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太尉的職責是

太尉的職責是

發布時間: 2021-01-24 01:25:51

1. 請問秦朝的太尉的職責是什麼

在中央,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官僚體制。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太尉回和御史大夫。丞答相是百官之首,最高行政長官,職責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負責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是最高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但是,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聽從皇帝的命令,所以,軍權實際上是掌握在皇帝之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

2. 關於太尉的職責有哪些

太尉作為昀高武職,除了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外,就是作為版皇帝的昀高權軍事顧問。漢朝軍隊由各將軍、校尉統領,太尉不能直接指揮軍隊。周勃平定諸呂之亂時,身為太尉,卻不能進入上將軍呂產所指揮的北軍,只得詐稱帝命方進入北軍營地並取得指揮權。

3. 秦代的武將官制太尉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秦代的武將官制包括太尉、護軍都尉和將軍。太尉為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秦代的太尉職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類似。

4. 請問秦朝的太尉的職責是什麼

在中央,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官僚體制.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太尉和回御史大夫.丞相是百答官之首,最高行政長官,職責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負責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是最高軍政長官,負責軍事事務,但是,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聽從皇帝的命令,所以,軍權實際上是掌握在皇帝之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負責監察百官.

5. 太尉是什麼官

太尉,中國秦漢時中央掌軍事的最高官員,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並為「三公」,後逐漸成為虛銜或加官。

宋朝的太尉官銜並沒有漢朝的三公的地位那麼高宋朝最高等級是太師、太傅、太保,接著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軍中二號人物,隨便你怎麼比,可以是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也可以是總參謀長。

(5)太尉的職責是擴展閱讀:

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後不再設置。西漢早期,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無關,故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職。

漢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一變過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將大司馬改為太尉。

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後曹操撤銷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時期曾短暫恢復,後又撤銷。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

6. 秦朝太尉的職權

太尉為秦朝最高軍事長官,負責全國軍事,統領全國軍隊,但只有帶兵權,而無調兵權和發兵權。決定權在皇帝那,其他是執行者,聽命就可以了。

7. 太尉是什麼官職

司徒.為六卿之一.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傳堯、舜時已經設置,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夏、商、周時期,朝廷都設有司徒官,為六卿之一,稱為地官大司徒,職位相當於宰相.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有以官職命氏的,就成為司徒氏.
三公
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古文經學家則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漢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西漢末雖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新莽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三公各自開府置官屬.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漢光武帝雖仍設名位顯貴的三公官,但實權漸歸尚書台.和帝、安帝開始,外戚、宦官更迭專權.外戚竇憲、梁冀等,都拜為大將軍,位在三公上.東漢末年,董卓為相國,居三公之上
.建安十三年(
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且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200年之久的三公制
,至此遂告終止.曹魏重新恢復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宋代以後,往往亦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其虛銜性質不變,並漸次演化成加官、贈官.明、清同.

8. 古代的太尉是干什麼的

掌握兵權,,是軍權的最高指揮官,,但後來變成了虛職和加官,,而且有很多時候都沒有人擔任,,或者不設這個官職,,就像後來的丞相也廢了一樣,,就是因為權力太大,,下面是網路里具體各個朝代的變化,,
太尉始於秦朝時期。秦王嬴政登基後,改設三公九卿。三公即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別為輔政,監察及治軍領兵。但秦朝並沒有人擔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虛設。原因在於秦當時為中央集權制,軍政經合為始皇帝一體,所以若將兵權拱手送於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統治會受到嚴重威脅。
西漢
到西漢時期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吏的名稱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但與秦朝不同的是,在皇帝之下設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體系,分別為丞相率領的外朝官、大將軍率領的內朝官、以及處理皇帝與皇族私人事務的宮廷官。其中外朝官為西漢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權力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設九卿、列卿等。但由於官制名目甚多也有一定的分權目的,所以太尉的實權性時時不定。
按《漢書·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是漢朝的最高武職,不常置。不設置太尉時,則以太尉職歸丞相。相當於今天的軍委主席。
按《史記·將相名臣年表》: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始以長安侯盧綰為太尉,五年(公元前202年)罷,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以周勃為太尉,旋再廢太尉官。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復太尉官,仍以周勃為之。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再廢,權歸丞相。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大將軍衛青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漢舊儀》記載:「元狩六年,罷太尉,法周制置司馬。時議者以為漢軍有官侯、千人、司馬,故加「大」為大司馬,所以別異大小司馬之號」。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其後,置大司馬,金印紫綬,大將軍或置或廢。
《歷代兵制》記:京師之兵,止南北軍及中尉緹騎、郎中令諸郎、城門校尉屯兵。北軍屬太尉,南軍屬衛尉。武帝更太尉為大司馬大將軍,以寵將帥;而北軍分八校尉,以中壘領之(中壘、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凡八。)
東漢
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但東漢實權已轉移到尚書台,太尉實為丞相﹐與西漢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實異。可見於古代,帶兵打仗的任務並不好當,或立或廢並不取決於均是修養水平的高低,而是政治決策與改革的出頭鳥,治國則先治軍。太尉作為最高武職,除了評定全國武官的功績高下、以為升降的依據外,就是作為皇帝的最高軍事顧問。漢朝軍隊由各將軍、校尉統領,太尉不能直接指揮軍隊。例如周勃平定諸呂之亂時,身為太尉,卻不能進入上將軍呂產所指揮的北軍,只得詐稱帝命方進入北軍營地並取得指揮權。
魏晉南北朝
按魏武帝曹操廢三公制,自任丞相。其子曹丕即位時短暫恢復,拜賈詡為太尉。後又撤銷。曹叡時,青龍三年(235年)大將軍司馬懿轉任太尉,駐兵雍涼。
隋唐至元朝
隋唐以來,決策權轉移至中書門下,而行政權在尚書六部手中。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品級雖高,無實際職事,一般只是作為加官,尤以唐後期各種檢校官為甚。
宋初三師三公只是作為升遷資序所用,並無執掌。太尉舊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來則提升至次於太師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間重定武官制度後,太尉成為武階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則被三少所代替。
元代三公僅作為加銜,後期也是加授極濫。
明清以後以原三師為三公,不設太尉。
另外,在某些禮儀中會出現以其他官員臨時充當太尉等職位的現象。如宋真宗天禧元年宣讀天書之禮,分別以向敏中攝太尉,王曾攝司徒,張知白攝司空。諸如此類都是禮畢即罷,並非真行除拜。

9. 太尉,司徒,司空各有什麼職責

太尉
官名。秦至西漢時為全國軍政首腦,與丞相、御史大夫並稱三公。東漢回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歷代亦答多曾沿置。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稱。
司徒
西周開始設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國土地和人民。西漢後期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改為司徒。後世用作戶部尚書的別稱。
司空
西周開始設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國水利土木等工程。西漢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後世用作工部尚書的別稱。

10.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職能是什麼

1、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2、御史大夫:「掌副丞相」,地位僅次於丞相,負責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建立國家監察事務。

3、太尉:「掌武事」,負責全國軍事事務,其地位與丞相一樣。

(10)太尉的職責是擴展閱讀

1、丞相起源

西漢初,相國及其副手丞相多為開國功臣,位尊職重,敢於直言進諫,例如漢相國韓信在擊敗齊國以後向劉邦建議設置代理齊王,劉邦最終封漢相國韓信為齊王。又如呂後欲封諸呂為王,王陵即當面表示反對;漢景帝時周亞夫曾反對封王信、廢戾太子劉榮等事。

到武帝時,擢用公孫弘為相,開以後布衣登相位的先例。隨著君主集權加強,武帝重用內廷近臣,對丞相不甚信任,其在位者如薛澤、趙周、庄青翟、石慶、田千秋等人,皆謹小慎微,庸碌無能。

武帝末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從此到西漢末,大司馬權勢在丞相之上,而大司馬多由外戚充任。西漢晚期,丞相職權為內朝所取,已無所作為,如韋玄成、匡衡等,在君主和權貴面前,阿意曲從,以保持其祿位而已。

2、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負責監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沿置,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秩中二千石 。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設三公,改大夫為大司空。

東漢又改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義改屬中丞。晉以後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復置,專掌監察執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為台長。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將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廢。

3、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後不再設置。西漢早期,設太尉官多半和軍事無關,故帶有虛位性質,不同於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職。漢武帝時以貴戚為太尉,一變過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慣例,而又和丞相同等,這也和西漢早期有所差別。

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將大司馬改為太尉。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別開府,置僚佐。

後曹操撤銷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時期曾短暫恢復,後又撤銷。自隋撤銷府與僚佐,便漸次演化成優寵宰相、親王、使相的加官、贈官。元不常置。明廢。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