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堅守職責 » 政治安排什麼意思

政治安排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1-10 17:07:45

Ⅰ 在你看來,學習「政治學」對於日常生活有什麼意義

學習政治學的意義:
(1)確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廣泛地形成政治共識。「人是政治動物」。我們生活在政治共同體內,過一種集體生活。能夠將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除了利益因素之外,還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認識和理念。「人是理性動物」。我們要為世界賦予意義和價值,要對周圍的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釋,為自己的生活尋找恰當的理由。
(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規劃政治生活。人要組成社會生活,會有許多不同的組織方式和方法。如何組織才算「公正」?才能讓更多的人接受?如何組織才能發揮各個成員的最大效用?所以,「公平」和「效率」可以說是組織和安排社會生活時最為根本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會形成許多不同的方案。而不同的解決方案又反應了不同的「公平」觀和「效率」觀。政治研究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以便合理地規劃政治生活。
(3)尋求文明的政治規則,文明地解決政治沖突。人也是文明的動物。正由於如此,強權政治,暴力掠奪,黑社會和強盜邏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原則,不論在國內政治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實施,都受到普遍譴責。沖突是難免的,但野蠻的流血沖突是可以避免的。從這一意義上說,政治學不是斗爭的學科,而是富於建設和實踐的學科。
(4)了解他人,學會與別人打交道。從國際的角度講,全球化的浪潮將各民族國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國的政治理念、政治組織安排和政治游戲規則各不相同。要學會和別人打交道,就要研究別人的政治。

Ⅱ 綏靖是什麼意思

綏靖本義是藉以登車的繩索,引申為安定、安撫。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撫(綏)的版手段使局勢安定(權靖),又稱為姑息主義。

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時期曾設立過多個「綏靖公署」,意圖維護地區局勢。綏靖有保持地方平靜;安撫平定;過去反動政府不顧事理道義,使人民屈從於暴力和強權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

現多用於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種通過在某些可能導致戰爭的事務上作出讓步來討好某個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的外交政策。

(2)政治安排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綏靖政策的歷史動因:

縱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國際政治氛圍,尤其是英國社會背景,綏靖政策的推行並非偶然,它是多種因素的總和。

1、經濟衰敗的後作用 經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經濟決定政治;衰敗的經濟無疑是推行綏靖政策的歷史動因之一。

2、反戰求和的社會思潮 「反戰求和」的社會思潮是統治階級推行綏靖主義的溫床,更是推行綏靖政策的幌子!

3、特定的政治安排 統治階級的政治安排是對外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對當時的國際社會背景,當局的政治安排也別有用心。

Ⅲ 縣工商聯主席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許可權

縣工商聯主席是正科級,一般由政協副主席兼任(副處級)。

工商聯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單位.也可以看作是具有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的社會群眾團體組織。
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的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
引導會員積極參加國家經濟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做工商界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推薦工作;
在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引導會員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代表並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要求和建議;
引導會員積極參與「光彩事業」;
為會員提供信息和科技、管理、法律、會計、審計、融資、咨詢等服務
開展工商專業培訓,幫助會員改進經營管理,完善財會管理,提高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
組織會員舉辦和參加各種對內對外展銷會、交易會,組織會員出國、出境考察訪問,幫助會員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增進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和世界各國工商社團及工商經濟界人士的聯系和友誼,促進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
辦好會辦企業、事業;
承辦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委託事項。

Ⅳ 怎麼寫《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論文啊

辛亥革命剛剛過去一百年,其歷史意義我們並不太容易看得清,尤其是這場革命直接後果還在今天繼續發酵的情形下,我們能夠概括出的主題似乎就是革命、共和,我們能說的意義,也就是終結了清朝,終結了帝制,各方勢力知進退知妥協,有堅持有讓步,避免了大規模的流血犧牲和持續性的動盪。這些無疑都是正確的,值得張揚,值得肯定。

辛亥革命將清朝送進了歷史

如同中國歷代王朝結束時的大部分情形一樣,辛亥革命之所以發生並不意味著清朝末年就是那樣的不堪,真的是政治上腐敗,經濟上危機,統治者無法照舊統治。其實真實的情形或許相反,辛亥革命之所以發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於一系列突發事件,又有其必然的歷史關聯,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歷史的必然。

其實,如果從歷史進程上說,辛亥革命的發生主要導源於兩個事情,一個是清廷將責任內閣弄成了皇族內閣,另一個是鐵路國有化政策導致全國性騷亂。而面對這兩個事情,清廷不知退讓不知妥協,或者退讓遲了妥協晚了,效果也就沒有了。

按照清廷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走向立憲國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具有有限責任的政府,只有這個責任政府宣布成立了,從皇帝那裡分享了權力,君主立憲體制才算走出了第一步。清廷在後來確實是這樣做的,只是清廷錯誤理解了憲法大綱的精神,將這個事情給做砸了。在清廷宣布的十三個內閣成員名單中,皇室和皇族的成員竟然佔了九名,這當然引起了立憲黨人的不滿。立憲黨人多年來的政治追求就是希望通過政治改革分享權力,現在清廷公然堵塞了這條路,怎能不讓這些改良主義者徹底失望怒火中燒?

立憲黨人的憤怒並沒有引起清廷的足夠重視,清廷援引憲法大綱強調任命百官是皇上的專權,現在君主立憲了,滿漢平等了,為什麼還一定刻意強調滿漢出身不同呢?清廷的解釋當然具有法理上的依據,只是很難由此說服立憲黨人。第一,憲法大綱那樣規定皇權至上有具體的背景,因為那時的皇上是年富力強的英明君主,現在的小皇上怎能與光緒大帝比?第二,責任內閣宣布前,中央部院實行的滿漢首長雙軌制,漢大臣雖然比滿大臣略少,但也不至於少到現在這個比例,既然說滿漢平等了,不分種族和出身了,那為什麼滿漢比例不能隨人口比例顛倒過來呢?

如果說責任內閣變成皇族內閣阻斷了立憲黨人在政治上的路,那麼與此相聯的鐵路干線國有政策則是從經濟上剝奪了立憲黨人和那些民族資本家在經濟上的機會,略有「國進民退」的意思。當然,如果僅僅從鐵路建設本身說,盛宣懷推出的鐵路國有化政策具有正當性,因為民族資本在那之前幾年搗鼓的鐵路,或者技術不過關,質量不過關,或者因為資金挪用、被占,潛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朝廷適時出手用經濟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用四國銀行團的貸款兌換各省自籌資金承建的路權,理論上無疑是正確的。只是精明的盛宣懷沒有想到以立憲黨人為主體的各省鐵路公司特別是資金被嚴重挪用嚴重虧損的川漢鐵路公司高層會用民粹主義對付他。

川漢鐵路公司的做法今天看來當然是有問題的,但在那個時候,當「不明真相」的民眾被動員起來了,甚至成立了保路軍之類的政治組織後,朝廷的政治選擇顯然更值得檢討。清廷既沒有開誠布公表達立場,沒有適度退讓,沒有將經濟上切實受到傷害的一般民眾與鐵路公司高層區別開來,而是採取鴕鳥政策,自5月至9月長達四個月的時間,竟然聽之任之,拿不出辦法果斷止損。

長時間的僵持總不是辦法,僵局總要打破。特別是當四川保路軍中已經滲入許多哥老會成員甚至革命黨的情況下,保路運動的性質也在變化,革命的意味也就越來越濃。9月7日,四川總督府門前發生流血慘案,三十多條生命終於打破僵局,一場改良主義的運動終於向革命急劇演化。

期待流血的肯定不是朝廷,只是既然流血了,朝廷就在道義上淪為劣勢。朝廷此時如果致歉善後,妥善處理,或許還有和緩的機會,無奈清廷沒有向柔性方向選擇,而是選擇了強力鎮壓。湖北新軍被抽調入川了,武昌防務空虛了。更重要的是,全國持續快半年的混亂局勢使新軍將領新軍士兵坐不住了,他們覺得自己對國家對朝廷負有責任,應該站出來說話,於是就有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湖北新軍以一場軍事嘩變的方式表達態度,施壓朝廷。一個偶然事件終於掀翻了一個兩百多年的王朝。

辛亥革命終結了兩千年帝制

新軍是大清國的柱石,是清廷過去十幾年投入巨大創建的一支新型軍隊,只是這支軍隊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始終沒有完成職業化轉型,始終對於國內政治懷有濃厚情結。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湖北新軍發難,湖北軍政府的成立,雖說是對朝廷施加壓力,但並不一定要革命,並非執意推翻朝廷。假如清廷對湖北新軍的政治要求給予積極回應,大約不戰而屈人之兵並非不可能,清廷或許應該很容易地將那些官兵勸回軍營。無奈,清廷依然沒有清楚自己的處境,依然被自己的強大所迷惑,依然相信武力,相信鎮壓。然而,各省新軍對於清廷的自信並不認同,他們不是響應清廷的號召給予配合,而是響應了湖北軍政府的號召,相繼宣布光復,宣布獨立,宣布脫離清廷。更可怕的是,拱衛京師的新軍第二十鎮在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等人領導下發動灤州兵諫,要求清廷即刻下詔罪己,重回君主立憲正確軌道,盡快召集正式國會,改定憲法,組織責任內閣,皇族不得干預政務,皇族永遠不得充任內閣總理大臣及國務大臣。

灤州兵諫為清廷指出了一個正確方向,清廷在隨後也確實按照這個方向走了一大段,攝政王引咎辭位,下詔罪己,清廷發布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撤銷皇族內閣,由資政院選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全權負責組建新內閣。公平地說,清廷的這些讓步和新政策都是對的,雖說遲了些,但真的認真執行,切實兌現,革命雖然已經在局部地區發生,但從總體上照樣有機會重建和平,恢復秩序,重回君主立憲的軌道,大清王朝應該還有存在的機會。

清廷在灤州兵諫發生後的回應是對的,也算是及時的,袁世凱在此後的處理也是有力的堅定的,他在用強力手段壓制湖北新軍的同時,不忘柔性安撫,期待用政治談判化解政治危機。在袁世凱軟硬兩手策略壓制下,湖北軍政府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袁世凱繼續君主立憲的政治安排,一場席捲全國的政治危機完全有可能很快結束。然而到了這個關鍵時刻,君主立憲政治改革的真正阻力終於浮上了檯面,大清王朝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滿洲貴族的王公大臣特別是正在擔負著政治責任的王公大臣卻不願接受這樣的政治安排,不願就此交出已經攫取的政治權利。和平的改良主義色彩的政治變革又一次遇到了重大阻力,沒有革命,也就根本無法解開這個扣,革命於是再次成為不得不用的手段。

滿洲貴族統治集團不識時務,拒絕改革,拒絕讓權,拒絕分享權力,終於激怒了北洋新軍將領。被派往前線鎮壓湖北新軍的新軍第一軍總統、湖廣總督段祺瑞派員與革命黨領袖黃興取得聯系,雙方代表於1911年12月20日就中國未來政治安排達成諒解:一、確定共和政體;二、優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為大總統;四、南北滿漢軍出力將士各享其應得之優待,並不負戰時害敵之責任;五、同時組織臨時議會,恢復各地秩序。至此,一代中國人追求十多年的君主立憲政治體製成為歷史,孫中山和革命黨人追求十幾年的民主共和政體成了未來中國的惟一選項,守舊的不思進取的滿洲貴族統治集團不論怎樣兇悍怎樣顢頇,其實都成了歷史,都成了被別人安排的局外人,盡管還算是利益相關者。

段祺瑞與黃興的政治共識為中國選擇了一個正確方向,稍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袁世凱與南京臨時政府的孫中山既是政治對手,又成了共同勸退清帝的同盟軍。在他們的努力下,南北和談終於達成,各方力量終於就中國未來、清皇室的未來安排等達成協議,清帝退位,優待皇室,中國歷史開辟了一個新紀元,兩千年的君主專制終於被送進了歷史,從此之後,民主共和政體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或艱難險阻,但中國人的民主信念卻從來不曾動搖過,任何試圖恢復帝制恢復專制的想法與做法再也沒有實踐的機會,沒有一絲可能性。

辛亥革命對法國大革命的超越

辛亥革命的目標,從孫中山和革命黨人來說,毫無疑問是要模仿美利堅合眾國的政治架構重建中國政治體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從孫中山開始鬧革命起,模仿的卻是法國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所以孫中山和革命黨人不懼犧牲,一次次失敗,依然一次次繼續,用武裝暴動為中國歷史發展營造了一個巨大動力。

換言之,如果我們強調清廷在最後十幾年確實有過一些政治改革和政治進步的話,這個改良和進步的動力,不再是列強的壓力,而是中國社會內部的壓力。這就是孫中山和革命黨人十幾年奮斗犧牲的意義。

辛亥革命的前半場,確實是按照孫中山和革命黨人提供的腳本進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義爆發後,特別是當清廷陣前換將,起用先前被廢棄的漢人高官袁世凱取代滿洲貴族出身的陸軍大臣蔭昌,全權負責處理武昌起義的善後之後,南北對峙迅速由孫中山所說的滿漢沖突轉變為漢人之間的對決,孫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導的民族革命立馬失去合法性、正當性。

更為蹊蹺的是,南北對決的雙方基本上與孫中山和革命黨人無太大關系,南北主力陣容其實都是清廷在最後十幾年自己一手調教出來的新軍。南方的主力是張之洞的湖北新軍,北方的主體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他們雖然分屬兩個系統,但畢竟都是漢人,都同樣接受了近代東西洋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那時朝廷從來沒有想到過軍隊中立化,而總是鼓勵新式軍人關心政治,於是這批近代軍人到了關鍵時刻竟然成為左右大局的主要力量。

南北僵持了兩個月之久,南方的條件非常簡單,先是要求朝廷盡快答應立憲派多年來的要求,這也是朝廷預備立憲規劃中已有的項目:提前立憲,立即召集正式國會。這個要求只是將規劃中的項目予以提前。然而,朝廷對於這樣的要求吞吞吐吐,於是弄得全國不耐煩,十四省相繼起義,宣布獨立,號稱光復。從此,君主立憲也就成了過去,南方革命黨人在這樣的形勢下,提高了要價,要求朝廷承認民主共和,否則就訴諸武力,准備北伐,直搗龍亭。

革命黨人要北伐當然也沒有那麼簡單,問題是如果清廷一直僵持,一直不答應南方的要求,什麼事情都會發生,一場混亂,或者如法國大革命那樣一場持續數年的政治復仇血腥屠殺,也未必不會出現,於是中國人的政治智慧面臨著一場空前的考驗。

此時的中國已經不是簡單的中國人的中國,外國資本經過甲午戰後持續進入,已經在中國經濟構成中占據相當份額,持續的政治動盪不僅不合乎中國人的利益,也不合乎列強的要求,國際國內都希望南北中國人能夠各讓一步,達成妥協,重建秩序與和平。於是,經過漫長的南北和談,應該說南北雙方都有讓步。清廷犧牲了自己的江山,以一種誰也沒有想到的方式實現了晚清政治領導人一直念念不忘的「萬世一系,皇權永固」。假如不發生後來的帝制復辟,滿洲人的小朝廷依然可以在紫禁城裡稱孤道寡,那也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南方革命黨人也有讓步和犧牲。在新軍將領要求下,南方革命黨人沒有堅持過去多年所說的「驅逐韃虜」的政治立場,而以比較妥協比較柔性的立場尊重大清國的歷史,尊重一個王朝為國家為未來作出的犧牲,在商榷清帝退位條件和文件時,盡量關照清廷統治者的感受和尊嚴,沒有得寸進尺步步緊逼,更沒有進行清算,或宜將剩勇追窮寇。

現代政治就是一個妥協的協商過程,辛亥革命留給中國留給人類的最大啟示,就是中國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戰而屈人之兵」,共贏雙贏多贏,大家都沒有輸。這些啟迪在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歲月中被淹沒了掩蓋了。我們今天隆重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其實更應該用一種溫情和敬意去公平地看待辛亥革命每一方參加者,他們都在某種程度上為這一事件的和平解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Ⅳ 統戰工作是什麼工作,什麼意思

統戰工作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的政治聯盟或聯合;就其狹義而言,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戰略策略,主要是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

統戰工作的職責

1、調查研究統一戰線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組織貫徹執行中央關於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向中央反映統一戰線全面情況,提出開展統戰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檢查統戰政策執行情況,協調統一戰線各方面的關系。

2、負責聯系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及時通報情況,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貫徹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對民主黨派的方針、政策;落實中央關於發揮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的工作;

為黨中央同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做好組織聯系工作;受中央委託,向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通報中央精神;支持、幫助各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選拔培養新一代代表人物;協助有關部門幫助民主黨派改善工作條件。

3、負責調查研究、協調檢查有關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大方針、政策問題;聯系少數民族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舉薦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對達賴集團等國內外敵對勢力分裂祖國活動的斗爭。

4、負責開展以祖國統一為重點的海外統戰工作;聯系香港、澳門和海外有關社團及代表人士;協助有關部門對香港、澳門地區統戰工作方針、政策進行調查研究;做好台胞、台屬的有關工作。

5、負責黨外人士的政治安排;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培養、考察、選拔、推薦、安排黨外人士擔任政府和司法機關領導職務的工作;做好黨外後備幹部和新的代表人物隊伍的建設工作;協助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做好乾部管理工作;協助有關部門管理省級黨委統戰部部長。

6、調查研究並反映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情況,協調關系,提出政策建議;團結、幫助、引導、教育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7、調查研究黨外知識分子的情況,反映意見,協調關系,提出政策建議;聯系並培養黨外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

8、負責開展海內外統一戰線的宣傳工作。

9、負責指導地方黨委統戰工作和統戰部門負責人的培訓工作,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的統戰工作;受中央委託,領導全國工商聯黨組,指導工商聯工作;

代管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黃埔軍校同學會、歐美同學會、中華職業教育社、宋慶齡基金會;領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指導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工作;管理中國藏學研究中心。

10、完成黨中央交辦的其他任務。

(5)政治安排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統戰的涵義:

統一戰線就廣義而言,是指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包括階級、階層、政黨、集團乃至民族、國家等)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組成的政治聯盟。簡要地說,統一戰線就是一定社會政治力量的聯合。

我們現在講的統一戰線,專指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組織和領導的統一戰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為了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實現各個時期特定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團結本階級各個階層和政治派別,

並同其他階級、階層、政黨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標下結成的政治聯盟。因此,這個統一戰線就是解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的自身團結統一和同盟軍的問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一部分,這個統一戰線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無產階級是統一戰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第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三,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長期戰略,貫穿於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始終。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的歷史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成為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

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它的任務主要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統一祖國、振興中華服務。

Ⅵ 「商會」是什麼意思

行業商會的作用歸納為七個方面:
一是參政作用。商會要進行行業調研,及時向政回府及答其相關部門反映行業企業生產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而參與制定行業發展規劃。
二是代表作用。行業商會代表並維護該行業自身利益和權益,能很好地反傾銷、反壁壘、反制約,並提升行業的層次和檔次。
三是自律作用。制定行業公約,維護行業權威。有效地矯正營業的弊害。與政府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制定行業標准,統一質量認證、質量檢測等。
四是服務作用。組團參展,進行行業培訓、評審,組織學習、參觀、考察,推動行業共同進步。
五是協調作用。協調業內企業之間的關系,協調業內企業與業外企業甚至外地企業之間的關系與糾紛,協調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與相關政府部門交涉,有效地抵制有關部門和人員吃、拿、卡、要的行為。
六是信息作用。通過行業組織,及時上情下達,掌握最新信息,了解商機,讓業內企業少走彎路。還可與外地行業商會加強聯系,結成聯盟,共謀發展。
七是政治安排。對業內優秀人士做好政治安排的推薦工作,使精英分子能擔任地方或上級機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更好地為本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Ⅶ 到底什麼叫人均GDP,這個統計有何意義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Ⅷ 階級和政黨 它們的概念分別是什麼本質的區別在哪裡

政黨:
近現代社會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並在社會生活、國家機關中開展廣泛政治活動的政治組織。政黨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經濟和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隨著憲法和代議制政府的出現而逐步形成的一種政治組織。最早出現的政黨是資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由自發階段發展到自覺階段才產生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政黨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任何政黨都是代表一定的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並為其利益而斗爭的政治組織。「各階級政治斗爭的最嚴密、最完全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各政黨的斗爭。」(列寧)由於階級斗爭是復雜的和多樣的,不同的階級可以互相聯合或者斗爭,同一階級內部各個階層或集團也可以互相傾軋,因此政黨的階級性的表現形式也是復雜和多樣的。政黨既可以代表一定的階級或階層,也可以代表由不同的階級或階層組成的聯盟,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政黨的性質還可能發生變化。政黨是社會政治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之一,有別於國家機關和一般帶有政治性的社會團體,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徵:第一,政黨都有自己的政治綱領和政治目標。政黨的政治綱領,可以是比較廣泛的、長遠的、戰略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暫時的、策略性的。政黨的政治目標,是爭取和實現對國家政治生活的統治權,最低限度是干預和影響國家政治生活,以便維護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第二,政黨都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這種組織和紀律的嚴格程度雖有不同,但它總是政黨聚集與發揮其政治力量所必需的。第三,政黨都有自己的黨員和所聯系的群眾。無論是在合法或非法的斗爭中,一個政黨的力量主要表現在它們擁有的黨員和所聯系的群眾上。
階級:
指人們在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由於所處的
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
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
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從而劃分為不同的社會集團。列
寧指出,在剝削社會中,「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
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
一個集團能夠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列寧選集》第4
卷第10頁)階級不僅是一個經濟范疇,也是一個歷史范
疇。它的存在不僅表明了人們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處的
地位不同,而且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原始
社會因為生產力十分低下,不可能產生階級;階級是隨著
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相繼出現社會分工和私有制而
形成的;到將來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失去了
存在條件的階級將隨之消滅。人類社會歷史依次出現過
三個階級對抗的社會,每個社會都存在著兩個基本對立
的階級:在奴隸社會,是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在封建
社會,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是資產
階級和無產階級。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正在出現的社會
主義社會,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和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與
精神生活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為最終消滅階級
和進入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創造條件。
區別:
任何政黨都是階級的政治組織,並集中代表-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
政黨是階級的組織,是階級斗爭的產物。但是,政黨並不是與階級和階級斗爭同時產生的政治現象,它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產物。

政黨的基本特徵是:政黨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集中體現在政黨的政治綱領和實現階級利益的實際活動上。政黨的階級性還集中體現在政黨都是由階級的骨幹分子構成的。

Ⅸ 政治安排及社會兼職是什麼意思

政治安排是指來對在國內外自有影響,在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中和為祖國統一事業中做出貢獻的黨外人士,在國內一定的政治組織或群眾團體中,做出適當的安排。
社會兼職就是你做過的兼職
這個地方就是讓你填一下以前的一些履歷。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