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朝散郎的職責

朝散郎的職責

發布時間: 2021-01-11 04:55:13

㈠ 宋朝官品明細 請注釋負責的職責

附唐宋散階官品級表:

文官散階列表(括弧前為唐、後為宋)

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特進(正二品)特進
光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
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
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正議大夫(正四品上)正奉大夫
通議大夫(正四品下)中奉大夫
太中大夫(從四品上)太中大夫
中大夫(從四品下)中大夫
中散大夫(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朝議大夫(正五品下)朝奉大夫
朝請大夫(從五品上)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從五品下)朝請大夫
朝議郎(正六品上)朝奉郎
承議郎(正六品下)承直郎
奉議郎(從六品上)奉直郎
通直郎(從六品下)通直郎
朝請郎(正七品上)朝請郎
宣德郎(正七品下)宣德郎
朝散郎(從七品上)朝散郎
宣義郎(從七品下)宣奉郎
給事郎(正八品上)給事郎
徵事郎(正八品下)承事郎
承奉郎(從八品上)承奉郎
承務郎(從八品下)承務郎
儒林郎(正九品上)儒林郎
登仕郎(正九品下)登仕郎
文林郎(從九品上)文林郎
將仕郎(從九品下)將仕郎

武官散階列表

驃騎大將軍(從一品)
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鎮軍大將軍(從二品)
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正三品上)
懷化將軍(正三品下)
雲麾將軍、歸德大將軍(從三品上)
歸德將軍(從三品下)
忠武將軍(正四品上)
壯武將軍、懷化中郎將(正四品下)
宣威將軍(從四品上)
明威將軍、歸德中郎將(從四品下)
定遠將軍(正五品上)
寧遠將軍、懷化郎將(正五品下)
游騎將軍(從五品上)
游擊將軍、歸德郎將(從五品下)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懷化司階(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從六品上)
振威副尉、歸德司階(從六品下)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懷化中候(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從七品上)
翊麾副尉、歸德中候(從七品下)
宣節校尉(正八品上)
宣節副尉、懷化司戈(正八品下)
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禦侮副尉、歸德司戈(從八品下)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懷化執戟長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從九品上)
陪戎副尉、歸德執戟長上(從九品下)
宋朝的品階勛爵及俸祿、磨勘制度

1.品階勛爵 宋朝的官員仍以九品分級,每品分正、從,四品以下的正、從又分上、下,共二十九階。根據這些官階定出文散官二十九階,武散官三十一階,每階有固定的官稱。這些官品階級的作用不大,只能決定官服的顏色、佩飾等。宋初規定的官服顏色制度一如唐朝。神宗改革時,改為九品十八級;官服顏色也改為四品以上服紫,六品以上服緋,九品以上服綠。宋朝官員的服飾中無魚符,但有魚袋,袋上飾有金銀魚形,系於帶上,垂於身後,可顯示官品之貴賤。官員佩帶魚袋的做法,宋以後就取消了。北宋徽宗時,又確定文散官為三十七階,武散官為五十二階,同時又有內侍官十二階、醫官十四階。宋朝的爵位定為十二級,也都是虛銜。宋朝的勛制同唐朝一樣分為十二級,各級的名稱也同唐朝一樣。 2.官員的俸祿和祠祿官 宋代官員的俸祿,除了俸錢、祿米之外,還有茶酒錢、職錢、給券(差旅費)、廚料、薪炭、馬匹芻粟乃至僕人的衣食等等。對於高官來說,俸祿尤其優厚。仁宗時,朝廷還正式頒布了《祿令》,對各級文武官員的俸祿作了詳細規定。宋朝官員還有「職田」,依官階高下可得田四十頃至一、二頃不等。宋代的封爵有食邑,從一萬戶到二百戶,但都是虛數;只有「食實封」才有實在利益。食實封從一千戶到一百戶,共分七等。實封一戶,每日計錢二十五文,朝廷隨月俸一起發放。「食實封」不世襲。官員有食邑的並不限於封爵,凡是高級官員都可能得到皇帝賜給的食邑。朝廷對於退休的官員,為了讓他們能繼續享有豐厚的物質待遇,往往給他們一個管理道教宮觀的名義,使他們可以藉此領取俸祿,一般稱為某某宮使、提舉某處某宮某觀等,人們叫它祠祿官。有時也對這樣的官員授予館閣的職銜,以修書撰史的名義領取俸祿。 3.考課磨勘制度 按照唐朝制度,吏部的考功司負責對官員政績的考課。北宋前期,考功司失去了這樣的職權,另設審官院,主持對京朝官的考核與升遷;設考課院負責對地方州縣官員、幕職的考核與獎懲。神宗元豐改制時,把這些職權又歸屬到吏部。宋代對官員的考課通過磨勘與歷紙兩種辦法進行。「磨勘」一語在唐代對官員的考課、復驗中已經使用,宋朝定為制度。宋朝規定,文官三年一磨勘,武官五年一磨勘,視考核成績決定升降。實際上只要挨夠年資,不出過錯,到時便可升遷。這就促使官員們多是因循守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僅憑資歷陞官。所謂歷紙,是要求官員在工作中隨時自記功過上交長官,同時上級長官也隨時記錄下屬的得失以定優劣。這種做法是強調掌握本人平日的具體表現。實際上,無論是磨勘還是歷紙,在宋代大多數情況下都流於形式。 四、宋朝的寄祿官和差遣制 宋代職官制度的一大特點是,官員被授予的「官」同他實際擔任的職務即所謂差遣,是不一致的。北宋建立時,留用了大量的各國舊官吏,為了穩定政局,朝廷保留了他們的官位、俸祿,但是又不讓他們掌握實權;另一方面,為了避免政變篡權的重演,對於宗室、外戚、勛舊等也給予高官厚祿而不給他們實權,這樣就造成官和職務相脫離的現象。「官」只決定官員的俸祿、贈官、敘封、恩蔭等待遇,被稱為正官、本官、寄祿官;另一方面,差遣才是朝廷委派的具體職務和實際權力。這時諸如左右僕射、六部的尚書、侍郎、各寺監的卿監等官,就都不再具備原來的職權了,如果沒有皇帝的特許,這些官員都不能管本官署的事,而各官署的工作要由朝廷「差遣」其它官員來擔當。官員如果沒有朝廷委派的差遣,就只能領俸祿而無事可做了。在宋代,凡是屬於差遣性的職務,常在前面加判、知、權、直、試、管勾、提舉、提點、簽書、監等字樣。宋代官和差遣的分離,一方面有助於使有才幹但資歷淺的官員受到重用,使無能的高級官員交出權柄;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任官冗濫,官府重復,機構龐大,最終加重了人民的經濟負擔。宋代的高級官員除了被授予官和差遣外,還往往帶有館閣學士頭銜的「職」。館閣指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和秘閣,有大學士、學士、待制等,是授予高級文官的榮譽稱號。還有一些殿閣學士稱號也是為優禮文臣而用的。例如觀文、資政兩殿大學士,一般授予前任宰相,觀文、端明殿學士多授予前任或現任執政。又如龍圖閣、天章閣等本是收藏某皇帝的御書、御制文集和各種典籍的地方,都設學士、直學士、待制等,名義上是管理這些收藏,實際上也是作為皇帝文學侍從的虛銜。宋代朝臣出任外官時,常常帶這樣的職銜。 五、遼、金的官制 1.遼朝官制 遼朝是契丹貴族建立的政權,在皇帝之下設立了兩套官僚機構: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內漢人州縣等事。俗稱北面官、南面官。北面官設有北、南樞密院,有樞密使、知樞密院事等為其長官。北樞密院掌管全國軍政,類似唐朝的兵部;南樞密院掌管銓選、丁賦等政。樞密院下還設北、南宰相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為正式官名),北、南宰相都由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所把持。此外還有北、南大王院、宣徽院、敵烈麻都司、夷離畢院等。《遼史·百官志一》說:「北樞密視兵部、南樞密視吏部,北、南二王視戶部,夷離畢視刑部,宣徽視工部,敵烈麻都視禮部,北、南府宰相總之。
惕隱治宗族,林牙修文告,於越坐而論議以象公師。」南面官多仿唐制,也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監、諸衛等官,多用來安置漢人的,但是並無實權。地方的燕雲十六州等漢人居住區,實行州、縣兩級制,州長官為刺史,縣長官為縣令。 2.金朝官制 金朝是女真貴族建立的政權。金初,熙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廢除了奴隸制的貴族會議,採取了封建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金朝實行一省制,只設尚書省為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不設中書、門下二省。雖以尚書令為最高行政長官,但僅是皇族貴戚的榮譽銜,因此下面的左右丞相便成為實際的宰相了,又有「平章政事」也為宰相。再下有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漢人可擔任執政。金初還改變了過去部落組織猛安、謀克為兵民合一的制度,設置樞密院,主管全國軍事,以樞密使、副使總領院事。還設御史台為全國最高監察機構,以御史中丞為首腦,掌管監察和重大案件的審理。金朝的地方行政仿照遼、宋制度,建立路、府、州、縣四級體制。路設兵馬都總管統領軍兵;路治所在的府稱總管府,以兵馬都總管兼府尹。各州刺史、節度使既領兵也管民事。縣設縣令只管民政。 六、元朝職官的一省制 1.中書省總領朝政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廢除了過去的部落首領會議制,參照宋、金舊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封建官僚機構。《元史·百官志一》記載當時的職官制度時說:「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體統既立,其次在內者則有寺、有監、有衛、有府;在外者則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訪司。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這表明,元朝的中樞權力匯集於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台。元朝設中書省總領朝政,其間雖三次設置尚書省與之並立,但不久就都撤去了。中書省長官為中書令,必以皇太子擔任,但也是虛銜,實際是以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為宰相,下有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右丞相必以蒙古人充任。樞密院為全國最高軍事機構,樞密使例由皇太子兼領,也是虛銜,實際上由樞密院副使、同知樞密院事主持院事。御史台為全國最高監察機構,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各二人為其長官。下設殿中司和察院。殿中司以殿中侍御史統領,掌管糾察朝會失儀及百官過失。察院設監察御史若幹人,掌監察地方,以後改稱肅政廉訪使。元朝將全國劃分為二十二道監察區,凡燕南河北道等內八道,由察院派肅政廉訪使常駐地方,負責監察。其餘各地由行御史台負責(見後)。朝廷設有宣政院,專管宗教及吐蕃等少數民族事務。 2.元朝的行省、行台制度 為了便於統治,元朝把全國劃分為十一個大區,由中書省的派出代表機構「行中書省」主管各大區的軍政大事。這樣,行中書省就成了地方最高一級的行政管理機構了。此外,鄰近大都的一部分地區稱為「腹里」,直屬中書省管轄。各行中書省的官員設置,與中書省大體相同,也有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等。今日中國地方的最高行政區劃為「省」,即本源於元朝的「行省」。在監察方面,元朝也在地方設置江南和陝西兩個行御史台,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機構,分掌江南十道、陝西四道的監察。行御史台簡稱外台、行台,也設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長。此外,為了戰事的方便,元朝在地方也設有行樞密院作為樞密院的派出機構。 3.元朝的地方官制 元朝的行中書省雖為中央派出機構,後來實際上成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行政機構了。行省之下,一般為路、府、州、縣四級,它們的長官分別為總管、知府、知州、縣尹。在部分地區,行省和路之間設有宣慰司,以宣慰使為長官,掌管軍民之政。元朝的各級地方行政機構中都設置達魯花赤一員,以防閑漢人,並握有實權。

㈡ 古代軍中官職及各官職的職責

正第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職事官。)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將,九年省。)

從第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不帶職事官者,朝參祿俸並同職事,仍隸吏部也。)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職事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嗣王、郡王、國公。(爵。)

正第二品

特進、(文散官。)輔國大將軍、(武散官。)開國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一年加開國之稱也。)上柱國。(勛官。《武德令》有尚書令,龍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無職事官。)

從第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揚、幽、潞、陝、靈。)大都護、(單於、安西,已上職事官。)光祿大夫、(文散官。)鎮軍大將軍、(武散官。)開國縣公、(爵。)柱國。(勛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舊班在左相上,《開元令》移在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班正四品上,大歷二年升。)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自左右衛已下,並為武職事官。)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武德令》,禮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則天初又改以戶部次吏部,禮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賓客、(舊兼職無品,《開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寶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騎常侍、(舊班從三品,廣德年升。)內侍監、(唐初舊制,內侍省無三品官,內侍四員,秩四品。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藝承恩遇,特置內侍監兩員,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護、(已上除八大將軍,並為文職事官。)金紫光祿大夫、(文散官。)冠軍大將軍、(武散官。)懷化大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上護軍。(勛官。)
2009-4-5 09:54 回復 121.204.59.*2樓從第三品

御史大夫、(舊班在秘書監九卿下,《開元令》移在上。)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龍武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舊雍、洛長史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長史、(舊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大都護府副都護、(舊正四品上,《開元令》加入從三品。)親王傅、(巳上並職事官。諸衛羽林、千牛龍武將軍為武,余並為文。)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開國侯、(爵。)雲麾將軍、(武散官。)歸德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護軍。(勛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長史、司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階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正四品下階,《開元令》加入上階也。)尚書左丞、(永昌元年進為正三品,如意元年復舊。)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諸司侍郎,吏部郎中為正四品上。貞觀三年復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復舊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衛、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府率、中州刺史、軍器監、(武德初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復置,九年又省,十年復置北都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沖都尉、(《武德令》統軍正四品下,後改為折沖都尉。《垂拱令》始分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職事官。率及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正議大夫、(文散官也。)開國伯、(爵。)忠武將軍、(武散官。)上輕車都尉。(勛官。)

正第四品下階

尚書右丞、(永昌元年進為從三品,如意元年復舊。)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諭德、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武德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從四品上。《貞觀令》,一切為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職事官。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也。)通議大夫、(文散官。)壯武將軍。(武散官。)

從第四品上階

秘書少監、八寺少卿、殿中少監、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內率、監門副率、太子親勛翊衛中郎將、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內侍、大都護親王府長史、(已上職事官。府率、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宜威將軍、(武散官。)輕車都尉。(勛官。)

從第四品下階

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上州別駕、(已上職事文官。《武德令》,上州別駕正五品上。二十三年為長史,前上元年,復置別駕,定入從四品也。)中府折沖都尉、(武職事官。)中大夫、(文散官。)明威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從事中郎,九年省。)
2009-4-5 09:55 回復 121.204.59.*3樓正第五品上階

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武德令》,從五品上。《貞觀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年復舊也。)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贊善大夫、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會昌縣令、(武德元年,敕萬年、長安令為正五上。七年定令,改為從五品。貞觀初復舊也。)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府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諮議參軍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軍器少監、太史少監、親王府典軍、(已上職事官。郎將、典軍為武,余並為文。《永徽令》,親王典軍從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文散官。)開國子、(爵。)定遠將軍、(武散官。)上騎都尉。(勛官。)

正第五品下階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葯奉御、太子親勛翊衛郎將、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沖都尉、(已上職事官。郎將、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議大夫、(文散官。)寧遠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軍諮祭酒,九年省。)

從第五品上階

尚書左右諸司郎中、(《武德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諸司郎中正五品上。貞觀二年,並改為從五品上也。)秘書丞、(《武德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奉御、獻陵昭陵恭陵橋陵八陵令、(《武德》,諸陵令從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獻、昭二陵令,為從五品。已後諸陵並相承依獻、昭二陵也。)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已上職事官。典軍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請大夫、(文散官。)開國男、(爵。)游擊將軍、(武散官。)騎都尉。(勛官。舊有太公廟令,武德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從五品上,開元二十四年省也。)

從第五品下階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太子典內、(舊正六品上,《開元令》改。)下都督府上州司馬、(《武德令》,上治中正五品下。貞觀初改。)親王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宮苑總監、上牧監、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職事官。果毅為武散,余並為文。)駙馬都尉、奉車都尉、(並武散官。駙馬自近代已來,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車,有唐已來無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游擊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主簿、記室、參軍,九年省。《神龍令》有庫谷、斜谷監也。)

正第六品上階

太學博士、(《武德令》,從六品上,貞觀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議郎、太子舍人、中郡長史、(《武德令》,中州別駕從五品上,貞觀年改也。)太子典膳葯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德元年敕,雍州諸縣令階從五品上,七年定令改。)親王府掾屬、(《武德令》,從五品下也。)武庫中尚署令、(《武德令》依上署令,從七品下,太極年改武庫令階,開元年改中尚令階。)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鎮軍兵滿二萬人已上司馬、(已上職事官。司階、果毅為武,余並為文也。)親勛翊衛校衛、衛官。朝議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驍騎尉。(勛官。)

正第六品下階

千牛備身左右、(衛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孫起家為之。)太子文學、下州長史、(武德中,下州別駕,正六品,貞觀二十三年,改為長史丞。永淳元年,諸州置別駕官。天寶八載停別駕,下郡置長史。後上元二年,諸州置別駕,不廢下府長史也。)中州司馬、(《武德令》,中州治中,從五品下,《貞觀令》改。)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上鎮將、(武職事官。《武德令》,從四品下也。)承議郎、(文散官。)昭武副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諸曹參軍事,九年省也。)

從第六品上階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武德令》,吏部員外郎正六品上,諸司員外郎正六品下。貞觀二年改。)八寺丞、大理司直、國子助教、(《武德令》,從七品上。)城門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武德令》,正七品上。)著作佐郎、(《武德令》,正七品下。)侍御醫、(《武德》、《乾封令》,正七品上。《神龍令》,從六品下。開元改。)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署令、(武德四年進為從五品上,七年定令,復舊也。)下州司馬、(《武德令》,中下州治中,正六品下。)親王文學、主簿、記室、錄事參軍、(《武德令》,親王府文學已上,並正六品下也。)諸州上縣令、(已上文職事官。)諸率府左右司階、(武職事官。)鎮軍兵不滿二萬人司馬、(文職事官。)左右監門校尉、親勛翊衛旅帥、(衛官。)奉議郎、(文散官。)振威校尉、(武散官。)飛騎尉。(勛官。)

從第六品下階

侍御史、(舊從七品上,《垂拱令改》。)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太子內直典設宮門郎、太公廟令、司農寺諸園苑監、沙苑監、下牧監、宮苑總監副、互市監、中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下府果毅都尉、(武職事官。)親王府校尉、(衛官。)通直郎、(文散官。)振威副尉。(武散官。)
2009-4-5 09:55 回復 121.204.59.*4樓正第七品上階

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尚食尚葯直長、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率府長史、軍器監丞、諸州中縣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錄參軍事、大都督大都護府錄事參軍事、親王府諸曹參軍、(已上文職事官。《武德令》,親王府功曹、倉曹、戶曹、兵曹參軍事,從五品下;騎曹、鎧曹、田曹、士曹、水曹參軍事等,七品下也。)中鎮將、(武職事官。《武德令》,從五品下。)太子千牛、親勛翊衛隊正副隊正、(已上衛官。)朝請郎、(文散官。)致果校尉、(武散官。)雲騎尉。(勛官。)

正第七品下階

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直長、太子通事舍人、內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府諸曹參軍、中都督上都護府錄事參軍事、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武德令》,別將正五品上,後改為果毅。聖歷三年復置別將。)上府長史、(《武德令》,統軍長史正八品下也。)上鎮副、(《武德令》,從五品下。)下鎮將、(《武德令》,正六品下。)下牧副監、(已上職事官。中候、別將、鎮副、鎮將為武,余並為文也。)宣德郎、(文散官。)致果副尉。(武散官。《武德令》又有天策上將府參軍事,九年省。又有鹽池鹽井鹽、諸王百司問事謁者。)

從第七品上階

殿中侍御史、(《武德》至《乾封令》,並正八品上,垂拱年改。)左右補闕、太常博士、太學助教、(《武德令》,從八品下也。)門下錄事、中書主書、尚書都事、九寺主簿、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內率監門率府長史、太子侍醫、太子三寺丞、都水監丞、諸州中下縣令、親王府東西閣祭酒、(《武德令》,正六品下。)京縣丞、(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奉先、會昌、太原、晉陽。)下都督府上州錄事參軍、中都督上都護府諸曹參軍事、中府別將長史、中鎮副、(《武德令》,正六品下。已上職事官。別將、鎮副為武,余並為文。)左右監門直長、勛衛、太子親衛、(已上衛官。)朝散郎、(文散官。)翊麾校尉、(武散官。)武騎尉。(勛官。)

從第七品下階

太史丞、(監局同。)御史台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御史台、國子監主簿、舊正八品,《垂拱令》改。)掖庭令、宮闈令、上署令、(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官、左藏令、乘黃、典客、上林、太倉、平準、常平、左尚、右尚、典牧。《武德令》有太廟、諸陵、典農、中尚、都水、常平。其左尚、典牧本中署,右尚本下署,開元初改之也。)諸州下縣令、(天寶五載,一切為中下縣。)諸陵署丞、(永徽二年加秩。舊有太廟署丞,武德為九品,永徽二年加秩,從七品上,開元年省也。)司農寺諸園、(苑副監,《神龍令》有諸副監)宮苑總監丞,下都督府諸曹參軍,太子內坊丞、(舊正八品上開元初改)親王國令、(舊規,流內正九品,太極年改。)公主家令、(舊規,流內正八品,太極年改。)上州諸參軍事、下府別將長史、下鎮副、(《武德令》,從六品下。)諸屯監、(《武德令》有芳醞監,《神龍令》有漆園監。)諸率府左右中候、鎮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職事官。別將、鎮副、中候為武,余並為文也。)太子左右監門直長、親王府旅帥、諸折沖府校尉、(已上衛官。《武德令》,諸府校尉,正六品下也。)宣議郎、(文散官。)翊麾副尉。(武散官。)

正第八品上階

監察御史、(舊從八品上,《垂拱令》改。)協律郎、諸衛羽林龍武軍錄事參軍事、中署令、(鉤盾、右藏、職染、掌治,《武德令》有衣冠署令。)中州錄事參軍事、太醫博士、太子典膳葯藏丞、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舊從八品下,開元初改。)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武德令》,從八品下,《神龍令》有庫谷、斜谷、太陰伊陽監丞。)鎮軍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文職事官。)翊衛、太子勛衛、親王府執仗執乘親事、(已上衛官。)給事郎、(文散官。)宣節校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典簽,九年省。)

正第八品下階

奚官內仆內府局令、下署令、(太卜、廩犧、珍羞、良醞、掌醢、守宮、武器、車府、司儀、崇玄、導官、中右校、左校、甄官、河渠、弩坊、甲坊。《神龍令》又有干、楫二署令也。)諸衛羽林龍武諸曹參軍事、中州諸司參軍事、親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府參軍事、(《武德令》,親王府參軍,從七品下,《雍州》行參軍,正八品上。)尚葯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丞、太子內直宮門丞、太公廟丞、諸宮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園苑監丞、靈台郎、(已上文職事官。)諸衛左右司戈、上戍主、(已上武職事官。《武德令》有中鎮長史。)備身、(衛官。)征事郎、(文散官。)宣節副尉。(武散官。)

㈢ 唐朝都有那些部門,最高長官怎麼稱呼,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分管什麼職能

正第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職事官。)王。(爵。《武德令》有天策上將,九年省。)
從第一品
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及特進不帶職事官者,朝參祿俸並同職事,仍隸吏部也。)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職事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嗣王、郡王、國公。(爵)

正第二品
特進、(文散官)輔國大將軍、(武散官)開國郡公、(爵。《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貞觀十一年加開國之稱也。)上柱國。(勛官。《武德令》有尚書令,龍朔二年省。自是正第二品無職事官。)
從第二品
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揚、幽、潞、陝、靈。)大都護、(單於、安西,已上職事官。)光祿大夫、(文散官。)鎮軍大將軍、(武散官)開國縣公、(爵)柱國。(勛官)

正第三品
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舊班在左相上,《開元令》移在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班正四品上,大歷二年升。)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左右英武六軍大將軍、左右千牛衛大將軍、(自左右衛已下,並為武職事官。)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尚書、(《武德令》,禮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貞觀年改以民部次禮部,兵部次之。則天初又改以戶部次吏部,禮部次之,兵部次之。)太子賓客、(舊兼職無品,《開元前令》定入官品也。)太常卿、宗正卿、(天寶初升入正三品也。)太子詹事、左右散騎常侍、(舊班從三品,廣德年升。)內侍監、(唐初舊制,內侍省無三品官,內侍四員,秩四品。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藝承恩遇,特置內侍監兩員,秩三品,以授之。)中都督、上都護、(已上除八大將軍,並為文職事官。)金紫光祿大夫、(文散官。)冠軍大將軍、(武散官。)懷化大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上護軍。(勛官。)
從第三品
御史大夫、(舊班在秘書監九卿下,《開元令》移在上。)秘書監、光祿、衛尉、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監、諸衛羽林,入正三品。千牛龍武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尹、(舊雍、洛長史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也。)五大都督府長史、(舊從四品上,景雲二年加秩為從三品。)大都護府副都護、(舊正四品上,《開元令》加入從三品。)親王傅、(巳上並職事官。諸衛羽林、千牛龍武將軍為武,余並為文。)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開國侯、(爵。)雲麾將軍、(武散官。)歸德將軍、(顯慶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領,仍隸諸衛也。)護軍。(勛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長史、司馬,九年省也。)

正第四品上階
門下侍郎、中書侍郎、(舊正四品下階,《開元令》加入上階也。)尚書左丞、(永昌元年進為正三品,如意元年復舊。)吏部侍郎、(武德七年省諸司侍郎,吏部郎中為正四品上。貞觀三年復置侍郎,其吏部郎中復舊為五品下。)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衛、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內率、左右監門率府率、中州刺史、軍器監、(武德初為正三品,七年省,八年復置,九年又省,十年復置北都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沖都尉、(《武德令》統軍正四品下,後改為折沖都尉。《垂拱令》始分為上中下府,改定官品。自此已上職事官。率及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正議大夫、(文散官也。)開國伯、(爵。)忠武將軍、(武散官。)上輕車都尉。(勛官。)
正第四品下階
尚書右丞、(永昌元年進為從三品,如意元年復舊。)諸司侍郎、太子右庶子、左右諭德、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武德令》,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從四品上。《貞觀令》,一切為下州,加入正四品下。自此已上職事官。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也。)通議大夫、(文散官。)壯武將軍。(武散官。)

從第四品上階
秘書少監、八寺少卿、殿中少監、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內率、監門副率、太子親勛翊衛中郎將、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內侍、大都護親王府長史、(已上職事官。府率、中郎將為武,余並為文。)太中大夫、(文散官。)宜威將軍、(武散官。)輕車都尉。(勛官。) 從第四品下階
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上州別駕、(已上職事文官。《武德令》,上州別駕正五品上。二十三年為長史,前上元年,復置別駕,定入從四品也。)中府折沖都尉、(武職事官。)中大夫、(文散官。)明威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從事中郎,九年省。)

正第五品上階
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武德令》,從五品上。《貞觀令》,加入正五品上,五年又加入四品。如意元年復舊也。)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子中允、太子左右贊善大夫、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會昌縣令、(武德元年,敕萬年、長安令為正五上。七年定令,改為從五品。貞觀初復舊也。)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府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諮議參軍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軍器少監、太史少監、親王府典軍、(已上職事官。郎將、典軍為武,余並為文。《永徽令》,親王典軍從四品下。《垂拱令》改入五品也。)中散大夫、(文散官。)開國子、(爵。)定遠將軍、(武散官。)上騎都尉。(勛官。)
正第五品下階
太子中舍人、尚食尚葯奉御、太子親勛翊衛郎將、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沖都尉、(已上職事官。郎將、折沖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議大夫、(文散官。)寧遠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軍諮祭酒,九年省。)

從第五品上階
尚書左右諸司郎中、(《武德令》,吏部郎中正四品上,諸司郎中正五品上。貞觀二年,並改為從五品上也。)秘書丞、(《武德令》,正五品上。《永徽令》改也。)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奉御、獻陵昭陵恭陵橋陵八陵令、(《武德》,諸陵令從七品下,永徽二年加獻、昭二陵令,為從五品。已後諸陵並相承依獻、昭二陵也。)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已上職事官。典軍為武,余並為文也。)朝請大夫、(文散官。)開國男、(爵。)游擊將軍、(武散官。)騎都尉。(勛官。舊有太公廟令,武德年七品下,永徽二年加從五品上,開元二十四年省也。)
從第五品下階
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太子典內、(舊正六品上,《開元令》改。)下都督府上州司馬、(《武德令》,上治中正五品下。貞觀初改。)親王友、(《武德令》,正五品下也。)宮苑總監、上牧監、上府果毅都尉、(已上職事官。果毅為武散,余並為文。)駙馬都尉、奉車都尉、(並武散官。駙馬自近代已來,唯尚公主者授之。奉車,有唐已來無其人。)朝散大夫、(文散官。)游擊將軍。(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主簿、記室、參軍,九年省。《神龍令》有庫谷、斜谷監也。)

正第六品上階
太學博士、(《武德令》,從六品上,貞觀年改。)太子詹事府丞、太子司議郎、太子舍人、中郡長史、(《武德令》,中州別駕從五品上,貞觀年改也。)太子典膳葯藏郎、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德元年敕,雍州諸縣令階從五品上,七年定令改。)親王府掾屬、(《武德令》,從五品下也。)武庫中尚署令、(《武德令》依上署令,從七品下,太極年改武庫令階,開元年改中尚令階。)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鎮軍兵滿二萬人已上司馬、(已上職事官。司階、果毅為武,余並為文也。)親勛翊衛校衛、衛官。朝議郎、(文散官。)昭武校尉、(武散官。)驍騎尉。(勛官。)
正第六品下階
千牛備身左右、(衛官已上、王公已下高品子孫起家為之。)太子文學、下州長史、(武德中,下州別駕,正六品,貞觀二十三年,改為長史丞。永淳元年,諸州置別駕官。天寶八載停別駕,下郡置長史。後上元二年,諸州置別駕,不廢下府長史也。)中州司馬、(《武德令》,中州治中,從五品下,《貞觀令》改。)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上鎮將、(武職事官。《武德令》,從四品下也。)承議郎、(文散官。)昭武副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諸曹參軍事,九年省也。)

從第六品上階
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武德令》,吏部員外郎正六品上,諸司員外郎正六品下。貞觀二年改。)八寺丞、大理司直、國子助教、(《武德令》,從七品上。)城門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武德令》,正七品上。)著作佐郎、(《武德令》,正七品下。)侍御醫、(《武德》、《乾封令》,正七品上。《神龍令》,從六品下。開元改。)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署令、(武德四年進為從五品上,七年定令,復舊也。)下州司馬、(《武德令》,中下州治中,正六品下。)親王文學、主簿、記室、錄事參軍、(《武德令》,親王府文學已上,並正六品下也。)諸州上縣令、(已上文職事官。)諸率府左右司階、(武職事官。)鎮軍兵不滿二萬人司馬、(文職事官。)左右監門校尉、親勛翊衛旅帥、(衛官。)奉議郎、(文散官。)振威校尉、(武散官。)飛騎尉。(勛官。)
從第六品下階
侍御史、(舊從七品上,《垂拱令改》。)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太子內直典設宮門郎、太公廟令、司農寺諸園苑監、沙苑監、下牧監、宮苑總監副、互市監、中牧副監、(已上文職事官。)下府果毅都尉、(武職事官。)親王府校尉、(衛官。)通直郎、(文散官。)振威副尉。(武散官。)

正第七品上階
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尚食尚葯直長、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率府長史、軍器監丞、諸州中縣令、京兆河南太原府司錄參軍事、大都督大都護府錄事參軍事、親王府諸曹參軍、(已上文職事官。《武德令》,親王府功曹、倉曹、戶曹、兵曹參軍事,從五品下;騎曹、鎧曹、田曹、士曹、水曹參軍事等,七品下也。)中鎮將、(武職事官。《武德令》,從五品下。)太子千牛、親勛翊衛隊正副隊正、(已上衛官。)朝請郎、(文散官。)致果校尉、(武散官。)雲騎尉。(勛官)
正第七品下階
尚衣尚舍尚乘尚輦直長、太子通事舍人、內寺伯、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府諸曹參軍、中都督上都護府錄事參軍事、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武德令》,別將正五品上,後改為果毅。聖歷三年復置別將。)上府長史、(《武德令》,統軍長史正八品下也)上鎮副、(《武德令》,從五品下)下鎮將、(《武德令》,正六品下)下牧副監、(已上職事官。中候、別將、鎮副、鎮將為武,余並為文也)宣德郎、(文散官)致果副尉。(武散官)《武德令》又有天策上將府參軍事,九年省。又有鹽池鹽井鹽、諸王百司問事謁者)

從第七品上階
殿中侍御史、(《武德》至《乾封令》,並正八品上,垂拱年改。)左右補闕、太常博士、太學助教、(《武德令》,從八品下也。)門下錄事、中書主書、尚書都事、九寺主簿、太子詹事主簿、太子左右內率監門率府長史、太子侍醫、太子三寺丞、都水監丞、諸州中下縣令、親王府東西閣祭酒、(《武德令》,正六品下。)京縣丞、(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奉先、會昌、太原、晉陽。)下都督府上州錄事參軍、中都督上都護府諸曹參軍事、中府別將長史、中鎮副、(《武德令》,正六品下。已上職事官。別將、鎮副為武,余並為文。)左右監門直長、勛衛、太子親衛、(已上衛官。)朝散郎、(文散官。)翊麾校尉、(武散官。)武騎尉。(勛官。)從第七品下階
太史丞、(監局同。)御史台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御史台、國子監主簿、舊正八品,《垂拱令》改。)掖庭令、宮闈令、上署令、(郊社、太樂、鼓吹、太醫、太官、左藏令、乘黃、典客、上林、太倉、平準、常平、左尚、右尚、典牧。《武德令》有太廟、諸陵、典農、中尚、都水、常平。其左尚、典牧本中署,右尚本下署,開元初改之也。)諸州下縣令、(天寶五載,一切為中下縣。)諸陵署丞、(永徽二年加秩。舊有太廟署丞,武德為九品,永徽二年加秩,從七品上,開元年省也。)司農寺諸園、(苑副監,《神龍令》有諸副監)宮苑總監丞,下都督府諸曹參軍,太子內坊丞、(舊正八品上開元初改)親王國令、(舊規,流內正九品,太極年改。)公主家令、(舊規,流內正八品,太極年改。)上州諸參軍事、下府別將長史、下鎮副、(《武德令》,從六品下。)諸屯監、(《武德令》有芳醞監,《神龍令》有漆園監。)諸率府左右中候、鎮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職事官。別將、鎮副、中候為武,余並為文也。)太子左右監門直長、親王府旅帥、諸折沖府校尉、(已上衛官。《武德令》,諸府校尉,正六品下也。)宣議郎、(文散官。)翊麾副尉。(武散官。)

正第八品上階
監察御史、(舊從八品上,《垂拱令》改。)協律郎、諸衛羽林龍武軍錄事參軍事、中署令、(鉤盾、右藏、職染、掌治,《武德令》有衣冠署令。)中州錄事參軍事、太醫博士、太子典膳葯藏丞、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舊從八品下,開元初改。)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武德令》,從八品下,《神龍令》有庫谷、斜谷、太陰伊陽監丞。)鎮軍不滿二萬人以上諸曹判司、(已上文職事官。)翊衛、太子勛衛、親王府執仗執乘親事、(已上衛官。)給事郎、(文散官。)宣節校尉。(武散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典簽,九年省。)
正第八品下階
奚官內仆內府局令、下署令、(太卜、廩犧、珍羞、良醞、掌醢、守宮、武器、車府、司儀、崇玄、導官、中右校、左校、甄官、河渠、弩坊、甲坊。《神龍令》又有干、楫二署令也。)諸衛羽林龍武諸曹參軍事、中州諸司參軍事、親王府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府參軍事、(《武德令》,親王府參軍,從七品下,《雍州》行參軍,正八品上。)尚葯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丞、太子內直宮門丞、太公廟丞、諸宮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園苑監丞、靈台郎、(已上文職事官。)諸衛左右司戈、上戍主、(已上武職事官。《武德令》有中鎮長史。)備身、(衛官。)征事郎、(文散官。)宣節副尉。(武散官。)

從第八品上階
左右拾遣、太醫署針博士、四門助教、(《武德令》,以九品上。)左右千牛衛錄事參軍、下州錄事參軍、(《武德令》有中下州諸司參軍事。)諸州上縣丞、中牧監丞、(《武德令》,正八品上。)京縣主簿、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率府錄事參軍、中都督府上都護府參軍、親王府行參軍、(《武德令》,正八品上。)京兆河南太原大都督府博士、(《武德令》,雍州博士,從八品下。)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丞、(《武德令》有鹽池鹽井監丞,《神龍令》有太和監丞。)保章正、(已上文職事官。)太子翊衛諸府旅帥、(已上衛官。《武德》、《乾封令》,諸府旅帥,正七品下。)承奉郎、(文散官。)禦侮校尉。(武散官。)
從第八品下階
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丞、醫監、太子左右春坊錄事、左右千牛衛諸曹參軍、內謁者、太子左右衛司御清道率府諸曹參軍事、太子諸署令、掖庭宮圍局丞、太史都水監主簿、(太史為局則省主簿。)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吏部考功禮部主事、(舊從九品上,開元二十四年改七司入八品,其省內諸司依舊。)上署丞、(《武德令》有芳醞監丞。)下都督府上州參軍事、中都督府上州博士、諸州中縣丞、諸王府典簽、(《武德令》,正八品下。)京縣尉、親王國大司農、(舊規,流內正第七品,開元初改。)公主家丞、(舊規,流內正第九品,開元初改。)諸屯監丞、上關令、上府兵曹、上鎮倉曹兵曹參軍事、(《武德令》有下鎮長史。)挈壺正、(已上文職事官。)中戌主、上戌副、永府左右司戈、(已上武職事官。)太子備身、親王府隊正、(已上衛官。)承務郎、(文散官。)禦侮副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上階
校書郎、(《永徽令》加入從八品下,《垂拱令》復舊。)太祝、太子左右內率監門府錄事參軍、太子內方典直、中署丞、典客署掌客、親勛翊衛府羽林兵曹參軍事、岳瀆令、諸津令下牧監丞、(《武德令》,正八品下。《神龍令》有漆園丞,《開元前令》有沙苑丞。)諸州中下丞、中郡博士、(《武德令》,正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主簿、武庫署監事、(已上並文職事官。《武德令》有天策上將府錄事。其武庫監事,從九品下,太極年改也。)儒林郎、(文散官。)仁勇校尉。(武散官。)
正第九品下階
正字、(《永徽令》改入上階,《垂拱令》復舊。)太子校書、(《永徽令》改入上階、《垂拱令》復舊。)奚官內仆內府局丞、下署丞、尚食局食醫、尚葯局醫佐、尚乘局奉乘司庫司廩、太史局司辰、典廄署主乘、太子左右內率監門率府諸曹參軍事、太子三寺主簿、詹事府錄事、(龍朔年置桂坊錄事,咸亨年省。)太子親勛翊府兵曹參軍事、諸州下縣丞、諸州上縣中縣主簿、中州參軍事、(《武德令》,正九品上。)下州博士、(《武德令》,中下州博士,從九品上,下州博士,從九品下。)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上牧主簿、諸宮農圃監丞、中關令、中府兵曹、親王國尉、(舊規,流內正八品,開元初改。《武德令》有親王府鎮事及司閣。)上關丞、(《武德令》有上津尉。)諸衛左右執戟、中鎮兵曹參軍、下戍主、(已上職事官。執戟戍主為武,余並為文。)諸折沖府隊正、(衛官。)登仕郎、(文散官。)仁勇副尉。(武散官。)

從第九品上階
尚書諸司御史台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教、太子正字、弘文館校書、太史司歷、太醫署醫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錄事、都督都護府上州錄事市令、宮匹總監主簿、中牧監主簿、(《永徽令》有監漕。)諸州中下縣主簿、上縣中縣尉、下府兵曹、(已上並職事文官。)文林郎、(文散官。)陪戎校尉。(武散官。)
從第九品下階
內侍省主事、國子監親王府錄事、太子左右春坊主事、崇文館校書、書學博士、算學博士、門下典儀、太醫署按摩咒禁博士、太卜署博士、太醫署針助教、太醫署醫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監候、親王國丞、(舊規,流內正第九品,開元初改從正流內。)掖庭局宮教博士、太子諸署丞、太子典食署丞、太子廄牧署典乘、諸監作諸監事計官、太官署監膳、太樂鼓吹署樂正、大理寺獄丞、下州參軍事、(《武德令》,中下州行參軍,正九品,下州參軍,從九品上。)中州下州醫博士、諸州中縣下縣尉、京縣錄事、下牧監主簿、下關令、中關丞、諸衛羽林長上、公主邑司錄事、諸津丞、下鎮兵曹參軍、(《武德令》有諸橋諸堰丞。)諸率府左右執戟、(已上職事官。長上、執戟為武,余並為文。)親王府隊副、諸折沖府隊副、(已上衛官。)將仕郎、(文散官。)陪戎副尉。(武散官。)

唐朝中央官制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襲隋制。《新唐書·百官志》雲:「唐之官制,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增損,而大抵皆沿隋故。」

以皇帝為首的封建國家體制,在唐高祖武德時期就比較完備地建立起來。皇帝掌握著國家的最高權力,操有對一切臣民生殺予奪的大權。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義頒布,皇帝有權修改法律和法令,並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約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職官體系。在中樞機構中,制令機關、封駁審議機關與行政事務機關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務機關和事務機關的職責是很分明的,監察機構也很完備。此外,還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品階勛爵制度。《新唐書·百官志》說:
其辯貴賤,敘勞能,則有品、有爵、有勛、有階,以時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方唐之盛時,其制如此。

隨著社會矛盾的發展和政治形勢的變化,唐代的職官制度也發生了變化。「使職差遣」逐漸侵奪了原來職官的權力,新出現的一些使職,使得原來的一套官僚體系發生了紊亂。他們占據了中央與地方的大部分權力。當時的局面,正如李肇《唐國史補》所說的「為使則重,為官則輕」。這種現象對宋代官制也有一定的影響。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幾個系統:

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政事堂
唐代初年,以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門下侍中、尚書省長官尚書令共議國政,都是宰相。宰相是輔佐皇帝總領天下大政的官員。《新唐書·百官志》說:「佐天子總百官,治萬事,其任重矣」。後來,因為唐太宗即位前雖曾任過尚書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職,便以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門下侍中、中書令號稱宰相。據《冊府元龜·宰相總序》說,自隋代以來,就有「或以他官參掌機事及專掌朝政者,並為輔弼」。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輕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並假借他官之稱。如唐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徵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其後,或稱「參議得失」,或稱「參知政事」等等,名稱不一,都是宰相之職。《舊唐書·李靖傳》載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中書令(《百官志》作僕射)李靖因足疾上表「乞骸骨」,其言辭極為懇切,唐太宗為之感動,說:朕觀古往今來,身居富貴,能知足者甚少。縱然才能不堪,身患疾病,猶自強居職位。公能識大體,精神誠可嘉。於是,太宗除下優詔,令其在家調養外,又命其疾小愈,兩、三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貞觀十七年(公元633年),太宗以李績為太子詹事(東宮百官之長),並特加「同中書門下三品」之銜,使其與侍中、中書令一樣參預宰相職事。從此之後,就有「平章事」與「同三品」的銜號,就是品級再高的官,也不例外,否則,就不能行使宰相的職權,只有三公、三師及中書令不加,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以黃門侍郎郭侍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此以後,「同平章事」也成為宰相的銜號。開元以後,為僕射者例不加「同平章事」,結果就不能參與宰相機務,而被擠出宰相行列。

安史之亂以後,宰相名號又有了變化。由於代宗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書令和門下侍中為正二品,所以就廢除了「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職銜。與此同時,中書令和門下侍中基本是藩帥兼領,幾乎不單獨作為宰相來設置,因此,唐後期的宰相名號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了。

唐代初年,三省長官在門下省議事。這個議事地點稱為政事堂。《文獻通考·職官四》說:「中書出詔令,門下掌封駁,日有爭論,紛紜不決,故使兩省先於政事堂議定,然後奏聞」。其後,高宗時的裴炎自侍中遷中書令,乃徙政事堂於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張說為中書令,又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並且列吏房、機務房、兵房、戶房、刑禮房五房於後,「分曹以主眾務。」至此,政事堂已從「議事」之所變成宰相的辦事機關了。產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因為唐玄宗以前,宰相都是三省長官兼職的(因三省長官尚有本省常務),他們上午在政事堂議事,下午就回本省辦公,因此,不必要另立宰相的辦公機關。玄宗開元以後,宰相數量少了,其職位更為尊崇,基本上是專職的(楊國忠雖身兼四十餘職,但也以相職為主),於是就有必要設立一個固定的宰相辦事機關,並列五房以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政事堂會議是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決策機關。軍國大事經政事堂會議商定,奏請皇帝最後裁決;機密大事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升降任免,只在政事堂議論,他官不得預聞。在政事堂(或中書門下)議事的幾位宰相中,有一位是首席宰相,稱為「執政事筆」。唐玄宗時,李林甫、楊國忠為相,他們之所以能專權用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長期竊居了「執政事筆」的職位。安史之亂後,肅宗鑒於相權集中而造成個人專斷之弊,乃「令宰相分直政事筆、承旨,旬日而更」。宰相十天一秉筆的制度,到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才改每日一人輪流秉筆,其用意顯然是在於防止宰相專權,但德宗以後,這個制度並沒有沿續下去,如穆宗、敬宗時的李逢吉,武宗時的李德裕都是獨秉國政的。宰相權力的大小,都是取決於皇帝(還有中晚唐時期的宦官)的態度的。

二、三省六部
唐沿隋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樣是國家最高的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國家的政務,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部下有司,部的首長稱尚書,副首長稱侍郎,各司正、副負責人稱郎中、員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秦漢以來封建國家中央官制不斷變化的結果。其組織較完備,分工較明確,是封建社會發展至成熟階段的一個標志。這些一直沿續到清代,基本上沒有改變。但有一點與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書省有一個總機構,名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分管吏、戶、禮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處於行政監督地位,而左右司則兼有總務管理的性質。

唐代中書省(隋因避諱作「內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中書省與門下省,它們合稱為兩省或北省(尚書省稱為南省),長官為中書令、侍中,開元時皆為正三品(代宗時升為正二品)。中書省與門下省同秉軍國政要,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凡中央各部、寺、監及地方各部門所呈上的奏章,重要的必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