參與各項嚴打整治行動,有效維護了我市社會政治穩定和治安大局平穩。目前有19 個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稱號,48個公安派出所被省公安廳授予全省二級公安派出所稱號。
二、全市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充分發揮公安派出所的職能作用,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近年來,我市公安派出所始終把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派出所接觸面廣、觸角多、人地熟等優勢,做大做強情報信息工作,及時獲取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情報信息,協助有關部門預防和處置了一大批群體性事件和社會不安定因素。
(二)積極參與嚴打整治斗爭,有力維護了社會治安平穩。一是持續不斷組織開展民爆物品和 槍支彈葯管理專項行動。2006年以來,每年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治爆緝槍專項行動,共排查涉爆單位1591家、涉爆人員7756人,簽訂排查整治責任書150餘萬份,發現隱患300處,現場整改250處。破獲各類涉爆涉槍案件487起,處理涉案人員665人,收繳炸葯4.3萬公斤,雷管15.6萬發,導火索、導爆索5.9萬米,手榴彈、地雷209枚,各類槍支2245支,各類子彈5.4萬發。二是持續不斷組織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整治。2006年以來,全市公安派出所共破獲校園及周邊刑事案件220起,查處治安案件516起,打掉犯罪團伙43個,依法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369人,連續三年此類刑事案件破案率保持在96%以上,治安案件查處率達到100%。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了870所城區學校「治安室」建設任務;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在校園周邊設置交通安全標志、警告標識,建立了273名校車駕駛員管理檔案;督促68所學校建立健全治安保衛組織,完善治安保衛制度,落實治安保衛人員登記備案、培訓制度。三年來全市中小學新增治安保衛力量187人;有1000餘名派出所民警在全市各中小學兼任法制副校長(輔導員),共為學生上法制課9450場次,受教育師生員工達6萬餘人次;對全市460多所學校財務室、資料室等部位安裝了防盜報警設施,對130多所學校安裝了與公安「110」聯網的技防報警、視頻監控設施。四是大力開展油汽、輸油氣管道生產治安秩序專項行動。共檢查單位344家、重要部位3096個,發現、整改不安全因素54處。我市兩次被授予全省油氣田安全保衛工作先進集體。五是深入開展打擊破壞電力電信廣播電視設施違法犯罪專項斗爭。2008年全市共破獲「三電」案件649起,查處「三電」治安案件177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316人,摧毀犯罪團伙36個,繳獲贓物折款70餘萬元。我市被評為全國「三電」專項行動先進單位。
(三)嚴格治安管理,強化陣地控制。一是加強公共場所治安管理。嚴格場所辦證和登記備案,每月至少對轄區內公共場所檢查兩次;動員公共場所安裝技防監控設施,配備安檢門、金屬探測器等安檢設備;敦促公共娛樂場所配備專業保安,對場所中發生的違規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為確保各項管理措施落到實處,市公安局還專門制定了《洛陽市公安局實行娛樂服務場所治安管理責任制規定》,對工作不負責、措施不落實、導致轄區內公共場所秩序混亂、發生嚴重後果、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領導及民警失管失查之責。近年來,通過強化管理,我市公共場所的管理許可權更加清晰,責任更加明確,服務更加到位,管理更加規范,較好地促進了我市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加強重點人口管理。按照《河南省重點人口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統一規范了《重點人口管理檔案》,實行了重點人口「案前監控責任倒查制度」,提高了重點人口管理實效。2007年、2008年先後在全市組織兩次核查糾正監外罪犯脫管漏管問題專項活動,對被判處的管制、拘役、緩刑、假釋、監外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進行全面清理登記,及時掌握監外罪犯管理情況。對存在脫管漏管現象的,查明原因,逐人進行糾正,保證監外執行監督考察措施的落實。三是強化戶政管理。推出了《洛陽市公安局辦理戶口八項服務承諾》和《洛陽市公安局制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十項服務承諾》,向社會公布了《發放居民身份證工作流程》,規范派出所在受理群眾申辦戶政事項的程序,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四)大力加強社區治安防範,築牢社會平安根基。全市共組建治安巡防隊876支,有巡邏隊員4946人,治安積極分子16730人。重點抓了「五張網」建設。一是織密專業巡防網。按照巡警包城市主次幹道,派出所包背街小巷、社區民警包責任區的職責分工,在全市推行網格化巡邏,屯警街面,抓獲現行,震懾犯罪。二是織密群防群治網。通過政府支持、社會籌資、提供醫療保險等形式,發動低保戶、基幹民兵、組織基層治保會、社區物業管理人員、治安積極分子參與治安巡防,積極引導群眾自防。同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辦法,由市政府在全市零就業家庭招聘了1080名平安建設協管員、各區招聘了1400多名差額低保人員協助社區民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在農村地區採取為基幹民兵購買醫療保險、建立意外傷害基金的辦法,組織基幹民兵維護農村治安。目前,全市共組建社區和農村專職巡防隊764支3806人,有4.5萬名民兵預備役參與治安巡邏。三是織密技防監控網。全市共投入8000餘萬元用於技防建設,安裝各類技防設備和產品36.7萬(台)套,有52個鄉鎮、1076個行政村、32.5萬農戶安裝使用技防產品。老城區技防監控的做法受到公安部調研組、省廳的充分肯定,省廳專門在我市召開現場會推廣技防實戰的經驗。欒口、偃師、孟津農村技防經驗,對維護農村社會治安秩序起到了良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2008年,全市農村地區刑事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3.7%,群眾最關注的盜竊案件同比下降9.1%。四是織密樓院看護網。全市各派出所按照有專職保安人員、有值班室或門崗、有來客和車輛出入登記、有自行車停放位置、有管理制度的「五有」標准,對有條件的居民樓院實行全封閉,全市樓院封閉率達到96%,全市零發案村組、樓院、學校、基層單位達到90%以上。五是織密保安聯防網。通過理順保安管理體制、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等措施,在全市推廣「群眾購保險,保費雇保安,保安保民安」和「在派出所建立保安中隊,保安進社區」等方法,充分發揮我市保安服務業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的積極作用,彌補我市警力資源不足等現實問題。
(五)大力開展公安「三基」工程,全市公安派出所建設和執法水平得到明顯提高。一是狠抓硬體建設。三年來,全市共投資1.3億元,為派出所修繕、改建辦公用房,更新、配備車輛、計算機及防彈背心等裝備,統一了外觀標識,更新了設施設備,完善了「五小工程」。二是狠抓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全市建成警務室3020個,配備社區(駐村)民警1297名, 有1613個行政村落實了民兵預備役巡邏隊,1512個行政村落實了專職協管員,實現了全市「村村有警務室」的目標。三是狠抓作風建設。建立健全了派出所各項規章制度,實行警務公開,面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發放便民卡、聯系卡,端正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質量,派出所整體形象明顯改善,執法水平明顯提高。
三、當前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市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從主觀上看,一是有的派出所及民警服務意識不強,對群眾求助不熱情,「冷、硬、橫、推」,辦事推諉扯皮,群眾有意見。二是個別民警素質不高,做群眾工作本領不強,離群眾的期待還有不小差距。三是一些治安管理工作還不嚴密。受省公安廳居民身份證制證中心搬遷的影響,我市居民身份證管理工作一度出現制證慢、周轉周期長,後經多方努力,雖得以圓滿解決,但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民爆物品、電子娛樂場所的治安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執法辦案不規范。有的卷宗材料、法律文書製作不規范,個別案件處理不當,違法事實未徹底查清,應當收集的證據沒有全部收集,運用法律出現偏差,甚至個別案件在辦案程序上存在問題等。從客觀上講,一是警力嚴重匱乏。近年來我市公安派出所警力雖然得到了改善,但距承擔的現實任務還有不小的缺口。為落實中央13號文件,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總警力與人口之比要達到萬分之10.7。我市目前警力數僅佔全市總人口的萬分之8.7,尚缺警力1374名。同時,我局2005-2008年,平均每年退休、死亡、調出等自然減員達140餘人,但每年通過招錄或接收軍轉幹部等進入公安機關的人員還達不到自然減員的數量,已經出現負增長情況。總體警力的短缺,使派出所警力更加緊張,我市多數派出所無法達到公安部、省公安廳提出的「三隊一室」建制的要求。社區和農村警務建設是公安部、省廳部署的重點工作,但我市一些派出所除去警務室民警,連正常排班值班都難以應付。在農村,警力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村村建立警務室後,許多警務室不能保證有警。二是派出所民警年齡大,身體狀況差。據2008年6月份市公安局對市區15個派出所、45個警務室和50名社區民警的抽查,社區民警的平均年齡為43歲,其中45歲以上的36人,佔72%;身患各種疾病的23人(其中不能上班的6人),佔46%。每年派出所民警還要參加諸如警銜培訓、業務輪訓等各種培訓班,多數派出所民警節假日無法正常休息,有的年休假無法落實。三是派出所民警政治待遇偏低。近年來,我市雖然解決了一大批派出所長、教導員的政治待遇,但民警職級低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有的民警在派出所幹了幾十年,仍然是科員。加之派出所民警日常從事的是群眾工作,處理的大多是治安案件,一般情況下立功受獎的機會相對較少,影響了民警的工作積極性。四是派出所警務工作和服務黨政中心工作的任務很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機關的最基層,是完成各項公安保衛工作任務的第一線,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打擊刑事犯罪,推進治安防範,嚴密治安行政管理以及隊伍建設和管理等任務相當繁重。同時,公安派出所「雙重管理」的機制也要求其服務於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派出所在保證基層拆遷、城市改擴建和重大建設項目安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警力,使派出所感到壓力很大。五是執法環境不佳,執法難度大。一方面,派出所民警存在重工作輕學習的思想,對法律學習不夠全面,執法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推進,群眾法治意識、社會透明度不斷增強,對派出所民警的執法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慎,個案可能被炒大,小案可能被炒熱。同時,國家現行一些法律還需要完善,使派出所民警在實踐中難以操作。如對依照治安處罰法做出的行政拘留並處罰款,當事人拒交罰款,法律則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又如對查獲的首次吸毒人員,按照國家現行法律則一律交社區戒毒,但現實中難以落實。
四、做好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著力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針對各個敏感時期的不同特點,著力完善派出所情報信息搜集上報機制,建立定期報告、責任追究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重點人群和敏感節點的情報信息搜集、研判工作,力爭從中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切實掌握不穩定群體的人員底數、基本訴求、活動方式、發展趨勢。對大排查發現的不穩定因素,要逐一建檔、動態跟蹤。屬於公安機關能夠及時化解的矛盾糾紛,要明確責任,限期解決。對於超出公安機關職責范圍的矛盾糾紛,要及時報告黨委、政府,最大限度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著力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深入開展「平安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競賽活動,以加強城鄉警務建設、實有人口管控、場所特業管理、危爆物品管理、重點要害保衛為重點,積極推進電視監控、防盜報警等技防設施,落實人防、物防各項防範措施,積極推進保安進社區、進重點地區、進行重點部位,探索新形勢下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維護社會治安的新辦法,充分調動群眾力量,積極開展群防群治,努力實現各類可防性案件的穩步下降。
(三)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整體實力。一是繼續加強派出所建設。堅持警力下沉,使派出所警力動態保持在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的50%以上;加強裝備建設,車輛和民警單警裝備努力達到公安部標准,派出所人均達到一台電腦,全面完成無房派出所建設任務;落實經費保障,人均1.6萬元公用經費保證撥付到位;按照有關規定,有計劃提高一級派出所所長和優秀民警的職級待遇。二是深入推進城鄉社區警務建設。大力開展「民警進社區,警民一家親」活動,對城鄉警務室民警和入區分包民警落實捆綁考核,切實打牢群眾基礎,夯實基礎工作。廣泛開展「開門評警」活動,實行社區(駐村)民警每月向轄區群眾述職制度,真正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社區(駐村)民警工作績效的根本標准。廣泛開展社區(駐村)民警崗位練兵比武競賽,評選「十佳」城鄉警務室、「十佳」警務室民警。三是大力加強治安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人口信息系統,加大流動人口社會版的普及率,升級旅館業信息系統,實現系統覆蓋率、信息上傳率、派出所終端安裝率三個100%。啟動報廢汽車拆解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機動車修理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娛樂服務場所治安管理信息系統、金融治安保衛管理信息系統、保安管理信息系統、高危人員治安管理信息系統等6個金盾二期工程建設項目,開展派綜系統建設評估工作,推進社區民警應用軟體建設。建立完善信息採集應用規章制度,把基礎信息採集、錄入作為治安民警日常工作的基本內容,切實提高信息源頭採集質量,以信息化提升派出所整體戰鬥力。
(四)改進和加強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群眾對公安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的滿意度。一是加強人口管理。在派出所窗口單位深入開展以「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為主要內容的「兩新一提」活動,努力為群眾提供准確、方便、快捷的戶政服務。二是加強民爆物品治安管理。以出租房屋、廢棄窯洞、閑置廠房(院落)、物流企業、已關閉礦點和歷年來的涉爆違法犯罪人員為排查重點,全面開展收槍治爆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排查,強化區域整治,確保全市「不炸響、不打響、不流失」。三是加強娛樂場所和特種行業管理。積極探索改革管理方式,實時掌握特種行業和公共娛樂服務場所治安狀況,深化開展娛樂場所專項整治,依法查處違法案件,及時消除治安隱患。四要大力推進治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完善執法規范,從群眾舉報投訴和信訪案件入手,針對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派出所執法辦案十條規定,大力完善執法制度和具體操作規范,切實解決治安民警執法隨意性問題。在全市派出所開展執法規范化建設競賽活動,努力實現民警違法違紀案事件、治安信訪越級訪重訪案件、群眾對民警執法投訴、網路或媒體對民警執法炒作事件「四個明顯下降」。
(五)著力加強隊伍正規化建設,全面提升公安派出所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能力。重點是配強派出所領導班子,選好、用好派出所所長,提高派出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在全市派出所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教育,開展大走訪愛民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從嚴治警和從優待警的機制建設,切實加強治安系統崗位大練兵,真正把各個派出所建設成政治堅定、作風過硬、業務精通、熱心為民、群眾滿意的一線戰斗實體。
❺ 學區房劃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怎麼編寫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概況。簡述項目基本情況,主要包括:項目單位、擬建地點、建設必要性、建設方案、建設期、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環境影響、資源利用、征地搬遷及移民安置、社會環境概況(含當地經濟發展及社會治安、群體性事件、信訪等情況)、投資及資金籌措等內容。
(二)評估依據。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所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等;國家出台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意見、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批準的相關規劃、採用的項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確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判標准或指標體系。
(三)評估主體。擬建項目的評估主體指定方、評估主體的組成及職責分工,並具體說明其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專家學者、群眾代表等參與評估工作情況。
(四)評估過程和方法。簡述評估工作的程序、步驟和主要過程;說明評估工作所採用的主要方法。
二、評估內容
(一)風險調查評估及各方意見採納情況。闡述對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中風險調查的廣泛性、代表性、真實性等進行評估的過程和結果。說明評估主體根據實際需要直接開展或者要求項目單位開展補充風險調查的情況。對收集的擬建項目各方面意見進行梳理和比較分析,形成能夠反映實際情況的信息資料,並闡述其採納情況。
(二)風險識別和估計的評估。一是風險識別評估。對風險分析篇章中風險識別的完整性和確定性提出評估意見;根據風險調查評估結果,對擬建項目可能引發的主要社會穩定風險因素進行補充完善,並匯總。二是風險估計評估。對風險分析篇章中風險估計的客觀性、分析內容的完備性、分析方法的適用性提出評估意見;預測估計主要風險因素發生概率、影響程度和風險程度。
(三)風險防範和化解措施的評估。對社會穩定風險分析篇章中提出的風險防範、化解措施進行評估,並補充完善。針對擬建項目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進一步補充完善和明確落實各項防範、化解措施的責任主體和協助單位、具體負責內容、風險控制節點、實施時間和要求。
(四)落實措施後的風險等級確定。對風險分析篇章中風險等級判斷方法、評判標準的選擇運用是否恰當、風險等級判斷結果是否客觀合理提出評估意見;結合補充的重要風險因素,綜合以上評估結果,確定項目落實防範、化解風險措施後的項目風險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