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古代治安差

古代治安差

發布時間: 2021-01-15 19:31:41

㈠ 古代治安到底怎麼樣,古人出遠門是如何保證安全的

我們一個一個來討論,首先講一下古代的皇帝出遠門怎麼保證人身安全。皇帝身邊都有侍衛,京城裡面也有禁軍。這些禁軍的將領,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即便是微服私訪,也有很多的大內高手在旁邊保護皇帝的安全。

其實不光是皇帝有這種待遇,一般有錢人家也會有隨從,隨身保護那些有錢人家老爺的生命安全。特別是一些高官,都會花大價錢請一些武功好的人在暗中保護。

古代的政府也會出一系列的政策來保證人們出行的安全。古人除了游學的學子之外,老百姓離開自己的居住地都要攜帶官府出具的憑證,相當於現在的身份證加暫住證再加通行證。出入城門的時候交給守城的士兵一個個查驗。做官的要攜帶腰牌,相當於工作證。通過這些方式來查處人們的出行,而且也會制定一系列的住宿登記政策。

㈡ 中國古代的治安好不好

好..
因為古代是封建主義社會,刑律是十分嚴格的
有的朝代或許會松點.但是有的朝代如果搶劫之類的,要死刑或發送邊疆
還有,朝廷一定要保障治安..因為治安不好容易暴亂..甚至爆發起義革命,所以古代的官府都很重視治安

㈢ 請問古代怎麼維護城市治安注意問題補充說明,謝謝

該是執金吾吧,丁原當過這個職務。
秦漢時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本名中尉。其所屬兵卒也稱為北軍。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為執金吾。王莽時改名奮武,東漢時復稱執金吾。西漢時執金吾擔負京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等任務,和守衛於宮禁之內的衛尉相為表裡。執金吾秩為中二千石,有兩丞及候、司馬、千人。屬官有中壘、寺互、武庫、都船四令、丞。又式道、左右中候及京輔都尉,也與執金吾有相屬關系。武庫為製造和貯存兵器的機構。中壘、寺互、都船之下皆有監獄。景帝時,中尉郅都曾拘捕有罪的臨江王。主管武器及典司刑獄,也是執金吾的一項職責。東漢時執金吾屬官只保留一武庫,其餘悉被減省,其職務主要是典司禁軍和保衛京城、宮城的安全。執金吾每月要繞宮巡察三次,以預防和制止宮外水火之災和其它非常事故。漢光武帝劉秀每到郡國巡視,便派執金吾留守京城;明帝東巡,還命執金吾守衛南宮。另外,有時皇帝出行,執金吾率領緹騎、步卒組成儀仗和警衛。章帝出巡,曾命執金吾隨行宿衛。漢代執金吾有時也被委派為將帥而領兵遠征。西漢昭帝時,執金吾馬適建曾率軍討破羌人;東漢和帝時,執金吾耿秉還任主帥竇憲的副職而伐北匈奴。《續漢書·百官志》劉昭注引《漢官》:「執金吾緹綺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輿服導從,光滿道路,群僚之中,期摟壯矣。」光武帝微時,有「仕宦當作執金吾」之語,原因即在羨其威儀。執金吾一詞命名之意有三說。其一,應劭謂:「吾者,御也。掌金鉗,以御非常。」其二,顏師古謂:「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上二說均見《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其三,《古今注》則謂金吾系兩端塗金的銅棒,此官出行執之,作為權仗。御史大夫、司隸大夫亦可執此棒。御史、校尉、守、令、都尉所執,則以木為「吾」。
金吾,又同金烏,是吉祥的象徵,又辟不祥,「執金吾」是因為帶有吉祥的意思,才由「中尉」改為「執金吾」。執金吾的職位與九卿同等地位,屬於高官。

㈣ 古代是如何管理社會治安的

中國古代統治者一直企圖把人民捆綁在土地上,到明清時期幾乎做到了。這主要是為了收稅方便,但同時也起到維護社會治安的目的。由於大多數人民被捆綁在土地上,想要外出需要到縣級機構辦「路條」(一種由縣機構出具的證明文件,相當於現代的介紹信),辦「路條」是很難的,沒有正當理由根本不允許。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進城時要出示「路條」,由當地官府登記。還規定,普通平民不可以攜帶武器(刀、槍、劍、戟等冷兵器都算)。縣級以下地方管理機構,由當地人組成。這樣,當地人犯罪,馬上可以知道是誰做的。外地人犯罪,由於有登記制度,也馬上可以查到。由於人很少,一個個排查也不困難。古代早有「通緝」制度,就是官府發「海捕文書」,要貼在每個城門邊。三國時代就有了,關羽、典韋就是在家鄉殺人,逃跑的。必須趁人多時,才能混進城市,否則只能像典韋藏在集鎮附近山林里。

㈤ 求古代州級治安官名

按照你的說法應該是省級,-按察使。宋代稱: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古代官職一覽: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 (1)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 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 擢。提陞官職。 (4) 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 (5) 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 (6) 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 (7) 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 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後宮官職:
王後以下定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魏文帝時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又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省除順成,這樣在皇後以下定製十二等級:
1)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
2)貴嬪,位次皇後,在夫人下,爵無所視;
3)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4)淑媛,位視御史大夫,爵比縣公;
5)昭儀,爵比縣侯;
6)昭華,爵比鄉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儀,爵比關內侯;
9)婕妤,視中二千石;
10)容華,視真二千石;
11)美人,視比二千石;
12)良人,視千石。
上古時期的官吏和設置
1、遠古堯時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築的官員
後稷掌管農業的官員
工師掌管製做器物的官員
虞掌管山澤的官員
典樂掌管教育、音樂的官員
2、秦
郎中令掌管宮殿門戶(秦)
督道倉吏管理官倉內糧食的官員(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秦)
3、漢、三國時期
太史令職掌文史、星歷的官員
大農丞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
中郎將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
典屬國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
大長秋皇後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後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
武騎常侍皇帝的侍從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
騎郎將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
驍騎都尉禁衛軍將官
未央衛尉未央宮禁衛軍長官
長樂衛尉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前、後、左、右將軍職位僅次於上卿
輕車將軍漢時雜號將軍之一
驃騎將軍官位僅低於大將軍
長史大將軍的秘書
建章監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
騎都尉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
國相相當於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後都用宦官充任
典軍校尉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漢代掌管宮廷藏書之處的官員
蘭台令史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
太守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
4、宋
通直郎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掌管訓練兵丁、防*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簡稱「機宜」如同秘書或機要秘書。
龍圖閣學士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制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簽書判官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秘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5、唐
觀察使管理一道或幾個州的地方行政、監察長官
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中央禁衛軍之神策軍的最高將領
禮部侍郎掌貢舉、禮儀的行政長官
京兆尹長安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防禦使負責一州或數州軍事的地方長官
招討草賊使專為鎮壓農民起義或討伐逆叛而設置的軍事長官
監軍判官監軍使下的副職
行營都統為鎮壓和討伐而設置的出徵兵統帥
侍御史負責糾察的官
右衛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左神武大將軍中央禁衛軍之軍事長官
校書郎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
尚書右僕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長官
率府率太子東宮侍衛長官
金吾大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尚書左右僕射全面負責行政事務的長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折沖都尉一府之軍事長官。統兵兩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團之軍事長官。有兵三百
隊正一隊之軍事長官。有兵五十
車駕檢校官負責皇帝車駕並開路後保駕安全的安員
轉運租庸鹽鐵使設置造船廠,保證漕運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祿卿主管膳食事務的長官
將作大匠負責營造建築事務的長官
兵部尚書主管全國軍事政務長官
司農卿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
鴻臚卿負責接待來賓事務的長官
虞部郎中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
民部尚書主管財政的最高政務長官
吏部尚書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務長官
尚輦奉御專管御用車輛的長官
中郎將正四品
郎將從五品,地方府兵將領
子將從五品下
中書令即內史,最高輔政官
右拾遺咨詢建議官員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右補闕咨詢建議官員
前鋒游弈使前哨巡邏官
左散騎常侍議政官之一
6、宋
通直郎隨奉太子的侍從官
承信郎武職官最後一階,宋武職共有52階。
成忠郎武職官第48階,充左班殿前侍衛官。
秉義郎武職官第45階
武翼郎武職官第41階
宣撫使負責督察軍事的重任,職位高於安撫使。
節級弓手班頭,統制弓手,聽命於縣尉。
巡檢掌訓治甲兵巡邏州邑、擒捕盜賊事務,屬於較高一級官職。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權和知州(知府)共同處理事務,並監督行動。
士曹參軍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毆等訴訟案。
司錄參軍書寫六曹公文的專職官員。
局務官掌監造鹽、鐵等業的官員。
主簿掌出納官物、銷注簿籍等事的縣級官員,官階次於縣丞。
縣尉掌管訓練兵丁、防*禁暴、查緝走私等治安事務的縣級官員。
兵曹六曹之一,置參軍一人掌兵事、緝捕等事。
兵馬都監馬步軍統制官。
都監有兩種,一種是路分都監,掌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另一種是州府都監,掌本城軍隊的屯戍、訓練、器甲、差使等事。
監當官州府所設掌管徵收茶、鹽、酒稅事務的官員。
典級掌禮儀制度的官員。
胥吏辦理文書的小吏。
都統制屬於御營使,為監護諸軍將領協同作戰的軍事長官。
同都統制官職相當於副都統制。
御營使統管全國軍事。
保義郎右班殿前侍衛官。
團練使州府一級的常設武官,從五品。
鈐轄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統制官。有路分鈐轄、州鈐轄。
武經郎又稱西京左藏庫副使,即西京(洛陽)供備庫副職武官
朝奉郎又稱左、右司諫,即諫議官,位次於諫議大夫下。
宣諭使、撫諭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處理冤獄,措置營田的監時性官員,即所謂「欽差大臣」。
忠訓郎又叫「左侍禁」即內宮侍衛官。
鎮撫使由中央委派負責一個地區或幾個州府軍事防務的臨時設官。負責轄區軍事防務兼理民政、財政等事務。
宜文字簡稱「機宜」如同秘書或機要秘書。
龍圖閣學士皇帝侍從的榮銜,掌管御書、御制文集、典籍、屬籍、世譜等事。
提舉原意管理,主管專門事務,提舉宮觀,為安置罷退的大臣而設,光領俸祿不管事。
樞密使掌全國軍機、邊備、征戰等事的最高軍事長官。
大理評事簽書判官掌管刑獄的京官。
參政知事宰相的輔助,通稱「使相」。
起居舍人又稱右使,皇帝的近臣,負責記載皇帝的言行。
中書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詔書。
翰林學士皇帝最親近的顧門兼秘書,權力極大,有「內相」之稱,往往是「將相之儲」。
7、明
尚書六部(吏、戶、禮、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財務總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揮使一省之兵權掌握者。
殿閣大學士皇帝的顧問人員。以後逐漸權重,成為實際的宰相。
後宮宮女官職
朝沒有明確規定宮女的等級,但是根據她們所服伺主子的等級的高低,宮女的實際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說,皇太後身邊的宮女肯定比答應、常在身邊的宮女更有權勢。要說等級的話,被稱作「姑姑」的,都是資格比較老的宮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來的和負責雜役的宮女。
嬪妃
中國古代帝王侍妾的統稱。嬪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於後的妾。據記載,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 ,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除皇後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統一天下,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內廷,品級爵位分列8等。漢武帝將妃嬪的等級分為14級,如昭儀、婕妤、?娥等。漢唐的內廷,後妃之下設有宮官女職,常有數百人之多,以供隨侍。明代確立六宮定製並嚴格出入制度,但是後宮妃嬪仍然為數不少。宮人的名號有宮人、選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內廷宮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嬪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品級。宮女分秀女、官女子兩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殘婦女的罪惡制度。嬪妃一旦失寵就要被打入冷宮。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還要嬪妃、宮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職名稱:寶林、司記
7、正七品官職名稱:御女、昭訓
8、正八品官職名稱:采女
9、正九品官職名稱:奉儀
另外不列品級:宮女、民女
宦官,俗稱太監或「老公」。文書上的稱謂很多,例如有閹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閹割後失去性功能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這批人是歷代王朝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奴僕。
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後、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我國歷代宦官的人數以明朝為最,號稱l0萬。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腫的太監機構,並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宮規宮法,將明崇禎末年的9萬多太監,削減為9000人。清朝太監的等級極其嚴格,清朝宮廷內設有管理太監的機構稱「敬事房」,又謂「宮殿監辦事處」。規定在督領侍下面,有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發展至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復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如此層層節制,一級管一級.一級壓一級,統治得非常嚴密。

㈥ 古代唐朝與宋朝的治安差異

唐朝大部分是亂世,用宋朝人的話說:「凡唐之世治如此其少,亂日如彼其回多。其答治安之久者,不過數十年。」以明朝人的話說:「唐自高宗以後,非弒械起於宮闈,則叛臣訌於肘腋,自開元二十餘年粗安而外,皆亂日也。」 宋朝大部分是治世,用元朝人的話說:「自景德以來,四方無事,百姓康樂,戶口蕃庶,田野日辟。」用明朝人的話說:「宋之富盛,過今(明)遠矣。」 唐宋差距有多大?是亂世與治世的差距。

㈦ 中國古代的治安好不好

好..
因為古代是封建主義社會,刑律是十分嚴格的
有的朝代或許會松點.但是有專的朝代如果搶劫之類屬的,要死刑或發送邊疆
還有,朝廷一定要保障治安..因為治安不好容易暴亂..甚至爆發起義革命,所以古代的官府都很重視治安

㈧ 古代沒有警察怎麼維持治安

你講的清朝,那就以清朝為例來說明吧,清朝的地方官員,上至巡撫總督等封疆大吏,下至七品縣令,都對轄地的治安民風負有責任,要監管下級對地方治安的治理,及時協助解決超出下級職權范圍內的治安案件。再說警力,一個縣衙分有管治安和緝查的巡捕,有專門在交通要道城門碼頭設路卡盤查追捕的巡檢,還有負責公文傳遞的驛丞。在非常時期可以增加幾十個人的團練作為協助,實在倒霉遇到應付不了的大盜賊或者起義造反之類,就可以上報給上級,上級的也有巡捕團練,加上還解決不了,那就跟朝廷申請調用部隊來剿滅鎮壓。
至於民間日常治安,清朝實行的是保甲制度,比較成熟時期的政策為:十戶立一牌頭,十牌立一甲頭,十甲立一保長,如果偏僻村莊人少,也可以就其少數來編。保甲長的主要職責是:查明並登記轄區內每一家的家長姓名、職業、家口數量,報告給官府備案,然後由官府發給每戶紙牌懸掛門口,出入時要在紙牌上註明出入情況,對面生可疑的外來人口要盤查清楚才能收留,對客店寺廟等地還要發登記冊,定期收發報官備查。政府官員還要監督各保甲長,及時處理保甲長上報的各種資料民情,對不負責任不好好貫徹保甲法的保甲長予以懲罰,對認真負責的保甲長進行嘉獎。保甲法對社會基層治安管理是十分有效的。
中國古代又是農業社會,人員不像現在那麼流動迅速,像北京那樣的老城,居民大多都是世世代代的老鄰居,保甲長一般都是大家公選的德高望重熱心負責之人,而且維護的又是大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一般街坊鄰居都是很團結互幫互助的,無事時大家互相注意警戒,防火防盜,有事了互相救應,遇到可疑人物、治安案件或火警之類,趕緊通知保甲長,保甲長再酌情報告官府求援。而衙門里的巡捕也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街道人頭黑白兩道都熟,滿城都是他的眼線,不像現在警民關系那麼緊張。
另外那時候的商旅也大多有固定的路線,外出行商的或探親訪友的,都要到本地政府申請路引,類似介紹信,詳細介紹你的籍貫、出門事由、行動路線等等,以應付路過關卡客店的檢查登記,到一個陌生地方,如果你沒有當地居民或者有分量的人作擔保,你都別想找工作做。
說了這么多,是不是能幫助到你呢?

㈨ 在古代,縣城治安管得太差,會調走縣令嗎

不會立刻調走,但是在考成中會給予下等。最終一任結束後會根據考評情況判斷升或者降。
對官吏政績進行考核的制度。這種制度,是針對明朝原有的官吏政績考核制的修正與完善。依據明制,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計(均指考察)。但明代吏治腐敗,法令不行,這些制度或者流於形式化,或成為官員們爭權手段。張居正眼見了官場中的丑劇和制度變質,看到了原有制度的弊端,深切認識到不僅要對各級官吏進行定期考察,並且對其所辦各事均規定期限辦妥,提出執行「考成法」,即「立限責事,以事責人,務責實效」。「考成法」的內容,主要是兩點: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並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冊,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對所屬官員承辦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須登出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以違罪處罰;六科亦可根據賬簿登記,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內閣同樣亦依賬簿登記,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利弊分析張居正當時制定了一套考成法,來考核全國的官員。為了有效地管制全國各府縣,這一考成法規定各科給事中,按年月記載各地方官的政績,其標准為欠稅是不是能夠追繳,盜匪是不是能夠擒獲。規定,官員前案未結,就不許升遷離職,甚至有些已經退休或者正在養病的官員還要被傳詢答復問題。對於這個辦法,申時行認為有欠公允。申認為,稅收能否如額征足,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而不完全決定於縣令知府的能力和辦事精神;匪盜就擒和漏網,更多出於偶然的機會,如果上官不顧困難,一味地逼迫下屬,下屬又逼迫兵丁,就會促成許多嫌犯屈打成招,這也不是清明寬厚的本朝所宜有。
考成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六部和都察院為所屬官員的應辦的事務定立期限,並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冊,一本送往負責糾察的六科,一本上呈內閣。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對所屬官員承辦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須登出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六科亦可根據賬簿登記,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由內閣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六部、都察院、六科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瞞報差錯者,均要予以相對應的制裁。
考成法推行後,立即可見成效。萬曆三年(1575年),查出各省撫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計237件,撫按諸臣54人。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以未完成事件數量太多而罰停俸三月。萬曆四年(1576年),朝廷規定,地方官征賦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十二月,據戶科給事中奏報,山東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員,因地方官征賦不足九成受到降級處分,而山東2名,河南9名官員受革職處分。據統計,張居正當政期間,裁革的冗員約占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這一數字雖不免誇張之嫌,但其帶來的影響可以想見。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